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電影音樂鑒賞的教學

電影音樂鑒賞的教學

發布時間:2021-07-21 17:53:13

❶ 影視音樂鑒賞怎麼寫呢我們老師就給我看看電影,然後就要寫了。。。2000字呢!

你可以嘗試從這幾個方面下手:
1.電影主題,電影所表達的是什麼,想告訴我們的又是什麼,存在什麼深刻的社會含義么?
2.人物,電影裡面的人物有什麼樣的性格特徵,他們分別在電影中的起到什麼作用,他們又反映了社會上的哪些人。
3.聲音,好的電影不只在畫面構造和演員演出方面給我們帶來震撼,更主要的是要有適合的聲音,或者說音效和背景音樂。看看主演有沒有他的專屬音樂,就是音樂響起就代表主演的出場,也可以說音樂是渲染氣氛的前提。
4.畫面,就是大概從光、人、景、色等方面分析,可以分析鏡頭的遠近,可以分析構圖的設計,可以分析光線和色彩的調試,或者分析鏡頭的晃動。
5.蒙太奇,看看是否運用了蒙太奇的手法,如有,分析一下。

❷ 如何提高對電影和音樂的鑒賞能力

賞析一部好電影,首先要充分了解電影的梗概和幕後的相關信息,做好充分的准備來觀看;
其次,在看電影的時候,要仔細觀看該電影一開始吸引你的因素,比如功夫片里的功夫場景,喜劇片里的搞笑元素等等;
第三,在觀看電影的同時,要盡量全身心地投入電影所營造的氛圍之中,這樣,就可以充分感受電影世界的魅力;
第四,在看電影的時候,可以情景轉換,試著讓自己扮演裡面的相關角色,進行演繹電影情節,並且,轉換思維,與現實相聯系,看電影中有哪些是情節所需,應觀眾需求而存在,哪些是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
第五,看完電影,可以簡略的進行回憶,哪些的看點讓你印象深刻,電影中的哪些深刻意義你能夠領略到。
第六,對於電影中的音樂,要結合電影情節去聽,在電影高潮的階段,自然地就會應景放出適合的音樂,可以從音樂的節奏,演奏音樂的樂器,電影情節節奏的快慢,緊張或柔和來判斷音樂的類型。
其實,欣賞電影也就是讓觀眾沉入另一個虛擬的世界,領略他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有時,還能夠與自身的經歷有著呼應的地方,牽動自己的情緒,這就是電影的魅力所在。

