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雪人電影法鯊飾演的誰 雪人電影真正的兇手是誰
《雪人》是由美國環球影業出品的犯罪驚悚片,由托馬斯·阿爾弗萊德森執導,邁克爾·法斯賓德、麗貝卡·弗格森領銜主演。該片於2017年10月20日在美國上映[1]。
該片根據挪威作家喬·內斯博的同名小說改編,是哈利·豪爾警探系列小說第七部,講述了哈里在調查一位年輕媽媽失蹤案件的故事。
中文名
雪人
外文名
The Snowman
其它譯名
雪中罪(香港)
出品公司
環球影業(美國)
製片地區
英國、美國、瑞典
托馬斯·阿爾弗萊德森
編劇
霍辛·阿米尼
製片人
莉莎·蔡辛
類型
犯罪、驚悚
主演
邁克爾·法斯賓德,麗貝卡·弗格森
片長
119分鍾
上映時間
2017年10月13日(英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彩色
⑵ 這張圖片是誰
全名:Declan John Galbraith
生日:1991年12月19日
星座:射手座
出生地:英國
成長地:愛爾蘭
(Declan是英國的英格蘭人,爸爸是英格蘭人,媽媽是愛爾蘭人.生在英格蘭的肯特郡,有愛爾蘭和英格蘭的血統)
家人:爸爸 Alec
媽媽 Siobhan
妹妹 Bernardette
最好的朋友:Joe(堂兄)
最喜歡的足球明星:Alan Shearer
最喜歡的流行歌手:Robbie Williams
最喜歡的游戲:PS2
最喜歡的玩具:遙控車
最喜歡的運動:足球(英式)
最喜歡的歌曲:Danny Boy(小時候),Vincent(Declan變聲後在中國開演唱會時說他最喜歡這首歌)
最喜歡的學科:數學,科學
喜歡的書籍:《哈利•波特》
喜歡的歌手:Carole King,The Fureys,Christy Moore, Led Zeppelin,Robbie Williams 和Westlife。
不大擅長的技能:繪畫
Declan Galbraith從4歲開始展露歌唱天賦,8歲那年,他開始參加一些音樂比賽,並在14個月中獲得了16個大獎。同時他也獲得了詞作家Barry Mason(寫過Last Waltz-最後的華爾茲的作者)的欣賞,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我們聽到的這首「Walking In The Air」錄制於2001年,那時候他才9歲。據傳有好幾家唱片公司爭相與他簽約,最後EMI(百代)以超過百萬英鎊之巨,簽了他3年,並承諾發行3張唱片。
大家都相信這個小男孩的音樂天賦和對愛爾蘭傳統音樂的理解及熱愛,來自他的祖父Ben。才6個星期左右,就是Ben照顧他了。Ben常常在酒吧演奏六孔笛和愛爾蘭鼓,並常常帶上他,Declan從小就耳濡目染。祖父於1996年去世,可是Declan忘不了他,他的第一張專輯《Declan》就是獻給他祖父的。
Declan的聲音,清亮脫俗,演唱歌曲的范疇也是極廣。從流行的「Angels」之類到「Carrickfergus」這樣傳統的愛爾蘭歌曲,他都把握得不錯。而這個小小童星的心願卻是有一天能夠不再翻唱別人的歌曲,能有幾首屬於「Declan Galbraith」的歌。
除了天使般的聲音,Declan小小年紀,已經表現星探們熱衷的所謂「明星氣質」—— 一頭松軟的深色頭發,濃密的睫毛,明亮清澈的橄欖綠眼睛,充滿童真頗富感染力的笑容,還有滿滿的自信。更重要的是,他從不怯場,每次上台都異常興奮。應該說,也有過一次緊張,那是在聖保羅大教堂為女王獻唱的演出上。曾為Robbie Williams和Phil Collins製作MTV的John Carver十分有信心的說,「Declan註定要成為一個超級巨星的,不僅是因為他超群的聲音,更重要的是他極好的個性,他非常聰明。」
除了他的音樂天賦,以及身後的百萬合同,Declan和其它男孩沒有什麼分別。喜歡足球,電腦游戲和游泳,房間里貼滿海報,還喜歡Robbie Williams、Westlife和哈利波特。他也曾為簽名不夠快而苦惱,直到聽從父親的建議,用「Dec」簽名才算解決。他也會在采訪中忍不住想要從凳子上逃走,當然會事先禮貌的問「我可以很快去踢球嗎?」還有一次Declan在接受訪問時說自己曾經夢到Alton.Johnson邀請他去參加 Alton的音樂會,主持人問他如果成真他是否會接受邀請。Declan說:「應該會,不然他可能會哭,那樣我最終還不是要說『別驚慌,我會去的』。」
Declan一邊上學一邊參與專輯的推廣。他有專門的家教,確保他不會因為缺課而影響學業;他有專門的造型設計師,也有專門的聲樂導師和專屬經紀人,有自己專門的歌迷網……這對於一個床頭還擺著恐龍惦記著遙控車的小男孩,似乎的確有些興師動眾了。因此,他沒有太多的朋友,除了堂兄Joe。
英國媒體對於過早享有聲名的兒童,通常不是太客氣的。當2002年Declan發行第一張專輯的時候,就有媒體預言在他16歲之前,不會吸毒就會酗酒,而父母多半等不到那時候就已經離婚了。Declan的父母,頗有信心的表示他們不會做激進的父母,他們只需要支持Declan做他喜歡做的事情。當然,他們也表示了自己的擔心,這么小的一個孩子,就已經獲得了經濟上的保障,而不必像普通人那樣為分期付款擔心,的確不是太好的事。
事實上,Declan已經是這個4口之家(父母和妹妹)唯一的經濟來源。媽媽自小孩出生後就離職了,做電工的爸爸也已經辭工全程陪同Declan。對於很多成人歌星也羨慕的百萬合同,Declan說,「其實我拿不到這么多,100萬是公司承諾投入在我身上的全部資金。不過我不在意,我只是喜歡唱歌而已。」在一段自白中,Declan也說道,他最希望的是能夠照顧好家人,父母再也不用去工作。如果他有了錢,會給爸爸買一輛新車,如果還有剩餘,就給自己買些足球和球星卡,如果還有多,就存進銀行。足以見出他是一個很可愛很單純的小孩。
經過四年忙碌的表演之後,2006年DEC從EMI轉簽美國一知名的娛樂公司Saban娛樂,並於當年發行了專輯《Thank you》,華納特意請到德國的製作人,所有製作都將在德國完成,而這回的製作陣容更強大。這對DEC是個不小的考驗,但在最近一次接受電視訪問時,14歲的他說:「不,我們應該要做的是如何找到應對的方法,而不是自怨自艾!」
繼《Thank you》在德國取得巨大成功後,2007年DEC又推出了第三張專輯《You and me》,如今DEC完全變聲後極賦魅力的嗓音又帶給我們以驚喜。大家共同來鑒賞吧!
