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妒忌法國電影2017

妒忌法國電影2017

發布時間:2025-05-04 07:18:23

① 妒忌電影大結局

電影《嫉妒》的大結局是娜塔莉在閨蜜和忘年交好朋友的幫助下走出中年焦慮,做回了曾經的自己。

《嫉妒》是一部2017年上映的法國電影,由大衛·馮金諾斯、斯特凡·馮金諾斯執導,嘉蓮·維雅、安妮·杜爾瓦勒等主演。電影中的娜塔莉是一位大學教授,離婚讓她幾乎在一夜之間從溫柔多情變得充滿了妒意。

她無法抑制自己嫉妒身邊的每一個人,嫉妒前夫再娶嬌妻,嫉妒朋友婚姻幸福,嫉妒新來的教師思維活躍,嫉妒女兒的青春美貌,一顆嫉妒心讓娜塔莉變得不一樣,每個人都受到她奇怪行徑的擺布。在脆弱的本性和矛盾復雜的情感糾葛中,娜塔莉正經歷著她不幸的中年危機。

電影評價

這個電影的題材慵懶、鬆散並且十分寫實,雖然事件的切入點很小,但反映出來的東西卻很大。比如,在工作上對新老師的排擠;她新男朋友來家裡吃飯,因為長時間看了自己年輕而有又活力的女兒而立刻讓男人出門,這些都可以體現出娜塔莉對自己的不自信。

好在閨蜜沒有放棄她,她狀態變好了,並回到學校上課,也開始和女兒也開始通話。女兒比賽沒通過,她沖進去批評評委。別人問她會妒忌嗎,她說不會。人在低谷如果有妒忌心的話,會對世界充滿敵意,最終自己脫軌變成笑話。

② 請推薦幾部類似於搏擊俱樂部的電影

類似《搏擊俱樂部》的劇情,懸疑,驚悚型電影:

1、《看不見的客人》

《催眠大師》,原名《催眠檔案之徹夜未眠》,是由陳正道執導,徐崢,莫文蔚等主演的劇情片。影片於2014年4月29日上映。

影片講述了知名心理治療師徐瑞寧和棘手的女病人任小妍之間發生的故事。

③ 請問性板17電影女主角什麼

性板17 電影女主角叫喬熙,其飾演演員叫朴慶熙

《性板17》是一部韓國的愛情電影,該片首播於2017年。該電影講述的是宋幾何在和女朋友分手之後,沉浸在十分痛苦難受之中。這時鄰居新搬來美女喬熙,在幫她搬東西後,喬熙對幾何不斷獻殷勤。女主相當漂亮,而且火辣性感,這也招來了男主好友的妒忌,一直想把男主的新女友搞到手。

電影改編於一部韓國漫畫。電影改編,壓縮了一些劇情,比如女主回到過去的原因,回來後滿足男主的是實現他的17種幻想,女主回到未來還發生了一些事,都不是交代得很清楚。

女主離開後,男主和女主相認,擁抱,鏡頭一閃到門口一個人的臉上發現,正是送時光機的男主,白色的一輛小車在路燈下的停車位上,整個故事就像個幻想一樣。


④ 電影《忌日快樂》主要講了什麼

生日當晚慘遭殺害的泰莉,一覺醒來仍然生勾勾,她以為只是生日前夕的惡夢,怎知醒來後的經歷跟夢境完全一樣,生日當晚再慘遭殺害,然後又一覺醒來。究竟是上天的大禮,還是死神的玩笑,她竟然無限次被殺,再無限次重返生日早上。

泰莉醒完又死,死完又醒,她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找出殺自己的神秘兇手,否則在一次次的死亡輪回里她將慢慢變得虛弱,最後可能無法繼續輪回。

《忌日快樂》是克里斯托弗·蘭敦執導的恐怖片,由傑西卡·羅德、伊瑟爾·布羅薩德等主演,於2017年10月13日在北美上映、2018年2月2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講述了大學生泰莉不斷重復經歷她自己被人謀殺的一天來追查真凶的故事.

(4)妒忌法國電影2017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泰莉

因母親早逝,又和父親關系不好,導致她愛喝酒泡吧並四處留情。在生日當晚她慘遭殺害,一覺醒來以為只是生日前夕的惡夢,怎知醒來後的經歷跟夢境完全一樣,生日當晚再慘遭殺害,然後又一覺醒來。

她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找出殺自己的面具殺手,否則在一次次的死亡輪回里她將慢慢變得虛弱,最後可能無法繼續輪回。

卡特

泰莉的好友,開車把喝得宿醉的泰莉接回了自己的宿舍。在了解泰莉陷入同一天無限循環的狀況後,建議她利用這個機會查找兇手。在他的幫助下,泰莉開始重新審視身邊的每一個人,並找出了兇手。

