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dmax影院和imax影院有什麼區別
DMAX系統與IMAX系統的區別在於它們的熒幕尺寸標准、熒幕亮度標准、影院放映機設備和熒幕成本造價。
1、熒幕尺寸標准略有不同。
從銀幕材質和尺寸來看,二者都是亮度增益較高的金屬幕,中國巨幕影廳採用大於20米寬*12米高的巨幅金屬銀幕,而標準的IMAX銀幕為22米寬*16米高。而由於場地限制,有些銀幕達不到巨幕和IMAX的最低要求,IMAX最小的銀幕寬度才14米,中國巨幕最小的為17米。
dmax:
2、熒幕亮度標准不同。
中國巨幕系統已經發展到第四代產品,原有的氙燈設備在亮度可以達到5FL,在激光光源下,亮度可以在(小時)恆定在10FL以上。IMAX影院的亮度標准由於設備老化或維護不及時等原因,部分IMAX影院的亮度達不到其最初標准。
3、影院放映機設備不同。
中國巨幕系統符合好萊塢DCI標准,採用國際領先科技的定製的放映機,IMAX的部分放映機技術也採用的相同的科技,硬體上,二者相差不大。
4、熒幕成本造價不同。
安裝中國巨幕成本約為IMAX一半。
(1)東台中影巨幕電影院擴展閱讀:
IMAX整套系統包括以IMAX規格攝制的影片拷貝、放映機、音響系統、銀幕等。標準的IMAX銀幕為22米寬、16米高,但完全可以在更大的銀幕播放,而且迄今為止不斷有更大的IMAX銀幕出現。
IMAX的構造亦與普通電影院有很大分別。由於畫面解析度提高,觀眾可以更靠近銀幕,一般所有座位均在一個銀幕的高度內(傳統影院座位跨度可達到8~12個銀幕),此外,座位傾斜度亦較大(在半球形銀幕的放映室可傾斜達23度),便觀眾能夠面向銀幕中心。
dmax由兩台全球最亮點的比利時巴可DP2K-32B數字放映機、20/12米的2.4增益金屬銀幕、使用圓偏振系統和3D眼鏡以及線陣列環繞聲系統,配合大起坡、寬排距、低視點的座位設計。2012年4月,國產巨幕電影DMAX誕生,DMAX系統投入使用。
網路-IMAX
網路-dmax
Ⅱ dmax中國巨幕影廳分布的介紹
中國電影器材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林民傑透露,目前中影集團在全國已經建成90個「中國巨幕」放映廳,計劃在2015年年內達到300個。 根據中國巨幕官方發布消息,已投入運營的中國巨幕商業影廳分布如下: 北京雙井ume傳奇奢華影城杭州銀泰城店深圳聚星國際影城合肥中影國際影城合肥1912店中影國際影城福州五四北泰禾廣場店南京澳林中傳國際影城沃美南寧萬象城國際影城廣州飛揚正佳影城北京聚脈保利國際影城長春長影集團上海米格國際影城博納國際影城北侖店烏魯木齊人民電影院中影國際影城北京千禧街店淄博中影齊納國際影城UME石家莊勒泰影城中影樂佳影城滁州中影國際影城1912店中影國際影城寧波來福士店寧波中影國際影城(聯盛店)博納國際影城柳州店廣州火星湖中影飛尚百譽影城深圳博納國際影城龍華店太原龍城電影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寬銀幕電影院中影百譽虎門影城中影國際影城南海萬科店重慶渝中UME影城巨幕廳首都電影院天津店河源市中影達夢電影城有限公司寧波保利影城天一店天津中傳國際影城中影國際影城九江九方店重慶江北UME影城巨幕廳影立方重慶沙坪壩融匯影城東莞中影益田影院有限公司北京華星UME江門中影火星湖電影城南虹國際影城長沙銀興樂天影城蘇州李公堤星美影城中影國際影城(上海長泰廣場店)威海樂天影城合肥沃美影城華夏太古國際影城弓村巨幕店8號廳武漢中影天河國際影城星美國際影城西寧力盟店華夏太古國際影城弓村巨幕店9號廳浙江台州環球影院上海UME國際影城寶山店華夏太古國際影城大嶺山店中影國際影城杭州西溪店湖州東吳銀泰城時代德納國際影城濰坊齊納國際影城南寧新星時代電影院杭州百老匯影城綿陽博納國際影城深圳博納影院株洲中影國際影城天津ume國際影城常州中影東方國際影城營口中影國際影城大連博納國際影城常州亞細亞中影·國際影城·丹陽眼鏡城店泰州博納國際影城正天影城珠海中影國際影城華發商都店珠海中影紅星電影城巨幕影城武漢光谷廣場店江蘇淮安曙光國際影城劇角映畫國際影城仙桃時尚廣場店無錫哥倫布金逸影城泉州沃美影城重慶鼎龍達國際電影城中國巨幕·翠園國際影城昆明版築北京金逸影城雙橋店庫爾勒匯嘉.麥田影城中影數字夢工坊龍岩影城東莞市火山湖電影放映有限公司首都電影院天津店株洲中影國際影城珠海中影FACE影城無錫百麗宮影院有限公司中影國際影城徐州恆盛店重慶思遠優渝影業有限公司解放碑項目樂天影城沈陽樂天世界店
