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反映紅軍長征題材的四部優秀影片是什麼拜託各位大神
其實是一句話:多了!!! 影片《來了》可看作是對於紅軍長征出發七十周年的致敬 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推出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我的長征》 紀念紅軍長征的影片《心動歲月》。 影片的主人公英子是一位為了革命勝利而英勇犧牲的女紅軍 反映長征時期的<<四渡赤水>> \《萬水千山》\《路漫漫》\《黨的女兒》\《紅孩子》 由瀟湘電影製片廠投拍,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70周年數字電影《跟你走到底》於近日在貴州開拍。這部數字電影為瀟湘電影製片廠投拍的一系列關於長征軼事的電影之一。 此劇主演之一影視新星牛夢堯在影片中飾演的是紅軍戰士大全的妻子黎英,電影中講的是丈夫參加工農紅軍長征的妻子們為了尋找丈夫,循著他們走過的長征路,歷經千辛萬難,終於找到丈夫,最後一起並肩作戰的故事。 牛夢堯主演的角色黎英原本是個十分潑辣但膽小、自私且愛臭美的小女人,在逃難的途中反而念念不忘的是自己穿得漂不漂亮。經過一番磨練之後,在找到紅軍後,經過艱難困苦的洗禮,她的性格有了很大的改變,但是結局卻是和丈夫大全雙雙犧牲。 劇中,黎英是唯一具有感情戲的一個角色,從表演上這也給牛夢堯增加了一定的難度,不過牛夢堯坦言,這也是一個挑戰。牛夢堯說:事實上,這還算是一部女人戲,妻子們的戲分在整個影片中對主題的表現很重要。黎英這個角色其實和現實生活中的自己完全是不同的人,自己的個性非常隨和,也不潑辣。所以,為了這個角色,自己事前做了很多准備工作,揣摩角色花了很多時間。為了角色需要,她甚至還狂瘦了15斤 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由南京電影製片廠和河北龍緣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拍攝的電影《中國·1949》日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新聞廳舉行開機儀式。 《中國·1949》用西方人的眼睛看1949年的中國,講述中國革命戰爭故事。影片通過兩個美國人湯姆和傑克1949年在中國的生活經歷,以及親眼目睹毛澤東帶領的人民軍隊取得勝利的歷程,重溫了1949年共產黨與老百姓的魚水之情,感受到偉人毛澤東的偉大情懷。 據悉,此影片投資1000萬人民幣,主要拍攝場景在西柏坡、南京、北京、橫店等地。該片打破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拍攝常規,選用了台灣知名導演於記偉,他曾導演《太陽在哭泣》、《禁愛》、《檳榔西施》等多部影片,執演電視《一代佳人》、《楊乃武與小白菜》、《紅與黑》等,並以《弘一法師》與李安的《喜宴》同獲台灣優秀劇本獎。劇中毛澤東的扮演者為同廣學。 ◆八一廠:紅色拍攝緊鑼密鼓 2006年適逢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和建黨85周年,作為軍隊廠的八一電影製片廠,再次擔當起了重大節慶紀念活動獻禮的重任。據八一廠廠長明振江介紹,目前八一廠正在操作的有四部影視作品,將在10月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之際獻映。 第一部是八一廠投資5000萬元的大製作電影《我的長征》。《我的長征》以紅軍戰士王瑞在長征途中的經歷為主要線索展開故事,改變注重重大事件、高層領導和歷史人物的創作觀念,從普通人視點切入,展示長征大背景。 第二部是二十集電視連續劇《雄關漫道》。該劇由八一廠和北京懋伯蘭文化公司投資近2000萬元聯手打造,作為紅色文化魅力主題系列活動影視項目之一,已被中宣部列入慶祝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重點劇目。該劇是一種歷史補白性作品,描寫了賀龍領導的紅二方面軍的長征歷程, 第三部是動漫版電影《閃閃的紅星》。該片由八一廠與深圳方塊動漫畫公司共同投資1000餘萬元製作,即保留了原作中的精華,又大量採用電腦製作技術,以動漫的形式進行了大膽演繹。據明振江介紹,動漫版《閃閃的紅星》將採用國際化的運作方法,在國內外同時發行,並連鎖開發相關的後電影衍生產品 第四部是大型專題片《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計劃今年10月推出。