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巴霍巴利王:開端》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一些國內觀眾可能會和我一樣,對印度電影都有一個比較粗淺的認知,還停留在《流浪者》《大篷車》那樣「唱一唱歌、跳一跳舞、動一動脖子,扭一扭屁股」的歌舞片階段。其實不然。即便是像《流浪者》《大篷車》那樣的歌舞片,其實質也是對印度底層民眾的一種人文關懷、人性關愛,對印度當局的一次批判,對種族階層的一個撻伐。
近年來,由於內地電影市場的外片引進大多以歐美尤其是好萊塢大片為主,印度電影甚少有機會再與觀眾見面。即使是有《幻影車神》《新年行動》《我的個神啊》等,細心的觀眾也不難發現,這些影片歌舞少了,類型更豐富了,看點也更多了。尤其是《我的個神啊》,在國內不僅口碑爆表,更收割了破億票房,印度電影在內地大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雄風再現的勢頭。
如今,又有一部印度電影即將來襲,而且,這部堪稱印度電影史上投資最大的史詩級神話大片,更被譽為「神作」。它,就是《巴霍巴利王:開端》。
把《巴霍巴利王:開端》喻為神作並不過分。首先,該片源自聞名遐邇的印度神話故事。在這則故事中,「戰神」巴霍巴利王為父報仇的情節,不僅在印度,即使是在全球多個國家,都堪稱家喻戶曉。
《巴霍巴利王:開端》中的濕瓦即巴霍巴利王,是一個善良、真誠、勇敢、無畏的男子漢。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被捲入到一場家國紛爭中,並知曉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和家族興亡的來龍去脈。這是一個關於家國紛爭、權斗的故事,更是一個有關成長、勵志的故事。也因此,巴霍巴利才能像神一樣留在廣大印度民眾心中。
其次,影片投資1.7億人民幣,是印度電影史上「最貴電影」。而且,從成片效果看,巨額投資是看得見的。因為,無論服飾道具還是城堡王宮,無論雪山飛瀑還是鎧甲兵器,亦或是特技特效,都製作的極為精美。
當氣壯山河的自然景觀,氣勢磅礴的歷史風物,被依次呈現出來的時候;當血雨腥風的戰爭場景,驚心動魄的追逃場面,不斷讓人心驚肉跳的時候;當親情、愛情、家國情交織相融,噴薄涌來的時候,除了震驚,還是震驚。震驚於那由一道道視覺饕餮盛宴,感官珍饈美饌,而鑄造出來的精緻與奢華,溫暖與感動。
第三,影片有歌舞,但無論頻次還是時長都恰到好處。重要的是,這些歌舞對劇情的推動,高潮的燃燒,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神一樣的剪輯既尊重了內地觀眾的觀影習慣,也更加有效地傳遞了影片的信息,如此心思縝密的考量,足見片方對中國市場的看重。
再者,影片從主演到配角,都是印度國寶級的影星。TA們有顏值,更有演技;能歌,亦能舞;關鍵是還很能打,堪稱全能型明星的一次大集合。難怪影片在印度一經公映就萬人空巷,且屢破票房紀錄。
《巴霍巴利王:開端》以親情、愛情、家國情等情感為驅動,影片高潮戲份騰挪跌宕,起伏不斷,洶涌不止,分分秒秒中都能炸裂觀眾的荷爾蒙,激升影迷的腎上腺素。激情沸血,燃情蝕骨,稱得上是暑期檔最具看點、燃點的外國大片。
電影名《巴霍巴利王》,該劇一共有兩部,分別是《巴霍巴利王:開端》和《巴霍巴利王:終結》
該劇由帕拉巴斯、拉納·達格巴提、特曼娜·芭蒂亞、拉姆亞·克里希南、安努舒卡·謝蒂、納賽爾、挲塞亞拉傑、塔尼克拉·巴拉尼等人聯合主演。
