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哪裡有《滑稽時代》電影粵語版下載啊
鏈接:
《滑稽時代》(LaughingTimes)是由新藝城影業有限公司出品的喜劇片,由吳宇森導演並編劇,石天、午馬主演。該影片於1980年12月24日在香港上映。該片講述了在經濟衰退的戰後社會,一名流浪漢在飢餓貧困當中,遇到孤兒汪偉、可憐的歌女王秀文還有一名醉漢,一位販賣人口的壞人將歌女和孤兒一同擄走,最後流浪漢與醉漢奮起雄心將壞人制服並救出孤兒和歌女的故事。
B. 吳宇森導演的經典作品有哪些
吳宇森導演的經典作品有《英雄本色》。
《英雄本色》是新藝城影業有限公司投資拍攝的一部槍戰電影,由吳宇森執導,狄龍、張國榮、周潤發主演。該片講述了宋子豪、Mark、宋子傑三人之間的江湖情以及三個主人公各自的挫折、失敗、懺悔和報復。
評價:
《英雄本色》不僅是吳宇森的人生轉折點,也是香港電影的一座里程碑。這是一部香港從未有過的電影,影片中的男人歷經磨難,卻從不放棄對「義氣、地位、尊嚴」的追求。吳宇森豪氣畢現,在影壇積郁已久的失意與報復浸透了每一個電影畫面,流暢如歌的剪接無可挑剔。
C. 吳宇森最經典的作品
吳宇森最經典的作品有:
喋血雙雄、縱橫四海、喋血街頭、辣手神探、英雄本色,這幾部都是吳宇森在香港的代表作,其中喋血雙雄和辣手神探喋血街頭讓吳宇森在好萊塢聲名大振,得以進軍美國。
在好萊塢吳宇森的代表作票房口碑借佳的是《變臉》,另外《碟中諜2》是吳宇森在好萊塢票房紀錄,當年的全美票房冠軍。
D. 推薦幾部吳宇森的電影謝謝
暴力美學大師吳宇森的作品:
《英雄本色》
《英雄本色II》
《喋血雙雄》
《喋血街頭》
《縱橫四海》
《辣手神探》
《變臉》(又名《奪面雙雄》)
《碟中諜Ⅱ》
《鐵漢柔情》
《女子跆拳群英會》
《終極標靶》
《少林門》
他也監制了幾部:
《和平飯店》
《浪漫風暴》
我也很先後他的
E. 吳宇森拍攝的電影有哪些
吳宇森(John Woo)作品 赤壁之戰預計2006年開機(到時又可以看見宇哥與發哥的再次聯手了) 2005看不見的孩子2005(短片) 2003記憶破碎Paycheck(又名《記憶裂痕》) 2002風語者Windeitalkers(又名追風戰士) 2000碟中諜||Mission:Impossible2 1999國王的贖金King's Ransom 1998黑煞Blackjack(電視) 1997變臉Face/off(又名奪面雙雄) 1996縱橫四海Once a Thife(電視) 1996斷劍Broken Arrow 1993終極靶標Hard Target 1996浪漫風暴Somedbody Up Three like Me(監制) 1995南京1937Don't Cry Nanking(監制) 1995和平飯店Peace Hotel(監制) 1992辣手神探(槍神)Hard Boiled導演,剪接 1900碟血街頭Bollet in the head演員,導演,編劇,監制,剪接(他自組公司的首部電影) 1900縱橫四海Once a Thife導演,編劇 1900勇闖天下Reble from China導演 1989喋血雙雄Killer.The導演,編劇 1987義膽群英Just Heroes導演 1987英雄本色||A Better Tomorrow導演,編劇 1986英雄本色A Better Tomorrow演員,導演,編劇 1988今夜星光燦爛Starry in the Night演員 1986英雄無淚(黃昏戰士)Heroes Shed Nno Tears導演,編劇 1984笑匠The Time You Need a Friend導演 1982八彩林亞珍Plain