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建國以來的國產兒童影片最全目錄,謝謝~~
........全部????
1949年:《三毛流浪記》(這部電影前半部拍在建國前)
1954年:《小白兔》
1955年:《祖國的花朵》、《羅小林的決心》、《青春的園地》
1956年:《小夥伴》、《皮包》、《哥哥和妹妹》
1958年:《三毛學生意》、《蘭蘭和冬冬》、《紅孩子》、《風箏》
1959年:《好孩子》、《小月亮》、《苦兒流浪記》、《人小志大》
1960年:《街童》
1961年:《英雄小八路》
1963年:《兄妹探寶》、《小兵張嘎》、《寶葫蘆的秘密》(新版2007年上映)
1964年:《小鈴鐺》
1965年:《南方少年》、《小足球隊》
1975年:《我們都是向陽花》、《渡口》、《主課》、《小螺號》、《出發之前》、《黃河少年》、《海霞》、《烽火少年》、《春苗》
1977年:《小石柱》
1978年:《火娃》
1979年:《玩具》、《飛向未來》、《啊!搖籃》
1980年:《十天》、《琴童》
1981年:《四個小夥伴》、《蘇小三》
1982年:《城南舊事》、《心泉》、《閃光的綵球》、《泉水叮咚》、《飛來的仙鶴》
1983年:《應聲阿哥》、《下次開船港游記》、《自古英雄出少年》
1985年:《小刺猥奏鳴曲》、《下次開船港游記》、《岳雲》
1986年:《嬌嬌小姐》、《少年彭德懷》
1987年:《湖心島之謎》
1988年:《霹靂貝貝》
1990年:《魔錶》、《我的九月》、《警門虎子》、《戰爭子午線》
1991年:《北京小妞》、《大氣層消失》
1994年:《廣州來了新疆娃》
2000年:《開心哆來咪》
2003年:《上學路上》
為你這5份我容易嗎?能想起來名字的都找到了年份,還有一些想不起來的。
2. 鄭洞天的人物經歷
在上海讀中小學,1961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66年畢業,1973年被分配到上海電影製片廠,先後任過文學編輯,導演助理等工作。
1976年鄭洞天調回北京電影學院任教,從事電影創作,評論和理論研究。先後與謝飛等合作導演了《火娃》、《向導》等片。後者獲得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
1981年,鄭洞天與徐谷明合作導演了影片《鄰居》,獲得次年的第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影片被視為第四代導演早期的抗鼎之作,確立了「紀實美學」的風格。此後,鄭洞天又先後拍攝了《鴛鴦樓》、《秘闖金三角》、《人之初》、《劉天華》、《台灣往事》等影片。
1992年任北京青年電影製片廠廠長。《人之初》獲1992年第一屆長春電影節銀獎,第五屆中國少年兒童電影童牛獎最佳影片獎和評委會導演獎以及第十三屆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獎。另憑《台灣往事》獲得第十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導演獎及第十一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獎。著有《電影導演的藝術世界》、《僅僅七年:1979~1986中青年導演探索回顧》等。
鄭洞天同時撰寫了大量的評論文章,在讀者中具有很大的影響。80年代執導的《鄰居》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金雞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提名;《向導》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90年代執導的《人之初》獲童牛獎最佳影片獎,評委會導演獎;《故園秋色》獲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2003年執導的《台灣往事》榮獲第十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和優秀導演獎;2004年被評為首屆「北京市十佳電影藝術工作者」;2005年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稱號。
3. 《葫蘆娃》里「火娃」是幾娃
《葫蘆娃 》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2_lWXpS2hqOexSmi_FzJww
《葫蘆娃》里「火娃」是四娃,
一個善良的老爺爺種了一棵葫蘆樹,在他的悉心照顧下,葫蘆藤很快結出了七顆大葫蘆。葫蘆們都很有靈性,老爺爺來了他們爭先恐後的叫爺爺,老爺爺十分開心。然而一天,山裡的蛇精將老爺爺捉走了,葫蘆們看著十分著急,卻也無能為力。隨後,葫蘆們一個個開始成熟了,一天,最大的那個葫蘆掉在地上,一個葫蘆娃從裡面蹦了出來。他向兄弟們揮揮手,決定單槍匹馬闖蛇洞去救出爺爺。他能成功嗎?
