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十七號出入口的影片賞析
「劇場大師」金士傑挑戰介於正常與瘋狂的「怪老伯」,吳中天則獻出「同志床戲」處女作;加上「同志偶像」張睿家一人分飾兩角,繼電影《盛夏光年》後再度挑戰斷臂戲碼,本周日(3月27日)晚間10時首播的公視HD單元劇《十七號出入口》,讓三位優質男演員犧牲有夠大!
『貳』 中央六台八月十七號晚上播的電影叫什麼片名
不知道你指的是0點過後還是20點過後,這是當天節目單,你自己看吧
『叄』 台灣同志電影有哪些
最有名的是李安導演的《喜宴》:
片名:喜宴
英文名:The Wedding Banquet
導演: 李安
主演:郎雄 歸亞蕾 趙文瑄 金素梅
類型: 劇情/喜劇/愛情
年份: 1993年
獲獎情況:1993年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第30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獎。
定居美國的高國偉(趙文瑄飾)是一個同性戀者,他和他的戀人、一位叫Simon(Mitchell Lichtenstein 飾)的美國男子,一起住在紐約的曼哈頓。但高國偉在台灣的父母(郎雄、歸亞蕾飾)並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是同性戀,他們不斷地催促國偉快點結婚,好承繼高家的香火。恰好高國偉的公寓里借住著一位來自大陸的非法女移民顧瑋瑋(金素梅飾),於是Simon出了個主意:讓國偉和瑋瑋結婚。這樣一來既安撫了國偉遠在台灣的父母,又能使顧瑋瑋拿到夢寐以求的綠卡,而且還能保持Simon和國偉之間的同居關系。
這個看上去的萬全之策卻引來了更復雜的事端,國偉的父母聞知喜訊欣然來到了紐約,為兒子操辦喜事。於是各種各樣的情感糾紛、人際沖突便在一個熱鬧忙亂的中國式喜宴背後展開了……
本片是李安首次揚威國際影壇之作,曾獲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及金馬獎最佳影片。影片的最大特色是以中國人特有的家庭倫理觀點和中庸觀念來處理同性戀問題,使這個幾乎令所有家庭困擾的社會問題在影片中得以用一種喜劇的方式解決。這種處理方式和看待同性戀的理念,是東方式的,甚至可以在中國古典小說中找到類似的觀點。但這個故事卻又是在最繁華最現代的都市——紐約發生的,古典和現代在這里交匯,新舊觀念在這里沖突後又包容。李安在娓娓道來的故事中,把一個傳統中國家庭面對現代社會現代觀念的困惑、無奈以及寬容傳遞出來。當然,《喜宴》的成功也要歸功於其中幾位演員稱職的演技。特別是李安的兩位御用老將郎雄和歸亞蕾,他們自然、持重的表演幾乎蓋過了幾位俊男美女的風頭。
作為一個喜歡探討倫理問題的導演,李安的這部影片在題材上延續了創作者對於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倫理道德沖突以及由此所引發的復雜的人際情感糾葛的關注。影片前半部分的鋪排也許會讓人覺得它埋藏的火葯引子足夠去炸毀一座囚禁個體幾千年的倫理建制,其間叫人咀嚼玩味的問號俯拾皆是:九十年代的男同性戀者為何仍自甘藏身衣櫃?同性戀者不敢站出來曝光,除因社會壓力,家庭倫常可要承擔責任?為了自欺欺人而把謊言越滾越大,反叛者及家長究竟孰得孰失?異性戀一夫一妻制的核心家庭是否是唯一的理想家庭模式?以孝道之名而行的"傳宗接代"應否繼續被視為必然而合理的繁殖理由?異族情侶(尤其同性戀)在所屬文化與傳統的差異之前,該如何對話?