此外,據八一電影製片廠生產部主任劉金柱介紹,反映紅軍長征的紀錄影片《不能忘卻的長征》、電視劇《龍吟虎嘯》、《明天的戰爭》、《士兵的突擊》等也已經在積極的籌措中。 ◆中央台:紅色活動方興未艾 圍繞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央視文藝節目中心主任朱彤介紹,中央電視台將在天安門廣場舉辦長征組歌大型演出,安排五次「心連心」赴全國各地慰問演出活動,並播出《當兵就要當紅軍》等新創作電視劇,以及《那時花開》、《井岡山》兩部反映這一題材的央視年度大製作電視劇。目前他們已經和八一廠的《雄關漫道》等劇達成了初步的購買意向。汪國輝說,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這個重大時刻,讓一大批以此為主題的優秀影視作品獻禮熒屏,他們責無旁貸。 ◆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紅色紀錄傾情奉獻 由解放軍總政治部批准,全景式展現紅軍歷史的文獻紀錄片《中國工農紅軍》,3月29日開始已在中國工農紅軍的誕生地江西開機拍攝。該紀錄片共12集,對中國工農紅軍為民族解放浴血奮戰的悲壯歷史進行全面、多視點展現。
㈡ 有什麼講紅軍長征的電影或電視劇好看的推薦一下唄
《萬水千山》 《草地》 《突破烏江》 《四渡赤長》 《長征》 《大渡河》 《大磨坊》 《馬蹄聲碎》 《紅葉鋪滿小路》 《六盤山》 《紅鷹》 《金沙江畔》 《山寨火種》 《金沙水拍》 《彝海結盟》
㈢ 關於長征題材的所有電影。
反映長征時期的電影有《四渡赤水》、《萬水千山》、《路漫漫》、《大渡河》、《黨的女兒》、《紅孩子》,革命歷史題材影片《我的長征》、《心動歲月》,紀念紅軍長征80周年影片《勇士》。
㈣ 關於紅軍的電影都有哪些
1,《血戰湘江》
《血戰湘江》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類電影。該片由陳力執導,王霙、保劍鋒、徐箭、董勇等主演,於2017年6月30日在中國上映。該片講述了1934年紅軍34師官兵付出巨大犧牲奮力掩護黨中央渡過湘江、成功突破封鎖的悲壯故事。
2,《絕戰》
《絕戰》是由林小鑫、許江華執導的戰爭題材電影,由廈門藍火焰影視、廈門樂眾文化共同出品,由何育駿、王嵐、高明升、鬍子健、呂文軍等主演。
該片於2016年7月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以「湘江戰役」為背景,講述紅34師為了掩護中央主力紅軍突圍,擔當後衛與敵人浴血奮戰、鳳凰涅槃的故事。
3,《洪湖赤衛隊》
《洪湖赤衛隊》是北京電影製片廠、武漢電影製片廠聯合拍攝的革命戰爭題材歌劇藝術片,由謝添執導,王玉珍主演,於1961年上映。
該片改編自同名歌劇,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韓英帶領洪湖赤衛隊與敵人展開艱苦鬥爭,保衛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紅色政權的故事。
4,《勇士》
《勇士》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斗片,由寧海強執導,於小偉、李東學、聶遠、宋佳倫領銜主演。該片於2016年10月14日在中國上映。《勇士》以紅軍長征強渡大渡河為背景,講述了紅四團二十二名突擊隊員,突破天險穿越槍林彈雨的生死關口,飛奪瀘定橋的故事。
5,《巴山女紅軍》
《巴山女紅軍》是中潤海天傳媒影業出品的一部戰爭題材電影,影片講述中國工農紅軍第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團在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那一段輝煌歷程。這支創造了奇跡與功勛、將女性抗爭與解放運動推到巔峰的婦女武裝,最終成為凄婉而悲壯的絕唱。
㈤ 求關於紅軍長征過雪山的電影
老電影《萬水千山》裡面有
萬水千山的劇情簡介 · · · · · ·長征途中,在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的行軍路上,紅一方面軍來到大渡河渡口,對岸有天險擋路,背後有大量敵人追兵,命懸一線。紅軍指戰員沖破重重險關,窮盡各種方法,終於搶占瀘定橋,使我主力部隊全線渡河,向雪山挺進。六月的夾金山,夏天飛雪,山上山下兩重天,不少戰士永遠的躺在了長征路上。到了1935年8月,我紅一和紅四方面軍會師。此時,部隊非戰斗減員嚴重。在大渡河戰斗中受傷的指導員李有國(藍馬 飾)傷勢嚴重,不能行軍,房東老大爺將僅有的一匹馬送給了紅軍。此時,衣衫襤褸的紅軍連草根樹皮都吃凈了,首長下令殺馬給戰士們吃,因為曙光就在前頭......
