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無極》講的是什麼請具體點,謝謝
操作步驟:
1.把金手指(連卡^-^)在gba上插好;
2.開機,會發現出現的是金手指的畫面而不是象平時那樣進入游戲畫面;
3.然後選擇中文的模式(用熟了之後,隨便用什麼語言模式都無所謂,只針對初學者而言);
4.選擇「游戲/編輯」按鈕,這樣就可以輸入密碼啦,這時候可以看見x-code
x-code就是所謂的開機碼。
5.把游標移到x-code上(所謂游標其實就是紅色的長方塊),按a鍵就會出現:x-code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6.我們以口袋妖怪葉綠為例,因為口袋妖怪的開機碼為454f1a56
68374d4b
1a501ff7,現在我們就把它輸入進去,這時候畫面就會是這樣:x-code454f1a56
68374d4b
1a501ff7
7.開機碼輸入完畢後按b鍵退回到第4步驟,按「下」鍵來移動游標到x-code下方空白處,按一下a鍵,畫面就會出現:00000000
00
8.我們以02024244:03e7為例,由上述材料可以知道該密碼可拆成02024244:e7+02024245:03首先輸入02024244:e7畫面就會變成:02024244:e7
9.大家可注意到7,8步驟上方還有一段空白?按一次b鍵後把游標移動到密碼上方的空白處按a,給該密碼取個名字「甲」然後再按b鍵退到第4步驟的位置,這時就會出現這個畫面
x-code甲
10.然後把游標移動到「甲」字下面的空白處,按a,在輸入02024245:03,給該密碼取個名字「乙」然後再按b鍵退出到剛開始的位置(該步驟和7、8、9步驟相同),這時就會出現這個畫面
x-code
甲
乙
然後在密碼包括開機碼前分別按start鍵,再按r鍵就可以在使用密碼的前提下進行游戲了。(按l就是不使用密碼進行游戲,但應該很少有人用到吧,因為金手指很耗電的說,調好後就馬上把金手指拔掉吧。)
注意事項:
1.用金手指的反作用就是非常容易卡機,卡機就一味著你的存檔從此和你說bye-bye了,口袋火紅葉綠的當機率很小,所以不用擔心,連1%都不到(因為我改了很多次都沒當過機),而口袋寶石則當機率非常之高,所以在購買金手指的情況下最好再一同購入記憶棒,在使用金手指前先用記憶棒備份一個存檔,做到萬無一失。
2.按select鍵可把輸入好的密碼保存在金手指里,也就是以後就不用重復輸入密碼了。
3.vba的金手指其實是可以和gba金手指通用的(如這類密碼0203990e:0258),而gameshark密碼則不能通用(如這類密碼1a7e0a62
fa2532c3)。
4.那為什麼gba金手指只有10位數而有些vba金手指(以後所說的「金手指」都不包括gameshark碼)有12位呢?這要怎麼輸入呢?如果大家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把這類金手指給拆開,比如說:
02024244:03e7在gba上金手指就必須輸入成:02024244:e7+02024245:03如:
02024240:03e7在gba金手指上就必須輸入成:02024240:e7+02024241:03如:
0300510a:011e在gba金手指上就必須輸入成:0300510a:1e+0300510b:01
❷ 推薦10部好看到讓人無法自拔,久久不能忘記的電影
電影是我們大家休閑娛樂的一種方式。但是電影也分三六九等,如果不小心看到了爛片,時間就相當於被浪費了。所以我推薦大家10部精彩的電影。
另外《驢得水》《看不見的客人》《消失的愛人》《黑天鵝》也是同樣是優秀的電影,看點滿滿,十分精彩,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觀看觀看。
❸ 電影 無極 男主角名字
張東健
本名:張東健
出生年月:1972年3月7日
家庭狀況:2男中長子
身高:180cm
體重:68kg
畢業學校:獨山小學 - 文一中學 - 文一高中 - 藝術學校--演技系3年級時退學
興趣:唱歌
特長:籃球,冰球
從藝時間:1992年MBC21期
出演作品
電視劇
MBC電視台白天獨幕劇<我們的天國>
MBC電視台歷史片<一枝梅>
MBC電視台迷你系列劇<最後的勝負>
MBC電視台迷你系列劇<醫家兄弟>
MBC電視台迷你系列劇<愛情>
SBS電視台迷你系列劇<模特>
MBC電視台迷你系列劇<青春>
電影
<敗者復活傳> <戀風戀歌> <不值看的人情、私情>
❹ 電影無極講的什麼事啊
「愛情的極限是放棄,速度的極限是自由,生命的極限是無極」,這是陳紅對於「無極」的解釋。而陳凱歌則說:「無極的世界就是我們的世界」,「無極」就是「覺悟和解放」。
陳凱歌導演的年度大製作(3.4億人民幣)《無極》在首映日12月15日前一天提前「引爆」,僅「點映場」,全國共收1100萬票房,上海永華電影城更創紀錄地開出1888元的VIP票價。
人們忍不住要拿《無極》和3年前的《英雄》去比,不僅因為兩位導演是中國內地最負盛名的導演,而且因為他們面向市場的決心和大製作的探索。然而,此一時彼一時,3年前所謂的「中國製造」大片還根本沒有,人們初被點燃的熱情超過了理性的評價,而現在,吃了太多山珍海味的觀眾一定會更挑剔。另一方面,當時《英雄》50元左右的票價已是新創紀錄,而3年後的《無極》,票價明顯又上一個台階,票價會是最終票房高下的決定因素嗎?