洛麗

泰莉的室友,和泰莉一樣暗戀著有婦之夫的男老師格里高利。由於室友泰莉長期待人刻薄,出於反感和妒忌,她在送給泰莉的蛋糕里下了毒。

幕後花絮

該片中殺手戴的面具由托尼·加德納設計,《驚聲尖叫》系列裡的白色尖叫面具也是他設計的。

該片中泰莉裸露走出宿舍的戲份是在校園中實景拍攝,為此劇組花了很多力氣清場,為了保證該場戲不被路人看到或偷拍,這個鏡頭拍了2-3次就通過了。

預告片中泰莉手機鈴聲用的是50分的歌曲《In Da Club》,但電影公司(環球影業)沒拿到正片使用授權,於是就原創了一個手機鈴聲。

該片中泰莉從卡特宿舍走出來的戲份重復了好多次,劇組花了兩天時間拍好所有重復場景。不過一次草坪噴水器壞了,耗費了工人一個小時修理。

連環殺人兇手約瑟夫·托姆斯是編劇中學體育老師的名字

該片原始的結局是泰莉又被殺了,她進入了另外一個循環。但試映時該結局遭到了觀眾的反感,他們感覺被騙了,認為洗心革面做個好人的泰莉應該逃出死循環,於是片方將結局進行了更改。

該片末尾男女主角坐著一起,泰莉吃的杯子蛋糕是致敬1984年的電影《十六支蠟燭》。

⑤ 求歷屆戛納電影節完全獲獎名單

戛納電影節獲獎名單有金棕櫚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演員獎和最佳女演員獎


1、金棕櫚獎獲獎名單:

2018年(第71屆):《小偷家族》是枝裕和

2017年(第70屆):《自由廣場》魯本·奧斯特倫德

2016年(第69屆):《我是布萊克》肯·洛奇

2015年(第68屆):《流浪的迪潘》雅克·歐迪亞

2014年(第67屆):《冬眠》努里·比格·錫蘭

2013年(第66屆):《阿黛爾的生活》阿布戴·柯西胥

2012年(第65屆):《愛》邁克爾·哈內克

2011年(第64屆):《生命之樹》泰倫斯·馬力克

2010年(第63屆):《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

2009年(第62屆):《白絲帶》邁克爾·哈內克 [6]

2008年(第61屆):《課室風雲》勞倫·岡泰

2007年(第60屆):《四月三周兩天》克里絲蒂安·蒙吉

2006年(第59屆):《風吹麥浪》肯·羅奇

2005年(第58屆):《孩子》讓·皮埃爾·達內、呂克·達內

2004年(第57屆):《華氏911》邁克爾·摩爾

2003年(第56屆):《大象》格斯·范·桑特

2002年(第55屆):《鋼琴家》羅曼·波蘭斯基

2001年(第54屆):《兒子的房間》南尼·莫萊蒂

2000年(第53屆):《黑暗中的舞者》拉斯·馮·提爾

1999年(第52屆):《美麗羅塞塔》讓·皮埃爾·達內、呂克·達內

1998年(第51屆):《永恆的一天》西奧·安哲羅普洛斯

1997年(第50屆):《櫻桃的滋味》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鰻魚》今村昌平

1996年(第49屆):《秘密與謊言》邁克·李

1995年(第48屆):《地下》埃米爾·庫斯圖里卡

1994年(第47屆):《低俗小說》昆汀·塔倫蒂諾

1993年(第46屆):《霸王別姬》陳凱歌、《鋼琴別戀》簡·坎皮恩

1992年(第45屆):《善意的背叛》比利·奧古斯特

1991年(第44屆):《巴頓·芬克》喬爾·科恩、伊桑·科恩

1990年(第43屆):《我心狂野》大衛·林奇

1989年(第42屆):《性、謊言和錄像帶》史蒂文·索德伯格

1988年(第41屆):《征服者佩爾》比利·奧古斯特

1987年(第40屆):《惡魔天空下》莫里斯·皮亞拉

1986年(第39屆):《戰火浮生》羅蘭·約菲

1985年(第38屆):《爸爸出差時》埃米爾·庫斯圖里卡

1984年(第37屆):《德克薩斯的巴黎》維姆·文德斯

1983年(第36屆):《_山節考》今村昌平

1982年(第35屆):《失蹤》科斯塔·加夫拉斯、《自由之路》Serif Gören,尤馬茲·古尼

1981年(第34屆):《鐵人》安傑依·瓦依達

1980年(第33屆):《浮生若夢》鮑勃·福斯、《影武者》黑澤明

1979年(第32屆):《鐵皮鼓》沃爾克·施隆多夫、《現代啟示錄》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1978年(第31屆):《木屐樹》埃曼諾·奧爾米

1977年(第30屆):《我父我主》保羅·塔維安尼、維克托里奧·塔維安尼

1976年(第29屆):無

1975年(第28屆):《烽火歲月志》Mohammed Lakhdar-Hamina

1974年(第27屆):《對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1973年(第26屆):《稻草人》傑瑞·沙茨伯格、《受雇者》阿蘭·布里吉斯

1972年(第25屆):《工人階級上天堂》艾利歐·培特利、《企業家之死》弗朗西斯科·羅西

1971年(第24屆):《送信人》約瑟夫·羅西

1970年(第23屆):《陸軍野戰醫院》羅伯特·奧特曼

1969年(第22屆):《如果》林賽·安德森

1968年(第21屆):無

1967年(第20屆):《放大》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

1966年(第19屆):《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克勞德·勒魯什、《紳士現形記》皮亞托·傑米

