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大片 > 2008年的台灣電影

2008年的台灣電影

發布時間:2023-02-28 14:11:45

❶ 有什麼台灣的小清新電影推薦

《艋舺》是由鈕承澤執導,阮經天、趙又廷、鳳小岳、柯佳嬿等擔任主演的青春動作片。這是一段台灣幫派的往事。本片講述了太子幫五兄弟一起闖黑道,然而後壁厝老大的死,使整個艋舺黑道局勢發生了劇烈動盪,太子幫五人的友誼也因此面臨挑戰。在殺機四伏的情形中,五兄弟面臨著黑道與友情的抉擇。

❷ 找一些08年香港的台灣的恐怖片

十部恐怖電影(轉) 1.《午夜凶靈》(日版) 這部電影的大名我不用再多做說明,什麼恐怖片之王,恐怖之冠,名頭太大了,別的我不想多說,看完這部電影之後,一向喜歡單獨睡覺的我,體會到了兩個人睡覺的溫暖,讓隔壁每天晚上都要上兩次廁所的大飛,終於戒掉了這毛病。向我推薦這部電影時,朋友說的一句話記憶很深「恐不恐怖?開什麼玩笑,教科書級的!!!」。 2.《咒怨》 連這款海報都因為太恐怖,在香港而遭到封殺,被當地的地鐵公司全線禁貼。內容到底有多恐怖,你可以隨便想像一下。(好像沒關系) 3.《死神來了》三部 終於讓老美揚眉吐氣了一把,咱意境比不過你小日本,氣氛比不過你小日本,咱玩懸念,咱玩刺激,不過我個人認為,最經典的還是第二部,那開頭場面,拍的的確讓咱震撼了一小把。就沖著這片子是中國導演,咱也應該捧捧場不是? 4.《暗襲》(又名:黑暗侵襲) 看這部電影時,我的心臟是我這輩子最活躍的,一驚一嚇的著實叫人緊張,看完之後,說不上有什麼精彩的地方,但是就是好看。典型的美國電影,最大好處是,看完罷了,不會讓你懷疑,床下是否藏有東西。特別適合深夜一個人看。尤其是女性。 5.《兇相》 我這裡面唯一的一部韓國恐怖片,說真的,韓國恐怖片我也就看過這一部,說不上是特別經典,不過開頭還挺恐怖。在這里不做特別推薦。 6.《黑樓孤魂》 哈哈,可給有人沒聽說過吧,告訴你這可是我國真正意義的一部恐怖電影,拍攝於1989年,後來因為在電影院里,當場嚇死過人,而被全面禁,然後就消失的無影無蹤。我也是在朋友的誤導下可看的,看完後整個電影之後,晚上睜著眼睛,輾轉反側。現在只記得從水龍頭里流出的血,還有彷彿來自地獄的小女孩的叫聲,從鏡子里撲出的……(後面的沒敢看,至今不知道是什麼) 可以說日本的《午夜凶靈》等電影,都有她的影子,由於以後能看到這部片子的人很少,所以我再這里稍做一點片子的介紹。 在十年動亂中,一個老人臨終將女兒小菊和一尊金佛像託付給一位朋友。這位朋友竟然圖財害命,將小菊強奸並弔死在舊樓地下室。十幾年後,在舊樓即將拆除之際,小菊的冤魂也在准備計劃著一場復仇行動…… 7.《第六感》(又名:鬼眼) 這是第一部讓我看片子時有種毛骨悚然感覺的美國電影,從這部電影可以看出,美國人玩心理也是相當的不錯,如果有一天,你忽然發現自己生存的這個世界原本不屬於自己,周圍的人也並不象你認為的那樣,把你當作一個實實在在的存在的實體,你是一個已經死去但仍然在人世間遊走的鬼魂,你會怎麼想?這種感覺恐怕要比施瓦辛格的《第六日》里看到另外的一個自己更加的恐怖,因為那個你畢竟是一個活生生的實物。《靈異第六感》講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 8.《大法師》(又名:驅魔人) 這可能是獲獎最多的恐怖片,當然我看推薦這部電影並不是因為獲獎多少,而是因為他地確很恐怖。這部影片描寫惡魔撒旦附身於12歲女孩,在人間大開殺戒。當時美國正逢越戰失敗與水門事件,所以美國人都籠罩在失望、受騙、悲觀的氛圍中,此片宣揚的恐怖神秘主義無疑是一帖心靈創傷的麻醉劑。由於過於恐怖,多人觀看時暈倒。而且本片是根據真實故事改變。 9.《山村老屍》 這是香港電影中為數不多的能讓人感到涼意的電影,無論是內容還是氣氛,雖然有些地方有摹仿<午夜凶靈>的影子. 10.公寓

❸ 《海角七號》講的是什麼

劇情簡介

一場在恆春夏都沙灘酒店沙灘上舉辦的大型演唱會,由於當地人的堅持,暖場樂團將由在地的樂手們組團演出,於是代班郵差阿嘉(范逸臣飾)、小米酒業務員馬拉桑(馬念先飾)、機車行鼓手水蛙(小應飾)、原住民警察勞馬(民雄飾)、老郵差茂伯(林宗仁飾)、正讀國小大大(麥子飾)七拼八湊組成了一個『破銅爛鐵』的樂團,讓個性嚴謹、心情煩悶的演唱會日本籍監督友子小姐(田中千繪飾)傷透腦筋,其中總是不肯好好配合練團的主唱阿嘉更是無時無刻不惹毛她。

隨著演出時間愈來愈近,兩人的沖突也愈演愈烈,沒想到一份裝在寫著日據時代舊址『恆春郡海角七號番地』郵包里的過期愛情,竟在半世紀後,悄悄牽起了另一段跨國之戀。

基本信息

影片《海角七號》是一部2008年出品的台灣愛情電影,由台灣導演魏德聖執導,這也是魏德聖首部劇情長片。范逸臣、田中千繪、梁文音和中孝介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9年2月1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電影講述在台灣恆春夏都沙灘酒店沙灘上舉辦的大型演唱會,由於當地人的堅持,暖場樂團將由在地的樂手們組團演出,這個七拼八湊組成了的樂團,讓演唱會監督友子小姐傷透腦筋。

影片獲得2008年台灣電影金馬獎的年度傑出電影、台灣年度最佳電影工作者、最佳男配角等六個獎項。

影片評價

音樂精湛製作

《海角七號》選中了范逸臣和中孝介。尤其是中孝介,他自己研習島歌(日本的一種民歌)的曲風,聲音被稱贊充滿了透明感,他的演唱有一種純凈之感。全片令人印象深刻的音樂場面頗多,元素也很豐富,民樂、西洋、流行一網打盡,歡快、憤懣、憂傷、甜美等情緒在音樂的表達上也稱得上淋漓盡致。大大唱小酸曲,先是未經修飾的童聲,然後音樂響起原音跟上,重疊間讓人有了隱約的感動。然後有一段范逸臣的英文SOLO,走英倫搖滾路線,顛覆了范逸臣留給大家的慣有印象。(出自《新晚報》)

劇情耐人回味

影片以相距六十年的兩場愛情為主線,一個以完美收場,另一個無疑是殘缺的,甚至更加讓人心酸和無奈。如此迥異的結局,在片中交相出現平行發展,讓觀眾不由自主地隨著導演的指引一路走下去,找到已經消失了的「海角七號」,見證那個殘缺愛情的「回歸」,祝福一對年輕人能夠收獲甜蜜的愛情。情節雖然不是跌宕起伏,但產生的共鳴卻是盪氣回腸,讓人持久地回味。(出自《北京晨報》)

人物塑造成功

《海角七號》的成功在於呈現了台灣南部小人物的生活面貌,他們快樂地面對生活,自在地面對歧見,寬厚地面對歷史,真誠地面對觀眾。(出自《青年時報》)

影片讓人振奮的地方是每個角色雖然都卑微地活著,卻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執著。小人物們也在演出中釋放了自我,體驗了生命的精彩。而《海角七號》里的小人物之所以打動觀眾,是因為他們「快樂地面對生活,自在地面對歧見,寬厚地面對歷史」。讓觀眾心有戚戚,從角色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出自《國際在線》)

❹ 推薦幾部高分台灣的愛情電影

台灣的愛情電影真的挺清新脫俗的,看過幾部,以描寫純美的愛情的居多。

1、《雲水謠》

《五月之戀》是一部由徐小明執導,陳柏霖、劉亦菲等主演的愛情電影,於2004年7月16日在中國台灣上映。該片主要講述了十九歲的阿磊和內地女孩瑄瑄的愛情故事。2005年,陳柏霖憑借該片獲得第5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❺ 台灣電影詳細資料大全

台灣電影乃指台灣地區人民在台灣設立公司製作、編、導、主演,以國語發音之電影片。因台灣社會自由且富有創作力,因此能給予電影工作者良好的伸展舞台。不過因為種種因素,2006年台灣電影票房於台灣市佔率僅1.62%,呈現衰退的現象。

基本介紹

電影評論,台灣電影,歷史發展,日據時期, *** 的影響,戰後時期,解嚴時期,嚴後至今,衰退崩盤,低谷期,復興熱潮,困境突破,導演,理論專著,

台灣電影

台灣電影的特色,在於強調導演風格、注重台灣歷史,並崇尚以電影做為宣傳工作。這種特色讓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朱延平等導演,於國際影壇備受好評。但另一方面,因為此類型藝術電影娛樂性較差,於台灣並不叫座,反而依賴島外票房來維持。

歷史發展

日據時期

日據時代台灣自製日語電影《莎勇之鍾》,李香蘭主演第一部在台灣拍攝的電影是1907年2月日人高松豐治郎率領日本攝影師等一行人在全台灣北、中、南一百多處地點取鏡的《台灣實況紹介》。電影內容涵蓋城市建設、電力、農業、工業、礦業、鐵路、教育、風景、民俗、征討台灣少數民族等題材。第一部台灣人製作的劇情片《誰之過》於1925年由劉喜陽、李松峰等人組成的台灣映畫研究會製作。不過即使劇情片,仍有相當多的影片。具有政治宣傳的作用。 電影《莎勇之鍾》劇照 1908年,高松豐治郎於台灣定居,開始在台灣北、中、南七大都會建戲院放映電影,並與日本及歐美的電影公司簽約,建立制度化的電影發行放映制度。1924年後,台北的放映業者由日本請來一流的辯士(電影說明者),電影放映業愈加彭勃起來。1935年10月,日本「領台」40年舉行台灣博覽會,以及隔年台北與福岡間開辟航空通運,這兩件事推化造就了日治時期台灣電影放映業的鼎盛時期。

