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體驗 > 新秀西門町電影院

新秀西門町電影院

發布時間:2022-04-12 22:21:03

⑴ 台北西門町介紹

西門町,在台灣通常是指台北市的西門町。該區域位於台北市萬華區東北方,為台北市西區最重要的消費商圈,最具特色的則是台北市第一條且有指標性意義的徒步區。

西門町一般而言包括中華路、康定路、漢口街及成都路之內的范圍,由於中華路公車路線密集,所以也是公車轉乘的重點區域,台北捷運的藍線、綠線亦在此設立西門站。

西門町得名自日治時期行政區畫-西門町;日治時期西門町約為今成都路、西寧南路、昆明街、康定路之一部,但今日之西門町更為廣大,尚包括有昔日之新起町、若竹町等,並不全然相同。

西門町因為位於台北城的西門外,因此得名。在日治時代,西門町原本還只是一片荒涼的地方,後來日本人決定仿效東京淺草區,在此設立休閑商業區。其中最早的娛樂設施為1897年的台北座、1902年的榮座(現為新萬國商場)及1908年的八角堂(西門紅樓)。

1930年代開始,西門町成為台北著名的電影街,日本戰敗後,榮景也繼續維持下去,40年代起每家戲院門庭若市,黃牛票猖獗,電影院一家接著一家開,僅武昌街二段就連開了十多家戲院,其盛況自此可見一斑。但由於台北市區逐漸向東發展,西門町許多機能被取代,80年代起逐漸沒落。90年代後期,台北市政府與西門町當地商家,重新將西門町規劃為行人徒步區,並在周末和國定假日禁止車輛通行,才又將青少年拉回這個區域。目前在西門町,幾乎每個周末都有小型演唱會、簽唱會、唱片首賣會登場,各種電影宣傳、街頭表演等等活動也常常可見。目前西門町還有20家以上的電影院,在台北要看首輪電影,西門町幾乎都找得著。而各種大小店家則有6千間左右。

西門町現在被稱為台北的「原宿」,除了有日文雜志專賣店外,各種日本的書籍、唱片、服飾等,幾乎都同步流行,是所謂「哈日族」的天堂。除了獨立的街邊商店之外,這類商店也特別集中於區域內幾棟專門的集合商業建築裡面,其中較著名的包括有老字型大小的萬年商業大樓,獅子林廣場,乃至於較後期的萬國百貨與誠品116等等。

但是,正因為青少年聚集密度高,所以西門町也與東區、士林夜市並列台北青少年犯罪率最高的地方。此外,西門町也是台北市著名的「援助交際」(學生賣春)場所。

此外,當年林青霞就是在西門町與友人逛街時由星探發掘而起,成為了有名的電影明星。

紅包場是一種台灣的歌廳形式,多分布於西門町徒步區的漢口街、峨嵋街、西寧南路上。

紅包場起源於1960年代,當時針對由中國大陸來台的軍官、軍眷,模仿上海歌廳形式設立,一開始並無「紅包場」的稱呼,因為後來有聽眾為了鼓勵自己喜愛的歌手,會直接將金錢包在紅包袋中,上前獻給演出中的歌手,漸漸的這類型的歌廳,被稱為紅包場。

早期紅包場演唱的曲目多是1920-1950年代上海的流行歌曲,例如天涯歌女、舞衣、蘇州夜曲、秋水伊人等,聽眾也多屬於年紀較長的老兵,歌廳為了招徠客人,會為歌手另外取個「小周璇」、「小白光」等稱號,歌手也會刻意模彷當時歌手的演唱方法。

但隨著時代的演變和聽眾的轉變,曲目也由上海時期,轉為1950-1970年代在台灣、香港等地的流行歌曲,例如神秘女郎、情人的眼淚、意難忘、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問白雲、甜蜜蜜。歌手的舞台肢體動作也較以往活潑。

紅包場的消費不高,歌手多穿著華麗的禮服,舞台上下交流互動熱絡是紅包場的特色之一。

西門町也有獨特的名產,例如中華路上的鴨肉扁、巷子內的阿宗面線、專賣鹵味的老天祿、成都路上的成都楊桃冰與蜂蜜咖啡,加上許多日式餐廳(例如峨嵋街的美觀園)及傳承中國口味的各式外省餐廳,將老台北人及新台北人的味覺搭起了傳承的橋梁。