哲理還是笑話
與前一部電影《和你在一起》讓觀眾掉下無數眼淚不同,放映《無極》的場子里,不時爆發出笑聲來(3年前的《英雄》也有這個現象),與《無極》希望營造的氣氛格格不入。或許,陳凱歌想給大眾說一個神話,可觀眾更願意看到的是現實。
《無極》講述的是一個關於愛和命運的故事,序幕中小女孩為了搶奪小男孩的食物而欺騙了他,洞察和主宰命運的「滿神」對小女孩說,「我讓你得到所有的榮華富貴,但就是得不到真愛,即使得到了,也馬上會失去,你願意嗎?」小女孩回答:「我願意」,於是就有了一個不可改變的承諾和不可逆轉的命運。《無極》的英文名字叫《The Promise》,說的大概就是小女孩的承諾。陳凱歌說是美國發行商給取的,我想發行商一定看過了電影,這是個好名字,至少比「無極」好懂。
那個小女孩後來成了集美貌和富貴於一身的王妃「傾城」。奴隸「昆侖」穿著大將軍「光明」的鮮花盔甲去救陷入北公爵「無歡」包圍的王,結果卻為了救「傾城」誤殺了王,所有的人都以為是大將軍殺了王,「光明」因此遭到通緝。「光明」為了與「滿神」的一個賭約,企圖得到「傾城」(「傾城」以為「光明」為了救她不惜生命,所以愛上了他)並重新成為鮮花盔甲的主人(代表戰神和名利),沒想到後來真的愛上了「傾城」。元老院要審判殺王的罪犯,「昆侖」承認自己殺王,為了解救主人「光明」,也為了贏得「傾城」的真愛。最後一刻,「無歡」把「傾城」和「昆侖」抓了起來,「光明」為救他們獻出了生命,「昆侖」穿上黑袍子復活,帶著「傾城」尋找新的世界。
個人以為,陳凱歌講故事的功夫要比張藝謀好,《無極》由他自己編劇,故事情節雖然借鑒了不少西方神話,但至少不像《英雄》和《十面埋伏》那麼讓人莫名其妙。現在的問題是,陳凱歌導演覺得光以故事和場面來娛樂觀眾還不夠,他說過「思想是一切娛樂的原動力」,所以他這個從來不缺思想的導演,必須給這個以大眾(越大眾越有市場)為目標的主流電影添加思想的調味劑。於是,一面是大眾場景,一面是哲理對白,有一點怪異,這大概是一部分笑聲的原因吧。
「傾城」、「光明」、「昆侖」、「無歡」、「鬼狼」這些名稱,本來就是有象徵意味的,我問導演是否這些人物因此成了符號,給人觀念先行的感覺?陳導回答:「我不認為是符號。因為這不是一個寫實的電影,所以不要用衡量寫實電影的標准去衡量它,我們的敘述都是從人物出發,不是從概念出發的。」陳導的話點出了一個事實,觀眾(至少一部分觀眾)用寫實的眼光(中國人大多有這樣的審美習慣)去看《無極》,就會把悲劇看出滑稽來。
哲理對白在影片中不勝枚舉,比如同為雪國人擁有飛一樣奔跑能力的「鬼狼」對「昆侖」說:「你這不是跑,是逃,只有心中有了渴望,你才能學會跑。」又說:「渴望要你自己去找到,別人沒法給你。」正是在「鬼狼」的啟發下,「昆侖」才真正從一個只會「跪」和「爬」的奴隸「進化」成一個會「立」會「跑」的自由人。
影片中有很多這樣說理的場景,但是往往會遭遇笑場,人們似乎不能忍受連貫的劇情被說理打斷,不願在視覺娛樂的過程中停下來,去想一想。最大的一個笑場是在結尾處,「無歡」告訴「傾城」,自己就是當年那個被她欺騙了的小男孩,「是你,讓我從此以後不再相信任何人,害我失去了一個做好人的機會」;還有「天下的東西你都能拿得到,只要你夠壞」。單看這些話,確實不能讓人明辨這是哲理還是笑話。而陳凱歌卻在2個小時的電影和3年的准備中,固執地把「思想」注入,希望能夠「雅俗共賞」,真不知是成功還是失敗。
宿命還是抗爭
影片的最後有個光明的小尾巴——「昆侖」帶著「傾城」要給她另外一次選擇的機會,真的「時光倒流,人死復生」,命運的箴言被打破,象徵著他們終於戰勝了命運之神。如果沒有這最後的一段,整個影片都給人宿命的感覺。
「滿神」與「傾城」的約定:「錦衣玉食,男人寵幸,但永遠得不到愛,即使得到也會馬上失去」,更像是巫婆的毒咒。「傾城」被「昆侖」救出,可追兵即刻就到,「昆侖」不得不跳下懸崖,對於「傾城」而言,真的驗證了剛剛感受到了愛,就馬上失去。
「滿神」告訴大將軍「光明」:「鮮花盔甲的主人會殺了王」,「光明」認為不可能,但事實是「昆侖」穿著鮮花盔甲殺死了王。「滿神」又說:「你不再戰無不勝,鮮花盔甲的真正主人(戰神)將擁有『傾城』的愛。」好勝而強悍的「光明」不願認輸,他與「滿神」打賭自己就是戰神,而「滿神」僅需要他的一滴傷心淚。結果,「光明」將計就計,讓「傾城」愛上他,以為這樣就能贏。沒想到,最後事情終於敗露,而已經愛上「傾城」的他,果然掉下了傷心淚。
「滿神」說過:當海棠花掉下,日月交輝的那一刻,他們(戰神和「傾城」)會相遇。「傾城」為了不讓「光明」成為那個詛咒的犧牲品,所以離開了他。「光明」一直站在廊上等待,直等到海棠花掉下,他開始絕望,以為自己真的不能見到「傾城」了,而他也不會是戰神。這時「昆侖」出現了,他背著「光明」趕在日月交輝之前找到「傾城」,大將軍高興極了,但突然發現其實真正相會的是「傾城」和「昆侖」。
