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大片 > 八十年代的台灣少林弟子電影

八十年代的台灣少林弟子電影

發布時間:2021-08-01 18:11:57

❶ 80年代的老電影,就是記不住名字。有少林寺俗家弟子被官兵追殺。好像壞人頭目里非常厲害,會飛檐走壁還

洪熙官

❷ 國產八九十年代的一部以少林寺為主的古裝電影

難道是李連傑的《少林寺》?

台灣八十年代有哪些電影

1981年侯孝賢拍出第一部長片<就是溜溜的她>,他獨樹一幟,大膽運用長鏡頭而造就出的獨特視覺風格,後來則成了他電影作品的一項重要標記。隨後他又推出了<在那河畔青草青>(1982年)他在這種復述青春與童真的過程中,他仍然沒有放棄其慣有的長鏡頭視覺模式,悠長而沉悶,所以並沒有人給他下過一個肯定的結論。而到了1984年則有了轉機,隨著他拍攝技術的日臻完善,作品<風櫃來的人>推出後,使他獲得了空前的好評,此時輿論界才算是首肯了其固守的電影藝術表現形式,一些國際國內的獎項,也給他的事業帶來了巨大的轉機。

<風櫃來的人>所呈現的是一個平靜、悠閑的漁村景象,主人公阿清和同伴們成天無所事事,他們看白戲、賭博、逞勇鬥狠。終於有一次,他們把事情鬧得太大,而被警方懲戒,於是結伴離開風櫃——這個澎湖列島中的一個小島,他們棲息的家,來到了光怪陸離的高雄,一切都變了,他們對這個城市感到茫然、陌生、焦慮和恐懼。在兩種生活狀態的切換中,侯孝賢的想傳達的心緒是不言而喻的。

對於孩童和少年時代的那種幻夢般的執迷,是這個時期侯孝賢電影的一大創作特點,即使是一些細瑣閑雜的小趣,他都會以一種近乎偏執的距離和角度,去傾注自己情懷與關注。希望——失望,失望——希望,那種沾染著稚氣面對著成長體驗的情結,成為他早期作品裡最重要的基調。也正如他自己所體驗的那樣:「莫如一個俯瞰人世的旁觀者。溫暖,但帶著距離,所以更需要絕對的清醒。」

從<兒子的大玩偶>(1983年)中對寵溺嬌縱的享受,到<冬冬的假期>(1984年)里對自然與社會、生活與現實的初步領悟,侯孝賢總是在利用著孩子們的視覺與思考,來發掘並且披露現實生活背後的一些創痕與陰影。充滿了彷徨與無奈的歲月里,人們已經越來越習慣於拙劣地過活,然而孩子們卻是無辜的,他們的眼睛中居然也衍生了不知所措的神色。人們都在找尋著奔忙下去的理由,那麼又有誰來為孩子們解釋清楚,那些他們根本看不太懂的林林總總,究竟都是在為了些什麼

<童年往事>(1985年)中,這種微妙的情結仍舊在繼續著,不同於以往的是這種情結似乎已經有所依託,其實這種依託的端的和源頭,則更多是來自於他自己一些成長經歷。又是一個兀長的鏡頭給過來,我們看到那少年(侯孝賢)精赤著腳站在芒果樹下,整個街道非常寂寥。遠遠傳來腳踏車吃力輪轉聲,聲音如此微弱,分不清腳踏車從哪裡來又要往哪裡去。樹下面是一個獨立世界,有人出來轉一圈,一會兒又不見。坐在樹上的少年侯孝賢清醒地感受到微熱的風,安靜的蟬聲,人的活動 。他突然感到寂寞。好像時空整個凝結在那裡……

我們在<童年往事>里,看到的是自己幼年時候玩耍過的游戲,蹲在門口等大人回來的經驗,吃到一根雪糕的喜悅……這些瑣碎的、平淡的,似乎只會吸引小孩子的情節累積起來,漸漸地打動了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從<戀戀風塵>(1986年)中的顧盼與滯等,到<尼羅河的女兒>(1987年)中的徇徇不羈與突然死亡,我們忽而發現了侯孝賢對於愛情觀念的一種決絕與虛妄。而<<悲情城市>(1989年)的涌現,就已經把他那決絕的哀與樂、生與死的情結,完全地超越了童真與愛情的零碎表白。故事中再現了那個幻滅的時代,男與女、大與小、老與少,都混沌在一種從無奈到絕望的狀態里生存著。與其是說那個令人痛至決絕的城市充滿悲情,莫不如說是人們對自己命運與前途的焦慮與絕望,生離——死別,死別——生離,或許在這種傷情的故事裡,唯一能令人暢釋心胸的畫面,也只有那長鏡頭下的遠山近水……

陶醉在長鏡頭的古典寫實形式,或許會是侯孝賢今生今世都無法放棄的情懷,而對於現實生活與田園野趣的執迷,也源自於其寫實個性下的完整經驗。而楊德昌的電影作品也在秉執這種特質,但是他這種寫實的特質卻與侯孝賢的鄉土田園氣韻截然相反,他把故事的觸角牢牢地扎在了台灣城市的最深處,總是在揭批著那些披著改良外衣的生活與人性,揭開人性最卑微、最晦暗、最陰冷的最底層。

與侯孝賢一樣,楊德昌的電影作品也啟始於那些孩提時代的意趣與感悟。在最初<光陰的故事——指望>(1982年)中,他並沒有過於偏執地堅守批判與懷疑的態度,而僅只是對於懵懵懂懂的青春,作了一次最委婉、最淺顯、而又是最單純的解讀。女中學生淡淡的相思,在含蓄和緩慢的畫面中給予呈現,既沒有傷害,也沒有沖突,只有那留存在記憶中的一幕幕可供回味的瞬間,在細膩的囈語聲中向你委婉道白。道白這無奈的青春,體會這「光陰的故事」。