以上這些問題無一不切中多元社會中人際關系的道德困境。但李安在如此紛繁復雜的問題面前所顯示的,不是去肯定或顛覆任何道德價值觀的思想銳度,而是其氣定神閑的敘事能力。李安的出色之處在於能把這諸多線索加以巧妙編織,並在一層一層展開故事,推向戲劇沖突高潮的同時,對各種人物細致到位的刻畫和對諸多價值、情感的裂縫用一種普遍的「愛」的名義來小心翼翼的加以平衡。這種敘事風格上的特點在其後來執導的《理智和情感》中再一次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肆』 如何評價台灣電影《十七歲》
周格泰執導的《十七歲》(台灣名《五月一號》),難得提供了別樣的選擇。「多少春秋風雨改 多少崎嶇不變愛 多少唏噓的你在人海」,Beyond的《情人》如是唱到。片中的鋼琴老師王蕾,時隔多年,在一場音樂會結束後,偶遇高中無疾而終的戀人林克銘,其後在一封寫就卻未寄出的郵件里,以「世路多崎,人海遼闊」,傾訴了相似的感受。相較於楊雅喆執導的那部壯懷激烈的《女朋友○男朋友》,《十七歲》作為周格泰轉型長片導演的處女作,顯然缺乏把兩代人的愛情故事置於世代交替之下的野心。它更符合我們對台式青春片的刻板印象,即「小清新」。今昔相襯,雙線交叉的敘事結構,自戒嚴末期至民主化的時代變遷,在片中就像王蕾女兒沈亦白約見林克銘的「二二八遺址公園」,不過一處遙遠的背景。
『伍』 有那些台灣的同志電影好看的內地香港的也行!就是不要國外的
李安導演的《喜宴》算是非常不錯的一部,《十七歲的天空》也算小清新;楊丞琳和梁洛施主演的《刺青》算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台灣女同志作品;香港的話,印象之中值得一看的就是王家衛的《春光乍泄》了;內地的可以一看的有《藍宇》和《東宮西宮》。
『陸』 具體的17號電影節目單
01:37 故事片:愛情麻辣燙
03:30 動物世界蜥蜴和垃圾蟾蜍
03:55 電影報道
04:26 國產片:中國霸王花
06:02 光影星播客:明星播報1
06:10 故事片:雄風少年
07:47 光影星播客:明星播報2
08:00 故事片:家有狐妻
09:38 光影星播客:明星播報3
09:50 故事片:千鈞一發
11:46 光影星播客:明星播報4
11:55 電影頻道夢工場:數字電影娛樂資訊
12:06 電影報道
12:27 動物世界犀牛行動
12:55 故事片:東京審判
14:47 光影星播客:明星播報5
15:00 譯製片:女巡按 預告
16:36 光影星播客:明星播報6
16:50 故事片:烽火雁翎
18:39 光影星播客:明星播報7
18:50 世界電影之旅:全球影訊之資訊快車
18:59 電影報道
19:23 光影星播客:明星播報8
19:35 故事片:秋喜 預告
21:31 愛電影:草根的電影盛宴
22:06 譯製片:圖瓦
22:41 譯製片:一個農場女工的故事
23:48 故事片:葉問2:宗師傳奇
『柒』 求台灣和大陸的耽美電視劇,電影
我看過的--
十七歲的天空
台灣首部同志電影
本片特別之處在於片中全部角色均為男性,儼如一個燦爛美麗的同志烏扥邦。為了打造台北市最亮麗的一面,《17歲的天空》劇組花了數月的時間尋找各種流行景點拍攝。包括最具份量的同志酒吧 Funky 、裝潢日日新的 Fresh 、青少年最愛 - 西門町圓環、舉世聞名的中正紀念堂、冰淇淋博物館、天母也趣咖啡廳、 Aveda 旗鑒店、以及 Wooden Drawer 傢具店 …… 都一一獵入鏡頭。而主場景的部分 - 三位主角的家,則由美術設計 Zac 不惜成本精心設計,全手工搭出。
小天的家是一棟日式平房。深色原木代表著他的純朴,而房間里拼貼式的擺設反應了這個年齡男孩子該有的凌亂。
小宇身為全台北最有型的酒保,住的地方當然也最 trendy 。劇組以粉綠色調主導,搭配古董傢具電器,以及法國限量生產壁紙,呈現出既都會又復古的溫馨公寓。
白鐵男的 studio 則是極簡風格,運用大量白色,透光落地窗,設計感強烈的壁畫,營造他的都會氣質。
服裝造型部分,本片選擇走多層次配搭路線,色彩以日式粉色系為主,並採用大量 JeanPaul Gautier 、 Gucci 、 Abercrombie & Fitch 、 Energie…… 等廣受時尚男性歡迎的品牌。
