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兩部電影的名字
1. 《雪地英雄》(The Heroes of Telemark)國英雙語
1966年01月31日 ( 瑞典 )
劇情簡介:
本片根據歷史真實事件改編拍攝而成——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制訂「海緣」計劃,破壞德國納粹在挪威設立生產重水的工廠,使納粹無法製造原子彈。影片描繪了這個鬥智斗勇的戰斗過程。由於故事發生在以滑雪聞名於世的挪威泰利馬克省,所以片名就譯作《雪地英雄》。
這場斗爭發生在挪威這個省的威莫克城的瑙爾斯克氫氣工廠,它是當時世界上生產重水最多的工廠。重水是製造原子彈的重要原料,納粹佔領該廠以後,加緊生產重水,准備製造原子彈。
當時,美國也已准備製造原子彈。為了破壞德國製造的計劃,和英國聯合組成特別情報小組,對瑙爾斯克氫氣工廠作了周密調查,花了十一個月時間制定了詳細的破壞計劃。為執行這個行動計劃,成立了代號叫「燕子」和「海緣」的兩個行動隊。
一九四三年二月甘七日,「海緣」隊六名隊員執行爆炸行動,破壞了這個工廠三千磅重水。同年十一月挪威情報員又向倫敦報告,這個工廠很快恢復了生產。由於破壞隊不可能再進行偷襲,十一月十六日美國第八轟炸隊出動強大轟炸機轟炸這個工廠,但只破壞了一百三十磅重水。德國人決定把工廠和大批重水運往漢堡。一九四四年二月七日,倫敦獲得情報,德國人將於二月二十日用蒂恩約湖的「海德若」輪渡將工廠全部搬走。
在這個關鍵時刻,由「海緣」隊的克諾特率領的四名爆破隊員,於二月二十日凌晨一時潛上輪渡,在倉底安放了定時炸彈,炸彈威力足以在五分鍾內使「海德若」號沉沒。克諾特用一具舊鬧鍾改制的定時器撥到十時四十五分。計劃周密,執行也很順利,瑙爾斯克工廠的無法估價的機器和三千六百加侖重水在爆炸聲中沉入湖中。克諾特等四人也在當天傍晚乘汽車到達挪威首都奧斯陸消聲匿跡而去。從此挪威停止了重水的生產,德國納粹也因此失去了重水的來源。
2. 《墨菲的戰爭》(Murphy's War)中英雙語
1971年 英國
◎簡 介
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當時墨菲和他的戰友被一艘納粹德軍潛艇擊沉,除了他以外,戰友們無一生還,墨菲被路易士救起並同路易士成為好友,墨菲心中卻一直有個結,就是想炸毀那艘德國潛艇,並憑借一己之力搞到了一顆從德國潛艇上發射的但卻並未引爆的魚雷。但此時二戰結束的消息傳來了,而墨菲卻絕對忘不了納粹德軍所做過的一切,一直不肯放過那艘德國潛艇,他能成功嗎?
㈡ 畢克配過那些經典的電影
除了《尼羅河上的慘案》,《遠山的呼喚》,《卡桑德拉大橋》 配音生涯 1952年考入上海電影製片廠翻譯片組(即今上海電影譯制廠),開始從事電影譯制配音工作,當時只是配各種配角,畢克仍仔細揣摩每一句台詞,一絲不苟,如《孤星血淚》中的鐵匠,戲很少,卻給同事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時大量閱讀名著,理論書籍和廣泛向其他演員學習,這一階段為後來的配音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59年為了給即將召開的第三屆文代會獻禮,上海電影譯制廠翻譯製作了民主德國影片《陰謀與愛情
㈢ 畢克的人物成就
1.《追捕》:畢克的配音使高倉健的偶像風採在中國觀眾面前得以充分展現。畢克的聲音與高倉健的形象完美融合,成為我國譯製片史上的典範。
2.《砂器》:畢克為男主人公警探京西革太郎配音,畢克的配音使京西這個角色充滿了濃郁的人情味。
3.《遠山的呼喚》:畢克的配音不僅體現出男主人公沉默堅毅、外冷內熱的個性,而且以一種具有生活滄桑感的音質增強了高倉健這個銀幕「深情男子漢」形象的心理深度。
