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盜走達芬奇
出品時間: 2004年
製片地區: 波蘭
導演: 尤利斯·馬休斯基
主演: 米塞斯洛·戈拉伯卡
片長: 108分種
鼎鼎大名的大盜舒瑪在監獄里加入了國際竊畫集團。他剛被假釋,這個集團馬上就給了他一份「工作",要他將全世界客戶夢寐以求、價值連城的曠世巨作達芬奇的《抱銀鼠的女子》給弄到手。這幅畫是波蘭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剛在日本展覽完畢,現正在返回波蘭的路上,並受到警方極嚴密的保護。
為了獲取巨額的報酬,舒瑪於是尋求已改行當警察的老盟友尤利安挺力相助,想以神不知鬼不覺的方式盜走名畫。他們於是商請了繪畫大師哈根和他很具復制天分的孫女瑪妲,繪制了一幅幾可亂真的仿製品。但此時頗具正義感的尤利安,卻希望名畫能永遠留在波蘭……
② 有一部美國電影講鐵木真得棺木被寄到了美國的博物館
魅影奇俠(1994)
又名《影子》、《魅影魔星》,1994年上映。視頻最後出來的盔甲人是尊龍,豆瓣電影可以查看劇照
導演為拉塞爾·馬爾卡希 Russell Mulcahy,該影片根據1913年的同名漫畫改編,在搬上銀幕之前曾多次在廣播劇中獻聲。
在紐約這個大都會里,出現了一奇特的罪惡剋星康士頓。日間,他以風度翩翩的公子聞名海外,夜間卻化身成無所不能的魅影奇俠,並藉助一個龐大的特工網路,專門對付犯罪分子。此際城中可汗憑著超能力橫行無忌,一場正邪大戰即將展開。[1]
中文名
魅影奇俠
外文名
The Shadow
其它譯名
魅影魔星
出品時間
1994年
製片地區
美國
③ 美國國家博物館莫名其妙收到一個棺槨,竟然是鐵木真的銀棺!求電影名字!
魅影奇俠(1994)
又名《影子》、《魅影魔星》,1994年上映。[1] 導演為拉塞爾·馬爾卡希 Russell Mulcahy,該影片根據1913年的同名漫畫改編,在搬上銀幕之前曾多次在廣播劇中獻聲。
在紐約這個大都會里,出現了一奇特的罪惡剋星康士頓。日間,他以風度翩翩的公子聞名海外,夜間卻化身成無所不能的魅影奇俠,並藉助一個龐大的特工網路,專門對付犯罪分子。此際城中可汗憑著超能力橫行無忌,一場正邪大戰即將展開。[1]
中文名
魅影奇俠
外文名
The Shadow
其它譯名
魅影魔星
出品時間
1994年
製片地區
美國
④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在什麼地方裡面有些什麼值得一看的了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美國主要自然歷史研究和教育中心之一。該館始建於1869年,位於美國紐約,佔地總面積為7公頃多,建築物為古典形式。其古生物和人類學的收藏在世界各博物館中占據首位,除采自美國境內的標本外,南美洲、非洲、歐洲、亞洲、澳洲的代表性標本也都有收藏。裡面的陳列內容極為豐富,包括天文、礦物、人類、古生物和現代生物5個方面,有大量的化石、恐龍、禽鳥、印第安人和愛斯基摩人的復制模型。所藏寶石、軟體動物和海洋生物標本尤為名貴。
自然歷史博物館比較適合帶小朋友來,小朋友會玩的很開心,他們可以見到恐龍化石和各種小動物,還可以學習到很多的自然界的小知識。這是一個學習玩耍兩不誤的好地方!
⑤ 能詳細介紹《博物館之夜》
雖然安排在情人節檔期,但是《博物館之夜》更像是一部合家歡類型的家庭電影。本·斯蒂勒扮演的男主角拉里是個好高騖遠的父親,幾乎找不到任何合適他的工作。離婚後雖然兒子跟著他過,但是前妻一直因為他沒有穩定的工作、照顧不好孩子,想把孩子的撫養權爭到手。為保住孩子,拉里終於決定接受一間博物館的夜班保安工作,可這項看來很輕松的工作,卻給他帶來性命之憂——博物館里的所有陳列品,包括恐龍,夜裡都會復活!
