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域(1990)
民國三十八年,國民政府全面撤退,李彌將軍所率領的第八軍仍在雲南邊境作困獸之斗。在草木皆兵的逃亡中,他們遇上另一支由李國輝團長領導的部隊,兩邊人馬合力逃出國境,建立據點,展開長達五年的異域生涯。但就在他們日漸壯大的同時卻被迫撤軍,使他們辛苦奮斗的五年時間成了豪無意義的犧牲...
『貳』 哪位大神有1996年影片《紅柿子》 百度網盤免費資源下載鏈接,謝謝!
《紅柿子》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紅柿子》是由王童執導的家庭劇情片,陶述、石雋、王娟、張世等主演。該片於1997年4月13日在新加坡國際電影節上映。該片描寫1949年內戰結束時,年邁的姥姥隨著國民黨將軍女婿從中國大陸撤退到中國台灣之後的生活。
『叄』 有關國軍撤退到台灣後的電視劇
土豆上看「新兵日記」,「勇士們,」還有電影報告班長。多好看的。
『肆』 以前看過一部台灣拍的戰爭電影 站在台灣的 立場拍的 請朋友幫忙找找
應該是這部 《異域》
片名:異域
英文片名:A Home Too Far
主演:斯琴高娃 Gaowa Siqin 王靜瑩 Jean Wang Chung Hua Tou 郎雄 Sihung Lung 谷峰 Feng Ku 劉德華 Andy LAU 柯俊雄 Chun Hiang Ko
導演:朱延平 Yin-Ping Chu
類型:戰爭
地區:台灣
劇情簡介:民國三十八年,國民政府全面撤退,李彌將軍所率領的第八軍仍在雲南邊境作困獸之斗。在草木皆兵的逃亡中,他們遇上另一支由李國輝團長領導的部隊,兩邊人馬合力逃出國境,建立據點,展開長達五年的異域生涯。但就在他們日漸壯大的同時卻被迫撤軍,使他們辛苦奮斗的五年時間成了豪無意義的犧牲...
『伍』 台灣關於老兵回大陸的電影,老兵是被抓壯丁過去的,只有弟弟跑了,沒被抓到,家裡在山東是做饅頭的,
電影的名字叫做《面引子》。
《面引子》是由李佑寧執導,吳興國、葉全真、耿樂主演的劇情片。於2011年10月14日在中國台灣上映。
該片講述一個老兵在戰爭中被迫前往台灣,離開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在經歷了半個世紀後終於與親人團聚的故事。
孫厚成(老年)(吳興國飾演)老兵孫厚成在戰爭中被迫撤退到台灣後發現返鄉遙遙無期,只好另組家庭定居於台。
直到台灣的妻子過世後,孫厚成帶著女兒來到大陸,見到了當年離鄉而尚未出世的兒子孫家望,但是妻子祖寧已過世,兒子家望直至今日無法諒解為何父親遲遲沒有返鄉,厚成因此抱憾回台。
(5)台灣關於撤退大陸的電影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孫厚成(吳興國 飾)是一名老兵,1949年內戰爆發,孫厚成不得不離開了母親(王維維 飾)和妻子祖寧(趙仕瑾 飾),跟隨著軍隊來到台灣,本以為等時局穩定一些之後就能重返大陸,卻想不到這一別就是幾十年。
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孫厚成重組了家庭定居台灣,但他的心中,一刻也沒有放下過自己遠在海峽那一邊的親人們。終於,孫厚成帶著女兒踏上了祖國的故土,才發現一切早已經物是人非。祖寧去世了,素未謀面的兒子家望(耿樂 飾)長大成人。
然而,父子之間的隔閡已經是如此之深,孫厚成只能在悲傷和遺憾之中回到台灣。一晃眼又是十年過去,孫厚成中風命不久矣,家望帶著孩子趕到了父親身邊見他最後一面,一家人終於在淚水中團聚了。
『陸』 求一部電影,結局是男主角從台灣回到大陸,得知女主角被炸死。劇中有一首歌好像是天空之城
當然是天空之城了。
『柒』 有沒有台灣人拍的關於抗戰或解放戰爭的電影
台灣還真沒怎麼拍過反應抗日戰爭的歷史戰爭題材的電影。
有幾個原因,第一是敗退到台灣之後日日夜夜所擔心的都是怕tg解放軍打過來,自己這一點地方是否保得住,根本沒心思想別的;
第二,二戰後,美國的主導和庇護下在亞太地區形成一個所謂的島鏈,以此來遏制中國,台灣和日本都是島鏈的環節,它們都是棋子,戰爭問題上要求統一對付中國大陸;
第三,抗日戰爭時期打過日本並且有較多戰績的國軍將領,最終的歸宿不是在解放戰爭中被擊敗俘虜、最終投降,就是移居海外,不願意在台灣受蔣介石的迫害,在蔣看來這些人都是叛徒,當然他們大日本的電影也不能拍。
上述幾方面的原因造成台灣沒什麼像樣反應抗日時期的戰爭電影。反倒是中國大陸在改開之後,拍過反應國軍抗日的電影,比如《血戰台兒庄》,放映之後受到了台灣相關方面的很高評價。
『捌』 有個電影!!!