㈥ 紅色影片雄關漫到觀後感800字
有影響的關於長征的影視劇可謂不少。電影有《草地》、《萬水千山》、《長征》、《彝海結盟》、《四渡赤水》等,電視劇有《井岡山》、《血戰萬源》、《長征》等,有的達到了相當的高度。再拍長征從何下手,怎麼出新?如何超越?《雄關漫道》的創作面臨著許多操作上的難題。然而不創新就沒有出路,必須毫不猶豫地走下去。首先,要從創作觀念上更新,改變編年史式的結構方式,在故事和細節上多下工夫,因為從觀眾和審美的角度上看,一部反映歷史的藝術作品必須有藝術上的創造,而不是簡單地比照歷史進行羅列;必須進行必要的藝術虛構,因為歷史人物的命運和結局,對觀眾來講已不再具有懸念,恰恰與歷史人物有關的小人物具有較大的張力和創作空間。寫好小人物,並通過小人物透視和折射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將是這部電視劇的一個基本起點。惟有如此,才有可能避免冗長的會議,才有可能迴避對眾多歷史人物的對號入座,才有可能疊加復合信息並增強可看性。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忽略歷史人物,表現歷史人物的雄才大略、非常的情懷既要尊重史實,又要不拘泥於史實,要做到大事不虛,小事不拘。另外,故事的節奏要快,形式上要新穎。故事的切入點很重要,要能一下子抓住人,要使故事中的人物盡快出場,波浪式推進,不斷有新的懸念,不斷有高潮產生,讓歷史人物和虛構人物互相交織、互為支點,共同推進故事發展。必要的矛盾要設置,要照顧觀眾的欣賞習慣,要使主人公的命運帶動故事、牽著觀眾。既要重視故事自身的內部節奏,又要注意外部節奏。不要面面俱到,不要怕觀眾看不懂,要把支點永遠放在前景的主人公身上。採用版塊式結構也主要是考慮故事點和節奏的要求,因為二方面軍的長征要晚於一、四方面軍的長征,不能雷同,要把有意思的點和事件拎出來,要有聞所未聞的效應。全片要既成版塊,從宏觀上還要不失整體的完整性,各個版塊要用歷史人物和虛構人物有機地串起來。故事的主題要深深地埋起來,不用政治口號,要通過人物命運和細節揭示主題。紅軍長征是一種無奈之舉。無奈中的抉擇、無奈中的智慧、無奈中的壯舉和人格魅力更耐人尋味,無奈中百姓的追隨也更具有說服力。紅軍的生存狀態和當年百姓的生存狀態也許有某種契合,為了有衣穿、有飯吃,為了象人一樣有尊嚴地活著。靠一種簡單的生活理想,許多窮苦人和許多具有殉道精神的知識分子奇妙地走到了一起,形成了中國革命的一個奇觀。政治工作和軍事工作也因此變得具體而明了。為希望而生存,由生存而信仰,這就是本片最大的主題。本片力爭在這種認識基礎上塑造出一批全新的人物,尤其是塑造一個全新的政治工作者的形象。政治和軍事是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甚至是一體的。真實感人、新穎大氣是我們最基本的追求。隨著觀眾欣賞水平的提高,粗製濫造、矯情虛假的作品不但不會再吸引眼球,反而會引起觀眾的逆反。真實是第一位的,真實要從細節和人物關繫上下工夫,要在演員的選擇和表演上把好關,要在環境的選擇、氛圍的營造上做到位,化服道既要生活又要典型,要有時代感、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要主意打破環境和化服道造型上的規整,要破敗,要使百姓參加紅軍和戰爭的殘酷具有視覺上的說服力,否則所有的人物語言將黯然失色,不僅蒼白而且自相矛盾。為此,我們必須強調視聽效果上的復合信息,強調用鏡頭語言來演繹故事,而不是靠演員的嘴不停地說,或簡捷或濃墨重彩,使觀眾走進特定的歷史時空,和故事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使其思考、玩味,受到感染並得到情感上的升華,使整部作品大氣而不流俗。另外,大氣並不是指場面拍得有多大,而是指畫面的內涵和人物的情懷有多大。場面若不表現人物和情懷也不過徒有其表。大氣需要創作人員認識水準的提升和共同努力。故事的基調。本劇反映的是二方面軍「長征」的歷史。不是考古和簡單地重復,而是創造性地演繹。要表現賀龍、任弼時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廣大工農大眾在國家、民族的危難關頭所面臨的抉擇以及他們的命運、情感和追求。因此它的基調首先應該是凝重的。湘鄂川黔一帶逶迤的群山、綿綿淫雨、迷朦的霧氣,泥濘的羊腸小路、濕滑的石板路、行色各異而又古色古香的村鎮為這種凝重提供了最基本的元素。需要說明的是我們要在凝重中表現人物的不屈和頑強,在凝重中表現人物內心深處的靚麗、溫情和浪漫。