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綠茶到底講了什麼
電影《綠茶》在張元的所有作品中當屬異類。一方面,這部改編自小說《水邊的阿狄麗雅》的影片沿用了原作簡單明了的情節框架。另一方面,它又一反原作頗為寫實,也是導演曾經擅長的敘述方式,轉而套用「雙重性格」的非現實公式來描摹這種情感,從而演繹出一段看似輕靈,卻難以理喻的情節。在這種落差中,導演張元的後現代轉向企圖依稀顯現。
首先,影片《綠茶》試圖構建一座消減了邏輯深度的平面迷宮。這種消減尤其體現在吳芳/朗朗的家庭前史與其性格成因的必然聯繫上。小說中母親入獄直接導致了朗朗「彈琴」掙錢的行為。顯然,這是一套沉重的「賣身救母」的符碼。而影片則有意迴避了這層因果關系的敘述,母親出獄了,朗朗卻沒放棄「彈琴」生活——沉痛的前史變成了彷彿可以「忘卻的紀念」,其直接後果就是使習慣於從情節邏輯尋求合理出口的觀眾走入了死胡同。
有趣的是,這座沿邏輯方向無法走通迷宮,卻為我們留下了「相似性」的地圖。事實上,影片又何嘗不是在「隱瞞」這張底片上不斷地作著安迪霍爾式的復制?只不過朗朗的父母,陳明亮和前女友,老方及其女友都因「真相暴露後的溝通失敗」各以暴力收場,並在似曾相識的一記耳光之後,充當了吳芳/朗朗和陳明亮「相親」的配景。這里,我們幾乎能看見在眾多愛情電影中曾一度流行過的拼貼風格,比如《愛情麻辣燙》或《花眼》。然而,影片卻也因此走入了自設的改編悖論,既然導演只是希望我們看到一張色彩鮮艷的裝飾畫,那麼這些配景上類同的暴力行為就不應該存在,或者說,應該用某種歡快的筆法塗抹起來,因為這些醜陋的褶皺時刻在若隱若現地充塞著故事主體,誘導著觀眾作徒勞的思考,並與導演的消減哲學互成矛盾。但如果真的抹掉了它們,那麼故事又將成為一個單色的殘片。
影片的另一個平面化特徵體現在女主人公的性格設置上。在小說中,朗朗和「我」是女主人公在母親出獄前後的兩種不同生活。而在片中,當吳芳輕描淡寫地將她母親回獄原因歸結為「不適應社會」時,便也自然而然地告訴我們她是這種「不適應」繼承者。對於母親,這種「不適應」是《肖申克救贖》中的「回獄」,對於她,則是《東邪西毒》式的「變臉」。近年來,「變臉」無疑已成為電影作品中城市人渴望溝通和自我保護的類型化內心寫照。影片毫不避諱地搬演了這一模式,卻忽略了這個模式本身就帶有「正-反-合」的關系,對其成因不作任何解釋,使吳芳和朗朗變成了同一個人在同一段時間內的不同臉譜——「不適應」最終被貼上了價格標簽,當作商品推向觀眾。
⑵ 把那什麼電影《撒嬌女人最好命》台灣"綠茶表"的外號
是想問綠茶婊的意思嗎?
綠茶婊是2013年中國大陸的網路新詞,泛指外貌清純脫俗,實質生活糜爛,思想拜金,裝出楚楚可憐,但善於心計,靠出賣肉體上位的妙齡少女。注意綠茶婊不輕易出賣肉體。
⑶ 綠茶電影
趙薇演的那個女研究生和那個風塵女子的角色,其實是同一個人。她不停地在說她「朋友」的故事,其實就是在講她自己童年的陰影。她每次相親都會先和別人說這個故事,其實是看會有誰真正想去了解她。剛開始的時候她不承認白天的她就是晚上的她,因為她還有些顧忌,但是兩個她都會用綠茶算命,姜文從此看出了破綻,結果是姜文成功走進了她的世界
⑷ 電影,《綠茶》,《看上去很美》的導演拜託各位了 3Q
《綠茶》和《看上去好美》的導演都是張元
⑸ 姜文都拍過一些什麼電影
1984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同年進入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主演了《家庭大事》《高加索灰闌記》等優秀劇目。1996年調入中央戲劇學院戲劇研究所。全國政協委員。
1985年,主演電影《末代皇後》中「溥儀」(導演陳家林)。
1986年,主演電影《芙蓉鎮》中「老右派秦書田」,獲中國第十屆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導演謝晉)
1987年,主演中法合拍影片《花轎淚》。
1987年,主演電影《紅高粱》中「我爺爺」。(導演張藝謀)
1988年,主演電影《春桃》中「劉向高」,獲中國第十二屆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導演凌子風)
