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大片 > 大陸電影和台灣翻譯

大陸電影和台灣翻譯

發布時間:2021-07-28 03:20:35

❶ 香港 台灣 中國大陸對電影名不同的英文翻譯

的確是不同啊,不過你要問什麼呢?

❷ 為什麼大陸,香港,台灣翻譯的電影名稱會出現較大的差異

主要原因是漢字的拼音方式與英語發音不同。
台灣是用注音+英語國際KK音標發音。
大陸用羅馬拼音來翻譯漢字與英語。
香港被殖民太久,主要是以英語為主。
三地的發音方式都不同,所以有不同的翻譯方式也是正常的!

❸ 為什麼大陸、香港、台灣翻譯的電影名稱會出現較大的差異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目前國內第一本引進講解拍攝的圖書為電子工業出版社的《大師鏡頭:低成本拍大片的100個高級技巧》,第一次將電影拍攝技術介紹給非專業人群。內容涵蓋拍攝打鬥鏡頭、追逐鏡頭、恐怖鏡頭、出場與退場、車內場景、對話場景、爭吵沖突場景、愛情激情場景等各種技巧。

❹ 關於國外電影的中文譯名,大陸和台灣的翻譯哪個更准確

個人認為如果從電影的名字發音來說,港台的翻譯比較好。
但是如果考慮電影的名字的連貫性來說,大陸的比較好。
例如spanner,港台那邊翻譯為斯把拿,大陸譯為扳手

❺ 對國外電影名字的翻譯,台灣和大陸究竟哪個更好一點

對國外電影名字的翻譯
Translation of foreign film names

❻ 台灣和大陸對電影名字的不同翻譯名字怎麼查

IMDB 以及維基網路

❼ 請列舉一些台灣和大陸翻譯的區別

人名:阿諾。舒華辛力加(台灣)-------阿諾。施瓦辛格(大陸) 影視劇:《命中註定我愛你》(台灣)-------愛上玻璃苣女孩(大陸) 中華民國(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省(大陸)

❽ 為什麼大陸、香港、台灣翻譯的外國電影名字或者是人名有很多差別。比如同樣是音譯:一個反應泰坦尼克號,一

香港用粵語翻譯,跟普通話不同。比如Marlboro,「萬寶路」顯然不是一個說普通話的人最先翻譯的。因為如果用普通話來翻譯,第一個字應該發M而不是W。粵語保留古音,「古無輕唇音」,萬wan在粵語的發音就是man。再比如Watsons,「屈臣氏」也是一個粵語的譯音。「屈」在粵語中不念qu,而的確是類似於wat。粵語保留了古音中入聲的特點,「屈」是一個入聲字,在母音後面還有輔音,正好與Watsons中的t對應。還有Beckham,香港翻譯為「碧咸」,比普通話的「貝克漢姆」少了一半的字數。因為普通話用「克」對譯k,用「姆」對譯m,而粵語里「碧」是入聲,入聲的那個末尾輔音對應了k,而鹹的末尾輔音也是m,正好與英語里的m對應。不過了解粵語的這個特點,似乎還不能完全解釋「鐵達尼」的問題。從對應來看,「鐵」對應ti,「達」對應ta,」尼「對應ni(c)。看起來是一個很奇怪的翻譯,因為」鐵「和」達「都是入聲,而ti和ta的母音之後其實都沒有輔音。而」尼「不是入聲字,卻似乎還要對應最後的c。不過因為」鐵「國語念tie,與ti差別更大,所以雖然港台和新加坡等地都用這個名字,我還是傾向於這是一個粵語發音的翻譯。從大陸的翻譯看,」泰坦尼克「是一個比較忠實於英文發音的翻譯,ti的i,發音是[ai],而不是,所以」鐵「這個對譯顯然是一個從字面而不根據讀音進行的翻譯。大概某個英文水平較次的記者首先從某個英國報紙獲取了這部電影開拍的信息,在並不清楚Titanic讀音的情況下進行了一次低水平的英譯漢。為什麼要這么猜測呢,因為現在我們常說的」烏龍「,似乎就有人指出是從」wrong"這個單詞來的。「烏」對譯的是實際上並不發音的w。如果再考慮上Hobbit的例子(我之前並不清楚原來「哈比」也是港台譯名啊),「比」對譯bit,似乎有些時候香港的譯者對最後的輔音不是那麼關心?所以「鐵達尼」的「尼」也對譯了nic?至於我自己嘛,念英語的時候的確是常常把一些讀起來感覺比較輕的輔音直接忽略掉……粵語的「霍」發音不是h,所以香港譯者不會用這個字來對譯ho。我也沒想明白為什麼用念ha的「哈」對譯ho……至於有人覺得什麼「總動員」的翻譯不好,我倒不這么覺得。至少一看到什麼「總動員」的動畫片,我就知道迪斯尼的新片來了~挺成系列的~

❾ 外國影片名,大陸,香港,台灣翻譯不同,你更喜歡哪個理由

在外國影片被引入中國的時候,電影片名翻譯並不是只有一種,而是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台灣三者根據自己不同的理解分別翻譯。不能否認,港台同胞們在有些生活習慣、文化傳統上同大陸會有細微的差異。如,飲食口味、方言、文字書寫(簡體字與繁體字)等方面。

大陸的翻譯風格多是嚴謹、遵從於原文,由於文化的精深,所以翻譯出來的電影名頗有文藝感。如Red Shoes譯為《紅菱艷》,Gone with the wind 譯為《亂世佳人》,都超級唯美。讓我們再看看其他的例子吧。

原名:《Waterloo Bridge》

直譯:《滑鐵盧橋》

現譯:《魂斷藍橋》

這滿滿的都是神鬼,what?一眼看去還以為是同系列恐怖故事,在這么多神鬼中要記住一部影片太難了啊,感覺分分鍾就會混淆。不過,有一些電影的港台翻譯還是很不錯的。比如《The day after tomorrow》,大陸版翻譯成《後天》,台灣翻譯成《明日之後》,主旨比後天更明確了。而我們上海潤界公司也提供影視譯制、多語言文字和圖形圖像處理哦。

其實,大陸及港台的譯名有差別的原因,無非就是它們的文化背景,語言習慣的差別等。同樣地,多樣的譯名,各有各的長處,也能讓我們有了在觀影前對電影有更多了解。那麼問題來了,兩岸三地的譯名你最喜歡那種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閱讀全文

與大陸電影和台灣翻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喬杉演的電影是音樂人 瀏覽:747
2021台灣電影上映時間表 瀏覽:192
薇婭直播間電影票如何兌換 瀏覽:402
想做電影導演選什麼專業好 瀏覽:779
巧克力工廠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205
正古宅驚魂電影演員 瀏覽:59
齊步走的燈謎猜一電影名字 瀏覽:477
千王1991電影完整版梁朝偉 瀏覽:773
海鮮大餐電影中文版 瀏覽:531
看動漫電影的app大全 瀏覽:284
電影院音響系統是什麼 瀏覽:11
沙漠電影十大巔峰之作 瀏覽:74
有關蟒蛇的電影泰國 瀏覽:780
平遙電影節什麼時候 瀏覽:611
韓國喜劇電影泰國 瀏覽:239
電影院英文意思 瀏覽:945
電影賭王大騙局優酷 瀏覽:826
花樣年華戛納電影節 瀏覽:300
抖音南京南京電影中配的音樂 瀏覽:699
三少爺的劍電影男主角是不是燕十三 瀏覽: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