寒夜裡溫馨的燈火(各種油燈、篝火、火把),漫山遍野的山花,激戰中的炮火在凝重之中也許會格外富有詩意和獨到的韻味,在用血與火鋪就的《雄關漫道》中,將會迸發出迷人的光彩。凝重基礎上的「豐富多彩」將構成本片的基調。故事的音樂。音樂在影視藝術中是聲音構成的重要環節。好的音樂既要強化主題、提升情感、和畫面互補,又要讓人感覺不到形式的痕跡,也就是切題。除了作為一個「群體」的有變奏的主題外,還應該有作為貫穿人物和版塊中人物情感的副主題。要巧妙地利用傳唱廣泛的民歌,甚至可以因為文工團員的存在把民歌變成一種劇作元素。另外,西南地區是我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原汁原味的少數民族的曲調可以很好的利用,對全劇的地域特色和少數民族特色的形成將大有補益。總之,本劇音樂創作的空間十分寬廣,要用心去體會,要好好挖掘。演員。演員的選擇和定位決定著一部片子的成敗。演員的型和氣質要從本色上有區別,這並不是概念化和臉譜化,主要是為了典型化的需要。一部片子播出之後,觀眾記住的除了些許細節和故事情節之外,印象最深的往往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演員的型的選擇是否到位、是否准確是一部片子成敗的關鍵,粗、瘦、質朴、精幹、醜陋是其顯著的外部特徵。演員的表演上強調無表演的表演。要用鏡頭說話,要營造特定的氛圍幫助演員,要賦予演員特定的細節和動作,千萬不能讓演員在鏡頭前硬演,要把角色當成人來演,無論正反面人物首先是人,然後才是特定歷史背景、特定人物關系中的人;人物語言要有特點,要符合人物身份,要質朴;演員要熟悉歷史,對時代背景要有一定的認識,表演要有充沛的內心依據,既要生活又要典型。要突出每個小人物的特點,並使其個性化。在人物塑造上,無論大人物和小人物都要追求完整性。群眾演員往往被忽略,其實他是影視劇中比較重要的一環,群眾演員的形象、服裝、道具、行為動作將直接影響片子的質量,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抓好群眾演員的工作。造型。包括景、演員(化服道)、攝影、燈光等的造型。既要有時代感、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又要典型,還要符合藝術美的要求。藝術美是一種境界,決不是簡單的美和丑的概念。這種境界需要我們整個團隊認識水平的提升,境界的高低是我們整個創作群體綜合水平、綜合實力的體現。在認識到位的基礎上輔以大家的團隊精神、拼搏努力,才可能出精品佳作。《雄關漫道》對我們這個創作群體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我們要既要面對嚴酷的自然環境,因為「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並不是一句空話,還要挑戰自我,因為拍攝周期和拍攝質量是硬性的。我們必須堅定地走下去。講好一個故事,講得真實感人、新穎大氣是我們共同的追求,讓我們共同努力!請採納
㈦ 紅軍長征題材的電影有哪些
《長征》電影版,唐國強主演。
《萬水千山》1959
《祁連山的回聲》
《大渡河》1980
《山寨火種》1978
《突破烏江》1961
《四渡赤水》1983
《冰山雪蓮》
《金沙江畔》
《羌笛頌》1960長春
《紅葉鋪滿小路》1983
㈧ 電影《長征》主要講的是什麼故事情節
電影全名《長征之路》,具體內容如下: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撤離長江南北各蘇區,轉戰兩年,到達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行動。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
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8)電影紅軍漫什麼擴展閱讀:
開機拍攝
2015年12月15日,《長征之路》4D電影在棗園廣場正式開機。延安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馮振東,國家一級作家、陝西省文聯副主席、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高建群,《長征之路》電影主創人員及延安文投主要負責人出席了開機儀式。
《長征之路》4D電影特別邀請曾執導過大型紀錄片《復活的軍團》《玄奘》和大型文化史詩電影《圓明園》《大明宮》的著名導演金鐵木擔任影片導演。迪士尼團隊美國ao&a公司為項目提供技術支持,多方力量共同進行影片創作。