❸ 淺談如何提高音樂欣賞教學的效率

【內容摘要】:教學內容是一堂音樂課的核心,也是音樂教學的基本任務。所以教師上一堂課,首先要將教學任務完成。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是完成音樂教學大綱所賦予的教學任務的關鍵,而學生的興趣和慾望來自於教師嚴謹而周密的教學構思。
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中,音樂課被作為學校教育的一種點綴,長期得不到重視,許多音樂課堂教學缺乏改革與創新的動力,教學方法單一,教學質量低下。有的音樂教師採用一般知識課的教學方法,非常嚴肅地或者單純使用灌輸性方式來講解注入;有的教師像民間藝人一樣,採用一句一句地口傳心授;有的教師像專業音樂學校的教學,只強調某些技能的訓練;有的教師則一直採用單純地教幾支歌就算上音樂課了。
一、要重視音樂課的組織教學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是完成音樂教學大綱所賦予的教學任務的關鍵,而學生的興趣和慾望來自於教師嚴謹而周密的教學構思。在一堂課的組織教學中,特別要精心設計好開頭、銜接和結尾這三個環節,讓學生像欣賞一首旋律優美的樂曲,觀看一部引人入勝的影視片那樣津津有味地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更能使課堂教學具有磁性效應。
1.開頭要新穎
對音樂感興趣是孩子們的共性,學生往往把每周一節的音樂課視為一周最美好的時刻。但如果我們教法呆板,一成不變,索然無味,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教師應當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目的任務,將難點、重點、主導思想、作品風格、音樂知識等,形象而生動地導入到課的主體中去,讓每堂課都有新鮮感,學生的興趣、慾望才能長盛不衰。例如在教材中有許多作品如《圖蘭朵》等都有故事背景,教師在教唱或欣賞之前,先把這部作品的背景故事作一些生動的描述,使學生對故事有所了解,從而加深了對作品的理解,欣賞興趣也隨之倍增。
2.銜接要巧妙
教學環節之間,新舊知識之間,銜接巧妙,課堂教學就會流利順暢。教師仔細分析教材,找出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各環節自如地過渡,課堂教學便能保持整體性。
3.結尾要精彩
一出戲,一部電影,必定有高潮。同樣,一堂音樂課也應該有高潮之處。這個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課的結尾。高潮往往是課堂教學的華彩樂段,此時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興趣最濃厚,積極性最易發揮的時刻,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時機,推敲再三,精心設計,可以在生動的故事中結尾,可以在聽教師范唱或聽錄音中結尾,也可以請演唱水平高的學生演唱或全班學生不拘形式的演唱,甚至可以在師生對唱,學生邊歌邊舞中結尾。把一堂課的結尾搞得生動活躍,熱熱鬧鬧,使學生像聽小說連播,觀看連續劇那樣在撩人心緒的懸念中盼望下周音樂課的到來。
強調了音樂課堂教學的三個環節,並不意味著其他環節可以忽略。音樂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都很重要,它們是構成課堂教學的不可缺少的部件,只有每個部件運轉正常,才能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組織教學的方式方法,還應注意各階段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低段學生應該多用引導、鼓勵、表揚等進行誘導;中段則應多採用啟發、思考、發現等方法進行疏導。另外,教師在組織教學中應結合自身各方面條件,揚長避短,使自己始終保持一定的權威性、示範性,減少失誤。
二、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的講解方法
教學內容是一堂音樂課的核心,也是音樂教學的基本任務。所以教師上一堂課,首先要將教學任務完成。而教師既要完成教學內容,又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這就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的講解方法。當然,不同的教學內容有不同的講解方法,歌唱教學、器樂教學、欣賞教學、律動教學、創作教學、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都有各自不同的最佳教學方法,而不同的作品和內容又有不同的最佳教學方法,不能千篇一律。所以教師要努力探索,爭取找到該教學內容的最佳講解方法,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例如:學生對掌握不同的節奏型,往往會出現困難和混淆。如果死記硬背,為學生帶來許多困難。教師可根據生活中的不同音響特點編寫一些節奏歌謠或歸類比較,讓學生反復練唱或分析對比。如鍾擺搖(的嗒的嗒)、打機槍(噠噠噠噠,噠噠噠噠)等,這不但對視唱有所幫助,對以後的聽音記譜也有促進作用,同時,增加了對音樂形象的理解。
除了教師的講解以外,教師還可以發動學生,採用提問、思考、討論等方式來進行教學。教師的有意提問,能把學生帶入思考、追求、探索的意境中去。特別是對節奏特點突出以及有特性的教學內容中,教師可把附點音符、三連音、切分音、休止符讓學生找出,教師還可以故意把附點音符、三連音、切分音、休止符弄錯,請學生來糾正老師的錯誤,從而引導學生去思索和鑒別。
三、要積極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
法國一位著名演員曾說: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圖畫的感染力,遠遠比不上舞台上正確發出的一聲嘆息那樣動人。由此看來,音樂教學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音樂是聲音的藝術。以唱歌為例,如

