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致敬經典,你覺得《機械戰警》怎麼樣
像同胞費爾南多•梅里爾斯一樣,巴西人帕迪里亞通過兩部《精英部隊》為世界影壇所關注知曉,在柏林拿了金熊獎,又在巴西本土票房大賣,繼而適時進軍電影產業的金字塔頂好萊塢。比較梅里爾斯與拉爾夫•費因斯合作略偏文藝范兒的《不朽園丁》,外來人帕迪里亞似乎運氣更好,被索尼影業寄予厚望,直接拿到一億美元投資,重啟保羅范霍文1987年的科幻經典——《機械戰警》。
可以肯定的是,無論得失,新版本的《機械戰警》完全洗去了范霍文版的印記,這不僅僅體現在更加符合現代美學的「戰警」造型,以及應景地加入美國反恐戰爭背景。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帕迪里亞把自己在「精英部隊」的若干元素也植入其中,力求寫實的表現風格,大幅增加的感情與內心戲,對「腐敗警察」的刻畫,對「以暴制暴」理念的反思,甚至那個幾乎是照搬自《精英部隊2》的強勢脫口秀主持人,都為新版《機械戰警》打上了十足的帕氏標簽。
不得不說,作為帕迪里亞的代表作,《精英部隊》的製作水準和視野都讓人印象深刻,無論影像風格、角色刻畫、故事編排還是批判力度,都堪稱上乘。此次執手《機械戰警》,帕迪里亞也試圖把自己帶有現實批判主義的視角移植進來。某種程度上,落魄的工業城市底特律,與里約熱內盧的貧民窟可以等量齊觀,都是為社會和時代所遺棄,由貧窮所異化而成的腐敗與犯罪溫床。而交雜了機器與人類情感的「機械戰警」,其實就是重裝上陣、戰力超強的「精英部隊」,強調對命令地絕對服從,對犯罪毫不留情地剿滅,以及高度依靠武力消除暴力,維護秩序的行事邏輯。可以說,「精英部隊」們就是一群被灌輸了冰冷理念的執法機器;而機械戰警,則是批戴了鋼鐵戰甲的警察。而他們的共同對手,也都並非暴力抗法的罪犯,卻是身邊的警察同行,以及幕後難以把握的體制暗流。甚至他們都在遭受著完全相同的道德非議——高度效率化卻泯滅人性的執法,是否為社會和制度所需要?而人民對所謂正義暴力的盲目崇拜,又一起把他們拱上了英雄的神壇。
必須指出,同樣的現實主義,放在《精英部隊》近乎寫實的故事環境里,以臭名昭著的里約熱內盧貧民窟為背景,打擊毒販和清除腐敗,遠比《機械戰警》對抗軍火販子和姦詐商人來得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機械戰警」的故事本身是架空的,而科幻經典的外衣向觀眾們販賣的顯然也不是什麼深度思考與現實批判,這些元素只能是逼真特效和精彩動作之後買一贈一的意外驚喜,絕不能成為主菜。可是帕迪里亞顯然沒有想清楚這樣的邏輯,或者過於自信可以把二者完美融合。於是我們便看到了帕迪里亞巴西式的寫實,在好萊塢大片框架下所體現出來的某種不適。比較起范霍文原版幾乎冰冷的情感,新版本里刻意保留的家庭親情線顯然極大地影響了電影的整體風格,我們當然可以理解這一設計是主角墨菲擺離線器束縛,最終保留人性的關鍵。但是感情戲過重一方面讓主角顯得過於掙扎和糾結,另一方面也拖慢了電影的節奏,使得電影在中段的推進上顯得非常溫吞。更何況,片中的情感戲非常之平面化,也很難打動人心。此外,帕迪里亞非常拿手的追拍及手持攝影,顯然也無法滿足想要一睹精彩動作場面的觀眾,全片幾場動作戲碼,基本以槍戰為主,算是做得流暢凌厲,但精彩欠缺,新意更是欠奉。最後重頭對戰數只重裝ED-209一場,算是相對做得火爆,不過結果竟然是主角幾乎被打爆,全靠舊日搭檔利用機器人程序bug捨身相救,方得脫險。主角並非無所不能,這簡直再合理不過,又是所謂「力求真實」的邏輯思路,可是放在一部科幻動作片里,立即就讓電影的刺激度大打折扣。值得一提的還有孱弱的反派,這其實是老版便一直存在的問題。真正的罪犯太孱弱,三兩下就被墨菲解決掉;而最終BOSS一直表現得又不是那麼奸惡,甚至沒有主觀惡意,完全只是循著現實的逐利邏輯而動罷了,再加上其從頭至尾也是一副互聯網IT新貴富豪般休閑打扮及隨意的言談舉止,很難讓人對其產生恨意;而ED-209火力剛猛,卻毫無思考能力,只是個博眼球的道具,連「角色」都稱不上。於是電影沒有在正邪對立上構建出足夠的戲劇張力,便把矛盾都丟給了關於人或機器的自辯。最後的對決也欠缺情緒的積累,竟然逼得一直還算沉穩的boss毫無必要地對墨菲加人持槍相向,看到這里我都搖頭了,這擺明就是要人家作死的節奏么?
總之,作為一部改版作品,新版機械戰警完全呈現出了與原版不同的角度和風貌,在表現形式上另闢蹊徑,較之其它特效科幻片或英雄動作片,劇中人物較少臉譜化角色,行為更加真實合理,新版的造型及動作也更加賞心悅目(當然老版戰警遲緩的動作感更加機器,也更真實)。特別要說的是,導演能延續自己在精英部隊中關注現實,強調思辨的優良作風,給一部極易爆米花的電影以深度和內涵,特別是再次對「人還是機器」這一經典議題發出疑問,也算是提升了電影的層次和水準。
然而成也蕭何敗蕭何,電影的優點亦是顯而易見的缺點,作為一部好萊塢大投資的准高概念電影,本片在動作場面上乏善可陳,特效亦中規中矩,過多的情感戲削弱了電影的精彩程度,但對於主題的思考和批判又淺嘗輒止,反而變得有些兩頭不靠。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雖然導演的《精英部隊》與《機械戰警》在形式上呈現出了某種同質性,然而導演的立場在兩部電影里卻完全是南轅北轍。《精英部隊》中,隊長為了培養接班人,利用同袍的犧牲抹去了新人最後一絲人性的軟弱,使其終於成為合格的執法機器;而《機械戰警》里,說的是人性最後戰勝機器,強調了人性執法的重要及道德的威嚴。不得不讓人感慨,好萊塢的政治正確,又哪裡是一兩個性格導演可以改變的。
顯然,參考《精英部隊2》,電影還留了很多細碎的線索,反對機器人的保守勢力,操控民意的媒體,為選票不惜一切的腐敗政客,唯利是圖的商人,以及這些人所結成的利益共同體,或許才是機械戰警們最大的敵人。導演顯然希望把這些留給了續集。然而北美三周僅僅4000多萬美元的票房,讓這部投資過億的電影前景看起來不那麼美妙。一個類似《精英部隊2》結尾的國會山航拍,可能不是那麼容易出現在觀眾面前了。
② 有哪些電影、電視劇里有美女被槍打成蜂窩的
邦尼和克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