*** 的影響

台灣自日治時期後期至解嚴前,電影產業的發展一直受到官營製片廠所主導。當時台灣電影的製作基本上也是以官營製片廠(台灣電影公司、中央電影公司、中國電影製片廠)所拍攝的新聞片與政治宣傳片之製作為主。 1962年, *** 為促進本國電影事業的發展,由新聞局舉辦金馬獎,頒發電影獎項鼓勵優良國語影片及優秀電影工作者,也曾改由教育部文化局來主辦,直到1991年,新聞局宣布決定將金馬獎由官方全部轉交給民間團體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主辦。自1970年代以來,金馬獎一直是華語電影界最受矚目的電影盛會之一。官方的主導色彩在1980年代以後逐漸消退,但隨著西方好萊塢影片的開放及風行,台灣的電影產業逐漸萎縮低迷。 近年來,由 *** 出資及主導的「電影輔導金」成為一個鼓勵台灣電影產業及發掘台灣電影人才的重要方式;電影輔導金由行政院新聞局主管,其補助金額以「片」為單位,分為五百萬元及八百萬元兩組。投入金額最少達十五部影片的一億兩千萬元以上,其中,各項申請均有一定規范,例如五百萬組目的乃鼓勵第一次執導劇情長片新人導演。事實上,今台灣電影輔導金的設施,重點落實培育電影人才、促進影片製作能達一定品質和增加影片數量與素質,最後達到產業量能皆達的目標。 電影輔導金於2012年分為一般組、新人組及紀錄片組,一般組最高可獲二千萬元(上限)之輔導金;新人組及紀錄片組最高可獲一千萬元(上限)之輔導金;此外,電視電影可另外申請高畫質補助,金額上限為三百萬元。雖此電影輔導金帶來許多批評,但若以「創作來活絡台灣電影產業的角度」來看,仍多受肯定,事實上,許多人認為輔導金實為台灣文化的輔導架構。 過去《電影法》中規定,中華民國國民在中華民國國內設立公司製作、編、導、主演,以本國語言發音之電影片為國產電影;而中華民國國民在國外製作、主演,並以本國語言發音之電影片為本國電影。現在的標准則改由行政院新聞局依照拍攝與製作地點、導演與主要演員,以及資金來源在一部電影中所佔比例來認定。

戰後時期

台灣閩南語電影《舊情綿綿》,洪一峰主演。1955年,麥寮拱樂社歌仔戲團團主陳澄三與何基明導演合作,拍攝該團的拿手戲《薛平貴與王寶釧》,成為二戰後第一部閩南語電影,一直到1981年最後一部閩南語電影《陳三五娘》為止,歷經了二十多年的閩南語電影時代。根據統計,閩南語電影的總產量將近兩千部,產量最多時一年高達120部作品問世。《薛平貴與王寶釧》在當時台灣社會引起大轟動,皆創下當時票房紀錄,引來一窩風的閩南語歌仔戲跟拍風。 電影《早安台北》海報 20世紀60年代,台海情勢逐漸穩定,台灣「中央電影公司」提出健康寫實的製作路線,兼顧歐美寫實主義電影下,聘請李行拍攝《蚵女》與《養鴨人家》兩片。兩片均頗叫好叫座。 20世紀60年代末期,知名導演李翰祥來台發展,並香港電影技術帶進台灣。此階段所拍電影類型除了初期的黃梅調,尚有歷史宮廷片《如西施》及文藝片,其中以瓊瑤原著為藍圖者佔了8部。 20世紀60年代,香港卲氏公司開始製作新派的武俠片,其中的兩位主要導演胡金銓與張徹後來都來台灣發展。胡金銓於1967年為聯邦公司編導武俠片《龍門客棧》締造了絕佳的票房紀錄,從此武俠、功夫、武打類型的電影成為台灣電影的主流之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沒落。胡金銓的電影發揮中國京劇的特色,結合彈簧床與吊鋼絲的特技,運用蒙太奇電影手法,使得武打動作快速俐落,動靜收放形成視覺韻律。 1971年,香港嘉禾公司推出李小龍主演的功夫片《唐山大兄》及次年的《精武門》均在台掀起一股功夫熱潮,而台灣武俠主流自此就轉化為功夫片、武打片繼續在台灣流行。接著張徹在卲氏公司幕後支持下,於1974年率奇子弟兵姜大衛、狄龍等來台成立的長弓公司,也讓功夫武打片,成為當時台灣電影的要角。20世紀70年代中期之後,開始了一段台灣電影的政宣片時期,如《英烈千秋》、《大摩天嶺》、《戰地英豪》、《女兵日記》、《八百壯士》、《梅花》、《筧橋英烈傳》、《望春風》、《香火》、《黃埔軍魂》、《成功嶺上》、《源》、《皇天後土》、《假如我是真的》、《辛亥雙十》、《血戰大二膽》等。 除此,叫特殊的片種則有如《汪洋中的一條船》的自我勉勵寫實片及如《一個女工的故事》的文藝片。之後,李行、宋存壽、屠忠訓等導演拍了一些如《小城故事》、《早安台北》、《候鳥之愛》、《歡顏》等清新的小品。之後,導演林清介則在《一個問題學生》賣座後,連續拍攝相同類型,以學生生活為主題的學生電影,這些類型電影包括《學生之愛》、《同班同學》、《男女合班》、《台北甜心》、《畢業班》等。而這波電影尚有《拒絕聯考的小子》、《年輕人的心聲》、《不妥協的一代》。此階段學生電影成為台灣新浪潮電影出現以前的重要台灣電影類型。這些低成本獨立製作方式,也讓新導演有了拍片的機會。事實上,台灣知名導演侯孝賢也在此階段接拍了《就是溜溜的她》、《風兒踢踏踩》等兩部片子。台灣電影「現代主義」化,可說是始於三支短片合而為一的黃春明原著改編電影-《兒子的大玩偶》(片中另有《蘋果的滋味》、《小琪的那頂帽子》)。除了部分禁演引發的《台灣電影宣言風波》外,中影公司大膽啟用新人拍攝鄉土文學作品,也是確立台灣電影新浪潮的主因。事實上,於《兒子的大玩偶》之前,中影已先啟用楊德昌、柯一正、張毅、陶德辰拍攝了《光陰的故事》,《在那河畔青草青》與《小畢的故事》。這些電影也促成了台灣電影的新風貌,更因票房賣座,讓台灣新電影成為主流。 台灣導演:陳國富 《兒子的大玩偶》製作完成後,突破當時台灣政治與電影保守勢力的抵制,於輿論、口碑與市場的支持下,為往後台灣電影的創作自由創造一片天空。其後,包括侯孝賢、楊德昌、張毅、萬仁、柯一正、陳坤厚、曾壯祥、李佑寧、王童等也確定了以導演為主﹔形式新穎、風格獨特、意識前進的台灣新電影。 一般來說,此波新浪潮電影中較重要的作品計有《風櫃來的人》、《海灘的一天》、《看海的日子》、《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玉卿嫂》、《油麻菜籽》、《童年往事》、《我這樣過了一生》、《青梅竹馬》、《殺夫》、《恐怖分子》、《戀戀風塵》、《桂花巷》。 該新電影絕大多數是由台灣 *** 所屬的中影所投資拍攝,主要的推動者為中影主事者明驥與中高階層的小野和吳念真。此三人,可說是促成台灣新電影的主要功臣,也對當時低迷的台灣電影產生重大影響。 在此影響下,台灣業內原本拍攝商業電影的導演見狀,也將此潮流引進商業電影境地,此種以鄉土小說為類型的商業電影,計有《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在室男》、《嫁妝一牛車》、《孤戀花》、《孽子》等。不過因為產量畢竟有限,1980年代台灣電影仍以如許不了主角的喜劇,與其他如著賭博片、犯罪片的商業電影。 另一方面,因為香港電影的成功,讓台灣輿論上也開始出現對台灣新電影的批判聲音。以藝術電影為主軸的台灣新電影的支持者與反對者逐漸壁壘分明,此因素,讓集體的台灣新潮流電影方朝終於1980年代末期結束。不但如此,在票房也大為失利。不過,相對的,此藝術電影,卻同時間大受國際影展與各國藝術電影市場上的歡迎。80年代起,台灣當局新設立了電影發展基金會、電影圖書館,其功能乃為保存電影資產及推廣電影欣賞。同一時間,促成設定了金穗獎。以鼓勵動畫、紀錄片、實驗電影和劇情短片製作為講目的的獎項,也讓台灣電影藉由劇情片、紀錄片、動畫、與實驗電影提拔出相當多的製作人才。 第30屆金穗獎主視覺圖

解嚴時期

台灣在20世紀80年代中葉起,隨著社會經濟泡沫及言論自由的達成,讓導演為主導的台灣電影,將電影觸角伸向過去禁忌題材,並回顧與探討台灣近現代社會、歷史與個人記憶。這階段代表作有《刀瘟》、《香蕉天堂》、《童黨萬歲》、《牿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等。其中最震撼台灣的莫過於侯孝賢的《悲情城市》。這部片以一九份世家各成員經歷台灣光復、二二八事件、及台灣光復初期的歷程,具體而微地反映台灣人的歷史經驗,不但票房叫座,也在威尼斯影展榮獲金獅獎,使侯孝賢成為國際矚目的知名導演。之後幾年,台灣電影於世界各地大小影展獲得不少得獎紀錄,這使得主管電影業務的「新聞局」自1990年開始,透過電影輔導金來支持藝術電影的製作。 在票房方面獲得數億台幣的空前成功、同時也獲得不少獎項,叫好又叫座的結果讓台灣觀眾開始重新關注台灣自製電影。隨著《海角七號》熱賣,片商與觀眾均對台灣電影重拾信心,多部電影亦搭上順風車取得不錯的票房,如《囧男孩》、《九降風》、《花吃了那女孩》等等。《海角七號》同時也成為戰後以來最賣座的華語片及台灣影史最賣座影片的第二名。 進入21世紀,台灣電影人在選角、攝制等方面更多的走出島外,改編自台灣女演員劉若英的作品《我想跟你走》的其中一篇短篇小說《 Happy Birthday 》,劉若英本人並擔任主角。

