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巴黎聖母院是哪年拍的
到目前為止已上映的以《巴黎聖母院》為片名的電影共有四部,音樂劇一部,按出品時間順序依次是:
1939年威廉·迪亞特爾執導的電影《巴黎聖母院》
1956年讓·德拉努瓦執導的電影《巴黎聖母院》
1957年喬治·弗朗敘執導的短片《巴黎聖母院》
1982年Michael Tuchner執導的電影《巴黎聖母院》
1999年Gilles Maheu執導的音樂劇《巴黎聖母院》
一,1939年有德國女導演威廉·迪亞特爾執導的電影《巴黎聖母院》改編自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同名巨著,由美國雷電華影片公司出品,查爾斯·勞頓 ,塞德里克·哈德威克, 托馬斯·米切爾, 瑪琳·奧哈拉等主演。
講述了巴黎聖母院的敲鍾人卡西莫多與吉普賽姑娘埃斯梅拉達之間奇特的愛情故事,感人至深。
該片於1939年12月31日上映
B. 求 巴黎聖母院 百度雲資源,謝謝
你好,我是y33fy0,用網路網盤分享給你,點開就可以保存,鏈接永久有效^_^鏈接:
如果有另外想要的資源或者鏈接失效,可以使用網路網盤推出的【收集文件】功能進行提問收集資源哦,無需轉存簡單快捷,功能鏈接:https://pan..com/disk/main#/transfer/list微信小程序、網路網盤app、web端都已上線
C. 電影版的巴黎聖母院
版本一
美麗善良的吉普賽姑娘埃斯米拉達白天靠跳舞賣藝為生,晚上則和一群自稱「乞丐王國」的窮苦人居住在一起。埃斯特拉達的美貌傾國傾城,卻給她引來了殺身之禍。
國王衛隊的隊長菲比斯原本已有未婚妻,卻垂涎於埃斯米拉達的美色,騙取了她的芳心。就在菲比斯和埃斯米拉達在旅館幽會時,突然菲比斯被一個神秘的黑衣人刺傷。由於黑衣人沒有被找到,旅館老闆的供詞又對埃斯米拉達非常不利,在法庭上,埃斯米拉達受刑後被迫招供,承認是她想殺害菲比斯。埃斯米拉達因此被判絞刑。
其實那個隱藏在黑暗角落裡的黑衣人是巴黎聖母院的神父弗羅拉。他孤僻刻薄,表面上是個對女人厭惡的忠誠的教徒,內心卻一直燃燒著熊熊烈火,渴望得到美麗的埃斯米拉達,是他在看到埃斯米拉達和菲比斯約會時無法控制自己的嫉妒,刺傷了菲比斯。
在埃斯米拉達被送往絞刑架的路上,巴黎聖母院的敲鍾人卡西莫多將她救下帶入聖母院避難。卡西莫多外表醜陋無比,從小被弗羅拉神父收養。但他心地善良,並真心地愛著埃斯米拉達。在聖母院中,卡西莫多就是埃斯米拉達的守護神。
國王的衛隊開始進攻聖母院捉拿埃斯米拉達,卡斯莫多誓死保護。但他一個人的力量必定有限,埃斯米拉達被亂箭射死。卡西莫多看到她的屍體被拉走,悲痛欲絕,他把真正的兇手——弗羅拉神父從聖母院的頂層扔了下去。
卡西莫多找到放置埃斯米拉達屍體的地方,緊緊地抱著自己心愛的姑娘。多年後,人們發現了兩具纏繞在一起屍骨,當人們想要將他們分離時,這兩具屍骨頓時化作了灰塵消失得無影無蹤。
版本二
本片根據法國大文豪維克多爾果名著《巴黎聖母院》改編。丑聾人卡利摩多被巴黎聖母院的神父羅德收養,做撞鍾人,外貌正經的克羅德神父自從遇見美麗的吉普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後,被其美色所誘而神魂顛倒,指使卡利摩多強行擄走愛斯梅拉達,途中被非必斯騎兵上尉隊長所救,愛斯梅拉達因而愛上了非必斯。但非必斯生性風流,被懷恨在心的克羅德刺殺。並嫁禍於愛斯梅拉達,令她被判死刑,行刑時,卡利摩多將愛斯梅拉達救走並藏身於聖母院中,乞丐群眾為救愛斯梅拉達而沖入教堂,誤與卡利摩多大戰,愛斯梅拉達被由克羅德帶領的軍隊沖入聖母院所殺,最後卡利摩多憤然將克羅德從教堂頂樓摔落地下,最後卡利摩多撫著愛斯梅拉達的屍體殉情。
