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大片 > 台灣電影百年

台灣電影百年

發布時間:2021-07-14 18:26:35

1. 百年百部最佳華語片都有哪幾部

1 (56票)1948《小城之春》中國,費穆
2 (52票)1986《英雄本色》香港,吳宇森,02/08/1986,$34,651,324
3 (47票)1990《阿飛正傳》香港,王家衛,15/12/1990,$9,751,942
4 (45票)1984《黃土地》內地,陳凱歌
5 (42票)1989《悲情城市》台灣,侯孝賢,21/12/1989,$1,092,839
6 (41票)1984《省港旗兵》香港,麥當雄,11/07/1984,$10,249,364
7 (38票)1967《龍門客棧》台灣,胡金銓
8 (33票)1982《投奔怒海》香港,許鞍華,22/10/1982,$15,425,087
9 (32票)1971《俠女》台灣,胡金銓,18/11/1971,$678,320
10 (31票)2000《卧虎藏龍》台灣/香港,李安,06/07/2000,$14,764,598

11 1937《馬路天使》中國,袁牧之
12 1991《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台灣,楊德昌
13 1976《半斤八兩》香港,許冠文,16/12/1976,$8,531,699
14 1999《槍火》香港,杜琪峰,19/11/1999,$4,618,946
15 1967《獨臂刀》香港,張徹
16 1972《精武門》香港,羅維,22/03/1972,$4,431,423
17 1994《陽光燦爛的日子》內地,姜文
18 1953《危樓春曉》香港,李鐵
19 1995《西遊記》香港,劉鎮偉,21/01/1995,$25,093,380,《西遊記101回月光寶盒》
20 1970《董夫人》香港,唐書璇,14/10/1970,$162,522

21 1988《胭脂扣》香港,關錦鵬,07/01/1988,$17,476,414
22 1994《重慶森林》香港,王家衛,14/07/1994,$7,678,549
23 1984《似水流年》香港,嚴浩,07/09/1984,$4,556,416
24 1985《童年往事》台灣,侯孝賢
25 1987《紅高粱》內地,張藝謀
26 1981《父子情》香港,方育平,16/04/1981,$1,483,317
27 1947《一江春水向東流》中國,蔡楚生
28 1996《甜蜜蜜》香港,陳可辛,02/11/1996,$15,557,580

29 1934《神女》中國,吳永剛
30 1935《大路》中國,孫瑜
31 1979《瘋劫》香港,許鞍華,01/11/1979,$2,134,983
32 2002《無間道》香港,劉偉強、麥兆輝,12/12/2002,$55,057,176

33 1978《醉拳》香港,袁和平,05/10/1978,$6,763,793
34 1979《蝶變》香港,徐克,20/07/1979,$1,152,756
35 1994《東邪西毒》香港,王家衛,17/09/1994,$9,023,583
36 1997《香港製造》香港,陳果,09/10/1997,$1,912,200

37 1948《清宮秘史》中國,朱石麟
38 1963《梁山伯與祝英台》香港,李翰祥
39 1967《英雄本色》香港,龍剛
40 1983《新蜀山劍俠》香港,徐克,05/02/1983,$1,587,851
41 1986《恐怖分子》台灣,楊德昌
42 1989《喋血雙雄》香港,吳宇森,06/07/1989,$18,255,083
43 1991《黃飛鴻》香港,徐克,15/08/1991,$29,672,278
44 1992《阮玲玉》香港,關錦鵬,20/02/1992,$7,480,778
45 1992《秋菊打官司》內地,張藝謀,10/09/1992,$3,740,161

46 1950《我這一輩子》內地,石揮
47 1959《江山美人》香港,李翰祥
48 1969《冬暖》台灣,李翰祥
49 1987《秋天的童話》香港,張婉婷,16/07/1987,$25,546,552 50 1987《倩女幽魂》香港,程小東,18/07/1987,$18,831,638

51 1959《紫釵記》香港,李鐵
52 1960《人海孤鴻》香港,李晨風
53 1965《舞台姐妹》內地,謝晉
54 1987《龍虎風雲》香港,林嶺東,13/02/1987,$19,723,505
55 1993《霸王別姬》香港/內地,陳凱歌,01/01/1993,$9,147,952
56 2000《一一》台灣,楊德昌
57 1955《寒夜》香港,李晨風
58 1967《破曉時分》台灣,宋存壽
59 1979《空山靈雨》台灣,胡金銓,11/07/1979,$1,293,494
60 1985《警察故事》香港,成龍,14/12/1985,$26,626,760
61 1993《新不了情》香港,爾東升,11/11/1993,$31,149,673
62 1993《喜宴》台灣,李安,09/09/1993,$15,468,530.
63 2000《站台》內地,賈樟柯
64 1960《野玫瑰之戀》香港,王天林
65 1960《可憐天下父母心》香港,楚原
66 1960《難兄難弟》香港,秦劍
67 1960《第一類型危險》香港,徐克
68 1983《半邊人》香港,方育平,25/11/1983,$2,264,430
69 2000《榴槤飄飄》香港,陳果

70 1933《小玩意》中國,孫瑜
71 1949《哀樂中年》中國,桑弧
72 1973《七十二家房客》香港,楚原,22/09/1973,$5,626,675
73 1982《烈火青春》香港,譚家明,26/11/1982,$2,309,614
74 1986《戀戀風塵》台灣,侯孝賢
75 1992《92黑玫瑰對黑玫瑰》香港,劉鎮偉,02/07/1992,$22,806,044
76 2002《少林足球》》香港,周星馳,05/07/2001,$60,739,847
77 1937《夜半歌聲》中國,馬徐維邦
78 1974《再見中國》香港,唐書璇
79 1980《撞到正》香港,許鞍華,22/05/1980,$3,597,016

80 1985《青梅竹馬》台灣,楊德昌
81 1993《藍風箏》內地,田壯壯
82 1948《太太萬歲》中國,桑孤
83 1957《曼波女郎》香港,易文
84 1959《豪門夜宴》香港,李晨風、李鐵、吳回、羅志雄
85 1972《秋決》台灣,李行
86 1986《芙蓉鎮》內地,謝晉
87 1989《賭神》香港,王晶,14/12/1989,$36,294,029
88 1989《旺角卡門》香港,王家衛,09/06/1988,$11,532,283
89 1997《春光乍泄》香港,王家衛,30/05/1997,$8,600,141