嚴後至今

衰退崩盤

台灣電影的衰退,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當時所有電影市場的配額,是在GATT中討論,市場一直處在不利的位置,1996年起,每年產出量一直維持在15至20部,票房市佔率盤旋在全台總票房1~2%間,這悲慘的景況到2003年達到谷底,這年僅推出15部台灣影片,總票房約NT1,500萬元,不到總票房的1%,這樣的票房相當於《鐵達尼號》的40%,台灣影片當年愁雲慘霧,台灣電影可謂是 *** 放棄的產業。

低谷期

2000年後,台灣的電影偶有佳作,如2000年的《卧虎藏龍》、2002年的《雙瞳》、2005年的《刺青》等;但整體上,台灣的電影市場仍由好萊塢電影主宰,持續處於弱勢。 不過在另一方面,台灣電影也有新的發展。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曾發下豪願要投入電影業。有人認為,該做法是效法Sony進軍好萊塢模式,在擁有極強大硬體整合力量之後積極轉進電影業,並謀取好萊塢600億美元電影產業的代工數位商機。其中初試啼聲的作品(同時也是唯一的一部)即為電影《白銀帝國》。由於有郭台銘所屬鴻海集團5000萬美元的的大量投資,《白銀帝國》成為大陸與台灣兩地少見的高製作成本的商業電影。在開拍之時。而後郭台銘的精緯電影公司雖解散,但其長子郭守正的山水國際娛樂股份有限公司仍繼續經營。

復興熱潮

2007年起的全球金融危機,在台灣居於優勢地位的美商影視企業受到影響,使得台灣電影有了喘息的機遇。2008年,魏德聖執導的電影《海角七號》以大規模國際化商業路線(包括延攬日本歌星中孝介演出)並在內容上揉合本土特色,在票房方面成為戰後以來最賣座的華語片、及台灣影史最賣座影片的第三名(不計算通膨),同時也獲得不少獎項,叫好又叫座的結果讓台灣觀眾開始重新關注台灣自製電影[19]。 隨著《海角七號》熱賣,片商與觀眾均對台灣電影重拾信心,加上好萊塢片廠籌措資金不易市場低迷因素減少大卡司的投入,多部電影亦趕上這波替補美國電影遺留下來的台灣市場爭奪,因而取得較以往為佳的票房成績,如《囧男孩》、《九降風》、《花吃了那女孩》等等;而2010年的《艋舺》,2011年的《雞排英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賽德克·巴萊》更被視為台灣電影票房的指標,2012年《陣頭》、《愛》、《犀利 *** 最終回:幸福男·不難》、《痞子英雄首部曲:全面開戰》 ,2013年《大尾鱸鰻》 都是台灣破億影片;口碑與票房都頗受肯定。和以往國片低迷期時藝術電影掛帥的狀況不同,以一般大眾為市場目標的商業電影重新成為台灣電影的主流,以戲院上映為主的商業紀錄片也開始取得一定的發展(如《翻滾吧!男孩》等);而好票房衍伸出商機,讓片商有資本繼續製作吸引觀眾的電影,也讓台灣電影市場逐漸邁向資金提供、影片內容、觀眾票房三者均贏的正向循環。台灣電影歷經廿年不景氣後,蓄積的能量終在2008年爆發開來,形成一股「國片熱潮」。 2008年台灣電影總產量(指製作及完成者)為36部,總票房約6億1,085萬元,市佔率12.09%,較2007年之7.38%成長約0.6倍;2009年國產電影片總產量為48部,較2008年之36部成長約33%,總票房約1億2,499萬元,市佔率2.3%,衰退八成以上;2010年國產電影片總產量為50部,總票房約4億5,117萬元,市佔率7.31%,較2009年成長約2倍,以產量而言台灣電影已逐漸復甦之趨勢。

困境突破

自1985年年起,台灣產量與發行量較多的如學甫、龍族、麗城、中影、上上、倍倫、新船、金壂、學者、龍祥…等各公司均因各種因素萎縮產量,其製片量一路下滑。不但如此,維系電影產業的上述幾家公司,產業重心也移往如有線電視的影視產業。在產業無法支持下,惟剩台灣當局於文化維持的壓力下,勉為其難出資維持。1998年,台灣電影生產不到20部,2001年1-10月間,僅達11部,至2006年,台灣電影於台灣市佔率則僅1.62%。 就票房方面,以台北市首輪票房為例子,台灣電影的票房收入僅有163萬元,佔全部台北電影票房收入不到1%,比起美國好萊塢所佔台北票房的95%以上相差甚遠。因為台灣電影產量極低,票房慘澹,實已不足以支撐電影工業。因此有媒體業者認為「再多的影展獎項都無法遮掩台灣電影全面崩盤的事實。」不過在另一方面,台灣電影也有新的發展。例如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即發下豪願要投入電影業,並以電子業代工為概念,於2008年退休後拍100部以上的電影或電視劇。也有人認為,該做法是效法Sony進軍好萊塢相同,在擁有極強大硬體整合力量之後,積極轉進電影業,並謀取好萊塢600億美金電影產業的代工數位商機。其中,初試啼聲即為以台灣知名影評人焦雄屏主導的《白銀帝國》。 電影《白銀帝國》海報 《白銀帝國》為台商郭台銘首度大幅投資的電影作品,於2007年上映。改編至《白銀谷》,描寫山西晉商的該部電影也是台灣知名影評人焦雄屏的首部導製作品,根據焦雄屏說法,她拍攝該影片的其中一個目的,是扭轉近代中國對商人的偏頗感想。 《白銀帝國》亦是少見的由海峽兩岸合拍得高製作成本的商業電影,光是郭台銘所屬鴻海集團就對該片投資5000萬美金。另外,該電影的主要演員為香港電影演員郭富城及內地電影演員張鐵林。而正因白銀帝國的順利開拍,有人認為郭台銘的加入,不但能於資本上挹注台灣電影,更能為台灣電影帶來新想法與新視野。

導演

今台灣電影是以一群默默努力的電影工作者所支撐,也成為台灣電影的驕傲。這些工作者,除了侯孝賢與楊德昌已在國際影壇建立作者導演的地位外,台灣出身的李安、馬來西亞來台的僑生蔡明亮也已成為世界矚目的台灣導演。李安的《推手》讓所謂後新浪潮電影踏出成功的一步。其後的《喜宴》也獲得台灣本地與國際的票房上成功。事實上,前往美國好萊塢發展的李安,今與侯孝賢仍成為台灣電影代名詞之一。 台灣導演:李安 除了李安、侯孝賢外,蔡明亮則一反新導演普遍探索懷舊或歷史記憶的題材,並將觸角深入都會男女生活中,其中,早其作品《青少年哪吒》觀察都會青少年虛無而沒出路的生命、得獎作品《愛情萬歲》探觸寂寞的都市男女互舔傷口、另外,幾年後的作品如《河流》及《洞》更是 *** 描寫黑暗都市的情景。相對的,蔡明亮電影雖給人一種現代寓言的感覺,但也因為十分灰澀難懂而曲高和寡。除此,其他在20世紀90年代出現的新新導演,如陳國富、徐小明、王小棣、易智言、陳玉勛、林正盛、張作驥,以及獨立製作的黃明川、賴聲川等,也都有水平以上的作品出現。台灣電影的歷史進程,自台灣日治時期後期至台灣解嚴前,便一直為官營製片廠所主導的情形下發展。事實上,該階段台灣電影的製作基本上也是以官營製片廠所拍攝的新聞片與政治宣傳片之製作為主。直至今,台灣當局出資及主導的台灣電影輔導金仍是一個發掘台灣電影人才的重要方式。 台灣電影 今台灣有一批年輕紀錄片導演。來自台灣社會各階層的他們,其影片題材也五花八門。題材從探索嚴肅社會或政治議題到有的以自己或家人、朋友為拍攝對象皆有。其紀錄片主軸,也從探索社會到探索個人的生活與問題。因為配合得當,整體成績已漸受國際矚目,並有不少的國際重要紀錄片影展獲獎紀錄。另外也有如無米樂的叫好叫座影片。 台灣導演:侯孝賢

理論專著

陳飛寶編,1988,台灣電影史話。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台灣電影導演協會,2000,台灣電影導演藝術。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陳儒修,1993,台灣新電影的歷史文化經驗,羅頗誠譯。台北:萬象圖書。 Chen, Ru-shou Robert. 1993. Dispersion, Ambivalence and Hybridity: A Cultural-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of Film Experience in Taiwan in the 1980s. Ph.D. dis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川瀨健一,2002,台灣電影饗宴:百年導覽,李常傳譯。台北:南天書局。 電影資料館口述電影小組,1994,台語片時代(一)。台北:台灣電影資料館。 電影資料館「本國電影史」研究小組編,1996,歷史的腳蹤:台影五十年。台北:台灣電影資料館。 電影資料館口述電影史研究計畫,1994,電影歲月縱橫談,「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台北:台灣電影資料館。 黃仁,1994,悲情台語片。台北:萬象書局。 黃仁,1994,電影與政治宣傳:政策電影研究。台北:萬象書局。 黃仁、王唯編著,2004,台灣電影百年史話。台北:中華影評人協會。 黃秀如,1991,台語片的興衰起落。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焦雄屏編著,1990,台灣新電影。台北:時報文化。 焦雄屏,1991,台港電影中的作者與類型。台北:遠流。 焦雄屏,1993,改變歷史的五年:國聯電影研究。台北:萬象圖書。 焦雄屏編著,2002,台灣電影90新新浪潮。台北:麥田出版。 李天鐸,1997,台灣電影、社會與歷史。台北:亞太書局出版社。 李泳泉,1998,台灣電影閱覽。台北:玉山社。 林贊庭編著,2003,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概述 1945-1970。台北:文建會。 劉現成, 1994。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盧非易,1998,台灣電影:政治、經濟、美學,1949-1994。台北:遠流。 呂訴上,1961,台灣電影戲劇史。台北:銀華出版部。 歐淑敏,2004,日治時期台灣電影的政教功能。台灣師范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Rodriguez, Hector. 1995. The Cinema in Taiwan: National Identity and Political Legitimacy. Ph.D. diss., New York University. 三澤真美惠,1999,殖民地下的「新天堂樂園」:日據時期台灣電影政策之研究(1895-1942)。台北:前衛。 Wu, I-fen. 2002. Taiwanese New Wave Cinema: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 and Cultural Landscape. Ph.D. diss., University of Essex. 葉龍彥,1995,光復初期台灣電影史。台北:台灣電影資料館。 葉龍彥,1997,台北西門町電影史 1896-1997。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灣電影資料館。 葉龍彥,1998,日治時期台灣電影史。台北:玉山社。 葉龍彥,2003,八十年代台灣電影史。新竹: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館。 Yeh, Yueh-yu. 1996. A National Score: Popular Music and Taiwanese Cinema. Ph.D. dis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張昌彥、李道明主編,2000,紀錄台灣:台灣紀錄片研究書目與文獻選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灣電影資料館。 「中華民國」電影年國際推廣組策劃,1993,台灣電影精選,區桂芝執行編輯。台北:萬象圖書公司。