在電影《向左走向右走》中,梁詠琪尋找金城武的場景就是西門町,也賦予了現代西門町更新的意義。

名勝古跡
西門町媽祖廟
西門紅樓:三級古跡
台北晉德宮:市定古跡,位於康定路,木結構具對場作
慈雲寺:市定古跡,位於漢口街

歷史建築
西門:位於西門捷運站上方,於1905年拆除。
中華商場:位於中華路上,因建設捷運而拆除。

⑵ 馬上要去台灣自由行了,一直聽人家說西門町,跪求,到底是什麼

西門町,在台灣通常是指台北市的西門町,為台北市西區最重要的消費商圈,這里交
通發達,不僅是大台北公車來往密集的地方,台北捷運藍線和綠線的交會點西門站也於此。同時,西門町是台北著名的流行商圈,最具特色徒步區是台北第一條專為行人設置的區域,紅樓、刺青街、電影街、KTV、萬年大樓、萬國百貨、誠品書店和各式各樣的精品小店都可以在西門町看到,是台北民眾假日最喜愛的去處之一。
台北市西門町的知名零售商,有很多。所以當你想到要到西門町的時候,就可以先知道及想要去那一家店打牙祭,西門町除了有很多吃的商店,接下來最多就是穿的,服飾店及各種樣式衣服,應有盡有。 西門町一般而言包括中華路、康定路、漢口街及成都路之內的范圍,由於中華路公車路線密集,所以也是公車轉乘的重點區域,台北捷運的藍線、綠線亦在此設立西門站。
以上資訊由【中青旅百變自由行】提供。

⑶ 詳細介紹一下西門汀

西門町,在台灣通常是指台北市的西門町。該區域位於台北市萬華區東北方,為台北市西區最重要的消費商圈,最具特色的則是台北市第一條且有指標性意義的徒步區。

西門町一般而言包括中華路、康定路、漢口街及成都路之內的范圍,由於中華路公車路線密集,所以也是公車轉乘的重點區域,台北捷運的藍線、綠線亦在此設立西門站。

西門町得名自日治時期行政區畫-西門町;日治時期西門町約為今成都路、西寧南路、昆明街、康定路之一部,但今日之西門町更為廣大,尚包括有昔日之新起町、若竹町等,並不全然相同。

西門町因為位於台北城的西門外,因此得名。在日治時代,西門町原本還只是一片荒涼的地方,後來日本人決定仿效東京淺草區,在此設立休閑商業區。其中最早的娛樂設施為1897年的台北座、1902年的榮座(現為新萬國商場)及1908年的八角堂(西門紅樓)。

1930年代開始,西門町成為台北著名的電影街,日本戰敗後,榮景也繼續維持下去,40年代起每家戲院門庭若市,黃牛票猖獗,電影院一家接著一家開,僅武昌街二段就連開了十多家戲院,其盛況自此可見一斑。但由於台北市區逐漸向東發展,西門町許多機能被取代,80年代起逐漸沒落。90年代後期,台北市政府與西門町當地商家,重新將西門町規劃為行人徒步區,並在周末和國定假日禁止車輛通行,才又將青少年拉回這個區域。目前在西門町,幾乎每個周末都有小型演唱會、簽唱會、唱片首賣會登場,各種電影宣傳、街頭表演等等活動也常常可見。目前西門町還有20家以上的電影院,在台北要看首輪電影,西門町幾乎都找得著。而各種大小店家則有6千間左右。

西門町現在被稱為台北的「原宿」,除了有日文雜志專賣店外,各種日本的書籍、唱片、服飾等,幾乎都同步流行,是所謂「哈日族」的天堂。除了獨立的街邊商店之外,這類商店也特別集中於區域內幾棟專門的集合商業建築裡面,其中較著名的包括有老字型大小的萬年商業大樓,獅子林廣場,乃至於較後期的萬國百貨與誠品116等等。