❹ 音樂欣賞教學有哪些教學策略

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把握課堂教學節奏,使教學設計藝術化 音樂課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通過審美活動引發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以達到陶冶學生情操的目的。情感體驗產生於每個教學環節,有強弱之分,有起伏美好的體驗會使他們保持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生實踐。在教學中如果把學生比喻為琴,教師就是彈琴的人,而教學設計就是樂譜。會彈琴的,琴就會發出優美的聲音,優秀的教學設計,會使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這種體驗會導致積極的思維活動。所以教師進行教學五一節設計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情感體驗,對學生可能產生的情感體驗做出預測。在此基礎上對教學內容、方式、方法進行調整。課堂教學始終令人昏昏欲睡固然不好,讓學生始終處在高度亢奮也不是太好。優秀的課堂就像一篇好文章、一部好電影,開始部分抓住人心,激起興趣,中間部分精彩分呈,結尾達到高潮,令人回味無窮,並且所有環節之間的轉換是自然、連貫流暢的。因此教師在照顧學生情感體驗前提下還要抉擇課堂的教學節奏,做到有收有放,把一節課變成一首動聽的歌曲,這首歌有著優美的旋律。

❺ 電影音樂賞析

推薦你買本書,楊宣華 :中外經典影片音樂賞析。

❻ 外國電影音樂欣賞心得

推薦你自己看《拯救大兵瑞恩》、《肖生克的救贖》,看完了隨便寫一點,你就可以上交了。如果實在不想自己寫,那就參考下面這篇吧,萬能的老師啊,老衲有罪!

未看這部片子之前,聽朋友說,這片子是《越獄》的電影版。
剛看完,感觸頗深。我想,如果說《越獄》是對生的渴望,那《肖申克的救贖》更多的便是對生的思考了。
我想,朋友所認為的這部片子與《越獄》的關系,只是因為兩者都是以越獄為主題罷。只是,作為兩個多小時時長的電影,註定它給人咀嚼的蘊味要深刻得多.
《越獄》是上學期看的連續劇,印象中,那時候對社會這個無形的監獄感觸很大。有形的監獄與無形的監獄,到底哪個才能讓人找到安全的歸宿? 在《肖申克的救贖》這部片子里,彷彿已找到了答案。
當在監獄里生活了50年的博斯獲假釋時,面對陌生的世界,他惶恐迷茫,「我不喜歡這地方,它令我太焦累」——世界變化得直快,或許,監獄才能給人一種安全?對於監獄,「開始,你恨它們;接著,你適應了它們;日子久了,你開始依賴它們。」博斯最終選擇了解脫,當看到他上吊時畫面固定了的那一幕,留給生的人又是怎樣的一種思考與無奈呢?「不再有痛苦的感覺了」——這是他離別前最後一句的感恩。或許,就像瑞德說的——「他應該死在這里(監獄)」。
影史上真正的無冕之王!如果一個人一生只看一部電影的話,那就應該看《肖申克的救贖》。
人人都知道,知識改變命運。其實,電影更能改變人的命運,特別是陷入低潮中的人,《肖申克的救贖》公認是史上最能改變一個人的電影,沒有誰能否認這一點。
我們每個人一生都會面臨許多無奈和困難,甚至是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對無法自控的現實,我們應該怎樣面對這個真實的世界?我們要以怎樣的姿態活下去呢?肖申克的救贖給了我們答案,讓芸芸眾生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人一些真切的舉動,給我們力量和勇氣。
《肖申克的救贖》又名《刺激1995》,雖然它在奧斯卡敗給了當時另外一部偉大的影片《阿甘正傳》,但我依然認為它是最有現實意義的電影,最能告訴我們如何活的快樂生活的勇氣。它告訴我們,面臨災難,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帝,勇氣和堅強才是最大的救贖。
銀行家安迪被當作是殺害妻子以及妻子情夫的兇手,盡管這些是強加在他身上的冤獄,但他卻無力改變這一切。他也從此開始了他漫漫的監獄生涯。故事一開始就將他定位在一個被飛來橫禍強加於身的人,在監獄裡面,安迪要面對變態的性騷擾,更要面對監獄長和獄警的殘暴,他始終保持著低調,他彷彿很無力的承擔著這一切。漸漸的他利用他銀行家的特長幫監獄其他人做帳,以至於最後幫監獄長以及其他監獄的管理人員做帳,逃稅,只道他最後成功越獄,獲得自由和新生。
故事情節彷彿有些老套,但卻表現如此有張力,情節安排緊湊,以至於倒最後當他成功越獄的時候,我都不知道他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他每天用一個小鋤頭挖一點土,然後第二天早上把土放在口袋裡面,散步放風的時候再把土悄悄的撒在地上,每次土不能多,不然就會被發現。安迪要忍受怎樣的煎熬,他也知道這樣做太慢,他縝密的思維和強大的意志讓我為他嘆服,我在想,如果是我,我是否能做到呢?我會不會因為太過於心切而導致失敗呢?
除了這些,在獲取圖書館經費問題上,讓我看到了安迪的執著和樂觀。他為了監獄的圖書館,一次次的給州長寫信,他不知道寫了多少封信,最後終於如願以償。這份執著和毅力,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呢?
電影對於生活習慣和人的惰性給予了深刻的批判,當老人離開監獄的時候,他什麼都不會做,最後他終於上吊自殺了。是的,是社會造成了他的悲劇,但是他自己一點責任都沒有嗎?
電影一次次的用一個普通人的執著和堅強告訴我們,只要不放棄希望,只要堅強,我們就會得到很多,盡管我們不得不失去很多,面對災難,面對不公,堅強是最好的註解,勇氣是最好的救贖。安迪最後把監獄長的錢騙光,監獄長的賬本也被送到了檢察官手裡,等待他的是法律的審判。
生活存在於細節中,當最後安迪准備好一切的時候,我當時不明白他為什麼要帶上監獄長的皮鞋,最後只倒他出現在銀行,只有擦亮的皮鞋和西裝革履才能讓他如此輕松的提走如此大額的現金而不被懷疑,安迪永遠是安迪,冷靜,執著,信心,樂觀,只有他才能戰勝生活,獲得新生,我們何嘗又不是呢?
每次當我沮喪無奈的時候,我都會看這部電影,每次看我總能從那裡獲取勇氣,因為我知道,我沒有面對安迪承受的那麼多災難,我沒有理由放棄勇氣和希望,努力就是救贖,就有希望。這部電影,用普通人也普通的情節展示了一個偉大人物的偉大內心世界,也告訴生活中的每個人: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帝,勇氣才是最大的救贖。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成為安迪,引用尼採的那句話說:那些不能將我置於死地的東西,只會讓我變得更加有力量!