《博物館之夜》的陣容很強大,主演本·斯蒂勒是如今好萊塢最紅的喜劇演員,給他配戲的是老戲骨羅賓·威廉斯,客串的有好萊塢另外一個當紅喜劇演員奧森·威爾遜,扮演拉里前妻艾瑞卡的是上一季《24》里傑克·鮑爾的新女友,而艾瑞卡的現任丈夫就是《老友記》里最後娶了菲比的麥克——如此之多的熟面孔,可以說是一部標準的賀歲片了。其實這部電影在美國的檔期正是聖誕長假,如今引進內地放在農歷新年檔期,也算是剛剛好。
演員都是高手,喜劇效果自然不同凡響。本·斯蒂勒一個人就可以折騰出一台大戲,更別說是一群高手。最好看的一段就是他和微縮的奧森·威爾遜鬥法,特效做得又逼真,不管大人小孩,看到這里相信都會開心大笑。據說拍這段戲的時候兩人並未見面:拍本·斯蒂勒的戲時,先用模型代替了微縮的奧森·威爾遜;三個月後影片進入後期製作,奧森·威爾遜才走進攝影棚,用動態捕捉系統完成了他的戲分——真的要佩服好萊塢發達的電腦特效技術。
雖然特效做得好,喜劇演員功力高,但《博物館之夜》在故事上卻有很多漏洞,前半部分鋪出來的很多線索後面都匆匆結束了。最難理解的是拉里在博物館里有個紅顏知己,可這個美女卻並不相信拉里描述的景象,拉里幾次解釋都沒說服她;可到了影片最後,拉里打了個電話這個女人就趕來了。這樣的漏洞在片中絕對不止一處,好在只要不是要求太嚴,《博物館之夜》還算是完整有趣。
《博物館之夜》也值得帶小朋友去看,因為那些在銀幕上復活的恐龍、原始人、忽必烈,想來都能激發他們無窮的興趣。最要緊的是,編劇在這些陳列品上都下了功夫,他們的故事都取材自真實的歷史,小朋友們看了,也真能收獲點知識——這點很值得中國的電影人學習,不要老是拍那些苦兮兮上不了學的小孩,偶爾也要拍些能啟迪兒童心智的電影吧?就像這部電影在美國上映後,美國博物館的人流就比之前上漲了20%,這是多好的事啊!
另外提一句,本·斯蒂勒的老媽在電影里也客串了一把,就是他去找工作時候,辦公室里坐著的那個女人。
⑥ 美國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博物館
柏林有大約170家博物館和收藏館。主題上從絲綢之路到古埃及再到古羅馬、從文藝復興到畢加索和超現代、從初代計算機到前沿科技,可以說是無所不有。在眾多博物館中,坐落在柏林市中心的博物館島(Museumsinsel)是全世界遊客甚至柏林本地人都十分熱衷參觀的博物館群。
柏林的博物館島在199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島上主要有老博物館(Altes Museum)、新博物館(Neues Museum)、老國家美術館(Alte Nationalgalerie)、博德博物館(Bode Museum)和佩加蒙博物館(Pergamonmuseum)五座博物館,以及2019年建成並開放的博物館島總入口詹姆斯-西蒙畫廊(James-Simon Galerie)組成。
博物館島上的建築群本身就充滿了文化色彩,展品更是無與倫比的世界級文化珍寶,帶領參觀者穿越一場從兩河流域到埃及、希臘、羅馬、拜占庭、伊斯蘭世界,再到中世紀、現代以及19世紀浪漫主義的藝術與文化之旅,令人目不暇接,心馳神往。
除了博物館島,其它柏林的眾多博物館,無法一一列舉,但都有特色和主題,可以根據個人興趣選擇。有的是影響力巨大、收藏豐富的大型博物館,例如:自然歷史博物館、科技博物館、德國歷史博物館等。也有很多博物館主題非常細分,需要去花時間了解和選擇。例如:間諜博物館、特拉比車博物館、東德摩托車博物館、街頭藝術博物館、煤氣燈露天博物館、電腦游戲博物館等。
⑦ 一部美國的科幻片,是在博物館里拍的叫什麼
博物館奇妙夜 由喜劇天王班史提勒主演 簡介:
拉里·達利是個好人,缺點就是太愛做夢。盡管他自出生以來就沒有運過,生性樂觀的拉里仍然相信他命中註定是為了做大事而生。拉里必須去面對生活中突然出現的一個重大問題——自從他接到了一個自然歷史博物館巡夜保安的工作之後,奇異又可怕的事情就開始發生了。每天晚上博物館中的各類模型都要活過來,然後把拉里折磨得痛不欲生。先是一具霸王龍骨架和他玩叼東西的游戲,緊接著古羅馬軍團還有牛仔們輪番向他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然後一個穴居人為了生火把他自己的陳列室給燒了;匈奴王帶領自己的匈奴兵對拉里窮追不舍......在這樣難以控制的局面中,走投無路的拉里只能求助博物館「群雄」中唯一一個肯幫助他的人——活過來的總統蠟像西奧多·羅斯福。足智多謀而絲毫不比真人遜色的羅斯福總統幫助拉里控制住了局面。
⑧ 華盛頓國家廣場的地標建築