劇中的人物不斷在抗爭,但結果往往是命運獲勝,使得全劇帶上希臘神話的悲劇色彩。記者問導演為什麼表達得那麼宿命,陳凱歌回答:「人生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宿命的,命運的確存在,在茫茫人海里遇到某一個人,而不是另一個人,這就是命運決定的。我的成長背景,決定了我的內心深處是悲觀的,比如人與人關系的相互不信任,但這部電影最終給出了夢想和希望。告訴大家,跌倒了,還可以再爬起來。」
全劇最關鍵的一條線索是「傾城」的命運,她的愛和被愛,陳凱歌認為她是一個遭遇男權社會宿命(女人的幸福要由男人來給)的女人,好比黛安娜王妃。「正因為她不是一個驕傲的公主,她本來就是世俗的小女子,是一個被命運詛咒的女人,所以要求被救贖的願望更強烈。」
或許,命運不可逆轉帶來的悲劇和人類不知疲倦的抗爭,同時存在於無極世界裡。「影片結束時,每個人原來的價值體系都發生了變化。比如『光明』,他原來就是以取勝為目標,為名利所役,但最後他懂得了愛,並且為了愛人而犧牲;再比如『昆侖』,從一個奴隸成長為有權愛和被愛的人;還有『鬼狼』,他原來是個最怕死的人,曾經在遭滅族的情況下投降「無歡」,但後來他懂得了活就要活得有尊嚴,他的犧牲與《霸王別姬》里張國榮的死有相似之處。」陳凱歌說。但問題是,沒有聽過導演「講解」的廣大觀眾,是否能看明白這些。
魔幻還是現實
陳凱歌一再強調《無極》是個帶有魔幻色彩的電影。近幾年來,《指環王》系列和《哈利·波特》系列的成功讓魔幻電影風靡全球,很顯然,中國電影人也開始了魔幻方面的探索,《無極》是明確打出魔幻旗號的一部,緊跟其後上映的《情癲大聖》也在「西遊記」題材上加入了外星人以顯示「魔幻」。
不過,與西方「神魔」系統的完善不同,中國傳統的「神魔」往往以「妖」和「仙」的面目出現,而目前中國的魔幻電影卻借鑒了西方的一些元素。另一方面,西方魔幻電影的美術都是比較寫實的,比如《指環王》里的中土和莫多,這一點《無極》有很大的不同。《無極》的美術比較虛幻。
陳凱歌解釋說:「我一直覺得,在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大片里,有一個隱形的任務,就是要傳遞中國文化的美。我去過澳洲,《指環王》里有典型的紐西蘭風光,但這不足以表現中國文化的情懷。比如第一場戲里,『滿神』出現在小女孩面前,整個畫面就好像『鏡花水月』,我們的電腦特技就是要做出中國水墨畫的感覺,不要把中國文化的解釋權交給西方人。再比如,中國傳統古典詩詞中有多少用『落花』來表現生命啊,『落花流水春去也』、『花謝花飛飛滿天』、『花落知多少』等等,生命短暫,但是可以很燦爛。這就是我們中國自己古代文化中積累的元素,我們的電影運用了很多『落花』的場面。」陳導的話更明確了不管內容還是形式,《無極》都不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影片。
當初在《英雄》里,張藝謀也用水滴、劍、茶、棋等來表達中國文化,而《無極》里的中國元素更抽象,鏡花水月、落花流水,都是營造一種東方審美意境。
雖然有武打場面,但《無極》不是武俠片,因此對武打動作的設計並不復雜,只看到演員在「飛「,用威亞吊來吊去。倒是一些場景的選擇,很花心思。比如,「鬼狼」和「昆侖」有一場打鬥,是在半圓形的鐵籠里,以反映這兩個跑得飛快的雪國人靠離心力在籠壁上追逐。另一場「昆侖」和「無歡」的打鬥,則在一個五行八卦機關裡面進行,所有的屏風都會隨機旋動,不僅顯示了中國元素的奇幻,還平添一份詭秘氣氛。
《無極》講述的是一個沒有具體時間和地點的故事,好像電腦游戲,不需要時代背景。這與陳凱歌以往的影片有很大不同,陳凱歌也承認受了電腦游戲和動漫的影響。一來因為「拍這種題材比較安全」,他不敢拿這樣大的投資去冒險,如果通不過審查或者像《霸王別姬》那樣不被允許在中央六套播映,就太不值得了。二來,「會讓年輕人比較喜歡」,而且也不影響他們從電影里看到一些自己的影子。「這不是一部寫實的電影,但它還是一個直指人心的電影。」相信只要願意,觀眾從這個神話故事裡,仍然能看到現實,只不過不是那麼一目瞭然。
❺ 電影《無極》講的是什麼意思啊我看了兩遍愣是沒看懂啊。他表達的是什麼思想感情啊
撰稿/錢亦蕉(記者)
「愛情的極限是放棄,速度的極限是自由,生命的極限是無極」,這是陳紅對於「無極」的解釋。而陳凱歌則說:「無極的世界就是我們的世界」,「無極」就是「覺悟和解放」。
陳凱歌導演的年度大製作(3.4億人民幣)《無極》在首映日12月15日前一天提前「引爆」,僅「點映場」,全國共收1100萬票房,上海永華電影城更創紀錄地開出1888元的VIP票價。
人們忍不住要拿《無極》和3年前的《英雄》去比,不僅因為兩位導演是中國內地最負盛名的導演,而且因為他們面向市場的決心和大製作的探索。然而,此一時彼一時,3年前所謂的「中國製造」大片還根本沒有,人們初被點燃的熱情超過了理性的評價,而現在,吃了太多山珍海味的觀眾一定會更挑剔。另一方面,當時《英雄》50元左右的票價已是新創紀錄,而3年後的《無極》,票價明顯又上一個台階,票價會是最終票房高下的決定因素嗎?
