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以前看過一部台灣拍的戰爭電影 站在台灣的 立場拍的 請朋友幫忙找找
應該是這部 《異域》
片名:異域
英文片名:A Home Too Far
主演:斯琴高娃 Gaowa Siqin 王靜瑩 Jean Wang Chung Hua Tou 郎雄 Sihung Lung 谷峰 Feng Ku 劉德華 Andy LAU 柯俊雄 Chun Hiang Ko
導演:朱延平 Yin-Ping Chu
類型:戰爭
地區:台灣
劇情簡介:民國三十八年,國民政府全面撤退,李彌將軍所率領的第八軍仍在雲南邊境作困獸之斗。在草木皆兵的逃亡中,他們遇上另一支由李國輝團長領導的部隊,兩邊人馬合力逃出國境,建立據點,展開長達五年的異域生涯。但就在他們日漸壯大的同時卻被迫撤軍,使他們辛苦奮斗的五年時間成了豪無意義的犧牲...
Ⅱ 反映新中國成立後國民黨戰俘的電影是哪一部
片名:決戰之後
導演: 李前寬 / 肖桂雲
主演: 古月 / 李法曾 / 黃凱
上映年度: 1991
劇情介紹:
根據黃蠐人長篇小說《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解放戰爭取得全面勝利後,一大批國民黨高級戰犯被押送到新中國的監獄功德林進行改造。其中有國民黨中央委員、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蔣介石御林軍二。六師師長邱行湘;十八軍軍長楊伯濤;十二兵閉司令黃維;三兵團司令張淦以及軍統局北斤區長文強等。公安部部長羅瑞卿向毛主席、周總理匯報戰犯的情況,毛主席主張將新政府的觀點公開告訴他們,讓他們經歷由強制改造到自覺改造的過程。在戰犯做早操時,監獄的劉所長發現杜聿明的腿在顫抖,馬上將他送往醫院檢查治療。朝鮮戰爭爆發的消息傳來,戰犯們的思想中引起震動,他們憑借自己的軍事經驗,估計著戰事的發展。法院來人,帶來了國民黨九十六軍軍長鄭庭笈妻子的離婚報旨,鄭欲簽字,被劉所長阻攔,提議緩幾天做一做對方的工作。楊伯濤曾任美式軍械裝備部主任,對美軍裝備、性能較清楚,想搞個報告,幫助我志願軍,得到杜聿明的支持。戰犯們在監獄里接受勞動改造,心情較為舒暢,精神面貌有所改觀。在交待歷史的材料巾,李所長指出國民黨鄂綏靖公署主任宋希濂對殺害瞿秋白一事要如實交待;指出杜聿明的材料中缺少昆侖關火戰的歷史;黃維的歷史材料是有關永動機的設計方案,認罪材料隻字未見。隨著時間的推移,杜聿明、黃維、邱行湘等一大批國民黨高級戰犯在功德林的改造生活中,親身體驗到共產黨人那真誠、博大的情懷,親眼目睹了新中國取得的偉大成就,他們最終從思想上徹底放下了武器,由抗拒改造轉變為自覺接受改造。1959年12月4日,法官宣布了第一批獲特赦的戰犯名單。獲釋的杜聿明在人民大會堂受到周總理、陳毅外長和英國蒙哥馬利元帥的接見。他不勝感慨地說:「我終於明白了,我的全軍覆沒,縮短了民族苦難的歷史。」此後不久,第二批、第三批戰犯相繼獲赦.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普通公民,開始了新的生活。
Ⅲ 國軍93師敗退後境外作戰的電影名字
中文名稱:異域
英文名稱:A Home Too Far
別名:異域 yi yu (1990)
資源類型:DVDScr
發行時間:1990年
電影導演:朱延平
電影演員:郎雄
劉德華
谷峰
斯琴高娃
王靜瑩
庹宗華
柯俊雄
地區:台灣
語言:粵語
1949年,國共大戰,逃離的人潮湧向台灣和香港,而另有一群人卻經由雲南,逃到了中、緬的邊境地帶。他們以鮮血和生命建立起一個軍事基地;經歷多年戰役,意圖重返故鄉。這支孤軍曾兩次擊潰了進犯的緬甸國防軍,卻遭受聯合國四國會議嚴厲的批判,而被要求撤軍。他們的英勇行為也不被台灣所承認,因而造進退兩挫、有家歸不得的局面,變成一群無家可歸的異域英雄!
