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電影兩個字但帶怒的
狂怒 Fury (2014)
導演: 大衛·艾亞
編劇: 大衛·艾亞
主演: 布拉德·皮特 / 希亞·拉博夫 / 羅根·勒曼 / 邁克爾·佩納 / 喬·博恩瑟 / 更多...
類型: 劇情 / 動作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 中國大陸 / 美國
語言: 英語 / 德語 / 西班牙語
上映日期: 2014-11-21(中國大陸) / 2014-10-17(美國)
片長: 132分鍾(中國大陸) / 134分鍾(美國)
又名: 戰逆豪情(港) / 怒火特攻隊(台) / 暴怒
B. 電影《怒》結尾兇手死了的寓意是什麼
電影《怒》結尾兇手死了的寓意是表達兇手田中他對於社會不公平對待的"怒",發泄在比他更弱小的東西身上,然後換來的是信任的瓦解,陷入社會的死循環。對社會的不公平對待(田中),對於現實的不滿(愛子),對自己犯的過錯(優馬),我們的"怒"沒有向直接令你感到"怒"的人發泄。
相反,受到傷害的往往是信任你的人,你身邊的人。
整部影片中,都在貫穿著「憤怒」的情緒,這種憤怒來源於底層、邊緣人物對於現實的反抗,卻發現無能為力的憤怒。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大概也是這部影片想要表達的思想吧。你努力掙扎著,卻發現現實絲毫不為所動的時候,大概也只剩下憤怒了吧。
(2)電影怒的意思是什麼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這部電影《怒》開始就展現了一場兇殺案現場,東京八王子地區一對夫婦慘遭謀殺,慘死在自家浴室。狹小的房間,滿地的鮮血,兇手在殘忍殺死夫婦倆後,用鮮血在牆上留下了一個大大的「怒」字後逃逸,場面十分血腥殘暴。
電影講述了三個人的故事:
廣瀨鈴是背叛的憤絕。被美軍強暴然後自己的同伴、自己的心儀的對象在事發現場,卻保持了沉默。森山未來是反社會的憤怒。受到了來自社會的不公正的待遇。無人島是逃離的法外之地。妻夫木聰是對自我的憤恨。傲慢毒舌自戀自私,完美精英主義的同性戀。因為猜忌而失去愛人。
松山研一是得不到社會法律庇護的隱忍,憤怒偶爾表現在眼神里。但也就只在眼神里。渡邊謙一是無言的悲憤。因為智力障礙的女兒宮崎葵在風俗店的緋聞,而受到周圍人的非議。唯獨宮崎葵是列外。結尾終於找回愛人,坐上了回家的列車。
長發上別著的小紅花不見了。也不是幼齡小姑娘的笑臉,而是含著淚水但卻無所畏懼的特寫,給人卻帶來一絲成長和未來的希望。
C. 電影《人之怒》已經上映,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人之怒》已經於5月10日在國內上映,作為斯坦森和蓋里奇聯手的又一力作,上映之後票房和口碑都不錯,在國內豆瓣上面的評分達到7分,作為一部商業動作電影,這個分數無疑是不錯的。本片是一部電影的硬漢復仇電影,斯坦森依然還是那個能打的硬漢,蓋里奇也寶刀未老。今天筆者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這部電影。
一、這部電影的劇情梗概。這部電影的劇情並不復雜,在一次運鈔車劫案中,男主梅斯的兒子因為看到了劫案被犯罪分子殺害,梅斯怒火中燒意圖為兒子報仇,遂化身卧底成功潛伏到運鈔車安保公司,他在其中找到了與劫匪勾結的安保公司內鬼,並找到了殺害他兒子的劫匪,最後一場大戰展開。
以上就是這部戲的基本介紹,大家去看了這部電影嗎?歡迎一起互動交流!
D. 電影 《十二怒漢:大審叛》,誰能給我講講到底是什麼意思啊,很深奧,有些看不懂啊
我引用一篇影評吧,我覺得還是比較到位的。
去年看的片子,許多細節記不清楚了。在某論壇上跟W大討論本片時忍不住寫了一篇觀影心得文,在這里留個備份。
俄羅斯導演Nikita Mikhalkov影片12,翻拍自1957年的美國影片——Sidney Lumet的12 angry men。其實把這兩部片子對照來看,會很有意思。兩片都是一個處於社會邊緣的少年被控殺死自己的父親,12位來自不同階層的普通公民組成的陪審團對此展開討論,並做出判決。最開始大多數人都認為是一個簡單直觀的案子,只想草草結束早點回家,但有一個提出異議,並促使陪審團員們重新審視案件,並最終做出無罪判決。
美版最讓人稱道的是,在局促空間內運用鏡頭和推理營造出張力十足的壓迫感,隨著案件推理的進行,劇情層層推進至高潮。全片片長96分鍾,節奏緊湊、張力十足,雖然總共只有一個場景(片頭片尾的短暫畫面忽略無妨),卻絕無沉悶之感。從1:11到12:0的逆轉勝利,讓人們審視司法程序表象下真正的法理公義,每個公民如何尊重自己手中的法律所賦予的權利,維護法律的本質和初衷——不分階級和偏見的公平正義。
而俄版雖然沿用了美版的故事框架,但是形式和內涵都突破了美版。故事場景從狹窄的審議室變成了空曠的學校體育館,全片片長159分鍾,空間和時間都較美版進行了延展,內涵也更豐富。