90 2000《花樣年華》香港,王家衛,29/09/2000,$8,663,227
91 1948《萬家燈火》中國,沈浮
92 1953《中秋月》香港,朱石麟
93 1955《父母心》香港,秦劍
94 1959《林則徐》內地,鄭君里、岑范
95 1962《紅樓夢》內地,岑范
96 1983《打擂台》香港,黃志強,21/10/1983,$1,133,596
97 1984《上海之夜》香港,徐克,11/10/1984,$11,625,564
98 1984《五郎八卦棍》香港,劉家良,17/02/1984,$3,792,852
99 1985《黑炮事件》內地,黃建新
100 1992《青少年哪吒》台灣,蔡明亮
101 1993《戲夢人生》台灣,侯孝賢
102 1995《女人四十》香港,許鞍華,04/05/1995,$14,020,825
103 1998《一個都不能少》內地,張藝謀

共有六十三部是香港電影,(包括李安的《卧虎藏龍》台灣/香港,及陳凱歌《霸王別姬》香港/內地)。
台灣電影有十六部。
「內地」電影,有十三部。
「中國」電影(相信是指1949年及前)有十一部
過半投票者選擇1948《小城之春》,與1986《英雄本色》。

王家衛有六部片入選:《阿飛正傳》、《重慶森林》、《東邪西毒》、《旺角卡門》、《春光乍泄》和《花樣年華》。
徐克有五部片入選:《蝶變》、《新蜀山劍俠》、《黃飛鴻》、《第一類型危險》和《上海之夜》。

有四部片入選:
許鞍華:《投奔怒海》、《瘋劫》、《撞到正》、《女人四十》
侯孝賢:《悲情城市》、《童年往事》、《戀戀風塵》、《戲夢人生》
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恐怖分子》、《一一》、《青梅竹馬》

有三部片入選:
李翰祥:《梁山伯與祝英台》、《江山美人》、《冬暖》
胡金銓:《龍門客棧》、《俠女》、《空山靈雨》
張藝謀:《紅高粱》、《秋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

有兩部片入選:
陳凱歌:《黃土地》、《霸王別姬》
謝晉:《舞台姐妹》、《芙蓉鎮》
桑弧:《哀樂中年》、《太太萬歲》
劉鎮偉:《92黑玫瑰對黑玫瑰》、《西遊記》
關錦鵬:《胭脂扣》、《甜蜜蜜》
李安:《喜宴》、《卧虎藏龍》
秦劍:《難兄難弟》、《父母心》
吳宇森:《喋血雙雄》、《英雄本色》
陳果:《香港製造》、《榴槤飄飄》
李晨風:《紫釵記》、《寒夜》
孫瑜:《小玩意》、《大路》
楚原:《可憐天下父母心》、《七十二家房客》
唐書璇:《董夫人》、《再見中國》

2. 這部台灣老電影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貌似是世上只有媽媽好啊..好感人的..好早了..

3. 中國電影百年百部經典電影

1 (56票)1948《小城之春》中國,費穆
2 (52票)1986《英雄本色》香港,吳宇森,02/08/1986,$34,651,324
3 (47票)1990《阿飛正傳》香港,王家衛,15/12/1990,$9,751,942
4 (45票)1984《黃土地》內地,陳凱歌
5 (42票)1989《悲情城市》台灣,侯孝賢,21/12/1989,$1,092,839
6 (41票)1984《省港旗兵》香港,麥當雄,11/07/1984,$10,249,364
7 (38票)1967《龍門客棧》台灣,胡金銓
8 (33票)1982《投奔怒海》香港,許鞍華,22/10/1982,$15,425,087
9 (32票)1971《俠女》台灣,胡金銓,18/11/1971,$678,320
10 (31票)2000《卧虎藏龍》台灣/香港,李安,06/07/2000,$14,764,598

11 1937《馬路天使》中國,袁牧之
12 1991《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台灣,楊德昌
13 1976《半斤八兩》香港,許冠文,16/12/1976,$8,531,699
14 1999《槍火》香港,杜琪峰,19/11/1999,$4,618,946
15 1967《獨臂刀》香港,張徹
16 1972《精武門》香港,羅維,22/03/1972,$4,431,423
17 1994《陽光燦爛的日子》內地,姜文
18 1953《危樓春曉》香港,李鐵
19 1995《西遊記》香港,劉鎮偉,21/01/1995,$25,093,380,《西遊記101回月光寶盒》
20 1970《董夫人》香港,唐書璇,14/10/1970,$162,522

21 1988《胭脂扣》香港,關錦鵬,07/01/1988,$17,476,414
22 1994《重慶森林》香港,王家衛,14/07/1994,$7,678,549
23 1984《似水流年》香港,嚴浩,07/09/1984,$4,556,416
24 1985《童年往事》台灣,侯孝賢
25 1987《紅高粱》內地,張藝謀
26 1981《父子情》香港,方育平,16/04/1981,$1,483,317
27 1947《一江春水向東流》中國,蔡楚生
28 1996《甜蜜蜜》香港,陳可辛,02/11/1996,$15,557,580

29 1934《神女》中國,吳永剛
30 1935《大路》中國,孫瑜
31 1979《瘋劫》香港,許鞍華,01/11/1979,$2,134,983
32 2002《無間道》香港,劉偉強、麥兆輝,12/12/2002,$55,057,176

33 1978《醉拳》香港,袁和平,05/10/1978,$6,763,793
34 1979《蝶變》香港,徐克,20/07/1979,$1,152,756
35 1994《東邪西毒》香港,王家衛,17/09/1994,$9,023,583
36 1997《香港製造》香港,陳果,09/10/1997,$1,912,200

37 1948《清宮秘史》中國,朱石麟
38 1963《梁山伯與祝英台》香港,李翰祥
39 1967《英雄本色》香港,龍剛
40 1983《新蜀山劍俠》香港,徐克,05/02/1983,$1,587,851
41 1986《恐怖分子》台灣,楊德昌
42 1989《喋血雙雄》香港,吳宇森,06/07/1989,$18,255,083
43 1991《黃飛鴻》香港,徐克,15/08/1991,$29,672,278
44 1992《阮玲玉》香港,關錦鵬,20/02/1992,$7,480,778
45 1992《秋菊打官司》內地,張藝謀,10/09/1992,$3,740,161

46 1950《我這一輩子》內地,石揮
47 1959《江山美人》香港,李翰祥
48 1969《冬暖》台灣,李翰祥
49 1987《秋天的童話》香港,張婉婷,16/07/1987,$25,546,552
50 1987《倩女幽魂》香港,程小東,18/07/1987,$18,831,638

51 1959《紫釵記》香港,李鐵
52 1960《人海孤鴻》香港,李晨風
53 1965《舞台姐妹》內地,謝晉
54 1987《龍虎風雲》香港,林嶺東,13/02/1987,$19,723,505
55 1993《霸王別姬》香港/內地,陳凱歌,01/01/1993,$9,147,952
56 2000《一一》台灣,楊德昌

