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郎在對門唱山歌怎麼樣
導演很好地把紫陽山歌融入到小城的愛情故事中,狹小、逼仄的老城街道中,柔軟、清脆的山歌聲中,散發著愛戀的甜美、盲目與無奈。但影片的結局太過唐突,也許含蓄一些更好。
⑵ 電影 <郎在對門唱山歌電影>什麼時候上映啊
導演說要在2011年作為送給紫陽縣人們的賀歲片 在春節期間播出
到時候中央台的電影頻道也會播出
⑶ 誰知道電影《郎在對門唱山歌》的發行公司是哪個啊
電影《郎在對門唱山歌》的發行公司是「陝西一路陽光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呀。
這部在陝西安康紫陽拍攝的電影,裡面有許多原生態的陝南民歌,展現了咱們陝南的文化!並且入圍了第1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呢,是入圍的三部中國電影其中之一!
哦,忘了說,電影的導演是章明,他曾獲首屆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加拿大國際電影節、第十四屆都靈國際電影節和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等等大獎,是我很喜歡的導演之一!這部電影的出品人和製作人段鵬先生。
⑷ 剛看完這電影,雖然完全看不懂,少女哪吒,求解
文字來自豆瓣,作者木衛二。
《少女哪吒》是比想像的要難懂一些。
這部電影低緩又疏淡,留白太多。從王曉冰的命運走向到不加提示的時間跳躍,從大量書面語對白到台風白馬中國家長,應了人們常說的老話:女孩的心思你別猜。
但這部電影並不是俏皮話,更不是流行歌曲。
當然,《少女哪吒》也沒有難懂到晦澀的程度,不少負面評價指向了一個「作」字。我並不認為,跟別人不一樣就是作,看三毛是自尋死路。《推拿》里背三毛的詩,「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大家覺得沒什麼,因為盲人是另一種動物,他們隨便什麼樣子都可以。作點,文藝點,想入非非,反正本來就跟正常人不一樣。
我也不認為,「作」是什麼壞事,尤其是在電影里。但麻煩出於《少女哪吒》的對白,不太像是我們現實中交流會說的,背離於多數人的生活經驗。這些對話介於兩個少女,甚至發生在少年和少女之間,玩笑打岔胡搞亂來,個人認為問題都不大。日本電影《白雪公主殺人事件》的少女,她們可以把彼此封閉在《綠山牆的安妮》的小世界,抵禦外界的襲擾。我是黛安娜你是安妮,自圓其說。
但是當這些高度凝練和醒目的對話,發生於少女和家長老師之間,《少女哪吒》立馬觸犯和推翻了許多觀眾的成長經驗,「頭發披著太好看」,「這世上只有一種活法」,這樣的言語,似乎不是相應的電影人物角色所能承載的。我的理解是它們可以作為心裡話,作為旁白,作為日記,作為評論解讀,但直通通地講出來,似乎有些不太准確。當然,這可能也是導演所滿意的處理方式。
舉例來說,豆瓣紅人半輩子老師神煩《左耳》,他覺得幾個小孩,吼什麼「我讓要讓你身敗名裂」,極度可笑。怎麼個敗了哪裡裂了,這是中年人的野蠻入侵。又比如,我妹是個很作的人,平時網上說話,都是寫中學作文的浮誇詞句,「恩斷義絕」之類的大詞,接連不斷。但到了現實中,大概是方言的轉換過濾,她又顯得正常不過。我對《少女哪吒》的期待,最早其實來自台灣某老師。看完片子,我想起以前跟朋友聊到台灣電影和大陸電影,它們對「做作」和「文藝腔」的判斷截然不同。幾乎所有台灣電影,都被認為有一股我們不太習慣的文藝腔,或多或少。
對白只是《少女哪吒》存在的缺陷可能之一。在故事上,電影經常語焉不詳,後半段更是頻繁地製造虛實不分。尤其是王曉冰和李小路初中畢業分開後,她們的命運捆綁似乎不再那麼緊密,也難以製造更加猛烈的情感沖擊。父母等成年人分掉了戲份,也令人難以focus在成長主題上,尤其是李小路的存在變得模糊,更令王曉冰顯得太over。就連充當MacGuffin的少女秘密,也真的變成了稍縱即逝的秘密——哪怕就是那個盒子。
李小路拉著課桌,王曉冰的泅水,母親的黃梅戲,篇幅不小的軍訓,突然找上門的人口普查……可以說,這些人物行為背後,都會引發我的奇怪猜想。
比如習以為常的軍訓傳統,其實是從1990年開始,年輕人要接受一堂特殊的成長教育。不過,這很可能只是因為我想太多了,是《頤和園》結尾的閃現。現實中的大學女同學,同樣有對教官萌生愛意,鴻雁往來。