版本三
這部雨果名著曾被多次搬上銀幕,其中1939年的美國版被廣泛認為是最佳版本,其中的德國表現主義布景尤其值得稱道。純潔美麗的吉普賽女郎艾斯美拉達,和「乞丐王國」的人一起,到處賣藝行乞。一次,為了救流浪詩人甘果瓦,她被迫嫁給了他。國王的衛隊長菲比斯是個花花公子,他騙取了艾斯美拉達的愛情。就在他們約會時,一個黑衣人將菲比斯刺傷。艾斯美拉達作為嫌疑犯被送上法庭,並判處絞刑。奇醜無比的巴黎聖母院的撞鍾老人卡西莫多將她救了出來,並帶進教堂避難,卡西莫多一直深愛著她。在一次混亂中,艾斯美拉達被國王衛隊 的亂箭射死,悲痛欲絕的卡西莫多轉身將真正的殺人兇手也就是弗洛洛神父,從聖母院的頂樓扔了下去。之後與艾斯美拉達的屍體緊緊地抱在一起,一起化為了塵土。
D. 你們說《巴黎聖母院》里愛斯梅拉達到底有多漂亮。
所謂各花入各眼,漂亮是沒有恆定的標准!
下面這些女星都曾在電影里扮演過愛斯梅拉達:
E. 巴黎聖母院什麼時候公映的
《巴黎聖母院》於1982年2月4日上映。
《巴黎聖母院》是Michael Tuchner導演,安東尼·霍普金斯主演的電影。該片是1982年英美合拍版,於同年的2月4日上映。
《巴黎聖母院》改編自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同名巨著,講述了巴黎聖母院的敲鍾人卡西莫多與吉普賽姑娘埃斯梅拉達之間奇特的愛情故事,感人至深。
內容介紹:
15世紀的巴黎,在愚人節那一天。巴黎民眾抬著殘廢畸形的「愚人之王」——巴黎聖母院的敲鍾人卡西莫多,在聖母院前面的格萊夫廣場上歡呼遊行。吉普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帶著一隻小羊跳舞賣藝,窮詩人甘果瓦被她的美貌和舞姿迷住了。他在夜裡聽到她動人的歌聲,情不自禁的跟隨著她這時忽然跳出兩個男人把她劫走了,他認出其中一個就是其丑無比的卡西莫多,被卡西莫多打昏。
甘果瓦醒來後跌跌撞撞,在黑暗中誤入了「奇跡宮」的大廳,那是乞丐和流浪漢聚集的地方,外人闖進去就要處死,除非有個流浪女願意嫁給他。正在千鈞一發的危機關頭,愛斯梅拉達忽然出現了,原來是巡邏的弓箭隊隊長弗比斯把她救了出來。她心地善良,不忍看著這個素不相識的年輕人死於非命,表示願意嫁給他,和他結成了名義上的夫妻。第二天,卡西莫多被綁在廣場上示眾,在烈日下口渴難忍,遭受圍觀者的嘲笑和辱罵,只有愛斯梅拉達不計前嫌,把水送到他的嘴裡,使這個看起來醜陋無比愚鈍無比的人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愛斯梅拉達愛上了外貌英俊的弗比斯,他們在夜裡幽會,不料弗比斯被人刺傷,她也因此被當做女巫抓了起來。就在她要被處死的時刻,卡西莫多沖進刑場,把她救到聖母院的鍾樓上,因為那裡是世俗法律無權管轄的地方。為了她的幸福,卡西莫多去尋找弗比斯,然而弗比斯這個逢場作戲的花花公子,已經丟下她另尋新歡去了。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企圖糾纏她,原來他看起來道貌岸然,其實心底邪惡,早就覬覦愛斯梅拉達的美色。正是他指使卡西莫多劫持了她,又躲在窗外用匕首刺傷了弗比斯。卡西莫多是弗洛羅收養的棄兒,一向對他唯命是從,此時居然能極力保護愛斯梅拉達不受他的凌辱。