該劇講述的是故事發生在一個名為摩喜施末底的王國之中,激烈的王位爭奪之戰正在巴霍巴利和巴哈拉拉德瓦之間如火如荼的展開著。巴霍巴利為人正直而勇敢,堅信要憑借自己的真正實力奪得王位,而巴哈拉拉德瓦卻恰恰相反,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陰險狡猾的他願意不擇手段。
最終,代表著正義的巴霍巴利成為了國王,然而,巴哈拉拉德瓦卻實行了暗殺行動,謀權篡位。巴霍巴利的兒子流落民間,被善良的人家收養取名為希瓦。成人之後,希瓦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得知了自己體內流淌著皇家的血脈,他決定推翻統治者的暴政,奪回屬於他的王位。
該劇由S·S·拉賈穆里執導,於2016年在印度上映。
❸ 巴霍巴利王,這電影可以
王子復仇記。上部宮廷權利爭斗失利,下部王子成功復仇逆襲。
上部里,國王死後,摩西施末底王國王後誕下一子後也難產病逝,孩子託付給皇嫂西瓦格米,皇嫂給孩子取名巴霍巴利,收養為義子。自此,皇嫂正式成為攝政太後,巴霍巴利和皇嫂的獨子巴拉迪瓦一起學習生活。
十八年後,正值選拔新任國王之時外敵入侵。巴霍巴利在抵禦外敵爭戰中,充分展現了其智勇仁慈的英雄形象,當之無愧繼任新國王,深受民眾擁護愛戴。巴拉迪瓦卻在此次抵禦外敵戰爭中表現得殘忍冷酷,勇猛有餘,仁愛不足,智謀欠缺。即便如此,在深感挫敗沮喪之際,巴拉迪瓦卻對巴霍巴利卻愈發妒火中燒,對自己的親生母親西瓦格米心生怨恨。母親為安慰自己的親生兒子,打算送一座城堡作補償,巴拉迪瓦當即拒絕。
之後,巴拉迪瓦費盡心機離間巴霍巴利和自己母親西瓦格米之間的關系。在巴霍巴利的婚事上從中作梗,爭搶巴霍巴利的心愛之人,昆塔拉國的公主提婆犀那。緊接著,巴拉迪瓦栽贓陷害巴霍巴利挑起誤會爭端,激起長久以來心懷愧疚的母親西瓦格米對巴霍巴利的誤解、不滿與失望,母親西瓦格米一時沖動逼迫巴霍巴利讓出了王位,巴拉迪瓦同時威逼愚忠的鑄劍師卡他帕暗中除掉了巴霍巴利。
後來,奸計敗露,母親西瓦格米頓覺犯下大錯,由於愧疚痛失巴霍巴利轉而與親生兒子巴拉迪瓦正式對抗,連夜抱著巴霍巴利的兒子小巴霍巴利僥幸逃離皇宮。巴霍巴利的妻子提婆犀那隨即被巴拉迪瓦囚禁在摩西施末底王國廣場地牢。
下部里,西瓦格米為救小巴霍巴利落水而亡,小巴霍巴利僥倖存活,被民間普通人家收養。二十五年後,從小就痴迷攀爬山峰的他長成了一位勇敢英武的小夥子。一天,他在仙女的指引和激勵下意外地爬上那座自己從來沒有徵服的高峰。在山頂上,他結識了山頂上一夥奇怪的貌似土匪團伙里的一個年輕女孩阿瓦迪卡,並很快與她相戀,然後他答應替她去完成拯救廣場地牢的一位老婦人使命。小巴霍巴利經過跋山涉水,擺脫追兵,救出那位老婦人後,得知自己全部的身世經歷。
在奪回王位和為父母報仇的激憤中,小巴霍巴利帶領母親提婆犀那王國昆塔拉的殘余武裝隊伍,與棄暗投明的鑄劍師卡他帕里應外合,一舉攻進摩西施末底王國,成功奪取王位。
一句話,從總體故事構思,到背景音樂、舞蹈、歌詞、古典的畫面風格,到恢宏的戰爭場景,到男主人公的細膩純真的愛情,到場景的每次特效布置,直到在每個細節上,無不精心製作,還可以看完後會感覺印度古代還很強大。
❹ 印度電影巴霍巴利王的瀑布是真實的嗎在哪裡
是假的,是用特效合成的。
《巴霍巴利王》劇情簡介:
很久很久以前,在印度有一個摩喜施末底王國。國王死後,王位的爭奪在兩個年輕人巴霍巴利(帕拉巴斯飾)和巴拉迪瓦(拉納·達格巴帝飾)之間展開,巴霍巴利為人正直勇敢,而巴拉迪瓦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巴霍巴利最終成為國王,但不久便遭到巴拉迪瓦刺殺和篡位。
他的孩子在母親的保護下,得以倖存,被一戶普通人家收養,取名為希瓦(帕拉巴斯飾),希瓦是個擁有神力的孩子,長大後他為了心愛的姑娘離開了家,來到了外面的世界闖盪。由此,他也了解到了自己的真實身世。一段復仇與奪回王位的故事即將來臨。