4.《復仇》:畢克為摩爾多萬的配音雖不如給田島耕作(《遠山的呼喚》男主人公)那樣深沉,但卻瀟灑俊朗,蘊含著成熟的幽默。
5.《尼羅河上的慘案》、《陽光下的罪惡》:畢克為大偵探波洛的配音獲得了極大成功,也展現了他「千人千聲」、用聲音塑造角色的藝術功力。
6.《車隊》:畢克為男主人公「橡皮鴨子」配音,給人物增添了一種粗獷、嘲弄、滑稽的味道。
7.《鴛夢重溫》:畢克的配音低沉、憂郁,體現了男主人公迷茫、彷徨、苦惱的心情。
8.《海狼》:畢克為派克飾演的男主人公巴格上校配音,穩重中不失灑脫,平易中不失威嚴。 之所以稱畢克是中國的「高倉健」,是因為他最先為日本冷麵巨星高倉健主演的片子《追捕》、《幸福的黃手帕》、《遠山的呼喚》、《新干線大爆炸》、《兆治的酒館》和《海峽》等故事片做了成就獨到的配音;為高倉健飾演的一系列人物配音時,則使人感到冷峻、凝重,完美地再現了高倉健塑造的各種充滿男子漢魅力的形象。
1986年,高倉健先生訪問上海譯制廠之際,他見到畢克後,一躬到地以表示對演藝同行的「代音」深致敬意。畢克卻引用了中國的一句古語「愛屋及烏」,稱道倉健君,說觀眾首先欣賞和贊頌演員高倉健,然後配音的沾了光……很有意思,畢克和高倉健二君都是「前吐音」,所以藝術發音在質量上顯得異常搭配、情切。
晚年的畢克因身體不適而住院治療。其間,高倉健盛邀他為自己的電影新作《鐵道員》擔任中文版的配音;不料,這一心願竟成了再也無法實現的憾事:此時的畢克已感呼吸困難,力不從心。他無奈地說:「勉強去配,會損傷高倉健先生塑造的形象。自己都不能通過,怎麼能拿出來給別人聽。」此次住院,畢克被診斷為肺功能衰竭。為了搶救他的生命,醫生不得已切開他的氣管,從此,他再也發不出聲音了。病中的他用筆與大家交談。
2001年3月22日下午,他還在小黑板上寫下「聽」和「說」兩個字,意即讓探望他的同事說說廠里的事兒。23日凌晨,因病情突然惡化,畢克永遠離開了他心愛的配音事業。
得知這一不幸的消息後,高倉健感到無比悲痛。2001年3月30日,他向上海電影譯制廠發來唁電,唁電寫道:「突聞噩耗,一時竟無言以對。未能再度相見,不勝遺憾。衷心祈禱冥福。」他還按照日本的習俗,寄來一盒香奠,讓裊裊輕煙,陪伴一代電影藝術家孤獨遠行……
㈣ 畢克的人物簡介
畢克(1931—2001),中國著名譯製片配音演員、導演;原名畢德泉,又名德全;山東濟南人;1948年蚌埠崇正中學肄業,1949年參加工作,先後在上海金雞旅行劇團、廣西宜山地委文工團話劇隊任演員。
1952年進上海電影製片廠翻譯片組、上海電影譯制廠任配音演員、導演、廠藝委會主任、顧問。先後為《追捕》、《鴛夢重溫》、《鐵面人》、《現代啟示錄》、《卡桑德拉大橋》、《尼羅河上的慘案》、《老槍》、《霧之旗》、《幸福的黃手帕》、《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新干線大爆炸》、《姿三四郎》和《大鬧天宮》、《毛竹》、《知識老人》等約五百部譯製片、美術片、科教片配音。
其中擔任主配的日本影片《追捕》、朝鮮影片《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於1979年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後兼任譯製片導演,執導了《兆治酒館》、《鐵面人》、《罪行始末》、《總統軼事》、《威尼斯麵包師的兒子》、《十四個冬春》、《遠山的呼喚》、《謎中之謎》等譯制影片。
其中《遠山的呼喚》(兼主配)獲文化部1981年優秀譯製片獎;《謎中之謎》(兼主配)獲1989年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譯製片獎。