1965年(第18屆):《決竅,如何得到》理查德·萊斯特

1964年(第17屆):《瑟堡的雨傘》雅克·德米

1963年(第16屆):《豹》盧奇諾·維斯康蒂

1962年(第15屆):《諾言》安塞爾莫·杜阿特

1961年(第14屆):《長別離》Henri Colpi、《維莉迪安娜》路易斯·布努埃爾

1960年(第13屆):《甜蜜的生活》費德里科·費里尼

1959年(第12屆):《黑人奧菲爾》馬賽爾·加謬

1958年(第11屆):《雁南飛》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

1957年(第10屆):《四海一家》威廉·惠勒

1956年(第9屆):《寂靜的世界》路易·馬勒、雅克-伊夫·古斯多

1955年(第8屆):《君子好逑》德爾伯特·曼

1954年(第7屆):《地獄門》衣笠貞之助

1953年(第6屆):《恐懼的代價》亨利-喬治·克魯佐

1952年(第5屆):《奧賽羅》奧遜·威爾斯、《兩分錢的希望》雷納托·卡斯特拉尼

1951年(第4屆):《米蘭的奇跡》維托里奧·德·西卡、《茱莉小姐》阿爾夫·斯約堡

1949年(第3屆):《第三人》卡羅爾·里德

1947年(第2屆):無

1946年(第1屆):《相見恨晚》大衛·里恩、《伊麗斯和上尉的心》阿爾夫·斯約堡、《失去的周末》比利·懷爾德、《瑪麗婭·康德萊西婭》費南德斯·埃米里奧、《沒有翅膀的男人》Frantisek Cáp、《貧民窟》Chetan Anand、《大地將變成紅色》Bodil Ipsen,Lau Lauritzen。

1946年(第1屆):《寶石花》Aleksandr Ptushko、《鐵路戰斗隊》雷內·克萊芒、《為我譜上樂章》華特·迪士尼、《最後的機會》Leopold Lindtberg、《偉大的轉折》弗雷德里克·厄姆勒、Boris Chirskov。

1946年(第1屆):《羅馬,不設防的城市》羅伯托·羅西里尼、《田園交響樂》讓·德拉努瓦、《法爾比克》Georges Rouquier、《217注冊證》米哈伊爾·羅姆。

2、最佳導演獎:

