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老電影院都是膠片的,現在都是數字影院,
膠片和數字放映有什麼區別?
1、膠片放映有保底(保底是影院拿片保障最低的票房,如未達到按規定扣款),數字無保底。
2、膠片拷貝數量有限,數字不限。
3、膠片拷貝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影院,二三級城市影院一般只能拿到二輪或三輪。數字影片用快遞寄個硬碟,影院接到後拷貝到每個放映伺服器即可。2K的數字放映設備,通過增加相應的配件就可以放映相應的3D立體電影。
4、膠片放映機一個放映員只能放一台機,多廳即需要多安排放映人員,人力成本高。數字放映機,放映人員一個人可以放映多台,目前最大的影院有10個影廳一個班次只安排1-2名放映員即可。
5、膠片對放映員技術要求很高,要有專業的放映資格才能放映,工資較高。數字放映就相當與我們現在使用的電腦,普通員工即可放映。
6、膠片放映隨著數字的發展,將會推出市場。數字放映是行業發展的需要,就像數碼相機取代膠卷相機一樣的道理。
7、膠片經過多次放映,音色和畫質都會有損壞,影響放映的品質。數字可以無限制的重復放映,沒有任何影響。
8、膠片對比1.3K設備的好處是膠片不管是不是進口分賬片,膠片通用,都可以放映。而數字1.3K的設備則無法放映進口分賬片,但2K的設備都可以放映。
② 9000立方米的廢棄電影院可以做什麼用
你可以把這個場地進行規劃,比如想做成美食城或者服裝城都是可以的,然後招租。
當然,具體做什麼項目,還得集合你們當地的一些具體情況而定。
③ 舊上海亂到什麼程度
所謂舊上海,是指抗日戰爭以前的上海。那時上海除閘北和南市之外,都是租界。洋涇浜(愛多亞路,即今延安路)以北是英租界,以南是法租界,虹口一帶是日租界。租界上有好幾路電車,都是外國人辦的。中國人辦的只有南市一路,繞城牆走,叫做華商電車。租界上乘電車,要懂得竅門,否則就被弄得莫名其妙。賣票人要揩油,其方法是這樣:
譬如你要乘五站路,上車時給賣票人五分錢,他收了錢,暫時不給你票。等到過了兩站,才給你一張三分的票,關照你:「第三站上車!」初次乘電車的人就莫名其妙,心想:我明明是第一站上車的,你怎麼說我第三站上車?原來他已經揩了兩分錢的油。如果你向他論理,他就堂皇地說:「大家是中國人,不要讓利權外溢呀!」他用此法揩油,眼睛不絕地望著車窗外,看有無查票人上來。因為一經查出,一分錢要罰一百分。他們稱查票人為「赤佬」。赤佬也是中國人,但是忠於洋商的。他查出一賣票人揩油,立刻記錄了他帽子上的號碼,回廠去扣他的工資。有一鄉親初次到上海,有一天我陪她乘電車,買五分錢票子,只給兩分錢的。正好一個赤佬上車,問這鄉親哪裡上車的,她直說出來,賣票人向她眨眼睛。她又說:「你在眨眼睛!」赤佬聽見了,就抄了賣票人帽上的號碼。
那時候上海沒有三輪車,只有黃包車。黃包車只能坐一人,由車夫拉著步行,和從前的抬轎相似。黃包車有「大英照會」和「小照會」兩種。小照會的只能在中國地界行走,不得進租界。大英照會的則可在全上海自由通行。這種工人實在是最苦的。因為略犯交通規則,就要吃路警毆打。英租界的路警都是印度人,紅布包頭,人都喊他們「紅頭阿三」。法租界的都是安南人,頭戴笠子。這些都是黃包車夫的對頭,常常給黃包車夫吃「外國火腿」和「五枝雪茄煙」,就是踢一腳,一個耳光。外國人喝醉了酒開汽車,橫沖直撞,不顧一切。最吃苦的是黃包車夫。因為他負擔重,不易趨避,往往被汽車撞倒。我曾親眼看見過外國人汽車撞殺黃包車夫,從此不敢在租界上坐黃包車。
