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農歷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歷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
中文名: 孔丘
外文名: Confucius
別名: 孔子,仲尼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陬邑昌平鄉(今曲阜市南辛鎮)
出生日期: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逝世日期: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職業: 教師
信仰: 儒學
主要成就: 開創儒家學派
編纂《春秋》,修訂「五經」
創辦私學,打破貴族教育
代表作品: 《春秋》
㈡ 孔子叫什麼名字
孔子(前551-前479),名孔丘。春秋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曾任魯國司寇,後周遊列國。晚年又收徒講學,弟子相傳有三千人。其學說以仁為核心,而「仁」的執行又要以「禮」為規范。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張,提倡德治和教化。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首創私人講學的風氣。自漢以後,經過不斷補充和改造,他的思想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影響極大。著作有《論語》。
㈢ 孔子名叫什麼
孔子名叫孔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
子是古代對成年男子的尊稱,在春秋戰國時期,擁有一定社會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稱為子,所謂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獲得別人以子相稱的,一般是兩種人:要麼在社會上公信力較高的,如老師;要麼就是較有道德的貴族;孔子屬於前者。
(3)孔子電影講了什麼名字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孔丘學樂,學禮,學官制,學典章,向生活學習,向社會學習,向宿儒飽學之能者學習。學而時習之,學而深思之,學而不厭,精益求精。專心致志學習,聯系現實學習,使得孔丘終成當時最偉大的智者,最淵博的學人以及最偉大的歷史學家。
他竭盡畢生精力編撰的《五經》保存了上古時代的禮樂、典章、制度和文化習俗,積淀成為中華民族最為豐厚的精神文化遺產。
正是艱苦學習終生學習使得那個出身貧寒無根無秧沒有任何家學積淀的苦孩子孔丘,成為學貫古今吞吐天下籠罩千秋的大師孔子。
㈣ 孔子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孔子的故事
子路曾經問孔子:「聽說一個主張很好,是不是應該馬上實行?」孔子說:「還有比你更有經驗、有閱歷的父兄呢,你應該先向他們請教請教再說,哪裡能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樣問過孔子:「聽說一個主張很好,是不是應該馬上實行呢?」孔子卻答道:「當然應該馬上實行。」公西華看見同樣問題而答復不同,想不通,便去問孔子,孔子說:「冉求遇事畏縮,所以要鼓勵他勇敢;仲由遇事輕率,所以要叮囑他慎重。」
冉有曾告訴過孔子:「不是不喜歡你講的道理,就是實行起來力量夠不上呢。」孔子說:「力量夠不上的,走一半路,歇下來,也還罷了;可是你現在根本沒想走!」這就是冉有的情形。子路不然,子路是個痛快人,孔子曾說他三言兩語就能斷明一個案子。有一次,孔子開玩笑地說:「我的理想在中國不能實現的話,我只好坐上小船到海外去,大概首先願意跟著我的準是仲由了。」子路當了真,便歡喜起來。孔子卻申斥道:「勇敢比我勇敢,可是再也沒有什麼可取的了!」這就是子路的脾氣。孔子對他們說的話,都是對症下葯.
孔子對其他弟子也同樣有中肯的批評。顏淵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但因為顏淵太順從他了,便說道:「顏回不是幫助我的,因為他對我什麼話都一律接受!」又如孔子是主張全面發展的,如果單方面發展,他認為那就像只限於某一種用處的器具了,所以說:「有學問、有修養的人不能像器具一樣。」可是子貢就有陷於一偏的傾向,所以他就批評子貢說:「你只是個器具啊!」子貢問道:「什麼器具呢?」孔子說:「還好,是祭祀時用的器具。」意思是說,從個別的場合看來,子貢是個體面的器具,卻沒有注意到全面的發展。
孔子注重啟發,他善於選擇人容易接受的機會給予提醒。他說:「如果一個人不發憤求知,我是不開導他的;如果一個人不是到了自己努力鑽研、百思不得其解而感覺困難的時候,我也不會引導他更深入一層。譬如一張四方桌在這里,假使我告訴他,桌子的一角是方的,但他一點也不用心,不能悟到那其餘的三隻角也是方的,我就不會再向他廢話了。」
孔子又往往能使人在原來的想法上更進一步。子貢有一次問道:「一般人都喜歡這個人,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這不夠。」子貢又問:「那麼,一般人都不喜歡這個人呢?」孔子說:「也不夠。要一切好人都喜歡他,一切壞人都不喜歡他才行。」
孔子也常常以自己虛心的榜樣來教育弟子。他曾說:「我不是生來就知道什麼的,我不過是喜歡古代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很勤懇、很不放鬆地去追求就是了。」又說:「三個人一塊兒走路,其中就准有我一位老師。」還說:「我知道什麼?我什麼也不知道。有人來問我,我也是空空的。但我一定把人們提的問題弄清楚,我盡我的力量幫他思索。」
有一次,子路問孔子人死了以後怎樣,孔子說:「活著的問題還沒解決,管死了以後做什麼?」子路又問:「該怎樣對待鬼神?」孔子說:「對待人還沒對待好呢,談什麼對待鬼神!」孔子就是這樣看重實際問題,而不喜歡空論的。孔子也很少談怪異、武力、變亂、鬼神。在做人道理方面,如果提得太高而不切實,孔子也是不許可的。子貢曾說:「我不願意別人對待我的,我也不要照樣對待別人。」孔子便說:「賜啊,這不是你現在能做到的!」
㈤ 電影孔子里的南子叫什麼名字
不是引誘也不是調戲,而是請教,是尊敬,是欣賞
胡玫導演道出了真實原因,「我們在准備歷史資料的時候發現,與孔子有關的女性只有他的妻子、女兒和南子。南子是孔子周遊列國第一站——衛國的衛國公夫人,當時她對孔子的弟子說,『孔子要見衛國公,就先來見我』。所以南子這個角色,對於塑造孔子的外表和性格很重要。」
㈥ 電影《孔子》裡面孔子彈奏的那段曲子叫什麼名字!
電影中絕糧陳蔡時孔子彈得是《流水》,古琴第一名曲,屬於普及性曲子,而且是蜀派半髯道人張孔山傳譜的《流水》後面還出現了蜀派特有的滾拂技法
《流水》此曲雖說也是後人偽托之作,但至少在傳承上是春秋時期俞伯牙的作品。
㈦ 孔子的名字叫什麼
孔子,名丘 (前551年9月28日<農歷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歷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
㈧ 孔子真名叫什麼
孔子真名叫:孔丘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傳》《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8)孔子電影講了什麼名字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早年經歷
魯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子三歲的時候,叔梁紇病逝,葬於防。叔梁紇死後,顏徵在失去庇佑,被叔梁紇正妻施氏所逐,於是帶孔子庶兄孟皮與孔子至曲阜闕里,過著清貧的生活。
魯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孔子日見其長,已意識到要努力學習做人與生活之本領,所以稱自己雖然已經十五歲了,但志向在於做學問。
魯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孔子的母親顏征在去世。這一年,季氏宴請士一級貴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陽虎拒之門外。
魯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已經十九歲了,為了能夠經常回到祖籍地宋國祭拜祖先,便迎娶了宋國人丌官氏之女為妻。
㈨ 和孔子有關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孔子,秦時明月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