2018年(第71屆):保羅·帕夫利克夫斯基《冷戰》

2017年(第70屆):索菲亞·科波拉《牡丹花下》

2016年(第69屆):奧利維耶·阿薩亞斯《私人采購員》、克里斯蒂安·蒙吉《畢業會考》

2015年(第68屆):侯孝賢《刺客聶隱娘》

2014年(第67屆):貝尼特·米勒《狐狸獵手》

2013年(第66屆):阿瑪特·艾斯卡蘭特《赫利》

2012年(第65屆):卡洛斯·雷加達斯《柳暗花明》

2011年(第64屆):尼古拉斯·溫丁·雷弗恩《亡命駕駛》

2010年(第63屆):馬修·阿馬立克《巡演》

2009年(第62屆):布里蘭特·曼多薩《基納瑞》

2008年(第61屆):努里·比格·錫蘭《三隻猴子》

2007年(第60屆):朱利安·施納貝爾《潛水鍾與蝴蝶》

2006年(第59屆):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通天塔》

2005年(第58屆):邁克爾·哈內克《隱藏攝像機》

2004年(第57屆):托尼·加列夫《流亡》

2003年(第56屆):格斯·范·桑特《大象》

2002年(第55屆):林權澤《醉畫仙》、保羅·托馬斯·安德森《狂野之愛》

2001年(第54屆):喬爾·科恩、伊桑·科恩《缺席的人》、大衛·林奇《穆赫蘭道》

2000年(第53屆):楊德昌《一一》

1999年(第52屆):佩德羅·阿莫多瓦《關於我母親的一切》

1998年(第51屆):約翰·保曼《將軍》

1997年(第50屆):王家衛《春光乍泄》

1996年(第49屆):喬爾·科恩、伊桑·科恩《冰血暴》

1995年(第48屆):馬修·卡索維茨《怒火青春》

1994年(第47屆):南尼·莫萊蒂《親愛的日記》

1993年(第46屆):邁克·李《赤裸裸》

1992年(第45屆):羅伯特·奧特曼《幕後玩家》

1991年(第44屆):喬爾·科恩、伊桑·科恩《巴頓·芬克》

1990年(第43屆):帕維·龍根《計程車司機布魯斯》

1989年(第42屆):埃米爾·庫斯圖里卡《流浪者之歌》

1988年(第41屆):費爾南多·索拉納斯《南方》

1987年(第40屆):維姆·文德斯《柏林蒼穹下》

1986年(第39屆):馬丁·斯科塞斯《下班後》

1985年(第38屆):安德列·泰西內《情陷夜巴黎》

1984年(第37屆):貝特朗·塔維涅《鄉村星期天》

1983年(第36屆):羅伯特·布列松《錢》、安德烈·塔科夫斯基《鄉愁》

1982年(第35屆):沃納·赫爾佐格《陸上行舟》

1981年(第34屆):無

1980年(第33屆):無

1979年(第32屆):泰倫斯·馬力克《天堂之日》

1978年(第31屆):大島渚《愛之亡靈》

1976年(第29屆):伊托·斯柯拉《驚恐、污穢、邪惡》

1975年(第28屆):米歇爾·布洛爾特《命令》、科斯塔·加夫拉斯《特別法庭》

1974年(第27屆):無

1973年(第26屆):無

1972年(第25屆):米克洛斯·楊索《紅色贊歌》

1971年(第24屆):無

1970年(第23屆):約翰·保曼《最後的萊奧》

1969年(第22屆):格勞貝爾·羅沙《職業殺手安東尼奧》、沃依采克·雅斯尼《一切善良的市民們》

1968年(第21屆):無

1967年(第20屆):費倫茨·科薩《一萬個太陽》

1966年(第19屆):謝爾蓋·尤特凱維奇《列寧在波蘭》

1965年(第18屆):利維烏·丘列伊《弔死鬼的森林》

1964年(第17屆):無

1963年(第16屆):無

1962年(第15屆):無

1961年(第14屆):朱麗婭·索恩澤娃《烽火連天》

1960年(第13屆):無

1959年(第12屆):弗朗索瓦·特呂弗《四百擊》

1958年(第11屆):英格瑪·伯格曼《生命的邊緣》

1957年(第10屆):羅伯特·布列松《死囚越獄》

1956年(第9屆):謝爾蓋·尤特凱維奇《奧塞羅》

1955年(第8屆):謝爾蓋 · 瓦西里耶夫《Geroite na Shipka》、朱爾斯·達辛《男人的爭斗》

1954年(第7屆):無

1953年(第6屆):無

1952年(第5屆):克里斯蒂安·雅克《勇士的奇遇》

1951年(第4屆):路易斯·布努埃爾《被遺忘的人》

1949年(第3屆):雷內·克萊芒《馬拉帕加之牆》

1947年(第2屆):無

1946年(第1屆):雷內·克萊芒《鐵路戰斗隊》

3、最佳男演員獎

2018年(第71屆):馬爾切洛·豐特《犬舍驚魂》