再到王曉冰去父親的新家,父親的照片,以領袖畫像的方式懸掛。觀眾可能注意不到這個,只記得肖邦的重音。問題來了,無論掛像還是蕭邦,它們本來就是虛的東西,這個段落就顯得孤立和薄弱。
全家人教育王曉冰一場重頭戲,哪怕只是為了營造緊張壓迫乃至恐怖的氣氛,但眾多配角演員,實在是把緊張寫在了僵直的身體上,場面上破了功。無論是為了審判,還是宣告決裂,電影都表現得太過於一本正經。這並不是什麼大事件,而是現實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或者旁聽耳聞的。
具體一件事,人物的某個舉動,升學工作,感情命運,《少女哪吒》往往採用弱化動機,省略過程,呈上結局的從簡做法。彷彿她們本來就是這樣,是被演繹的俠女式性情,一鏢,一拳。李滄東曾說,他的電影往往因為拉近了電影和現實的距離,令觀眾不舒服。《少女哪吒》則把電影放置在離現實比較遠的位置,至少隔了一條河流。從青春成長到步入社會,少女以一種跟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的方式存在,卻令一些觀眾感覺不適。將來以及寶城以外,似乎存在有另一種更好的生活,就像她們在書本里所看到和想像的,但她們的沖動,除了王曉冰執意要參軍,最終只是落在了白馬的意象以及電影的片名上,並沒有得到真正的釋放。
李小路走了,李小路又回來了。王曉冰?真的不見了。
《少女哪吒》的好,有演員的眉目形神,是典型的90年代縣城少女,肥大校服紅毛衣。它特意去拾取生活的細節,觸探時間的質感。在河堤與河流之間,她們大聲呼喊,奮力涉水,將青春肉身銷毀。
我曾以《少女的白馬,青春的河流》為題,評論過英國女導演安德里亞·阿諾德的《魚缸》。電影里的女孩像被放養一樣,粗野凌亂。她愛街舞,被好身材的法鯊迷倒,不斷奔跑,劇烈喘息。
這題目同樣適用於《少女哪吒》,李小路放走了白馬,王曉冰橫渡了河流。巧合背後,反過來也說明全世界范圍內的成長故事都沒有什麼難懂的(當然兩部電影的鏡頭語言完全不同)。
《少女哪吒》選擇了無端無因的反抗,並通過比較決絕的自我了斷,完成成長。整部電影,其實是借「歸來」(《故鄉的雲》和成年的李小路),看「離去」(三毛的流浪,武俠江湖)。導演身在高處,自現在回溯過去,從成人社會投注了一盞黑夜的追光燈。這種有意營造、包圍了主人公的黑暗,則構成了整部電影的時代主色。我喜歡這個立意,但是,它的技巧似乎跟主題有些背道而馳。至少,融合得不是那麼貼切。我想像的是輕盈,而不是飄忽。是高潔的諾言,而不是自斷此生。
縣城少女的故事,之前印象深刻的還是章明的《郎在對門唱山歌》,它有一條更大的河,一個更加模糊的時間跳躍。它的未來部分,引發了眾多負面評價,肥皂、狗血。這些評價並沒有讓我覺得電影變得扭捏,因為它深深刺痛了我們存身的現實。
⑸ 郎在對門唱山歌的電影獲獎
2011年第1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之第08屆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男配角(馮國慶)、最佳新人女演員獎(呂星辰)
2011年第1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章明)、最佳女主角(呂星辰)、最佳音樂獎(文子)
2012年榮獲《青年電影手冊》2011年年度華語十佳影片,年度導演(章明),年度新人(呂星辰)三項大獎。
⑹ 《郎在對門唱山歌》哪裡可以看到這個電影全集,最好是高清的
目前這個片子只是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放映了,DVD也沒出~~
去電影節的話普通觀眾買票也是可以看的
⑺ 吳京電影《一百零八》上映2天,票房僅千萬,難道是因為沒有大牌明星
吳京友情出演的新電影《一百零八》"撲街"的原因是沒有在任何宣傳的情況下悄無聲息的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並且是小眾電影的原因!在沒有任何宣傳的情況下,上映兩天票房就突破了兩千萬。《一百零八》這部電影本質上其實是一部紀錄片,它是根據512汶川大地震中真實的情況改編而來,並且還是吳京親身經歷!