❻ 女孩子喜歡看的電影有哪些

在現實學習生活中,大家都沒少背知識點吧?知識點就是學習的重點。還在苦惱沒有知識點總結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女孩子喜歡看的電影有哪些的知識點,歡迎大家分享。

女孩子喜歡看的電影有哪些

片名:《聽說》(台灣)

類型:愛情

導演: 鄭芬芬

主演: 彭於晏 / 陳意涵 / 陳妍希 / 羅北安 / 林美秀

陽光男孩黃天闊(彭於晏 飾)的父母經營著一家便當店,某天,他在為聽障游泳隊送便當時邂逅了清純美麗的姐妹花——小朋(陳妍希 飾)和秧秧(陳意涵 飾)。姐妹倆的父親是一名傳教士,常年在非洲工作。為了保障姐姐順利參加聽障奧運會,秧秧擔負起賺取家用的重任。她每日來去匆匆,辛苦打著幾份工。本身即掌握手語的天闊自然而然融入了姐妹倆的生活當中,為了接近心儀的秧秧,他時常在體育館門口做生意,還費盡心思為秧秧製作愛心便當。相識時間雖短,卻讓兩個年輕人的心越走越近。然而某次約會中,一個小小的誤會阻斷了他們的交往,與此同時,小朋也遭遇了一場災難。

片名:《海角七號》(台灣)

類型:愛情、音樂/歌舞、劇情

導演:魏德聖

主演:范逸臣,田中千繪(日籍),應蔚民,林宗仁,中孝介(日籍)

《海角七號》是一部2008年的台灣電影,為台灣導演魏德聖的首部劇情長片(第二部為賽德克巴萊)。該電影由歌手范逸臣和日本模特兒/演員田中千繪,與眾多音樂人共同演出,新生代歌手梁文音和中孝介也在本片特別演出。《海角七號》獲選為2008年台北電影節的開幕片,這同時也是《海角七號》的世界首映。

片名:《不能說的秘密》(台灣)

類型:愛情,奇幻,劇情,音樂

導演:周傑倫

主演:周傑倫 桂綸鎂 黃秋生

台灣愛情偶像劇。由周傑倫、黃秋生、桂綸鎂主演。截止2007年底,《不能說的秘密》在亞洲票房接近960萬美元。該劇榮獲2007年 4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最佳視覺效果、年度台灣傑出電影等獎項。

葉湘倫(周傑倫飾演)與父親相依為命,父親(黃秋生飾演)是淡江藝術中學的訓導主任,湘倫自小在他的培養下,擁有非凡的音樂才華。這天是湘倫轉讀淡江藝術中學的第一天,當他跟著同學晴依參觀校園時,突被一段神秘的鋼琴樂曲吸引。湘倫隨著琴音引領,走進一間舊琴房,發現彈琴的是一位清秀脫俗的女生路小雨(桂綸鎂飾演),兩人雖然沒有交談,但在四目交投之間,雙方都泛起微妙的感覺。

原來小雨是湘倫的同班同學,似乎小雨上課時還總是遲到,而已經在百年琴房引起對方注意的兩人的感情不知覺間迅速深化,在並不漫長的相處中達到了互相分享秘密的階段;但每當湘倫問及那天在百年琴室所聽到的神秘樂曲時,小雨總是回答:「這是一個不能說的秘密」一段充滿浪漫懸疑的愛情從此開始。

最後湘倫發現小雨跟他不是一個時代的人,他們整整相差了20年。小雨也是湘倫爸爸的學生。在小雨讀書時候,有一天,突然發現音樂教室的鋼琴底下鋼琴有一本樂譜。那本樂譜的名字就叫做《Secret》,樂譜上面還說如果把這段鋼琴曲子快速彈奏完畢之後第一眼就決定了緣分。小雨一遍彈奏,其自身便進入時空變換之「場」。不知不覺,她來到了20年後。在同一間教室,她第一個就看見了被音樂吸引過來的湘倫。

湘倫班上還有一個女生喜歡湘倫,但因為只有湘倫能看見小雨,所以當湘倫示意同學把字條傳給最後一桌的小雨的時候,字條卻傳到了在同學眼裡是最後一桌的晴依,以至於湘倫約到的不是小雨而是晴依。那天晚上湘倫閉上眼睛以為是小雨來了,就示意要她吻他,當晴依吻湘倫的時候,不巧這時候正好被小雨看見了。她以為是湘倫已移情別戀。痛傷之餘幾個月都沒有去學校。

湘倫找小雨找了好久,但是因為小雨進入未來後第一眼看到的是大勇,所以看兩個有情人終於未能見面冰釋誤會,小雨隨後來到了舊琴房,彈起了那首《Secret》又回到了20年以前的生活中。路小雨告訴了葉湘倫的父親這件事情,但所有人都認為小雨有精神病。小雨的媽媽甚至還專門買了治療精神病的葯給小雨吃。同時她在學校也受到了同學的肆意嘲笑。一個同學在課間竟寫小紙條給小雨問她20年後的浪漫愛情中失身了沒有。小雨難過極了。回到家裡再也不肯去學校了。

湘倫跟小雨在一起的時候曾經對小雨說過,「畢業典禮上,我要為你演奏」。到了小雨畢業的時候,湘倫的爸爸來到小雨家裡找小雨,希望她能參加畢業典禮。小雨想起了湘倫說過的話。和湘倫的爸爸合影完後,便再次去了鋼琴教室。彈奏《Secret》讓她再次來到了20年後,並出現在了湘倫的畢業典禮上。聽到了湘倫為她彈奏的《天鵝》。正在這時候舞台上的湘倫發現了他尋找了5個月的小雨。小雨發現湘倫看著她,回身便走。湘倫鋼琴還沒有彈奏完畢就也跟著跑出去追小雨。湘倫追到她後抱住她說:「你不要消失了好不好?」湘倫的爸爸也追了出來,呵斥他要他繼續參加典禮。湘倫回身要小雨在教室里等他。這個時候不巧又被小雨看見了晴依借給湘倫的幸運手鏈。小雨想起了那天橄欖球賽的對話,誤以為湘倫與晴依在一起了,傷心之下又回到了20年以前。

湘倫畢業典禮完畢後來到教室,只看見他的兩個朋友在偷別人的東西。湘倫問他們是否看見了小雨。他們很奇怪。湘倫繼續說「就是那個在舞會時和我一起跳舞的女孩子」。他們聽後都很驚訝,「舞會時,你明明是一個人在跳啊。」湘倫也想起了那天舞會後,有女生對他說,「下次如果沒有舞伴,可以來找我啊。」又想起小雨的確是有些奇怪——為什麼她都沒有朋友,也沒人理她,而且她還不準湘倫在學校的琴房彈那首《Secret》。思路一點點清晰,湘倫終於感到了小雨並不是個一般的女孩子,所有人都看不到她,湘倫情緒復雜地來到教室小雨的座位上回想他們的點點滴滴的美好。這時竟然看見了修正液憑空在桌子上出現「我是小雨,我愛你,你愛我嗎?」等字樣,他再也受不了失去小雨的刺激,瘋狂寫出「你在哪」,在湘倫想寫「我也愛你」的時候立可白沒有油了,湘倫拚命用筆尖刻出一顆心(看出拚命是因為心的最後一筆有個長長的尾巴。可能是太激動)。湘倫困惑極了,再次來到小雨家。他聽到了《情人的眼淚》,又看到了那本《天鵝》,打開《天鵝》後,湘倫和小雨的媽媽看見了小雨在20年前畫的湘倫。小雨的媽媽這才發現錯怪小雨了。他感到很疑惑,這時小雨的媽媽從抽屜里拿出了小雨與小倫的爸爸的最後一次合影,湘倫飛快地趕回家裡並從父親那裡了解到了關於小雨的事情。

