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部電影是關於金木水火土五行戰士的,但名字不叫<<五行戰士>>,男主人公好像叫里根。
《地球超人》或者是《正義戰士》
2. 出身演員的總統,里根當年飾演過哪些電視劇,電影呢
里根在當一個演員的時候,他拍攝過空中的愛情,也拍攝過電影殺戮者,空中的愛情是一個愛情片,他在這個電影裡面扮演的並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這個是里根總統第1次拍攝電影,所以他當的角色並不是非常重要,在裡面扮演的是一個播音員,不過這個播音員還是非常有特色的,導演要求這個播音員一定要是一個感情比較豐富的,同時又是語言上比較幽默的一個人。
而這個職位的工作經驗也為他後來走上總統道路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里根在成為總統之前也參加過一些總統候選人的競爭,他之前參加過兩次,不過全部都失敗了,後來終於在1980年的時候擊敗了對手,成為了美國新一屆的總統,里根在當總統的時候也做出了一些比較重要的成就,對於美國的經濟發展也是有一定幫助的。
3. 請問里根總統曾經都演過什麼電影
哇,這可不好找。
一、他當時只是個二流演員
二、他當演員時還是四五十年代,片子太老了,不好找。
下面是他的演藝資料:
在1937年,當里根在加州擔任芝加哥杯進行前的棒球春訓播報員時,他進行了一次試鏡,獲得在華納兄弟公司(Warner Brothers studio)7年的契約。里根清晰的嗓門、逍遙自在的風格、和運動家的龐大體型使他相當受觀眾歡迎;他擔任的角色大多是B級片里的男主角。他演出的第一部電影是在1937年的Love Is on the Air。到了1939年結束時,他已經在19部電影里演出過。在他擔任Kn?ute Rockne, All American中他飾演足球隊員George Gipp,由於一句著名的台詞「去替Gipper贏一球!」而獲得了Gipper這個伴隨他一生的昵稱。里根自認為為最好的演出是在1942年的Kings Row,飾演一名被截肢了的年輕人,後來他還使用裡面的台詞「我剩下的身體在哪裡?」來作為他自傳的標題。其他里根演出過的著名電影還包括Tennessee's Partner、Hellcats of the Navy、This Is the Army,而在Bedtime for Bonzo中則因為他是和一隻黑猩猩合演而遭廣泛嘲笑。好萊塢的星光步道(Walk of Fame)上也留有他的印記。
里根於1935年被任命為美國陸軍的後備軍官,並在1941年11月被召集,但由於眼睛患有亂視而沒有成為第一線戰斗人員。在珍珠港事件後,里根中尉被分派至陸軍航空隊的電影小組,製作訓練和教育用的影片,以充分發揮他演戲的經驗。他一直待在好萊塢直到戰爭結束。
在1950年後期里根較少擔任電影角色,改為擔任電視節目的演員及主持人。里根在超過50部電視劇中演出過。他在1954年與詹姆斯·狄恩(James Dean)一起在Out of the Night中的演出卻相當聲名狼藉。里根並於1947年直到1952年、以及1959至1960年間擔任了美國演員協會的主席。在1950年後期的其中一年裡,里根賺進了高達5,000美元(大約是2006年的800,000美元)。他最後一次正規的演出是在Death Valley Days里擔任主持人和演員。最後一次電影演出則是在1964年的The Killers—以歐內斯特·海明威所寫的短篇故事改編的電影。在電影中里根飾演一名幫派的頭目,這也是他唯一一次扮演反面角色的電影。本來這是拍攝作為電視播放的,但由於太過暴力而改為電影。
4. 里根遇刺 這個人是誰
里根遇刺製造這一切的槍手約翰·欣克利患有精神病,他於案發前5個月在商店花29美元買到了這支點22左輪手槍。而他槍殺里根的目的是想引起著名女影星朱迪·福斯特的注意。事後,欣克利因為患有精神病而被判無罪。
兇手名叫約翰·欣克利,他刺殺總統的目的只是為了贏得女演員朱迪·福斯特的芳心。福斯特因在電影《出租汽車司機》中扮演一個妓女而名聲大振。影片描寫了一個孤獨的出租汽車司機,為了表達對那個妓女的愛情,而去刺殺一位總統候選人。欣克利十分崇拜福斯特,給她寫信、打電話,百般糾纏。但福斯特一次也沒見他,因此,他決定用刺殺總統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行動來博得福斯特的尊敬和愛情。
欣克利因為犯有謀殺總統等種種罪名而被起訴,但他以精神錯亂為由拒絕服罪。最後在辯護人的有力辯護下,欣克利被判無罪。直到今天他還住在華盛頓的聖·伊麗莎白醫院。他的律師一直在努力為他爭取一周的假期,以便讓他在沒有醫生監控的情況下回家探望他的父母。
5. 里根是誰!!