Jane to the Rescue導演,編劇 1981滑稽世界Laughing Times導演,編劇 1981摩登先師To Hell with the Devil導演,編劇 1978豪俠Last Hurrah for Chivalry導演,編劇 1978哈羅夜婦人Heero,Late Homecomers導演,編劇 1977大煞星與小妹頭Follow the Star導演,編劇 1977發錢寒Money Crazy導演,編劇 1977錢作怪Form Riches to Rages導演,演員 1975帝女花Prncess導演 1975少林門Hand for Death演員,導演,編劇 1974女子跆拳道群英會The Dragon Tamers導演,編劇 1973鐵漢柔情The Young Dragons導演,編劇
F. 吳宇森導演的經典作品
吳宇森電影導演的代表作品有《英雄本色》。《英雄本色》是新藝城影業公司有限責任公司項目投資拍照的一部槍戰電影,由吳宇森導演,狄龍、張國榮、周潤發主演。該片講述了宋子豪、宋子傑三人中間的江湖情及其三個主角自己的挫敗、不成功、悔恨和報仇。
《英雄本色》不僅僅是吳宇森的失敗的人生,都是港片的一座里程碑式。這也是一部中國香港從未有過的影片,電影里的男生歷經磨難,卻絕不放棄對「仗義、影響力、自尊」的追求完美。吳宇森豪情萬丈畢現,在電影圈積郁已久的消沉與報仇浸濕了每一個電影畫面,順暢似歌的剪輯無可取代。
《喋血雙雄》(The Killer)是由吳宇森導演兼編劇的犯罪動作片,周潤發、李修賢、葉倩文、朱江主演。影片講述了職業殺手小庄與警探李鷹從敵到友,一連串鬥智斗勇的故事。於1989年7月6日在香港首映。
G. 吳宇森的經典影片有哪些
吳宇森的經典影片有《斷箭》、《終極標靶》、《槍神》、《俠盜聯盟》、《喋血街頭》。
1、《斷箭》
《斷箭》是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的動作驚悚類電影,由吳宇森執導,約翰·特拉沃爾塔、克里斯汀·史萊特、薩曼莎·瑪西絲和戴爾里·林多等主演。
該影片於1996年2月9日在美國上映。影片講述了飛行員迪克斯在一次飛行任務中劫持隱形飛機上的兩枚核彈,希爾與公路女警泰莉一起合力將核彈找回的故事。
2、《終極標靶》
《終極標靶》是吳宇森執導的一部動作片,由尚格·雲頓主演。
電影講述一名倒霉透頂的水手錢斯前往紐奧良州找新工作,碰到了前來尋找父親下落的娜塔莎,尋父心切的娜塔莎在求助無門之下,希望錢斯能夠伸出援手的故事。
3、《槍神》
《槍神》是由著名導演吳宇森的「TIGER HILLENTERTAINMENT」(虎丘娛樂)游戲工作室開發的一款3D射擊游戲,於2007年08月12日開始發行。該游戲透過次世代和PC平台呈現吳宇森獨特的槍戰美學演出。游戲改編自1992年吳宇森執導、周潤發主演的香港電影《辣手神探》。
4、《喋血街頭》
《喋血街頭》是由金公主電影製作有限公司出品的動作片,由吳宇森執導,梁朝偉、張學友、李子雄、任達華等主演。
該片講述了20世紀60年代三個在貧民窟長大的香港青年去越南冒險,最後為了一箱金子反目成仇的故事。1990年8月17日,該片在香港首映。
5、《俠盜聯盟》
《俠盜聯盟》是由引力影視、旗艦影業、中影等出品的冒險動作片。由馮德倫執導並擔任編劇,劉德華、舒淇、張靜初、楊祐寧、讓·雷諾等主演。
影片講述了江洋大盜張丹重出江湖,聯手搭檔小寶與葉紅,在追捕自己多年的法國警探皮埃爾的窮追猛打下,跨越歐洲盜取稀世珍寶的故事。該片於2017年8月1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H. 誰知道吳宇森導演的所有影片