Ⅲ 若電影實行計時退票制,會否促進中國電影市場的繁榮發展
實行電影計時退票制,其實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觀眾的選擇性,而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電影院的基本收入。於是可能會對電影院的收支平衡造成影響,進而可能滋生出一些阻礙電影院長期穩定運營的問題。中國電影市場就像一條生態連,不論哪個環節受到影響或出了問題,都會對電影市場本身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我認為要使得電影市場繁榮光靠這個制度的實行是遠遠不夠的。為什麼這么說呢?我們可以從以下角度深入剖析就會增進對這個問題理解。
電影院是否選擇了適合大眾型口味的電影進行播出?我想只要電影院選擇的電影題材內容在80%以上復合觀眾的心裡,那麼我想很多觀眾還是會堅持看完這部電影的。但是也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很少一部分人會對電影產生各種排斥的可能。這就好比我們好多人一起做車去旅遊,車上難免會有暈車的人一樣;也好比很多人喜歡吃芒果,而有的人吃了會過敏,問題就是這樣客觀真實的存在著。換個角度來說不是車的質量有問題,也不是駕駛員開車出問題,而是做車的客戶本身有問題。同樣的不是芒果品質不好,而是吃的人自己不適合。此時我們把問題上升到電影市場的繁榮上來看,其實導演們在拍電影之前都是要經過靜心籌劃,既要找一個優秀的劇本,又要選擇合適的演員,還要認真拍好每一個環節。其重要的是還得自己投入拍攝電影的成本。這就足以印證在電影界根本沒有不想拍好電影的導演,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對電影的質量問題過多懷疑。
其實電影院採取適當的計時退票制度我還是贊同的,因為再好的電影也可能有看不慣的觀眾。只是我覺得這個退票不應該退全票,而是應該扣除部分電影院整場電影播放支出成本百分比再給予退票。我想這樣既能滿足觀眾需求,也不會影響電影院穩定運營。
總的來說,電影市場的發展與繁榮需要導演、演員們的不斷努力,也需要電影院及媒體界的穩定運營作為基礎保證。
Ⅳ IMAX電影廳和杜比全景電影廳是不是音效一樣的
覺杜比影院的效果比imax體驗要好,至少聲效確實比imax影廳要好很多。杜比影院今年六月份才開始進入中國,我覺得它的觀影體驗比imax要好,真的是全景聲效。
拓展內容:
目前,國內院線經常出現的巨幕播放系統有三種:IMAX、杜比影院和中國巨幕。
1/IMAX
Ⅳ 中國有哪些院線
萬達院線
聯合院線
新影聯院線
上海大光明院線
中影南方電影新干線
中影星美院線
武漢天河院線
太平洋電影網
世紀環球在線
雁盪電影院線
廣東(金逸)珠江電影院線
浙江時代電影院線
峨眉電影院線
保利萬和院線
紫荊影業
江蘇東方院線
時代華夏今典電影院線
成都金沙院線
北京電影院線
青島銀星電影院線
銀色院線
北京華夏星火數字電影院線
大地院線
瀟湘院線
中興電影院線
河南奧斯卡院線
UME影院集團
藍海亞細亞院線
湖北銀興院線
九州中原數字電影院線
浙江星光電影院線
百老匯院線
星空院線
娛藝院線
遼寧北方電影院線
浙江橫店
共37家,是國家承認的
Ⅵ 電影院的IMAX和巨幕廳有什麼區別
電影院的IMAX和巨幕廳在研發單位,屏幕尺寸,畫質等方面是不同的,具體區別為:
1、研發單位不同。IMAX銀幕是由加拿大IMAX集團研發的,而巨幕是由中國電影科研所和中影集團牽頭開發的巨幕電影放映系統。
2、屏幕尺寸不同。標準的IMAX銀幕為22米寬、16米高,但完全可以在更大的銀幕播放,而巨幕則是20米寬12米高的的2.4增益金屬銀幕。