哲理還是笑話
與前一部電影《和你在一起》讓觀眾掉下無數眼淚不同,放映《無極》的場子里,不時爆發出笑聲來(3年前的《英雄》也有這個現象),與《無極》希望營造的氣氛格格不入。或許,陳凱歌想給大眾說一個神話,可觀眾更願意看到的是現實。
《無極》講述的是一個關於愛和命運的故事,序幕中小女孩為了搶奪小男孩的食物而欺騙了他,洞察和主宰命運的「滿神」對小女孩說,「我讓你得到所有的榮華富貴,但就是得不到真愛,即使得到了,也馬上會失去,你願意嗎?」小女孩回答:「我願意」,於是就有了一個不可改變的承諾和不可逆轉的命運。《無極》的英文名字叫《The Promise》,說的大概就是小女孩的承諾。陳凱歌說是美國發行商給取的,我想發行商一定看過了電影,這是個好名字,至少比「無極」好懂。
那個小女孩後來成了集美貌和富貴於一身的王妃「傾城」。奴隸「昆侖」穿著大將軍「光明」的鮮花盔甲去救陷入北公爵「無歡」包圍的王,結果卻為了救「傾城」誤殺了王,所有的人都以為是大將軍殺了王,「光明」因此遭到通緝。「光明」為了與「滿神」的一個賭約,企圖得到「傾城」(「傾城」以為「光明」為了救她不惜生命,所以愛上了他)並重新成為鮮花盔甲的主人(代表戰神和名利),沒想到後來真的愛上了「傾城」。元老院要審判殺王的罪犯,「昆侖」承認自己殺王,為了解救主人「光明」,也為了贏得「傾城」的真愛。最後一刻,「無歡」把「傾城」和「昆侖」抓了起來,「光明」為救他們獻出了生命,「昆侖」穿上黑袍子復活,帶著「傾城」尋找新的世界。
個人以為,陳凱歌講故事的功夫要比張藝謀好,《無極》由他自己編劇,故事情節雖然借鑒了不少西方神話,但至少不像《英雄》和《十面埋伏》那麼讓人莫名其妙。現在的問題是,陳凱歌導演覺得光以故事和場面來娛樂觀眾還不夠,他說過「思想是一切娛樂的原動力」,所以他這個從來不缺思想的導演,必須給這個以大眾(越大眾越有市場)為目標的主流電影添加思想的調味劑。於是,一面是大眾場景,一面是哲理對白,有一點怪異,這大概是一部分笑聲的原因吧。
「傾城」、「光明」、「昆侖」、「無歡」、「鬼狼」這些名稱,本來就是有象徵意味的,我問導演是否這些人物因此成了符號,給人觀念先行的感覺?陳導回答:「我不認為是符號。因為這不是一個寫實的電影,所以不要用衡量寫實電影的標准去衡量它,我們的敘述都是從人物出發,不是從概念出發的。」陳導的話點出了一個事實,觀眾(至少一部分觀眾)用寫實的眼光(中國人大多有這樣的審美習慣)去看《無極》,就會把悲劇看出滑稽來。
哲理對白在影片中不勝枚舉,比如同為雪國人擁有飛一樣奔跑能力的「鬼狼」對「昆侖」說:「你這不是跑,是逃,只有心中有了渴望,你才能學會跑。」又說:「渴望要你自己去找到,別人沒法給你。」正是在「鬼狼」的啟發下,「昆侖」才真正從一個只會「跪」和「爬」的奴隸「進化」成一個會「立」會「跑」的自由人。
影片中有很多這樣說理的場景,但是往往會遭遇笑場,人們似乎不能忍受連貫的劇情被說理打斷,不願在視覺娛樂的過程中停下來,去想一想。最大的一個笑場是在結尾處,「無歡」告訴「傾城」,自己就是當年那個被她欺騙了的小男孩,「是你,讓我從此以後不再相信任何人,害我失去了一個做好人的機會」;還有「天下的東西你都能拿得到,只要你夠壞」。單看這些話,確實不能讓人明辨這是哲理還是笑話。而陳凱歌卻在2個小時的電影和3年的准備中,固執地把「思想」注入,希望能夠「雅俗共賞」,真不知是成功還是失敗。
宿命還是抗爭
影片的最後有個光明的小尾巴——「昆侖」帶著「傾城」要給她另外一次選擇的機會,真的「時光倒流,人死復生」,命運的箴言被打破,象徵著他們終於戰勝了命運之神。如果沒有這最後的一段,整個影片都給人宿命的感覺。
「滿神」與「傾城」的約定:「錦衣玉食,男人寵幸,但永遠得不到愛,即使得到也會馬上失去」,更像是巫婆的毒咒。「傾城」被「昆侖」救出,可追兵即刻就到,「昆侖」不得不跳下懸崖,對於「傾城」而言,真的驗證了剛剛感受到了愛,就馬上失去。
「滿神」告訴大將軍「光明」:「鮮花盔甲的主人會殺了王」,「光明」認為不可能,但事實是「昆侖」穿著鮮花盔甲殺死了王。「滿神」又說:「你不再戰無不勝,鮮花盔甲的真正主人(戰神)將擁有『傾城』的愛。」好勝而強悍的「光明」不願認輸,他與「滿神」打賭自己就是戰神,而「滿神」僅需要他的一滴傷心淚。結果,「光明」將計就計,讓「傾城」愛上他,以為這樣就能贏。沒想到,最後事情終於敗露,而已經愛上「傾城」的他,果然掉下了傷心淚。
「滿神」說過:當海棠花掉下,日月交輝的那一刻,他們(戰神和「傾城」)會相遇。「傾城」為了不讓「光明」成為那個詛咒的犧牲品,所以離開了他。「光明」一直站在廊上等待,直等到海棠花掉下,他開始絕望,以為自己真的不能見到「傾城」了,而他也不會是戰神。這時「昆侖」出現了,他背著「光明」趕在日月交輝之前找到「傾城」,大將軍高興極了,但突然發現其實真正相會的是「傾城」和「昆侖」。
