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投名狀這部電影為何叫新刺馬
舊時上山當土匪,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和不背叛,就先隨便殺個人,將人頭獻上,表示自己也有人命在身,不會背叛.相當於大家都有案在身就不會向官府告密,而那個人頭就叫投名狀. "刺馬"是指清朝同光年間的兩江總督馬新貽被刺死在任上,兇手張汶祥.關於張汶祥為何要刺殺馬新貽,有多種猜測,歷史上比較認可的是清廷借刀殺人.但民間流傳較廣的卻是:馬新貽、張汶祥和黃縱結拜為三兄弟,但大哥與二叟有了姦情,被三第張汶祥察覺.出於是給黃找了個行軍的差事,在路上派親信將其砍死.張汶祥為履行三人結拜時的誓言,刺殺馬新貽. 這段故事曾在上世紀70年代被香港名導張徹拍成<<刺馬>>,陳可辛翻拍該片之處,也名為<<刺馬>>,後改名<<投名狀>>.
2. 投名狀是不是以前的刺馬
完全正確
大約在十個月前吧,《看電影》出了一個內部報道,題目叫做《《刺馬》更名《透名狀》》
如果你比較關注電影製作前期的報道的話就會知道這個電影之前劉德華他們起的名字確實就是叫《刺馬》,後來根據製片方要求以及編劇改編,就變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投名狀》
3. 《投名狀》這部電影講的是什麼意思看了沒看懂!
《投名狀》是一個殘酷、暴力、屠戮的戰爭故事。很多人沒看懂,可能是因為刪減的問題,大多數人看到的都不完整,這也是這部電影不被看好的主要原因。
《投名狀》由三人主演,李連傑、劉德華、金城武,三個人在後來結拜為兄弟,並且立下投名狀。然後大哥龐青雲設計害死趙二虎,三弟姜午陽對他崇拜破滅,誓要殺他為二哥報仇。最後龐青雲在自己最威風,權勢最高的時候被暗殺。
龐青雲是個十分有野心的男人,他所謂的感情在後期,被野心徹底沖淡。害死兄弟、納了投名狀兄弟的女人,以為自己能實現野心。可惜到最後,還是淪為他人口中的憂患,是必須被殺死的存在;趙二虎一生為“義”活,為“義”死。到死,也不知道真相;姜午陽以信念為主,相信二哥、崇拜三哥、執著投名狀。各自的活法,也讓各自有了不同的結局。
4. 電影投名狀演的什麼啊 ,沒看懂
改編自1973年經典老片《刺馬》的歷史故事,最早於1973年由張徹導演,陳觀泰、狄龍與姜戴維主演,是當時著名的武俠動作片,故事展開於江蘇巡撫龐青雲於就職典禮上遇刺身亡,引出三位結義兄弟在動盪大時代中改寫命運的傳奇,故事中三雄鼎足而立,勾心鬥角、用計權謀與情慾糾葛的故事,不過陳可辛執導的新版更動了諸多情節,並將重點放在刻劃戰爭中人性扭曲的層面。
耗資4000萬美金製作,本片由《如果˙愛》金獎大導陳可辛,全新翻拍1973年的邵氏武俠情義經典《刺馬》。網羅國際級三大男偶像巨星李連傑、劉德華與金城武,目前構想讓李連傑演的馬新貽、劉德華演的曹亦彪、金城武演的張文祥,戲份三雄鼎足而立。有別於《英雄》《滿城盡帶黃金甲》等華麗炫目的武俠風潮,《投名狀》將再創人性情義糾葛的「中國戰爭電影」全新風格!
5. 投名狀這個電影到底表達了個什麼意思
《投名狀》這個電影表達了一個關於權力與信義、背叛與利用的矛盾故事,用了極度寫實的風格,正面營造了一個悲慘絕望的世界,將戰亂年代的流離失所,貧窮,骯臟,飢餓,暴力,一呈現於大銀幕,影像中浸滿血與土的味道,讓人不會有絲毫的神往。
《投名狀》主要是通過講述了由李連傑扮演的龐青雲在兵敗之後,如何從一個落魄人物去謀求高官厚祿,影片表現了龐青雲他的慾望逐漸壯大,將最初盟約的投名狀棄之腦後,最後弒殺二弟之舉。
(5)投名狀電影是什麼意思是刺馬擴展閱讀
《投名狀》賞析:
從旁白來看,影片好像是倒敘的敘事方法,但是影片的剪輯從頭開始都是以順序的敘事方法,情節都以時間的順序發展,鏡頭也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串起來。
影片主要運用了平行蒙太奇、穿插蒙太奇、象徵蒙太奇、積累蒙太奇和對比蒙太奇。影片中的絕大多數鏡頭,比如攻打舒州時兩軍交戰,還有龐青雲三人與三位大人的對話,就是通過演員的台詞帶動鏡頭的切換,巧妙地運用了平行蒙太奇。
6. 「刺馬」、「投名狀」到底都是什麼意思
第一,刺馬出自,清末奇案之一的刺馬案。
第二,投名狀出自水滸。
7. 電影投名狀里的的投名狀所說的是什麼意思啊
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中就有「投名狀」一說。其大意是指一個人在進入綠林時必須簽署的一份生死契約,有了「投名狀」便落草為寇,而擺脫「投名狀」的方法只有接受官府的招安。 水滸傳第十一回「朱貴水亭施號箭 林沖雪夜上樑山」寫王倫要求林沖拿一個人頭來當見面禮。 林沖道:「小人一身犯了死罪,因此來投入伙,何故相疑?」王倫道:「既然如此,你若真心入伙,把一個『投名狀』來。」林沖便道:「小人頗識幾字,乞紙筆來便寫。」朱貴笑道:「教頭你錯了。但凡好漢們入伙,須要納投名狀,是教你下山去殺得一個人,將頭獻納,他便無疑心,這個便謂之投名狀。」林沖道:「這事也不難,林沖便下山去等,只怕沒人過。」王倫道:「與你三日限。若三日內有投名狀來,便容你入伙;若三日內沒時,只得休怪。」林沖應承了,自回房中宿歇,悶悶不已。
8. 投名狀是什麼意思刺馬又是一個什麼故事啊
是一部電影
投名狀的意思就是兄弟三人結拜後要簽的一個東西。
內容就是「外人亂我兄弟者,必殺之」,「兄弟亂我兄弟者,必殺之」。
9. 《投名狀》這個電影名稱為什麼叫「投名狀」有什麼意義
納投名狀,結兄弟誼,死生相托,
吉兇相救,福禍相依,患難相依,
外人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
兄弟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
投名狀,語出《水滸傳》林沖投奔梁山時,「但凡好漢們入伙,須要納投名狀」的典故.