吳宇森 John Woo
國別:中國
生日:1946/05/01
出生地:廣州
星座:金牛座
學歷:利瑪竇中學
專長:導演、編劇、演員
1946年生於廣東省,4歲舉家遷移到香港,吳宇森早在19歲,就以拍攝實驗短片,展開了電影人生。在學校的時候他開始探索立足香港電影市場的切入點。25歲進入邵氏兄弟影片公司,擔任助理導演正式拍片。27歲他獨立執導了《鐵漢柔情》,此時他已加盟嘉禾公司,還導演了《女子跆拳群英會》和《少林門》,後者是成龍第一次當上重要角色的電影。1983年,他離開嘉禾跳槽新藝城有限公司,執導了《英雄本色》、《喋血雙雄》、《縱橫四海》、《喋血街頭》、《英雄本色2》等影片。
「父親」角色對吳宇森深遠影響,他父親是廣西人,喜好文學與繪畫,16歲離家求學,想當中學教師,後來信了基督教。吳宇森的父親在二戰期間從軍,「是非常忠誠的人」,教導吳宇森「對自己、對國家、對家人、對朋友」都要忠誠。
吳宇森三歲的時候,背部腐爛流血,中醫看不好,幸虧父親不屈不撓、費盡心機,請到一位從德國留學回國的年輕醫師診療,才救他活一條命。大陸淪陷後,吳家本來要移到台灣,卻被迫在香港落腳,生活極為貧苦,他還得一天到晚和當地的小流氓奮斗,不過他卻在戲院和教堂當中找到心靈和夢想的寄託。
他看了美國的音樂劇,感到人生還是充滿希望:「裡面的人物都那麼美麗,彼此相親相愛、彬彬有禮,讓我感到,雖然世界很醜陋,總是有好人。想到這,我就很快樂。」或許從小所親身經歷的街頭暴力和電影藝術給他的安定力量,無形間影響了吳宇森日後的電影風格
吳宇森其實成功得很晚,早年也曾一度落魄潦倒,棲身台灣時拍些喜鬧片。吳宇森一直想拍警匪片但拍不成,後來受徐克賞識,獨排眾議支持他拍《英雄本色》,才讓他一舉翻紅,一躍為商業名導。除了好友徐克外,演藝圈肝膽相照的還有好友張家振。張家振當初抱著《喋血雙雄》的拷貝跑遍世界各地影展,為他進軍好萊塢鋪路,後來吳宇森跟張家振決定去好萊塢發展,前幾年也不太順遂,一直到拍了《變臉》後,才在好萊塢站穩腳步。這種患難友情令吳宇森十分感激,所以他很喜歡以男性情誼為主題拍電影。
除了童年經驗及好友的患難情誼外,另一個影響吳宇森電影的是不久前剛過世的香港導演張徹。張徹對中國電影的影響深遠,不僅培養了狄龍、姜戴維、陳觀泰、李修賢、鄭佩佩、王羽、爾冬升、傅聲、錢小豪等一代武俠巨星,更奠定中國武俠片基調。吳宇森便曾擔任張徹的副導演,傳承了張徹作品中重視男性情誼的特色。
吳宇森表示,最喜歡師父張徹執導的《刺馬》,而他的《喋血街頭》與《喋血雙雄》就帶有《刺馬》的情懷,新片《獵風行動》中強調忠心、俠義,亦有張徹的影子,吳宇森說,「師父一直教我利用西方的技巧去傳達中國的特色與文化,無論到那裡,拍甚麼電影,都不要忘記自己是中國人,這句話也成為我一生的座右銘。」
吳宇森拍電影,常充滿暴力與書卷氣,動與靜、正直與邪惡交替有致的故事,於是演繹出了1986年的《英雄本色》。《英雄本色》是香港從未有過的電影,影片中的男人都飽經抑鬱,卻從不放棄對義氣、地位、信心以及尊嚴的追求。借著這樣一出電影,吳宇森與周潤發、狄龍、張國榮連手出演了男人的友誼、男人的悲傷以及男人的萬丈豪情。至此,吳宇森成為香港電影的驕傲,而吳宇森的《英雄本色》、《喋血雙雄》、《縱橫四海》等也成為香港幾十年電影的經典之作。
吳宇森執導的《英雄本色》系列電影在港台造成轟動,並且一路紅到歐美,他後期作品包括《喋血雙雄》、《槍神》以及《縱橫四海》,都成為亞洲動作片的經典。吳宇森可算是第一位成功打入好萊塢主流市場的華裔動作大導演,他在好萊塢執導的首部電影是1992年由尚克勞德范達美主演的《終極標靶》,但票房成績不甚理想。94年,他和製片夥伴張家振成立了自己的製片公司WCG娛樂公司,並於96年執導由約翰屈伏塔主演的《斷箭》以及97年由尼可拉斯凱吉和約翰屈伏塔主演的《變臉》,締造了美國電影新的票房紀錄,也奠定了吳宇森在好萊塢的地位。兩人同時於97年成立獅岩製片公司。