畢克先生生前為上海電影譯制廠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國家一級演員、電影譯制導演、上海市政協第六、七、八屆委員。此外他還擔任上海電影家協會理事、中國電視表演藝術學會常務理事、顧問。 畢克先生於1931年出生在濟南,一直喜歡戲劇與電影。1952年考入上海電影製片廠翻譯片組(即今天的上海電影譯制廠),開始從事電影譯制配音工作,當時只是配各種配角,畢克仍仔細揣摩每一句台詞,一絲不苟,如《孤星血淚》中的鐵匠,戲很少,卻給同事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時大量閱讀名著,理論書籍和廣泛向其他演員學習,這一階段為後來的配音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59年為了給即將召開的第三屆文代會獻禮,上海電影譯制廠翻譯製作了民主德國影片《陰謀與愛情》,畢克配男主角斐迪南,讓人感到聲音明亮,富有魅力,感情細膩,配音切合影片人物感情。
因此,他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為很多愛情片男主角配音,如《瓊宮情史》中的西班牙使節,《鴛夢重溫》中的失憶者史密斯上校,《白痴》中的那個為了錢竟心甘情願接受將軍的情婦做自己新娘的年輕的將軍秘書。
這一階段最著名的作品是他在《音樂之聲》中的配音馮屈普上校,對唱和台詞之間的銜接處理的極為精當,影片公映之後風行全國,至今仍被視為譯製片經典之一。 從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開始,畢克開始新的探索,以突破配音類型化為目標,從配感情細膩的愛情片男主角轉變為配正直,堅毅,智慧的角色,如災難片《卡桑德拉大橋》中鎮靜勇敢的張伯倫醫生和《遠山的呼喚》中的田島耕作。
這一時期畢克完成了他對兩個角色的經典配音:《尼羅河上的慘案》中比利時大偵探波洛和《追捕》中的檢察官杜丘冬人。
尼羅河上的慘案集中了當時所有的上譯配音精英,被成為「譯製片的盛宴」,畢克把波洛的慵懶、自負、智慧的性格氣質通過自己的聲音表現的淋漓盡致,最後長達近三十分鍾的近乎波洛獨白的案情分析更是被畢克處理的扣人心弦,他歷數在座的每個人都有作案動機和作案時間,但他們都不是兇手,直到最後,他詳盡地敘述了真正兇手的作案過程,終於使兇手無處逃遁。在嚴密推理中又透出一點幽默與調侃。
在《追捕》中將高倉健冷峻、剛毅的風格充分體現出來,尤其是在天台上與邱岳峰配的堂塔醫生的最後對決更是被人稱道。
畢克也曾為反面人物配過音,如《金環蝕》中的神谷,《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中的伊藤博文同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致於朝鮮電影代表團來上譯廠訪問時曾驚呼:「怎麼你們選的演員跟我們的演員聲音那麼像,簡直就像我們那些朝鮮演員自己在講中國話。」
另外,畢克還參與了很多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動畫片的配音,如《哪吒鬧海》中的李靖,《天書奇譚》中的袁公,《國王與小鳥》中的很有哲學意味的鳥等,特別是12集系列木偶彩色動畫片《阿凡提的故事》中的阿凡提,他採用一種表面謙卑恭順而暗藏調侃和諷刺的聲音充分表現了阿凡提對地主高利貸者的戲弄。
他與另一位配音大師邱岳峰所配的阿凡提與巴依老爺的對手戲更是精彩,「沙子一袋子,金子一屋子」等台詞膾炙人口。
除了為角色配音,畢克還擅長旁白,如他在《少林寺》、《斯巴達克斯》里均擔任旁白,特別是他為《悲慘世界》配的旁白,不僅推進著情節的發展,更完美的再現了原作濃厚而沉重的歷史感;最令人值得紀念的是,畢克先生生前的最後一部配音作品亦是擔任旁白——經典電視連續劇《圍城》(1990年)。 1980年代初開始畢克逐漸也從事譯制導演工作,在不影響自己配音工作的同時,和著名配音員,譯制導演蘇秀合作翻譯製作了《遠山的呼喚》和《姿三四郎》等電影和電視劇,其中《遠山的呼喚》獲得文化部1981年優秀外國譯製片獎。《姿三四郎》轟動一時。他盡心幫助和輔導青年演員,善於啟發演員,愛護演員的情緒,同時又十分的嚴謹,一絲不苟。