❼ 有什麼講電影配樂的書嗎教學性質的

http://music.jschina.com.cn/class/yingshipeile.html
這個裡面有不少經典配樂 這個 方面的書大多也都是鑒賞性質的
想學電影配樂,要先從基本樂理常識開始
當你有了一定的音樂基礎才能給電影配樂吧 作這個的一般都是大師級的人物
目前國內學校好像沒有這個專業

❽ 如何從音樂要素入手進行音樂欣賞教學

如何從音樂要素入手進行音樂欣賞教學

感受與欣賞是音樂學習的重要領域。嚴格來講,在各學習領域中,重要的只有兩個,一個是感受與欣賞,一個是表現,創作和音樂與相關文化都是圍繞著這兩個學習領域展開的。另外,從世界各國的音樂課程標准和指導綱要來看,國外也非常重視這兩個領域的學習,因為人類接觸音樂的主要方式就是欣賞和表現,音樂的表現包括演奏和演唱。在講解音樂欣賞教學的具體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2011版音樂課程標准中有關於音樂欣賞的幾個要點:

1.審美性與音樂欣賞

2011 版音樂課程標准增加了「課程性質」部分,而音樂課程性質對實施欣賞教育學具有更為重要的指導意義。新版音樂課程標准繼續堅持「以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審美」則更多的是跟欣賞教學相關聯的。在課程標准中,以審美為核心,其實是以情感體驗為中心,所以在感受與欣賞領域中,我們提到了音樂的情緒和情感的體驗。