美國政治家,第33任加利福尼亞州州長(1967年-1975年),第40任總統(1981年-1989年)。在踏入政壇前,里根也擔任過運動廣播員、救生員、報社專欄作家、電影演員、電視節目演員、和勵志講師,並且是美國影視演員協會(Screen Actors Guild)的領導人。他的演說風格高明而極具說服力,被媒體譽為「偉大的溝通者」(The Great Communicator)。
里根在1980年的選戰中擊敗了現任的吉米·卡特,同時共和黨在那年選舉中也贏得了26年來首次在參議院過半數的席次。里根推行的經濟政策為供應面經濟學,被人稱為里根經濟學,將所得稅降低了25%、減少通貨膨脹、降低利率、擴大軍費開支、增加政府赤字和國債,以暫時解決社會福利的問題,排除了稅賦規則的漏洞,繼續對商業行為撤銷管制,使美國經濟在歷經1981—1982年的急遽衰退後,於1982年開始了非常茁壯的經濟成長。在國內議題上,里根並沒有成功的解決如社會福利和墮胎等問題,但他也經由最高法院及其他聯邦法院的法官任命而轉移了聯邦的司法權。他始終強調他對於聯邦政府在處里問題上的能力抱持著懷疑態度,尤其是在經濟問題方面。他的解決方式是撤回政府的干涉並減少稅率和撤銷管制,以此讓自由市場機制能自動修正所面臨的問題。他在就職典禮那天說道:「政府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問題所在。」
他的支持者盛贊他振奮了美國人在1980年面臨的低昂士氣和挫折感,並且讓積極不幹預的資本主義體制超越政府的管制。在對外政策上,他大幅度擴張軍備,對蘇聯的政策則由原本的圍堵改為直接的對抗。里根在政治意識形態上貫徹了反共主義與民主資本主義。
里根任內也經歷了數次嚴重的政治丑聞—並導致不少官員和幕僚被定罪,但他仍然得以安然度過這些危機。
許多的觀察家,尤其是美國的保守派,稱贊里根是美國得以拖垮蘇聯的主要功臣。歷史學家對此還沒有形成共識,一些人認為里根是使蘇聯於1991年垮台的主要推手 ;一些人則認為蘇聯於他任內開始的轉變,只不過是時間上的巧合。
在里根兩屆任期結束後,同黨的喬治•H•W•布希於1988年的選戰中,挾著里根的高昂人氣而大獲全盛,為共和黨60年來首次成功接任的總統。里根的總統任期影響了美國1980年代的文化,80年代常被稱為「里根時代」。
他也是唯一一個遭到刺客以子彈擊中(1981年3月30日)而得以存活的美國總統。1989年退休後里根定居於加州,在罹換阿茲海默症的10年後,於2004年死於肺炎,享年93歲,並獲得了隆重的國葬。
6. 里根簡介
名人姓名:羅納德·里根
出生年代:
名人職稱:演員,官員
名人國家:
相關介紹:
美國第40位總統(1981年1月20日--1989年1月20日)姓名:羅納德·里根綽號:"Gipper";"偉大的通信員"出生:1911年2月6日,坦皮科,伊利諾伊州父親:約翰·愛德華·里根母親:Nelle威爾遜·里根夫人:簡·懷曼(1914-),於1940年6月25日結婚,(在1948離婚);南茜·戴維斯(1923-),1952年3月1日結婚孩子:莫林·伊麗莎白·里根(1941-);邁克爾·愛德華·里根(採用)(1945-);帕特麗霞·安·里根(1952-);羅納德·普雷斯科特·里根(1958-)宗教:基督教教育:畢業於尤里卡學院(1932)職業:演員,官員政黨:共和黨其他政府位置:加利福尼亞州州長,1966-74總統年薪:200,000美元/年+50,000美元花費賬戶[www.365zn.com,點擊進入]
兩屆任職將滿之際,羅納德·里根滿意地回顧自己的革新計劃——「里根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此次改革的目的在於振興美國國民精神,減少他們對政府的依賴。里根自感已實現他1980年的競選宣言:重振美國「進步發展和樂觀」的自信呼聲。[www.365zn.com,點擊進入]