華盛頓紀念碑(Washington Monument),是美國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地標,為紀念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而建造,石碑建築物的內部中空,是世界最高的石制建築,原本米爾斯的最初設計是在底部有開國英雄柱廊圍繞著華盛頓紀念碑,但在美國工兵處陸軍上校凱西被託付重新設計地基與塔身之後,他放棄了柱廊的構想,專注於方尖碑的建造,並將地基挖深、以古埃及的比例重新設計主塔。
1833年美國國會通過建案,建費用由全民樂捐,每人捐款上限為一美元,藍圖由米爾斯(Robert Mills)設計。其間因南北戰爭爆發,停擺了22年,1876年又重新復工,由美國陸軍負責,經費由政府負擔。整個工程於1884年12月6日竣工,並四年後開放觀光。石碑是以白色大理石建成方尖型,高度是169.3米,東面是國會大廈,西部是林肯紀念堂,北面是白宮,南面是傑佛遜紀念館,內牆鑲嵌著188塊由全球各地捐贈的紀念石。登上169米高的華盛頓紀念碑,可俯瞰波托馬克盆地全貌。美國國會於1899年投票後決定:「華盛頓特區任何新建建築的高度不可以超過華盛頓紀念碑」[1]。
1853年美北長老會駐中國的傳教士丁韙良曾贈一碑文予美國華盛頓紀念館,由福建巡撫徐繼畲撰碑文文字:「華盛頓,異人也。起事勇於勝廣,割據雄於曹劉,既已提三尺劍,開疆萬里,乃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為推舉之法,幾於天下為公,乎三代之遺意。其治國崇讓善俗,不尚武功,亦迥與諸國異。余嘗見其畫像,氣貌雄毅絕倫,嗚呼,可不謂人傑矣哉!米利堅合眾國以為國,幅員萬里,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襲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華盛頓為稱首哉!」
建築物構造 紀念碑高度 地上最高觀光高度 紀念碑尖頂高度 紀念碑頂部柱身幅 169.294米 152米 16.75米 10.5米 土台部的壁厚度 頂部觀光區牆壁厚度 紀念碑總重量 紀念碑石塊總數 4.6米 46米 82421公噸 36491個 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於1964年對公眾免費開放,是一座長方形的五層樓高白色大理石建築,裡面收藏了許多美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文物,如:傑弗遜起草的《獨立宣言》用過的書桌、貝爾發明的世界上第一架電話機等,至20世紀90年代,這個館的藏品已達1600萬件。
游覽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
從大草坪進入歷史博物館,直接進入的是第二層大廳。大廳中央,有一個懸自天花板的鏈球狀大鍾擺,是1851年美國參加巴黎國際博覽會的展品復製件。在主廳正面牆壁上,是一面巨大的國旗繪畫。
參觀者最先步入的是一個小型放映廳,在這里可以觀看一個介紹1780年至1800年美國東海岸原英國殖民地,即「新英格蘭」農村生活的短片。從華盛頓雕像附近上至三樓,那裡是武裝力量、錢幣、紡織品展覽,還有珍貴的郵票展品紙幣約75000枚。
費用:免費。
開放時間:每天10:00-17:30,聖誕節不開館。 美國自然史博物館(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位於美國紐約曼哈頓上西區(Upper West Side),是專注於人類學、古生物學、生物學等的博物館。建館於1869年,現有館員超過1200人,每年承辦超過100場特別展覽。該館的特色是其對於各大洲哺乳動物的收集,以及人類學的館藏。其人類起源館(Hall of Human Origin)是全美唯一此領域的專項展覽,展示了人類進化過程中的各個階段。
美國自然史博物館2006年獲得紐約州教育理事會授權,下設里查德·吉爾德研究生院(Richard Gilder Graate School),開辦了比較生物學專業。這是博物館截止至2013年唯一提供的學術項目。2009年11月,州政府核准館方頒發博士學位。美國自然史博物館因而正式成為美國第一個、也是唯一授與博士學位的美國博物館。 國家藝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Art),是一座位於華盛頓特區的藝術博物館,常縮寫為NGA,隸屬於美國政府,由史密森尼學會管理。建築物本身分為東西兩棟,靠地下通道相通。