2017年(第70屆):傑昆·菲尼克斯《你從未在此》

2016年(第69屆):沙哈布·侯賽尼《推銷員》

2015年(第68屆):文森特·林頓《市場法律》

2014年(第67屆):蒂莫西·斯波《透納先生》

2013年(第66屆):布魯斯·鄧恩《內布拉斯加》

2012年(第65屆):麥斯·米科爾森《狩獵》

2011年(第64屆):讓·杜雅爾丹《藝術家》

2010年(第63屆):埃里奧·傑曼諾《我們的生活》、哈維爾·巴登《美錯》

2009年(第62屆):克里斯托弗·瓦爾茲《無恥混蛋》

2008年(第61屆):本尼西奧·德爾·托羅《切·格瓦拉》

2007年(第60屆):朱利安·蕭貝爾《潛水鍾和蝴蝶》

2006年(第59屆):塞米·鮑亞吉拉、伯納德·布蘭卡恩、羅什迪·澤姆、賈梅爾·杜布茲、薩米·納塞利《光榮歲月》

2005年(第58屆):湯米·李·瓊斯《艾斯卡達的三次葬禮》

2004年(第57屆):柳樂優彌《無人知曉》

2003年(第56屆):伊敏·托普拉克、穆扎菲·奧德梅爾《遠方》

2002年(第55屆):奧利弗·古爾邁《兒子》

2001年(第54屆):伯努瓦·馬吉梅《鋼琴教師

2000年(第53屆):梁朝偉《花樣年華》

1999年(第52屆):埃馬紐埃爾·肖特《人,性本色》

1998年(第51屆):彼得·穆蘭《我的名字是喬》

1997年(第50屆):西恩·潘《她是如此可愛》

1996年(第49屆):帕斯卡·杜奎奈、丹尼爾·奧圖《第八日》

1995年(第48屆):喬納森·普雷斯《卡林頓》

1994年(第47屆):葛優《活著》

1993年(第46屆):大衛·休里斯《赤裸裸》

1992年(第45屆):蒂姆·羅賓斯《幕後玩家》

1991年(第44屆):約翰·特托羅《巴頓·芬克》

1990年(第43屆):傑拉爾·德帕迪約《大鼻子情聖》

1989年(第42屆):詹姆斯·斯派德《性、謊言和錄像帶》

1988年(第41屆):福里斯特·惠特克《菜鳥帕克》

1987年(第40屆):馬塞洛·馬斯楚安尼《黑眼睛》

1986年(第39屆):米歇爾·布朗《晚禮服》、鮑勃·霍斯金斯《蒙娜麗莎》

1985年(第38屆):威廉·赫特《蜘蛛女之吻》

1984年(第37屆):阿爾弗雷多·蘭達、Fernando Rabal《聖嬰》

1983年(第36屆):吉昂·馬利亞·沃隆特《馬里奧·里奇之死》

1982年(第35屆):傑克·萊蒙《失蹤》

1981年(第34屆):烏戈·托格內吉《一個可笑人物的悲劇》

1980年(第33屆):米歇爾·皮寇利《虛無縹緲》

1979年(第32屆):傑克·萊蒙《中國綜合症》

1978年(第31屆):強·沃特《榮歸》

1977年(第30屆):費爾南多·雷依《埃莉莎,我的愛》

1976年(第29屆):何塞·路易斯·戈麥茲《巴斯瓜爾厄一家》

1975年(第28屆):維托里奧·加斯曼《女人香》

1974年(第27屆):傑克·尼科爾森《最後的細節》、查爾斯·博耶《史塔維斯基》

1973年(第26屆):吉安卡羅·吉安尼尼《愛與無政府》

1972年(第25屆):讓·雅南《我們不願互訴衷曲》

1971年(第24屆):里卡多·庫喬拉《薩可與方齊迪》

1970年(第23屆):馬塞洛·馬斯楚安尼《妒忌夢》

1969年(第22屆):讓-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焦點新聞》

1967年(第20屆):奧戴德·科特勒《一個男孩的三天》

1966年(第19屆):帕爾·奧斯卡森《飢餓》

1965年(第18屆):特倫斯·斯坦普《收藏家》

1964年(第17屆):安塔爾·帕傑爾《雲雀》、薩羅·烏爾濟《被誘惑被遺棄的女人》

1963年(第16屆):理查德·哈里斯《超級的男性》

1962年(第15屆):拉爾夫·理查德森、傑森·羅巴茲、迪恩·斯托克維爾《長日入夜行》、穆雷·梅爾文《甜言蜜語》

1961年(第14屆):安東尼·博金斯《何日君再來》

1959年(第12屆):布拉福德·迪爾曼、迪恩·斯托克維爾、奧遜·威爾斯《朱門孽種》

1958年(第11屆):保羅·紐曼《漫長的炎夏》

1957年(第10屆):約翰·奇茲米勒《和平谷》

1955年(第8屆):斯賓塞·屈塞《黑岩喋血記》、尼古拉·格里岑科、鮑里斯·比秋科夫、帕維爾·卡道奇尼科夫、尼古拉·謝爾蓋耶夫、鮑里斯·科科夫金、鮑里斯·安德列耶夫、謝爾蓋·盧克亞諾夫、阿勒克塞·巴塔洛夫、瓦吉姆·梅德維傑夫、謝爾蓋·庫里洛夫《大家族》