1911年2月6日,羅納德·威爾遜·里根出生於伊利諾斯州的坦皮科鎮(父親約翰,里根,母親麗娜·里根),中學就讀於附近的迪克森鎮,然後半工半讀完成在尤里卡學院的大學課程。他學習經濟學和社會學,參加校足球隊比賽和校劇社的演出。畢業後,里根成為一名電台體育播音員,1937年的一次試鏡使他在好萊塢贏得了一份演出合同。進入好萊塢華納兄弟電影公司當電影和電視演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應征入伍,在空軍服役。退伍後重返好萊塢,在接下來的20年裡,他共參加了53部電影的演出。[www.365zn.com,點擊進入]
羅納德·里根與第一位妻子,女演員簡·懷曼,生有2個孩子:莫琳和麥克爾。1952年,他與女演員南希·戴維斯結婚,又育兩子:帕特里夏·安和羅納德·皮斯考。[www.365zn.com,點擊進入]
1947年至1952年和1959年至1960年先後兩次任電影演員協會主席。1949年當選為電影業委員會主席。[www.365zn.com,點擊進入]
作為美國電影協會主席,里根開始卷人電影業中的一些敏感爭端中。他的政治觀點也逐步由自由轉為保守。作為一位電視主持人,里根常在國內巡迴演出,逐漸成為保守黨的代言人。1966年,他以領先票數當選為加利福尼亞州州長,1970年再次當選。[www.365zn.com,點擊進入]
1968年和1976年兩次爭取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提名,均未成功。1969年被選為共和黨州長協會主席。[www.365zn.com,點擊進入]
1980年裡根被提名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他選擇前德克薩斯國會議員、聯合國大使喬治·布希作為他的競選搭檔。當時,選舉人深受通貨膨脹的折磨,另有數名美國人在伊朗被作為人質扣押了一年。所有這些最終使之前的民主黨政府落敗,共和黨在選舉中獲勝。里根以489票對49票擊敗吉米·卡特,當選總統。[www.365zn.com,點擊進入]
1981年1月20日,里根上台,僅69天後,他就被一名行刺者射傷,不過很快恢復,開始工作。此次危險事件中,里根所表現出的風度和機智大大提高了他的威望。[www.365zn.com,點擊進入]
里根巧妙地應付國會。使其通過了一系列法令,以此來刺激經濟的增長,抑制通貨膨脹,提高就業,加強國防。他還著手進行削減政府開支和減稅方案,國防開支造成赤字時也不偏離這個原則。里根推行一項經濟復興計劃,主張縮減政府規模和權力,減少稅收,降低通貨膨脹率和削減社會福利。他提出戰略防禦計劃,對蘇聯採取強硬政策。里根與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先後舉行4次首腦會談和會晤,並於1987年12月8日簽署了徹底銷毀和禁止兩國中程導彈條約。[www.365zn.com,點擊進入]
1984年美國民族自信心的恢復,使里根和布希以前所未有的選票贏得了第二任。他們的勝利使得民主黨競選人沃爾特·蒙代爾和傑拉爾丁·費拉羅被「拒之門外」。[www.365zn.com,點擊進入]
1984年4月26日至5月1日,里根應邀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他是中美兩國建交後首位在任時訪華的美國總統。[www.365zn.com,點擊進入]
1986年裡根成功地進行了稅收法典的改革,掃除了許多剋扣制度——免除了數百萬低收人者的稅賦,在他任職末期,是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沒有經濟衰退和經濟蕭條的和平時期。[www.365zn.com,點擊進入]