劇中的人物不斷在抗爭,但結果往往是命運獲勝,使得全劇帶上希臘神話的悲劇色彩。記者問導演為什麼表達得那麼宿命,陳凱歌回答:「人生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宿命的,命運的確存在,在茫茫人海里遇到某一個人,而不是另一個人,這就是命運決定的。我的成長背景,決定了我的內心深處是悲觀的,比如人與人關系的相互不信任,但這部電影最終給出了夢想和希望。告訴大家,跌倒了,還可以再爬起來。」
全劇最關鍵的一條線索是「傾城」的命運,她的愛和被愛,陳凱歌認為她是一個遭遇男權社會宿命(女人的幸福要由男人來給)的女人,好比黛安娜王妃。「正因為她不是一個驕傲的公主,她本來就是世俗的小女子,是一個被命運詛咒的女人,所以要求被救贖的願望更強烈。」
或許,命運不可逆轉帶來的悲劇和人類不知疲倦的抗爭,同時存在於無極世界裡。「影片結束時,每個人原來的價值體系都發生了變化。比如『光明』,他原來就是以取勝為目標,為名利所役,但最後他懂得了愛,並且為了愛人而犧牲;再比如『昆侖』,從一個奴隸成長為有權愛和被愛的人;還有『鬼狼』,他原來是個最怕死的人,曾經在遭滅族的情況下投降「無歡」,但後來他懂得了活就要活得有尊嚴,他的犧牲與《霸王別姬》里張國榮的死有相似之處。」陳凱歌說。但問題是,沒有聽過導演「講解」的廣大觀眾,是否能看明白這些。
魔幻還是現實
陳凱歌一再強調《無極》是個帶有魔幻色彩的電影。近幾年來,《指環王》系列和《哈利·波特》系列的成功讓魔幻電影風靡全球,很顯然,中國電影人也開始了魔幻方面的探索,《無極》是明確打出魔幻旗號的一部,緊跟其後上映的《情癲大聖》也在「西遊記」題材上加入了外星人以顯示「魔幻」。
不過,與西方「神魔」系統的完善不同,中國傳統的「神魔」往往以「妖」和「仙」的面目出現,而目前中國的魔幻電影卻借鑒了西方的一些元素。另一方面,西方魔幻電影的美術都是比較寫實的,比如《指環王》里的中土和莫多,這一點《無極》有很大的不同。《無極》的美術比較虛幻。
陳凱歌解釋說:「我一直覺得,在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大片里,有一個隱形的任務,就是要傳遞中國文化的美。我去過澳洲,《指環王》里有典型的紐西蘭風光,但這不足以表現中國文化的情懷。比如第一場戲里,『滿神』出現在小女孩面前,整個畫面就好像『鏡花水月』,我們的電腦特技就是要做出中國水墨畫的感覺,不要把中國文化的解釋權交給西方人。再比如,中國傳統古典詩詞中有多少用『落花』來表現生命啊,『落花流水春去也』、『花謝花飛飛滿天』、『花落知多少』等等,生命短暫,但是可以很燦爛。這就是我們中國自己古代文化中積累的元素,我們的電影運用了很多『落花』的場面。」陳導的話更明確了不管內容還是形式,《無極》都不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影片。
當初在《英雄》里,張藝謀也用水滴、劍、茶、棋等來表達中國文化,而《無極》里的中國元素更抽象,鏡花水月、落花流水,都是營造一種東方審美意境。
雖然有武打場面,但《無極》不是武俠片,因此對武打動作的設計並不復雜,只看到演員在「飛「,用威亞吊來吊去。倒是一些場景的選擇,很花心思。比如,「鬼狼」和「昆侖」有一場打鬥,是在半圓形的鐵籠里,以反映這兩個跑得飛快的雪國人靠離心力在籠壁上追逐。另一場「昆侖」和「無歡」的打鬥,則在一個五行八卦機關裡面進行,所有的屏風都會隨機旋動,不僅顯示了中國元素的奇幻,還平添一份詭秘氣氛。
《無極》講述的是一個沒有具體時間和地點的故事,好像電腦游戲,不需要時代背景。這與陳凱歌以往的影片有很大不同,陳凱歌也承認受了電腦游戲和動漫的影響。一來因為「拍這種題材比較安全」,他不敢拿這樣大的投資去冒險,如果通不過審查或者像《霸王別姬》那樣不被允許在中央六套播映,就太不值得了。二來,「會讓年輕人比較喜歡」,而且也不影響他們從電影里看到一些自己的影子。「這不是一部寫實的電影,但它還是一個直指人心的電影。」相信只要願意,觀眾從這個神話故事裡,仍然能看到現實,只不過不是那麼一目瞭然。
❻ 被罵慘的東方奇幻史詩電影《無極》真的被我們錯怪了嗎
《無極》這部電影從畫面還是音樂方面都是可看的一部電影。唯美的畫面,動聽的音樂我覺得是沒有人可以超越的。因為配樂是德國配樂大師Klaus Badelt,簡直太棒了!