國家藝術館由美國國會創建於1937年,一開始是為了管理安德魯·威廉·美隆(Andrew W. Mellon)和山繆·卡瑞斯兩人捐獻出的收藏(主要是義大利藝術)。1941年3月17日國家藝術館的西棟建築正式開放給民眾參觀,西棟建築由建築師約 翰·盧梭·派普(John Russell Pope)所設計,東棟建築由建築師貝聿銘所設計,於1978年開放。此外,國家藝術館在1999年增設了一個雕塑公園。
一九七八年,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館的設計建造成功,便已奠定貝聿銘作為世界級建築大師的地位了。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在「東館」的開幕儀式上稱,「它不但是華盛頓市和諧而周全的一部份,而且是公眾生活與藝術情趣之間日益增強聯系的象徵。」稱貝聿銘是「不可多得的傑出建築師」。
東館的地理位置十分顯要。它東望國會大廈,西望白宮。而它所佔有的地形卻是使建築師們頗難處理的不規則四邊形。為了使這座建築物能夠同周圍環境構成高度諧調的景色,貝聿銘精心構思,創造性地把不同高度,不同形狀的平台、樓梯、斜坡和廊柱交錯相連,給人以變幻莫測的感覺。陽光透過蜘蛛網似的天窗,從不同的角度射入,自成一幅美麗的圖畫。這座費時十年,耗資近億美元建成的「東館」,被譽為「現代藝術與建築充滿創意的結合」。
建築界人士普遍認為貝聿銘的建築設計有三個特色:一是建築造型與所處環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間處理獨具匠心。三是建築材料考究和建築內部設計精巧。這些特色在「東館」的設計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1978年,華盛頓國家藝術館動館的開放,標志著博物館的建築設計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這座建築得到了評論界的高度贊賞,也吸引了公眾的廣泛關注。貝聿銘的初衷是想設計一個大家都願意光顧的場所。他的願望終於變成了現實。 美國國會大廈(英語:United States Capitol),別稱國會山莊,是美國國會所在地,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國會山,坐落在華盛頓國家廣場(National Mall)東端。
在地理上,美國國會大廈位於華盛頓偏東處,但常被看作華盛頓市區的中心。華盛頓特區建築物地址的東西南北都是以國會大廈作為基準。
由於電視報道華府作出決定時多出現的是國會大廈,加之經常配合有「白宮方面宣布」的言辭,且其風格巍峨挺拔,導致不了解的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國會大廈認為是白宮——美國總統官邸暨辦公室。
公眾可免費參觀國會大廈,但每天的名額有限;也可旁聽參議院或眾議院議事。
沿革
國會山第一次被議會佔領的時候, 1800
19世紀以來一直使用的國會大廈實際上是美國的第四個國會大廈。在1783年到1784年間,美國國會的開會地點是位於馬里蘭州安那波利斯的馬里蘭州議會大廈。1789年到1790年期間,使用紐約的聯邦國家紀念堂作為開會地點。1790年到1800年期間,開會地點是費城的美國獨立紀念館。
19世紀以來的國會大廈始建於1793年9月18日。喬治·華盛頓為它安放了基石,但是確切的安放地點卻已經無法考證。其早期的建造由本傑明·亨利·拉特孟彼和查爾斯·布爾芬奇等人監制。當政府於1800年將其臨時總部從費城遷到華盛頓特區時,等待他們的國會大廈仍是尚未完成的磚石結構。上院一側在1800年完工,下院一側在1811年完工。在1812年戰爭中,建築曾被破壞,後修復。後來隨著美國州數與議員數的增加,國會大廈也大幅擴建,並且建設了位於中央的巨型穹頂。
國會大廈是美國民主政治的象徵,1800年以來就是國會會議的召開地。國會議員聚集在此制定法律,美國總統亦在此宣誓就職、並且宣講每年的國情咨文。 美國國家植物園(U.S. Botanic Garden)建於1820年,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國會大廈旁,馬薩諸塞大道50號。美國國家植物園是一座收集了美國及世界上4000多種不同植物的活博物館。同時也是美國唯一由農業部管理的一家植物園。
景點特色:
