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附近有電影院嗎
有啊,萬達國際影城很不錯的,還可以逛街,衣服也不貴.
Ⅱ 電影院的營業時間一般是什麼時候
根據2020年5月8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發布《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在落實防控措施前提下,採取預約、限流等方式,開放影劇院、游藝廳等密閉式娛樂休閑場所,影院具體何時開門,還需等國家電影局通知,及各地主管部門安排具體復工時間。
有業內人士表示,現階段尚未明確提出電影院恢復營業的時間,電影院到底能不能有序開門還是需要等到國家電影局的通知,根據影院所在地區、規模製定相應開放標准。盡管如此,對於已停業頗久的影院而言,此次傳出復工信號無疑讓從業者增添了堅持的動力。
(2)格爾木市有電影院嗎擴展閱讀:
因為疫情撤檔的影片
1、《唐人街探案3》
主演:王寶強(唐仁) 劉昊然(秦風)
原定上映日期:2020年大年初一上映。
2、《花木蘭》
主演:劉亦菲 甄子丹 特別演出:李連傑 鞏俐
原定上映日期:2020年3月27日。
3、《007之無暇赴死》
主演:丹尼爾克雷格(007)
原定上映日期:2020年4月25日上映。
4、《黑寡婦 》
主演:斯嘉麗約翰遜 蕾切爾薇茲
原定上映時間::2020年5月1日上映。
5、《速度與激情9》
主演:范迪塞爾
原定上映時間:2020年5月22日。
Ⅲ 湟源有什麼好玩的啊!
湟源縣基本概況
湟源縣位於著名的日月山脈東麓,湟水河源頭,總面積1509平方公里,全縣轄9鄉2鎮,147個行政村,7個居民社區,總人口14萬人,有漢、藏、蒙、回等13個民族。
湟源縣是青海省東部農業區與西部牧業區的結合部,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結合部,藏文化與漢文化的結合部,扼唐蕃古道險塞,據南絲綢之路要沖,是通往青海西部牧區和西藏的重要門戶,素有「海藏咽喉」、「海藏通衢」之稱。距省會西寧48公里,109、315國道、青藏鐵路穿境而過,西湟、湟倒一級公路也相繼建成通車,全縣鄉鄉通公路,交通十分便利。縣內有110千伏變電所2座,35千伏變電所4座,省內最大的湟源和平330千伏2X24萬千伏安變電所即將建成,全縣建成和即將建成的小水電站裝機容量可達20000千瓦。湟源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其獨特的冷涼氣候,為發展特色蔬菜和中藏葯材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畜牧業已成為一大支柱產業,通過西繁東育、自繁自育等措施,牛羊養殖已形成規模,2003年被省農行評為全國唯一一家「信貸信用縣」。水利資源豐富,境內有大小河流86條,湟水河平均流量4.99立方米/秒,葯水河平均流量2.58立方米/秒,現已建成和在建的梯級小水電站12 座。旅遊景點星羅棋布,以大黑溝、西石峽、葯水峽、華石山、宗家溝等自然生態旅遊資源和日月山、城隍廟、扎藏寺、唐蕃古道等為主的歷史人文旅遊資源溶匯了瑰麗的宗教文化和雄渾的高原自然風光。生態環境良好,森林覆蓋率達到24.75%,是全國綠化造林百佳縣和全國生態農業試點縣。湟源工業經過多年發展,已初步形成了冶煉、建材、畜產品加工、農副產品加工、小水電等五大行業體系。大華工業園區已確定為市級工業開發園區。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進一步深化對縣情的再認識,提出了「生態立縣、農業穩縣、工業強縣、科技興縣、三產活縣、畜牧富民、城鎮帶動」的發展戰略,力爭經過幾年的努力,把湟源建成集商貿、旅遊、休閑、娛樂、農副產品加工為一體的西寧市衛星城鎮。
經濟現狀湟源是典型農業縣,經過50多年的建設,經濟綜合努力明顯增強。2003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9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4.21%;工業增加值1.47億元,增長17.8%;地方財政收入3043萬元,增長24.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486.44元,增長18.0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34億元,增長10.03%;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57億元,增長7.53%,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68‰。主要經濟指標均達到兩位數增長。
地理湟源縣位於著名的日月山脈東麓,湟水上游,是青海省東部農業區與西部牧業區的結合部,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結合部,藏文化和漢文化的結合部,扼唐蕃古道險塞,據南絲綢之路要沖,為通往牧區門戶,向有「海藏咽喉」之稱。湟源縣海撥在2470--4898米之間,垂直高差2640米,縣城所在地海撥2690 米,湟水河自西向東橫貫境內,葯水河由南向北,在縣城東南匯入湟水河,把整個湟源分成三塊。湟源縣除湟水河、葯水河沿岸有兩條比較狹長的河谷地帶外,全縣均為山區地形。