3、畫質不同。巨幕DMAX採用高亮度雙機放映,銀幕亮度高於IMAX亮度近20%,即使放映3D影片畫面整體基調偏暗或夜景時,也有良好表現。IMAX通過數字原底翻版轉制技術,把普通的35mm底片通過獨家技術掃描,沖印到70mm底片上,通過升級處理的畫面精細度要比巨幕屏幕好。
Ⅶ dmax中國巨幕誕生記的介紹
很多人認為中國巨幕就是大:搞一個大的空間,弄一個大的銀幕,多裝幾台大音箱就好了, 但他們卻並不了解,把東西做細做薄不容易,做大同樣不容易 凌晨1點,巨幕影廳的最後一場電影結束了。散場觀眾從黑乎乎的影廳里摸出來,有的拿著吃了一半的爆米花桶,有的揉著惺忪的眼皮,還有的直奔洗手間。昏暗中只看得見綠色的出口指引和幾個不耐煩的保安。 而這個時候,勾磊和他的兩個同事悄悄進入了巨幕影廳的放映室,他是中影數字巨幕(北京)有限公司實驗室主任。他們的工作剛剛開始。 在接下來的這個深夜,為調試出最優的呈現效果,勾磊與他的技術團隊要在真實的影廳里測試中國巨幕格式的影片。他們要看同一部電影的20多個版本。調試結束,天已大亮,不時還會遇到趕來看早場電影的觀眾。 勾磊的工作,復雜且艱苦。而這只是中國巨幕研發過程中的一個片段。在這條自主研發的路上,像這樣沒日沒夜地瘋狂工作,是幕後的中國電影人的常態。 也正是由於他們的辛苦工作,在被外國人壟斷的電影技術中,第一次出現了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原創產品。 從一代到二代 中國巨幕的研發,要追溯到15年前。 早在2000年,中影股份有限公司就聯手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開始了解國外市場的高端巨幕技術領域。2008年,中國巨幕雛形形成了。本想繼續按部就班地研發,孰料《阿凡達》IMAX版來了。 「2010年初,《阿凡達》出來後,一大批觀眾都追著去看IMAX版,巨幕影院第一次引爆眼球。」中影數字巨幕(北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京民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在陳京民看來,《阿凡達》IMAX版的成功,給中國巨幕的研發打了一針強心劑:中國巨幕必須趁勢跟上,打破外國人的技術和市場壟斷。 在2011年3月,中國巨幕實驗室正式建立。8個月後,2011年11月,中國巨幕技術研發成功。 北京UME影城雙井店,成為了第一塊試驗地。 「這是中國巨幕第一代系統,是一個很大的機器,還用鐵箱子鎖起來,很笨重。」勾磊向《瞭望東方周刊》介紹。 這個像伺服器一樣被鎖得密密實實的大鐵箱,是中國巨幕的核心硬體,全名叫「雙機放映圖像優化器」。通過它,雙機放映2D電影不會重影,放映3D電影圖像更為精確。這是中國巨幕的最核心技術。 勾磊也坦言,一代產品並不完美。除了笨重,還存在其他問題。優化器主要靠物理防盜,依然存在用數據線盜取電影拷貝的安全隱患。而散熱則是更大的問題。 「我們的機器拿到深圳去,濕度太高,機器散不了熱出現死機情況。」勾磊回憶起一代產品的不穩定,笑稱這是「南北差異」,後來只得通過重新布置線路解決。 而隨著技術的發展,實驗室在硬體上繼續突破。2013年,自主設計研發的板卡成功上線,優化器從一個大鐵箱,瘦身成一個機頂盒大小的小盒子,不但在產品優化上進步明顯,還打消了不少人的質疑。 「當初還有人懷疑我們山寨,因為大鐵箱和國際上同類產品長相差不多。但等我們的二代產品出來後,產品都是符合DCI標準的,國際上都很肯定我們的技術。」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技術分會會長林民傑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中國巨幕的圖像優化器技術,已經得到了好萊塢的認可,並申請了專利,這是「中國電影百年來第一次在電影技術上走到了前頭」。 巨幕影廳不易建 目前,中國巨幕一代系統已擴展至全國60家影城,二代則有35家,還有5家在建。