[編輯本段]發行的專輯介紹
Ⅰ、《DECLAN》專輯簡介:
在美國的熱門音樂史上,曾經有好幾位以嘹亮的歌喉崛起、讓人印象深刻的少年歌手,例如70年代的Michael Jackson (邁可傑克遜)、Donny Osmond (唐尼奧斯蒙),還有在2000年改寫「吉尼斯世界記錄」,成為史上最年輕冠軍歌手的Billy Gilman 。其實,在歐洲方面,也陸續出出現好幾位同樣傑出的少年歌手,其中又以60年代的Heintje和80年代的Aled Jones最具有代表性。事實上,2002年時,就在Billy Gilman風靡全球的時候,英國也出現了另外一位堪稱歌唱奇才的少年Declan Galbraith(以下簡稱DEC),而且他比Billy Gilman更年輕,當時才十歲,不但以他的首張專輯「Declan」轟動歐洲,他還締造了另外一項「吉尼斯世界記錄」:當他在貝爾法斯特巡迴演唱的時候,主辦單位通過電話與網路的連線,讓超過八萬名兒童,在英國與愛爾蘭的每一個角落,陪伴著他一起演唱,成了有史以來全世界規模最龐大的合唱。
被英國媒體推崇為「終生難得一見的歌唱奇才」的DEC,1991年的12月19日出生於英國肯特郡的一個小村莊,他的父親來自蘇格蘭,母親則來自愛爾蘭。他從小跟著在小酒館表演愛爾蘭傳統音樂的祖父,很早就顯露出驚人的天賦,才兩歲左右,就開始喜歡唱歌了,而且唱得有模有樣的。八歲那年,他開始參加當地一些才藝競賽,在短短十四個月的期間內,拿下了十六個冠軍,也引起了唱片界高度的興趣,沒有多久,就得到了唱片合約。他所參與錄制的第一張唱片,是一張聖誕歌曲的合輯,其中收錄了包括貓王、Elton John和Westlife等超級巨星的名曲,而他所翻唱的卡通「雪人」(Snowman)主題曲「Walking in the Air」,絲毫不比那些「老前輩」們的差,引起了廣大的關注,獲得各大媒體爭相報道,上遍幾乎所有電視與電台的節目,成了英國與愛爾蘭家喻戶曉的名人。當節目主持人問起他平日喜歡些什麼的時候,他的回答幾乎讓人跌破眼鏡,因為,除了足球、游泳和電動游戲之外,他所喜愛的音樂,竟然包括了「齊柏林飛船」(Led Zeppelin)和「黑色安息日」(Black Sabbath)!而這也就難怪,年紀小小的他,演唱的風格跟曲目都寬廣得超越他的年齡了。
在許多方面他是一個正常的10歲的男孩,他喜歡電腦游戲,游泳和足球。 他和他的父母和六歲姊妹居住。他的堂兄弟姊妹Joe是他最好的朋友。但是Declan不只是一個普通的10歲男孩。Declan Galbraith小的時候,是和他的祖父班度過。班是音樂家。他和愛爾蘭的民謠樂團演奏傳統的愛爾蘭音樂。他們到處在酒吧和俱樂部等地方演唱。Declan與他的祖父樂團搭配並學習演唱。在他的祖父死之後,他繼承了祖父的演唱事業。
為了爭取DEC的合約,唱片公司不惜開出一百萬英鎊的承諾,使得他成了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負責養活一家四口。原本擔任工人的父親,特別辭去工作,專職陪伴他四處表演。他曾經在英國女王的慶典音樂會上,跟聖保羅教堂唱詩班一起演唱「Amazing Grace」,而應邀參加艾爾頓強的演唱會,在眾多觀眾面前表演,更是他難以忘懷的經驗。雖然年方十歲,他對未來已經有了很多的期許,不想老是唱別人的歌,很希望能夠擁屬於自己的作品。他的傑出表現,贏得曾經譜寫「The Last Waltz」等許多經典的名家Barry Mason (貝瑞梅森)賞識,不但擔任他的製作人、為他編曲,更親自為他譜寫新歌。2002年十月二十九日,DEC的首張專輯「Declan」發表,立刻造成轟動,除了英國和愛爾蘭,包括德國在內,許多歐洲國家也紛紛邀請他前去演唱。他展現了高度的技巧,在專輯中,他甚至以無伴奏清唱的方式,「率領」一支龐大的成年人合唱團,演唱了福音歌曲「Amazing Grace」,令人感動。
在這張專輯中,DEC總共演唱了十四首歌曲,除了原創的作品,還包括翻唱的流行經典,以及傳統的民間歌謠,當然,他都帶來了清新的詮釋。專輯開始,他首先唱出膾炙人口的愛爾蘭名曲「Danny Boy」和「Carrickfergus」,稚嫩而嘹亮的歌聲,非常的討人喜歡,也讓我們明白,他是個愛爾蘭的孩子。接著,他唱出John Lennon的不朽經典「Imagine」,把那份祈求世界和平的心願,表現得令人動容。這也讓我們想起,比他稍早出道的Billy Gilman,也有著同樣的特質。他們都以有如天使一般純凈的歌聲,唱出了孩子們對於美好世界的柔性訴求,比起一些動不動走上街頭、口出惡言的青少年,真的是可愛得太多了。而當我們聽著DEC的歌聲,我們會情不自禁的想起三十多年前的麥可傑克森,果然,他緊接著就帶來了麥可傑克森當年贏得無數熱愛的經典歌曲「I'll Be There」,令人無法抗拒。