電影從頭到尾不停閃回車臣戰爭和男孩回憶的畫面,所處的陳舊體育館更讓人聯想到幾年前beslan人質事件同樣發生在學校體育館,戰爭的殘忍鏡頭和記憶的傷痛為影片渲染出深沉凝重的氣氛,與陪審團員一開始的輕松態度形成諷刺的對比。回憶畫面里,戰火中燒毀的鋼琴、被狗叼著的戴著鑽戒的斷手,時時刺痛著觀眾的神經,隱喻俄羅斯曾經歷的文明衰落和價值混亂。
審判討論過程中,十二個陪審員每個人都根據自身經歷講了一段故事,他們的身份經歷各異,代表俄羅斯的各個階層,12段故事折射的是俄羅斯近幾十年社會的動盪和變遷。他們在回顧自身經歷的同時尋找失落的價值觀和良知,也是俄羅斯對歷史及社會問題在進行著自我審視。
俄版與美版的差異也由此呈現。本片中,陪審員對案件態度的改變,主要取決於價值觀和良知的回歸,雖然也有案件推理,但是重要性卻不如美版了。特別是最初投無罪票的幾個人都是從自身經歷出發,從良知上給予無罪判決,再去進行推理說服剩下的人,剩下人的轉變也更多取決於放棄偏見而不是被推理說服。與美版強調法理公義不同,俄版更強調的是價值觀的回歸。美版的結局是12:0,正義得到了伸張,法律得到了維護。而俄版在12:0之前卻有一個11:1的轉折,指出了法理公義無法拯救的悲劇——案件已經結束,但造成悲劇的仇恨卻並未結束。最後解決的辦法是尼古拉的人道情懷,由他暫時收養離開看守所卻無處可去的男孩。更特別提到現為藝術家的尼古拉原先也當過軍官——和男孩的俄羅斯繼父同樣的經歷。從軍人到藝術家的身份轉變,有著槍炮化作玫瑰的美好寓意,而收留車臣遺孤繼續俄羅斯養父的未盡職責,也傳達了導演對放下歷史仇恨、拋棄偏見、心懷仁慈、著眼未來的願望。
在影片片尾,工程師獨自走進房間,親吻聖母像並放飛小鳥,窗外是風雨交加,工程師則默默祝福。俄羅斯是東正教國家,有著深厚的宗教傳統,聖母像寓意呼喚回歸俄羅斯民族的精神底蘊和人道關懷。聯想到本片的海報——低頭沉思者的腦海中飛出無數只小鳥,向風雨中飛去的小鳥寓意俄羅斯知識分子對自由不懈的追求和艱辛。而這種對民族的悲憫關懷以及對自由意識的堅守正是俄羅斯傳統知識分子自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索爾仁尼琴以降的偉大精神遺產。
本片的片頭片尾字幕也很有意味。
片頭:不要去尋找生活的真相,試著感受生活的真諦吧!
一個祈使句奠定整部影片的基調,可以理解為是在刻板、冷漠的法律理性之外,呼喚真正的價值回歸和人道關懷。
片尾:法律是永恆、至高無上的,可如果仁慈高於法律呢?
一個疑問句在影片結束後仍縈繞於觀者腦海中,恐怕沒有人能輕易給出答案。
E. 二戰電影名字里有個怒字
《狂怒》是由大衛·阿耶執導,布拉德·皮特、希亞·拉博夫、羅根·勒曼、喬·博恩瑟等主演的二戰題材電影。
影片講述了在1945年二戰硝煙即將消散之時,同盟國軍隊准備在歐洲戰場發動最後一輪猛烈攻擊。在以寡敵眾、彈盡糧絕的不利條件下,謝爾曼坦克的幾名坦克手深入納粹德國的中心地帶執行一項死亡任務。
該片於2014年10月17日在美國上映,2014年11月2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滿意請採納~
F. 電影狂怒的主要寓意是什麼
一輛虎守住一個陣地並非神話,不過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而且一定有支援步兵和維修人員。謝爾曼的設計不是用來防守的,在不能動的情況下,就是一個鐵棺材。加上這時美軍占絕對優勢,死守一輛坦克孤軍奮戰真是莫名其妙。
退一萬步講,就算這個地方必須死守。條件是五個人、輕重兩挺機槍、一門炮、其他武器若干,除了都蹲在不能動的坦克里,你能想出個別的戰術嗎?
G. 關於電影以怒攻怒
詹紐瑞·瓊斯
http://ke..com/view/2873640.htm
H. 有一種電影叫做那個前面有五個字後面就是之怒
《阿修羅之怒》本作是一款游戲基於「虛幻3」引擎開發的動作類游戲。在本作中,「憤怒」會成為一個關鍵詞。主人公阿修羅受傷越重,越處於困境,就越能發揮出強大的力量。製作人告訴玩家,游戲將會帶來超乎想像的感受,甚至讓玩家覺得「這真的是游戲 嗎」。由於游戲還在開發階段,所以本次視頻並沒有透露太多有關劇情的內容,主角阿修羅渾身是傷的走進一個類似小鎮的地方,但是敵人依舊不肯放過他,在星球大氣層外的佛像以可怕的笑容與落下的巨大手指向阿修羅展開攻擊......關於游戲的詳細消息需待官方進一步放出。
I. 你認為像電影裡面的憂憂、怕怕、厭厭和怒怒這樣的負面情緒有什麼意義或存在的
是有很大的存在意義的。哲學上講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憂憂怕怕厭厭努努這樣的負面的情緒也是應該正常存在的,因為人類的生活就是既有喜怒也有哀樂,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才能更好的襯托正面的情緒,沒有對比就感受不到幸福快樂。而挫折和磨難才能更讓人成長,而且人們需要這些負面情緒來發泄自己,才能達到身心健康,有時候你需要的只是一場痛痛快快的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