這種口碑票房雙撲街的原因還是很明顯的這部電影是以發生在汶川大地震中真實事件改編的,講述了在汶川地震的時候,什邡市婦產醫院因為地震受損嚴重,無奈之下院長只能向附近的羅漢寺求助,羅漢寺的主持方丈素全法師力排眾議,決定將寺院的禪房變成產房,傾全寺之力救助數千災民及100多位臨產孕婦,在大地震期間,共有108個小生命誕生在羅漢寺的故事。
請不要用商業片的票房來衡量他的價值,這是傳播正能量、體現人性美好一面的電影,同時吳京參演這部電影,也同樣是正能量的體現。
⑻ 郎在對門唱山歌 FOLK SONGS SINGING怎麼樣
人美、城美、歌美,卻是個殘酷的故事。女主角是一心要唱山歌、要與愛人廝守的姑娘,而片中所有的男性——從背叛了的戀人、痴迷她的縣長兒子,到告訴她世俗就是成熟的父親,似乎都是為了傷害她而存在,為了打破那些美好,教她真實世界的樣子。火辣的情歌一遍遍唱,唱成淡淡的悲涼。
⑼ 郎在對門唱山歌的獲獎感受
2011年6月4日,展現陝西南部民俗文化的民歌電影《郎在對門唱山歌》入圍第1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6月中旬,《郎在對門唱山歌》榮獲上影節5項大獎。
獲獎後第一感受
讓紫陽民歌走出了陝西
記者通過采訪還了解到,為保障拍攝工作順利開展,紫陽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專門成立了各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並由縣委宣傳部牽頭各個部門組織協調,給予最大程度的配合,為影片的順利進行創造了有利條件。此外,劇組主創人員還專程赴安康市向主要領導作詳情匯報,得到了市上領導給予最大能力的支持。
李向紅說,「當時離上海電影節的時間只有10來天了,真的是連夜加班加點地趕後期製作。大家對影片都有期待,還是希望能到上海電影節去參賽,當得知影片入圍主競賽單元的那一刻,我就在想這次真的值了。而最後的結果出來,又是超出我們的預想,眾多記者的好評如潮給了我們信心。我在現場見證影片最後斬獲3大獎項,心情很激動。這次,能讓紫陽民歌走出陝西在上海電影節唱響,還得到世界觀眾的認可,我激動得很,之前的努力沒有白費。」
問到下一部新的電影計劃,李向紅透露,「這次的《郎在對門唱山歌》在小成本電影製作上做了很好的嘗試,通過這次在上海電影節上的『意外』表現,也說取得了一定意義上的成功,今後我還會繼續沿著這條路子走下去。」據悉,李向紅正在和製片人吉多、導演章明全力籌劃第二部仍是表現陝南文化的電影《那一片梔子花開》,按計劃將於7月底在陝南開機。
拍攝地會「火」嗎
這對紫陽是很好的宣傳
《郎在對門唱山歌》獲獎的消息傳來,安康市政府也立即做出了回應。昨日,安康市委、市政府還給劇組發出賀信:「《郎在對門唱山歌》此次問鼎5項大獎,不僅是你們的榮譽,也是全市乃至全省人民的光榮。你們的辛勤努力,讓安康地域文化成功地走上了國際影壇,開創了地域文化宣傳實名制的新模式,實現了地域文化與國際文化的成功對接,為安康打造了一張嶄新的文化名片,為安康經濟文化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打開了一條重要通道。」
想當初,很多旅遊城市因為一部電影的帶動而「火」了起來:《廬山戀》「帶火」了廬山,《非誠勿擾》「帶火」了日本北海道和杭州西溪,《唐山大地震》也為當地的旅遊經濟貢獻了不少票子。而反映紫陽的電影《郎在對門唱山歌》,又能否讓拍攝地紫陽「火」起來?昨日上午,記者還采訪到紫陽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曾曉勤,他很高興地表示,「作為國家實名制拍攝的一部電影,展示了我們紫陽的風土人情、優美環境,還有原生態紫陽民歌的展示,這對我們是一個很好的宣傳。能在一個國際A類電影節上展示我們紫陽,把紫陽介紹給世界觀眾,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曾曉勤還透露,「在上海電影節上,我們還播放了展示紫陽的風光宣傳片,把很多在場的媒體記者看得目瞪口呆。很多記者都評價,『能通過原生態的民歌,藉助這樣一部好的電影展示紫陽的美麗風景,展示出人性的美好,這是一個很好宣傳方式』。」在他看來,「影片對我們紫陽的旅遊產業和茶葉產業有很大的推廣作用,為紫陽的發展也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對影片的後續推動紫陽的發展,我們很看好。」