美國國家植物園佔地180公頃,在華盛頓特區東北邊的一片大綠地上。這里最著名的就是各式各樣美麗的花朵,高挺的樹木和其它植物。這里有大約9000種植物。植物園專門栽種科研或者教學用的植物。國家植物園是依據1927年國會的一項法案設立的。植物園的目標是開展研究和教育,進而改善環境。這個目標還包括保護樹木、花草和植物,並歡迎公眾參觀。 國立美洲印第安人博物館位於首都華盛頓,於2004年開館,是一個專門介紹美洲印第安人生活、語言、文學、歷史以及藝術的博物館,每年約有400多萬人次造訪。
博物館的外形像是黃色的大岩石,讓人想起夕陽下的西部絕壁,分為五層,展覽面積23000平方米,收藏品可達80萬件,此外,還有12.5萬張圖片。館內可以分為三大部分,即「我們的宇宙:我們世界中的傳統知識形態」、「我們的人民:表達我們的歷史」以及「我們的生命:當代生活和身份」,對於非印第安人的參 觀者來說,博物館的80萬件藏品將向遊客揭示一個全新的世界,從中不但可以看到羽毛頭飾、戰斧、槍支、掛珠項鏈、編織籃、毛毯和陶罐等熟悉的印第安人傳統 服飾和生活用品,也有他們當代的民族發展和生活狀況。印第安人所希望的不僅是靜態地展示1萬年來的部族生活和文化,他們還希望能通過博物館接觸到自己的文物和當代文化。
在博物館的四周種植了各種具有特色的植物,花團錦簇,爭奇斗艷。在草坪上還散布著超過40塊古代印第安人建築中常用的岩石,它們象徵著歷史在這片土地上的延續。 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座落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的東南方,成立於1976年7月,是史密森氏學會創建的眾多博物館之一,也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有關飛行的專題博物館。
平均每年接待遊客400多萬,在成立的第一年參觀人數曾超過1000多萬人次,創美國各博物館最高紀錄。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飛行博物館,是由玻璃、大理石和鋼材 構成的現代化建築。
博物館的24個展廳共有18000平方米的展覽面積。各展廳陳列飛行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各類飛機、火箭、導彈、宇宙 飛船、及著名飛行員、宇航員用過的器物。除體積過於龐大的採用模型外,展品絕大多數都是珍貴的原物或備用的實物。館內陳列品沒有「請勿動 手」的標牌,觀眾可以自己動手操作,觀眾和記者可以隨意拍攝展品。
博物館的正廳命名為「飛行里程碑」,形形色色的飛行器或懸吊在大廳天花板下,或停放在寬敞大廳的地面上。這里有最原 始的飛行器:中國古代的風箏和火箭的模型;蒙特哥菲爾兄弟飛越巴黎上空的熱氣球復製品;以及萊特兄弟的「飛行者」1號飛機。在萊特兄弟飛機的近旁,陳列著 「阿波羅」11號登月艙。
在空間飛行器展行里,除美國展品外,還展出世界各國發射的衛星及航天器的復製品。有美國「阿波羅」和蘇聯「聯盟」號 飛船實現對接的模型。能深入其中看個究竟的美國天空實驗室吸引了無數觀眾人內參觀。這個空間軌道站高,呈圓筒狀15米,內徑7米,分為上下兩層。觀眾沿舷 梯進艙,可以看到裝有各種儀器設備的實驗室,及貯存水、食品和器材的庫房。
全館有各種類型的真正飛機共265架,從萊特兄弟的第一架飛機,到創下時速7296千米的X-15火箭飛機。這 265架中相當一部分陳列在反映二次世界大戰的展廳里。該廳陳列了美國的「野馬」、日本的「零式」、德國的「梅塞施密特」、英國的「噴火」等馳名於世的各 種戰機。被繳獲的希特勒的秘密武器—V-2飛彈實物,也矗立在展廳中的顯赫位置。展廳中還站立著許多與真人同樣大小栩栩如生的戰時王牌飛行員的蠟像,牆壁 上則掛滿了激烈空戰的照片和繪畫。
飛機發動機、火箭和導彈、衛星和飛船等,都有專館陳列。博物館的電影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寬銀幕立體場電影場,它有一幅5層樓高、33米寬的銀幕。走進以愛因斯坦命名的宇宙空間館,新型的天象儀顯現的9000顆各種星球、星系、星雲、則使參觀者身臨其境地進入了無窮盡的燦 爛蒼穹。 華盛頓赫希洪博物館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的東北方,是美國唯一以環形投影建築設計的博物館,360度投影屏幕將照亮建築外觀,不斷變化的圖像和聲音,一個充滿活力的生活體驗。11個高清晰度視頻投影儀,影像將無縫交融在一起。
重要特色:館內外和雕塑園中藏有羅丹、穆爾、穆尼奧斯和列肯斯坦的大型雕塑作品;室內陳列德·庫寧、沃霍爾、里希特的畫作;考爾德的活動雕塑作品;膠片系列