但是,正因為青少年聚集密度高,所以西門町也與東區、士林夜市並列台北青少年犯罪率最高的地方。此外,西門町也是台北市著名的「援助交際」(學生賣春)場所。

此外,當年林青霞就是在西門町與友人逛街時由星探發掘而起,成為了有名的電影明星。

紅包場是一種台灣的歌廳形式,多分布於西門町徒步區的漢口街、峨嵋街、西寧南路上。

紅包場起源於1960年代,當時針對由中國大陸來台的軍官、軍眷,模仿上海歌廳形式設立,一開始並無「紅包場」的稱呼,因為後來有聽眾為了鼓勵自己喜愛的歌手,會直接將金錢包在紅包袋中,上前獻給演出中的歌手,漸漸的這類型的歌廳,被稱為紅包場。

早期紅包場演唱的曲目多是1920-1950年代上海的流行歌曲,例如天涯歌女、舞衣、蘇州夜曲、秋水伊人等,聽眾也多屬於年紀較長的老兵,歌廳為了招徠客人,會為歌手另外取個「小周璇」、「小白光」等稱號,歌手也會刻意模彷當時歌手的演唱方法。

但隨著時代的演變和聽眾的轉變,曲目也由上海時期,轉為1950-1970年代在台灣、香港等地的流行歌曲,例如神秘女郎、情人的眼淚、意難忘、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問白雲、甜蜜蜜。歌手的舞台肢體動作也較以往活潑。

紅包場的消費不高,歌手多穿著華麗的禮服,舞台上下交流互動熱絡是紅包場的特色之一。

西門町也有獨特的名產,例如中華路上的鴨肉扁、巷子內的阿宗面線、專賣鹵味的老天祿、成都路上的成都楊桃冰與蜂蜜咖啡,加上許多日式餐廳(例如峨嵋街的美觀園)及傳承中國口味的各式外省餐廳,將老台北人及新台北人的味覺搭起了傳承的橋梁。

在電影《向左走向右走》中,梁詠琪尋找金城武的場景就是西門町,也賦予了現代西門町更新的意義。

名勝古跡
西門町媽祖廟
西門紅樓:三級古跡
台北晉德宮:市定古跡,位於康定路,木結構具對場作
慈雲寺:市定古跡,位於漢口街

歷史建築
西門:位於西門捷運站上方,於1905年拆除。
中華商場:位於中華路上,因建設捷運而拆除。
http://www.abcar.com.tw/indoor.html
台北市西門町的知名零售商,有很多。所以當你想到要到西門町的時候,就可以先知道及想要去那一家店打牙祭,西門町除了有很多吃的商店,接下來最多就是穿的,服飾店及各種樣式衣服,應有盡有。

西門町簡介
西門町位於台北市萬華區成都路、康定路、漢口街和中華路所構成的街區,交通發達不僅是大台北公車來往密集的地方,台北捷運藍線和綠線的交會點西門站也於此;西門町是台北著名的流行商圈,最具特色徒步區是台北第一條專為行人設置的區域,紅樓、刺青街、電影街、KTV、萬年大樓、萬國百貨、誠品書店和各式各樣的精品小店都可以在西門町看到,是台北民眾假日最喜愛的去處之一。
西門町的歷史發展
西門町名稱由來起源於日據時代當地的行政規劃,由於地理位置恰位在台北城西門外,故稱西門町,范圍大約為今日的成都路、西寧南路、昆明街和康定路的其中部分,另外還有新起町和若竹町等等;西門町原來只是一個偏遠地帶,發展並不興盛,後來日本政府決定模仿東京淺草區的規劃,在這里設至台北座、榮座和八堂等等,讓西門町逐漸在台北城嶄露頭角;公元1930年代西門町許多電影院、戲院林立,歷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電影業依然興盛,約在1980年代後期台北城陸續往東發展之後才逐漸落寞,1990年代後期規劃了行人徒步區,周末和國定假日禁止車輛通行,讓許多青年學子可以來西門町恣意的逛街漫步,至今西門町更成為小型活動、簽唱會和記者會的場地,也有10多家以上的電影院在這里營業,成為台北著名的商圈。
西門町美食
西門町所發展出來的流行商圈,自然而然地也帶動了美食小吃的風潮,當地悠久的歷史和人文發展更讓美食小吃聞名台灣甚至享譽國際,成為台北旅遊朝勝的所在;「老天祿鹵味」首推西門町美食代表,像是鴨舌、鴨翅、雞爪、雞翅、豆乾等等鹵味都是老天祿的招牌,是國內外遊客或是大明星來台指定的美味;「阿宗面線」門口總是站著許多民眾捧著一碗面線大快朵頤,這是阿宗面線才看得到的特色,鹵大腸、面線、香菜、蒜泥和黑醋所交織成的面線羹湯令人再三吮指;「成都楊桃冰」50年以上老店,各式各樣的楊桃冰涼飲品讓人在夏日解渴透心涼,也有菠蘿、李子等等古早風味喔!西門町還有「美觀園」日式料理、「鴨肉扁」台灣小吃、萬年甜不辣以及麻辣火鍋、日式咖哩飯和甜甜圈等連鎖店,是來到西門町不可錯過的美食!