4. 葫蘆娃中的四娃是火娃還是水娃娃
四娃是火娃
【《葫蘆娃》】:又名《葫蘆兄弟》,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於1986年原創出品的13集系列剪紙動畫片,是中國動畫第二個繁榮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至今已經成為中國動畫經典。講述7隻神奇的葫蘆,7個本領超群的兄弟,為救親人前赴後繼,展開了與妖精們的周旋。
【人物】:大娃——紅色——大力士
二娃——橙色——千里眼順風耳
三娃——黃色——金剛不壞之身
四娃——綠色——火娃
五娃——青色——水娃
六娃——藍色——隱身娃
七娃——紫色——神葫蘆
【其他人物】:老爺爺:善良勇敢,播下葫蘆籽,種出七個葫蘆娃。葫蘆七兄弟遇難後,經葫蘆山神指點,得到七色彩蓮使七個葫蘆兄弟連成一條心,消滅了妖怪,而自己卻被妖怪所殺。
蛇精與蠍子精:從葫蘆山中逃脫,法術高強,詭計多端,身有如意、魔鏡和剛柔陰陽劍三件寶物,殘害眾生。
參考資料:http://ke..com/link?url=W7xrpARfh6aUlzn7awzD2Q4Pj-qKJzqDKpmQy
5. 謝飛簡介
謝飛,著名電影導演,1942年8月14日出於陝西延安,原籍湖南寧鄉。1965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後留校任教,先後任導演系主任,副院長,並擔任中國電影協會理事,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國際影視學校中心",國際學術組織理事等職務。1986年-1987年作為訪問學者赴美講學並考察,曾出任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和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第四屆國際學生電影節的評委。
1978年,與人合作導演了故事片《火娃》,到今年,他的《益西卓瑪》出品以後,謝飛已經拍攝了九部影片,幾乎片片拿獎。今年在第九界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上,《益西卓瑪》一片也榜上有名。
從影三十多年來,謝飛不為風潮所動,不做追風趕潮之人,他一步一個腳印,兢兢業業,執著地追求自己選定的藝術目標,形成了自己的藝術思想和藝術風格。他勤於學習,善於借鑒,這也是他屢獲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目前,謝飛不僅要教授學生,培養電影導演人才,還要繼續拍片,並且還要經商,但他經商不是為了拍一些趕時麾的商業片,而是借於商人們的資助,支持中國的藝術電影。
參與影片及所獲獎項:
益西卓瑪(2000)《益西卓瑪》獲第九屆金雞獎最佳劇本特別獎,最佳女主角特別獎。
黑駿馬(1995 )第十九屆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香魂女(1992 )第四十三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世界屋脊的太陽(1991 )
本命年(1989 )1990年獲第十三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第十四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湘女蕭蕭(1986 )1988年獲法國第四屆蒙特埃國際電影節金熊貓獎,第二十六屆西班牙聖塞巴斯提安國際電影節堂吉訶德獎
我們的田野(1983 )