假如我們仔細留意從過去到現在、曾經獲得大眾喜愛的少年歌手們,我們就會發現,除了「世界和平」,「友情」與「愛心」也是他們共同的主題。在DEC的這張專輯中,也有這相同的訴求。原創作品「It All Begins With Love」和「Your Friend」通過比較流行的編曲風格,呼應著這樣的主題,前者比較柔美,後者則有著比較明快的節奏,帶來了相當舒服的變化。接著,他唱出「賈德氏」 (The Judds)母女解散之前最後一張專輯的名曲「Love Can Build a Bridge」,這首由鄉村創作歌手Paul Overstreet和「賈德氏」的母親Naomi Judd聯手譜寫的作品,生動的告訴我們,愛心可以搭建起人與人之間的橋梁。
跟著出現的「Mama Said」和「Till the Day We Meet Again」,都是原創的作品,也可以說是比較貼近「兒童」的歌曲,在DEC的演唱下有著恰如其份的效果。在清唱的「Amazing Grace」之後,他帶來了「Circles in the Sand」,在流行風味濃重的編曲之下,也相當悅耳。接著,我們聽到Robbie Williams跟他昔日的創作搭檔Guy Chambers共同譜寫的名曲「Angels」,雖然歌詞的內容有點「超齡」,DEC卻以嘹亮而寬闊的音域,為這首歌帶來另外一種不同的感受。據說,就連Simon Cowell聽過他的歌唱,也不禁同意,這個小傢伙潛力十足,假以時日,必定能夠成為超級大明星,而從他現在的成績來看,他推斷是完全正確的。
專輯接近尾聲的時候,DEC唱出了另外一首主打的原創作品「Tell Me Why」,在一支大型合唱團的搭配之下,對世間許多的現象提出了質疑:為什麼大家可以對許多需要幫助的人們視而不見?他要怎麼做,才能夠變成一個男子漢? 是不是必須通過爭強狠斗,才能夠證明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難道他的生命必須浪費在一個充滿戰爭的世界嗎?有誰可以告訴他,為什麼?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的內容,對於一個十歲的小男孩來說,確實又是比較「超齡」的,但我們也無法否認,他的演唱技巧,確實是無懈可擊,讓我們聽過之後,不得不深思與反省。最後,他以重新譜曲的「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當作結束,餘音繞梁的歌聲讓人回味無窮。
Ⅱ、《THANK YOU》專輯簡介:
少年歌手高亢而嘹亮的清純歌聲,總是能夠吸引不少厭倦於一般流行歌曲的愛好者。2002年,來自英國的十歲小男孩Declan Galbraith(以下簡稱DEC)以他的首張專輯「Declan」轟動歐洲,被英國媒體推崇為「終生難得一見的歌唱奇才」,據說就連「流行偶像」 (Pop Idol)系列的名人Simon Cowell聽過他的歌唱,也不禁同意,這個小傢伙潛力十足,假以時日,必定能夠成為超級大明星。以他受歡迎的程度,照理說唱片公司應該會趁熱打鐵,趁著他還沒有變聲,繼續推出他更多的專輯,不過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雖然他在這幾年來仍然不斷的在歐洲各國公開演唱,他的新專輯卻遲遲不見有什麼動靜,直到相隔整整四年之久,才發行第二張專輯「Thank You」,而且是由另外一家唱片公司發行,更選在德國推出,讓其他地區的歌迷們幾乎是望眼欲穿。而盡管到目前為止,似乎還沒有看見那家德國公司進一步的動作,至少這張新專輯已經在德國獲得良好的反應,打進了德國專輯排行的前五名。
在年滿十五歲前夕發行第二張專輯的DEC,有著標準的居爾特血統,父親來自蘇格蘭,母親則來自愛爾蘭。由於祖父是一支愛爾蘭傳統民俗樂隊的成員,他從小跟著祖父,不但愛上了音樂,也顯示出驚人的天賦。在他的家鄉,人們每年一度會舉行一項為期兩天的「狄更斯慶典」活動,所有人都穿著維多利亞時代的服裝,用各種方式向大文豪狄更斯致敬。DEC七歲那年,自己堅持要參加節慶的表演,而當他打扮成小小掃煙囪工人的模樣開始歌唱之後,所有的人都為他喝彩。不久,他更開始參加各種才藝競賽,在短短十四個月的期間內,拿下了十六個冠軍,也引起唱片界高度的興趣,沒有多久,就得到了唱片合約。他所參與錄制的第一張唱片,是一張聖誕歌曲的合輯,其中收錄了包括貓王、艾爾頓強(Elton John)和「西城男孩」(Westlife)等超級巨星的名曲,而他所翻唱的卡通「雪人」(Snowman)主題曲「Walking in the Air」,絲毫不讓那些「老前輩」們專美於前,引起了廣大的矚目,獲得各大媒體爭相報道,上遍幾乎所有電視與電台的節目,成了英國與愛爾蘭家喻戶曉的名人。為了爭取DEC的合約,唱片公司不惜開出一百萬英鎊的承諾,使得他成了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負責養活一家四口。原本擔任工人的父親,特別辭去工作,專職陪伴他四處表演,也藉此給予適當的報道,讓他不會在名利之中迷失。