氣候湟源縣深居內陸,屬大陸性氣候,光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氣溫日差大,春季多風,夏季涼爽,冬季乾燥,無霜期短,冰雹、乾旱頻繁。最熱的7月份平均氣溫為 13.9℃,最冷的元月份平均氣溫為-10.5℃,全年平均積溫大於或等於0℃的為2062.6℃,大於或等於5℃的為1878.1℃,大於或等於10℃ 的為1182.1℃,年均氣溫為3℃,氣候冷涼。年平均降水量為408.9毫米,多集中在7、8、9三個月。
——農業湟源縣根據本地地形、土質及氣候特點,因地制宜大搞農田水利建設,堅持走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的路子,農業基礎設施得到加強,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全縣建成了以南北兩大灌區為主的國營和民營渠道117條654公里,控制農田灌溉面積15萬畝,全縣累計興修梯田達21萬畝,基本實現了淺山坡地梯田化、農田灌溉水利化、農田林網化、人畜飲水自來水化,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隨著近幾年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湟源縣的西芹、甘蘭、胡蘿卜、蒜苗、大蔥、筍子等高原冷涼反季節蔬菜,以及大黃、薄荷、黃芪等高原中葯材種植已初顯端倪,為特色種植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人口 湟源縣總人口13.4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76萬人,農村人口10.68萬人,有漢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滿族、俄羅斯族等13個民族.
面積湟源縣位於北緯36度20分至36度52分,東徑100度54分至101度25分之間,縣境東與湟中縣為鄰,西與共和縣相接,南與貴德縣毗連,北與海晏縣接壤。東西寬41公里,南北長62公里,總面積為1509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湟源縣共有大華、城關2個鎮和日月、和平、城郊、東峽、波航、申中、塔灣、巴燕、寺寨9個鄉,147個行政村,7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工業建國以來,湟源縣積極發展「五小」工業,辦起了農機、塑料、水泥、造紙、皮革、副食品加工等小型工業企業,其中皮革製品、湟源陳醋、塑料製品等產品在 70、80年代馳名省內外,湟源也成為全省工業發展比較領先的縣份之一。近年來,特別是湟源劃歸西寧管轄後,積極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建成了以冶煉、建工建材、生化製品為主的大華工業園區,以資源開發與加工、能源利用轉化為主的冶煉、建工建材、水能開發、農畜產品加工等產業格局已經形成,其中:年產 5000噸的湟源陳醋,年產60000噸的硅鐵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並研製開發了具有較強國際市場競爭力並填補國內空白的乾酪素和氂牛壯骨醬。
畜牧業湟源縣充分利用緊靠牧區的區位優勢和現有草場資源,以「自繁自育」為基礎,以草業建設為支撐,以「西繁東育」為突破口,把畜牧業作為縣域經濟的一大主導產業來培育,截止2002年,年販運羊 萬只、牛萬頭,全縣各類草食畜存欄達到17.19萬頭(只),其中:牛3.1萬頭、羊12.99萬只,生豬存欄5.03萬頭,畜牧業總產值在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達到37.5%。同時,以南山地區32個村為主的小群體、大規模的畜牧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丹噶爾畜產品活畜交易市場一期工程130個高標准棚圈已經建成並開始運行。
旅遊業湟源縣有2000多年的歷史,境內有豐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旅遊資源,日月山等旅遊景點享譽國內外。近幾年,湟源縣把旅遊景點的開發建設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多方融資搞建設,投資741萬元完成了日月山景點一期工程建設,以日月山為龍頭,以城隍廟、北極山及其它自然景觀為依託的旅遊網路已初步形成。
商業貿易改革開發放以來,湟源縣利用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廣大農牧民,特別是城鎮居民具有經商傳統的優勢,加快商業貿易和服務業的發展,逐步成為農村牧區的商品「集散地」和「中轉站」,在商品流通領域形成了多種經濟成份並存,多種經營方式相互竟爭的流通體系,城鄉購銷活躍,已建成綜合市場和蔬菜、畜產品交易、商品批零等市場多處。2002年,全縣個體工商戶達到4010戶,從業人員5483人。