57 1955《寒夜》香港,李晨風
58 1967《破曉時分》台灣,宋存壽
59 1979《空山靈雨》台灣,胡金銓,11/07/1979,$1,293,494
60 1985《警察故事》香港,成龍,14/12/1985,$26,626,760
61 1993《新不了情》香港,爾東升,11/11/1993,$31,149,673
62 1993《喜宴》台灣,李安,09/09/1993,$15,468,530.
63 2000《站台》內地,賈樟柯

64 1960《野玫瑰之戀》香港,王天林
65 1960《可憐天下父母心》香港,楚原
66 1960《難兄難弟》香港,秦劍
67 1960《第一類型危險》香港,徐克
68 1983《半邊人》香港,方育平,25/11/1983,$2,264,430
69 2000《榴槤飄飄》香港,陳果

70 1933《小玩意》中國,孫瑜
71 1949《哀樂中年》中國,桑弧
72 1973《七十二家房客》香港,楚原,22/09/1973,$5,626,675
73 1982《烈火青春》香港,譚家明,26/11/1982,$2,309,614
74 1986《戀戀風塵》台灣,侯孝賢
75 1992《92黑玫瑰對黑玫瑰》香港,劉鎮偉,02/07/1992,$22,806,044
76 2002《少林足球》》香港,周星馳,05/07/2001,$60,739,847

77 1937《夜半歌聲》中國,馬徐維邦
78 1974《再見中國》香港,唐書璇
79 1980《撞到正》香港,許鞍華,22/05/1980,$3,597,016
80 1985《青梅竹馬》台灣,楊德昌
81 1993《藍風箏》內地,田壯壯

82 1948《太太萬歲》中國,桑孤
83 1957《曼波女郎》香港,易文
84 1959《豪門夜宴》香港,李晨風、李鐵、吳回、羅志雄
85 1972《秋決》台灣,李行
86 1986《芙蓉鎮》內地,謝晉
87 1989《賭神》香港,王晶,14/12/1989,$36,294,029
88 1989《旺角卡門》香港,王家衛,09/06/1988,$11,532,283
89 1997《春光乍泄》香港,王家衛,30/05/1997,$8,600,141
90 2000《花樣年華》香港,王家衛,29/09/2000,$8,663,227

91 1948《萬家燈火》中國,沈浮
92 1953《中秋月》香港,朱石麟
93 1955《父母心》香港,秦劍
94 1959《林則徐》內地,鄭君里、岑范
95 1962《紅樓夢》內地,岑范
96 1983《打擂台》香港,黃志強,21/10/1983,$1,133,596
97 1984《上海之夜》香港,徐克,11/10/1984,$11,625,564
98 1984《五郎八卦棍》香港,劉家良,17/02/1984,$3,792,852
99 1985《黑炮事件》內地,黃建新
100 1992《青少年哪吒》台灣,蔡明亮
101 1993《戲夢人生》台灣,侯孝賢
102 1995《女人四十》香港,許鞍華,04/05/1995,$14,020,825
103 1998《一個都不能少》內地,張藝謀

4. 求台灣經典老電影

媽媽再愛我一次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一一
悲情城市
推手
飲食男女(李安的)
喜宴
風櫃里來的人
戀戀風塵
戲夢人生
獨立時代
恐怖分子

5. 台灣八十年代有哪些電影

1981年侯孝賢拍出第一部長片<就是溜溜的她>,他獨樹一幟,大膽運用長鏡頭而造就出的獨特視覺風格,後來則成了他電影作品的一項重要標記。隨後他又推出了<在那河畔青草青>(1982年)他在這種復述青春與童真的過程中,他仍然沒有放棄其慣有的長鏡頭視覺模式,悠長而沉悶,所以並沒有人給他下過一個肯定的結論。而到了1984年則有了轉機,隨著他拍攝技術的日臻完善,作品<風櫃來的人>推出後,使他獲得了空前的好評,此時輿論界才算是首肯了其固守的電影藝術表現形式,一些國際國內的獎項,也給他的事業帶來了巨大的轉機。

<風櫃來的人>所呈現的是一個平靜、悠閑的漁村景象,主人公阿清和同伴們成天無所事事,他們看白戲、賭博、逞勇鬥狠。終於有一次,他們把事情鬧得太大,而被警方懲戒,於是結伴離開風櫃——這個澎湖列島中的一個小島,他們棲息的家,來到了光怪陸離的高雄,一切都變了,他們對這個城市感到茫然、陌生、焦慮和恐懼。在兩種生活狀態的切換中,侯孝賢的想傳達的心緒是不言而喻的。

對於孩童和少年時代的那種幻夢般的執迷,是這個時期侯孝賢電影的一大創作特點,即使是一些細瑣閑雜的小趣,他都會以一種近乎偏執的距離和角度,去傾注自己情懷與關注。希望——失望,失望——希望,那種沾染著稚氣面對著成長體驗的情結,成為他早期作品裡最重要的基調。也正如他自己所體驗的那樣:「莫如一個俯瞰人世的旁觀者。溫暖,但帶著距離,所以更需要絕對的清醒。」

從<兒子的大玩偶>(1983年)中對寵溺嬌縱的享受,到<冬冬的假期>(1984年)里對自然與社會、生活與現實的初步領悟,侯孝賢總是在利用著孩子們的視覺與思考,來發掘並且披露現實生活背後的一些創痕與陰影。充滿了彷徨與無奈的歲月里,人們已經越來越習慣於拙劣地過活,然而孩子們卻是無辜的,他們的眼睛中居然也衍生了不知所措的神色。人們都在找尋著奔忙下去的理由,那麼又有誰來為孩子們解釋清楚,那些他們根本看不太懂的林林總總,究竟都是在為了些什麼。

<童年往事>(1985年)中,這種微妙的情結仍舊在繼續著,不同於以往的是這種情結似乎已經有所依託,其實這種依託的端的和源頭,則更多是來自於他自己一些成長經歷。又是一個兀長的鏡頭給過來,我們看到那少年(侯孝賢)精赤著腳站在芒果樹下,整個街道非常寂寥。遠遠傳來腳踏車吃力輪轉聲,聲音如此微弱,分不清腳踏車從哪裡來又要往哪裡去。樹下面是一個獨立世界,有人出來轉一圈,一會兒又不見。坐在樹上的少年侯孝賢清醒地感受到微熱的風,安靜的蟬聲,人的活動 。他突然感到寂寞。好像時空整個凝結在那裡……