熟悉英美兩國文化背景的人或許曾經留意到,這兩個國家的音樂界,對於處理少年歌手的態度,有著相當大的不同。基本上,英國人傾向於發揮那些少年的清純特質,安排他們演唱的曲目,在風格上也顯得比較典雅,而美國方面則似乎商業得多,讓一些少年歌手跟一般「世俗」的流行音樂比較靠攏一些。從DEC的第一張專輯中,我們可以發現他綜合了英美兩國的路線,有傳統民謠和一些比較貼近「兒童」的曲目,但同時也包括了不少翻唱的流行名曲,而從他所挑選、聲稱自己最喜愛的流行經典來看,他顯然非常偏愛一些「超齡」的內容,因為那些歌曲的意境,不論是對於愛情的探討,或者是對於生命的觀感,都應該是由年紀至少比較成熟一點的人來演唱才對的。但盡管如此,他對於這一類歌曲的詮釋,仍然相當不錯,帶來一股清新的氣息,跟當代其他備受矚目的少年歌手比起來,可以說是非常的不同,因此,當原先的唱片公司沒有進一步動作的時候,一位媒體大亨就決定將他網羅,當作新成立的唱片品牌「Starwatch」進軍市場的法寶,並且選擇在德國第一個推出。
許多男性的青少年,都會從十四、五歲的時候開始進入尷尬的變聲期。DEC在開始錄制這張專輯的時候才十四歲,得天獨厚地還沒有開始變聲,仍然維持著原有的嘹亮高音。當然,歷經了前後這幾年在演藝圈的打滾,我們仍然會發現,他的演唱技巧與風格,跟四年前又不太一樣了,「流行」的感覺更為濃厚。而在曲目的挑選上,也延續著上一次的模式。專輯開頭,我們首先聽到崛起與70年代,在歐洲各國尤其特別受歡迎的家族團體「凱利家庭」(The Kelly Family)合唱團膾炙人口的「An Angel」。這是一首動人的作品,非常符合清純的少年歌手,而DEC的表現也的確很好。接著,「超齡」的歌曲開始出現,他先後唱出「皇後」(Queen) 合唱團的「Love of My Life」、Moody Blues樂團的「Nights in White Satin」等經典,當他以還很稚嫩、帶著顫音的歌喉唱出這些歌曲的時候,也許一些觀念比較保守的人就要有點不以為然了。還好,他的表現中規中矩。然後我們聽到艾力克萊普頓(Eric Clapton)悼念愛兒的經典「Tears in Heaven」,他們採用了嶄新的編曲,吉他與和聲的部分尤其動人,令人激賞。
一連三首比較流行的曲目之後,DEC改變口味,挑選了許多位少年美聲歌手都幾乎不會放過的「Bright Eyes」,這是1978年一部英國卡通「Watership Down」裡面的插曲,雖然卡通的內容不是很適合兒童,這首歌倒是老少皆宜的。接著,DEC再度「超齡」,演唱了民歌經典「House of the Rising Sun」,歌曲的內容描述一個浪子在紐澳良一家風月場所斷送美好前途的感嘆,幸好製作人很討巧的把歌詞稍加修改,變成一個少年敘述自己父親的遭遇,把令人爭議的程度降低,而DEC的表現也顯示出他多年以來喜愛經典老搖滾,確實讓他吸收了不少演唱的技巧。「Saved by the Bell」是「比吉斯」(Bee Gees)早年的經典,DEC對於「比吉斯」顯然相當偏愛,因為他在後面又挑選了另外一首他們早年譜寫的「Only One Woman」,當然,內容是否符合他的年齡,又是見仁見智了。同樣受到DEC偏愛的,則是「凱利家庭」合唱團。這支當年由一對夫妻率領這十多位兒女組成的團體,向來都是走老少皆宜的歌路,DEC也翻唱了他們的成名曲,又名「Who'll Come with Me」的「David's Song」。由於同樣有著居爾特民族的背景,他的演唱也是相當討好的。
才剛剛「清純」了一下,DEC馬上又再度超齡,翻唱了Air Supply的招牌情歌「All Out of Love」,我們不禁要好奇的猜想,有一天他長大了,真的有了失戀的經驗,重新詮釋這樣的歌曲,會不會有什麼不同呢?接著,他帶來了R&B女歌手Toni Braxton與「娃娃臉」(Babyface)攜手合作的「How Could an Angel Break My Heart」,盡管他的歌聲仍然充滿著稚氣,還是可圈可點的。當然,如果一定要挑毛病,那就是他在演唱的時候有點「性別錯亂」,為了配合他身為「男性」的身份,他把歌詞中的第三人稱予以修改,但或許是因為他習慣Toni Braxton的原唱,經常忘記應該修正的部分,變成從女性的角度來敘述,稍微有那麼一點可惜,不過還算是瑕不掩瑜的,甚至可說是這張專輯最佳的演出之一。
這張專輯總共收錄了十五首歌曲,其餘曲目還包括Don McLean向梵高致意的經典歌 「Vincent」、90年代電影「最後的獨角獸」(The Last Unicorn)主題曲,曾經由「亞美利加」(America)二重唱唱出的「The Last Unicorn」,以及洛史都華(Rod Stewart)早年的抒情經典「Sailing」等等,最後以「Diana Ross & the Supremes」曾經轟動歌壇的「Where Did Our Love Go」當作結束。整體來說,還是相當悅耳動聽的。
Ⅲ、《You And Me》專輯簡介:
