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戰狼2》最讓人難忘的畫面有哪幾處
我覺得有好多地方我看了都難以忘懷,印象最深的是結尾,吳京用手臂掛著國旗為同胞和難民開路,兩旁正在交火的軍隊紛紛大喊:「是中國人,不要開槍!」中國紅成為炮火戰區的「護身符」。
還有一幕就是當東來局長眼裡噙著淚水大聲喊出「開火」,相信有很多影迷都起立鼓掌了。這聲開炮我們等了太久,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我們就一直期待日後我們的民族一定要強大到足以保護本國的公民。當時我的心情也跟著激動起來,好像自己也加入了戰斗一樣,我想每個人看到這都會心潮澎湃,跟我一樣的激動吧,從那一刻開始被欺辱的歷史已經過去,我們不挑事,但我們也絕不怕事!中國最棒。
⑵ 硬漢電影《戰狼2》展現了中國軍人的威嚴,它成功的要點有哪幾個
相對於《戰狼》來說電影《戰狼2》更是青出於藍勝於藍。不僅創下了57億中國電影史上最高票房,並且成功挺進2017年全球電影票房前十名,力壓《聯合護衛隊》、《加勒比海盜》等一系列好萊塢系列大片,並且成為華語片歷史上第一次殺入全球票房前十的中國電影。
⑶ 《戰狼2》護照頁讓人激動,真實中國護照上寫了啥
真實的中國護照上寫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請各國軍政機關對持照人予以通行的便利和必要的協助。注意,並不是2011年開始謠傳那句的「請嚴格遵守當地法律,並尊重那裡的風俗習慣」。
⑷ 《戰狼2》票房58億,卻有個不合理的穿幫鏡頭,你都沒發現
《戰狼2》經過電影院三個月的上映,終於是下線了。前天在互聯網線上平台開始放映,一夜之間點擊率過5億。
這部電影的火爆程度,必然會帶來更多資本,去拍《戰狼3》,但是,我希望再拍攝《戰狼3》的時候,能夠耐心打磨劇本和細節,不要出現《戰狼2》里那些穿幫鏡頭。如果你之前沒有看到,現在可以在線觀看了,可以仔細看下。
除了穿幫鏡頭的細節,還有就是有幾個不合理的地方。
第一個,為什麼僱傭軍要殺僱主?而且是眼睛都不眨。這是逗我玩嗎?這個邏輯我表示無法理解,誰來解釋下。
第二個,既然是僱傭軍,那就是無國界,為什麼要和一群工人拚死拼活?打贏了,對他們有什麼好處嗎?可是犧牲的生命和子彈難道不要錢嗎?
以上的這些細節,你們都會說沒關系可以接受。那來看看下面這個穿幫鏡頭呢。
最後,兩人在對打的時候,吳京扯下胸口的子彈。然後對方一下就反應說,「那是你的女人」。
拜託,兩個語言都不通的人,全程都是一個說中文一個說英文,然後一看到子彈就想起了。想對方這種瘋子,每天得用多少子彈。誰記得誰是誰啊?
⑸ 戰狼2上映僅10萬票房遭強制下線。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這里的戰狼2指的是戰狼的跟風爛片《戰狼2017》。《戰狼Ⅱ》以56.81億人民幣收官,引得許多人羨慕嫉妒恨。一些缺乏創意又想賺大錢的人就開始了硬蹭IP,
當下對於知識產權,公眾都有一定的認知,已經不是吳下阿蒙了,所以不要以為觀眾好糊弄。拿產品說話,不要靠作品的名字說話。一個靠作品名字吸引觀眾的電影,又有什麼內涵與深度。同樣的,依靠某個或某些個熱點人物也是不足以撐起一部電影的,好電影靠的是立意,劇情和演技
⑹ 《戰狼2》重映,為何票房卻很低
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並不是電影沒有看點,以及電影不吸引人,而是《戰狼2》這部電影距離第一次上映已經過去兩年之久了,熱度其實相對於剛上映的新電影,其實沒有那麼高,畢竟大家去電影院觀影其實都會選擇看一些新的電影,這樣也是滿足大家的口味,而《戰狼2》這部電影其實各大網上有著很多的高清資源,很多人其實更願意在網上觀看,而去電影院觀看的人大多數都是抱著看新上映的電影去的,所以會導致《戰狼2》重映之後,票房很低。
⑺ 吳京的《戰狼2》真的很成功嗎
截至目前,《戰狼2》的票房已經遠遠超過中國電影票房前任冠軍《美人魚》,單就票房而論,電影《戰狼2》無疑是非常成功的,但是為什麼電影《戰狼2》包括《戰狼2》的導演吳京這半個月卻屢遭質疑,屢被抹黑,屢屢被攻擊呢?《戰狼2》真的成功嗎?
《戰狼2》帶來的這種愛國情懷值得大家肯定,的的確確良心大作,很成功的一部影視作品,吳京的為人也是可以的,當那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冷鋒的胳膊上迎風飄揚時,相信每個看過影片的國人,無不心涌澎湃,熱血沸騰起來。
⑻ 公認五部國產影史最賣座電影,《戰狼2》第二,第一實至名歸,你看過嗎
近幾年我國涌現出了不少優秀電影,無論是從題材類型還是故事敘述都有明顯的突破,下面就來介紹一下國產影史上幾部最賣座電影:
《前任3:再見前任》該片打著反對校園暴力的主題進行宣傳的,但電影本身在校園暴力這塊清淺而剋制,反而是在對陳念和小北兩個少年之間抱團成長上著墨更濃。
也不怪有人稱它為「披著校園暴力皮的青春言情劇」。社會上的陰暗也會倒映在校園中,看似鏡花水月,實際上同樣的殘酷。對校園暴力,電影里沒有給我們一個好的結局,而在電影之外,消滅校園暴力還將有很長一段路需要走。劇是好劇,能引發人的思考。
結語近幾年,中國電影市場蓬勃發展,這要歸功於資本運作、題材拓展和優秀劇本,但更重要的一點是觀眾群體的成熟。粗製濫造、搞電影快餐那一套已經行不通了。踏實認真做好電影,為質量負責,對觀眾負責,才是能真正贏得觀眾和市場的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