2.人文性與音樂欣賞

在課程性質人文性這一部分中,第一句話就提到「音樂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很多老師經常在音樂之外利用文學、文字和標題來解釋音樂。為了避免這種現象,新課標中增加了人文性的內容,特別闡述音樂本身的文化屬性。一線音樂教師如果沒有這樣的認識,就可能使音樂課背離音樂本體的價值取向,從而變成其他學科的工具。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有很多老師習慣圍繞作品標題進行解釋,如果沒有標題就不知從何講起,我們在課標培訓中也提到過這個問題,要避免對音樂望文生義的理解。也有不少老師認為只有文學、文字才叫文化,所以音樂課就變成了地理課、歷史課、文學課或社會課。因此,這個問題是在人文性這一課程性質中特別強調的。

3.音樂音響的特性

有一句話在音樂課程標准中曾經兩次出現,就是「音樂音響不具有語義的確定性和事物形態的具象性」。這就是說,音樂中很少有我們的生活經驗,音樂本身是一種產生豐富聯想的藝術形式,是一種直指人心的情感體驗,它本身並沒有提供我們生活中具象的生活經驗。所以,老師們在進行欣賞教學時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4.音樂欣賞的特徵

很多人把欣賞作為一種被動的學習方式,特別是實踐主義哲學曾經批判過欣賞、審美這些活動過於被動,沒有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其實,在課程性質實踐性中講了四個方面,音樂創作、音樂表演、音樂傳播和音樂欣賞。這幾個方面都帶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都屬於實踐的內容。所以,音樂欣賞也是一個實踐的過程,但是這種實踐不同於唱歌和樂器演奏,它主要強調「動於心」。很多中小學音樂教師熱衷於參與性的欣賞方式,

尤其在小學階段,用身體的方式、樂器的形式、文學方式或者其他藝術形式參與欣賞。其實,音樂欣賞是從動的欣賞逐步轉變為靜的欣賞的過程,也就是從「身動」到「心動」的過程。參與欣賞對學生最初理解音樂是有幫助的,特別是對班級教學來說,是可以觀察的。但是老師們要明確,音樂欣賞最終是要通過靜的欣賞,通過用心聆聽,通過與音樂對話的過程來實現。所以,到了初中和高中階段,音樂欣賞課就不能純粹為了動而動了。

大眾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能主動參與音樂活動的人。人們參與音樂活動的主要方式,一個是表現,包括演唱、演奏,一個是音樂欣賞。但是,欣賞音樂並不是盲目的欣賞,要通過教育培養他們對音樂要素的敏銳感,提升他們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力。由於音樂具有不確定性,所以每個人聽音樂的感受是不同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發展這種對音樂理解的不確定性,用各種方法讓學生獲得自己對音樂的領悟與感受,而不是被動接受教師對音樂的理解。所以,從動的欣賞向靜的欣賞轉變,就是從「身動」到「心動」的轉變。

因為很多人批評欣賞是被動的,所以很多老師就進入一個誤區,認為欣賞課就要動,不動就不是好的欣賞課,不參與就不是好的欣賞課。其實,每個人對音樂都有自己的感覺,「心動」是心靈的參與,最終的目的是聽了音樂以後內心能有所感動,有所感覺。老師們要注意欣賞課不要過於程式化和形式化,過於追求「動」,而是要關注「身動」向「心動」的轉化過程。

在教學當中,讓學生參與並沒有錯。對於低年級的學生,還是有必要通過參與的方式幫助他們獲得音樂體驗。但是,教師還是要考慮欣賞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什麼。其實,「動起來」是非常外在的,它僅限於對節奏、速度的一種理解,而不是音樂的全部。年級越高的學生越應該注重內心的參與,所以在高年級欣賞課上一定是要在內心參與上下功夫,關注音樂的細節。

