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大片 > 台灣一年多少部電影

台灣一年多少部電影

發布時間:2021-07-14 04:31:59

台灣本土電影有哪些

台灣本土的電影很多 但是由於地域的原因能夠在大陸上映的微乎其微 流入大陸市場的也往往是一些盜版的DVD 但是只要你耐心淘 就能從很多不起眼的小音像店找到很多台灣本土的電影 我也只是看過其中的幾部 推薦給你 要是喜歡 就找找看吧 《盛夏光年》這是我百推不厭的一部電影 呵呵 應該說這部電影是我接觸台灣電影的一個開始 故事或許不能為大眾所接受 但年少足夠青春的感情記事已經可以說服我們去看去感受 《刺青》坦白說這部電影里楊丞琳只能算是梁洛施的大陪襯 伊莎貝拉的演技 和她的年齡不相符 年輕的面孔下藏匿著不安分的心 同樣是個不能為大眾所接受的故事 但是楊丞琳唱的那首《小茉莉》確實還不錯 魔法阿媽a台灣本土製作!台灣本土電影春季檔(3)落山風!!《十七歲的天空》!<海角七號!台灣本土電影票房冠軍爆笑片《國士無雙

⑵ 台灣一部電影的上映期大概有多長

台灣一般有分首輪戲院和二輪戲院還有特別播藝術電影或比較小眾電影的戲院

以首輪戲院來說,視電影熱門度而定,以及電影院的廳數而定
大約數個星期,有些比較熱門的會播一兩個月以上
另外有些比較特別的影片,如iMAX技術的,因為比較少,所以一播就是好幾個月

大約兩三個月後會轉到二輪戲院播映
再兩三個月會發行DVD

⑶ 台灣拍過幾部電影

拍過N部
海角七號現在在台火得很

⑷ 有一部電影,大概是台灣的

有這樣的嘛 我也向看啊

⑸ 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台灣一年大概可以分別拍多少部電影和連續劇

電影300以上,連續劇10000多世界最多

⑹ 台灣導演楊德昌一共拍了幾部電影呀,聽說每一部電影都獲得過國際性大獎,是不是真的

在拍電影之前他拍攝過一部電視劇。
1982年的電影【光陰的故事】是由4部短片組成,其中第二個短片【指望】是楊德昌的作品。他因這部電影開始受到矚目。
楊德昌的第一部電影是【海灘的一天】,獲美國休斯敦國際影展評審團推薦金牌獎、第二十八屆亞太電影展最佳攝影獎
1985年的【青梅竹馬】獲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家協會獎
1986年【恐怖分子】獲第二十三屆金馬獎最佳作品獎,第四十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國際影評人獎,英國電影協會最具創意和想像力獎,第32屆亞太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1991年【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張震的銀幕處女作;這部電影的名字也影響了後來《名偵探柯南》的中文翻譯)獲第二十八屆金馬獎最佳作品獎、最佳編劇獎;同時獲第三十六屆亞太電影節最佳作品獎、第十三屆南特三大洲最佳導演獎、第四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92』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獎
1994年的【獨立年代】(這一部沒有拿到國際大獎)獲第三十一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編劇獎和最佳導演、最佳作品提名,被評為1994年台灣十大華語片之一
1996年【麻將】獲柏林影展評審團特別推薦獎及新加坡影展最佳導演獎
2000年【一一】獲戛納影展最佳導演大獎

這些就是楊德昌一生所拍的電影,說是每一部電影都獲得過國際性大獎也不算太吹牛,但是其實沒有哪個人每部電影都能去威尼斯和戛納,楊德昌的成就在整個華語電影界也是數一數二的,只可惜此人逝世太早,不然會奉獻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⑺ 台灣一部電影的名字