史密森尼博物院的總部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在華盛頓紀念碑和國會大廈之間。另有六座博物館和國家動物園設在華盛頓的其他地方。庫珀·休伊特、國立設計博物館以及國立美洲印第安人博物館喬治·古斯塔夫·海伊中心設在紐約市。
在史密森尼內待建的最新博物館是國立非裔美國人歷史和文化博物館,它將建於華盛頓市的國家廣場中。藝術和工業大樓已關閉,迄待修繕。 弗利爾美術館以珍貴稀有的東亞文物聞名於世,其中,屬中國和日本的收藏最多。美術館的創始人弗利爾醉心於迷人悠遠的中國文化,因此通過各種渠道獲得了很多中國古代珍寶。這里收藏了近3萬件的文物,中國古代的繪畫作品更是達到了1200多件,屬全美國之最。
館內最值得一看的是中國商周時代的青銅器物以及良渚文化時期的絕世玉器。商周的青銅和良渚的玉都是中國古代文明中最有影響力的文化財產之一。此外,這里還收藏著一副相當完整的南宋時期《洛神賦圖》白描本,它是《洛神賦圖》存世的9卷中的一款,其他幾款散落在北京故宮、大英博物館和遼寧博物館。這些千年的寶貝如今被妥善的放置在弗利爾美術館里,等著親切的中國參觀者的來此拜訪。 賽克勒藝術館位於華盛頓國家大草坪中段的南邊,於1987年9月正式開放,賽克勒藝術館是一座古典主義風格的坐北朝南四層小樓。
賽克勒美術館藏有種類繁多的中國玉器,既有璧、琮、璋、璜、圭等形態規整的玉禮器,也有戈、鉞、刀等威風凜凜的玉武器,更有猛琥、蒼瓏、鳳鳥、飛鹿、神人等生動活潑的像生玉,還有玉劍具、玉杯、玉帶鉤、玉鐲、玉洗等實用器,其中不乏精品、珍品。玉器絕大部分是賽克勒博士的生前收藏,其中商代銅卣與玉串飾,特別引人注目,可以說是賽克勒美術館的鎮館之寶,不僅因為是其精美,更在於組合及其所含的意義。正如展覽說明所雲,青銅卣呈現出典型的商代風格,形體規矩,大小適中,製作精細,裝飾精美,蓋、身外壁裝飾形象生動的夔龍紋,並以四齒牙形突棱將紋飾分為四組,前後、左右呈對稱狀分布。銅卣提梁缺失,美中不足。銅卣內藏有15件玉管,原可能為一串飾,玉管大小、形狀略有差別,質地、色澤、工藝基本一致,少數玉管外壁飾陰紋,為商代玉器上常見紋樣。據說銅卣發現時,玉管就藏在銅卣裡面。為何玉管放在銅卣內?有何含義?有學者認為是為了祭祀需要,也有學者認為是長江流域商代方國的風俗。但從銅卣與玉串飾看,都是實用器,銅卣是酒器,玉串飾是裝飾用品,因此也不排除是物主的生前藏品,因某種特殊原因窖藏,或是用於陪葬。 國立非洲藝術館位於國家廣場獨立大道西南950號,1964年開放,是美國唯一的純粹以非洲藝術為對象的博物館。
藝術由Warren M. Robbins於1964年創建,從來未去過非洲,也並沒有在博物館或藝術領域內工作。他對於創立非洲藝術館的想法源於60年代早起的一次旅行。當時他是美國駐伯恩的文化隨從。某日他參觀漢堡一家古董店,那裡收藏的非洲雕塑吸引了他。他買下了32件。從最初的購買開始,在家裡形成一個小博物館,在當時人權運動遭遇混亂時期,這也是他所做的一份文化交流。六年後,當聽說19世紀廢奴運動領Frederick Douglass在國會山的房子要出售,便買下了這座房子,他將那裡視作非洲藝術館,將自己的收藏進行展出。他購買了同一個區的九家房產,個人收藏也日益擴大。當博物館擴大到擁有五千作品時候,他開始請求國會,要求其成為史密森機構的一部分。1987年,搬遷到國家廣場,被重新命名為國立非洲藝術博物館。1983年前,Robbins一直擔任那裡的館長。1987年,Cole成為亞特蘭大Spelman學院首位美籍非裔女性領導者,該學院也是美國歷史最為悠久的黑人女性大學。
⑨ 記得有個美國電影,講博物館的故事,裡面的陳列的東西都復活了,且有很多小人兒,有個管理員要管理他們,
博物館奇妙夜
位於華盛頓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庄嚴的大廳里,陳列著這個世界讓人驚奇的所有事物:狂暴的史前生物、野蠻的古代戰士、被時間的流沙埋掉的原始部落、非洲的草原動物以及改變了歷史的傳奇英雄……當然,它們到了這里都變成了栩栩如生的塑像和標本,不過卻是濃縮了整個地球的生態圈,來到這里的參觀者總能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對於世界是多麼地渺小。然而對於拉里·戴利——博物館的新守夜人來說,這只是一個能夠爭取到兒子的撫養權的謀生手段。拉里認為自己生來就是「做大事」的人,然而大半輩子的「懷才不遇」,讓他現在連填飽肚子都成問題。他的前妻即將再婚,為了不讓她帶走自己最愛的兒子,拉里決定向生活低頭,接受了這份不需要什麼創造力的工作。 工作的第一個晚上,拉里拿著一個超大的手電筒,百無聊賴地漫步在走廊,他覺得這個夜晚對於自己來說,將會既平靜又孤獨,直到一批預想不到的「訪客」突然造訪。拉里一直想像著有一天自己會成為大人物,但從沒想過是以這種方式:他驚奇地發現,當太陽最後的光芒消失在地平線上後,博物館的一切都活了過來,就如同被施了魔法般活靈活現地圍繞在他身旁,開始了一系列的破壞活動,霸王龍和匈奴王破壞了大理石走廊,而雄獅和猴子則在陳列櫃中漫步……拉里傻了,不知道如何才能讓博物館恢復常態。 這時,美國第26屆總統羅斯福的雕像突然發聲,嚇了神情緊張的拉里一大跳,不過有了這位偉人的幫忙,拉里很可能不會丟掉他剛剛到手的工作,而且還會實現夢寐以求的歷險夢想:他一直等待的偉大時刻,終於到來了。