我們在<童年往事>里,看到的是自己幼年時候玩耍過的游戲,蹲在門口等大人回來的經驗,吃到一根雪糕的喜悅……這些瑣碎的、平淡的,似乎只會吸引小孩子的情節累積起來,漸漸地打動了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從<戀戀風塵>(1986年)中的顧盼與滯等,到<尼羅河的女兒>(1987年)中的徇徇不羈與突然死亡,我們忽而發現了侯孝賢對於愛情觀念的一種決絕與虛妄。而<<悲情城市>(1989年)的涌現,就已經把他那決絕的哀與樂、生與死的情結,完全地超越了童真與愛情的零碎表白。故事中再現了那個幻滅的時代,男與女、大與小、老與少,都混沌在一種從無奈到絕望的狀態里生存著。與其是說那個令人痛至決絕的城市充滿悲情,莫不如說是人們對自己命運與前途的焦慮與絕望,生離——死別,死別——生離,或許在這種傷情的故事裡,唯一能令人暢釋心胸的畫面,也只有那長鏡頭下的遠山近水……

陶醉在長鏡頭的古典寫實形式,或許會是侯孝賢今生今世都無法放棄的情懷,而對於現實生活與田園野趣的執迷,也源自於其寫實個性下的完整經驗。而楊德昌的電影作品也在秉執這種特質,但是他這種寫實的特質卻與侯孝賢的鄉土田園氣韻截然相反,他把故事的觸角牢牢地扎在了台灣城市的最深處,總是在揭批著那些披著改良外衣的生活與人性,揭開人性最卑微、最晦暗、最陰冷的最底層。

與侯孝賢一樣,楊德昌的電影作品也啟始於那些孩提時代的意趣與感悟。在最初<光陰的故事——指望>(1982年)中,他並沒有過於偏執地堅守批判與懷疑的態度,而僅只是對於懵懵懂懂的青春,作了一次最委婉、最淺顯、而又是最單純的解讀。女中學生淡淡的相思,在含蓄和緩慢的畫面中給予呈現,既沒有傷害,也沒有沖突,只有那留存在記憶中的一幕幕可供回味的瞬間,在細膩的囈語聲中向你委婉道白。道白這無奈的青春,體會這「光陰的故事」。

在隨後的<海灘的一天>的創作中,這種天真、爛漫的情懷忽然原離了他的視線,一股迷惘而空虛的落寞情結,彌蓋了他對愛情與生活的幻夢與憧憬。故事的調子飽涵著沉重,那種原離了生活環境,而又揭示著現象的側面寫實,把一種對人性的懷疑推到了觀眾們的面前。身在那個物慾橫流的年代空洞而虛偽的社會環境下,人際關系足逐漸變得疏離、冰冷,任何情感與允諾都顯得無比蒼白而毫不可信。這個疏離、冰冷的人際關系鏈條,緊禁地捆綁著彷徨在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的每一個年輕人,愛沒有了希望,恨也就無所謂痛快,生活自然而然地也就被擱置到了一種更加極端、更加邊緣的狀態。

這個疏離、冰冷的人際關系發展到<青梅竹馬>(1985年)與<恐怖分子>(1986年),則成為更教人恐懼悲觀的軟弱道德行為,大都會五光十色的物質環境,只會更加劇這些個人的絕望與無助。<海灘的一天>畢竟在劇終時成就了兩個獨立而成熟的女性,而到了<青梅竹馬>和<恐怖分子>,死亡、空虛的概念卻展開了更為悲觀的結論。到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年),更是延伸了<恐怖分子>的社會敗德和軟弱人性的「共犯」控訴。小四的殺人行為,被拓寬為六十年代台灣社會的封閉,以至於對純潔、真誠的扼殺。如此看來,若說楊德昌是一位當代台灣社會道德觀察省思者,也並不為過。

6. 台灣老電影

火玫瑰?

7. 電影的百年歷史

1905 北京豐泰照相館老闆任慶泰拍攝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
1909 美國人布拉斯基在上海成立亞細亞影片公司,並派梁少坡到香港拍攝了短片《偷燒鴨》。
1912 鄭正秋、張石川拍攝中國第一部故事片《難夫難妻》。
黎民偉拍攝香港第一部故事片《莊子試妻》。
(孫中山宣布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溥儀宣布退位,清朝結束)
1922 張石川、鄭正秋在上海成立明星影片公司。
1923 明星公司的《孤兒救祖記》引起轟動。
黎民偉在香港成立民新公司。
1925 邵醉翁等兄弟四人在上海創辦天一影片公司,為香港邵氏公司之前身。
黎民偉將民新公司遷至上海。
1926 明星、大中華、百華等六家公司組成扼制天一公司的六合影片營業公司。
(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
1928 明星公司出品的武俠神怪片《火燒紅蓮寺》轟動一時,並連續拍了近二十部續集。
1929 六合公司宣告解體。
1930 聯華影片公司成立,創業作品為《故都春夢》和《野草閑花》。
國民政府頒發電影檢查法。
1931 中國第一部有聲片《歌女紅牡丹》公映。
(九.一八事變)
1932 一.二八事變,日機轟炸上海,多家電影公司毀於戰火。
1933 上海天一公司於薛覺先在上海拍攝首部粵語電影《白金龍》,引起轟動。
1934 蔡楚生推出《漁光曲》,賣座鼎盛,並於次年成為中國首部國際獲獎影片。
吳永剛編導《神女》。
國民政府屬下的中央宣傳委員會成立中央電影攝影場,簡稱「中電」。
1935 《風雲兒女》在上海首映,影片的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後來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阮玲玉留下「人言可畏」的遺書,服毒自盡。
1937 袁牧之導演的《馬路天使》上映,女主角周璇一鳴驚人。
上海淪陷,上海製片事業陷入停頓。
(盧溝橋事變,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1938 中制完成《八百壯士》等三部抗戰故事片,同年武漢淪陷,中制遷往重慶。
1941 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上映,轟動一時。
(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
1945 日本投降。
1947 《一江春水向東流》上映,賣座鼎盛,產生很大政治影響。
1948 《小城之春》上映。
1949 上海電影製片廠成立。
北京電影製片廠成立。
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由東北電影製片廠出品。
香港第一部黃飛鴻電影,關德興主演的《鞭風滅燭》上映,後來成為中國最長的系列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 南洋影業改為邵氏父子公司。
1951 批判《武訓傳》的運動開始。
1952 中國人民解放軍電影製片廠在北京成立,後改名為八一電影製片廠。
1953 新中國第一部彩色片《梁山伯與祝英台》完成。
1958 邵氏公司成立,邵逸夫出任總裁,同時在清水灣興建邵氏影城。
1959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舉辦「慶祝建國十周年國產新片展覽月」,同年出品大批優秀電影。
1960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完成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
1961 《大眾電影》雜志舉辦第一屆電影百花獎。
1963 邵氏出品,李翰祥導演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台灣地區上映,引起轟動。
李行、李嘉導演《蚵女》,掀起台灣地區「健康寫實主義」風潮。
1964 李翰祥離開邵氏,在中國台灣創辦國聯,創業作品為《七仙女》。
1966 胡金銓導演的《大醉俠》開創新派武俠電影潮流。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67 胡金銓導演《龍門客棧》。
張徹的《獨臂刀》上映,影響到日後香港電影向男明星為主導的路線發展。
《清宮秘史》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全國性的批判。
1970 新中國恢復生產影片,本年出品兩部樣板戲《智取威虎山》和《紅燈記》。
鄒文懷離開邵氏自組嘉禾公司。
1971 李小龍返港拍攝《唐山大兄》,掀起功夫片熱潮,同時挽救了嘉禾,使之成為實力僅次於邵氏的大公司。
1972 李小龍主演的《精武門》打破香港票房記錄。
李翰祥重返邵氏,拍攝許冠文主演的《大軍閥》,十分賣座。
1973 李小龍猝死。
1975 胡金銓導演的《俠女》獲得第28屆嘎納電影節技術大獎。
----------------------------------------------------------