法院決定逮捕愛斯梅拉達,流浪漢們趕來營救,遭到國王軍隊的鎮壓,死傷慘重。克洛德乘混亂之際,用謊言欺騙甘果瓦把她帶出聖母院的後門,逼迫她順從自己,在遭到堅定地拒絕之後,弗洛羅惱羞成怒,把她交給隱修女看管,自己去叫官兵。隱修女認出愛斯梅拉達是自己16年前丟失的女兒,但是眼看著她被官兵抓去而無能為力,被劊子手推倒致死。
克洛德站在聖母院的頂樓上,看到愛斯梅拉達被吊上絞架,發出了得意的狂笑。卡西莫多終於認清了弗洛羅的猙獰面目,猛撲過去,把他從鍾樓頂上推下來摔死,自己則來到刑場上,抱著愛斯梅拉達的屍體遁入了墓地。幾年後,人們發現了他們擁抱在一起的遺骸。
F. 圖片是哪一版的巴黎聖母院呀
感覺和亂世佳人那個時代的電影差不多,所以大概是那個1956年版本的吧,太早的就是黑白的了,這個是彩色的,但又不太自然的彩色。
G. 我需要有關巴黎聖母院的很多圖片,建築,電影,音樂劇和小說的都要有一些,總數在50張左右 我做演講
網路圖片~昵圖網~360圖片~素材中國~去搜~
H. 急求《巴黎聖母院》歌劇舞劇電影劇照
http://ent.sina.com.cn/f/blsmy/
劇照都有哦
I. 電影《巴黎聖母院》,和雨果原著出入大嗎改後還能夠看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一部長篇小說,自1831年問世以來,曾被多次改編成同名電影,電視劇以及音樂劇。雨果作為浪漫主義和人道主義作家的代表人物,其對人民苦難的同情以及社會弊病的洞察在這部作品中都有很好的體現。
三 故事主題
《巴黎聖母院》揭示了克洛德這樣的神權人士的狠辣和虛偽,也揭露了菲比斯這樣的上流「紳士」的無情和冷血,歌頌了善良純真的卡西莫多和艾斯梅拉達,可在那樣一個黑暗的時代里,純潔美好註定斗不過偽善和權勢,只能在黑暗勢力的步步催逼之下黯然凋零。卡西莫多和艾斯梅拉達的死,是一首人性的悲歌,也是對宗教和王權邪惡統治的控訴,而故事所歌頌的人性之美也是這部作品流傳至今的生命力所在。
J. 《巴黎聖母院》電影中扮演愛斯梅拉達和卡西莫多的演員詳細資料.,那個卡西莫多真的那麼丑嗎
Gina Lollobrigida(吉娜·勞洛勃麗吉達 ).....Esmeralda
Anthony Quinn(安東尼·奎恩) .....Quasimodo 姓名:Gina Lollobrigida ( 原名 Luigina Lollobrigida )
譯名:吉娜·勞洛勃麗吉達/珍娜·露露布麗姬妲/季娜·羅洛勃麗季達/珍娜·羅洛布麗吉達
別名:Djina Lolobridjida
昵稱:"La Lollo"
出生:1927.07.04 ,Subiaco, Rome, Italy
星座:巨蟹
身高:165cm (5英尺5英寸)
國籍:義大利
代表作:《勇士的奇遇》《麵包,愛情和夢想》《空中飛人》《巴黎聖母院》《晚安,坎布爾太太》《宮廷愛神》等
吉娜·勞洛勃麗吉達,義大利女演員,攝影和雕塑家,世界著名電影傳奇人物之一,戰後復興時期歐洲出現的首位以性感著稱的代表影星,歐洲電影與好萊塢連接的標志性人物。從她的電影生涯充分折射出整個歐洲艱苦卑劣的後戰爭年代到逐步繁榮鼎盛的過渡時期。她不僅憑借美貌成為世界影史上最上鏡的女演員之一,更因為她敢於強硬爭取不盲目屈服大眾的工作態度,被外界評論為有著比其他性感美人更獨立自由的個性。在70年代淡出熒幕後,她致力於曾一度熱愛的攝影和雕刻藝術,並同樣取得成功,對此也許就像她自己所說「我上學是為了學習繪畫,雕塑,可卻陰差陽錯成為了一名演員。」現今,她仍為人道主義活動付出大量時間,不僅擔任了聯合國兒童基金(UNICEF)的特別代表,並支持許多人道主義大機構。 安東尼·奎恩 姓名:安東尼·奎恩