在隨後的<海灘的一天>的創作中,這種天真、爛漫的情懷忽然原離了他的視線,一股迷惘而空虛的落寞情結,彌蓋了他對愛情與生活的幻夢與憧憬。故事的調子飽涵著沉重,那種原離了生活環境,而又揭示著現象的側面寫實,把一種對人性的懷疑推到了觀眾們的面前。身在那個物慾橫流的年代空洞而虛偽的社會環境下,人際關系足逐漸變得疏離、冰冷,任何情感與允諾都顯得無比蒼白而毫不可信。這個疏離、冰冷的人際關系鏈條,緊禁地捆綁著彷徨在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的每一個年輕人,愛沒有了希望,恨也就無所謂痛快,生活自然而然地也就被擱置到了一種更加極端、更加邊緣的狀態。

這個疏離、冰冷的人際關系發展到<青梅竹馬>(1985年)與<恐怖分子>(1986年),則成為更教人恐懼悲觀的軟弱道德行為,大都會五光十色的物質環境,只會更加劇這些個人的絕望與無助。<海灘的一天>畢竟在劇終時成就了兩個獨立而成熟的女性,而到了<青梅竹馬>和<恐怖分子>,死亡、空虛的概念卻展開了更為悲觀的結論。到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年),更是延伸了<恐怖分子>的社會敗德和軟弱人性的「共犯」控訴。小四的殺人行為,被拓寬為六十年代台灣社會的封閉,以至於對純潔、真誠的扼殺。如此看來,若說楊德昌是一位當代台灣社會道德觀察省思者,也並不為過。

❹ 求問一部80年代的老電影名字(關於少林)

《少林童子功》有兩部,一部是樓主所說台灣的,一部是國產的,樓主看看。
視頻1: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Y5MDM3NDQ=.html
視頻2: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Y5MDM0MjA=.html

❺ 求一部7,80年代少林背景的老電影

生死決
演員:徐少強 劉松仁 高雄 張天愛 卡薩伐
簡介: 中、日每十年來必舉行一次劍術決斗,此為中、日武林大事。日本柳生一族新陰派高手宮本一為復本派威名,以高超劍術,敗眾高手而得以赴中土一戢。中原武林素有劍聖稱號之青年劍客步青雲,被推選與日本劍客一戰。劍聖如期赴夏侯山莊候戰,夏侯少莊主出迎,乃劍聖認識之女子夏侯勝男。勝男傾心劍聖,卻被父親夏侯淵責難,夏侯淵為使夏侯世家再復昔日威名,不惜勾結日本,加害中原武林人物,並使計將劍聖困於天牢,後勝男暗救劍聖被...

❻ 70-80年代的少林寺電影

是《達摩密宗血里飄 》。
【主 演】:黃家達 徐楓 張翼 魯平 高飛 江彬
劇情介紹:
清初,前明王子朱棣襖(江彬)在少林弟子和民間俠士的護送下准備與舊部匯合企圖復國,清廷派出某貝勒沿途追殺,投靠了清廷的江湖殺手血里飄(張翼)是少林叛徒,他有一身好武功,使用的獨門暗器「血里飄」更能殺人於無形,最後正邪雙方在少林寺進行了決戰……
觀看地址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3788543.html

❼ 台灣七八十年代武俠老片

日月神劍 (張衛劍 演的)在迅雷上搜一下就可以找到下載地址的

❽ 有誰推薦幾部七八十年代的台灣老電影

台灣老電影:
《搭錯車》1983年

《望海的母親》1986年
《魯冰花》1989年
《金大班的最後一夜》1984年

❾ 電影《少林寺》初映於八十年代初期,播出之後那時的你看過嗎還記得當時的情景嗎

在我個人看來,《少林寺》創下了中國電影的票房奇跡,創下了同一部電影反復觀看的最高紀錄,連續看了十幾遍《少林寺》的觀眾不在少數。那個時候,對《少林寺》的熱情是全民性的,口口相傳、婦孺皆知,人們拖家帶口,扶老攜幼,影院門口場面沸騰,由於觀眾不惜一切地去電影院反復溫習這部影片,《少林寺》僅以當時一毛錢左右的票價,竟然達到了上億元人民幣的票房,實在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那是中國電影市場的黃金時代。

怎麼樣?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歡迎給我留言點贊哦~

閱讀全文

與八十年代的台灣少林弟子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成龍在冰上拍的電影 瀏覽:730
女演員大作戰電影下載 瀏覽:64
大壞狐狸的故事電影中文 瀏覽:560
電影票隔天還能用么 瀏覽:481
美國以狗為主角的動畫電影 瀏覽:720
速8電影海報圖片 瀏覽:765
她唇之下英文電影 瀏覽:60
2012最新電影大全 瀏覽:808
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音樂分析 瀏覽:381
2002年台灣電影 瀏覽:900
泰國小哥野外游泳電影 瀏覽:973
喜歡音樂電影類適合什麼工作 瀏覽:758
德魯大叔演的電影名字 瀏覽:650
外國色情新電影 瀏覽:32
泰國早期電影有哪些 瀏覽:622
十大好看的貓電影大全 瀏覽:344
免費新變種人電影有哪些 瀏覽:306
香水電影中文 瀏覽:745
我媽媽不經常去看電影英文翻譯 瀏覽:8
泰國的電影校園 瀏覽: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