湘倫的父親說:小雨是他20年前的學生,鋼琴彈得很棒,就是有些喜歡胡思亂想,還說什麼20年後喜歡一個男生的事情,他們都認為小雨是神經病。湘倫聽後頓時明悟了這所有的一切,並馬上跑去學校的音樂教室,琴房已成工地,到了拆琴房的最後關頭,眼看時間就來不及了。他不惜被劃傷從窗戶爬進去,用滴血的手指以最快的速度彈起了那首《Secret》。家裡的湘倫爸爸看見了小雨留下的《Secret》樂譜,發現小雨在20年前就在樂譜的尾頁寫下了「我愛你」等字眼,落款是「路小雨」,湘倫的爸爸又掀開了左上方折著的一角,竟看見了表白對象——葉湘倫!他這才知道,20年前的一切,都屬誤會,小雨真的愛著一個未來的年輕人,而且那就是自己現在的兒子!他猜到了剛剛突然離去的小倫會做什麼,更知道工地的危險,被深深震動的他以最快的速度向學校跑去。而與此同時,湘倫彈奏到了最後一段,在百年鋼琴伴琴房毀滅的`前一瞬終於來到了20年前小雨的世界,小倫在教室里找到了小雨,但是小雨似乎不認得小倫。(大家在斗琴那段可以知道,葉湘倫有很高的模仿能力,而且彈琴可以彈得非常的快。就因為彈得太快了,所以葉湘倫來到了小雨還不認識他的時候)在最後1979年的畢業照上,卻出現了小倫。也就是說因為某種原因,小倫出現在了那個年代,並不像小雨那樣只被一個人看到。至於結尾,作者以極簡短的幾個鏡頭來述說,留給了觀看者太多的空白,後來的一切,未知,或者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結尾。這也成了電影耐看的原因。

但不得不說的是在不能說的秘密的MV中,最後小倫與小雨還是隔開了20年的情節,可能是周董真正的結尾。但是原片中的結尾,更應該是考慮觀眾情緒的結尾方式。

片名:《觸不到的戀人》(韓國)

類型:愛情

導演:李鉉升

主演:李政宰、全智賢、崔允英、金興洙、金茂生

剛搬來的星賢他為他自己的房屋取了一個義大利文的名字『Il Mare』,意思是『海』。整理房子的時候在信箱發現了一封內容很奇怪的信,信上寫著「我是你搬來前的上一個房客,如果有收到我的信…請寄來…」而且這封信寄出的日期是在1999兩年後;而星賢現在的時間是在1997年,星賢就立刻回信給這莫名其妙的人:「我是這房屋的第一個房客,而且今年是1997年,你可能搞錯了,反正我會幫你注意。還有,你是怎麼知道這里叫『Il Mare』」

恩澍是個配音員,她發現了回信的內容之後,她就開始常常寫信到兩年以前的Il Mare。 恩澍的男朋友去美國後已很少和恩澍聯絡,後來男友從美國回來,但卻已訂婚了,心碎的恩澍寫信給星賢,拜託星賢到當年恩澍和男友最後見面的那一天,去改變他們的命運;星賢覺得很痛苦,因為他已愛上了恩澍。

當全智賢寄出了這個信然後再哭的時候,鏡頭轉響全的杯子從碎了再起來,他的血也倒流回去了,就是說,當全寄出這個信的同時,就改變了他的未來,全的男朋友還是去外國了,而全一樣的生活,直到它將要再寄這個信的時候,李出現了,所似最後男主角說,有一個故事很長,你想聽嗎?正如不能說的秘密里的情節一樣,他們將在另個時空開始新的生活,雖然自己在所處的時空中無法與男主角相愛了,但是在他的時空里,車禍被及時的避免了

片名:《20:30:40》(中國)

類型:勵志、愛情

導演:張艾嘉

主演:張艾嘉 劉若英 李心潔 梁家輝 黃秋生 任賢齊

關於愛情

20歲,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愛情,有的是真摯的友誼

30歲,愛情泛濫,擁有很多追求的男人

40歲,愛情在離我們而去

關於夢想

20歲,有自己的理想,竭盡全力為之奮斗

30歲,40歲,夢想已經不屬於這個年齡了

關於事業

20歲,沒有事業,正在努力奮斗中

30歲,40歲,事業穩定,但是開始覺得乏味

關於家庭

20歲,有愛自己、呵護自己的父母,認為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30歲,一個人,孤獨

40歲,有丈夫,有孩子,愛丈夫,愛孩子

關於男人

20歲,也許還不需要,也許還不太明白那個他到底是什麼

30歲,有男朋友,有情人,但還是覺得孤獨,還是覺得不夠

40歲,每天圍著自己的男人轉,但貌似得不到回報

關於外遇

20歲,還不知道有這么一回事,那是如此單純

30歲,對此已經麻木,這也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40歲,有點不能接受,但逼著自己接受,努力地走下去

這是一段很連貫的故事,關於女人成長的故事。每個女孩都應該看看,學會堅強,學會追求······也許,正20的我,還有很多都不懂,但最重要的是,學會堅強,學會追求。

片名:《女孩夢三十》

導演:蓋瑞·溫尼克

主演:詹妮弗·迦納、馬克·魯弗洛、朱迪·格雷爾、安迪·塞基斯

劇情簡介:1987年,13歲的Jenna(詹娜)在學校里是一個長相平平身材平平還戴著牙套的小姑娘,她有一個最好的朋友Matt(馬特)是個胖胖的小男孩。學校里有個美少女六人組,那六個小姑娘每天都打扮得非常漂亮而且在學校里也很受歡迎,因此Jenna很想加入她們,便邀請她們參加自己的13歲生日party;Jenna還對學校里的帥哥克里斯非常喜歡,也邀請了他參加自己的party。

生日那天,Jenna給自己化妝,還把衛生紙塞在胸前衣服里,爸爸媽媽來給她拍生日錄像,但是媽媽並不是很贊同Jenna這種成人的打扮,Jenna因此很難過,她曾經看的雜志上寫女人三十歲是一個輕浮而成熟的年齡,所以她一直很希望自己現在就是三十歲。Jenna在自己家裡忐忑不安地等待著她特意邀請的那些人的到來,而她的好朋友Matt提前來了,還送來了他自己花了三個星期做的生日禮物送給Jenna,芭比夢幻小屋。雖然Jenna很喜歡,但是當她聽到門鈴響了的時候,果斷將那個小屋放進了儲物室,Matt感到有點難過,於是回家去拿他的琴來給Jenna彈。

Jenna邀請的她自以為的朋友都來了以後,他們覺得這個party自己並不想參加,因此騙Jenna說玩一個天堂7分鍾的游戲,將她的眼睛蒙上,送進了儲物室里,還說無論如何都會有一個帥哥陪她度過。當儲物室的門打開的時候,Jenna心裡一直以為會是她愛慕的克里斯,可誰知竟然是Matt,Jenna很生氣很失望,將自己關回了儲物室,心裡還不停地祈禱她三十歲。

當Jenna睜開眼睛,發現已經2004年,她都30歲了,正和一個帥哥同居。當她能接受現實以後,最讓她興奮的是,自己不僅擁有迷人的美貌,還擁有一份人人羨慕的好工作。她終於實現了生日願望,變得又酷又受寵。美中不足的是她完全不知道怎麼為什麼這樣。

為了知道先前的十七年,珍娜找到了昔日好友馬特,卻得知十三歲生日會後他們就不再是朋友了。盡管如此,馬特還是真心幫助她度過了雜志社的種種難關,並且兩人在這一過程中,將舊時的友情孕育成了愛情。然而,Jenna也漸漸發現三十歲的自己和她本身的性格大不相同:不理自己的父母,對同樓的小女孩視而不見,為了事業和多個男人糾纏不清,為了能有更好的待遇甚至將自己報社的機密透露給別的雜志社。最終,十幾天的努力終究敵不過十七年的改變,馬特最終和未婚妻溫迪結婚,雜志社的新創意被盜走。

珍娜終於明白原來的想法多麼幼稚,她決定給初戀第二次機會。現在,她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一切還來得及。

《女孩夢三十》是2004年上映的美國電影。影片中,13歲的吉娜(珍妮弗·迦納JenniferGarner飾)充滿對大人世界的憧憬。她渴望散發媚惑的女人味,和夢中情人那樣約會,得到男孩們的青睞。想不到,吉娜夢想成真了。她竟在第二天變成了一個30歲的熟女,有體面的工作和優厚的收入,人生翻開了新篇章。

製片人決定由詹妮弗·迦納演女一號(當初這個角色屬意蕾妮·澤爾維格,但是她因為《芝加哥》作罷),就下功夫尋找一個能夠完美再現故事精髓的導演。她們的有意讓獨立電影導演蓋瑞·溫尼克執導,他的電影《蝌蚪》在2002年聖丹斯電影節上獲得了導演獎,當時他手頭上有許多可供選拍的喜劇片,卻唯獨選擇拍攝了《女孩夢三十》。按照溫尼克的看法,這個故事有嚼頭、耐回味:一個人獲得了曾經夢想的一切,到頭來卻發現所有的東西也不會令自己高興,於是決定在第二次機會里做一個正確的選擇。劇本吸引他的另一個地方是——每個角色都非常復雜和不完美。盡管這是一部娛樂片,卻飽含許多意味深長的道理。而且溫尼克更看重了迦納領銜,她同樣具有脆弱與堅強的雙面性,使得主人公珍娜更具可信性。

為了珍娜這個角色,詹妮弗·迦納著實做了一番細致的調查。她開始接觸13歲女孩,努力記住這個年齡段的特別之處。12歲的瑪德琳與迦納認識了了五六年,有時她會影響並提醒迦納關注現代女孩成長的方方面面。13歲的孩子就像小大人,但是可能帶有欺騙性,你會意識到他們容易受傷害、容易緊張以及稚氣未脫。發現這種個性的平衡點就是挑戰。

迦納對角色另一方面的研究是13歲的孩子如何溝通。對於這一點,她向製片阿考芙和阿諾德走後門,借用了她們的女兒漢娜和朱麗婭,由兩個女孩邀請她們的好友,和迦納一起「共度良宵」,而迦納必須要盡量和她們親近。那是難熬的一晚,她努力維持到凌晨4點鍾,因為這時候最可能出現「真材實料」。不幸的是,迦納完全不記得事後發生了什麼。漢娜和朱麗婭告訴她,她海吃一頓就一頭栽到床上大睡。

整部電影情節歡快,毫不拖沓的搞笑段子,一個接一個。最有趣的當然是看大美女詹妮弗·迦納飾的表演。女主角雖然身體長成了30歲,但情感思想卻停留在13歲毛毛少女階段,逗笑怪事接踵而來,影片在這里也是怪誕紛呈,讓人笑得不亦樂乎。