《You And Me》是DEC在完全變聲後的第一章專輯。專輯里雖然沒有DEC兒時的天籟知音,但低沉洪亮的音色卻也是魅力十足。這張專輯中,「屬於DEC的歌」幾乎是接近百分之百了。而該專輯中,他翻唱Kaci的《I Think I Love You》又以一種截然不同的風格令聽眾大吃一驚十分欣賞。他在《Ego You》的MV中,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的。
才變完聲的DEC雖然在處理尾音方面還不太如從前那般游刃有餘,在《You And Me》、《Moody Blues》《Guardian Angel》中的高音部分有些吃力,但這些絲毫不會影響這張專輯的價值。應該說,這張專輯是DEC的第二起跑線~!
[編輯本段]2008中國巡演
行程安排
2008年5月22日 到達北京
2008年5月24-27日 中國巡演(24:北京 26.27:深圳)
2008年5月29日 到達上海(舉行成人禮)
北京演唱會
2008年5月24日晚7點半,有英國音樂神童之稱的Declan在北京展覽館舉辦了在中國的首次個人演唱會。將近兩個小時的演唱會上,Declan演唱了《Tell Me Why》《Vincent》《More Than I Can Say》《I』d Love You to Want Me》等歌曲,精彩的演唱贏得了觀眾無數的掌聲和喝彩聲。
觀眾「拖家帶口」 粉絲多是大學生和小朋友
Declan演唱會的觀眾以大學生和小朋友居多。演出沒開始前,北展劇場門外停滿了私家車,許多家長「拖家帶口」帶著兒女舉家前來傾聽Declan的演唱會,讓自家寶貝能夠一睹偶像風采,享受一場視聽盛宴。這些小朋友不僅是演唱會的觀眾,很多還充當起了家庭攝影師的角色,紛紛拿著相機有模有樣的拍照。還有許多學生模樣的粉絲,自發組織起來,在演出現場分發熒光棒和印著口號的宣傳單。
演唱會尖叫聲不斷 安可曲引爆全場
當一首中國觀眾很熟悉的《More Than I Can Say》(《愛你在心口難開》)響起時,頓時掀起了演唱會的一個小高潮。Declan更是在台上時而號召大家揮動雙臂,時而號召大家跟著節拍擊掌等,台下的觀眾也用英文和他交流毫無障礙。當Declan說到「這是最後一首歌」時,台下的觀眾明顯表示很驚訝,安可的呼聲一遍又一遍的響起。返場歌結束後,人們還是遲遲不離開,呼喊著「安可」,全場氣氛被渲染到最熱烈。
當「天使」變成「凡人」 願Declan能走越更遠
Declan八歲開始在樂壇嶄露頭角,十歲就紅遍歐洲,一直以高亢、嘹亮、未經修飾的完美童聲為人們所喜愛。而今,已經十七歲的Declan不得不面臨著變聲的問題。演唱會上,雖然曲目還是曾經屬於他的經典,但是聲音中已很難在找到曾經那份清澈和純凈了。當「天使」降落人間變成「凡人」,聽者也只能在熟悉的旋律中憑吊往日的情懷了。筆者聽到許多觀眾從現場出來,還是會感慨曾經天使的聲音已然不再,盡管這是無法違背的自然規律,卻還是會有些許遺憾。不知道從天真到帥氣的轉變後,Declan的音樂之路能否越走越好。
深圳演唱會
5月26日、27日,一場名為《天使的聲音——迪克蘭深圳演唱會》的演出將在深圳保利劇院上演。據悉,這場演出將拉開深圳移動「全球通愛心行動」的帷幕。深圳保利劇院聯手深圳移動將把800多名全球通客戶通過簡訊方式進行積分獻出的30多萬元愛心善款全額捐贈給四川地震災區,為災區的重建盡一份力。
據悉,本次中國巡演,迪克蘭本人相當重視。參加巡演的人員共有13個,其中包括兩名為迪克蘭作和聲和伴唱的德國女孩,還有鍵盤手、吉他手、貝司手、小提琴手等。迪克蘭的專輯及演出製作都是由德國公司負責的,這兩名金黃色頭發、藍眼睛的美麗德國女孩曾跟迪克蘭一道配合過多場演出,配合默契。這次,這兩名德國女孩將在舞台上一起演唱迪克蘭的著名歌曲《告訴我為什麼》、《天使》、《我說不出那麼多》在內的二十餘首精華曲目。
迪克蘭本人、其父及經紀人曾於去年10月來北京和上海進行考察。由於去年對中國的良好印象,此次迪克蘭來華演出,其父母、妹妹以及經紀人的妻子都要求一並來華訪演,看看在他們印象中的「神奇的中國」。據悉,迪克蘭格外鍾情中國唐裝想在本次中國巡演「玩」一把中國風的迪克蘭,將有可能將在今明兩晚是演出中穿唐裝演唱其中若干曲目。據悉,深圳是《天使的聲音——迪克蘭演唱會》在中國巡演的第二站。也是三個巡演城市中唯一舉行兩場演唱會的城市。
演唱會相關視頻.照片.資料
http://tieba..com/f?kz=388746448
http://tieba..com/declan/tupian
http://tieba..com/f?kz=398369112
⑶ 哪有The Snowman的影評
跟你交代個實底吧樓主。你說的那個電影不是經典。沒人會去專門寫個影評的,他們寫的充其量也就是個觀後感老大。什麼是影評???對整片進行劇作方面的分析,或者角色分析,情節分析,甚至精神分析(即弗洛依德的學說),乃至文化層次的分析,這些東西完全不同與觀後感,觀後感寫了一大坨,重點在於觀眾的感受,是相當的不理智的,並未放到影片中進行討論,而且寫的十分淺顯,一看甚至不看就明白。
真的,不用指望了, 貼上來的絕對是一篇垃圾,沒人會為這30分而去看並且寫影評的,太浪費時間。