舊上海社會生活之險惡,是到處聞名的。我沒有到過上海之前,就聽人說:上海「打呵欠割舌頭」。就是說,你張開嘴巴來打個呵欠,舌頭就被人割去。這是極言社會上壞人之多,非萬分提高警惕不可。我曾經聽人說:有一人在馬路上走,看見一個三四歲的孩子跌了一交,沒人照管,哇哇地哭。此人良心很好,連忙扶他起來,替他揩眼淚,問他家在哪裡,想送他回去。忽然一個女人走來,摟住孩子,在他手上一摸,說:「你的金百鎖哪裡去了!」就拉住那人,咬定是他偷的,定要他賠償。……是否真有此事,不得而知。總之,人心之險惡可想而知。
扒手是上海的名產。電車中,馬路上,到處可以看到「謹防扒手」的標語。住在鄉下的人大意慣了,初到上海,往往被扒。我也有一次幾乎被扒:我帶了兩個孩子,在霞飛路阿爾培路口(即今淮海中路陝西南路口)等電車,先向煙紙店兌一塊錢,錢包里有一疊鈔票露了白。電車到了,我把兩個孩子先推上車,自己跟著上去,忽覺一隻手伸入了我的衣袋裡。我用手臂夾住這只手,那人就被我拖上車子。我連忙向車子裡面走,坐了下來,不敢回頭去看。電車一到站,此人立刻下車,我偷眼一看,但見其人滿臉橫肉,迅速地擠入人叢中,不見了。我這種對付辦法,是老上海的人教我的:你碰到扒手,但求避免損失,切不可注意看他。否則,他以為你要捉他,定要請你「吃生活」,即跟住你,把你打一頓,或請你吃一刀。
我住在上海多年,只受過這一次虛驚,不曾損失。有一次,和一朋友坐黃包車在南京路上走,忽然弄堂里走出一個人來,把這朋友的銅盆帽搶走。這朋友喊停車捉賊,那賊早已不知去向了。這頂帽子是新買的,值好幾塊錢呢。又有一次,冬天,一個朋友從鄉下出來,寄住在我們學校里。有一天晚上,他看戲回來,身上的皮袍子和絲綿襖都沒有了,凍得要死。這叫做「剝豬玀」。那搶帽子叫做「拋頂宮」。
妓女是上海的又一名產。我不曾嫖過妓女,詳情全然不知,但聽說妓女有「長三」、「幺二」、「野雞」等類。長三是高等的,野雞是下等的。她們都集中在四馬路一帶。門口掛著玻璃燈,上面寫著「林黛玉」、「薛寶釵」等字。野雞則由鴇母伴著,到馬路上來拉客。
四馬路西藏路一帶,傍晚時光,野雞成群而出,站在馬路旁邊,物色行人。她們拉住了一個客人,拉進門去,定要他住宿;如果客人不肯住,只要摸出一塊錢來送她,她就放你。這叫做「兩腳進門,一塊出袋」。
我想見識見識,有一天傍晚約了三四個朋友,成群結隊,走到西藏路口,但見那些野雞,油頭粉面,奇裝異服,向人撒嬌賣俏,竟是一群魑魅魍魎,教人害怕。然而竟有那些逐臭之夫,願意被拉進去度夜。這叫做「打野雞」。有一次,我在四馬路上走,耳邊聽見輕輕的聲音:「阿拉姑娘自家身體,自家房子……」回頭一看,是一個男子。我快步逃避,他也不追趕。據說這種男子叫做「王八」,是替妓女服務的,但不知是哪一種妓女。總之,四馬路是妓女的世界。潔身自好的人,最好不要去。但到四馬路青蓮閣去吃茶看妓女,倒是安全的。
她們都有老鴇伴著,走上樓來,看見有女客陪著吃茶的,白她一眼,表示醋意;看見單身男子坐著吃茶,就去奉陪,同他說長道短,目的是拉生意。