1952年(第5屆):馬龍·白蘭度《薩巴達萬歲》

1951年(第4屆):邁克爾·雷德格瑞夫《白朗寧版本》

1949年(第3屆):愛德華·羅賓遜《陌生人之屋》

1946年(第1屆):雷·米蘭德《失去的周末》

4、最佳女演員獎

2018年(第71屆):薩瑪爾·葉斯利亞莫娃《小傢伙》

2017年(第70屆):黛安·克魯格《憑空而來》

2016年(第69屆):傑克琳·喬斯《羅莎媽媽》

2015年(第68屆):魯妮·瑪拉《卡蘿爾》、艾瑪紐爾·貝克特《我的國王》

2014年(第67屆):朱麗安·摩爾《星圖》

2013年(第66屆):貝熱尼絲·貝喬《過往》

2012年(第65屆):克里斯蒂娜·弗盧圖爾、考斯米娜·斯特拉坦《越過群山》

2011年(第64屆):克爾斯滕·鄧斯特《憂鬱症》

2010年(第63屆):朱麗葉·比諾什《合法副本》

2009年(第62屆):夏洛特·甘斯布《反基督者》

2008年(第61屆):溫妮塞斯·德·奧利維拉《越線》

2007年(第60屆):全度妍《密陽》

2006年(第59屆):布蘭卡·波蒂洛、尤漢娜·柯博、達茲·萊姆波瑞娃、佩內洛普·克魯茲、卡門·毛拉、勞拉·杜納絲《回歸》

2005年(第58屆):漢娜·拉斯洛《自由地帶》

2004年(第57屆):張曼玉《清潔》

2003年(第56屆):瑪麗-喬西·克羅茲《野蠻的入侵》

2002年(第55屆):卡蒂·奧廷寧《沒有過去的男人》

2001年(第54屆):伊莎貝爾·於佩爾《鋼琴教師》

2000年(第53屆):比約克《黑暗中的舞者》

1999年(第52屆):艾米莉·德奎恩《美麗羅塞塔》、賽芙琳·卡尼爾《人,性本色》

1998年(第51屆):娜塔莎·雷尼埃、艾洛迪·布歇《兩極天使》

1997年(第50屆):凱西·伯克《切勿吞食》

1996年(第49屆):布蘭達·布萊斯《秘密與謊言》

1995年(第48屆):海倫·米倫《瘋狂的喬治王》

1994年(第47屆):維爾娜·麗絲《瑪戈皇後》

1993年(第46屆):霍利·亨特《鋼琴別戀》

1992年(第45屆):佩尼拉·奧蓋斯特《善意的背叛》

1991年(第44屆):伊蓮娜·雅各布《兩生花》

1990年(第43屆):克里斯提娜·楊達《審訊》

1989年(第42屆):梅麗爾·斯特里普《黑暗中的吶喊》

1988年(第41屆):琳達·姆夫西、喬迪·梅、芭芭拉·赫希《隔離的世界》

1987年(第40屆):芭芭拉·赫希《羞怯的人》

1986年(第39屆):費爾南達·托里斯《永遠或永不愛我》、芭芭拉·蘇科瓦《羅莎·盧森堡》

1985年(第38屆):雪兒《面具》、諾瑪·阿萊昂德羅《官方說法》

1984年(第37屆):海倫·米倫《卡爾》

1983年(第36屆):漢娜·許古拉《皮耶拉的故事》

1982年(第35屆):亞德維加·揚科夫斯卡-切斯拉克《另一個天堂》

1981年(第34屆):伊莎貝爾·阿佳妮《四重奏》《迷戀》

1980年(第33屆):阿努克·艾梅《虛無縹緲》

1979年(第32屆):莎莉·菲爾德《諾瑪蕾》

1978年(第31屆):吉爾·克雷伯格《不結婚的女人》、伊莎貝爾·於佩爾《維奧萊特·諾齊埃爾》

1977年(第30屆):莫妮克·梅居爾《攝影師馬丁》、謝莉·杜瓦爾《三女性》

1976年(第29屆):瑪麗·托洛斯克《德里夫人您在哪裡?》、多米尼克·桑達《遺產》

1975年(第28屆):瓦萊麗·佩萊恩《列尼傳》

1974年(第27屆):瑪麗-若斯·納特《舞會的小提琴》

1973年(第26屆):喬安娜·伍德沃德《雛鳳吟》

1972年(第25屆):蘇珊娜·約克《幻象》

1971年(第24屆):吉蒂·溫《毒海鴛鴦》

1970年(第23屆):奧塔維亞·皮科洛《麥泰洛》

1969年(第22屆):瓦妮莎·雷德格瑞夫《絕代美人》

1967年(第20屆):比亞·戴格瑪克《鴛鴦戀》

1966年(第19屆):瓦妮莎·雷德格瑞夫《摩根》

1965年(第18屆):薩曼莎·艾加《收藏家》

1964年(第17屆):安妮·班克羅夫特《太太的苦悶》、芭芭拉·蓓麗《天倫淚》

1963年(第16屆):瑪麗那·維拉迪《女王蜂》

1962年(第15屆):凱瑟琳·赫本《長日入夜行》、麗塔·塔欣厄姆《甜言蜜語》

1961年(第14屆):索菲婭·羅蘭《烽火母女淚》

1960年(第13屆):瑪麗娜·墨蔻莉《痴漢艷娃》、讓娜·莫羅《如歌的行板》

⑥ 有沒有什麼看完後沖擊心理的電影,或感動,或揭露人性

《忠犬八公的故事》是我看了很多遍的電影,相信很多人也看過了,也被感動過了。片中講述了一隻叫「八公」的謎一樣的犬,沒有人知道它從哪裡來,卻被一位教授撿到,這是冥冥之中的一種緣分。八公在教授一家的呵護下長大,教授帕克上班時八公會一直把他送到車站,下班了,八公也會定時在車站坐著等待主人的回家。但是一天,八公在帕克上班之前表現異常,居然玩起了從來不會的撿球 游戲 ,而就在那一天,帕克心臟病突發,倒在了課堂上,再也沒醒過來,而八公不知情,依然在車站外等待著主人回來。一天等不到,第二天接著等,就這樣,一直等,一直等……特別是多少年後,帕克妻子在車站遇到正在等待的八公,那時候的八公已經老了,卻依然堅信主人會回來,那一幕濕了多少人的眼眶!

論內心的沖擊和人性的揭露,就不得不提《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該片素材源於真人真事,在日本導演中島哲也以歌舞劇形式的畫面下娓娓道來。

松子原是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由於松子的妹妹天生多病,父親將百分之八十的愛給了妹妹,而松子總是那個被冷落的。自此她便養成了習慣,不自覺的取悅別人。原生家庭附加在她身上的沉重負擔,羈絆了她的一生。

從渴望父愛的小女孩,到令人尊敬的中學教師,到忍受家暴的同居女友,星期三的小情婦,從浴場按摩女,再到殺人犯,理發師的賢妻良母,然後是八年的牢獄生涯……她的一生猶如同多多米諾骨牌,一推全倒,她一路倔強地尋找著愛,付出著愛,卻一直被傷害。

最後信仰崩塌的松子,放棄了向任何人敞開心扉,不打扮不工作不出門,每天除了吃就是睡。當她重新燃起生活希望的時候卻死於一記棍棒之下,她的生活的蹤跡藉由整理她遺物的侄子阿笙的視角鋪陳開來,她的一生都都遭人嫌棄,但曾經的學生阿龍卻認為她是神。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松子自殺作家男友的遺言貫穿了整部影片。

松子做錯了什麼?嘆其可憐,恨其不爭。我們人生的每一個抉擇都影響著後半生,如果我們是松子,在關鍵的節點改變,是不是就有了更好的結局?我們何嘗沒有如松子這樣曾經愛過、恨過、執著過,絕望過,再重新燃起希望過?