都說《無極》是一部爛片,我想說其實可能你們沒看懂,陳凱歌其實是一個非常令人敬佩的導演,《道士下山》、《霸王別姬》都是很不錯的電影,他敢於自省,探索人性。
再次,我想說這部電影在國內貌似褒貶不一,卻在國外獲得了好評如潮,甚至獲得了金球獎的提名。無論如何,這部電影蘊含著深層次的寓意,是一部完全值得一看的電影。
❼ 《無極》是搞笑片嗎
無極就是無聊至極,很沒意思啊
《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很搞笑啊
❽ 無極這部電影怎麼樣
觀眾越來越習慣攢錢看電影,這就是賀歲片的用處。作為消費者,是有權利說出個人的喜好憤怒的,比如買的臘肉壞了,還是可以以個人的權利去投訴商家的。觀影後的議論也是這樣,看完以後,說點人話。
相比好話,壞話總是脫口而出,想聽好話,還請繼續關註明日本報的評論,當大家都來說《無極》的時候,這電影一定多人看。
——編者
越用力,越拍出濫片
電影看到一半,我總算看出了眉目,這部片子,可以改名叫《一個女子和三個嫖客的故事》。
電影還是很美的,畫面、音樂、服裝、布景,真的很用心,看得出主創人員花費了極大的心血。只可惜人物個個都很醜。我從來沒看見過這么丑的張柏芝,這么丑的謝霆鋒,這么丑的劉燁。心中暗暗嘆息,挺好的演員,就這么毀了!被一個空洞的、華而不實的故事給毀了。片中的男人女人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猥瑣。
為什麼以前挺有才華的導演,現在變得如此平乏,缺乏想像力?光聽聽這些角色的名字,就隱隱有不祥之感:光明、傾城,無歡——只怕是又一部《英雄》。果不其然。當你預感一件壞事要發生的時候,它總會如期而至。陳凱歌好像憋足了勁要刷新《英雄》保持的惡名紀錄。
講好一個故事真有那麼難嗎?我們的導演口口聲聲學習好萊塢的商業製作,為什麼他們總不肯學習人家講故事的本領?他們什麼時候才能明白,錢多並不意味著一切!
我沒看懂這個故事,沒看懂這些人物。我沒看懂故事開頭的殺戮是怎麼回事,沒看懂小女孩從何而來,為什麼屍橫遍野的戰場只剩下兩個若無其事談笑自若的孩子,沒看懂「滿神」是什麼玩藝兒,沒看懂他們為何動不動就打賭……電影好像要講述一個關於「真愛」的主題,可是講得如此邏輯混亂,人物關系簡單粗暴,事件推進也毫無邏輯可言。親愛的滿神,請你告訴我,究竟什麼是「無極」?
除了畫面的精緻,整部劇只剩下一堆顯然經過精心打磨的莎士比亞式的對白,每句話都似乎充滿了哲理,同時又乾巴巴,沒有味道。一個字:傻!四個字:故弄玄虛!不妨簡稱為「莎比式對白」。沒有高潮,沒有感動(有也只是感動了主創者自己),總算還有一點娛樂,在後半段,類似「你毀了我做一個好人的機會」讓觀眾鬨堂大笑,並且一句比一句更搞笑,影院里剎那間洋溢起愉快的空氣。
《英雄》,《無極》,我們現在知道一個大導演一旦有了「野心」是多麼可怕,電影的平乏無趣正與其野心成正比!越用力,越拍出濫片。
我現在覺得,前一陣被我罵過的《如果·愛》還挺好看的。
滿神大姐一直飄
生命究竟是阿甘手中那盒永不知道會撿到哪顆的巧克力,還是陳紅大姐生活著的那個如鏡湖泊,在那裡你可以洞悉自己的未來。承載命運的那片羽毛輕輕地從阿甘書中飄起,飄越亞美利堅上空,正當它不知何去的當兒,突然被無極那個時空扯住,不再輕浮,沉重地壓在那個世界的每個個體身上,註定他們的命運。
羽毛飄,阿甘跑;雪花飄,昆侖飛。看著雪國亡國奴昆侖追逐著傾城華裝飄落的那片帶血的羽毛,我只能立即想到阿甘。跑得飛快、打得熱鬧,可我壓根沒感到無極是怎麼一回事。從網上聽說有人感動地哭了,我又一次懷疑自己的淚腺和中樞神經系統是不是出了什麼毛病,與《十面埋伏》的影院情形一樣,我的周圍笑聲一片,特別是笑那個表演得可愛的真田廣之。莫非人類對同一事物的審美觀會有如此大差異?從《十面埋伏》到《情癲大聖》再到如今的《無極》,我都是毫無感覺、一笑置之,麻木地看著這幾位大導演樸素的愛情觀,該哭的哭不了,該笑的笑不起,是導演的顛覆太成功以至於錯亂了我的感受,還是我的審美觀與導演們相距甚遠?