著名配音員曹雷曾經回憶在配一個默默抽泣的背影的哭聲時,因為不用對口型,她醞釀好感情轉過身去大哭,哭到一半被畢克叫停,因為她哭的節奏和屏幕上演員肩膀的抖動頻率不同。
1980年代末畢克患上了喉部疾病,這使得他不得不徹底離開了配音這個職業;在他的晚年,日本著名演員高倉健曾希望他為自己的新片《鐵道員》配音,畢克也曾試圖接受,但嚴重的疾病讓他不得不放棄。
疾病惡化後,他已經說不出話,就給年輕演員做口型,做翻譯,通過在紙上寫字做指導;2001年,一代配音大師畢克先生與世長辭,終年70歲。
為了紀念他對配音事業的貢獻,畢克逝世後,追悼會上沒有演奏哀樂,而是用他在《尼羅河上的慘案》中為波洛配的大段案情分析代替。 喬榛感慨萬千地追憶起與畢克老師的無數次難忘的合作經歷,喬榛清晰地記得與畢克的第一次合作:「那是70年代給《紅菱艷》配音。他在話筒前的感覺與片中的角色驚人地相似,整個人完全沉浸在影片的氛圍中。盡管那個美術設計師並非主角,但他卻認真地對角色進行反復琢磨。這種對自己近乎苛刻的創作態度,影響著每一個與之合作的演員。」
畢克先生病重之時,蘇秀曾特地從杭州趕來上海到醫院看望畢克,他人很消瘦,由於完全喪失了呼吸功能,只好切開氣管,依靠呼吸機幫助維持生命。可是他頭腦清晰,思維活躍,對很多往事都記憶猶新。但過些時候再去看他時,他已經人都變了形,醫生說他上次病危搶救過來以後,耳朵聾了、渾身都腫了,但他心裡依然明白。蘇秀在板上寫「醫生說你比前一陣好很多。」他苦笑著搖搖著,口型清晰地說「不可能。」
蘇秀說,有一段時間,電視台不停地播放了一些老的譯製片。像《音樂之聲》、《瓊宮恨史》、《尼羅河上的慘案》等等,都是由畢克擔任主要配音演員的。蘇秀還在想,下次去看他,不再問他「胃口好嗎?」「睡得好嗎?」而是跟他談談當年配音這些影片時的趣聞逸事,讓他能得到一點短暫的歡樂。「但我這個計劃還沒來得及實現,他卻已經走了。」
㈤ 盤點上譯廠十大經典譯製片,沒看過可珍藏,看過則權當回憶,都有哪些
《簡·愛》電影講述了主人公瑪利亞,來自阿爾卑斯山區的修女,受教經驗僅源於不停製造麻煩的修道院生活,在冒然擔任七個孩子的家庭教師時將職務做得有聲有色。
音樂是瑪利亞的靈魂,歌聲像她渴望自由愛恨的心靈,沖破藩籬泯滅界限,讓孩子們像音符一般找到自己的位置,讓失去愛侶的軍人父親重拾溫暖,劇終一家人拋棄家產翻越高山邁向更自由的國度,苦難彷如必經的旅程,一家人都在,音樂還在,已是生命最好的禮物。
對於一部已經蓋棺論定的卓越電影妄圖評說似乎畫蛇添足,而經典之所以久唱不衰往往因為其某些方面仍有生命力。
㈥ 你知道我們國家有哪些著名配音演員他們都配過哪些影片的聲音
李梓 (1930.12.23-) 女配音演員。
原籍河北欒城,生於石家莊。中學時 代在北平求學。1948年赴山東解放區 、入華東大學。1952年 肄業於山東大 學藝術系。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 ,1954年任譯製片配音演員,是中國 影協第四屆理 事。曾為《音樂之聲》 、《白夜》、《陰謀與愛情》、《被 侮辱與被迫害的人》、《紅與黑》、 《紅 菱艷》、《紅色宣傳員》、《簡 愛》、《巴黎聖母院》、《望鄉》、 《葉塞尼婭》、《英俊少年》、《 啊 ,野麥嶺》等三百餘部譯製片配音。 還曾為《居里夫人》、《安娜·卡列 尼娜》等外國電視連續劇 配音。
丁建華 (1953-) 女配音演員。