科教文衛全縣現有普通中學11所,小學175所,教職工1526名,在校學生22615名,小學生入學率100%,初等教育16、18周歲完成率分別為99.9% 和90%,有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所,農業職業學校1所,文體主要設施有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檔案館、科技中心、新華書店、體育場、職工俱樂部、電影院等;全縣有電視台1座,鄉村地面工程接收站88座,廣播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達6100餘戶,占城鎮用戶的95.2%以上;農村閉路電視56個,開路電視村20個,城鄉電視普及率達98.7%,全縣有科技協會13個,研究會4個,有綜合醫院1所,中醫院1所,鄉鎮衛生院11所;2002年人口出生率為 11.31‰,自然增長率為7.21‰。
交通、電力、通訊湟源縣地理集團重要,交通便利,蘭青鐵路西至柴達木盆地的格爾木市,直連全國各地,109、315國道穿境而過,素有「海藏咽喉」之稱,有客貨鐵路運輸站 6處,全縣鄉鄉通公路有110千伏變電所2座,35千伏變電所2座,全縣程式控制電話、行動電話全部開通。
Ⅳ 現在電影院開了嗎
截止2020年7月22日,部分電影院已經開放。
2020年7月16日,國家電影局下發通知,低風險地區在電影院各項防控措施有效落實到位的前提下,可於7月20日有序恢復開放營業。中高風險地區暫不開放營業。正式定檔的新片也不多,《第一次的離別》是第一部定檔在7月20日的影片,該片計劃在全國所有復業的影院上映,他們已經在加班加點製作拷貝,並將用最快的快遞把硬碟郵寄給所有復工影院。
(4)格爾木市有電影院嗎擴展閱讀:
上半年,北京文化、歡瑞世紀、慈文傳媒等也有不同程度虧損。在第一季度,華誼兄弟、長城影視、唐德影視、橫店影視、幸福藍海等同樣呈虧損狀態。
至於虧損的原因,則包括春節檔電影撤檔、電影院關閉、影視劇拍攝進度延遲等。金逸影視近200家直營影院及廣州金逸珠江電影院線有限公司旗下200多家加盟影院全部暫停營業,直接影響了經營收入。萬達電影600餘家國內影城及境外影城停業,其主投主控的《唐人街探案3》也未能如期上映,致使業績出現較大虧損。
Ⅳ 除了電影院和私人影院還有能看電影的地方嗎
如果你指的是大銀幕的話,那麼除了私人影院與電影院之外就沒有地方看電影了。不過我們現在看電影的地方都是手機、電視、電腦、平板。
Ⅵ 請大概介紹下海西
海西
一、自然地理
(一)地理位置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簡稱海西州)位於青藏高原的北部,青海省的西部。北自黨金山口經祁連山脈的黨河南山、牙馬圖山至木里達坂山西段,與甘肅省酒泉地區相連。東從木里達坂山東段經木里河、吉爾孟河至布哈河,與本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相鄰;從青海南山中段的巴音山經茶卡盆地東端至鄂拉山,與本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相接;南自鄂拉山南段經布青山、巴顏喀拉山和布喀達坂山與本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及玉樹藏族自治州分界。西部自布哈茫乃峰經尕斯山、尕斯口接阿爾金山,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勒蒙古族自治州接壤。
全州東西長837公里,南北寬486公里,總面積為32.58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45.17%。地理坐標位於東經96°06ˊ—99°42ˊ,北緯35°01ˊ—39°20ˊ之間。海西州因地處青海湖以西而名。州府駐地德令哈市,距省會西寧市514公里。
海西州境域以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環抱著的柴達木盆地為主體。盆地東西長800公里,南北寬約350公里,面積為25.66萬平方公里,佔全州總面積的78.76%。柴達木盆地是我國海拔最高的封閉型內陸盆地,盆底海拔在2675—3200米之間。四周高山海拔3500—4500米。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盆地從邊緣至中心依次為高山、丘陵、戈壁、平原、湖沼五個地貌類型,呈環帶狀分布,發育成各具特色的經濟區域。四周邊緣山地,有遼闊的高山草場,適宜畜牧業經濟的發展;山前沖積平原海拔在2800—3000米之間,部分地區水土資源和氣候條件較好,適宜發展綠州農業;中部谷地平原,鹽湖資源極為豐富,可大力發展鹽化工業。
(二)氣候
海西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年平均降水量16.7—487.7毫米,年平均蒸發量1,353.9—3,526.1毫米,為年降水量的5—195倍。全州年平均氣溫-5.6—5.2℃,區內氣溫地區差異較明顯。年日照時數平均在3,000小時以上,陽光輻射量達628.9—741.3千卡/平方厘米。境內大風日數多,西部地區8級以上大風年均114—117天,東部地區在79—86天,中部較少,亦在30—53天。區域內無霜期在78—131天之間,海拔3,600米以上地區,無絕對無霜期。