幕後製作:
《異域》是由一部禁書改編,曾經被電檢處禁演。朱延平說服了黑道大哥,答應為他拍一部賣座片《大頭兵》,用來交換拍攝《異域》的權利。沒想到最後《異域》比《大頭兵》更加賣座。朱延平認為,《異域》最重要的是使得台灣地區的電檢制度前進了一大步。因為這部電影,群眾舉行了遊行,電檢處做出了讓步,從修剪 21刀到16刀,再到最後的一刀沒剪。這部戲內地沒有引進過,但是朱延平相信它的主題曲很多人都知道——羅大佑的《亞細亞的孤兒》。
背景:
民國三十八年,國民政府全面撤退,李彌將軍所率領的第八軍仍在雲南邊境作困獸之斗。在草木皆兵的逃亡中,他們遇上另一支由李國輝團長領導的部隊,兩邊人馬合力逃出國境
朱延平導演,港台眾星聯合主演的《異域》總共拍了兩部,1990年的《異域》和1993年的《末路英雄》。故事講述的是解放戰爭中被劉鄧大軍一路追殺到雲南的國民黨殘部在沅江遇到了原國民黨起義部隊的夾擊,長官戰死,士兵潰散,走投無路的他們逃入了鄰國緬甸。最終在團長李國輝的帶領下,一支在國內戰場上潰散了的軍隊,在異國他鄉僅以三千殘軍就將將整整四倍於己的緬甸政府軍打的一潰千里,為自己打出了一個生存空間--金三角,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跡,也將戰爭打出了輝煌的色彩。
故事裡的中國軍人在異國他鄉打出了自己的威風,三千越甲可吞吳,緬甸作為一個軍政府掌權,擁有幾十萬英國裝備的主權國家,竟然被一群衣衫襤褸、沒有重武器的敗軍一而再、再而三的擊敗,重金禮聘老主子的金牌部隊也落了一個全軍覆沒,指揮官自殺的結局,最後緬甸甚至淪落到依靠當聯合國秘書長的本國同胞向仍在代表中國的蔣介石政府提出抗議,要求英美主持公道。任何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為他們感到自豪,他們向世界證明:即使在那個兄弟相煎的年代,中國人是不可侮的。
20集電視連續劇《金三角風雲》
前無去路,後有追兵,走投無路之下,他們倉惶遁入了莽莽無邊、與世隔絕的熱帶叢林——泰緬寮交界神秘的金三角。從此,這支潰敗之兵——國民黨殘軍93師,離鄉去國,開始了他們悲懷慘烈、無可奈何的另一種命運。
歷經多種嘗試,付出慘痛的代價,最終是不能逆轉歷史的滔滔洪流,當政治幻想破滅,政治使命結束後,在一片遠離文明的熱帶叢林,在一種完全孤立的處境中,如何生存下去成了這批打過二戰、打過中共,打過……
Ⅳ 台灣拍的國共戰爭電影
那個在大陸很難能看的到。不過我有部台灣拍的抗戰紀錄片,原版的,同大陸拍攝的紀錄片一樣,難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我認為它最大限度的反映了那一段歷史的真貌,你要敢興趣可以去看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039cfc010002k8.html
Ⅳ 有個電影演國軍老兵的事情,年輕時候被抓壯丁從大陸到台灣,後來兩岸開放他回大陸找他失散的兒子
(面引子)
Ⅵ 有關國軍撤退到台灣後的電視劇
土豆上看「新兵日記」,「勇士們,」還有電影報告班長。多好看的。