據說,《無極》套的是希臘神話乃至莎士比亞戲劇的內核。那麼伊利亞特中阿喀琉斯被阿波羅等眾神牽引就在此變成了傾城與光明被滿神的命定。滿神大姐從說教指向、說話語速和腔調都神似《魔戒》里的森林精靈女神,《無極》的大戰場面也能看到它對技術的在乎和認真,雖然缺陷依然明顯,但更重要的故事本身卻更加缺失,貪欲、背叛、真愛這些關鍵詞表達得如此簡單,勢單力薄,支撐不起無極這個沉重的天地,更不用說那一片輕浮的羽毛。
至於片子有沒有什麼政治寓言,角色有沒有國家民族指代性,那與張柏芝被日本人壓在身下一樣,是需要各自去臆想的。陳凱歌不是庫斯圖里卡,《無極》也不在《地下》。有點人生啟示的卻可以是:滿神大姐一直飄在我們周圍的空中,等待我們的「渴望」。有了渴望的翅膀,我們就可以飛速奔跑,去讓河水倒淌、時間倒流、覆水能收。可惜廣義相對論始終都是理論,人類無法超越光速,即使充滿渴望。
負責笑倒一切
「看完這個片。你不笑。來找我!」
兩年前針對《十面埋伏》的玩笑話,現在落到了《無極》身上。曾經編劇過《春光燦爛豬八戒》的張炭同學,把故事編成了由放盪女、娘娘腔、同性戀、低能兒合成的豬八戒,讓影院里充滿了燦爛的笑聲。影片立意中的希臘神話悖論:給你清白的同時給你恥辱、給你自由也就意味著囚禁、給你愛情它卻帶來死亡,以及道家文化「無極」的玄妙虛實觀念,就在劉燁靠在張東健背後一臉深情地蹭來蹭去、謝霆鋒陰陽怪氣的語調、真田廣之說「我被感動了」等搞笑鏡頭中,變成了一部「屎詩片」,正所謂人生自古誰無屎,留取丹心照票房(也許,陳凱歌導演會更願意認為我寫了幾個錯別字)。
一位朋友說,《無極》探討的是一個饅頭的故事。饅頭雖小,在片中卻讓謝霆鋒失去了當一個好人的機會——這個邏輯讓人很有罪惡感。作為一個有人性的好青年,我堅決反對這種說法,我認為影片探討的是三個饅頭的故事,因為還有條主線是張東健、謝霆鋒、真田廣之三個男人圍繞著張柏芝的身體,進行公轉自轉的情愛失重運動。
劇本的平庸,缺乏細節和伏筆,使得人物形象異常蒼白,情感表現因此顯得矯飾虛假,對白行為越是深情就越發讓人想笑,盡管從命運詛咒出發的主題非常宏大,某些段落也確實具有東方文化意境。劉燁的鬼狼是最豐滿也演得最好的角色,當他脫下那帶詛咒屬性的黑羽袍化成灰時,我的四周響起了難得的哭泣聲;至於真田廣之,他除了玷污張柏芝,還以小丑式的表演玷污了大將軍光明的角色。
影片當然也不是毫無可取之處,起碼它比《十面埋伏》好看多了。開場的馬蹄谷氂牛追逐戰、無歡和鬼狼的屏風陣對決等五六個場面,視聽效果確實很讓人震撼。也就是說,如果你不追究影片的整體性和文化訴求,它還是部很值得一看的電影。
❾ 〈無極〉這部電影到底說明了什麼
純粹垃圾
❿ 請問各位如何看待電影<無極>的
記得看張藝謀的《十面埋伏》時,出了戲院曾與朋友們歷數張藝謀的「十宗罪」。看完《無極》,我頓時原諒了張藝謀———與《無極》相比,《十面埋伏》的「罪狀」既然能數得出,便已經不能算罪過了。
也許迫於「大片」的壓力,電影院里的觀眾看得都很認真,唯恐自己錯過了什麼精彩;看完電影亮了燈,大家還默默無語,唯恐是自己沒看懂,不敢隨便指責備受推崇的大製作。直到有一個人恨恨地長嘆了口氣,這才爆發了一場關於「超無聊」的熱烈討論。
討論中自然而然懷念起張藝謀。如果《無極》是講愛情故事的,我寧願贊賞《十面埋伏》中情節簡單的三角戀,起碼每個人愛恨分明,表達清晰。就算章子怡一而再 「起死復生」也無所謂,電影嘛,都有些虛構,好過《無極》中的張柏芝混沌錯愛,最後要靠張東健背著她飛上天去逆轉時空才可能「重新選擇」。
如果撇開這些人生、愛情理念不論,我更懷念張藝謀。起碼他的《英雄》、《十面埋伏》曾真切地帶給我視覺美感,《英雄》的沙漠、《十面埋伏》的竹林,無不色彩鮮明,經久難忘。回想《無極》,卻只記得起那一小片人為污染過後的蕉林地和那塊所謂「世外桃源」邊上十分委屈的小水塘,那棵一看就知道是假的海棠花樹周圍圍著一堆破稻草。人物造型同樣失敗,可憐精瘦的張柏芝就算全裸出鏡,也毫無性感可言,如何談得上傾國傾城?還是章子怡的水袖舞經典耐看。謝霆鋒一亮相一開口也成敗筆,只會讓我想起《十面埋伏》里的宋丹丹,只是為了噱頭特意安排他出來搞搞氣氛,圓圓場罷了。
我最後還給了自己一個原諒張藝謀的理由———感謝他曾對《十面埋伏》許多不足之處的坦白。這總比昏天黑地的虛假廣告要好,不會讓我在誘惑之下進了戲院,最後迎來一個措手不及的暈!所以,如果奸商可以原諒,我才可以原諒《無極》。(那拉)
三億多元製造的「無稽世界」
按常規來說,要評論一部電影,總該說到它的好和壞,可是《無極》的確是一部「超乎常規」的電影———思前想後,我居然找不出一個可以說「好」的地方來。唯一的收獲,就是它「糾正」了我的兩個「誤會」:
第一,劇情介紹所謂「三個男人為爭奪王妃傾城展開愛情角力」純屬一個「美麗的誤會」。真正的劇情其實是這樣的:「北公爵無歡」謝霆鋒小時候被當時還是小女孩的「王妃傾城」張柏芝騙走了一個饅頭,他從此心理變態了,長大之後人也變得陰陽怪氣。為了報這「一饅之仇」,他出動了大隊兵馬,費盡心思做出了很多觀眾不大明白、可能他自己也不明白的事情,撩起了一片腥風血雨,最後自己還枉送了性命……這真是一個「史無前例」的悲劇人物,一生竟然斷送在一個饅頭上。