在夢幻城市的背景下,本片同時不忘與時事結合 -- 搭配網交、異國戀、郊外「野戰」…… 等勁爆話題,甚至將台灣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同志大遊行拍攝剪接入片中,造成本片更多的可看性,也讓《17歲的天空》在國片影史上,留下獨一無二的畫面。
盛夏光年
盛夏光年2007年05月13日 星期日 16:24
盛夏是一個時節,是恆星(余守恆)和行星(康正行)離的最近的時候
光年是距離的計算單位
盛夏光年的意思是說雖然在盛夏時節恆星和行星離的是最近。但是它們之間的距離還要用光年來計算
參考資料 :
http://ke..com/view/471756.html?wtp=tt#1 http://..com/question/66356642.html?si=1&wtp=wk
『捌』 同性戀電影的男同影片
《志同盜合》《斷背山》《誘惑肌膚》《收拾好你的東西》《義大利曼波》
《海南雞飯》《河流》《隔窗未了緣》《西班牙處男/青春小手槍》《男人的心中只有男人》
《無盡的沉淪》《凱卡羅》《基佬四十》《桃色接觸》《保加利亞情人》
《17歲的天空》《沙漠妖姬》《愛欲從零開始》《同性戀的戰栗》《顛覆性學校》
《遠離天堂/天上人間》《王爾德》《愛勾你》《天雷勾動地火》《同性之光》
《妖夜迴廊》《祖斯與佐》《父子迷情》《24號》《一千零一夜》
《你那邊幾點》《十七歲的單車》《殺手的童貞》《死亡詩篇》《我最好朋友的婚禮》
《愛情萬歲》《面具》《閃亮的日子》《青少年哪吒》《御法度》
《美好事物》《朋友和家庭》《霸王別姬》《我的軍中情人》《當男人看上男人》
《溺水的魚》《布拉格之戀》《善惡園的午夜》《墨利斯的情人》《春光乍泄》
《戲夢巴黎》《母子情深》《三人探戈》《性的對立面》《夜奔》《藍》
《長島迷情》《狗男女》《愈快樂愈墮落》《哎呀呀,去哺乳》《東宮西宮》
《枕邊禁書》《A片猛男日記》《喜宴》《黃金萬兩》《青春夢里人》
《烈焰焚幣》《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亞當的肋骨還是亞當》《暈基浪》《三心兩性》
《同志夾心人》《費城故事》《藍宇》《愛的初體驗》《美少年之戀》
《外出就餐1》《外出就餐2》《外出就餐3》《外出就餐4》《外出就餐5》
《當少年遇到少年》《類似愛情》
『玖』 有沒有台灣的同志電影
涉及同性戀、雙性戀與/或跨性別話題的電影,塑造了重要的同志角色和/或把同性戀、雙性戀以及/或跨性別身份或關系作為一個重要的劇情
1980年代
《孽子》,台灣(1986)
1990年代
《喜宴》,台灣(1992)
《青少年哪吒》,台灣(1993)
《愛情萬歲》,台灣(1994)
《河流》,台灣(1997)
《美麗少年》(Boys For Beauty),台灣(1999)
2000年代
《夜奔》,台灣(2000)
《雨後的天空》(短片),台灣(2001)
《藍色大門》,台灣(2002)
《跳飛機》(短片),台灣(2002)
《台北朝九晚五》,台灣(2002)
《幸福備忘錄》(Memoranm On Happiness),台灣(2003)
《飛躍情海》(Love Me,If You Can),台灣(2003)
《十七歲的天空》,台灣(2004)
《豔光四射歌舞團》,台灣(2004)
《孤戀花》,台灣(2005)
《無偶之家,往事之城》(Scars on Memory),台灣(2005)
《盛夏光年》,台灣(2006)
《當我們同在一起》(GO GO G-Boys),台灣(2006)
《愛麗絲的鏡子》,台灣(2007)
《刺青》,台灣(2007)
《少年不戴花》(花を掛けない少年、It Seems to Rain),台灣(2007)
《沿海岸線徵友》,台灣(2007)
《漂浪青春》,台灣(2008)
《花吃了那女孩》,台灣(2008)
《艾草》,台灣(2008)
《霓虹心》(Miss Kicki),瑞典/台灣(2009)
《亂青春》,台灣(2009)
《帶我去遠方》,台灣(2009)
2010年代
《小狗情人》,台灣(2010)
《雙》(Pair of Love),台灣(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