1989年,主演電影《本命年》中「李慧泉」。(導演謝飛)
1990年,主演電影《大太監李蓮英》中「李蓮英」(導演田壯壯)
1992年,主演中港合拍電影《龍騰中國》(又名《狹路英豪》)。(導演周曉文、文雋)
1993年,主演電視連續劇《北京人在紐約》中「王起明」,獲中國第十二屆電視「金鷹獎」最佳男演員獎。(導演鄭曉龍、馮小剛)
1993年,首次自編自導根據王朔小說改就的影片《陽光燦爛的日子》,獲第五十一屆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新加坡第八屆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榮獲96年台灣「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劇本改編、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最佳音效六項大獎。美國《時代周刊》在95年底將其評為「九五年度全世界十大最佳電影」之榜首;97.1.13又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96年度全世界令人贊絕的、至今渴望觀看的七部影片」之一。人們一致公認這是一部從內容到形式都全新的中國電影,它的出現標志著中國電影跨入了一個新的時代。97年9月,《陽光燦爛的日子》作為「重點介紹影片」參加日本福岡國際電影節,理由是該片在日本全國發行獲得優異成績。
1995年,友情出演電影《宋家皇朝》三姊妹的父親「宋查理」(導演香港張婉婷),獲第1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
1995年,主演電影《秦頌》中「秦始皇」。(導演周曉文)
1996年,監制電視連續劇《一場風花雪月的事》。(導演趙寶剛)
1996年,主演電影《有話好好說》中「小帥」。(導演張藝謀)
由姜文導演的影片《陽光燦爛的日子》、由姜文主演的電影《有話好好說》分別創近年來電影發行(包括中外電影在內)的兩大最高票房記錄。
1997年10月,出版《一部影片的誕生》,該書除對《陽光》一片的誕生、獲獎、發行做全面記敘和總結之外,還收錄了姜文所著《陽光燦爛的日子》文學劇本及完成台本。
1997年11月,姜文作為在電影方面「做出傑出貢獻的人士」,受義大利電影文化界的邀請,並由義大利電影文化界主辦,在義大利五大城市舉辦「姜文主演、導演個人電影回顧展」。
1998年,主演話劇《科諾克或醫學的勝利》。
1998年8月,改編並導演新電影《鬼子來了》,並在片中擔任男主角。
2001年5月,監制並主演電影《尋槍》。
2001年8月——2002年1月,主演電影《天地英雄》。
2002年與趙薇合作主演電影《綠茶》 本片由金仁順同名小說改編,王朔推薦,張元導演。
2005年與飾演《大清風雲》皇太極一角。
2007年8月,導演電影《太陽照常升起》。
更多資料http://ke..com/view/64453.html
希望你滿意!!!
⑹ 有沒有講綠茶婊的電視劇或者電影
《太子妃升職記》是北京樂漾影視傳媒有限公司承製的古裝穿越網路劇,由甘薇監制,侶皓吉吉執導,張天愛、盛一倫、 於朦朧、江奇霖、 郭俊辰等主演。
該劇改編自鮮橙的同名小說,講述了男兒心女兒身的太子妃熱血闖盪皇宮,一路順利升職的故事 。
⑺ 電影《綠茶》講了什麼內容
片名:綠茶
導演:張元
編劇:金仁順、張元、唐大年
攝影:杜可風
主演:姜文、趙薇、方力均、王海珍、張元
出品:北京國安文化發展公司 北大華億影視文化有限責任公司
聯合攝制 北大華億影視文化有限責任公司 、出品
本片講述了一個散發神秘清香的都市愛情故事。女碩士吳芳不停地相親,每次和男人約會時,她都要點一杯綠茶,她相信一個叫朗朗的女孩說的話:從一杯茶預測一個人的愛情。
陳明亮覺得這都是女孩子的胡說八道,他對綠茶沒有研究,但他自信對女人很有研究。他認為女人不外乎就兩類:森林型和羅馬型。在森林裡,你看見有無數條路、無數種可能,所以在森林型女人面前,男人容易迷路;而在羅馬型女人面前,男人容易迷失自己,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在另外的路上,正有多少人向著同一個目標進發。