1989年1月里根辭職。[www.365zn.com,點擊進入]
1993年裡根獲總統自由勛章。[www.365zn.com,點擊進入]
1994年11月5日,里根向公眾宣布,他患了老年痴呆症。[www.365zn.com,點擊進入]
羅納德.里根---壽命最長的美國總統[www.365zn.com,點擊進入]
二、三月份,年邁的美國卸任總統羅納德.里根會迎來兩件喜事。一件是他在二月六號滿九十一歲、成為美國壽命最長久的美國總統;另一件是三月四號他和妻子南茜結婚五十周年的金婚紀念。[www.365zn.com,點擊進入]
對前美國總統里根來說,今年滿九十一歲的生日,特別有意義。隨著這個日子的來臨,他就成為美國歷史上到目前為止最長壽的總統。[www.365zn.com,點擊進入]
在此之前,第二屆總統約翰.亞當斯一直居於美國歷史上長壽總統名單的首位,亞當斯是以九十歲零八個月的年紀辭世的。[www.365zn.com,點擊進入]
目前在世的美國卸任總統,除了里根之外,還有福特、卡特、老布希以及柯林頓。當然,從年紀上說,這幾位卸任總統和里根總統相比都還是小兄弟。其中,柯林頓才五十幾歲,與里根相比更是相差了一、兩代。[www.365zn.com,點擊進入]
里根自1989年完成兩屆總統任期後已經功成身退了。他後來得了老年痴呆症,從1994年起就深居簡出,不大參與公開活動,一些重要的場合都由夫人南茜代為出席。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南茜就曾代表裡根發表講話,其真摯動情的話語博得了人們熱烈的掌聲,人們不禁為患病的里根總統灑下同情的淚水。關於里根總統病情的發展,里根家人並不向外界發表,但是人們從一般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病情是可以相像得到的。[www.365zn.com,點擊進入]
對於里根總統政績的評價在過去的十多年裡也有漲有落。有人說:正是因為里根總統與前蘇聯進行了持續的軍備競賽,拖垮了蘇聯,才有了冷戰的結束,以及今天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國的地位,因而里根是當之無愧的美國英雄。但是也有人說,正是因為里根總統當年實行的經濟政策,才有了後來美國龐大的赤字。歷史學家們說,關於一位美國總統的評價在歷史發展的不同時期,根據當時的情況是會有不同結論的,但是像對里根總統的評價這樣大起大落也是少見的。[www.365zn.com,點擊進入]
不管怎麼說,從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事務,我們還是可以感受到美國政府對里根總統的尊敬的。現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機場就被命名為羅納德.里根機場;政府大樓,美國海軍軍艦也有用里根的名字命名的,這樣的事情在美國代表著崇高的榮譽。今年的二月六號,在里根總統迎來他的九十一歲生日之際,隨著數千張來自美國及世界各地的生日賀卡以及其他一些慶祝活動,美國總統布希也送給了里根總統一份生日厚禮。那就是:他簽署了一項法案,把里根總統青少年時代居住過的一所房子列為美國聯邦歷史紀念場所,由聯邦政府出資維護。這所房子位於美國中西部的伊利諾伊州迪克森市,里根在二十年代上半期他九歲到十二歲期間在那裡生活過。[www.365zn.com,點擊進入]
羅納德.里根出生於1911年,雖然他出生在伊利諾伊州,但是由於他成年以後的生活和事業都是在加利福尼亞州,所以他一直都把自己看作是加州人。里根的父親是鞋店售貨員。由於家境困難,里根是靠著獎學金和半工半讀讀完大學的。[www.365zn.com,點擊進入]