⑩ 請問有誰知道一部美國電影叫<博物館.....一夜>
◎譯 名 博物館之夜/博物館驚魂夜
◎片 名 Night At The Museum
◎年 代 2006
◎國 家 美國
◎類 別 動作/喜劇/家庭/幻想
◎語 言 英語
◎IMDB評分 6.4/10 (7,513 votes)
◎IMDB鏈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477347
◎片 長 104 Min
◎導 演 肖恩·利維 Shawn Levy
◎主 演 本·斯蒂勒 Ben Stiller
卡拉·古吉諾 Carla Gugino
羅賓·威廉姆斯 Robin Williams
迪克·范·戴克 Dick Van Dyke
歐文·威爾森 Owen Wilson
◎分 級 PG 級
◎製作公司 Twentieth Century-Fox Film Corporation
◎發行公司 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
◎官方網站 http://www.nightatthemuseum.com/
◎簡 介
◇劇情:勇敢者游戲之博物館驚魂
整天幻想的拉里(本·斯蒂勒)是個窮得響叮當的倒霉蛋,雖然總覺得天降大任,他一定能幹點驚天動地的大事,不知是志大才疏,還是純粹不走運,總之他的瞎點子從來沒有成真過。離了婚還有個兒子的他,為了養家糊口、活出點樣子,不得不勉強接受在博物館當守衛的工作,可想而知他有多心不甘情不願。
剛上崗的頭一晚,這傻小子就一個人留在了寂靜到可怕的龐大博物館。拿著手電筒四處溜達的他,卻發現博物館里展出的太古巨獸和傳說中的雕像們,一個接一個活了過來--暴龍的化石骨架開始晃動,史前的猛獁象標本睜開雙眼,非洲雄獅在易碎的展覽品間四處覓食,瑪雅人、羅馬戰士和西部牛仔擺開陣勢對決……!
下巴都快掉到地上的拉里,面臨就要失去工作和讓兒子尼克再次失望的可能,必須要想出辦法讓博物館恢復平靜,而美國歷史上聲明顯赫的第26任總統塞爾多·羅斯福(羅賓·威廉姆斯),也許是他唯一能依靠的「正常」復活物。一生中等待著幻想偉大時刻成真的拉里,也許真能成為自己夢想中那個勇敢的冒險家!
◇看點:博物館不羈冒險夜
庄嚴的自然歷史博物館陳列著神奇的物什--前所未見的史前生物骨架、兇猛的古代武士、文明中被湮滅的部落、非洲稀奇動物、歷史傳奇英雄--絡繹不絕的遊客駐足欣賞著還原時空的歷史文物,直到太陽西落人煙散去。但,那些固定在支架之上的展品們真是人類傑作?還是擁有自己的生命,會在寂靜的夜裡來回走動?大約在兒時的幻想里,後者總是更具有興奮激動的因素。不用惋惜自己已經過了瞎想的年紀,好萊塢自然會讓博物館驚魂幻想成真。
執導家庭喜劇的能手肖恩·列維(《粉紅豹》、《兒女一籮筐》)又一次擔上了鬧騰冒險喜劇的擔子,只是這一次,白發笑匠史蒂夫·馬丁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將是同樣能折騰的美式喜劇天王之一本·斯蒂勒。雖然角色依然八九不離十,不過長得就夠無厘頭的斯蒂勒繼續蹂躪自己逗樂觀眾,也大抵不會有失敗的可能。更何況,這出幾乎穩賺的家庭冒險歡騰劇裡面,還有兒童最愛的羅賓·威廉姆斯化身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傳奇總統,歐文·威爾森扮演3英寸袖珍牛仔,《非常小特工》里的卡拉·古吉諾隨身解說,各式博物館生物一齊復生。你就等著博物館不羈夜的降臨吧!
◇花絮:夜深人靜之時,恰是真正冒險開場一刻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里的「居民」們,不論年歲遠久,全跳出來開始了「休閑娛樂」!只剩骨架的霸王龍在走廊里享受著純凈水,猛獸雄獅在大理石過道里大肆破壞,海洋館的抹香鯨蠢蠢欲動,羅馬戰士全副武裝准備戰爭,西部牛仔也重新過起了肆意恩仇的活計,聰明的猴子還搶走了管理員的鑰匙,總之,原本應該鴉雀無聲的文物殿堂,卻成了雜亂鬧騰的娛樂場!