中國電影大事記
(1896—2005)
1896年 電影傳入中國。
1905年 第一部中國電影誕生。《定軍山》標志著中國電影正式誕生。
1908年 義大利僑民勞羅在上海拍攝了《上海第一輛電車行駛》、《上海租界各處風景》、《強行剪辮》等短紀錄片。
1909年 中國出現的第一家電影製片公司——亞細亞影戲公司在上海建立。
1911年 5月,上海城自治公所頒布《取締影戲場條例》,共7條。
反映辛亥革命的短紀錄片《武漢戰爭》在上海謀得利戲園上映。
1913年 中國人自組的電影公司新民公司在上海成立。
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難夫難妻》(又名《洞房花燭》)問世。
黎民偉在香港拍攝了短故事片《莊子試妻》。
1916年 幻仙影戲公司在上海徐家匯成立。
1917年 上海商務印書館開始涉足電影業。
1919年 亞細亞影戲公司拍攝了《偷燒鴨》等一批喜劇短片(時稱為滑稽短片)。
中國影片製造公司在南通成立。
1920年 商務印書館影片部攝制了由梅蘭芳主演並導演的京劇短片《春香鬧學》和《天女散花》,這是梅蘭芳涉足電影的開始。
1921年 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閻瑞生》問世。
1922年 《海誓》、《擲果緣》《紅粉骷髏》上映。
1928年 武俠神怪片《火燒紅蓮寺》(第一集)上映。
1929年 首映有聲影片《飛行將軍》(僅有聲響,並無對白)。
本年度出現的主要影片有《火燒紅蓮寺》四至九集、《王氏四俠續集》、《乾隆游江南》一至四集、《兒女英雄》二至三集、《紅俠》、《風流劍客》、《飛行大盜》、《白玫瑰》、《關東大俠》等。
1930年《野草閑花》上映。該片採用蠟盤配音的方法為影片插曲《尋兄詞》配音,這是中國電影的第一首插曲。
1931年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問世。
1933年《狂流》、《春蠶》、《三個摩登女性》、《都會的早晨》、《小玩意》和《城市之夜》上映。
1934年 聯華影業公司攝制的影片《神女》上映。該片是中國無聲電影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姊妹花》、《漁光曲》上映。
1935年 《大路》、《新女性》上映。後者為著名影星阮玲玉主演的最後一部影片。
《都市風光》上映,這是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片。中國第一部有聲動畫片《駱駝獻舞》製作完成。
1936年《化身姑娘》、《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記》上映。
1937年 《壯志凌雲》、《聯華交響曲》、《夜半歌聲》、《十字街頭》、《馬路天使》上映。
1938年 抗日題材影片《保衛我們的土地》、《熱血忠魂》和《八百壯士》上映。
1939年 《木蘭從軍》,連映85天。攝制了大型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孤城喋血》、《中華兒女》、《保家鄉》、《好丈夫》等抗戰電影。
1940年 攝制了《東亞之光》、《勝利進行曲》、《塞上風雲》等8部抗日題材故事片及大型抗戰紀錄片《民族萬歲》。
1941年 《西施》、《家》(上、下集)上映。中國第一部大型動畫片《鐵扇公主》(片長80分鍾)問世。
1943年 《秋海棠》、《紅樓夢》兩部文學名著影片在上海上映。
1944年 拍攝了《氣壯山河》、《血濺櫻花》等抗戰題材影片。
1947年 《八千里路雲和月》舉行了首映。《天堂春夢》、《假鳳虛凰》、《一江春水向東流》(上、下集)上映。
1948年 抗日題材影片《松花江上》公映。《乘龍快婿》、《夜店》、《艷陽天》、《萬家燈火》、《小城之春》、《生死恨》上映。
1949年 《麗人行》上映。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導演王濱)問世。
1950年 《我這一輩子》(根據老舍小說改編)攝制完成,成為春節期間最上座的影片,並獲得文化部優秀影片二等獎。
1951年 上影廠拍攝的《南征北戰》攝制完成。這是新中國拍攝的第一部優秀的戰爭片。