英文名:Anthony Quinn
性別:男
出生年:1915年
生日:4月21日
星座:金牛座
國籍:墨西哥
地域:歐美
職業:演員
身高:188cm
在眾多的奧斯卡獎獲得者當中,安東尼-奎恩(Anthony Quinn)是唯一與其他奧斯卡獎獲得者共同出演電影最多的演員:與他一起演過電影的奧斯卡獎獲得者一共46位,其中男演員28位,女演員18位。
安東尼-奎恩的父親是愛爾蘭人,母親是墨西哥人,而他卻是在洛杉磯東區靠擦皮鞋和賣報長大。安東尼的兼職是繪畫和雕刻。為了獲得額外的收入,安東尼參加過舞蹈比賽,並通過這次活動推銷自己的雕刻作品。
在從事演藝事業之前,安東尼-奎恩還從事過許多其它工作,其中包括屠夫、拳擊手、街頭傳教士和屠宰場工人。安東尼曾經事從弗蘭克-勞埃德-賴特學習建築,因此他在建築方面也有著很深的造詣;另外,他還曾經在好萊塢師從邁克爾-契訶夫(Michael Chekhov)學習過表演。1968年,在拍攝《魔術師(The Magus)》時,安東尼由於角色的需要剃掉了自己的頭發。
1961年,安東尼因為《貝克特(Becket)》而獲得托尼獎最佳男演員提名;在第二度獲得奧斯卡獎的影片中,他在銀幕上出現的時間一共是8分鍾。
安東尼-奎恩共有13個孩子,其中包括演員弗朗西斯科-奎恩(Francesco Quinn)、瓦倫蒂娜-奎恩(Valentina Quinn)、畫家兼雕刻家洛倫佐-奎恩(Lorenzo Quinn)、亞歷克斯-A-奎恩(Alex A. Quinn)和演員丹尼-奎恩(Danny Quinn)。安東尼於20世紀40年代加入美國國籍。
安東尼-奎恩的作品包括1937年的《亂世英傑(The Plainsman)》、1940年的《新加坡之路(Road to Singapore)》、1941年的《碧血黃沙(Blood and Sand)》、1942年的《馬革裹屍還(They Died with Their Boots On)》、1943年的《孤島浴血戰(Guadalcanal Diary)》、1952年的《海宮艷盜(Against All Flags)》、1954年的《征服者(Attila)》、1956年的《巴黎聖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1959年的《雪海冰上人(The Savage Innocents)》、1962年的《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1964年的《希臘奇人佐爾巴》(Alexis Zorbas )、1967年的《邁阿密傳奇(The Happening)》、1976年的《英雄淚(Target of an Assassin)》、1991年的《男大當婚(Only the Lonely)》和1995年的《雲中漫步(A Walk in the Clouds)》等。 演卡西莫多的不好看,實際上演員還是挺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