Ⅶ 有沒有台灣人拍的關於抗戰或解放戰爭的電影
台灣還真沒怎麼拍過反應抗日戰爭的歷史戰爭題材的電影。
有幾個原因,第一是敗退到台灣之後日日夜夜所擔心的都是怕tg解放軍打過來,自己這一點地方是否保得住,根本沒心思想別的;
第二,二戰後,美國的主導和庇護下在亞太地區形成一個所謂的島鏈,以此來遏制中國,台灣和日本都是島鏈的環節,它們都是棋子,戰爭問題上要求統一對付中國大陸;
第三,抗日戰爭時期打過日本並且有較多戰績的國軍將領,最終的歸宿不是在解放戰爭中被擊敗俘虜、最終投降,就是移居海外,不願意在台灣受蔣介石的迫害,在蔣看來這些人都是叛徒,當然他們大日本的電影也不能拍。
上述幾方面的原因造成台灣沒什麼像樣反應抗日時期的戰爭電影。反倒是中國大陸在改開之後,拍過反應國軍抗日的電影,比如《血戰台兒庄》,放映之後受到了台灣相關方面的很高評價。
Ⅷ 求台灣拍的戰爭電影!
抗日的:
八百壯士
英烈千秋
覓橋英烈傳
旗正飄飄
梅花
剿/共的罕見
Ⅸ 求一部老電影名講的是49年逃到台灣的不同人的生活,其中一個男的拿出所有積蓄想找人把未婚妻接過去,卻被所
這個電影我看過,劇中好像還有個地主,那個老地主是浙江人有很多土地,但是到了台灣啥都沒有了,後來地主就自殺了。你說的那個男的是個老師,男的後來也自殺了,每當死去一個人,那個房東女的就會比較傷感,想到她自己的事情,那個女房東的老公好像是個軍官,不過在戰爭中去世了,每每她會拿出照片來看。主要是敘述這些人境遇的變化。看著挺傷感的。那還是我小時候看的,不過我還是依稀記得劇情,如果找到了,告訴我!3Q!
Ⅹ 求中國台灣省拍的抗戰電影!
有拍過的啊,由國民黨成立的中央電影有限公司拍過:
《英烈千秋》(1974)、《梅花》(1975)、《戰地英豪》(1975)、《八百壯士》(1976)、《筧橋英烈傳》(1977)、《強渡關山》(1978)、《黃埔軍魂》(1978)、《大湖英烈》(1981)、《旗正飄飄》(1987)。
其它民間拍攝的還有:
《吾土吾民》、《盧溝橋傳奇》、《揚子江風雲》、《一封情報百萬兵》、《一寸山河一寸血》、《重慶一號》、《揚子江特一號》、《台灣抗日》、《一八九五》、《賽德克巴萊》這部是講述日據時代原住民抗爭日本的電影,蠻不錯的一部電影,雖然電影有些誇大。
兩個意識形態不一樣的政權拍攝出來的電影肯定是不一樣的啦,政治色彩很濃重,台灣民間拍攝的比較能反映人民的心聲。
國民黨主導拍攝的幾部抗戰電影很值得大陸人民看看的,很震撼!完全顛覆了以前對國軍的看法,國民黨主導的抗戰(應該叫衛國戰爭)真的是氣勢磅礴,可歌可泣!國軍在抗戰期間將軍陣亡人數就達120多位,將軍級別以下的就不計其數了,他們都是受過良好的軍事教育,有的還是留日德法美的高級知識分子,為了投入民族抗戰他們棄文從武血撒疆場。。。還有我們可愛的國軍士兵們,他們響應保家衛國的號召拋家棄子淚別親人,毅然拿起武器用他們血肉之軀築起了我們現在這個家,歷史會還原一切的,他們應該得到所有華夏子孫的祭奠,沒有他們的拋頭顱灑熱血就沒有我們現在這個即將要復興的偉大祖國。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