《魔法保姆》
1、在這部充斥了黑色神話的寓言電影里,湯普森扮演了一個長相有點嚇人而且擁有魔法的婦女,她進入了由費斯扮演的剛剛死了妻子的布朗先生的家,並試圖去制服布朗7個非常玩鬧不服管的孩子。
這些孩子當中,最大的一個男孩名叫西蒙,由托馬斯·桑格斯特扮演,他曾經趕走了此前家裡雇的17個保姆,他還堅信一定可以趕走「湯普森」,但隨著湯普森扮演的女傭麥克菲開始控制這個家庭,這些孩子們漸漸意識到他們過激的行動很快就會產生令他們自己也感到害怕的結果。
麥克菲的影響力還漸漸擴大到了這個家庭的更深的一些問題上,包括布朗突然毫無理由地計劃再找一個妻子,由安吉拉·蘭斯布里扮演的喜歡頤指氣使的姨媽阿戴萊德宣布她想領養其中一個孩子,以及由凱利·麥克唐納爾德扮演的女幫佣埃弗吉琳也開始做出一些驚人之舉。
隨著孩子們的行為舉止開始有所改變,麥克菲的長相和身材也開始發生變化,而孩子們和布朗先生則開始喜歡上了她這個神奇的陌生人,於是一系列問題又接踵而至。
2、西蒙、朵拉、埃里克、莉莉、克里斯蒂安娜、塞巴斯蒂安和嬰兒埃吉不僅是布朗家的心肝寶貝,還是世界上最無敵的超級頑童7人組,他們甚至不失時機的圍攻父親,害得布朗先生除了應付每日在殯儀館的繁忙工作,還要疲於奔命的周旋於小冤家們中間。孩子們的母親於1年前去世,布朗專橫的姑媽下了最後通諜,如果布朗不能在1個月內為孩子們再找一位母親,她將停止資助布朗家的生活開銷。另外,債台高築的布朗還面臨著無力償還的牢獄生活,孩子們的命運難以預料。
布朗不希望讓孩子們得知他正在尋找結婚對象,可機靈的小傢伙們很快便察覺出真相,變本加厲的調皮,終於,第17個褓姆驚惶失措的落荒而逃。
布朗早就聽說褓姆麥克菲是頑童剋星,不過卻無處尋訪。一天晚上,正當孩子們在廚房裡翻天覆地之時,傳奇褓姆麥克菲竟然不請自來。布朗面對眼前這位表情嚴厲而長相滑稽的女人啞口無言,因為麥克菲的蒜頭鼻、長出唇外的門牙和其他臉上的斑斑「劣跡」實在讓人慘不忍睹。走進廚房的麥克菲遭遇了孩子們的第一次「禮遇」,而見到外形嚇人的新褓姆的孩子們很快恢復了常態,依然有恃無恐。隨著麥克菲的魔法棒怦然落地,頑童們突然發現被某種魔力控制了,他們不由自主的在廚房裡徹夜玩耍,除非孩子頭西蒙說出從未說出過的「請」字,最後,西蒙只好認輸。瞬間,廚房整潔如初,廚師布萊瑟威克和女傭伊萬傑琳都被洗去了混亂的記憶,不過孩子們知道,他們遇到了真正的對手。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每當孩子們准備用惡毒的惡作劇捉弄麥克菲,他們總是最後被麥克菲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方法制服。突然一天,布朗的姑媽提出一個蠻橫過分的要求,她要帶走布朗的一個女兒和她一起生活,無計可施的孩子們只好求助於麥克菲。當雨過天晴之後,他們開始重新看待這位曾經的敵人,並且發現麥克菲的容貌正在發生變化,也許這一切都因為他們態度的轉變。
隨著婚期臨近,布朗打算同自作多情的奎克莉夫人結婚,西蒙勸阻不住父親,再次希望麥克菲伸出援手,不過這次,麥克菲不會直接參與,但也不會阻攔孩子們的惡作劇。可想而知,布朗和奎克莉的約會不歡而散。沮喪萬分的布朗告訴孩子們,如果不能結婚,他們將無法團圓,得知真相的孩子們只好到奎克莉家中賠禮道歉,並說服她答應父親的求婚。
婚禮這天,布朗一家面臨著進退兩難的境地,在褓姆麥克菲的幫助下,可怕的婚禮成了布朗家的幸福之旅,而在這歡快的場景當中,麥克菲卻黯然神傷,因為改掉頑劣秉性的孩子們已經不再需要她這個魔法保姆了……
『玖』 求有關艋舺影評
艋舺影評