⑷ 台灣西門町主要都是在賣些什麽的

回樓主
我台灣的 剛好也是喜歡去西門町逛街
其實士林夜市也不錯
我都推薦
進入正題
西門町有很多東西可以逛
沿著一條街走
你就可以把從頭到腳的東西買齊
西門町還有誠品書店啊
電影院啊
可以說應有盡有吧
要去的話搭個計程車過去就可以了
前提是你要人在台北
自己開車去也行 那裡有一棟樓都是停車場
大致上就這樣了 你想買什麽都可以

⑸ 西門町是什麼意思啊

西門町西門町,在台灣通常是指台北市的西門町。該區域位於台北市萬華區東北方,為台北市西區最重要的消費商圈,最具特色的則是台北市第一條且有指標性意義的徒步區。 西門町一般而言包括中華路、康定路、漢口街及成都路之內的范圍,由於中華路公車路線密集,所以也是公車轉乘的重點區域,台北捷運的藍線、綠線亦在此設立西門站。西門町得名自日治時期行政區畫-西門町;日治時期西門町約為今成都路、西寧南路、昆明街、康定路之一部,但今日之西門町更為廣大,尚包括有昔日之新起町、若竹町等,並不全然相同。西門町因為位於台北城的西門外,因此得名。在日治時代,西門町原本還只是一片荒涼的地方,後來日本人決定仿效東京淺草區,在此設立休閑商業區。其中最早的娛樂設施為1897年的台北座、1902年的榮座(現為新萬國商場)及1908年的八角堂(西門紅樓)。1930年代開始,西門町成為台北著名的電影街,日本戰敗後,榮景也繼續維持下去,40年代起每家戲院門庭若市,黃牛票猖獗,電影院一家接著一家開,僅武昌街二段就連開了十多家戲院,其盛況自此可見一斑。但由於台北市區逐漸向東發展,西門町許多機能被取代,80年代起逐漸沒落。90年代後期,台北市政府與西門町當地商家,重新將西門町規劃為行人徒步區,並在周末和國定假日禁止車輛通行,才又將青少年拉回這個區域。目前在西門町,幾乎每個周末都有小型演唱會、簽唱會、唱片首賣會登場,各種電影宣傳、街頭表演等等活動也常常可見。目前西門町還有20家以上的電影院,在台北要看首輪電影,西門町幾乎都找得著。而各種大小店家則有6千間左右。西門町現在被稱為台北的「原宿」,除了有日文雜志專賣店外,各種日本的書籍、唱片、服飾等,幾乎都同步流行,是所謂「哈日族」的天堂。除了獨立的街邊商店之外,這類商店也特別集中於區域內幾棟專門的集合商業建築裡面,其中較著名的包括有老字型大小的萬年商業大樓,獅子林廣場,乃至於較後期的萬國百貨與誠品116等等。但是,正因為青少年聚集密度高,所以西門町也與東區、士林夜市並列台北青少年犯罪率最高的地方。此外,西門町也是台北市著名的「援助交際」(學生賣春)場所。此外,當年林青霞就是在西門町與友人逛街時由星探發掘而起,成為了有名的電影明星。