山東諸城人。高中畢業。1971年參加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東海艦隊文工團 任演員。1976年任上海 電影譯制廠配 音演員。先後為《追捕》、《遠山的 呼喚》、《安重根擊斃伊滕博文》、 《卡桑德拉大 橋》、《情暖童心》、 《昏迷》、《細雨夢回》、《莫斯科 之戀》、《無頭騎士》、《茜茜公主 》等 百餘部外國影片配音。
劉廣寧 (1939.1.27-) 女配音演員。
原籍福州,生於香港。1959年上海第 四女子中學高中畢業,次年入上海電 影譯制廠任配音演員,是中國影協第 三、四屆理事。曾為《葉塞尼婭》、 《絕唱》、《吟公主》、《生死戀》 、《白衣少女》、《大篷車》、《望 鄉》、《苔絲》、 《尼羅河上的慘 案》等近三百部譯製片配音。還曾為 《天雲山傳奇》、《沙鷗》、《胭脂 》、《夜上海》等國產片、電視劇配 音,並參加廣播劇演播
喬榛 (1942.11.17-) 配音演員、譯製片導演。
上海人。1965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 表演系,同年入上海電影製片廠任演 員。 1975年任上海電影譯制廠演員 、導演。1984至1986年任該廠廠長。 曾擔任《魂斷藍橋》、《葉塞尼婭》 、《美人計》、《生死戀》、《紅衣 主教》、《寅次郎的故事》、《安娜 ·卡列尼娜》等二百餘部譯製片的主 要配音演員,並任《坎貝爾王國》、 《羅賓漢》、《湖畔奏鳴曲》、《三 十九級台階》等十餘部譯製片導演。 其中《追捕》、《苔絲》、《國家利 益》分別獲1979、1982、1983年文化 部優秀外國譯製片獎。1980年後曾主 演《珊瑚島上的死光》、《R4之謎》 等故事片。
陳汝斌
1932年生於北京市。1950年調入東影演員科任配音演員。40多年來曾為《復活》、《被開墾的處女地》、《靜靜的頓河》、《蝴蝶夢》、《舞台生涯》、《神秘的黃玫瑰》等近500部外國影片配音。還曾在國產故事片《地下尖兵》、《兵臨城下》、《寂靜的山林》、《黃英姑》等多部影片中擔任主要角色。並曾擔任譯製片導演、演員劇團團長、譯製片分廠廠長等職。
尚華
1922年,一個啼聲嘹亮的男嬰出生在山東省黃縣的一戶普通人家中。從商的父親尚勉臣欣喜異常,為 了將來男孩能子承父業,他前思後想為兒子取名「尚乃忠」。固執的父親當然沒能料到,成年後的乃忠並 沒有成為一個精明的商人,反倒在另一個藝術領域中叱吒了大半個世紀。 尚乃忠的青年時期,正逢國內戰亂不斷,但絲毫沒有影響他對於京劇藝術的痴迷。即便隨著父母顛沛 流離到哈爾濱當了一家五金店的學徒,仍然經常獨自一人偷閑跑到戲院里過把癮。「一定要當個演員」這 樣的夢想,就這樣悄悄地在一個少年人的心中萌動著…… 19歲跟隨全家來到上海落戶後,尚乃忠第一次違拗了父親的意願,棄商從文偷偷報名考進了當時的上 海現代電影話劇演員專校。他在這所私立學校中潛心攻讀,刻苦學習語言、表演等一系列課程,像一塊干 渴的海綿汲取著藝術的養料。 畢業後,尚乃忠如願開始了自己的話劇表演生涯。從1942年到解放初期,這一干便是八年。在這青春 放飛又略顯艱辛的藝術旅途中,他輾轉於京津滬各劇社之間,參加了《雷雨》、《原野》、《林則徐》等 諸多著名劇目的演出。很快他便成了劇社的主要演員。但是,固執的父親對於家裡出來這樣一個「戲子」 ,感到顏面無光,每每回到家中,尚乃忠最不忍見到的就是父親痛惋的目光。考慮良久,乃忠遂給自己取 了一個藝名「小臣」。最終,為了避免大家誤解他為「陳先生」,又給自己正式取了一個名字——尚華。
向雋殊 (1925.4.7-) 女配音演員。
原名徐佩華。原籍四川巫山,生於北 京。1943年就讀於北平京華美術學院 音樂系。1949年入華北大學文藝部戲 劇科學習,結業後任東北電影製片廠 譯製片配音演員。是中國影協第五屆 理事、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先後參 加近三百部影片的配音。其中有影片 《復活》、《靜靜的頓河》、《戰爭 與和平》、《舞台生涯》、《人證》 、《蝴蝶夢》等,以及外國電視連續 劇《女奴》、《石人圈》等。此外, 還曾為《冰山上的來客》、《杜十娘 》等許多國產影片的女主角配音。19 57年於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 評獎中獲個人一等獎。1981年獲金雞 獎配音演員特別獎。