吳芳和陳明亮,帶著各自對愛情的理解,各自隱蔽的愛情經歷,開始了新的愛情角逐。但陳明亮很快發現,在這場角逐後面,卻有另一個人決定著他們的勝負,她就是神秘的朗朗。如果兩個人的世界是一個茶杯,陳明亮和吳芳是杯底的茶葉,而朗朗就是沖茶的水。水決定了茶葉旋轉的方向、交纏的方式和沉浮的節奏。
⑻ 關於茶葉的電影或電視劇
1,《閃亮茗天》
《閃亮茗天》是上海劇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的都市愛情劇,由於中中、陳暢執導,朱梓驍、潘之琳、戴陽天、王笛、張璇等主演。
該劇講述了一個出身茶門的平凡女孩,在遭遇父輩仇局、同行打壓、兄弟奪愛等一系列親情、友情、愛情的考驗後,成長為一流品茶師的勵志故事。
2,《鬥茶》
《鬥茶》是孟衛執導,楊紫等主演的愛情劇情片。影片講述了幾位年輕人從不懂茶到愛茶再到最終戰勝自己的成長過程的故事。
3,《綠茶》
《綠茶》是北京國安文化和北大華億影視文化聯合出品的一部愛情文藝電影,由張元導演、趙薇、姜文等主演。
影片講述了一個散發神秘綠茶清香的都市愛情故事。該片於2003年8月18日正式上映並最終獲得900萬人民幣的票房。2004年入圍鹿特丹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虎獎」和法國多維利爾亞洲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荷花獎」。
4,《溫柔的慈悲》
《溫柔的慈悲》是中國海峽世紀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與台灣映畫傳播聯合製作的都市情感劇,由鄧安寧、余倩倩執導,郭峻明、呂佩怡編劇,黃騰浩、李佳穎、胡安安、黃湘怡等主演。
該劇以「茶」的傳承為背景,通過年輕一代人的愛恨情仇,講述趙氏家族在海峽兩岸二十年的光陰故事。
5,《第一茶莊》
《第一茶莊》由上海新文化廣播電視製作有限公司出品,袁英明、黃英執導,秦嵐、黃少祺、寇世勛主演,2006年10月28日首播。
該劇講述了一位純朴善良、天生斷掌的茶女玉琦憑著自己的一片真心,從採茶女成長到一代茶母,不僅用自己的善良與聰慧得到了丈夫及家人的喜愛,更用勇敢與智慧保住了江南茶葉的經營權,沒有給日本侵略者得逞。
⑼ 綠茶的影片評論
吳芳的故事開始是有趣的,那是他們在茶館吳芳第一次講起化裝師,由於姜文的「插科打諢」,故事是動態的,以對話的形式出現的,更因為適可而止,不讓人煩。但讓人受不了的是,接下來兩人的見面就以這個故事繼續了,穿插了方立鈞、朗朗,穿插了相親,但那個故事,那個並不讓人舒服,甚至顯得有點刻意營造女主人公性格憂郁刻板根源的不幸故事,實在不能給人更多的愉悅。它使一切變得平面起來,感覺自己好像在讀一部小說那種敘事語氣是很常見的小說語氣,好像影片中一個鏡頭:一張桌子上只有一盤菜。這讓人逐漸變得不耐煩起來。影片的後半段幾乎沒再聽見笑聲,就在人逐漸悶到要拔腿走掉的時候,一個戲劇化的高潮出現了。朗朗被姜文求著去替代吳芳,她給他們用綠茶算命,她言辭激烈不給王海珍留面子,氣氛緊張起來,王海珍被激怒,她的男友又被激怒,而最終朗朗被激怒,吳芳出現了。這一段緊張刺激,觀者情緒被充分調動,無異於看偵探懸疑片。然後姜文和趙薇奔跑,像一條河流終於穿過窄窄的峽谷,奔涌進寬闊的河道,無數興奮的浪花濺起。這個結尾無疑是精彩的。杜可風的攝影是影片能讓人看下去的惟一理由。他拍朗朗彈鋼琴那段,先是一個側臉,嘴唇突出地呈現在畫面里,然後是脖頸,那部機器彷彿是有靈的,它溫柔地表達著對被攝者的愛意。還有荷花、毛玻璃下的手等等,不一而足。