(4)巴霍巴利王電影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主要人物:
1、希瓦
巴霍巴利的兒子,太後為了他生存下來,掉了自己的性命。希瓦從河裡被救,長大後無意中得知自己竟然是王室後代,他在別人眼中不再是那個整天只會爬懸崖的怪人了,而是濕婆在人間的化身,擁有著不可磨滅的信念。
2、巴霍巴利
巴霍巴利天生力大無窮,自恃勇力,內心仁慈,愛護自己的國家和人民,和他的兄長巴拉迪瓦通過比賽爭奪王位,在贏得比賽後得到了王位。但是王位到手之後,他突然覺得內心難以平靜。
3、巴拉迪瓦
巴拉迪瓦像巴霍巴利一樣勇猛無比,但巴拉迪瓦的缺點在於急功近利,為了勝利不擇手段,這樣的人,只能成為將軍,沒法成為國王。
巴霍巴利天生力大無窮,自恃勇力,內心仁慈,愛護自己的國家和人民,和他的兄長巴拉迪瓦通過比賽爭奪王位,在贏得比賽後得到了王位。但是王位到手之後,他突然覺得內心難以平靜。
❺ 《巴霍巴利王》原型是什麼
《巴霍巴利王:開端》改編自印度神話傳說,講述了巴霍巴利和兄弟巴拉迪瓦二人爭奪摩西施末底王國的王位的故事。
《巴霍巴利王:開端》是由印度阿卡媒體公司出品,S·S·拉賈穆里執導,帕拉巴斯、特曼娜·巴蒂亞、安努舒卡·謝蒂、納賽爾聯袂主演的動作冒險片。
(5)巴霍巴利王電影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幕後製作
該片是印度最貴的電影,製作耗資17億5千萬盧比(約1億6975萬人民幣)
導演介紹,主創用了三個月時間把影片的基本概念確定下來,接下來兩年半的時間將故事可視化,拍出來。影片三個月前已經基本完成製作,但概念設計師還在針對部分內容進行特效工作。隨著南印度導演S.S. Rajamouli一步步邁上更高的台階,不少人開始關注他什麼時候拍一部北印度語的電影。對此,導演表示還是踏實做好眼前的,接下來的重點是《巴霍巴利王》的第二部,主創們已經完成了大約30%的工作,希望《巴霍巴利王》第二部分能在2016年上映。
❻ 巴霍巴利王高清版
以前看過 香港的吧
❼ 巴霍巴利王的電影劇情
很久很久以前,在印度有一個摩喜施末底王國。國王死後,王位的爭奪在兩個年輕人巴霍巴利(帕拉巴斯飾)和巴拉迪瓦(拉納·達格巴帝飾)之間展開,巴霍巴利為人正直勇敢,而巴拉迪瓦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巴霍巴利最終成為國王,但不久便遭到巴拉迪瓦刺殺和篡位。
他的孩子在母親的保護下,得以倖存,被一戶普通人家收養,取名為希瓦(帕拉巴斯飾),希瓦是個擁有神力的孩子,長大後他為了心愛的姑娘離開了家,來到了外面的世界闖盪。由此,他也了解到了自己的真實身世。一段復仇與奪回王位的故事即將來臨。
(7)巴霍巴利王電影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製作過程
《巴霍巴利王:開端》是印度影史耗資最貴的電影(截止2016年),為了將巴霍巴利王的傳奇人生搬上大銀幕,導演S·S·拉賈穆里帶領他的團隊花了兩年半的時間傾力製作劇本、服裝和藝術設計。包括25位以上的藝術家共繪制了10000多張概念圖,為電影拍攝打下基礎。
同時為了還原宏偉的巴霍巴利王宮,電影劇組在一塊佔地200英畝的空地上,每天使用1000名人力,歷時200天的時間搭建出1:1比例的摩西施末底王宮跟許多巨型場景。在戰爭場面的拍攝中,劇組製作了超過1000人的服裝和武器,多到可開設一家博物展覽館。
僅一個戰爭場面便耗時120天,動用了2000名群眾演員,實際拍攝時間長達一年。電影從前期籌備到後期製作完成一共耗費4年之久,由於運用了大量繁復的服裝和武器,攝制組還計劃在海德拉巴建立這些武器和服裝的博物館。
特效場景