我看《艋舺》是因為鈕承澤。起初對台灣當紅偶像演黑幫片抱懷疑態度,不過看後發現導演的作用真的可以發揮到最大,即使是演技稚嫩的偶像,只要善加利用也能達到理想效果。相比之下,如今的香港電影實在缺乏朝氣。香港黑幫片名震江湖,但杜琪峰麥兆輝等幾位大導演如果不用劉青雲劉德華黃秋生那一干老戲骨,恐怕拍不了片。老戲骨們確實是質量和票房的保證,但看多了難免視覺疲勞。據說這是因為香港娛樂圈長期被黑道把持,新人出不了頭的緣故,這是題外話了。
亞洲黑幫以日本、台灣和香港勢力最大。以前看《古惑仔》的時候就覺得穿著木屐懷揣短刀但又喜歡唱台語歌的台灣黑幫很有意思。《艋舺》是一部台灣本土的青春黑道片,我個人認為可以和當年香港的《古惑仔》系列比肩。作為黑幫片,它的劇情設置並不是很牛B,但是作為一部青春片,它絕對夠份量,不是那種無病呻吟玩玩小叛逆的白痴片。每一個主要人物都有多角度的刻畫,內心戲的演繹很多。相比之下阮經天是幾人中演技最好的,把和尚性格中的沉穩細膩偏激陰狠都表現出來,趙又廷比較生澀,從他第一個鏡頭流著淚打人時就感覺味道不對。所幸的是他演的是內心單純一根筋的角色,演技差一些並不影響整體效果。
這是一部地道的台灣本土電影。(台灣人不說「地道」,他們說「道地」。)它除了年輕人的打打殺殺兄弟義氣之外,還包含了台灣特定的文化。首先來說艋舺這個地方,它是台北最早的街市,繁華的商業區,風雲際會的碼頭,其地位大概相當於香港的廟街。台灣曾經被日本統治了50年,到1945年為止(日本投降)。之後台灣經歷了幾年「無父無母」的狀態(大陸在打解放戰爭),直到國民黨撤退去了台灣。所以,在艋舺這個台北最古老的街市,既保留了閩南地方文化,比如片中廟口所在的清水祖師廟,又保留了日據時期的殖民地文化,喜歡看日劇的人一定覺得寶斗里紅燈區非常像日本江戶時代的「游廓」吧!而「外省人」對於台灣本土居民而言最陌生,讓他們感到不安,本能地排斥。我從看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才聽說「外省人」這個詞,它指的就是1949年後隨軍來到台灣的那批人。在《艋舺》這部片中,本土黑幫對抗想奪取艋舺管轄權的「外省人」黑幫,也反映出台灣本土居民對於「外省人」的戒備和敵視。
此片中出現了不少台灣俚語,我網路了一下列個單子,會對理解電影有幫助。
片子開頭蚊子被狗仔一夥追趕時,志龍一夥在喊西巴拉。西巴拉是台灣人玩骰子時喊的,丟的時候才有氣氛。
他們笑被人追打的蚊子是「衰尾道人」,台灣人稱衰到一定程度的人叫衰尾道人。
「不要裝肖」的意思是不要裝瘋。閩南語的「瘋」叫作「肖」。
他們常說,意義是三小。「三小」是「什麼」的意思,含有反問挑釁的口氣。
蚊子問和尚要不要再去買魷魚羹,阿伯笑他天兵。「天兵」的意思是菜鳥,搞不清狀況。
阿伯嘲笑和尚不近女色時唱了一首《玲瓏塔》。玲瓏塔本是北京童謠,在1977年被香港的徐小鳳變成一首流行歌曲來演唱。
《艋舺》的故事發生在1987年,志龍和女朋友商量看的電影《致命的吸引力》和《A計劃續集》都是當年上映的大片。
泡溫泉時白猴說灰狼的手下都很訓練有素,阿伯說他「靠腰」,靠腰是哭餓,意思是哭喪著碎碎念。
GETA大的GETA,是日語「下駄」的發音,意思是木屐。GETA大當年以用木屐夾武士刀出名,每天都穿木屐。
MASA大的MASA是日語中的「雅"或是」正」,男人常用的名字。
文謙在橋下對和尚說,MASA大整天穿的PARIPARI,是日語的ぱりぱり,嶄新的意思。他說GETA大的頭在CONCRETE,我想他說的是日語外來語的コンクリート(混凝土),文謙應該不是會講英文的人。(笑)
他們在日式料亭里唱的第一首歌是《山頂黑狗兄》。這首歌的原唱是洪一峰,洪一峰在1957年給1937年的日本歌曲《山の人気者》填了閩南語的詞來唱,後來這首歌也被庾澄慶等人多次翻唱。他們唱的第二首歌是蔡秋鳳的《心事誰人知》,很襯和尚當時的心境。