作者: 銀幕魅影 2005-12-20 10:45 回復此發言

--------------------------------------------------------------------------------

5 回復:中國電影百年簡史
1953年 越劇片《梁山泊與祝英台》完成。這是新中國第一部彩色片。
1954年 驚險故事片《渡江偵察記》完成,上映後受到熱烈歡迎。
1955年 《梁山伯與祝英台》在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上放映,並於27日在巴黎明星電影院正式上映。
1957年 《柳堡的故事》、《女藍五號》、《羊城暗哨》等影片深受觀眾歡迎。.
1958年《黃寶妹》公映,被評價為「紀錄性藝術片」的代表作。
第一部中外合拍故事片《風箏》(中法合拍)問世。1958年出品的故事片高達105部。
1959年中國電影代表團攜片參加第一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老兵新傳》獲電影節技術成就獎,《小鯉魚跳龍門》獲動畫片銀質獎。
1960年 新中國第一部彩色歌舞片《劉三姐》完成。
1962年 第一屆《大眾電影》百花獎評選結果揭曉,《紅色娘子軍》獲最佳故事片獎。
1963年 本年度最受觀眾歡迎的影片有《冰山上的來客》、《小兵張嘎》、《早春二月》、《野火春風斗古城》等。
1964年 《英雄兒女》、《雷鋒》、《小鈴鐺》、《霓虹燈下的哨兵》、《阿詩瑪》等一批優秀影片問世。
1965年 《地道戰》、《烈火中永生》、《舞台姐妹》等文革前最後一批經典影片問世。
1970年 攝制完成第一部「樣板戲電影」——彩色京劇藝術片《智取威虎山》。
1971年 完成「樣板戲電影」《紅燈記》(京劇)、《沙家浜》(京劇)和《紅色娘子軍》(舞劇)的拍攝。
1974年 全國上映《火紅的年代》、《艷陽天》、《青松嶺》等影片。
1975年《春苗》在全國公映。
1976年《歡騰的小涼河》在全國公映。
《創業》、《海霞》、《園丁之歌》等受到「四人幫」批判的電影在全國恢復上映。
1978年 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在南斯拉夫第3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上獲一等獎。動畫片《大鬧天宮》(上、下集)在英國第22屆倫敦國際電影節獲最佳影片獎。
1979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歸心似箭》、《小花》、《生活的顫音》、《苦惱人的笑》等。
1980年 《巴山夜雨》、《天雲山傳奇》等一批反思性影片攝制完成。
1981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西安事變》、《喜盈門》、《鄰居》、《沙鷗》、《被愛情遺忘的角落》、《鄉情》等。
1982年 《城南舊事》、《人到中年》、《牧馬人》、《駱駝祥子》等一批重要影片攝制完成。
1983年 《泉水叮咚》在義大利第13屆吉福尼國際兒童電影節被評為一等獎。
本年度較有影響的影片包括《咱們的牛百歲》、《血,總是熱的》、《夕照街》、《我們的田野》等。
1984年 《獵場扎撒》、《野山》、《良家婦女》、《黑炮事件》等重要影片問世。
1987年 《老井》獲第二屆東京國際電影節大獎。《紅高粱》、《老井》、《人?鬼?情》、《孩子王》、《太陽雨》、《我只流三次淚》、《最後的瘋狂》等一批重要影片攝制完成。
1988年 《紅高粱》在第38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金熊獎」。這是我國第一次在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高獎。《芙蓉鎮》在捷克斯洛伐克第26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獲電影節大獎。
1989年 《金猴降妖》、木偶片《神醫》分別獲美國第六屆芝加哥國際兒童電影節動畫故事片一等獎、動畫短片一等獎。《開國大典》問世。該片對傳統的革命歷史題材影片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990年 2月,《本命年》獲得第4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趙麗蓉因《過年》一片獲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焦裕祿》、《我的九月》、《北京,你早》、《老店》、《龍年警官》、《血色清晨》等。
1991年 《哦,香雪》獲得41屆柏林電影節兒童片獎。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獲得這一獎項。《大紅燈籠高高掛》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銀獅獎。
本年度重要影片包括《大決戰之一—平津戰役》《大決戰之二—淮海戰役》、《過年》、《火焰山來的鼓手》《留守女士》等。
1992年 《秋菊打官司》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金獅獎。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站直啰,別趴下》、《秋菊打官司》、《香魂女》、《闕里人家》、《大撒把》、《新龍門客棧》、《蔣築英》、《三毛從軍記》等。
1993年 《香魂女》和台灣《喜宴》同獲第43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重慶談判》、《霸王別姬》、《無人喝彩》、《炮打雙燈》等。
1994年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被告山杠爺》、《背靠背、臉對臉》、《二謨》等。
1995年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孔繁森》、《九香》、《七七事變》、《大辮子的誘惑》、《贏家》等。
1996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鴉片戰爭》、《大轉折》(上下)、《紅河谷》等。
1997年 大陸第一部「賀歲片」《甲方乙方》問世。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大進軍》系列:《南線大追殲》、《席捲大西南》、《安居》、《長征》等。
1998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不見不散》、《離開雷鋒的日子》、《一個都不能少》等。
1999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黃河絕戀》、《緊急迫降》、《大戰寧滬杭》、《洗澡》等。
2000年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生死抉擇》等。
2001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尋槍》、《開往春天的地鐵》、《我的兄弟姐妹》等。
2002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鄧小平》、《美麗的大腳》、《沖出亞馬遜》、《和你在一起》、《卡拉是條狗》等。
2003年 中國第一部數字電影《冬至》攝制完成。《英雄》創下了2.5億元的票房紀錄。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英雄》、《驚濤駭浪》、《暖》等。
2004年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十面埋伏》、《手機》等。

8. 百年電影

1905 北京豐泰照相館老闆任慶泰拍攝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
1909 美國人布拉斯基在上海成立亞細亞影片公司,並派梁少坡到香港拍攝了短片《偷燒鴨》。
1912 鄭正秋、張石川拍攝中國第一部故事片《難夫難妻》。
黎民偉拍攝香港第一部故事片《莊子試妻》。
(孫中山宣布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溥儀宣布退位,清朝結束)
1922 張石川、鄭正秋在上海成立明星影片公司。
1923 明星公司的《孤兒救祖記》引起轟動。
黎民偉在香港成立民新公司。
1925 邵醉翁等兄弟四人在上海創辦天一影片公司,為香港邵氏公司之前身。
黎民偉將民新公司遷至上海。
1926 明星、大中華、百華等六家公司組成扼制天一公司的六合影片營業公司。
(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
1928 明星公司出品的武俠神怪片《火燒紅蓮寺》轟動一時,並連續拍了近二十部續集。
1929 六合公司宣告解體。
1930 聯華影片公司成立,創業作品為《故都春夢》和《野草閑花》。
國民政府頒發電影檢查法。
1931 中國第一部有聲片《歌女紅牡丹》公映。
(九.一八事變)
1932 一.二八事變,日機轟炸上海,多家電影公司毀於戰火。
1933 上海天一公司於薛覺先在上海拍攝首部粵語電影《白金龍》,引起轟動。
1934 蔡楚生推出《漁光曲》,賣座鼎盛,並於次年成為中國首部國際獲獎影片。
吳永剛編導《神女》。
國民政府屬下的中央宣傳委員會成立中央電影攝影場,簡稱「中電」。
1935 《風雲兒女》在上海首映,影片的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後來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阮玲玉留下「人言可畏」的遺書,服毒自盡。
1937 袁牧之導演的《馬路天使》上映,女主角周璇一鳴驚人。
上海淪陷,上海製片事業陷入停頓。
(盧溝橋事變,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1938 中制完成《八百壯士》等三部抗戰故事片,同年武漢淪陷,中制遷往重慶。
1941 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上映,轟動一時。
(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
1945 日本投降。
1947 《一江春水向東流》上映,賣座鼎盛,產生很大政治影響。
1948 《小城之春》上映。
1949 上海電影製片廠成立。
北京電影製片廠成立。
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由東北電影製片廠出品。
香港第一部黃飛鴻電影,關德興主演的《鞭風滅燭》上映,後來成為中國最長的系列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 南洋影業改為邵氏父子公司。
1951 批判《武訓傳》的運動開始。
1952 中國人民解放軍電影製片廠在北京成立,後改名為八一電影製片廠。
1953 新中國第一部彩色片《梁山伯與祝英台》完成。
1958 邵氏公司成立,邵逸夫出任總裁,同時在清水灣興建邵氏影城。
1959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舉辦「慶祝建國十周年國產新片展覽月」,同年出品大批優秀電影。
1960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完成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
1961 《大眾電影》雜志舉辦第一屆電影百花獎。
1963 邵氏出品,李翰祥導演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台灣地區上映,引起轟動。
李行、李嘉導演《蚵女》,掀起台灣地區「健康寫實主義」風潮。
1964 李翰祥離開邵氏,在中國台灣創辦國聯,創業作品為《七仙女》。
1966 胡金銓導演的《大醉俠》開創新派武俠電影潮流。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67 胡金銓導演《龍門客棧》。
張徹的《獨臂刀》上映,影響到日後香港電影向男明星為主導的路線發展。
《清宮秘史》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全國性的批判。
1970 新中國恢復生產影片,本年出品兩部樣板戲《智取威虎山》和《紅燈記》。
鄒文懷離開邵氏自組嘉禾公司。
1971 李小龍返港拍攝《唐山大兄》,掀起功夫片熱潮,同時挽救了嘉禾,使之成為實力僅次於邵氏的大公司。
1972 李小龍主演的《精武門》打破香港票房記錄。
李翰祥重返邵氏,拍攝許冠文主演的《大軍閥》,十分賣座。
1973 李小龍猝死。
1975 胡金銓導演的《俠女》獲得第28屆嘎納電影節技術大獎。
----------------------------------------------------------