被女友拋棄的陳明亮在一次不經意的相親中,認識了一個古板的研究生吳芳。吳芳為了打破和人相處的尷尬,講述了一個離奇的故事。這個故事讓陳明亮一天天地接近了吳芳的內心世界。同時,他又認識了酒吧里彈鋼琴的朗朗。吳芳和朗朗都喜歡喝綠茶,與她們同時出現在陳明亮目光里的,總有一杯翠綠的茶,茶葉在水中慢慢地舒展開來……這部由張元執導的電影有姜文和趙薇的主演、杜可風的攝影,蘇聰的音樂,武拉拉的錄音,韓家英的美術,以及王海珍、高楓的出演,張元還親自客串了一個與趙薇相親的男人。這部影片故事比較單薄,但演員的表現彌補了這個不足。姜文的追女術十分有趣,一句「你面前已擺著道彩虹了,不用再出去經歷風雨」讓人捧腹。而趙薇一人化成兩種身份,一個古板內斂,一個風情萬種,也讓大家看到她擺脫「小燕子」形象所付出的努力。(人民網評價) 影片製造了一個神秘,但這個神秘根本沒有立論基礎,根本沒有存在背景,根本沒有心理價值,只是為神秘而神秘、為炫人而炫人,留下一個不乏精彩的花架子,但里邊卻空無一物。影片的標題《綠茶》,除了表現吳芳的嗜好之外,沒有故事價值。影片中潛伏著一個結構主義評論分析家總是津津樂道的套裝結構,但那個故事裡的最引人注目的道具不是綠茶,而是一個手套。張元號稱這是一個反映神秘愛情的電影,我想神秘就是在吳芳與朗朗這兩個人物的設置上吧。一義兩柄,這是古人研究國粹時的癖好,那麼,第六代導演玩弄玄虛,也成了本能的習慣。其實這種兩個角色一人扮演的設置,在婁燁的《蘇州河》中已經使用了一番。兩人完全一樣面貌、卻在性格上呈現天壤之別的現象,總是會吸引人們去好奇地關注。在《蘇州河》中,婁燁通過旁白為代表的敘事者的生硬解說,虛擬了影片的真實性,逃脫了無法自圓其說的責任。在《綠茶》中,張元與婁燁不同,完全是以一種煞有介事的清晰鏡頭,表現出吳芳與朗朗的強烈反差。兩個女人,一個古板,一個風流;一個受制於男人,一個制服著男人;一個內守,一個攻擊。這種創意不可謂不佳,如此集中地通過同一面孔的女人,測試著男人世界的不同嘴臉,的確具有了某種深刻與巧妙,但是電影卻最終無法解答這種存在的合理性。一個女人居然有那麼大閑心去測試男人、考驗男人、報復男人?沒事吃飽了撐的吧。相信導演也面臨著這種尷尬,最後,在那一場聚會中,只是匆匆結尾,不了了之。當朗朗打了方畫家的耳光,並說出吳芳的台詞後,只見陳明亮與朗朗共攜雙手,投奔愛河,幾乎暗示了吳芳就是朗朗。如果這樣的謎底成立,那麼,電影如何來回答吳芳與朗朗分身示人的動機?沒有,一無所有。設置出龐大的神秘的玄機,卻不給任何現實的心理解釋,只能在角色的外表上玩弄一種神秘的玄虛,找不到任何的依據,這就是該片到這個地方已經脆弱到不堪一擊地步的原因了。可以說整個電影的內核是空空盪盪,漂亮的不乏精緻的外殼下,完全是一堆空心稻草。影片中還交織著另一個關於手套的故事,但遺憾的是,這個殘酷的故事,直到最後還是故事,是講述者嘴裡真假難辨的一場文字游戲。導演只能在這里模稜兩可,製造玄機,一副點到為止、供觀眾參禪的灑脫樣,其實,編導本身心裡就沒有底。導演在最後的一組鏡頭中表現了玻璃台板上結合在一起的雙手,正反映了導演在這里的逃避與模糊。他不敢再對吳芳與朗朗人格分裂的動機作出鏡頭上的判斷,甚至不知道鏡頭前的那一個與陳明亮進行手以及其他部位親密接觸的女人,究竟是以吳芳的面容還是以朗朗的面目出現?連導演都不敢確定。吳芳是一個真實的女人,還是朗朗是一個真實的女人,而陳明亮究竟需要的是吳芳還是朗朗,還是他需要的是這兩個女人的軀殼肉體?如果那個女人是朗朗的外貌,而沒有吳芳的心靈,陳明亮願意與她攜手嗎?電影在強調一種哲理時,弱化了他前面的假意的深刻,在這里突然變得潰不成軍,在一種軟綿綿的大團圓中藏起了前面的所有矛盾,就像一個外科醫生剪掉了箭柄就自以為治癒了箭傷一樣,整個電影的最後結局,就是像剪掉了箭的外露部分,使傷口貌似平復地解決了缺口,但卻把所有矛盾都留在肉體里,整個電影結束後令人極不痛快。(人民網評價)
⑽ 電影綠茶的簡介
本片講述了一個散發神秘清香的都市愛情故事。女碩士吳芳不停地相親,每次和男人約會時,她都要點一杯綠茶,她相信一個叫朗朗的女孩說的話:從一杯茶預測一個人的愛情。
陳明亮覺得這都是女孩子的胡說八道,他對綠茶沒有研究,但他自信對女人很有研究。他認為女人不外乎就兩類:森林型和羅馬型。在森林裡,你看見有無數條路、無數種可能,所以在森林型女人面前,男人容易迷路;而在羅馬型女人面前,男人容易迷失自己,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在另外的路上,正有多少人向著同一個目標進發。
吳芳和陳明亮,帶著各自對愛情的理解,各自隱蔽的愛情經歷,開始了新的愛情角逐。但陳明亮很快發現,在這場角逐後面,卻有另一個人決定著他們的勝負,她就是神秘的朗朗。如果兩個人的世界是一個茶杯,陳明亮和吳芳是杯底的茶葉,而朗朗就是沖茶的水。水決定了茶葉旋轉的方向、交纏的方式和沉浮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