⑹ 西門町到底在哪裡

地圖位置是:忠孝路跟中山路交叉口的台北車站往西南(左下)大約1.2-2.2公里的區域

西門町位於台北市萬華區東北方,是台北西區最重要的消費商圈。西門町的地名來自日據時代,當時的居民大多居住於台北城內,而西門區域就是最他們的休憩場所,1896年,這里有了第一家戲院「東京亭」,1922年時,正式以「西門町」為名。 西門町早期以電影院為最主要的商業活動,當時的電影院大多環繞於峨嵋街、成都路與西寧南路上,故也是西門町發展的中心,民國38年國民政府遷台後,大量資金湧入此處,除了電影院外,百貨業及其他娛樂場所相繼出現,中華商場完工之後,西門町儼然已成全國最大的商業娛樂中心。 <br><br>80年代,台北的商業娛樂活動逐漸轉移東區,再加上中華商場的拆除與道路整頓,西門町著實沉寂了好一陣子;一直到捷運板南線完工,中華路在台北市政府的規劃之下,搖身一變成為台北的香榭大道,不僅如此,大小廣場與活動空間如雨後春筍般地成長,每到?L末假日,人群聚集在此從事文藝或運動、音樂表演等的活動,再度把商機與人潮又拉回了西區。 現今的西門町不但見證了?v史,還是新一代流行文化的帶領者,許多懷舊的中老年人在此回味往事,更有打扮新潮的年輕一代在這里爭奇斗艷,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型態在此交流,滿足了不同需要的族群。 西門町是台灣的「時尚櫥窗」。漫步西門町,滿目都是漂染著各色頭發、裝束迥異的年輕人。這里也是當然的服飾世界,各種名牌服飾薈萃於各色霓虹燈箱中,配以因非典疫情而大降價的廣告招客,分外惹眼。但那些雜牌服飾似乎贏得了更多年輕人的青睞。這些面積不大、設計也並不堂皇的小店,服裝前衛大膽,款式奇異怪誕,代表著日本、韓國的最新潮流,因此逛、購者濟濟一堂。