我是學導演的,我深知他們這群人,相信我。。。
⑷ 關於聖誕老人的幾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1·
北極的聖誕老人兄弟/聖誕幹嘛要快樂
-
Fred
Claus
-
(2007)
Joe
Claus
(USA)
(working
title)
Untitled
Vince
Vaughn/David
Dobkin
Project
(USA)
(working
title)
2·
完美假日/完美聖誕節
-
The
Perfect
Holiday
-
(2007)
Perfect
Christmas
(USA)
(working
title)
3·
神奇的聖誕之旅
-
Christmas
in
Wonderland
-
(2007)
4·
我的聖誕老公/今年聖誕節/相聚聖誕
-
This
Christmas
-
(2007)
5·
ChubbChubb拯救聖誕節
-
The
Chubbchubbs
Save
Xmas
-
(2007)
6·
聖誕老人3
-
The
Santa
Clause
3:
The
Escape
Clause
-
(2006)
7·
絕命聖誕夜
-
Black
Christmas
-
(2006)
Black
X-Mas
(USA)
(promotional
abbreviation)
8·
閃亮的聖誕節
-
Deck
the
Halls
-
(2006)
All
Lit
Up
(USA)
(working
title)
9·
7月24日大道的聖誕節/愛上July24大道
-
7
gatsu
24
ka
dôri
no
Kurisumasu
-
(2006)
Christmas
on
July
24th
Avenue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10·
聖誕節的12隻小狗
-
The
12
Dogs
of
Christmas
-
(2005)
11·
聖誕老人的謀殺
-
Santa's
Slay
-
(2005)
12·
聖誕快樂/近距交戰
-
Joyeux
Noël
-
(2005)
Happy
Christmas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Merry
Christmas
(USA)
13·
絕命聖誕夜/老大凍未條/冰雪聖誕夜
-
The
Ice
Harvest
-
(2005)
14·
逃離聖誕
-
Christmas
with
the
Kranks
-
(2004)
John
Grisham's
Skipping
Christmas
(USA)
(working
title)
Skipping
the
Holidays
(USA)
(working
title)
15·
煎熬聖誕節/誰來陪我過聖誕
-
Surviving
Christmas
-
(2004)
16·
聖女/沒有聖誕老人
-
Niña
santa,
La
-
(2004)
The
Holy
Girl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USA)
17·
聖誕夜奇跡/紐約奇跡
-
Noel
-
(2004)
18·
聖誕頌歌
-
A
Christmas
Carol
-
(2004)
A
Christmas
Carol:
The
Musical
(USA)
19·
米奇聖誕嘉年華
-
Mickey's
Twice
Upon
a
Christmas
-
(2004)
20·
快樂聖誕
-
Haepi
ero
keurisemaseu
-
(2003)
Happy
Ero
Christmas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Happy
Erotic
Christmas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21·
聖誕壞公公
-
Bad
Santa
-
(2003)
Badder
Santa
(USA)
(longer
version)
22·
聖誕精靈
-
Elf
-
(2003)
23·
聖誕老人2
-
The
Santa
Clause
2
-
(2002)
SC2
(USA)
(promotional
abbreviation)
Santa
Clause
2
(UK)
(poster
title)
The
Escape
Clause:
The
Santa
Clause
2
(USA)
(working
title)
The
Mrs.
Clause:
Santa
Clause
2
(USA)
(working
title)
The
Santa
Clause
2:
The
Escape
Clause
(USA)
(working
title)
The
Santa
Clause
2:
The
Mrs.