從2012年4月在安徽合肥中影國際影城1912店引入中國巨幕開始,短短3年間,中國巨幕影城擴展至100家的規模。 然而,建一家巨幕影廳並不容易。 「很多人認為中國巨幕就是大:搞一個大的空間,弄一個大的銀幕,多裝幾台大音箱就好了。但其實根本不是這樣,把東西做細做薄不容易,做大同樣不容易。」勾磊向本刊記者坦言,除了優化器外,銀幕、放映機、音箱等巨幕影廳的硬體整體設計和選擇,都經過了艱苦的研發和運作。 以銀幕為例,由十幾米長的銀幕塊無縫拼成,如何把這些巨長的銀幕運進影院,是第一道門檻。而怎麼搭銀幕架,如何把銀幕做得沒有褶皺,都是技術含量很高的活兒。此外,因為銀幕得有四層樓高,工作人員還得坐電梯上去噴塗層,這就要求十足的安全保障。 「一個銀幕,就需要考慮成本最優化、技術最優化、人員最優化、安全保障等等問題,這些東西都不是現成的,得一步一個腳印去摸索。」勾磊感嘆道。 他告訴本刊記者,巨幕影廳是個系統工程,硬體之間的協作更需要精心設計。「因為空間大,所以得配備更多更好的音箱,我們連天花板上都吊著音箱。作為設計者,我們首先得保障沉重的音箱不掉下來,其次再考慮全景聲的效果。」 艱苦的研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些外國人慕名而來了。2015年5月,在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擁有5家電影院的山姆第一次來到北京,為的就是中國巨幕。 「中國巨幕的音響效果很出色,一般影院只有7個功放,而中國巨幕有28個。」山姆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倘若合作成功,他將修建一座新的中國巨幕影院,而這有可能是南半球史上第一個中國巨幕影院。 林民傑樂觀地認為,像這樣的「第一個」,會在世界范圍內越來越多。「我們有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又有世界領先的硬體配備,價錢還比競爭對手低,為什麼不與我們合作呢?」 蝙蝠俠的製版考驗 當然,作為影院,優秀與否的最終衡量指標仍歸結於觀影效果。 在UME影城雙井店試運營還不到1個月,勾磊就發現,放映效果不如在實驗室中好,原因在於「每部影片放到巨幕後一些東西會凸顯出來,如模糊感、噪點等等。」於是,勾磊決定和團隊一起,開始對電影的後期處理進行研發,也是中國巨幕的第二項核心技術:製版。 這時,如何說服製片方提供電影原版拷貝,進而進行中國巨幕版本的製作,成為一大難題。 「一般好萊塢的影片原片都不會出加州的,電影還沒公映,要把原片拿到國外,被盜版的風險不小。」勾磊說,為說服好萊塢片商提供原版拷貝,實驗室還經過了美國放映協會的物理安全認證,「有專門的會計師事務所來考察了一周,包括門、窗、攝像頭、運輸環境、人員管理等等,一系列的硬指標都要通過。」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中影拿到了不少片方提供的未上映的影片原片,而代價則是減免製版費。「基本上頭幾十部影片,我們都沒有收取製版費,免費做的中國巨幕格式影片。」勾磊說。 這其中,最令勾磊印象深刻的是《蝙蝠俠:黑暗騎士》。 「這部片子是我們接到的第一部4K影片,一幅圖片就4096X2160個像素點,數據量很大,還是用膠片拍的,不好處理。而且全片色調非常暗,十分難調。」勾磊向本刊記者解釋,在數字電影時代,影片表現更為清楚,而膠片拍的電影,有它獨特的韻味。 為了保持這種韻味,同時又調和觀眾對清晰度的需求,勾磊和他的團隊每天凌晨1點在影院電影放映結束後,拿著新調整的版本往UME影城雙井店跑,調試畫面。這一工作連著幹了整整7天。有時候還得按每秒24幀圖像,手工一幀一幀地進行微調,勾磊說,往往調試完,就能碰見趕來看早場電影的觀眾。 「其實很多細小的調節,觀眾根本看不出來的。但我們還是會精益求精,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做出自己的品牌。」讓勾磊欣喜的是,製片方對最後的效果也十分贊許。由此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好萊塢幾大片商都主動找上門來,製作中國巨幕版本。