⑺ 西門町的中華商場

中華商場是台北市一座已拆除的大型商場,原址位於中華路一段中央,北起忠孝西路口,南至愛國西路口,由八座三層樓連棟式的樓座所組成,於1961年落成啟用。
中華商場曾為大台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公有綜合商場,緊鄰西門町,興盛一時,後來為了因應市區重新規劃與捷運的施工進程等需求而於1992年被拆除,原址則配合中華路改造計劃而成為林蔭大道的一部分。
中華商場的位置與清領時期所興建台北府城的西城牆位置大致重疊,城牆的高度則約略為商場二樓的高度。到了日治時期,西城牆連同西門於1900年代初被全面拆除,城牆原址隨後配合已填平的西護城河稍作拓寬,改築成為西三線路(即現今的中華路一段)。由於西三線路在興築之前已有鐵路沿路行經,所以總體路幅比當時的其他三條三線路來得寬廣。 1949年國共內戰時,大批軍民隨國民政府大規模撤退來到台灣,許多來自中國大陸各地的居民因為一時無法在台北市找到適當的棲身之處,市政府為求有效安置,便委託台北市警民協會,沿著行經中華路的鐵路東側,利用原有三線路中緊鄰鐵路側車道的空間,搭建三列臨時性質的簡易竹造棚屋,低價出租供居民暫住並擺攤維持生計。之後隨著湧入該處寄居的人越來越多,在毫無限制的持續擴建下形成大型違章建築群,不但生活環境惡劣,也衍生出不少衛生與治安問題,被批評為「都市之瘤」。
1960年,市政府為了整頓市容,決定於該處原地改建新式商場,同年7月1日起開始進行違建的拆除與商場的興建工作。當時迫於經費不足的限制,因此以居民分期負擔20年租金的方式籌措改建經費。工程進展相當快速;經過八個多月的施工,1961年4月22日,單一建築體呈長條狀,以連棟方式形成一長串排列的八座三層樓水泥建築正式落成,命名為「中華商場」。
八座商場建築由北而南以「八德」為名,分別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棟,總長1,171公尺,興建經費總計為新台幣47,335,845元。 中華商場落成後,總共可容納1,644個租戶,平均每戶只分得約2坪大的空間。八座商場建築中,每一座商場內的租戶所經營的行業各有其特色:販售家用電器、音響與電子零組件的商家多位於忠、孝兩棟,1980年代隨著個人電腦產業興起,販售相關軟體、硬體與周邊設備的商家也開始出現;玉器、琺琅及台灣民俗藝品曾經是1970年代中南部及日本遊客采購的重點,此類商家與販售古董、古玩及字畫的商家皆分布在仁、愛兩棟;郵票、古幣搜集與交換專門店及相命、堪輿鋪子則零星穿插其間;信、義、和三棟有許多中國各地的小吃,著名的有「徐州啥鍋」、「真北平小館」、「點心世界」等;成衣、制服、牛仔褲、軍用衣料、老人茶館、旗幟徽章等相關商家則分別位於和、平兩棟。早期中華商場內商家與顧客漫天叫價、討價還價(甚至殺價)的交易風格盛極一時,懂得行情的顧客較有機會買到價格實惠的物品。
1960年代與1970年代,是中華商場的全盛時期。由於西邊即為日本時代以來的休閑娛樂街區-眾多電影院匯集的西門町,因此吸引了不少人潮;而在商場落成後數年間,附近也有一些初具規模的百貨公司接連開幕(台灣首間大型百貨公司-「第一百貨」即位於中華路上),加上城中市場、衡陽路與博愛路等傳統商圈,配合周圍方便的交通(多條公車路線行經),共同形成當時大台北最繁華的中心商業區。
除此之外,西門圓環及其以北商場建築棟與棟間的重要路口,後來亦設置行人天橋,不但藉此得以安全跨越鐵路平交道,連絡中華路東、西兩側,還可以直通商場二樓。由於商場位置離台北車站並不算遠;且在鐵路尚未地下化的時代,北上的列車進入台北車站之前,必定會經過商場西側的鐵道,因此中華商場經常成為中南部遊客旅途中的重要印象。而商場的屋頂,也曾經成為各家企業競相設置大型霓虹燈廣告的場所,入夜之後,五光十色的霓虹燈更襯托出街景的亮麗。 到了1980年代,隨著台北市的商業重心逐漸東移,加上原有消費型態的快速改變,年久失修,已經顯得陳舊的中華商場吸引力與日俱減,影響力也大不如前;而整個西區商圈幾乎也都逐漸面臨老舊所帶來的瓶頸。沿商場西側而行的鐵路,雖然已經於1989年地下化,但商場西側長久累積下來的臟亂,卻已經難以改善;且對都市景觀造成負面影響。
此外,台北捷運的興建計畫中,南港線與板橋線將行經中華路,並設置西門站,須取得工程所需用地。因此隨著中華路改造計畫的提出,市政府決定拆除商場,並提出後續方案:包括未來優先進駐預定興建的西門地下街及費用補償等。但由於此時商場內租戶以年紀較大者居多,有些租戶經濟能力較薄弱,以及情感上因素使然,因而引發普遍反彈,拆除前夕甚至頻傳激烈抗爭。1992年10月20日,市政府正式下令拆除商場;六個月後,八座商場建築全部被拆除殆盡。
原本在商場內作生意的商家,有一些搬遷到附近或較遠的地方繼續營業(例如販售音響的商家移到中華路東側和武昌街;販售電腦周邊產品的商家大部分移到光華商場,也有一些移到西寧(南路)電子廣場;小吃店移至商場拆除當時尚未整建的原 理教公所遺址…等),但更多的商家卻從此消失無蹤;當時安置計畫未盡完善的結果,也導致許多租戶倉皇搬離而不知所措。至於商場原址,大部分於商場拆除後隨即作為捷運工程用地。直到地下部分工程告一段落並展開地面恢復工作後,即配合改造中華路為林蔭大道的計畫,將原地面改築為車道與安全島(2003年完工);捷運西門站與西門地下街則設置於商場愛、信、義棟原址地下。