影片中數千人的大場面,其中包括CG與實拍相結合,峰巒疊嶂的群山、氣吞山河的瀑布等壯麗景色,摩西施末底城華麗的建築群和高聳入雲的聖像極具異域色彩,摩西施末底戰士與蠻族征戰的雄偉場面,萬箭齊發、戰車橫沖直撞,特效場面與實拍場景相輔相成。
還採用了大量的特效場面,在印度本土Makuta特效工作室主持之下,來自全球16家特效工作室包括600名設計師對本片繁瑣的特效工作進行渲染,其中就包括「節奏特效」工作室。
以身臨其境的數字拓展、動作捕捉和後期合成技術,製作出栩栩如生的戰象、震撼的瀑布景色、巴霍巴利王國的細節渲染和超越視覺的戰爭場面,電影單單是後期製作,就超過了一年的時間。
❽ 為什麼《巴霍巴利王2》能成為印度影史票房冠軍
一直覺得,印度這樣一個領國對我們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一種存在。
就物質條件來說,他們整體的生活水平遠不如我們。
但神奇的是,就算是客觀條件再差,印度人民彷彿都能保持樂觀隨性、熱情洋溢的態度,無時不刻的散發著極強的生命力。
這一點特質,在印度電影中表現的非常明顯——
快樂的時候,理所當然的唱歌跳舞;
憂傷的時候也會突然畫風一轉,唱歌跳舞。
可以說,印度電影和印度人民一樣,有一種足以將「不高興」變成「沒頭腦」的神奇感染力。
近些年來,印度的電影產業發展的越來越成熟,印度電影也越來越被我們熟知。
第一次在電影院看到《巴霍巴利王:開端》的時候,我還並不是太習慣印度電影的浮誇與戲劇性,最後幾乎是被印度人民的腦洞震驚到扶著牆走出電影院。
他與公主一路載歌載舞,卻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踏入了兄長布下的陷阱。
接下來的情節,看多了宮斗戲碼、婆媳關系劇的我們應該都不會陌生吧——
由於兄長從中作祟,巴霍巴利在陰謀中越陷越深,直到最後被最信賴的叔叔刺死。
從萬眾擁戴的儲君,到一無所有的平民,再到含冤而死,大起大落的傳奇人生,實在是讓人唏噓不已。
但也正因為有了這些前情鋪墊,使得影片後半段的「王子復仇」更加酣暢淋漓了。
關於巴霍巴利王死亡的真相,兩年前上映的《巴霍巴利王:開端》曾在結尾處埋下了一個伏筆。
而此次的《巴霍巴利王2:終結》中,經由叔叔的角度對巴霍巴利的死做了一個全面的闡述。
因為加入了「宮斗+復仇」雙重元素,相較前一部,我覺得《巴霍巴利王2》的可看性更強一些。
主角開啟開掛模式,外加各種腦洞加成,使得本就沉重、枯燥的歷史故事變得簡單粗暴、妙趣橫生了。
每當我開始有點懷疑導演是不是在拍喜劇片的時候,畫面突然就又變得正兒八經的了。
無論是道具、服裝還是場景,幾乎都做到了細節完美,沒有絲毫糊弄、玩笑的成分:
對母子之間情誼的刻畫也是絲絲入扣。雖說巴霍巴利是養子,但你能很明顯的感受到女王在得知真相時內心的後悔與煎熬:
在逆境中,巴霍巴利能屈能伸、心中充滿大愛的形象塑造的也很成功:
總體來說,這是一部通俗的、接地氣的史詩片。
它融合了太多足以將你逗笑的「印度元素」,但它絕對不會讓你感覺低俗、感覺不舒服。
在嬉笑怒罵中,突然明白了些什麼——這可能就是印度電影最大的魅力吧。
❾ 《巴霍巴利王》這部電影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主要講了巴霍巴利在加冕典禮之前太後交給他的最後一項任務是游歷王國,體察民間疾苦,在途中(前)巴霍巴利偶遇提婆犀那公主便一見鍾情,開啟了差不多四十分鍾的撩妹之路。。轉折從此開始,又開啟了一個多小時的娓娓道來,介紹(前)巴霍巴利回國之後,形勢陡然巨變,如何被陷害丟了王位,被太後驅逐出皇室,雖然一如既往地深受國民愛戴,但還是好人命短被人陷害最後死了(真是揪心)最後的三十分鍾(後)巴霍巴利終於開始踏上復仇奪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