5.音樂作品的內容

有一個問題始終在爭論,就是音樂作品的內容到底指什麼。有些人認為是音樂之外的一些情境,或者是一個故事,或者是一種生活經驗,或者是作品標題所提示的一些內容。還有人認為音樂內容主要是人體驗到的一種情感,或者是音樂的形式要素。這些說法各有各的道理,但是在音樂課程標准中,我們支持了形式要素作為音樂作品主要內容的觀點。通過生活經驗和生活現象對音樂產生的共鳴和理解是個體化的行為,不能成為主要的學習內容和追求目標。理解了這一點,就可以一改我們傳統音樂欣賞教學的基本做法,取得更好地教學效果。這是對音樂作品本身的認識,也是音樂課程標准修訂中提出的對音樂本體的學習和認識的基本要求。

一、什麼是音樂要素

在用音樂的思維方式學習音樂的時候,就不僅僅要關注音高、音強、音長和音色這么簡單了,而是要把這幾個方面有機的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節奏、旋律、和聲、音色、力度、速度,調式、織體、曲式等等。這些就是音樂要素,是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習的內容。

老師們不應僅局限於對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和音色的講解,而是更應該關注這些要素逐漸發展的內容,包括節奏、旋律、和聲、力度、速度、調式、曲式等。把理論知識與音樂實踐結合起來的時候,音樂作品的深度就被挖掘出來了。

二、如何關注音樂要素

年齡越小的孩子就越能關注到力度的大小,速度的快慢和節奏的變化,所以這些音樂要素教師可以從低年級就開始引導學生進行關注。至於旋律的高低,可以稍微晚一點再加入進來。初中以上,就可以深層一些,關注到和聲、曲式、調式等方面的內容。音色是從小就可以進行分辨的。樂器的學習是一種經驗,在經驗當中獲得過,學生就能有所記憶。當然,音色本身並不是孤立的,音樂欣賞是欣賞綜合起來的音樂要素。對於音樂本身,如果沒有聽眾,那麼任何東西都不存在,它就只是一個作品。有人去聽,但不同的人去聽,就會獲得不同的音樂感受了。

1.音樂語言

音樂不是世界上通用的語言,它是文化的組成部分,每個音樂作品中都蘊含著它自身的文化特徵和文化認同。在欣賞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傳播不同音樂文化中的音樂,這也是我們的一個目標。教材建設者把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提供給學生,而不是提供同樣類型的音樂作品,就是這個道理。音樂不是人類共同的語言,從這個層面來說,音樂課程標准中要求除了弘揚自己本民族文化之外,還要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音樂作為文化的組成部分,不是了解風土人情,建築,生活習慣,生長環境,而是了解音樂本身,了解音樂的語言。

2.音樂情感 音樂直指人的心靈,音樂本身是有情感的。以審美為核心、審美教育、情感教育、情感體驗的培養,其實是以情感體驗為核心的。演唱、演奏和欣賞的最終目的也都是為了體驗音樂中所蘊含的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時代的人類情感。

音樂沒有具體的情感,也就是說音樂中沒有確定的情感。在教學當中,很多教師會提出這樣的問題:「這個作品表達了什麼?」學生的回答只能說明他個人的反應,並不代表這個作品固定的情緒和情感。當然,一首作品可能會有一個大家都傾向的情感,比如歡快的,或者悲傷的。

音樂中的情感從哪兒來?音樂中的情感是聽賞者被喚起的情感,所以要調動學生,體驗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影響情感的是音樂基本要素,對情感的判斷,是人的本能,不需要教育來獲得。但是對情感的豐富體驗,是需要通過教育來獲得的,因為他需要有對音樂要素的敏銳感知能力。

三、如何用音樂的思維方式學習音樂

1.深入理解音樂要素含義

關於音樂要素的構成,2001版音樂課標中是六個要素,2011版音樂課標增加了節拍和調式,這些都是廣義的要素概念,不是狹義的。音樂欣賞者首先要把音樂的問題搞清楚,老師們不要經常拿一個廣義的概念來提問。在教學過程中,對音樂要素的認識要清晰。一個作品中有典型意義的要素並不多,如果說這個作品中有八個要素,那麼並不是這八個要素都具有特點。