⑻ 在台北西門町看的IMAX阿凡達,價格什麼水平

西門町 日新威秀 imax 3D版

全票 400 台幣 / 約 88 人民幣

日新威秀 跟 國賓大戲院 票價差不多

在西門町算比較貴的電影院

其他電影院大概 70幾人民幣

⑼ 台灣西門町有什麼好玩的

我給你一份資料參考
西門町簡介西門町位於台北市萬華區成都路、康定路、漢口街和中華路所構成的街區,交通發達不僅是大台北公車來往密集的地方,台北捷運藍線和綠線的交會點西門站也於此;西門町是台北著名的流行商圈,最具特色徒步區是台北第一條專為行人設置的區域,紅樓、刺青街、電影街、KTV、萬年大樓、萬國百貨、誠品書店和各式各樣的精品小店都可以在西門町看到,是台北民眾假日最喜愛的去處之一。
西門町的歷史發展西門町名稱由來起源於日據時代當地的行政規劃,由於地理位置恰位在台北城西門外,故稱西門町,范圍大約為今日的成都路、西寧南路、昆明街和康定路的其中部分,另外還有新起町和若竹町等等;西門町原來只是一個偏遠地帶,發展並不興盛,後來日本政府決定模仿東京淺草區的規劃,在這里設至台北座、榮座和八堂等等,讓西門町逐漸在台北城嶄露頭角;西元1930年代西門町許多電影院、戲院林立,歷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電影業依然興盛,約在1980年代後期台北城陸續往東發展之後才逐漸落寞,1990年代後期規劃了行人徒步區,周末和國定假日禁止車輛通行,讓許多青年學子可以來西門町恣意的逛街漫步,至今西門町更成為小型活動、簽唱會和記者會的場地,也有10多家以上的電影院在這里營業,成為台北著名的商圈。
西門町美食西門町所發展出來的流行商圈,自然而然地也帶動了美食小吃的風潮,當地悠久的歷史和人文發展更讓美食小吃聞名台灣甚至享譽國際,成為台北旅遊朝勝的所在;「老天祿鹵味」首推西門町美食代表,像是鴨舌、鴨翅、雞爪、雞翅、豆乾等等鹵味都是老天祿的招牌,是國內外遊客或是大明星來台指定的美味;「阿宗面線」門口總是站著許多民眾捧著一碗面線大快朵頤,這是阿宗面線才看得到的特色,鹵大腸、面線、香菜、蒜泥和黑醋所交織成的面線羹湯令人再三吮指;「成都楊桃冰」50年以上老店,各式各樣的楊桃冰涼飲品讓人在夏日解渴透心涼,也有鳳梨、李子等等古早風味喔!西門町還有「美觀園」日式料理、「鴨肉扁」台灣小吃、萬年甜不辣以及麻辣火鍋、日式咖哩飯和甜甜圈等連鎖店,是來到西門町不可錯過的美食!

閱讀全文

與新秀西門町電影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恐怖的電影都叫啥名字 瀏覽:791
鬼武士電影夫婦演員 瀏覽:324
電影後天觀後感簡介 瀏覽:829
法國啪啪電影在線 瀏覽:719
北京愛情故事電影女二號 瀏覽:532
李元霸電影完整版 瀏覽:410
七月與安生電影院 瀏覽:350
祿口有電影院嗎 瀏覽:347
沒有廣告電影大全 瀏覽:745
韓國喜劇電影奶奶完整免費觀看 瀏覽:314
劉德華所有的電影中文 瀏覽:270
適合春節電影粵語 瀏覽:232
女大男小的電影介紹 瀏覽:348
真心喜歡你電影完整版 瀏覽:825
電影膠片高清圖片素材 瀏覽:376
電影主角叫一條和冷森 瀏覽:747
狼牙關的電影女演員鈴鐺 瀏覽:609
成都哪家電影院可以躺著 瀏覽:696
喵星人電影中的那個貓叫什麼名字 瀏覽:830
新玩廠電影院怎麼樣 瀏覽: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