中國電影大事記
(1896—2005)
1896年 電影傳入中國。
1905年 第一部中國電影誕生。《定軍山》標志著中國電影正式誕生。
1908年 義大利僑民勞羅在上海拍攝了《上海第一輛電車行駛》、《上海租界各處風景》、《強行剪辮》等短紀錄片。
1909年 中國出現的第一家電影製片公司——亞細亞影戲公司在上海建立。
1911年 5月,上海城自治公所頒布《取締影戲場條例》,共7條。
反映辛亥革命的短紀錄片《武漢戰爭》在上海謀得利戲園上映。
1913年 中國人自組的電影公司新民公司在上海成立。
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難夫難妻》(又名《洞房花燭》)問世。
黎民偉在香港拍攝了短故事片《莊子試妻》。
1916年 幻仙影戲公司在上海徐家匯成立。
1917年 上海商務印書館開始涉足電影業。
1919年 亞細亞影戲公司拍攝了《偷燒鴨》等一批喜劇短片(時稱為滑稽短片)。
中國影片製造公司在南通成立。
1920年 商務印書館影片部攝制了由梅蘭芳主演並導演的京劇短片《春香鬧學》和《天女散花》,這是梅蘭芳涉足電影的開始。
1921年 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閻瑞生》問世。
1922年 《海誓》、《擲果緣》《紅粉骷髏》上映。
1928年 武俠神怪片《火燒紅蓮寺》(第一集)上映。
1929年 首映有聲影片《飛行將軍》(僅有聲響,並無對白)。
本年度出現的主要影片有《火燒紅蓮寺》四至九集、《王氏四俠續集》、《乾隆游江南》一至四集、《兒女英雄》二至三集、《紅俠》、《風流劍客》、《飛行大盜》、《白玫瑰》、《關東大俠》等。
1930年《野草閑花》上映。該片採用蠟盤配音的方法為影片插曲《尋兄詞》配音,這是中國電影的第一首插曲。
1931年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問世。
1933年《狂流》、《春蠶》、《三個摩登女性》、《都會的早晨》、《小玩意》和《城市之夜》上映。
1934年 聯華影業公司攝制的影片《神女》上映。該片是中國無聲電影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姊妹花》、《漁光曲》上映。
1935年 《大路》、《新女性》上映。後者為著名影星阮玲玉主演的最後一部影片。
《都市風光》上映,這是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片。中國第一部有聲動畫片《駱駝獻舞》製作完成。
1936年《化身姑娘》、《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記》上映。
1937年 《壯志凌雲》、《聯華交響曲》、《夜半歌聲》、《十字街頭》、《馬路天使》上映。
1938年 抗日題材影片《保衛我們的土地》、《熱血忠魂》和《八百壯士》上映。
1939年 《木蘭從軍》,連映85天。攝制了大型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孤城喋血》、《中華兒女》、《保家鄉》、《好丈夫》等抗戰電影。
1940年 攝制了《東亞之光》、《勝利進行曲》、《塞上風雲》等8部抗日題材故事片及大型抗戰紀錄片《民族萬歲》。
1941年 《西施》、《家》(上、下集)上映。中國第一部大型動畫片《鐵扇公主》(片長80分鍾)問世。
1943年 《秋海棠》、《紅樓夢》兩部文學名著影片在上海上映。
1944年 拍攝了《氣壯山河》、《血濺櫻花》等抗戰題材影片。
1947年 《八千里路雲和月》舉行了首映。《天堂春夢》、《假鳳虛凰》、《一江春水向東流》(上、下集)上映。
1948年 抗日題材影片《松花江上》公映。《乘龍快婿》、《夜店》、《艷陽天》、《萬家燈火》、《小城之春》、《生死恨》上映。
1949年 《麗人行》上映。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導演王濱)問世。
1950年 《我這一輩子》(根據老舍小說改編)攝制完成,成為春節期間最上座的影片,並獲得文化部優秀影片二等獎。
1951年 上影廠拍攝的《南征北戰》攝制完成。這是新中國拍攝的第一部優秀的戰爭片。