『兄弟結義,各殺一人,從此兄弟的命就是命,天下的人皆可殺』,三人結拜,立下此投名狀。本來兄弟同心,其利可斷金,三人卻各有私心。而蓮生,是二哥一生最愛,卻鍾情於大哥,她打破了平衡,為這紙『投名狀』劃下裂痕。
於是,理想的逐漸分化,利益的日趨膨脹,時刻在考驗著人性,這場兄弟情來得轟烈,立下的『投名狀』卻薄如蟬翼。電影述的是戰火紛飛的年代,說的是兄弟情,講的是人性的復雜,傳遞的是價值觀。
投名狀,是一紙證明,一種形式,且聽我解釋。
上大學,須納<投名狀>.
現今,學生們要考上大學,須上得了分數線,取一錄取通知書為證。
『投』可理解為考取,『名』為學習的環境,『狀』為錄取書。
畢業後到社會工作,與公司簽合同,條約須遵守,也是一紙『投名狀』。
從內地過香港,須納<投名狀>.
『投』可理解為旅遊,『名』為目的地香港,『狀』為通行證。
內地居民要去香港旅遊,須辦一港澳通行證,從此香港通行無阻,美景盡收眼底。
想看演唱會,須納<投名狀>.
舉例子,去看劉德華演唱會,須買一門票為證,才進得了場。
『投』可理解為觀看,『名』為演唱會,『狀』為一張門票。
自己的票就是憑證,天下賣黃牛票的皆可無視。
想見李連傑,華仔,徐靜蕾?須納<投名狀>.
此狀何處拿?三人各有博客,因此不難,只須開通博客,訪其主頁,可留言交流。
從此,他們一動一靜,皆由你掌握。
做一個演員,須納<投名狀>.
比方說,陳導拍《投名狀》,公開海選角色,我想去報名,須有演技為證。
『投』可理解為報名,『名』為電影角色,『狀』為天份,演技。
就算是一個出現3秒只露半邊臉的小兵,也要先去熟讀一本《演員的自我修養》不下百次。
投名狀,是一紙條約,一種規則。
每個人,想把一件事情做好,須具備條件,遵守規則,腳踏實地努力去做。
無論結果是好是壞,皆無悔。
10. 「投名狀」是什麼意思
投名狀意思是以非法行為做保證(投名狀)而加入非法團體。投名狀是加入非法團體的表示忠心的保證書。投名狀在古代邊緣群體用於增強團體內聚力,表達了對個人、組織的忠誠,有強烈的人生依附性。
投名狀在古代用於忠誠之徵,意思是加入一個組織前,以該組織認可的行為表示忠心。其所謂「但凡好漢們入伙,須要納投名狀」,大意是指一個人在進入綠林時必須簽署的一份生死契約。
有了「投名狀」便落草為寇。而擺脫「投名狀」的方法,就只有接受官府的招安這一條路了。所以後世就沿用了這一系列的說法即為「投名狀」。
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中就有「投名狀」一說。《水滸傳》第十一回「朱貴水亭施號箭林沖雪夜上樑山」寫王倫要求林沖拿一個人頭來當見面禮。
小說原文描寫:林沖道:「小人一身犯了死罪,因此來投入伙,何故相疑?」王倫道:「既然如此,你若真心入伙,把一個『投名狀』來。」林沖便道:「小人頗識幾字,乞紙筆來便寫。」
朱貴笑道:「教頭你錯了。但凡好漢們入伙,須要納投名狀,是教你下山去殺得一個人,將頭獻納,他便無疑心,這個便謂之投名狀。」林沖道:「這事也不難,林沖便下山去等,只怕沒人過。」
王倫道:「與你三日限。若三日內有投名狀來,便容你入伙;若三日內沒時,只得休怪。」林沖應承了,自回房中宿歇,悶悶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