Clause
(USA)
24·
布公仔聖誕奇遇
-
It's
a
Very
Merry
Muppet
Christmas
Movie
-
(2002)
25·
聖誕快樂
-
Santa
vs.
the
Snowman
3D
-
(2002)
26·
驚懼聖誕
-
'R
Xmas
-
(2001)
Christmas
(France)
27·
聖誕好瘋狂
-
Call
Me
Claus
-
(2001)
28·
下課後過聖誕
-
Recess
Christmas:
Miracle
on
Third
Street
-
(2001)
29·
聖誕老人失憶了
-
Santa
Who?
-
(2000)
30·
聖誕麋鹿物語
-
Timothy
Tweedle
the
First
Christmas
Elf
-
(2000)
⑸ 關於萬聖節電影有哪些
《月光光心慌慌》,《萬聖節傳說》《恐怖萬聖夜》。
萬聖節英語是All Saints Day,亦稱「諸聖瞻禮」,天主教和東正教節日之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華語地區常將萬聖夜誤稱為萬聖節。「Hallow」來源於中古英語halwen,與holy詞源很接近,在蘇格蘭和加拿大的某些區域,萬聖節仍然被稱為「All Hallow Mas」。
那一天,要舉行的彌撒儀式(Mass)是慶祝在天的全體聖人(Hallow)。現在社會上為了商業利益或其他目的,在10月31日夜裡組織各種充滿妖魔鬼怪的活動,完全背離了萬聖節的神聖意義。
⑹ 林中小屋裡的怪獸都出自哪些電影啊
1、小丑Clown 出自《小丑回魂》
《小丑回魂》是湯米·李·華萊士執導,Gary Chalk、Claire Brown、Susan Astley等領銜主演的恐怖片。影片依據恐怖大師斯蒂芬·金1986年美國暢銷小說改編,講述了邪惡小丑危害人間,小朋友合力對抗的故事。
2、惡鬼Demon 出自《惡靈之夜》
《惡靈之夜》是由亞當·吉爾拉什執導,愛德華·福隆、惡靈之夜參加演出的恐怖片,於2009年上映。七個膽大妄為的青年男女來到一棟陰森恐怖的廢棄殯儀館進行派對。這個名為「霍爾房屋」的殯儀館內流傳著許多悚人的傳說,據傳,其前主人霍爾一家就在此慘遭殺害。當地人聞風喪膽,視此為禁地。
3、變態食人魔Mutants 出自《致命彎道》
《致命彎道》是羅伯·施密特執導的恐怖片,由德斯蒙德·哈林頓、艾麗澤·達什庫、艾曼紐·克莉琪等主演,於2003年上映。該片講述一群人在叢林里與野蠻人生死角逐的故事
4、幽靈Wraiths 出自《十三鬼叫門》
《十三猛鬼》是由史蒂夫·貝克執導,托尼·夏爾赫布、莎諾·伊麗莎白、馬修·里沃德等主演的恐怖電影。影片翻拍自導演威廉姆·卡索攝制於1960年的同名恐怖片,講述了亞瑟一家從古怪的叔父手中繼承了一棟豪宅,當他們住進這棟豪宅後,才發現豪宅里鬼影重重且暗藏玄機。
5、僵屍Zombies 出自《活死人之夜》系列
《活死人之夜》是由喬治·A·羅梅羅所執導,杜安·瓊斯,茱迪·歐迪爾主演的一部黑白恐怖電影。(活死人系列第一部)故事從七個男女偶然住進一間偏遠、廢棄的農庄開始,不久他們就發覺自己被困住了,因為正有數不盡的死人朝向他們所住的農舍進攻。
6、怪物Reptilicus 出自《異形再變》
《異形再變》是由Sidney W. Pink執導的恐怖科幻片。並由Carl、Ottosen參加演出。講述了丹尼斯在冰天雪地的北極圈,發現了史前時代的大怪物的故事。
7、惡鬼附體Deadites 出自《鬼玩人》
《鬼玩人》(The Evil Dead),是由山姆·雷米執導,布魯斯·坎貝爾等人主演的恐怖電影。故事講述五個年輕人駕車外出度假,來到一個偏僻的地方,住進一座破舊小木屋,當晚他們在屋裡發現了一本看起來很恐怖的書,並無意中引來了住在附近森林中的魔鬼。主人公們陸續被惡魔附體,只剩下最後一人與魔鬼血戰到底。
8、雪人Snowman 出自《白色殺機》
《白色殺機》是 Michael Cooney執導的恐怖片,斯科特·麥克唐納德參加演出。本片講述殺人犯Jack以雪人形態重生後作案的恐怖故事。
⑺ 雪人電影什麼時候上映
《雪人》是由美國環球影業出品的犯罪驚悚片,由托馬斯·阿爾弗萊德森執導,邁克爾·法斯賓德、麗貝卡·弗格森領銜主演。該片於2017年10月20日在美國上映[1]。
該片根據挪威作家喬·內斯博的同名小說改編,是哈利·豪爾警探系列小說第七部,講述了哈里在調查一位年輕媽媽失蹤案件的故事。
中文名
雪人
外文名
The Snowman
其它譯名
雪中罪(香港)
出品公司
環球影業(美國)
製片地區
英國、美國、瑞典
導演
托馬斯·阿爾弗萊德森
編劇
霍辛·阿米尼
製片人
莉莎·蔡辛
類型
犯罪、驚悚
主演
邁克爾·法斯賓德,麗貝卡·弗格森
片長
119分鍾
上映時間
2017年10月13日(英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彩色
⑻ 經典動畫片雪人評論
《The Snowman》
一個小男孩,花了一整天時間堆了一個雪人,在夜裡,小男孩發現這個雪人居然有了生命。趁著世界都在沉睡之時,男孩邀請雪人到家裡玩,雪人則帶著小男孩,遨遊北國的天空......