❼ 台灣08電影《漂泊青春》的演員

漂浪青春吧

中文名:漂浪青春
英文名:rifting Flowers
編劇/導演:周美玲
監制/攝影:劉芸後
主演:趙逸嵐(飾 竹篙)
房思瑜(飾 盲歌女菁菁)
陸弈靜(飾年老水蓮)
白芝穎(飾小女孩 妹狗)
類型:劇情
地區:中國台灣
上映日期:2008年8月15日(台灣)
關於影片

這是一出三段式的電影,既各自獨立,卻又關關貫連。三段故事、五個女/男同志,借著彼此關系的流轉,演出一條漂浪的「生命之流」。
第一段【妹狗】:8歲的小女孩,在嫉妒的情緒中,發現了愛情;她心儀的對象,是一個英姿煥發的女樂師竹篙,小妹狗為這樂師所迷倒,卻無意間發現盲歌女姊姊和樂師間的親密接吻,小妹狗既憤怒又失落,遂隨口欺騙姊姊,使得眼盲的姊姊迷失在人山人海的廟會之中,迷失了方向…
此事使得妹狗遭到竹篙的憤怒責罵,妹狗難過地離家出走,社工也質疑盲姊姊照顧妹妹的能力,賭氣的妹狗,從此留在寄養家庭,寄養媽媽寵愛妹狗,希望姊姊在妹狗長大之前不要來找她。妹狗雖然得到了優越的生活,但內心懊悔的她,心中始終有一處空盪盪…
第二段【水蓮】:青春的記憶猶在,怎知愛情早已到了盡頭;失智的老婆婆水蓮孤獨地活在一團紛亂的記憶里;年輕時,她曾和阿彥辦了一場假結婚,新郎新娘各有自己的同性愛人。但如今,水蓮的愛人早已去世,而新郎阿彥,則在情人來來去去中,發現自己感染了艾滋病,他悲傷孤寂,自暴自棄著不願就醫。
水蓮把阿彥誤認為是過世的同志愛人,固執地將阿彥留在身邊,並要求他穿上女裝,以免這段同性戀情曝光;阿彥不忍一再戳破水蓮,只好任她擺布;於是,一個失憶的婆婆和一個扮裝的阿公,並肩坐在公園里,形象怪異;但這古怪的形狀卻引來一群惡少看不順眼,他們戲弄阿彥、挑釁辱罵,一場尷尬至極的沖突就要爆發…
第三段【竹篙】:時光倒退,回到前述主角們的青少年時期,男孩子氣的竹篙和女性化的阿彥是要好的玩伴;這年他們還不到17歲。竹篙發育中的女性身體,令她感到渾身不對勁;她偷偷束綁自己的乳房,同時也因為自己「半男娘」的狀態,遭到大哥的排擠;竹篙不明白自己到底是男還是女,找不到自己在家族社會中的定位。

❽ 求海角七號的簡介

《海角七號》[2](Cape No. 7)是一部2008年的台灣電影,為台灣導演魏德聖的首部劇情長片[3],由歌手范逸臣和日本模特兒/演員田中千繪,與眾多音樂人共同演出,新生代歌手梁文音和中孝介也在本片特別演出。《海角七號》獲選為2008年台北電影節的開幕片,這同時也是《海角七號》的世界首映;2008年8月22日,本片正式在台灣公開上映,2008年12月12日於全台灣首輪戲院下片。

台灣電影近年長期低迷、籌資困難,但《海角七號》共耗資新台幣5,000萬元拍攝,是台灣電影近年來為數不多的較大成本製作之一,不過該電影在宣傳上並沒有大量花費,初期大部分是透過BBS與部落格,以口碑拉抬出了超高人氣,被視為台灣電影奇跡[4];而後票房突破新台幣5,000萬才開始吸引新聞媒體的目光,起了推波助瀾的效果。2008年12月12日全國首輪戲院正式下片後統計總票房為5.3億元。在台灣電影史票房記錄,僅次於冠軍「鐵達尼號」[5];若以國片/華語片票房排名,《海角七號》便居第一名。

而在香港方面上映首周更穩坐香港票房冠軍,票房方面至2008年12月23日止,達到761萬港幣[6]。

《海角七號》在創造國片新紀錄之下參加了第45屆金馬獎,其中提名九項入圍獎項當中贏得了最佳男配角「馬如龍」、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國境之南」范逸臣主唱、年度傑出台灣電影、觀眾票選年度最佳電影以及最佳傑出電影工作者「魏德聖」等六項大獎,為這次第45屆金馬獎當中最大贏家。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台灣日治時期也隨之終結。12月,一位日本籍教師在遣返船高砂丸上,一字一句寫下給他台灣籍女學生兼愛人小島友子的七封情書。信封上簡單寫著「台灣恆春郡海角七番地」、「小島友子様」但隨著兩人分離兩地另組家庭,成了寄不出去的七封情書。

六十餘年後的現代,原於台北任樂團主唱的阿嘉,打滾十餘年仍一事無成,一日早晨在怒砸電吉他後,失意地騎著他冒著大量黑煙的老舊機車,一路由台北騎回故鄉-台灣最南端的恆春鎮,並在鎮民代表會主席(阿嘉的繼父)的關說與安排下暫時接替因為車禍而無法工作的老郵差茂伯之工作。但阿嘉忿忿不平,看不起身邊的一切,完全沒有盡責地送信,幾乎把信件都帶回家擱置。其中有一件來自日本、要寄到「海角七號」的郵包,阿嘉好奇打開之後看見了七封日文信,看不懂內容的他將其丟在房間一角。

另一方面,當地的飯店找了日本歌手中孝介來表演,卻因沒有用當地人的樂團,遭代表會主席封殺,最後逼不得已只好請恆春當地的樂團暖場,負責演奏兩首暖場曲,但在當地根本沒有樂團,只好由一群雜牌軍湊出一個暖場用搖滾樂團:痛罵台北的失意樂團主唱阿嘉、離異的原住民警察吉他手勞馬、早熟古怪卻才能無處發揮的小六教堂鍵盤手大大、喜歡人妻的機車行學徒鼓手水蛙,貝斯手甚至換了三任:勞馬那其實不會彈貝斯的口琴吉他老爹、號稱月琴「國寶」卻只能自娛的老郵差茂伯、直到最後換成勤勞的小米酒客家推銷員馬拉桑。

在練習過程中,整個團隊因為各種因素而時有沖突,且看來毫無希望:覺得大材小用,所以不關心也不負責的樂團主唱、想唱自己歌的吉他手、太過自我的鍵盤手、根本不會彈貝斯的貝斯手們…以及無能為力的日本女公關等。團隊開始練習阿嘉幾年前寫的第一首歌,在過程中慢慢互相了解、和解並培養默契,但盡管如此,演唱會日子即將到來,第二首歌毫無影蹤,阿嘉仍然萎靡不振;友子憤怒辭職,卻被茂伯送來的婚宴邀請函給留住。在瘋狂的路邊辦桌喜宴後,本來想放棄的友子與阿嘉在酒後互吐真言後發生了突如其來的一夜情。在阿嘉的房間里,友子讀了被阿嘉拋在角落的七封信。原來寫那些信的日籍教師已過世,他的女兒發現了,並且將信寄來台灣。讀到了信中濃烈的思念的友子敦促阿嘉一定要把信送到。

一夜情雖然造成了尷尬,但阿嘉卻也藉由友子的鼓勵,振作起來用心去創作第二首歌曲。同時,友子向大大被日本男人拋棄的母親吐露愛上了阿嘉的心事,並在討論台日戀情一事時提到了她所見的那七封未寄出的信。原來被拋棄的小島友子是大大母親的祖母。在大大母親的提示下,阿嘉最後終於將那七封信在六十年後送給了收信人,並在演唱會即將開始前及時趕回。

在演唱會開始前,阿嘉終於向友子真情表白。暖場團隊達成任務,表演大受歡迎。友子在所有觀眾面前戴上了代表愛情的原住民珠鍊,接受了阿嘉的愛。在中孝介以及阿嘉合唱的安可曲《野玫瑰》這首歌曲當中,表演完美收場。在此同時,小島友子老祖母撫著七封信,在野玫瑰的末段歌詞聲中,回想起六十年前與日本教師分別的場景。

對作品情節的記述到此結束。

[編輯] 製作
2004年7月中旬,台灣媒體報導[7]一位服務於雲林縣台西郵局的郵差丁滄源,花了兩天的時間為一封寫著日治時期舊地址「台灣台南州虎尾郡海口145-1號」的信件找到收件人,此事遂成為魏德聖編劇的靈感來源。2006年末,魏德聖於新聞局作輔導金簡報,《海角七號》的審核以最高分通過,2007年9月30日在台北西門町開拍,至11月20日於恆春結束拍攝。為了讓多位音樂人的演員對拍攝電影有信心,最後一場演唱會的戲最先開拍,好掌握鏡頭前的感覺;而片中開頭的西門町場景則是在恆春的所有場景結束後,回台北拍的最後一場戲。

南下恆春拍攝時,遇到強台柯羅莎的襲台,台風過後的西南氣流,使得在墾丁飯店外的沙灘舞台拍攝困難,終在拍攝演唱會場面那場戲時放晴。

電影飯店場景是在墾丁的夏都酒店拍攝,另外模特兒拍照的檳榔街,市集場面全是在屏東縣枋寮鄉的水底寮架設出來的,喜宴結束後的深夜,群人在醉倒海岸邊是以光日夜景拍攝,再後制數位調光完成。友子為中孝介接機,以及友子購買琉璃珠贈送給樂團成員的場景則是在高雄國際機場拍攝。

關於視覺特效部份,船隻「高砂丸」在海上行駛的畫面拍攝,原先採用小型比例的模型船,經過精密的計算,卻沒把恆春冬季的落山風考量進去,導致拍攝失敗回到台北重拍,最後模型船不敷使用,決定以CG結合製作,碼頭部分是在台中舊酒廠(現台灣建築‧設計與藝術展演中心)所陳設,船的部分則是在棚內搭景拍攝,再將兩個畫面做特效合成。船隻離別的港口場面,曾資金不足遭到反駁,導演仍堅持完成以重現1945年終戰當時的樣貌呈現[8]。送行的500位臨時演員則是台中舊酒廠附近居民臨時調來的,片酬是500元外加一個便當。