和尚左手戴的白珠子叫硨磲,是貝殼做的,佛教七寶之一。片尾他爸爸念經時拿的那串佛珠是黑曜石,水晶中的一種。兩種都有辟邪之用。
片中GETA大代表的傳統黑幫要求手下必須在山上修習長短兵器,並強調「槍是下等人用的東西」。蚊子在被和尚的手槍所傷時重復了GETA大的話。這讓我很自然地聯想到日本在黑船叩關之後的那段歷史。新選組堅持用武士刀對抗洋槍洋炮,幾乎全軍覆沒。他們對武士刀的執著代表著對舊時代難以割捨的情懷和對傳統的誓死捍衛,正如宣稱「槍是下等人用的東西」的GETA大。若是香港黑幫大哥,一定不會因自己用槍而感到羞恥吧!在看《艋舺》的同一天,我碰巧看了一部老港片《江湖告急》。相比之下它們有個很有意思的特點,台灣人跑路首選日本,香港人跑路首選英國。香港是中國被英國霸佔後生的,台灣是中國被日本霸佔後生的,對於母親而言這是屈辱的歷史,但對於孩子而言,不管撫養權歸誰,他都是個混血兒。在漫長的文化融合過程中,「認賊作父」,萌生出難以斬斷的羈絆是在所難免。所以陳果拍了97三部曲,侯孝賢拍了《悲情城市》,吳念真拍了《多桑》。而在《艋舺》中,主人公蚊子沒有父親,他有一個疼愛他的母親,但他和母親的關系比較疏遠。他時常感到孤單,時常想念那個去了日本再也沒有回來的父親。後來他把GETA大視為自己的父親,一廂情願替他披麻戴孝報仇雪恨,卻被母親隱瞞了身世而與自己的親生父親為敵。蚊子的孤單,蚊子渴望父愛的心情,可以解讀為台灣這座身世坎坷的孤單島嶼的心情。而蚊子的掙扎,蚊子的憤怒,蚊子的殘酷青春,便是台灣人在某一時期的集體情緒。對於我們這些祖祖輩輩生活在大陸的「根紅苗正」的孩子而言,我們當然也有自己的殘酷青春。但是「混血兒」的殘酷青春,我們可以觀看,可以想像,卻永遠都無法感同身受。
『拾』 電影《海角七號》的劇情介紹
依傍大海的美麗小鎮恆春上,音樂夢想在台北遭受打擊的年輕人阿嘉(范逸臣)冷眼旁觀著一切。雖在民代主席後父的幫忙下成了代班郵差,信件和郵包卻被他亂堆在房間,而對一個寄自日本的無法送至的郵包,他也沒按老郵差茂伯(林宗仁)的吩咐將之退回,而是私自拆閱查看:裡面除一張泛黃的少女照片,是幾封寫於60年前的信件。其時日本在二戰中戰敗,在台日籍教師(中孝介)隨日軍撤退時遺棄了相約私奔的女友,歸日途中,他將愛意和悔意化為文字,但信件直到去世才被其女兒代為寄出。在台灣留學、工作的日本女孩友子(田中千繪)有心成為模特,卻被認為形象過時只能做負責日本超級「療傷歌手」中孝介(中孝介)在恆春的演出事宜的公關。
按慣例,中孝介演出之前會有樂團暖場,友子原本聯絡了日本某樂團,但民代堅持用本地樂團,友子無奈與包括阿嘉在內的幾個年齡、工作、個性都有較大差異的當地音樂愛好者——因意外事件失掉幸福生活的交警(民雄)、暗戀老闆娘的小店伙計水蛙(夾子小應)、早熟的小女生大大(麥子)等——成了工作搭檔。由於阿嘉之外的幾人全無舞台表演經驗,臨時組建的樂團時有矛盾發生,友子常被氣得火冒三丈,最有經驗的阿嘉氣她最甚。屢有調整的樂團成員——茂伯、兜售客家小米酒的馬拉桑(馬念先)先後取代貝斯手加入樂團,一直不順的排練,中孝介來台的日子越來 越近,對阿嘉徹底失望的友子決定放棄在台的工作回日本,但兩人已在摩擦中生出感情。
不久友子在阿嘉房間看到那些60年前的信件,完全被美麗的愛情故事打動,叮囑阿嘉一定要將信件送至當事人手中。雙方雖沒開口表白,但愛情的力量無疑是巨大的,阿嘉因為友子重新擁有了追求音樂夢想的勇氣。中孝介演出即將開始之時,信件主人的地址被找到,阿嘉也被友子告知她已接到日本唱片公司的工作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