大學畢業以後,里根的第一個工作是在中西部的愛奧華州作電台播音員,解說體育節目是他的專長。[www.365zn.com,點擊進入]
1937年,里根正式進入演藝界,在電影里擔任一些不太重要的角色。[www.365zn.com,點擊進入]
1940年,里根二十九歲時第一次結婚,太太叫珍尼.懷曼,也是演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里根參加美軍,拍攝了一些鼓舞士氣的影片。戰後,由於太太珍尼.懷曼越演越紅,里根的演藝事業卻有些停滯不前,珍尼.懷曼和里根離了婚。那時,里根也開始參與政治,成了演員工會主席。[www.365zn.com,點擊進入]
1952年,里根第二次結婚。這位妻子,也就是相伴到如今已經有五十年之久的南茜。[www.365zn.com,點擊進入]
1967年,里根的政治生涯達到了一個高峰,他當選為加州州長。1970年,里根當選連任。之後,里根曾尋求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但是沒有成功。然而,1980年,里根多年的願望終於實現,成為美國總統。1984年他當選連任。[www.365zn.com,點擊進入]
1989年,里根完成兩屆總統任期,光榮退休。退休後,里根和妻子南茜一直住在加州洛杉磯。[www.365zn.com,點擊進入]
里根總統雖然已經卸任十多年了,但是一些有關里根總統的新聞還是能時常引起人們的關注。不久前,里根總統的長女莫林.里根因皮膚癌去世了,終年六十歲。心愛的女兒去世了自然會給年邁的里根總統帶來許多悲傷。莫林並不是里根現在的夫人南希親生的;她的母親是里根的前妻珍尼.懷曼女士。懷曼女士目前仍健在。作為總統的女兒,莫林.里根曾經因為積極參預美國政治而一度引起人們的關注。里根的夫人南希在莫林去世後發表書面聲明說:莫林像她父親那樣熱愛政治,善於表達自己的意見,莫林敢於為自己的信仰而奮斗。[www.365zn.com,點擊進入]
里根總統在任時,曾授權美國著名作家莫里斯撰寫他的傳記。[www.365zn.com,點擊進入]
莫里斯曾因出版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傳記而獲得普利策獎。負責出版>的蘭登書屋預先付給了莫里斯三百萬美元的稿酬。莫里斯在接受了寫作>的計劃之後苦心經營,在過了十四年之後才於兩年多前拿出了人們看到的>,厚達八百多頁,光注釋就有一百多頁。[www.365zn.com,點擊進入]
這本書一出版就引起了人們很大的爭議,評論者對之有褒有貶。縱觀美國各大新聞媒體,似乎貶多於褒。對這本書持批評態度的人批評莫里斯說,:且不談這本說的內容,就從時間上看,這本書已經拖延得太久了。里根總統授權給莫里斯時是他第二任總統任期剛開始不久,由於是授權寫作,莫里斯能夠接觸到一般作家接觸不到的材料,但是一本傳記竟然花費了十四年的時間,而且由於里根總統的病情,現在恐怕他再也不能閱讀關於他自己的這本傳記了。[www.365zn.com,點擊進入]
里根與南希的幸福一生[www.365zn.com,點擊進入]
曾自稱「全球最佳丈夫」的美國前總統里根,確實名不虛傳,其妻南希在剛出版的一本新書中,首度公開了里根在50年來寫給她的情書、電報及心意卡,全是感人的溫馨蜜語,而單是里根昵稱南希為「親愛的媽咪」,便知道這位鐵漢充滿了多少柔情。[www.365zn.com,點擊進入]
南希的新書名為《我愛你,朗奴:里根給南希的信》,由「藍登書屋」負責出版,已於9月5日正式推出上市。整本書全為里根的手稿,並附錄簡單的插圖,書中的書信由50多年前兩人在好萊塢邂逅起,一直到1994年裡根宣布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點點滴滴一網打盡。這些書信原本打算捐贈給里根圖書館,不過,當南希一次無意中再翻看到這些書信,細想之下決定要將丈夫感性的一面公諸於世。其中里根寫於1978年的信件,便令南希極為感動,當時兩人結婚已有26年,里根在信中闡釋婚姻的定義是「結伴同行而一旦失去對方,我便永遠得不到滿足和開心」、「要世上最動人的女人在每一日都增添嫵媚」。[www.365zn.com,點擊進入]