在經費方面,《海角七號》在拍攝時即不時面臨經費短缺而要停拍的問題,在恆春出外景時經費曾短少到只剩新台幣50萬元。後終因導演魏德聖向銀行抵押的貸款通過而獲得紓困[9]。演員李佩甄和張沁妍也表示,拍攝時劇組經費拮據,連飲料都捨不得叫,曾因沒錢買影帶而停拍[10],拍攝地夏都飯店每晚僅願提供三間房間供演職員下榻,導演魏德聖把這三間房分配給最資深的演員:馬如龍沛小嵐夫婦、張魁及外賓中孝介,包含導演、男女主角在內的其他演職員,一個多月拍攝期間都下榻日租不超過新台幣五百元,有蟑螂出沒的簡陋民宿,但導演魏德聖的拼勁感動全體演職員力挺到底[11]。 《海角七號》製作總共花費新台幣5,000萬元。其中的500萬元為新聞局輔導金[12],片商投資1,500萬元,而導演魏德聖自己則以房子抵押舉債籌措3,000萬元[13]。

根據胡瓜主持的綜藝節目《綜藝大集合》,11月09日播出的「恆春海角之旅」,當集內容訪問了恆春當地人士,男主角「阿嘉」名字是來自電影阿嘉的家,現實中屋主長子的小名;恆春鎮鎮民代表會主席「洪國榮」,導演亦從真實人物即現任恆春鎮代洪國榮取材。[14]

[編輯] 新聞事件
2008年,海角七號在釜山電影展上映時,因為中國大陸的政治壓力,致台灣無法派官員前往電影節閉幕式[15]。
因豐華唱片未有收錄電影內所有配樂與歌曲,在海角七號官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豐華所宣稱的版權理由被指稱為子虛烏有,海角七號官網上充滿憤怒的留言,參與作詞者嚴雲農跳出來爆黑幕,未被收錄歌曲的各版權所有者也正式否認豐華曾經與其談過版權。張小燕介入調解,但目前仍無結果,網友發動抵制原聲帶。
豐華唱片公司所出版之「海角七號」電影原聲帶,部分曲目歌曲聽起來,像是自電影直接擷取出音樂,而非至錄音室重新錄制,讓某些樂迷感到電影公司所說的十分用心錄制此專輯此一說法存疑。
電影中後段所顯示的二層古厝,是位於滿州鄉公所正對面「中山路54號」門牌是台中地檢署某位女檢察官的阿嬤家,已80多年歷史。而位於恆春鎮的「阿嘉的家」兩層樓高的白色小屋50多年屋齡,屋主張永源的兒子小名也叫阿嘉。日籍女主角田中千繪所住墾丁夏都沙灘酒店亦成為觀光地。
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訪台前曾觀賞本片,但據傳媒報導,11月28日他在北京6個涉台部門座談會上,指稱影片內容涉及皇民化陰影,中國當局以此為由決定不「暫緩引進」該片[16]。然而此消息尚未得到中國官方的證實。而根據其他報道,中國方面認為片中有相當多的台語和日語對白,而因為製作方並未先期製作簡體字幕,導致需要時間重新配置,進而引起檔期沖撞等問題「暫緩」上映。[17]2008年12月13日,國台辦發言人楊毅公開表示陳雲林先前有關《海角七號》內容涉及皇民化陰影之事並無依據,中國並已批准《海角七號》於2009年2月14日起開始上映[18]。
海角七號是否存在「媚日情結」、「政治隱喻」有爭議[19],在互聯網上類似的爭論也引來大量關注。自創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的許介鱗教授認為,《海角七號》只不過是美日「次文化」的大拼盤,缺乏的是哲學思想與世界觀和隱藏著日本殖民地文化的陰影等等。台灣名嘴王豐更將《海角七號》冠以「大毒草」之名形容。不過,旅日華人教授林泉忠則不以為然,呼籲應以謙虛的態度去理解《海角七號》,並從台灣本土、兩岸以及香港不同的角度解讀《海角七號》現象與影片的意涵[20] [21]。
2009年2月14日(情人節),《海角七號》在中國公映。

[編輯] 演員

[編輯] 主要演員
演員 角色 備注
范逸臣 阿嘉 樂團吉他手兼主唱,從台北失意地回到家鄉恆春,經繼父的安排,代班郵差一職,因緣際會與七封60年前的情書,和鎮上臨時湊成的樂團交錯在一起。
田中千繪 友子 來台灣尋求發展的日本人,與60年前的情書內的女孩同名。模特兒公司的翻譯員(實質職位是模特兒,只是被當成翻譯員),後來成為演唱會公關。
在日本歌手中孝介尚未到來時,要在數天內,觀察以及協助在地臨時樂團在演唱會上准備的兩首歌的進度。從排斥到最後喜歡上阿嘉。
應蔚民(夾子電動大樂團) 水蛙 樂團鼓手,機車「黑手」(維修員),暗戀已婚老闆娘。(註:台語「水蛙(白話字:chúi-ke)」,即青蛙之意。)
民雄 勞馬 樂團吉他手,原本是霹靂小組,現在在恆春當交通警察,其妻(勞馬稱她「魯凱公主」)早年因無法忍受勞馬職業危險而離他而去。
楊蕎安(麥子) 大大 樂團鍵盤手,小學學生,在教會唱詩班鋼琴伴奏,古靈精怪而早熟。對於世俗之事不屑一顧,所以未參加鎮上召募樂團的演奏會。
馬念先 馬拉桑 小米酒「馬拉桑」的推銷員,車城保力客家人,由鄰鄉車城到恆春日夜奮力叫賣「馬拉桑」,後來頂替茂伯成為樂團貝斯手一員。
林宗仁 茂伯 自稱月琴國寶的老郵差,因摔斷腿而停職,之後因歐拉朗受傷退出,取而代之擔任樂團貝斯手,但因不熟貝斯再被馬拉桑頂替,但仍堅持要以任何方式隨團上台表演。
林曉培 林明珠 飯店房務員,大大的單親媽媽,是水蛙的老同學。
馬如龍 洪國榮 恆春鎮鎮民代表會主席。大力支持當地文化與鎮民權益,湊出恆春的樂團。元配已去世,是阿嘉的繼父,關愛阿嘉但阿嘉卻毫不領情。
張魁 飯店經理 飯店經理,邀請中孝介舉辦演唱會打飯店形象,卻遭受洪主席必須邀請在地樂團的壓力,只好勉強同意。對阿嘉的樂團不看好也不支持。
丹耐夫正若 歐拉朗 勞馬的交通警察父親,原是樂團的貝斯手,執行公務時意外受傷而退出樂團。
李佩甄 機車行老闆娘 機車行老闆娘,豐滿美艷,為水蛙暗戀的對象。丈夫是酒鬼,她只好在家拚命撫養三胞胎。為了她,水蛙加入樂團,擔任鼓手,希望贏得美人青睞。
沛小嵐 阿嘉媽 阿嘉的生母,阿嘉生父死亡後,與洪主席在一起,在背後支持著阿嘉。
張沁妍 美玲 飯店櫃台小姐,幾次與馬拉桑有爭執,但也培養出深厚情感。
梁文音 小島友子 特別演出。六十年前的小島友子,是情書中的女孩,與日籍教師相戀之後,卻在相約私奔時被拋棄。
中孝介 教師 特別演出。六十年前的日籍老師,日本戰敗後,相約與小島友子私奔,卻在最後一刻,沒有勇氣與小島友子共同離開。
中孝介 在劇中扮演自己,受邀到墾丁演唱。
蔭山征彥 (旁白) 朗讀日籍老師的七封情書。

[編輯] 客串演員
演員 角色 備注
黃西田 恆春鎮鎮長 好脾氣的鎮長,對身旁一切爭議不置可否。批准舉辦演唱會,並默許洪國榮主導演唱會事宜。
趙舜 飯店領班 陪同張魁所飾演的飯店經理,與洪國榮一行人談判演唱會事宜但失敗。
鄭志偉 民代甲 洪國榮身邊的小弟,也擔任鎮代會代表。於徵選樂手活動結束後主導選才決策。
魏雋展 民代乙 洪國榮身邊另一小弟,兼任洪國榮的司機。
吳朋奉(兼任本劇表演指導) 陳光輝(機車行老闆) 嗜酒貪杯,經常爛醉如泥。
楊敦翔、楊敦言、楊敦至 三胞胎 機車行老闆夫婦的三胞胎兒子。
李浤嘉 鴨尾 茂伯孫子,與大大是兩小無猜的一對。
張馥桂(祝福) 游覽車司機 於載送友子所帶領的一群外國模特兒赴墾丁途中,因分神偷看模特兒更衣,游覽車偏向撞上茂伯。
Neil Armsirons 攝影師 陪同友子和一群外國模特兒赴墾丁,為中孝介演唱會拍照宣傳,與友子和游覽車司機小有沖突。
陳慕義 郵局主管 迫於洪國榮壓力,接受其關說,安插阿嘉擔任郵差。
黃興全 牧師 大大彈琴的教會牧師。於現實生活中,他是導演魏德聖台南縣永康市老家長老教會的牧師[22]。
盧怡榕 友子的經紀人 接到中孝介唱片公司通知後,未經友子同意,把友子留在恆春,命她督導當地樂團。
陳玫臻 黃主任(飯店活動組專員) 被飯店派去打發上門推銷小米酒的馬拉桑,中途接到飯店經理電話後,指揮美玲攔車,把已上車准備北返的友子攔下。
吳綉敏 老年小島友子 最終收到阿嘉送來,晚了六十年的七封情書。

[編輯] 音樂

海角七號愛戀情書音樂專輯《海角七號》原先因版權復雜,未有發行電影原聲帶之計畫。僅有預購套票所附之贈品「海角七號愛戀情書音樂專輯」。大賣後由豐華唱片推出原聲帶(2008年10月24日發行)。兩者封面俱似電影中的信封。