少年不戴花
導演: 蔡辰書
外文名稱 It Seems to Rain
日文名:《花を掛けない少年》
主演: 張乃元 / 鍾智文 / 郭婷吟
上映 2007年
劇情簡介
影片呈現了一個男孩對自己的同性戀傾向從否認、隱瞞、迴避到自我認同的過程。據愛白網的資料,本片中由張乃元飾演的男孩黃士寬有著天生的自然卷發,卻總被人誤認為是燙發所致。為此,黃士寬經常自己用離子夾將頭發拉直。當同學好友陳誠(鍾智文飾演)問黃士寬是否跟劇中的女孩是男女朋友關系時,黃士寬的回答是否認,而女孩的回答則是承認。
隨著影片劇情的發展,觀眾得知,前面承認的,其實是真心喜歡對方;而前面表示否認的,實際上是想掩飾迴避自己的同性傾向。影片也表達了同性戀傾向如同自然卷發一樣為天生,不可人為改變,也不能迴避,而應勇敢認同、坦然接受的概念。
劇情介紹:
寬每天都要把自己天生捲曲的頭發,用離子夾拉的筆直才肯門上學,但是連日來的梅雨,卻一直將頭發無意弄得卷翹,這讓寬感到無比的困擾。對於這費心隱藏的自然捲曲,寬總是小心翼翼的,深怕被誰知道了這個秘密。
剛轉學來班上的誠,在一個潮濕的下午不經意的揭開了這個秘密,寬極力的扯開話題就是不願承認。寬的反應讓誠對他產生高度的好奇心,誠也因此走進寬拚命想拉直的世界。
誠的加入,讓與寬青梅竹馬的容備感威脅。在寬的世界裡,從來沒有一個男孩可以像誠一樣,這么無畏無懼的帶著他抽煙、看A片。容漸漸發現誠所帶來的這份威脅,已經不是對針對她自己,而是揪起寬與內心積埋已久的魔鬼,展開一場無止盡、自我催眠的矛盾游戲。
寬每天都在重復拉直的動作,只因為他希望能看起來跟一般人一樣。在寬幾乎窒息的房間里,誰還能夠包容他的捲曲。

是這個嗎

希望滿意

⑻ 台灣第一部故事片是那一年的什麼影片

由於台灣迷的一首怪紳士電影主題曲的啟發,引起我的興趣。對於什麽是台灣的第一部電影,不同的資料有不同的看法,....。下面這一段的看法好像比較不一樣。

.....

台灣華語電影的正式開端,是在1925年。這一年,一群電影愛好者,劉喜陽、鄭超人、張雲鶴和李松峰等人成立了「台灣影畫研究會」。其中任職台灣總督府的李松峰,透過教育會電影部在美國芝加哥購得一部攝影機,再請劉喜陽擔任編導,拍攝了台灣人自己製作第一部故事片《誰之過》。

由台灣影畫協會拍攝的《誰之過》,以及之後由文英影片公司拍攝的《情潮》,在票房上都不成功。1928年,「江雲社歌仔戲班」受日本連鎖戲的影響,在歌仔戲中穿插放映《楊國顯巡案》和《江雲娘脫靴》。這種新形式的做法轟動一時,票房的成功也令劇團能夠繼續維持下去。

連鎖戲的成功使張雲鶴和李松峰等人得到啟示,再次集合一群電影愛好者,成立「百達影片公司」。1929年,他們拍攝了第二部由台灣人製作的故事長片《血痕》。這部俠義愛情片是仿效了當時中國的"神怪武俠片"而製作的。在公映的時候,空前盛況,賣座非常成功。

1931年,日本侵華,台灣也被迫進入備戰狀態。在文化上,日本對台灣嚴加管治,再加上資源缺乏和人材不足。所以在1931年至1937年間,台灣只生產了五部電影,而且還是以台日合作方式拍攝,由日本人當導演的。五部影片當中,《鳴呼芝山岩》和《榮譽軍夫》是日本殖民者的政宣片;《怪紳士》是偵探片、《義人吳鳳》是傳記片、《望春風》則是一部愛情悲劇。