人人皆是松子,人人皆可為松子。

正如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松子的一生到底是不幸的一生,被浪費的一生,還是無私之愛在人世間飽受質疑的證明?這個答案交由每個人的本心來回答。

《養家的人》來自阿富汗的「花木蘭」,雖說是一部動畫,但故事情節受眾並不幼稚。

改編自加拿大作家黛博拉·艾麗斯的暢銷小說《帕瓦娜的守候》。阿富汗在塔利班的統治下,11歲的帕瓦娜女扮男裝踏上生死未卜的養家之路。

父親是個教師。但是父親因為在戰場上失去了一隻左腿,又在阿富汗在塔利班的嚴酷統治下,失去教職只能靠變賣家裡的東西,在街邊擺個小攤子叫賣,同時替人寫信讀信的服務。

在塔利班的管制下,女性只有在男性的陪同下,才被允許出門,否剛將受到暴力相待。帕瓦娜之父因為被追隨塔利班的同鄉出賣,以講故事給別人聽的罪名捉去坐牢,帕瓦娜一家失去了男人的依靠,家裡只有媽媽、姐姐和弟弟。

就在家裡已無糧食,家裡又有年幼的弟弟,一家人總要繼續生活,因為女性又被塔利班份子驅趕,在無奈之下,帕瓦娜決定剪去長發,扮成男孩,代父養家和尋父。就如同替父參軍的花木蘭一樣。

盡管在工作賺錢與尋父過程中遭受拳打腳踢和挫折,小小的她還是不斷以小男孩對抗興都山象王的神話故事來鼓勵自己,同時鼓勵家人一同面對難題。而神話里勇敢的小男孩,正是帕瓦娜本身的投射,雖然小男孩以早逝的哥哥的名字相稱。

動畫畫風雖然很朴實但不乏精緻的刻畫,看完還是帶來強烈的沖擊和感動。

當然有,那就是[戰狼2],當我看到吳京送戰友骨灰返鄉時遇到的情景,強制拆遷老闆的態度時,吳京那種軍人氣概,一腳結果了拆遷老闆,替戰友出頭而不顧自己的利益,那種氣質太少了。

推薦1:《暖春》,催淚大片,山西電影製片廠出品,2003年上映。該片講述了在偏僻大山裡,一個無家可歸的女孤兒想要一個家的故事。拍攝手法平鋪直敘,沒有什麼華麗的修飾,年代、生活代入感極強,感人至深,催人淚下,建議觀看時帶足紙巾,你要不哭算我輸!

推薦2:《肖申克的救贖》,美國大片,上映於1994年,獲1995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該片改編於斯蒂芬·金同名小說,講述年輕的銀行家安迪被懷疑殺害偷情的妻子和情夫,被判終身監禁,囚於臭名昭著、強權專橫的肖申克監獄,歷經19年歲月,利用小鋤頭挖洞成功逃出壁壘森嚴的監獄。全片以第三者視角講述,以監獄生活為主線,描述在絕境中追求希望和自由的自我救贖,將人性、暴力、政治、生活刻畫的精妙又生動,絕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推薦3:《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周星馳電影,分《月光寶盒》和《大聖娶親》兩部電影共同演繹,1995年上映。相信這部電影很多人都看過,但是看第一遍就能看懂的人很少,筆者第一次看的時候在上初中,看的雲里霧里的,大致就看了個熱鬧,後來陸陸續續看了有七八遍吧,看哭了好幾次,看到劇情滾瓜爛熟,經典台詞都能背下來了。關於《大話西遊》的影評太多,不多贅述。

好片太多了,不一一贅述了,就現在能想到的推上10部。

推薦4:《投名狀》,改編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由陳可辛執導,李連傑、劉德華、金城武、徐靜蕾等主演。上映於2007年。

推薦5:《瘋狂的石頭》,寧浩導演電影,上映於2006年。

推薦6:《戰狼》系列1、2,吳京自導自演,分別上映於2015年和2017年。

推薦7:《我不是葯神》,徐崢主演,2018年上映。

推薦8:《超體》,斯嘉麗·約翰遜主演,2014年上映。

推薦9:《天下無賊》,馮小剛執導,劉德華、葛優、劉若英、王寶強主演,2004年上映。

推薦10:《哪吒之魔童降世》,動畫電影,餃子出品。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

黑白電影,卻為中間穿插的紅衣小女孩兒點綴了亮色,而就是這一抹「紅」,在辛德勒目睹它從腐朽的群屍中挖掘出來時,改變了他在戰爭中的「角色」,也改變了他的一生。

這部電影對我的沖擊也在於此。向來,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是毋庸置疑的,可是我最看不得是戰爭中的「孩子」,他們為何生而受難、死而不瞑,他們為何承擔困苦、絕望求生,本來是無憂無慮的童年,為何要畏葸恐懼地躲藏?影片中,集中營里的孩子為了躲避屠殺,連沼氣熏天的茅房都成了「聖地」,可絕望又哪裡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該有的認知呢!