海角七號愛戀情書音樂專輯收錄電影部分歌曲音樂,與書信的日語口白,由聲優蔭山征彥講述,音樂總監呂聖斐,音樂總監駱集益,作詞者嚴雲農主導專輯。

海角七號愛戀情書音樂專輯收錄曲目 〈電影套票限量贈送品〉 歌曲 附註
1 時代的宿命 作曲:駱集益,編曲:駱集益,日語口白:蔭山征彥
2 國境之南 詞:嚴雲農,作曲:曾志豪,編曲:呂聖斐,演唱:范逸臣
3 奇幻的舞朵 日語口白:蔭山征彥
4 各自遠颺 詞:江崎とし子,曲:江崎とし子,演唱:中孝介
5 給女兒(a letter from my dad) 詞:Y.H.Ho(ciacia's dad),曲:何欣穗,演唱:何欣穗
6 彩虹 作曲:駱集益,編曲:駱集益,日語口白:蔭山征彥
7 野玫瑰(電影主題曲) 詞:周學普,日文詞:近藤朔風,曲:舒伯特,編曲:呂聖斐、駱集益,演唱:范逸臣、中孝介
電影原聲帶收錄曲目(豐華唱片出品) 歌曲 附註
1 第一封信 / 友子 你還在等我嗎 日語口白:蔭山征彥
2 Don't Wanna 詞:宮尚義,作曲:范逸臣,編曲:呂聖斐,演唱:范逸臣,口白:范逸臣
3 第二封信 / 時代宿命是時代的罪過 日語口白:蔭山征彥
4 愛你愛到死 詞:嚴雲農,曲:呂聖斐,演唱:同恩、夏宇童、楊蕎安
5 第三封信 / 友子 我就是那時愛上你 日語口白:蔭山征彥
6 Mainu Sun 哪裡去,你?(丹耐夫之歌) 詞/曲:丹耐夫正若,演唱:丹耐夫正若、民雄,口白:民雄
7 第四封信 / 海風啊 為何總是帶來哭聲 日語口白:蔭山征彥
8 給女兒 詞:Y.H.Ho(ciacia's dad),曲:何欣穗,演唱:何欣穗,口白:田中千繪
9 第五封信 / 友子 我真的很想你 啊,彩虹! 日語口白:蔭山征彥
10 無樂不作(電影Live版) 詞:嚴雲農,曲:范逸臣,演唱:范逸臣、應蔚民、民雄、楊蕎安、馬念先、林宗仁,口白:林宗仁
11 第六封信 / 我把愧疚寫成最後的一封信 日語口白:蔭山征彥
12 國境之南 詞:嚴雲農,作曲:曾志豪,編曲:呂聖斐,演唱:范逸臣
13 野玫瑰 詞:周學普,日文詞:近藤朔風,曲:舒伯特,編曲:呂聖斐、駱集益,演唱:范逸臣、田中千繪
14 第七封信 / 七封寄不出去的情書 一首未完成的歌 - 情書 曲:駱集益,詞:鄔裕康,演唱:范逸臣(此首歌為1945填詞版)
15 1945完整配樂 作曲:駱集益,編曲:駱集益(Bonus Track)
電影插曲[23] 歌曲 附註
1 無樂不作 電影宣傳曲,收錄在范逸臣《無樂不作 新歌加精選》專輯,詞:嚴雲農,曲:范逸臣,演唱:范逸臣
2 Don't Wanna 詞:宮尚義,演唱:范逸臣
3 大大的歌 演唱:麥子
4 哪裡去你 作詞/作曲/編曲:丹耐夫正若,演唱:丹耐夫正若、民雄
5 愛你愛到死 作詞:嚴雲農,作曲/編曲:呂聖斐,演唱:麥子、黃依琪
6 搖落去 作詞:嚴雲農,作曲:呂聖斐,編曲/演唱:袁偉翔
7 風光明媚 電影片尾曲,作詞/作曲:Summer Hsu,編曲:小毛@輕松玩,演唱:梁文音
8 七彩霓虹燈 作詞/作曲/編曲:應蔚民
9 墓仔埔也敢去 作詞:郭大成,作曲:吉田正
10 模特兒配樂 曲:呂聖斐
11 各自遠颺 詞:江崎とし子,曲:江崎とし子,演唱:中孝介
12 國境之南 詞:嚴雲農,作曲:曾志豪,編曲:呂聖斐,演唱:范逸臣
13 給女兒(a letter from my dad) 詞:Y.H.Ho(ciacia's dad),曲:何欣穗,演唱:何欣穗

開映首周台北周末票房,開出新台幣198萬元,排行當周票房第4名。
兩天半的時間全台票房約略估計破500萬元,雖不算高但以長期低迷的國片而言已算佳績。惟隨網路口碑擴散,各方好評不斷票房開低走高,以倍數成長。
自9月2日開始連續多日蟬聯台北票房冠軍。
本片男主角范逸臣曾經發誓如票房破2,000萬元就要裸泳,並於9月18日中午在墾丁海邊實現諾言。
9月20日,創下單日台北票房破1,000萬元的佳績,刷新近年台灣電影的新紀錄。
9月21日,周末檔期後突破新台幣1億5,000萬元。
9月22日,打破《赤壁》票房記錄。
10月3日,突破《色,戒》2億4,000萬元的紀錄。
10月4日,票房破3億,打敗《黑暗騎士》,成為2008年年度台灣最高票房電影。本日於無首輪戲院的屏東免費播映6場,遭二輪戲院業者抗議。
10月5日,達3億2千餘萬元,超越1992年《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創下的3億1千餘萬元華語片票房紀錄[24] ,成為台灣有史以來最賣座的華語片。
10月15日,票房突破4億元,並成為台灣電影史上票房第4名的電影,朝向《侏羅紀公園2:失落的世界》票房紀錄4億2千餘萬元挺進[25][26]。
10月19日,達4億3,000萬元,突破《侏羅紀公園2:失落的世界》票房記錄,並成為台灣電影史上票房第3名的電影。
10月24日,片中場景之一的恆春郵局宣布推出海角七號紀念郵戳,以消化大批影迷寄至「恆春郡海角七番地」的數萬封信件。
10月25日,由屏東縣政府與屏東客運共同推出海角七號套裝旅遊,恆春被視為繼《悲情城市》(九份)之後,可能崛起的第二個觀光小鎮。
11月1日,全台票房累積達4億5142萬元,突破《侏羅紀公園》4億5058萬元票房記錄,並成為台灣電影史上票房第2名的電影[27]。
11月27日,本片被新加坡媒體譽為「台灣心靈雞湯」,原預訂明年上映,提前至今日上映,首映會則是10月31日國泰大戲院舉行。
11月29日,沒有戲院的恆春鎮與片商洽購,於當地播映,一連2晚創下3千人觀賞《海角七號》電影的紀錄。
12月1日,台灣媒體披露中國大陸官方以字幕問題為由,「暫緩引進」本片[28]。
12月6日,本片贏得歷史最悠久的華語電影盛事「金馬獎」(第45屆),共六座大獎,成為該屆最大贏家。
12月12日,上映113天的《海角七號》全國總票房達5.3億(台北2.3億,台北以外3.0億)亮麗票房光榮下片,也超過台北票房乘以二等於全國票房的估算慣例。[29]
12月12日,由台灣駐外單位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於UCLA James Bridges Theatre 舉行「2008年洛城台灣影展」(Taiwanese Film Festival),放映本片。
2009年2月21日,在英國倫敦Riverside Studios舉辦的「2009年台灣電影節」放映,由倫敦大學高史密斯學院(Goldsmiths College, Universityof London)電影與電視研究教授柏利(Chris Berry)主持,劍橋大學東亞系台灣研究助理教授林姵吟擔任翻譯。導演魏德盛更接受BBC中文電台專訪][30],之後將於愛丁堡放映。

[編輯] DVD銷售記錄
12月15日,DVD自11月14日開放預購以來,截至12月15日止,預購數字突破了30000套,勇破台灣有史以來錄影帶/DVD的預購紀錄。之前的紀錄是1995年的《獅子王》錄影帶,預購數字為12000套。[31]

[編輯] 獎項
影展 獎項 受獎者
台灣第十屆台北電影獎 劇情長片百萬首獎 海角七號
劇情長片最佳攝影 秦鼎昌
劇情長片最佳音樂 呂聖斐、駱集益
日本第四屆亞洲海洋電影節
(アジア海洋映畫祭イン幕張) 首獎[32] 海角七號
馬來西亞第二屆吉隆坡國際電影節
(Kuala Lumpur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最佳攝影[33] 海角七號
美國路易威登夏威夷影展
(Hawai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金蘭花獎 劇情片類首獎 海角七號
台灣第45屆金馬獎 最佳男配角 馬如龍
最佳原創電影配樂 呂聖斐、駱集益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國境之南 詞:嚴雲農 曲:曾志豪 唱:范逸臣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 海角七號
觀眾票選最佳年度電影 海角七號
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 魏德聖
法國2009費索爾亞洲國際影展
(Festival International film asiatique de Vesoul) 當代亞洲電影風貌的競賽片 海角七號
2009年亞洲電影大獎 紀念楊德昌亞洲新秀大獎 魏德聖

❾ 2008 2009 年台灣、韓國、泰國、日本有哪些愛情電影

韓國 《廚房》《遺憾的都市》《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為何來我家》《甜蜜謊言》
日本 《紅線》《花樣男子電影版》

閱讀全文

與2008年的台灣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院營業上映電影 瀏覽:55
電影演員美食家 瀏覽:750
無界電影音樂 瀏覽:614
俠盜高飛電影的圖片 瀏覽:902
李學生電影觀後感400字 瀏覽:890
印度電影雄獅觀後感700字 瀏覽:553
迅雷電影網站有哪些好的 瀏覽:139
活著韓國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599
經典英語電影情景對話 瀏覽:293
厚街萬達電影院購票 瀏覽:295
周星馳經典電影生活 瀏覽:676
乞丐娶了美女老婆電影名字 瀏覽:781
電影中的十大巨人 瀏覽:559
浮世繪藝術家電影中文 瀏覽:246
電影大全免費觀看奇屋 瀏覽:862
電影平安中國之守護觀後感 瀏覽:475
泰國2017R級別電影 瀏覽:513
在近年來的電影節評比 瀏覽:74
恐怖電影香港和泰國合拍 瀏覽:896
驚悚喜劇電影大全 瀏覽: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