《變臉》的成功,讓吳宇森片約接踵而來,好萊塢大牌明星紛紛點名要與吳宇森合作,其中湯姆克魯斯對《變臉》十分推崇,點名吳宇森執導《不可能的任務2》,在《不可能的任務2》中,吳宇森將吳氏風格徹底發揮,讓湯姆克魯斯的英雄之路更上一層樓之外,兩人的連手也締造了破億的票房佳績。2002年,吳宇森執導以二次大戰美軍在太平洋塞班島之役為背景的《獵風行動》,描述美軍利用印第安原住民的稀有母語做為太平洋戰區通訊的機密語言,成為日本侵略者唯一無法破譯的密碼的真人真事故事。《獵風行動》不同於吳宇森過去的動作片風格,手法上更醇熟,影片也更具深度與內省,是吳宇森執導過最具個人色彩的一部電影,該片也顯示了他的導演生涯更趨成熟與穩健。
攜東方導演之名,與西方巨星在好萊塢交流出票房與口碑的火花後,吳宇森這位東方執導人,已經深受觀眾的認同和好萊塢的肯定。吳宇森電影的慢動作呈現擴大暴力、超冷酷的主角在槍林彈雨中雙槍出擊、敵對角色近距離攤牌決斗槍口互描對方額頭等招牌動作片風格,從昆汀塔倫堤諾到史蒂芬史匹柏各路人馬都紛紛仿效,從《黑客任務》到《蜘蛛人》,重要的動作片幾乎都看得到吳宇森電影特有風格的痕跡。
通常好萊塢影片的英雄不流淚、不能死,而吳宇森喜歡塑造絕望的悲劇英雄。美國觀眾分類很清楚,動作就是動作,如果動作片中有很重的情感戲,他們便不知所措。吳宇森卻不願放棄自己以往影片中的仁義作風,浪漫情懷。他要在演員出色的演技、暴力美學、真摯的情感,細膩的心理描寫和幽默感幾個方面尋找平衡。他相信自己的判斷:充滿人情味的東西可以打動每個人,最後的英雄是人情的英雄。
紐約時報今年七月在「藝術與休閑」版以頭題且巨大的長篇特稿,敘述吳宇森的電影藝術發展史,並贊譽他的新作《獵風行動》較從前的作品更具深度的內省與自然主義風格,是他從影生涯的一個轉折點,也為他個人作品寫下新的里程碑。文中對這位綜合東方哲學與西方美學思想,深受中國儒道和西洋基督教影響的多產導演稱譽有加,並盛贊《獵風行動》風格的轉變,預示56歲的吳宇森還會有更多讓人驚訝的作品。
吳宇森的努力為他贏得全美華裔藝術基金會頒發的最高榮譽「金環獎」,對於一個在美國工作的中國人而言,意義非凡。一向以兄弟情義、江湖道義作為電影主題的吳宇森,在《獵風行動》之後,接下來將開拍由尼可拉斯凱吉與周潤發合演的《華工血淚史》,片中二人分別代表西方和華人英雄,在相互了解下產生一段感人的友情。相信該片可為吳宇森與周潤發及尼可拉斯凱吉的新鐵三角關系,將寫下影壇新紀錄。
作品:
2002 《獵風行動》(Windtalkers)
2000 《不可能的任務2》(Mission: Impossible 2)
2000 《國王的贖金》(King『s Ransom)
1997 《變臉》(Face/Off)
1997 《至尊黑傑克》(Black Jack)
1996 《斷箭》(Broken Arrow)
1993 《終極標靶》(Hard Target)
1992 《槍神》
1991 《縱橫四海》(Once a Thief)
1990 《喋血街頭》
1989 《義膽群英》
1989 《喋血雙雄》
1988 《英雄本色2》
1986 《英雄本色》
1986 《黃昏戰士》
1985 《笑匠》
1982 《八彩林亞珍》
1980 《錢作怪》
1979 《豪俠》
1978 《大煞星與小妹頭》
1978 《夜婦人》
1976 《發錢寒》
1976 《少林門》
1975 《帝女花》
1975 《女子跆拳道群英會》
1975 《鐵漢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