由此聯想到《美麗人生》這部電影,父親與孩子的「 游戲 」發生在生死不由己的集中營,為了不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陰影,父親哪怕是在被槍決之前經過孩子躲藏的地方,也要表現出「無奈被抓,你是 游戲 大贏家」的「幽默」表情,心酸也偉大。可戰爭的殘酷何曾與人「開玩笑」,能僥倖存活,並樂觀活下去,也是得多大的造化。辛德勒之後生意落敗,也沒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他作為商人算是「失敗」的,影片最後的彩色圖影里,是被他營救的難民及其家眷對他的緬懷,辛德勒散盡家產,挽救了無數生命,卻依然痛哭於沒能挽救更多,有什麼比讓人感恩銘記更「成功」的呢!

那就要強烈推薦 4部 我最愛的電影,先後順序具有排名!不看真的是人生一大憾事。

《肖申克的救贖》 :該片改編自斯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該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影片的結局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復仇宣洩。

《阿甘正傳》 :電影改編自美國作家溫斯頓·格盧姆於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描繪了先天智障的小鎮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強不息,最終「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顧,在多個領域創造奇跡的勵志故事。

《我不是葯神》 :該片講述了神油店老闆程勇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一躍成為印度仿製葯「格列寧」獨家代理商的故事。

《誤殺》 :該電影改編翻拍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講述了父親為了維護女兒,用電影里學來的反偵察手法和警察鬥智斗勇的故事。

揭露人性的電影有很多 我推薦五部比較經典的!

1、《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影片講述了二戰時,13歲少年雷納多迷上了當地一個比他大很多的少婦瑪琳娜,她丈夫上了前線,而她的美貌招來當地婦女的妒忌和排斥。少年幻想著跟這個大姐姐重演電影里的浪漫片斷。

2. 《萬能鑰匙》

該片講述了護士卡羅琳去一個僻遠而古舊的房子里照顧房子男主人卻被捲入一連串的陰謀的故事

3. 《孤兒怨》

影片講述了一對夫婦收養了一個看似天真可愛的9歲小女孩,而女孩身上暗藏著的巨大隱秘卻近乎導致他們家破人亡的故事。

4. 《熔爐》

該影片以2000年至2004年間發生於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中性暴力事件為藍本,描述該時間所引發的悲劇以及學校的教師和人權運動者一起力圖揭開背後黑幕的故事。

5. 《聖殤》講的是一個惡毒的討債人遇到所謂的母親後所發生的一系列的事,一部關於用愛解救人性的電影。在這部影片時腦海里總會有這樣一句話:」任何攻擊性的外表其實都是在表現對愛的追求,生活的每個危機都在尋求治癒。「

推薦如下:《阿甘正傳》,一個看似智商欠費,卻品質卓:善良、正直、執著、堅定、忠貞、勇敢的阿甘,品味細節,感人肺腑。2《我的名字叫可汗》,用愛感動家人、感動總統、感動一個國家。3 《幸運終點站》阿甘被困機場九個月,再次感動整個機場!4.《摔跤吧,爸爸》,父親與女兒共同追求人生目標,為幸福和榮譽而戰。5. 《唐山大地震》,我看兩次,哭兩次!

電影《悲傷逆流成河》

推薦給所有家長和年輕人看,學習成長過程中受到的傷害該如何應對,學習如何關愛身邊的孩子,這是一生的功課。很多人或許終其一生都不能走出這個陰影。電影本身彷彿一把鑰匙,打開了觀眾的心門,也讓我們不得不重視校園暴力這個話題。使我印象最深的不過是易遙的母親,開始我認為易遙母親並不喜歡易遙,但最後發現又有哪個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呢?或許易遙是悲慘的同時她也是幸福的,身邊有陽光溫暖顧森西的相信,現實生活中比她還要不幸的人大有人在,請大家一定要重視。最後,願所有的青春都被溫柔以待!

⑦ 李彩譚有哪些作品

李彩譚作品有:媽媽的職業》、《情事:妒忌的陷阱》、《奇怪的美發沙龍》、《龍谷》。

1、《媽媽的職業》

《龍谷》是崔宇成執導,李采潭、鄭瑞賢、周香允主演的電影。電影講述2個女主播的故事。該電影於2015年11月19日在韓國上映。

閱讀全文

與妒忌法國電影2017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泰國復古年代電影 瀏覽:818
有建雨名字的電影 瀏覽:750
林茉莉的電影名字 瀏覽:153
北野武電影2018大佬在線觀看 瀏覽:516
一部三男一女的電影 瀏覽:256
電影殺漠講的什麼 瀏覽:623
高清電影手機迅雷下載網站 瀏覽:617
101斑點狗英文電影百度雲 瀏覽:135
空中有朵雲做的雨電影結局 瀏覽:739
世博電影院售票 瀏覽:762
什麼公眾號有電影資源 瀏覽:269
電影中富豪的名字 瀏覽:456
第一部總票房過10億的電影 瀏覽:440
冮門新之城火星湖電影院 瀏覽:656
泰國倫琳電影百度雲 瀏覽:517
新唐山大兄人物電影 瀏覽:545
有一部電影男主角叫浩然 瀏覽:202
年輕女子電影結局 瀏覽:560
王寶強電影新 瀏覽:82
能把書變成人是哪一部電影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