第二,由於「千羽之衣」、「鮮花盔甲」等華麗的名字,令我對戲中的服飾充滿華麗的幻想。卻原來,「千羽之衣」只是一件像巨大鵝毛扇一樣的白色蓑衣,張柏芝穿著它飛的時候,像一隻大笨鳥,還撲啦啦地不斷掉羽毛;更不用說張東健那身「彩羽之衣」了,原來就是在身上插滿了雞毛。
只能說,陳凱歌花了3億多元,製造了一個空前的「無稽世界」。他誤會了,以為一部商業片就可以天馬行空甚至不合情理;他誤會了,以為觀眾愛看的就是這些亂七八糟拼拼貼貼的粗糙特技;他誤會了,以為「東方式《指環王》」就是片中的人飛來飛去,自言自語著一些讓人聽不懂的話。
想起香港導演陳可辛曾經說過:「有時我發現自己很喜歡的藝術片導演,拍的商業片讓你很難相信作品出自他之手。只能從一個角度去解釋:本來喜歡藝術電影的人,根本不會去看商業片,甚至會很鄙視商業片,他們覺得商業片很容易拍,理所當然認為商業片就是不合理。」
還是要老套地說一句:很多事情,不是有錢就行的。花費了巨資的《無極》再一次證明了:中國導演離市場還有很遠。 (玲瓏)
「你就是個騙子」
《無極》里,無歡對光明說:「你就是個騙子。」
看完《無極》,假如有機會,我也想跟陳凱歌說同樣的話:「嘿,你就是個騙子。」
不過,第一個受騙的,還輪不到我。他們是真田廣之、張東健、謝霆鋒、張柏芝。香港、日本、韓國的演員們,被中國內地的大導演看中,心情會是何等雀躍與希冀 ———外埠的想著開拓中國大市場,偶像們想著搖身變成實力派。所以,當陳凱歌對張東健說:「你多跑跑吧。」張東健立即就跑了。多好看的男人,寧願臉上塗滿灰,用最沒有自尊的姿勢跟在真田廣之的馬兒屁股後頭跑啊跑。所以,當陳凱歌對真田廣之說:「你的角色寓意是虛榮。」真田廣之立即放下身段,用最最卑劣的樣子來表現一個大將軍的內心掙扎。所以,除了張東健四腳著地奔跑後手心生出的血泡、真田廣之為求逼真堅持將自己吊在大樹上後的渾身酸痛、張柏芝穿著羽衣一次次飛翔時強忍的腰間舊傷、謝霆鋒在說著連他都不一定真的明白的台詞時強迫自己流下的眼淚,他們還為《無極》付出了作為一個演員最最難得的真心。
可惜,這樣的真心卻錯付了人。自由、愛情、純真……看了《無極》,我真的很懷疑陳凱歌是否真的懂得這些東西。
陳凱歌是真心地覺得自己的作品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嗎?當他對著記者有關票房預測的正常問題「勃然大怒」,當他「不小心」地透露謝霆鋒和張柏芝住在同一家酒店,當他默默地看著陳紅跳著腳跟吳君如對罵,我敢斷定他一定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他必須虛張聲勢,因為他心虛,因為《無極》不是一個童話而是一個大騙局。
所以,傾城不美,無歡不哀,光明簡直惹人生厭。只有昆侖,因了演員張東健那雙善良的眼睛,成了《無極》中一群變態人中最正常的一個。
「或許是影片太文藝,太深奧,所以我看不懂。」有的觀眾散場時這么說。陳凱歌很清楚這種心理,在鋪天蓋地的宣傳之下,人們寧願懷疑自己的審美能力也不願意去懷疑陳凱歌。
那麼,請你不要相信我在這篇文章里說的每一句話。最終檢驗藝術真假的,無他,只有人心。(李麗)
沒有最傻,只有更傻
沖著《無極》的名頭,前天首映日連夜去看了,之後一口氣群發了數條簡訊:「《無極》真是一部年度傻片。」
片名是《無極》,「滿神」陳紅玄而又玄地說:「這是一個無極的世界」、「帶你去無極」,可謂全片最「無厘頭」的對白,看完全片都讓人理解不了「無極」到底指的是什麼。
全部角色都冒著傻氣,最典型的例子是「大將軍光明」。鋪天蓋地的宣傳里,「光明」是勇猛的戰神,缺點是「虛榮」,可是片里的「光明」卻被徹底地猥瑣化和低能化了。面對傾城的那副樣子,讓人感覺他就快流出口水了———好一個「中年猥瑣男」!真不知道他這個大將軍是怎麼當上的,還說「只要有光明在,無歡永遠只能是二流貨色」。就這么一個武功低(鬼狼手底下走不過兩招)、智謀差(輕而易舉被騙回王城受擒)的猥瑣男人,無歡還真情流露地對他說:「你是我的偶像!」 ———不得不佩服編劇的「想像力」。「光明」最後「小宇宙」爆發,和「無歡」來回打了幾個回合,但最後還是死於「無歡」的刀下———我終於舒了一口氣,猥瑣男的一生終於畫上了一個比較「男人」的句號。
特技本是賣點,看了卻只覺得粗糙。開頭的大場面,昆侖疾步如飛,背後萬牛奔騰,事前宣傳得很有氣勢,真的看上去,人和牛畫面之間拼湊的痕跡太重,銜接生硬,總之就一個字———「假」。回過頭來,佩服起張藝謀,他聰明地只是玩玩吊鋼絲,配上點楓葉、雪花、竹子什麼的,什麼熟玩什麼,不像老陳,霸王硬上弓地玩電腦特效。現在的觀眾已經不是以前的觀眾了,看了《指環王》,看了《哈利·波特》,就別把這些二三流的畫面拿來充「特技大片」了。
如果《無極》「申奧」成功,那隻能對老外評委說一句:「沒有最傻,只有更傻。」(小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