作者: 銀幕魅影 2005-12-20 10:45 回復此發言

--------------------------------------------------------------------------------

5 回復:中國電影百年簡史
1953年 越劇片《梁山泊與祝英台》完成。這是新中國第一部彩色片。
1954年 驚險故事片《渡江偵察記》完成,上映後受到熱烈歡迎。
1955年 《梁山伯與祝英台》在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上放映,並於27日在巴黎明星電影院正式上映。
1957年 《柳堡的故事》、《女藍五號》、《羊城暗哨》等影片深受觀眾歡迎。.
1958年《黃寶妹》公映,被評價為「紀錄性藝術片」的代表作。
第一部中外合拍故事片《風箏》(中法合拍)問世。1958年出品的故事片高達105部。
1959年中國電影代表團攜片參加第一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老兵新傳》獲電影節技術成就獎,《小鯉魚跳龍門》獲動畫片銀質獎。
1960年 新中國第一部彩色歌舞片《劉三姐》完成。
1962年 第一屆《大眾電影》百花獎評選結果揭曉,《紅色娘子軍》獲最佳故事片獎。
1963年 本年度最受觀眾歡迎的影片有《冰山上的來客》、《小兵張嘎》、《早春二月》、《野火春風斗古城》等。
1964年 《英雄兒女》、《雷鋒》、《小鈴鐺》、《霓虹燈下的哨兵》、《阿詩瑪》等一批優秀影片問世。
1965年 《地道戰》、《烈火中永生》、《舞台姐妹》等文革前最後一批經典影片問世。
1970年 攝制完成第一部「樣板戲電影」——彩色京劇藝術片《智取威虎山》。
1971年 完成「樣板戲電影」《紅燈記》(京劇)、《沙家浜》(京劇)和《紅色娘子軍》(舞劇)的拍攝。
1974年 全國上映《火紅的年代》、《艷陽天》、《青松嶺》等影片。
1975年《春苗》在全國公映。
1976年《歡騰的小涼河》在全國公映。
《創業》、《海霞》、《園丁之歌》等受到「四人幫」批判的電影在全國恢復上映。
1978年 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在南斯拉夫第3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上獲一等獎。動畫片《大鬧天宮》(上、下集)在英國第22屆倫敦國際電影節獲最佳影片獎。
1979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歸心似箭》、《小花》、《生活的顫音》、《苦惱人的笑》等。
1980年 《巴山夜雨》、《天雲山傳奇》等一批反思性影片攝制完成。
1981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西安事變》、《喜盈門》、《鄰居》、《沙鷗》、《被愛情遺忘的角落》、《鄉情》等。
1982年 《城南舊事》、《人到中年》、《牧馬人》、《駱駝祥子》等一批重要影片攝制完成。
1983年 《泉水叮咚》在義大利第13屆吉福尼國際兒童電影節被評為一等獎。
本年度較有影響的影片包括《咱們的牛百歲》、《血,總是熱的》、《夕照街》、《我們的田野》等。
1984年 《獵場扎撒》、《野山》、《良家婦女》、《黑炮事件》等重要影片問世。
1987年 《老井》獲第二屆東京國際電影節大獎。《紅高粱》、《老井》、《人?鬼?情》、《孩子王》、《太陽雨》、《我只流三次淚》、《最後的瘋狂》等一批重要影片攝制完成。
1988年 《紅高粱》在第38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金熊獎」。這是我國第一次在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高獎。《芙蓉鎮》在捷克斯洛伐克第26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獲電影節大獎。
1989年 《金猴降妖》、木偶片《神醫》分別獲美國第六屆芝加哥國際兒童電影節動畫故事片一等獎、動畫短片一等獎。《開國大典》問世。該片對傳統的革命歷史題材影片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990年 2月,《本命年》獲得第4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趙麗蓉因《過年》一片獲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焦裕祿》、《我的九月》、《北京,你早》、《老店》、《龍年警官》、《血色清晨》等。
1991年 《哦,香雪》獲得41屆柏林電影節兒童片獎。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獲得這一獎項。《大紅燈籠高高掛》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銀獅獎。
本年度重要影片包括《大決戰之一—平津戰役》《大決戰之二—淮海戰役》、《過年》、《火焰山來的鼓手》《留守女士》等。
1992年 《秋菊打官司》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金獅獎。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站直啰,別趴下》、《秋菊打官司》、《香魂女》、《闕里人家》、《大撒把》、《新龍門客棧》、《蔣築英》、《三毛從軍記》等。
1993年 《香魂女》和台灣《喜宴》同獲第43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重慶談判》、《霸王別姬》、《無人喝彩》、《炮打雙燈》等。
1994年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被告山杠爺》、《背靠背、臉對臉》、《二謨》等。
1995年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孔繁森》、《九香》、《七七事變》、《大辮子的誘惑》、《贏家》等。
1996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鴉片戰爭》、《大轉折》(上下)、《紅河谷》等。
1997年 大陸第一部「賀歲片」《甲方乙方》問世。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大進軍》系列:《南線大追殲》、《席捲大西南》、《安居》、《長征》等。
1998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不見不散》、《離開雷鋒的日子》、《一個都不能少》等。
1999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黃河絕戀》、《緊急迫降》、《大戰寧滬杭》、《洗澡》等。
2000年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生死抉擇》等。
2001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尋槍》、《開往春天的地鐵》、《我的兄弟姐妹》等。
2002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鄧小平》、《美麗的大腳》、《沖出亞馬遜》、《和你在一起》、《卡拉是條狗》等。
2003年 中國第一部數字電影《冬至》攝制完成。《英雄》創下了2.5億元的票房紀錄。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英雄》、《驚濤駭浪》、《暖》等。
2004年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十面埋伏》、《手機》等。

9. 台灣本土老電影都有哪些求片名

《再見阿郎》播出時間:2003年11月11日至2004年4月26日每周一至周五晚上八點於台視播出二十年前,古意、郭添、明郎三人原為好友,古意、郭添兩人服務警界,明郎因涉入黑道,並犯下重案,古意、郭添奉命追捕,明郎走投無路,將初生嬰兒托予古意後,不願就逮,墮海後生死未卜……。為了不負好友所託,和彌補不及阻止明郎墮海的遺憾,古意及美枝夫婦,不顧辛勞,將阿郎視為已出,撫養長大成人。
《又見阿郎》是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出品的倫理情感劇,由李岳峰執導, 莫佩儒、黃美津、李海蜀編劇,江宏恩、江祖平、丁力祺、邊瀟瀟等主演。

該劇講述了"阿郎"的祖輩離開家鄉到台灣奮斗的故事。

該劇已於2009年11月10日登陸CCTV-8首播。

10. 求紀錄片《百年民國》下載

你在所有簡體字的網頁中是找不到的。
你得在http://www.google.com.tw里找,看到是com.tw哦。 你慢慢找吧,用繁體字搜索,台灣那邊很注重版權的(那邊叫智慧權),不是到處都有的下載的。

祝你好運!(我幫你搜索了1個多小時,看到幾個,但進入下載頁面就死了,估計是大陸網關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台灣電影百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驚悚喜劇電影大全 瀏覽:685
開心超人聯盟動畫大電影全集 瀏覽:634
林志穎和兩個小和尚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551
香港電影店鋪名字 瀏覽:379
廚師貓電影大全 瀏覽:737
功夫熊貓4大電影中國版 瀏覽:361
沙洋縣有電影院嗎 瀏覽:505
周星馳電影美人魚電影 瀏覽:375
熱血街頭電影版演員 瀏覽:947
愛情電影1980 瀏覽:295
怪物電影完整版在哪裡看 瀏覽:894
林瑤主角的電影 瀏覽:433
曾志偉出演的泰國電影 瀏覽:175
黑三角電影免費完整 瀏覽:659
中山市有露天汽車電影院 瀏覽:212
沂蒙紅嫂電影觀後感400字 瀏覽:17
劉圓圓電影演員 瀏覽:646
鬼媽媽美國恐怖真人電影完整版 瀏覽:859
鬼怪電影高清完整版 瀏覽:325
所有僵屍恐怖電影大全國語版 瀏覽: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