埃及木乃伊、土著、洞穴人、探險者、非洲野生世界、迷你版西部蠻荒、羅馬戰場、朝聖者、騎士,當然還少不了那些太古生物,看一項項史冊記載的物事鮮活,幻想之精彩可想而知。傻小子本·斯蒂勒拜見完了岳父大人,這番則成了博物館新聘的守夜人,精巧的電腦CGI製作將帶來讓人驚得合不攏嘴的奇象。你只用跟著影片的講解,一步步踏入博物館勇敢者游戲,別忘了,最好是全家總動員!
◇勇敢者游戲之博物館驚魂
整天幻想的拉里(本·斯蒂勒)是個窮得響叮當的倒霉蛋,雖然總覺得天降大任,他一定能幹點驚天動地的大事,不知是志大才疏,還是純粹不走運,總之他的瞎點子從來沒有成真過。離了婚還有個兒子的他,為了養家糊口、活出點樣子,不得不勉強接受在博物館當守衛的工作,可想而知他有多心不甘情不願。
剛上崗的頭一晚,這傻小子就一個人留在了寂靜到可怕的龐大博物館。拿著手電筒四處溜達的他,卻發現博物館里展出的太古巨獸和傳說中的雕像們,一個接一個活了過來--暴龍的化石骨架開始晃動,史前的猛獁象標本睜開雙眼,非洲雄獅在易碎的展覽品間四處覓食,瑪雅人、羅馬戰士和西部牛仔擺開陣勢對決……!
下巴都快掉到地上的拉里,面臨就要失去工作和讓兒子尼克再次失望的可能,必須要想出辦法讓博物館恢復平靜,而美國歷史上聲明顯赫的第26任總統塞爾多·羅斯福(羅賓·威廉姆斯),也許是他唯一能依靠的「正常」復活物。一生中等待著幻想偉大時刻成真的拉里,也許真能成為自己夢想中那個勇敢的冒險家!
◇看點:博物館不羈冒險夜
庄嚴的自然歷史博物館陳列著神奇的物什--前所未見的史前生物骨架、兇猛的古代武士、文明中被湮滅的部落、非洲稀奇動物、歷史傳奇英雄--絡繹不絕的遊客駐足欣賞著還原時空的歷史文物,直到太陽西落人煙散去。但,那些固定在支架之上的展品們真是人類傑作?還是擁有自己的生命,會在寂靜的夜裡來回走動?大約在兒時的幻想里,後者總是更具有興奮激動的因素。不用惋惜自己已經過了瞎想的年紀,好萊塢自然會讓博物館驚魂幻想成真。
執導家庭喜劇的能手肖恩·列維(《粉紅豹》、《兒女一籮筐》)又一次擔上了鬧騰冒險喜劇的擔子,只是這一次,白發笑匠史蒂夫·馬丁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將是同樣能折騰的美式喜劇天王之一本·斯蒂勒。雖然角色依然八九不離十,不過長得就夠無厘頭的斯蒂勒繼續蹂躪自己逗樂觀眾,也大抵不會有失敗的可能。更何況,這出幾乎穩賺的家庭冒險歡騰劇裡面,還有兒童最愛的羅賓·威廉姆斯化身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傳奇總統,歐文·威爾森扮演3英寸袖珍牛仔,《非常小特工》里的卡拉·古吉諾隨身解說,各式博物館生物一齊復生。你就等著博物館不羈夜的降臨吧!
◇其它:
夜深人靜之時,恰是真正冒險開場一刻--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里的「居民」們,不論年歲遠久,全跳出來開始了「休閑娛樂」!只剩骨架的霸王龍在走廊里享受著純凈水,猛獸雄獅在大理石過道里大肆破壞,海洋館的抹香鯨蠢蠢欲動,羅馬戰士全副武裝准備戰爭,西部牛仔也重新過起了肆意恩仇的活計,聰明的猴子還搶走了管理員的鑰匙,總之,原本應該鴉雀無聲的文物殿堂,卻成了雜亂鬧騰的娛樂場! 埃及木乃伊、土著、洞穴人、探險者、非洲野生世界、迷你版西部蠻荒、羅馬戰場、朝聖者、騎士,當然還少不了那些太古生物,看一項項史冊記載的物事鮮活,幻想之精彩可想而知。傻小子本·斯蒂勒拜見完了岳父大人,這番則成了博物館新聘的守夜人,精巧的電腦CGI製作將帶來讓人驚得合不攏嘴的奇象。你只用跟著影片的講解,一步步踏入博物館勇敢者游戲,別忘了,最好是全家總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