上海的游戲場,又是一種烏煙瘴氣的地方。當時上海有四個游戲場,大的兩個:大世界、新世界;小的兩個:花世界、小世界。大世界最為著名。出兩角錢買一張門票,就可從正午玩到夜半。一進門就是「哈哈鏡」,許多凹凸不平的鏡子,照見人的身體,有時長得象絲瓜,有時扁得象螃蟹,有時頭腳顛倒,有時左右分裂……沒有一人不哈哈大笑。裡面花樣繁多:有京劇場、越劇場、滬劇場、評彈場……有放電影,變戲法,轉大輪盤,坐飛船,摸彩,猜謎,還有各種飲食店,還有屋頂花園。總之,應有盡有。鄉下出來的人,把游戲場看作桃源仙境。我曾經進去玩過幾次,但是後來不敢再去了。為的是怕熱手巾。這裡面到處有拴著白圍裙的人,手裡托著一個大盤子,盤子里盛著許多絞緊的熱手巾,逢人送一個,硬要他揩,揩過之後,收他一個銅板。有的人拿了這熱手巾,先擤一下鼻涕,然後揩面孔,揩項頸,揩上身,然後挖開褲帶來揩腰部,恨不得連屁股也揩到。他盡量地利用了這一個銅板。那人收回揩過的手巾,丟在一隻桶里,用熱水一沖,再絞起來,盛在盤子里,再去到處分送,換取銅板。
這些熱手巾里含有眾人的鼻涕、眼污、唾沫和汗水,彷彿復合維生素。我努力避免熱手巾,然而不行。因為到處都有,走廊里也有,屋頂花園里也有。不得已時,我就送他一個銅板,快步逃開。這熱手巾使我不敢再進游戲場去。我由此聯想到西湖上莊子里的茶盤:坐西湖船遊玩,船家一定引導你去玩莊子。劉庄、宋庄、高庄、蔣庄、唐庄,裡面樓台亭閣,各盡其美。然而你一進莊子,就有人拿茶盤來要你請坐喝茶。茶錢起碼兩角。如果你坐下來喝,他又端出糕果盤來,請用點心。如果你吃了他一粒花生米,就起碼得送他四角。每個莊子如此,遊客實在吃不消。如果每處吃茶,這茶錢要比船錢貴得多。於是只得看見茶盤就逃。
然而那人在後面喊:「客人,茶泡好了!」你逃得快,他就在後面罵人。真是大殺風景!所以我們游慣西湖的人,都怕進莊子去。最好是在白堤、蘇堤上的長椅子上閑坐,看看湖光山色,或者到平湖秋月等處吃碗茶,倒很太平安樂。
④ 想問下電影中出現的那個廢棄的電影院真實存在么
民眾素質不高,喜歡大聲喧嘩,影院無人引導、管理、制止
2.受政策影響嚴重,國產片占據份額太強,排片不夠人性化
3.3D影院太少
4.縣城以下院線極少,有正規的影院片源也流不下來,基本上只能看上個月在大城市已經放過的
5.票價太高,當然電影院本身的成本也高
⑤ 天堂電影院里艾弗多講的那個故事是什麼意思
有一次,國王為美麗的公主開宴會。一個士兵在一旁站崗,當公主經過他面前,他愛上了這個世界上最可愛的女人。但是卑微的士兵怎麼配得上國王的女兒?有一天,他終於想辦法接近了公主,並告訴她沒有她活不下去。公主被他的深情感動,她告訴士兵:如果你能等我100天,並且日日夜夜在陽台下等我,那麼百日之後,我就會嫁給你。聽了這話,士兵開始在陽台下等,一天,兩天,十天,二十天…..公主每晚往窗外探視,他仍佇立終宵,風雨都抵擋不了他,鳥停在頭上,蜜蜂叮他,他都不動。但是在九十天的時候,士兵已經十分虛弱,瘦削,眼淚從眼眶裡流了出來。他已經筋疲力竭,甚至連睡覺的力氣都沒有。公主一直注視著他。最後在第九十九天的晚上,士兵站立起來,默默的走了,再沒回來。 這似乎是個沒有結局的故事,也可以說,關於這故事的結局可以有很多種:如果士兵沒走,他堅持到了最後一天,那麼面對的可能是公主兩種選擇,一個是士兵的真誠和執著贏得了公主的心,公主最終嫁給了士兵;二是,在士兵經過100天的艱苦等待後,公主不承認他們的約定,那麼士兵的等待換來的是公主的食言。還有一種情況,百日之後公主沒有食言,公主與士兵也終成眷屬,但之後的日子卻因為彼此的身份、性格等諸多原因,兩個人沒能一直走下去。最後一種似乎不是一個童話般的故事中應該有的結局,因為公主、國王、士兵一類的故事,人物的性格是沒有中間狀態的,要麼選擇,要麼放棄。這個折中的結局就顯然與故事本身格格不入了。但我覺得,這個所謂格格不入的結局,或許更加接近我們真實的生活。 艾弗多給多多講述這樣一個結局是有他的良苦用心的,他對少年多多說:「在一個地方呆久了,你會以為那裡是世界的中心。」