當然,現在製版可不是免費的了。 隨著影片製版數量的增多,實驗室已開發出一套較完善的軟體,「大部分工作都由軟體完成,人工調整的部分不多。」勾磊說,現在他的團隊只需偶爾去影廳調試畫面效果。 如今,製作2D影片的中國巨幕版本,大概花3~5天即可,而3D版本的影片,最多不超過一周時間即可製作完成。 不做下一個IMAX 截至2015年5月,勾磊的實驗室共製作了96部進口片和118部國產片的中國巨幕版本,共計214部。這么大的影片庫存量,給中國巨幕與最大對手IMAX的競爭,增添了籌碼。 在國內,IMAX一個月只供應1~2部片子,在同期只允許一部IMAX電影上映。並且,它還要與影院和片商分票房。這樣的模式,並不能讓院線滿意。 勾磊舉例稱:《畫皮2》上映火爆,IMAX上的卻是一部票房並不好的好萊塢大片,院線成績慘淡;而IMAX與《1942》合作時,為騰出《1942》IMAX檔期,撤掉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IMAX版,最後結果更不如意。 「不管是國產片,還是進口片,IMAX的放映邏輯,並不把院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勾磊總結道。 這就給中國巨幕撬開IMAX長期壟斷的市場提供了生機。 在林民傑看來,中國巨幕還有一個技術層面的利好,就是全面數字化的技術浪潮來臨,抹平了IMAX與中國巨幕的技術差異。「我們的片源都是電影數字拷貝,來源都一樣,只是用了不一樣的方法達到一個相同的高質量放映效果。」 陳京民則告訴本刊記者,發展到現在,中國巨幕在技術上已經可以與IMAX相媲美,並且還不幹涉院線選片(反而為影院提供更多的片源選擇),也不參與製片方和院線的票房分成。 這些差異,讓中國巨幕迅速擴張。 更難能可貴的是,中國巨幕還在不斷創新。 勾磊向本刊記者透露,他的實驗室已經有新技術的應用儲備了,包括為適應高幀率的4K電影制式所作出的硬體調整,以及用最新的激光技術替換放映機的氙氣燈等等。或許不久之後,勾磊又得凌晨一點回到電影院,調試硬體更新的散熱問題,校對光源更換的畫面問題,或許還要研發新的3D眼鏡,或是新的座椅。
Ⅷ 「中國巨幕」與「IMAX」有什麼不同
IMAX是進入中國市場最早,也是目前市場佔有率最高的巨幕品牌。而中國巨幕是中國自主研發的高端巨幕品牌,近幾年發展迅速,在市場佔有率方面,也與IMAX爭奪激烈。
Ⅸ 電影院DMAX廳是什麼意思
電影院DMAX廳是巨幕放映廳的意思。不是3D電影。
DMAX採用了20米寬、12米高的2.4增益的進口巨型金屬銀幕,座位只比一般的IMAX廳少了十幾個。
DMAX(Digital Max數字最大化)是由中國電影科研所和中影集團牽頭開發的巨幕電影放映系統。也叫中國巨幕。
它由兩台全球最亮點的比利時巴可DP2K-32B數字放映機、20/12米的2.4增益金屬銀幕、使用圓偏振系統和3D眼鏡以及線陣列環繞聲系統,配合大起坡、寬排距、低視點的座位設計。
2012年4月,國產巨幕電影DMAX誕生,DMAX系統投入使用。
中國巨幕比IMAX尺寸更大,亮度更高,因而畫面更有震撼力,同時,聲音也更大。
(9)東台中影巨幕電影院擴展閱讀:
中國巨幕(CGS)作為高端巨幕電影放映系統,採用大於22米的巨幅金屬銀幕,使得觀眾能最大視角欣賞影片畫面。
中國巨幕配備多種沉浸式還音系統,包括杜比全景聲(ATMOS)以及臨境音(DTS:X)。
在聲音的世界裡,觀眾將與電影實現零距離接觸,無論是自然界的海洋、現代都市的建築,還是虛構的西天取經路,精準的聲音定位都讓人彷彿置身其中。
2012年4月15日, 由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和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中國巨幕」(DMAX)電影系統正式在UME國際影城雙井店投入使用,該系統採用20米12米的大銀幕進行2D和3D的影片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