⑽ 第十四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基本簡介
·2011年6月19日晚,第1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頒獎,相比開幕式上張國立「申討」馮小剛,顯然閉幕式缺乏亮點,缺乏大牌的紅毯也頗為冷清。最終,4部影片包攬了所有獎項,三部中國影片中除了《肩上蝶》顆粒無收,另兩部都收獲頗豐,《郎在對門唱山歌》斬獲3獎,《hello,樹先生》獲得含金量較高的評委會大獎及最佳導演獎。此外,土耳其影片《傷不起的女人》獲得最佳影片獎和最佳男演員獎,泰國影片《星期五殺手》則獲得評委會獎與最佳攝影兩獎。
閉幕缺亮點紅毯無大牌 張靜初徐若瑄拼英文
開幕式雨中來,閉幕式總算放了晴。然而,步上紅地毯的明星雖然數量不比開幕式少,卡司遜色不少。除了競賽單元的劇組成員及評審團,還有不少中小成本的新片演員扎堆亮相。打頭陣出場的評委會成員巴瑞·萊文森、克里斯托弗·漢普敦、崔洋一、陳英雄、帕茲·維嘉、王全安、張靜初等算是最具風採的。
為了《第33張明信片》到來的好萊塢明星蓋·皮爾斯、英國著名導演兼編劇克里斯托弗·漢普頓、《挪威的森林》的主演松山研一、《純真年代》的韓國新生代偶像金俊浩等海外明星紛紛走上紅毯。此外,徐若瑄、楊千嬅、惠英紅、馬楚成、王小帥、彭於晏、Angelababy、寧靜、翁虹、黃渤、江一燕、黃維德、周顯欣、吳秀波、羅家英、王千源、徐嬌等近百位明星只能說數量可觀。
開幕式上,張國立公開「討伐」馮小剛的一幕成為當晚的亮點,到了閉幕式最亮眼的只能算張靜初徐若瑄拼英文功底了,可看性自是沒那麼強。在紅毯上,張靜初以一襲黑色露背禮物亮相,與穿著透明黑紗裙裝的徐若瑄爭艷了一番。兩人在同台頒發「最佳音樂獎」時,又互相較勁起來。眼見張靜初以大段英文開場,徐若瑄也不甘示弱,鏗鏘有力地說,「好像今天有很多外賓啊,我再來點英文好了。Good evening everyone, I'm XU RUO XUAN。」隨後,徐若瑄還大贊一旁的張靜初漂亮,「我覺得張靜初今天特別漂亮,你們給她點掌聲」,更現場秀了一段英文歌。
2部中國影片成大贏家 《樹先生》獲評委會大獎
三部入圍的中國影片中,除了《肩上蝶》顆粒無收,另兩部都大豐收。中國影片《郎在對門唱山歌》成為了本屆金爵獎的大贏家,從最佳音樂、最佳編劇到最佳女主角盡收囊中。首次「觸電」的呂星辰憑借這部處女作拿到影後,在台上她緊張地說不出話,「太驚訝了,真的沒想到,想都不敢想」,現場,她還獻唱了一段主題曲,展示了不俗的唱功。
青年導演韓傑剛剛憑借《hello,樹先生》獲得傳媒大獎最佳新人導演獎,又在當晚的頒獎禮上獲含金量較高的評委會大獎及最佳導演獎。起初獲得最佳導演獎時,韓傑頗為感動地說,「我年紀還小,你們就給我這個獎,我做這行特別苦,做導演一定是這樣,有時候會人格分裂,有時候要好好控制自己,既能吃苦還能管好精神問題。我向恩師賈樟柯先生表示感謝,我的夢想本來是做個攝影師就夠了,有一天碰到賈老師讓我主要精力試試做導演,從那天起我開始了導演生涯。」兩天之內連獲三獎,他自嘲是農民,「像是農民進城撿了三個彩。」男主角王寶強也難掩激動之情,「心裡非常開心,挨凍的兄弟姐妹們在東北零下30多度拍攝,現在樹終於開花結果了,啞巴也會說話了。」
此外,土耳其影片《傷不起的女人》斬獲最佳影片獎和最佳男演員獎。評委會評語說:「影片嚴酷真實、毫不畏懼地將鏡頭對於農村走向大城市的女性,至始至終體現著創作初衷。」不過,男主角賽武凱特·埃穆拉因生病缺席頒獎禮,該片導演代其上台領獎,並希望這個獎杯可以讓其康復。泰國影片《星期五殺手》也獲得評委會獎與最佳攝影兩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