向導(1979 )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
火娃(1978 )
6. 求中國國產的兒童電影
1、《動物出擊》是馮小寧執導並編劇的萌寵歷險電影。本片講述萌娃「媽寶」和一群逗萌寵物,在無人察覺和幫助的情況下,組隊營救一艘滿載劇毒葯品並失控的輪船,保護人類免於滅頂之災的故事。該片於2019年4月30日在全國各大院線登陸。
2、《小狗奶瓶》是由彭力自編自導、徐小明監制,奶瓶、康瀟諾、高婷婷、陳一榕、魏子涵、亓小飛主演的現代寵物電影。該片講述了萌犬奶瓶與小主人好好從美好的相遇到分離走失、尋找彼此的故事。
3、《斗魂之熊孩子》以一個8歲孩子的視角講述一位80後單身辣媽與熊孩子之間發生的有趣故事,用極具生活氣息的輕喜劇方式探討了單身媽媽、離異家庭等嚴肅話題,以幫助廣大中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4、《兩個俏公主》是由薛玉崢執導,馬正陽、張艾、顧辰參與配音的一部動畫電影。該影片講述了兩位公主紅鈴和桃茜,為了兌現幫助天鵝王子找回聖羽的承諾,前往鷹王的國家冒險的故事。
5、《雲上日出》是改編自夏家駿的自傳體作品《在崖縫中生長》,由熊瑋執導,榮梓杉、關亞軍等人主演的戰爭片。該片講述細菌戰下,一所兒童教養院內孩子們之間陪伴、成長與救贖的故事。
7. 求一些老的南方少數民族題材的電影片名。
諾瑪的十七歲〉、
紅河花腰彝族風情〈花腰新娘〉、
紅河瑤族風情的〈咬指〉,
反映僳僳族、傣族抗英斗爭的〈石月亮〉、
《山間鈴響馬幫來》(苗族、哈尼族)、
《蘆笙戀歌》(拉祜族)、
《邊寨烽火》(景頗族)、
《五朵金花》、《摩雅傣》(傣族)、
《劉三姐》(壯族)、
《阿詩瑪》(彝族
《青春祭》(傣族)、
《鼓樓情話》(侗族)、
苗家兒女》(苗族)、
《神秘的伴侶》(瑤族彝族)、
土家族(《連心壩》),
布依族(《山寨火種》),
瑤族(《瑤山春》),
苗族(《火娃》),
回族(《六盤山》),
佤族(《孔雀飛來阿佤山》),
壯族(《拔哥的故事》),
獨龍族基諾族(《綠海天涯》),
達翰爾族(《傲蕾•一蘭》),
傣族(《青春祭》、《孔雀公主》)
彝族(《奇異的婚配》),
8. 北京魏俊華擬音師培訓學校電話如何聯系
010-84332156
1978年,魏俊華首次接觸擬音,在劇情電影《火娃》中模擬了馬蹄聲;1984年在劇情電影《邊城》中獨立擔任擬音師;1993年為文藝電影《霸王別姬》擬音;1994年擔任歷史電視劇《三國演義》的擬音師;1999年,為武俠電視劇《小李飛刀》擬音。
2004年為劇情電影《天下無賊》擬音;2008年,魏俊華擔任北京奧運會福娃宣傳片和福娃動漫的音響設計和製作;2012年,出版《影視擬音技巧》,這是中國擬音領域的第一部理論專著;2015年參加綜藝節目《魯豫有約》《我是先生》,推廣介紹擬音專業。
除擬音工作外,魏俊華也專注於培養擬音人才。2014年,與北京市黃庄職業高中達成合作辦學共識,2015年在該校成立中國首個影視擬音製作專業。並制定招生安排、建設擬音室和審片室、編寫教材及安排實踐。
人物評價
魏俊華很重視生活中的元素。木板、臉盆、絲帶、磚頭等常見物品都能成為她的擬音工具,她在眼看耳聽構建生活真實的基礎上,加工出藝術上的聲音。豐富的生活經驗、專業知識和影視文化修養,使她根據情節的需要,製作出了各種聲音形象。
魏俊華用自己創作的「情景聲音」出境,配合演員演好一場又一場戲。魏俊華不僅僅是一個擬音師,還是擬音理理論的開拓者,因為關於擬音理論,尚無人涉足。她所編寫的《影視擬音技巧》是多所大學相關專業的教材。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魏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