一個小男孩和雪人之間的溫暖友情,簡單而真誠,充滿愉快的相處和驚喜的冒險;雖然第二天雪融了,小男孩卻知道這一切都是真的,留下了永遠難忘的記憶。充滿幻想的情節,讓孩子充滿期待,想跟著雪人一起飛到更高更遠的地方,也學會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著名插畫家Raymond Briggs於1978年所創作的《The Snowman》如今已成為無字書的經典之作。雖然沒有任何文字敘述,但是讀者透過畫格之間的清楚邏輯連系,便能輕易地掌握故事的發展。Briggs運用了彩色鉛筆來繪制這個作品,巧妙地以柔和的色彩與光影的變化,娓娓道出一段小男孩與雪人之間的友情故事。
1982年,BBC根據這部動畫書,拍攝了一部不到30分鍾的同名動畫片。BBC特意找來英國的天才作曲家Howard Blake為這部短片配樂。沒想到這部動畫片的配樂卻成為了聖誕音樂的經典之作,Walking In The Air更是被眾多歌手翻唱了很多的版本,其中的童聲版,無疑,則是最極致的體現了孩童般的純真。
順便推薦下音樂Walking In The Air
⑼ 林中小屋 電影里那個眼睛黑黑的,,手裡拿著個類似地球的那個人,是哪個恐怖片里的男豬腳
1、Werewolf:狼人,當然是出自《狼人》或其他吸血鬼電影系列
2、Alien beast:異形,出自《異形》系列,電影最後連異形之母都出來客串了幾分鍾.
3、Mutants:變態食人魔,出自《致命彎道》
4、Wraiths:幽靈,出自《13猛鬼》
5、Zombies:僵屍:出自《活死人之夜》等僵屍電影系列 劇中怪物對應圖片(26張)
6、Reptilicus:怪物,出自《異形再變》(1961)
7、Clown:小丑,出自《小丑回魂》(1990)
8、Witches:女巫,出自《黑暗降臨》(2003)
9、Sexy Witches:性感女巫,出自《魔女游戲》(1996)
10、Demon:惡鬼,出自《惡靈之夜》(1988)
11、Hell Lord:地獄領主,出自《養鬼吃人》(1987),片中由那個圓球召喚
12、Angry Molesting Tree:憤怒的樹妖,出自《鬼玩人》(1981)
13、Giant snake:巨蟒,出自《眼鏡王蛇》(1999)
14、Deadites:惡鬼附體, 出自《鬼玩人》(1981)
15、Kevin:《罪惡之城》(2005)中的殺手凱文
16、Mummy:木乃伊,出自《木乃伊》電影
17、The bride:血新娘,來自紐約的傳說的人物,在一些恐怖片中也能見到此類角色,片中由婚紗召喚
18、The scarecrow folk:稻草人,來自《稻草人的黑夜》(1981)
19、Snowman:雪人,出自《白色殺機》(1997)
20、Dragonbat:巨型蝙蝠,出自史蒂芬.金的《墳場禁區》(1990)
21、Vampires:吸血鬼,出自《吸血鬼》系列電影
22、Dismemberment goblins:肢解哥布林,是個把人撕碎的紅色小精靈,哥布林出自西方傳說中
23、Sugarplum falry:無臉芭蕾女,應是影片原創造型,是由八音盒和八目鰻組合而成,片中由音樂盒召喚
24、Merman:魚人,出自《黑湖妖譚》(1954),片中由海螺召喚
25、The reanimated:活死人,出自各種僵屍片,經典的當屬《生化危機》系列
26、Unicorn:獨角獸,出自西方神話和各種魔幻片
27、The huron:湖怪,出自《漢江怪物》
28、Sasquatch /Wendigo/Yeti:大腳怪/深山野人/雪人,出自《野人來襲》(2006)
29、Dolls:面具殺手,出自《陌生人》(2008)
30、The doctors:外科醫生,出自《猛鬼屋》(1999)
31、Zombie RedneckTorture Family:鄉村虐殺僵屍巴克納家族,應為影片原創人物,組合了很多恐怖人物的特點,片中由日記召喚,那個小女兒出自《寂靜嶺》(2006)中的Alessa
32、Jack o』lantern:南瓜燈,關於萬聖節的恐怖片很多出現
33、Giant:巨人,出自《追擊巨怪》(2010)
34、Twins:雙胞胎,這個出自《閃靈》(1980)
35、貞子(午夜凶鈴)(一說伽椰子出自《咒怨》)
36、金剛(金剛)
37、嘔吐者(求生之路/2009)
38.巨型章魚(海底兩萬里/紅色警戒2)
39、機器人殺手(霹靂戰士龍/1990)
40、巨型蜘蛛(八腳怪/2002)
41、雨衣殺手(美國精神病人)
42、上古之神 (諸神之怒/2012 泰坦之王克洛諾斯)
⑽ 找一部動畫片《雪人來了》
雪人The Snowman (1982)
http://www.mtime.com/movie/68489/
在電驢上只找到了音樂原聲帶
http://www.verycd.com/topics/55920/
.......
官方網站:
http://www.thesnowman.co.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