2.善於發現有獨特性的音樂要素

敏銳的感受音樂要素,而且是獨特的感受,這個「獨特的」就是要求欣賞一個作品的時候,要理解這個作品中音樂要素的獨特性,只要掌握住這個原則,欣賞課就沒有上不好的。一個作品中有獨特的要素特點,但並不是所有要素都有特點。音樂課標感受與欣賞部分提到音樂風格的問題,音樂風格就是音樂要素的獨特性,音樂要素的獨特性構成了音樂風格。所以,教師要善於發現音樂作品中有獨特表現性的音樂要素。

教參會給老師帶來許多引領和啟發,但是老師們不能完全依賴教參進行備課和教學。李存老師是在教參的基礎上,關注教材本身,再通過研讀總譜來備課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聆聽、關注總譜,深入的研究作品,帶給學生更多的是音樂本身的體驗感受和相關的文化,挖掘的是作品的內涵。

四、如何從音樂要素入手欣賞音樂

1.記住音樂主題

音樂欣賞教學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學生在聽過音樂作品以後,要能記得住音樂的主題,再次聽到的時候能知道自己聽過,老師講過。其次,能說出這個音樂的特點和一些相關的時代與創作背景。

音樂最大的特點就是百聽不厭,所有藝術形式當中只有音樂具有這種特點。無論是看小說、看舞蹈,還是看電影,看得多了都會厭煩,五遍之上不會有人再主動想看了,但是音樂聽五遍是遠遠不夠的。音樂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測試,最後得出這樣的結論:任何音樂作品聽90次之後就永遠不會忘記了。所以,音樂經驗的積累代表一個人音樂素養的基本狀態,而音樂經驗的積累是通過聽來獲得的。為什麼記住主題是第一位的?因為對音樂修養來講,儲備音樂經驗是第一位的。

一個人的音樂素養跟音樂經驗的積累有直接關系。這個人很有音樂修養,音樂素質很高,但是他只知道理論和道理,這是遠遠不夠的。對於大眾來說,頭腦中積累的音樂主題越多,就代表著這個人的音樂修養越好。記住音樂主題,甚至可以唱出許多交響樂的主題,就說明一個人很有藝術修養,而且很有音樂文化

❾ 求一篇經典電影音樂賞析的論文啊。。。

1900音樂的靈魂,音樂的天使
1900一組數字么?不!他是一個人名,他是音樂的靈魂,音樂, 船 和海是他生命的全部。他是哪裡人?這個問題也許是耐人尋味的,他屬於海上屬於船上 屬於上帝但不屬於陸地。出現在鋼琴旁,也許只能用出現這個字眼,因為覺得他不屬於任何人遺留下了的,屬於上帝賜給這世間的禮物,那是音樂的靈魂,眼睛是他接納外部事物的窗口,心靈是他醞釀靈感和體會感受的地方,手指撫摩著鍵盤所發出的美妙聲音是他表達那具有靈魂的音律的方式。
路地對他來說只是世間浮華假象的載體,一個女人?一作房子?一片地?一個平凡或在外人看似奢華的正常人生活?在他看來不存在任何意義,他不屬於這樣的生活,不屬於陸地 他不屬於這個世界,他生來沒名字 沒身份,一生在屬於他的地方度過,也許在人們看來他只是一個世間的過客,但也許在他看來每個人才是他人生過客,我們不需要知道他的身份,他的相貌,他的名字等等。只需要記得那些曾經打動人的美妙旋律,只需要記住一組數字1900。

影片中那張《Playing love》的母盤一直是影片的一個重要線索,正是這張唱片打開了「康」記憶的閘門,開始了對1900的回憶。
反觀這張唱片,是在1900為「唱片公司」錄音的時候恰巧在窗戶上正在照鏡子的她時即興創作並演奏的(是否為即興我還不是很確定)。這張承載了1900純真唯美的愛的唱片是1900本來准備送給她的禮物,結果卻在這紛繁的社會中一次又一次的錯過......(不知道是不是也預示著像1900這樣純真唯美的人在這樣的社會中也無會法生存)