曹雷 (1940-) 女演員,譯製片導演、演員。
浙江浦江人。1962年畢業於上海戲劇 學院表演系。1965年入上海電影演員 劇團任演員,先後在《金沙江畔》、 《年青的一代》等影片中扮演主要角 色。1982年起任上海電影譯制廠配音 演員兼譯制導演,先後為《非凡的艾 瑪》、《愛德華大夫》、《國家利益 》、《最後一班地鐵》、《蒲田進行 曲》、《姊妹坡》等外國故事影片的 女主角配音,並擔任《斯巴達克斯》 、《戰爭與和平》、《靡菲斯特》、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柏林之戀 》等外國故事片的譯制導演。其中《 國家利益》、《斯巴達克斯》、《靡 菲斯特》等影片曾獲廣播電影電視部 優秀譯製片獎。還曾為《鷹冠庄園》 、《畫家的女兒》等外國電視連續劇 的女主角配音。
孫敖 男 (1932--)
長春電影製片廠一級配音、演員。1932年出生在北京。1951年到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學習,1956年調到長影廠當演員。當演員期間,他曾在影片《三進山城》(飾王翻譯官)等十餘部影片中扮演不同個性的人物;從事配聲工作以來,為400多部外國片、200多部國產片配音。如《永恆的愛情》中的哈邁德、《蝴蝶夢》中的德溫特先生、《兩個人的車站》中的普拉米·謝爾蓋維奇、《斯特凡大公》中的大公、《瘋狂的貴族》中的薩呂斯特、《獨立與死亡》中的佩德羅皇帝、《誘拐報道》中的古屋數男、《殺人狂》中的夏邱、《警告》中的季米特洛夫等男主角,均由他配音。其中,《永恆的愛情》、《蝴蝶夢》、《兩個人的車站》均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
李真 女 (1935--)
長春電影製片廠配音演員兼譯制導演。1935年生於北京市。1958年考入長影廠,參加了第一期演員培 訓班學習畢業後到長影演員劇團從事譯製片配音工作參與創作的作品至今已超過300部集。其代表作有《 兩個人的車站》(蘇),為女主角薇拉配音,該片獲文化部優秀配音而獲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參加 配音的還有:《岸》(蘇)、《愛情與女王》(美)、《邦斯舅舅》(英)等。此外,還擔任了《寅次朗 的故事》(日)、《稻草人》(蘇、又譯「醜八怪」)、100集電視劇《卞卡》(墨西哥)的譯制導演。 1988年被文化部評為「尖子」演員。現為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
沈曉謙
沈曉謙是80年代中期加入上譯的,也可以說他趕上了上譯最後的輝煌時期,曾經有人說沈曉謙的音色比較像已故的邱岳峰老師,感覺在一些詞句上也許有些類似,但整體感覺不是很像。沈曉謙的音色也是啞啞的那種,比較適合配壞人的角色。
趙慎之
有誰會忘記《望鄉》里阿崎婆那充滿孤獨和辛酸的聲音呢?為阿崎婆配音的就是趙慎之。趙慎之與蘇秀是70年代以後公認的專門為老太太角色配音的高手
楊成純
楊成純曾擔任過上海電影譯制廠的廠長,他的聲音冷峻瀟灑,與邱岳峰的風格相似。代表作品有《追捕》中的矢村、《野鵝敢死隊》中的「軍師」、《海狼》、《逃往雅典娜》中大衛·尼文扮演的角色以及電視劇《加里森敢死隊》中的卡西諾等等。楊成純80年代末舉家前往美國定居,現在在美國一家華人電台工作。
童自榮