影片主創人員將親赴當年紅軍長征途經路線進行實地拍攝,力求通過對當年艱難革命生活的觀照,充分挖掘出延安紅色文化的現代精神和時代價值,著力打造一個集紅色文化體驗、紅色文化創意、紅色文化教育於一體的重要紅色文化傳播平台。
同時,影片以紅軍長征為觀影內容,引進目前全球最頂尖的設備與技術,打造「視覺3D+動感體驗」的「長征之路」4D影像實景秀,讓觀眾彷彿身臨其境,「親歷」戰火洗禮、艱難跋涉,體驗紅軍在絕境中所激發出的超凡勇氣。
該電影將於2016年5月1日在棗園廣場「長征4D體驗館」與觀眾見面,同時也會成為棗園廣場繼「延安1938」文化街區及「文化藝術廣場」之後的又一個亮點。
延安棗園文化廣場 「長征4D體驗館」將在2016年正式開館,以動靜結合的方式真實還原長征這段偉大的征程。其中,靜態展區將陳列出長征路上工農紅軍的歷史資料以及所用物品;動態展區放映《長征》影片。
㈨ 有關於紅軍長征的電視劇嗎
1、《長征大會師》
《長征大會師》是由萬盛華執導,佟瑞欣、劉勁、王伍福、朱宏嘉、陳銳、范雨林、沈保平、魏伊、孫藝寧、李博、潘雨辰等主演的重大革命題材電視劇 。
該劇為紀念紅軍勝利會師八十周年的獻禮劇,講述了紅一、二、四方面軍在長征途中,從合到分,從分到合,艱難北上,最後勝利會師的故事 ,該劇於2016年11月16日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首播。
2、《絕命後衛師》
《絕命後衛師》是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出品的戰爭劇,該劇由董亞春導演、錢林森編劇,張桐、郭廣平、夏志遠、王美英等主演。
該劇以二十世紀30年代紅軍歷史上的英雄部隊紅三十四師的壯烈事跡為素材而創作,表現了紅軍最為艱苦的一段歷程。
1934年在紅軍長征期間,紅三十四師作為紅軍的後衛部隊,擔任著在長征路上掩護紅軍主力部隊突圍的任務。
為了突破國民黨軍第四道封鎖線,一支全由閩西客家子弟組成的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與數十倍於紅軍的國民黨軍浴血奮戰。
在掩護主力紅軍突破湘江的慘烈戰斗中,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6000餘人全軍覆沒,他們為中國革命史留下了氣壯山河的的慘烈篇章。
3、《殺出絕地》
《殺出絕地》是由孫文學執導,王亞楠、郭金、杜雨露、蓋麗麗、張岩主演的建國六十周年獻禮劇。
該劇以上世紀三十年代紅軍革命戰爭為背景,敘述了在「遵義會議」召開前夕,紅軍的特遣支隊來到神秘的赤水河地區開展敵後工作的故事。
4、《長征》
《長征》由王朝柱編劇,金韜、唐國強共同執導的24集紅色革命類電視劇,該劇由唐國強、劉勁、陳道明等主演。
該劇表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在逆境中戰略轉移,完成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過程,生動刻畫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挽狂瀾於既倒的雄才大略,弘揚了不怕艱難險阻、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5、《彝海結盟》
《彝海結盟》由王偉民執導,劉之冰、游大慶、談莉娜 、侯祥玲、潘雨辰、鄭玉、肖榮生、譚洋等演員主演的抗戰歷史劇。
該劇講述了1935年紅軍主力部隊挺進涼山彝區後,先遣隊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彝族頭人果基小葉丹與先遣隊司令劉伯承在彝海邊歃血為盟、結為兄弟,在小葉丹的護送幫助下,紅軍順利通過彝區的故事。
㈩ 紅軍長征電影有哪些
8、《勇士》2016,八一電影製片廠
電影《勇士》以紅軍長征途中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的英雄史實為原型,展現勇士們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中大智大勇,挑戰生死關口的非凡經歷。李東學在片中飾演率領22名突擊隊員的黃開湘團長,他與戰士們穿越槍林彈雨的圍剿,突破天險飛奪瀘定橋,以血肉之軀粉碎了國民政府的陰謀,在中國革命史上譜寫了不朽的一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