⑼ 台灣的歷史影片

日治時期

日治時代台灣自製日語電影《莎勇之鍾》,李香蘭主演第一部在台灣拍攝的電影是1907年2月日人高松豐治郎率領日本攝影師等一行人在全台灣北、中、南一百多處地點取鏡的《台灣實況紹介》。電影內容涵蓋城市建設、電力、農業、工業、礦業、鐵路、教育、風景、民俗、征討原住民等題材[16]。第一部台灣人製作的劇情片《誰之過》於1925年由劉喜陽、李松峰等人組成的台灣映畫研究會製作。不過即使劇情片,仍有相當多的影片。具有政治宣傳的作用[17]。

1908年,高松豐治郎於台灣定居,開始在台灣北、中、南七大都會建戲院放映電影,並與日本及歐美的電影公司簽約,建立制度化的電影發行放映制度。1924年後,台北的放映業者由日本請來一流的辯士(電影說明者),電影放映業愈加彭勃起來。1935年10月,日本領台40年舉行台灣博覽會,以及隔年台北與福岡間開辟航空通運,這兩件事推化造就了日治時期台灣電影放映業的鼎盛時期[17]

民國時期

台語電影興起
主條目:台語電影

台語電影《舊情綿綿》,洪一峰主演。1955年,麥寮拱樂社歌仔戲團團主陳澄三與何基明導演合作,拍攝該團的拿手戲《薛平貴與王寶釧》,成為二戰後第一部台語片,一直到1981年最後一部台語片《陳三五娘》為止,歷經了二十多年的台語電影時代。根據統計,台語片的總產量將近兩千部,產量最多時一年高達120部作品問世。《薛平貴與王寶釧》在當時台灣社會引起大轟動,皆創下當時票房紀錄,[18],引來一窩風的台語歌仔戲跟拍風。

健康寫實電影
1960年代,台海情勢逐漸穩定,中央電影公司提出健康寫實的製作路線,兼顧歐美寫實主義電影下,聘請李行拍攝《蚵女》與《養鴨人家》兩片。兩片均頗叫好叫座。[16]。

60年代末期,知名導演李翰祥來台發展,並香港電影技術帶進台灣。此階段所拍電影類型除了初期的黃梅調,尚有歷史宮闈片《如西施》及文藝片,其中以瓊瑤原著為藍圖者佔了8部。

胡金銓與新武俠片
1960年代,香港卲氏公司開始製作新派的武俠片,其中的兩位主要導演胡金銓與張徹後來都來台灣發展。胡金銓於1967年為聯邦公司編導武俠片《龍門客棧》締造了絕佳的票房紀錄[19],從此武俠、功夫、武打類型的電影成為台灣電影的主流之一,直到80年代才沒落。胡金銓的電影發揮中國京劇的特色,結合彈簧床與吊鋼絲的特技,運用蒙太奇電影手法,使得武打動作快速俐落,動靜收放形成視覺韻律。

功夫片興起
1971年,香港嘉禾公司推出李小龍主演的功夫片《唐山大兄》及次年的《精武門》均在台掀起一股功夫熱潮,而台灣武俠主流自此就轉化為功夫片、武打片繼續在台灣流行。接著張徹在卲氏公司幕後支持下,於1974年率奇子弟兵姜大衛、狄龍等來台成立的長弓公司,也讓功夫武打片,成為當時台灣電影的要角。

愛國政宣電影
1970年代中期之後,開始了一段台灣電影的愛國政宣片時期,如《英烈千秋》、《大摩天嶺》、《戰地英豪》、《女兵日記》、《八百壯士》、《梅花》、《筧橋英烈傳》、《望春風》、《香火》、《黃埔軍魂》、《成功嶺上》、《源》、《皇天後土》、《假如我是真的》、《辛亥雙十》、《血戰大二膽》等。

除此,叫特殊的片種則有如《汪洋中的一條船》的自我勉勵寫實片及如《一個女工的故事》的文藝片。

學生電影類型
之後,李行、宋存壽、屠忠訓等導演拍了一些如《小城故事》、《早安台北》、《候鳥之愛》、《歡顏》等清新的小品。之後,導演林清介則在《一個問題學生》賣座後,連續拍攝相同類型,以學生生活為主題的學生電影,這些類型電影包括《學生之愛》、《同班同學》、《男女合班》、《台北甜心》、《畢業班》等。而這波電影尚有《拒絕聯考的小子》、《年輕人的心聲》、《不妥協的一代》。此階段學生電影成為台灣新浪潮電影出現以前的重要台灣電影類型。這些低成本獨立製作方式,也讓新導演有了拍片的機會。事實上,台灣知名導演侯孝賢也在此階段接拍了《就是溜溜的她》、《風兒踢踏踩》等兩部片子。