上海電影譯制廠配音演員,生於1944年,1966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話劇表演系,1973年開 始從事電影配音工作,為中外影視作品千餘部配音,其中擔任主要角色的約三百部。
邱岳峰
(1922—1980)原籍福建福州,生於黑龍江呼倫貝爾。早年就讀於福建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北京 外國語專科學校。1942年後相繼在天津大亞劇團、藝風劇團、上海影人聯合劇團、天旅劇團、國藝劇團、北京紫竹林劇團任演員。1950年後任上海電影制廠譯製片組、上海電影譯製片廠配音演員。善於以具有豐 富表情的不同聲音再現銀幕形象。曾為《偉大的公民 》、《安娜·卡列尼娜》、《警察與小偷》、《科倫上尉》、《白夜》、《第四十一》、《紅菱艷》、《 悲慘世界》、《簡愛》、《凡爾杜先生》、《大獨裁者》等二百餘部外國影片配音。
畢克 (1931.7.21-) 配音演員、譯製片導演。
原名畢德泉,又名德全。山東濟南人 。1948年蚌埠崇正中學肄業。1950年 後在上海金雞旅行劇團 、廣西宜山地 委文工團話劇隊任演員。1952年後在 上海電影製片廠翻譯片組、上海電影 譯制廠任配音 演員、導演、藝委會副 主任。先後為《海之歌》、《白痴》 、《僅次於上帝的人》、《陰謀與愛 情》 、《警察局長的自白》、《苦海 餘生》、《卡桑德拉大橋》、《尼羅 河慘案》、《陽光下的罪惡》、《 拿 破侖在奧斯特里茨戰役》、《老槍》 、《追捕》等約五百部譯製片配音。 還為多部國產美術片、科 教片配音。 後兼任譯製片導演,執導了《兆治酒 館》、《鐵面人》、《老槍》、《罪 行始末》、《總 統軼事》、《威尼斯 麵包師的兒子》、《遠山的呼喚》等 譯制影片,其中《遠山的呼喚》獲文 化部 1981年優秀外國譯製片獎。
㈦ 高倉健的電影,有哪幾部是畢克配音的
1.兆治酒館
日本 / 劇情 / 1983-11-12(日本)上映 / 片長125分鍾
2.海峽
日本 / 劇情 / 1982-10-16(日本)上映 / 片長142 分鍾
㈧ 上譯廠經典電影100部有哪些
1、《音樂之聲》
主要配音演員:李梓,畢克
其他配音演員:邱岳峰、林彬、張同凝、潘我源、趙慎之、尚華、喬榛等
一部景色壯麗的愛情電影,丁建華亮麗充滿活力的聲音和茜茜公主的性格很契合,施融這個英俊小生專業戶雖然聲音不像童自榮那般華麗,但他自帶率真有親和力的特點,他和丁建華在這部電影中的配合是非常完美的。其他如曹雷等配角的表現也可圈可點。
㈨ 參加阿凡提動畫片的配音演員是哪些要能對應就更好了,很懷念哪些老演員的聲音
動畫片《阿凡提的故事》中,給阿凡提配音的是畢克
部分經典台詞:「敬愛的巴依老爺,您的福分大,只要瞧一瞧這里邊,您就知道魔鬼是啥模樣了」(動畫片《阿凡提》阿凡提拿一面鏡子給巴依老爺看)
給巴依老爺配音的是邱岳峰
對於畢克老師和邱岳峰老師在《阿凡提》中的評價
畢克還參與了很多動畫片的配音,如《哪吒》中的李靖,《天書奇譚》中的袁公,《國王與小鳥》中的很有哲學意味的鳥等,特別是12集系列木偶彩色動畫片《阿凡提的故事》中的阿凡提,他採用一種表面謙卑恭順而暗藏調侃和諷刺的聲音充分表現了阿凡提對地主高利貸者的戲弄。他與另一位配音大師邱岳峰所配的阿凡提與巴依老爺的對手戲更是精彩,「沙子一袋子,金子一屋子」等台詞膾炙人口。除了為角色配音,畢克還擅長旁白,如他在《少林寺》《斯巴達克斯》里均擔任旁白,特別是他為《悲慘世界》配的旁白,不僅推進著情節的發展,更完美的再現了原作濃厚而沉重的歷史感。
㈩ [大鬧天宮]配音演員
1、齊天大聖,邱岳峰配
邱岳峰(1922年5月10日—1980年3月30日),生於內蒙古呼倫貝爾,祖籍福建福州,中國最傑出的配音表演藝術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