「我瞎了,卻看的更清楚了。」他要多多去羅馬,那裡才是多多應該待的地方。而要離開小鎮,對於多多來說並非只是選擇一個將要去的地方那麼簡單,而是一種痛苦的情感選擇。同樣這個問題,放在30年後來回答,多多選擇的實際上是自己的人生。我想,如果多多看到了愛蓮娜留給他的紙條;如果,艾弗多沒有告訴多多那個杜攥的絕望消息,並勸他離開小鎮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如果,在那之後的30年裡多多去尋找愛蓮娜;如果,多多找到了愛蓮娜並逃離小鎮,逃離那各銀行家父親;....如果這個詞,說出來就總會蘊含著無奈與傷感。 30年後,已是義大利知名大導演的中年多多回到小鎮參加艾弗多的葬禮,那時他終於實現了自己兒時的夢想,但同時他也陷入了內心的空虛與困惑中,一切夢想似已得到,但得到的東西,並不是從前期望的樣子。他回到家中,母親的一句話點破了真正的原因:這么多年,你經歷了很多,但你卻還是寂寞的。你身邊經常有不同的女人,但我可以聽出來她們並不愛你。我可憐的孩子… 多多遇到了一個酷似艾蓮娜的少女,他跟隨小姑娘回家,這姑娘就是愛蓮娜的女兒見到了已為人妻的愛蓮娜。面對昔日的戀人,埋在心裡的疑問終於道出:那天,你為什麼沒來?而艾蓮娜的回答讓他不知所措。原來戀人並沒失約。命運弄人,兩顆年輕的心相愛了,可這段純朴真摯的戀情卻沒能走得太遠。 天堂電影院,曾經是純真少年多多的伊甸園,是他快樂的源泉,是他的夢想開始的地方,30年後,功成名就、榮歸故里的多多隻身一人來到廢棄已久的電影院,在裡面踟躕,天堂影院的黃金時期就像多多那一去不返的青春與初戀都已化作心中的回憶,小鎮的人們也有了更多的娛樂選擇,「就如同現在社會人們受到了太多物質誘惑,發酵、膨脹的慾望讓人們遺忘了心中的天堂。」 Life is not what you see in films. Life is much harder,生活與電影中的故事交織在一起,就像一條莫比烏斯圈,連在電影與真實的生活之間,讓我分不清哪個是生活,哪個是故事。
⑥ 廢棄的電影院改造做什麼生意
廢棄的電影院一般該做網吧或者KTV比較好。這兩個場所需要的地方比較大,同時又需要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小空間。正好可以利用原有的空間稍微改造一下即可。
⑦ 崇明島一家廢棄的影院或者劇院在哪裡
崇明島蠻大的 ,不過在我的活動范圍里 我知道有一個地方:
江口鎮 江龍老年公寓旁邊目前有個廢棄的電影院,那裡以前有街機的,小時候我在那裡打過游戲的,祝你早日找到親戚~
⑧ 為什麼影院不把以前的電影再拿出來播放
影院的目的就是賺取,那麼把經典電影重播,還有收益嗎?
1.
這個有是有,但一部電影重新上映,並不是單純算票房那麼簡單的,比如《阿凡達》重製版上映,主要是和前者有所區別,所以原搬原來的舊電影,而沒有修復或者重製,那麼為何要去電影院?所以必定要是重製版或者加工過畫質的,才會上映。
總結:關鍵還是投資和收入的比較,舊電影重播吃力不討好,賺的錢都不夠交電費,租金,空調費,所以這是一筆幾乎不賺錢的買賣。所以電影版權方寧願把資源放到新作品,也不會啃老本,消費自己的人氣口碑。
⑨ 天津廢棄電影院
你想干什麼?
⑩ 老電影院的內容簡介
兩岸文學PK大賽 一段純真的初戀,一座快要廢棄的老電影院,二十年後的一次同學會,一段永難忘懷的少年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