台灣新浪潮電影的興起與沒落
台灣電影「現代主義」化,可說是始於三支短片合而為一的黃春明原著改編電影-《兒子的大玩偶》(片中另有《蘋果的滋味》、《小琪的那頂帽子》)。除了部分禁演引發的《台灣電影宣言風波》外,中影公司大膽啟用新人拍攝鄉土文學作品,也是確立台灣電影新浪潮的主因。事實上,於《兒子的大玩偶》之前,中影已先啟用楊德昌、柯一正、張毅、陶德辰拍攝了《光陰的故事》,《在那河畔青草青》與《小畢的故事》。這些電影也促成了台灣電影的新風貌,更因票房賣座,讓台灣新電影成為主流[16]。

《兒子的大玩偶》製作完成後,突破當時台灣政治與電影保守勢力的抵制,於輿論、口碑與市場的支持下,為往後台灣電影的創作自由創造一片天空。其後,包括侯孝賢、楊德昌、張毅、萬仁、柯一正、陳坤厚、曾壯祥、李佑寧、王童等也確定了以導演為主;形式新穎、風格獨特、意識前進的台灣新電影。

一般來說,此波新浪潮電影中較重要的作品計有《風櫃來的人》、《海灘的一天》、《看海的日子》、《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玉卿嫂》、《油麻菜籽》、《童年往事》、《我這樣過了一生》、《青梅竹馬》、《殺夫》、《恐怖份子》、《戀戀風塵》、《桂花巷》。

該新電影絕大多數是由台灣政府所屬的中影所投資拍攝,主要的推動者為中影主事者明驥與中高階層的小野和吳念真。此三人,可說是促成台灣新電影的主要功臣,也對當時低迷的台灣電影產生重大影響[16]。

在此影響下,台灣業內原本拍攝商業電影的導演見狀,也將此潮流引進商業電影境地,此種以鄉土小說為類型的商業電影,計有《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在室男》、《嫁妝一牛車》、《孤戀花》、《孽子》等。不過因為產量畢竟有限,1980年代台灣電影仍以如許不了主角的喜劇,與其他如著賭博片、犯罪片的商業電影。

另一方面,因為香港電影的成功,讓台灣輿論上也開始出現對台灣新電影的批判聲音。以藝術電影為主軸的台灣新電影的支持者與反對者逐漸壁壘分明,此因素,讓集體的台灣新潮流電影方朝終於1980年代末期結束[16]。不但如此,在票房也大為失利。不過,相對的,此藝術電影,卻同時間大受國際影展與各國藝術電影市場上的歡迎。

閱讀全文

與台灣一年多少部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看錢學森電影的觀後感及照片 瀏覽:415
買電影票屬於什麼合同 瀏覽:709
媽媽請再愛我一次電影小演員 瀏覽:122
電影嘉年華真實結局 瀏覽:545
破門電影免費片大結局 瀏覽:494
張藝謀電影作品大全dvd 瀏覽:5
音樂電影瘋狂 瀏覽:353
夏戈電影節過程 瀏覽:645
戀愛的味道中文電影完整版 瀏覽:661
比得兔大電影完整版中文 瀏覽:883
2021台灣懸疑電影 瀏覽:278
成龍電影不要命 瀏覽:795
晚上睡不著看點害羞的電影完整版 瀏覽:898
real電影雪莉大尺度 瀏覽:463
在飛機上看到導彈飛的外國電影是什麼名字 瀏覽:142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進修班任課老師 瀏覽:376
死寂電影的英文台詞 瀏覽:929
十大最受歡迎粵語電影 瀏覽:875
小女孩的電影演員表 瀏覽:906
公眾號賣電影票哪個好 瀏覽: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