再到後來1900下船計劃失敗,將那張唱片親手毀掉,給我們留下了和「康」同樣的疑問。而最終1900也沒告訴「康」那張唱片是誰放進鋼琴里的。

我思考了很久,也看過好幾次影片(當然不是專門為了這個去看的,否則就太......),一直找不出一個導演「布置」的這樣一個人物——把唱片粘好放到鋼琴里人物。

記得有一天,很平常的一天,我突然很想聽那首《Playing love》,就打開電影,快進到那首曲子。合上了眼,靜靜的享受著耳機里傳來的美妙的聲音......聽著聽著突然想到了,是1900親手粘好這張唱片並放到那架屬於他的簡易鋼琴里的。
海上鋼琴師展現了人的天賦的偉大,人情感世界的博大,都想大海一樣。但也展示了人的極端脆弱性,無助與孤獨,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所以大部分人的世界不會比那條巨型海上客輪大,我們不敢走下船去,只願意隨波逐流,安穩地在自己的世界裡歡笑和煩惱,最後象那條船一樣,報廢和炸毀,炸毀的是自己,也是自己的那個小小的世界。

大海與船,一個無限大,一個那麼小,兩者又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這真是最值得讓人冥思的一對矛盾。

沒想到在暴風雨中可以闊步而行,雖然別人都被晃得嘔吐;更沒想到在暴風雨中竟然可以便彈奏,邊隨著鋼琴在大廳里漂游滑行,如花樣滑冰一樣,但伴隨著彈奏者的微笑、輕松、幸福、投入,伴隨著優美的樂聲,伴隨著初識朋友的聆聽,人、鋼琴、客輪、大海、暴風雨組成了一幅最浪漫的最詩情畫意的人生至景,那真是影片中最美妙的時刻,也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時刻。倘若有一天,一個天才坐在我身邊,此情此景,彈奏著隨興而發的樂章,那麼,我該是多麼幸福的人啊!

無疑每一個觀眾都喜歡這個不幸與幸運交替,有著驚人的天賦和致命的缺點的海上鋼琴師。陸地、城市、人群。連我們每日生活於都市中,習慣於都市生活的人都難以避免憂郁、孤獨、哀傷、空虛,我們何苦苛求那位從小在客輪上快樂成長,每日在音樂中幸福暢游的人呢?只是他誕生於客輪,也毀滅於客輪,提醒者陸地上的人:什麼是世界,什麼是幸福,什麼是人生?世界有多大,人生有多長,幸福又如何得到?

他終於沒有跨上陸地,大家異常惋惜。回頭想想,我自己的世界又比他大多少?我的內心比他更能感受世界嗎?誰能真正面對這個世界?也只能象只螞蟻一樣,扎如人群,再也看不到。

好像多了點...自己刪吧

閱讀全文

與電影音樂鑒賞的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喬杉演的電影是音樂人 瀏覽:747
2021台灣電影上映時間表 瀏覽:192
薇婭直播間電影票如何兌換 瀏覽:402
想做電影導演選什麼專業好 瀏覽:779
巧克力工廠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205
正古宅驚魂電影演員 瀏覽:59
齊步走的燈謎猜一電影名字 瀏覽:477
千王1991電影完整版梁朝偉 瀏覽:773
海鮮大餐電影中文版 瀏覽:531
看動漫電影的app大全 瀏覽:284
電影院音響系統是什麼 瀏覽:11
沙漠電影十大巔峰之作 瀏覽:74
有關蟒蛇的電影泰國 瀏覽:780
平遙電影節什麼時候 瀏覽:611
韓國喜劇電影泰國 瀏覽:239
電影院英文意思 瀏覽:945
電影賭王大騙局優酷 瀏覽:826
花樣年華戛納電影節 瀏覽:300
抖音南京南京電影中配的音樂 瀏覽:699
三少爺的劍電影男主角是不是燕十三 瀏覽: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