二、歷史沿革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建於1954年1月25日,當時稱為海西蒙古族哈薩克族自治區,1955年改為自治州。1984年5月,根據青、新兩省(區)座談會議紀要,州內哈薩克族群眾全部遷回新疆,國務院遂於1985年4月24日批復,將海西州更名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海西州歷史悠久,2700年前柴達木盆地的居民創造了著名的諾木洪文化。南北朝時,吐谷渾王拾寅在伏羅川(今都蘭縣境內)築城定居,並一度成為吐谷渾王國的政治中心。公元663年,吐蕃攻滅吐谷渾王國,柴達木盆地遂為吐蕃所控制。明朝時所設安定、阿端、曲先、罕東四衛轄區境涉及海西。蒙古族從元代起開始涉足柴達木,明末固始汗率和碩特部進入海西,雍正二年羅卜藏丹津反清失敗後,清政府劃青海蒙古族為29旗,其中9旗駐牧海西。明朝萬曆年間遷往黃河以南放牧的藏族部落,於清朝咸豐年間陸續遷回黃河以北放牧,其中的汪什代海部落逐漸進入海西。還有一部分藏族是從東海遷來的。
三、行政區劃
1999年海西州轄2市(格爾木,德令哈)、3縣(都蘭、烏蘭、天峻)、3個行政委員會(茫崖,冷湖,大柴旦行政委員會),共43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
海西歷史悠久,古為西羌地。民國元年海西地區隸屬青海省辦事長官。民國19年(1930)改都蘭理事為都蘭縣,轄今海西州全境,直隸青海省政府。1949年9月青海解放。同年11月成立都蘭縣人民政府(駐地察汗烏蘇),轄今海西州全境,直隸省政府。1952年9月26日撤銷都蘭縣,設立縣級「都蘭蒙藏哈薩克族自治區」(駐地察汗烏蘇)。1955年12月12日改名為「海西蒙藏哈薩克族自治州」。1966年4月州府由大柴旦遷駐德令哈。1984年5月,全州的哈薩克族自願要求,並經中央及國務院同意,全部遷返新疆。1985年5月21日更名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州府德令哈市是一座新興的城市。位於海西州的東北部,海拔2,928米。巴音河縱貫市區,把市區劃分成河東、河西兩部分。青新公路國道315線和青藏鐵路哈(哈爾蓋)格(格爾木)段從市區通過,交通十分便利。市區面積7平方公里。市區街道整齊寬暢,商業服務設施健全,商貿市場繁榮,是全州經濟、政治、文化、交通的中心。
四、人口、民族和文化
1999年,海西州總人口的31.23萬人,平均每平方公里0.96人。全州有蒙古、藏、漢、回、土、撒拉等 30個民族。其中蒙古族21,585人,占總人口的6.91%;藏族30,899人,占總人口的9.89%;漢族236,970人,占總人口的75.87%;回族15,683人,占總人口的5.02%。城鎮人口的205,527人,占總人口的65.8%;鄉村人口106,800人,占總人口的34.2%。
海西民族民間藝術和體育活動頗具地方特色。現在州有群藝館,民族歌舞團,各縣、市有文化館、圖書館、書店、電影院、廣播電視站,鄉鄉都有電影放映隊。全州已建立電視差轉台25座,覆蓋率達到87%。有蒙藏語無線電廣播轉播台和蒙文報社、蒙語電影譯制站、蒙藏文學社及《瀚海潮》、《柴達木開發研究》、《花的柴達木》等文學藝術和理論刊物。州內體育運動十分活躍,體育設施也比較健全。全州有體育場8個,籃球場93個,足球場21個,乒乓球練房(室)36個,冰場6個,體操訓練房10個。從1978年以來,大力開展民族傳統體育和現代體育活動,競技水平不斷提高。
五、文化遺產
在歷史的長河中,生息居住在海西的各族人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從不同的側面展示了海西各族人民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文明。主要文物古跡有:
1.唐代吐蕃墓葬群
位於都蘭熱水鄉,共有墓葬200餘座。經挖掘出土了大量古代織物、陶器、金銀飾品、古藏文片,為研究吐蕃歷史以及唐朝與吐蕃之間經濟文化交流提供了極有價值的資料。
2.諾木洪地區的干屍及元代古幣和塔里他哈遺址
1958年在諾木洪地區發掘出土一具古代武將的干屍及一包元代古幣。並在該地區發現了塔里他哈遺址,發拙出土了大量古代生產工具、生活用品、物品及房屋遺址。此次發掘進一步證明了人類很早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否定了一些學者認為柴達木地區自古就是荒無人煙之地的說法。
3.絲綢南路青海道
「絲綢之路」是古代連結亞、非、歐三大洲的世界最長的陸路交通干線。據史料記載,當時並行於河西道的青海道也曾是中西通道的主要交通要道之一,由4條幹道組成,其主幹道—河湟古道大體上是沿著柴達木盆地南北兩條公路進入新疆的,沿途許多古城遺址至今依稀可見,反映了當時的交通盛況。
Ⅶ 格爾木市世邦電影院今天有什麼電影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