里根為人浪漫,事實上他寫的書信確是精彩非常,1963年他寫給妻子的信說:「你知否當你熟睡時,你蜷曲的拳頭就放在頦下,很多個黎明破曉的清晨,我就躺在你身邊,看你,我怕弄醒你,但又不禁輕輕地撫摸你。」時到今日,患了老年痴呆症的里根什麼人也記不起、認不出,卻仍認得南希。[www.365zn.com,點擊進入]
自從里根診斷出患了老年痴呆症之後,現年89歲的他便甚少出現在公共場合。老年痴呆症會導致人類的記憶力衰退,目前約有400萬美國人深受其害,而南希更將它稱為「真正漫長的告別」。南希在書中寫道:「你知道這是個長期性的疾病,病情是不可能會好轉的,它通往的是深邃無光的隧道盡頭,你會對此感到疲憊和沮喪,因為你無法掌握情況,且感到完全無助。」南希指出,當里根在1994年診斷出患了老年痴呆症時,之前並未出現過任何症狀,於是她開始回想,就在里根1989年卸任之後幾個月,他因騎馬而發生過意外,當初他們是在墨西哥的一處農場度假,他從馬背上摔落後造成腦震盪,並出現硬腦膜下血腫症狀。她寫道:「我一直覺得[www.365zn.com,點擊進入]
1989年那次嚴重的頭部撞擊,是造成他老年痴呆症病情加速的主因,連醫生也都這么認為。」[www.365zn.com,點擊進入]
愛南希,情書為證[www.365zn.com,點擊進入]
里根初遇南希時還未成名,經常得到各地的夜總會表演,或只能在低成本的電影與電視劇演個小角色。有一次工作人員擠在片廠興高采烈高談闊論時,只有他一人在一旁若有所思,顯得和大夥兒格格不入。里根寫信向南希描述當時自己的心情,他說:「時間不是葯,好不容易等到吃晚餐的時間,我一個人走到21餐廳,獨自用餐,此時幻想你乘特快車出現,和我一起共進晚餐。」1963年裡根在情書里寫著:「如果我痛苦,那是因為我們相隔兩地,不過我並不苦,因為你我早已是一體,所以我們並不算真的分開。不過我還是苦,因為身邊沒有你相伴,我愛你,沒有你,毫無幸福可言。」里根入主白宮後,也經常心血來潮接受媒體專訪時或發表演說[www.365zn.com,點擊進入]
時,對南希傾吐愛意,這些對「新人類」情侶而言也許顯得太過矯情肉麻。而干練的職業婦女可能對南希甘心在家做羹湯,好讓丈夫無後顧之憂的做法不以為然。青少年大概也受不了里根夫婦年過半百還公開在白宮摟摟抱抱。里根露骨地表示:「我永遠親不夠你,你是我生命的太陽,我崇拜你這位室友。」讀者從這些情書中找不到總統與第一夫人,只會被一位名叫羅納德·里根和他最深愛女人南希之間的真摯感情所感染。情書揭示出一位具有奉獻精神的妻子和一位玩皮的溫柔丈夫。[www.365zn.com,點擊進入]
一見鍾情[www.365zn.com,點擊進入]
里根和南希初次相遇是在1949年,尚沒有名氣的南希·戴維斯發現自己的名字上了同情共產主義者名單,在一次談話時,她向好萊塢很有影響的導演和她的密友梅文·里洛伊抱怨此事。里洛伊建議南希去找電影演員協會主席羅納德·里根反映情況(後來證實,名單上的那個人和南希重名)。當時,里根剛剛與影星簡·維曼離婚。南希看過里根演的很多電影,早就想結識這位長得很帥的影星,所以她非常高興地採納了里洛伊的建議。同一天,里根給南希打電話,約她出來。他們走進一家影星們常去的餐館。用完餐後,里根對南希說,索菲·圖克將在西羅劇院演出。南希順水推舟:「我從來沒有看過索菲的表演。」里根說:「好吧,我們為什麼不去看首場演出呢?」結果他們一連看了兩場,兩人一見鍾情,初次見面便誰也不願離開誰了。南希說:「現在回過頭去看,我仍然不知羅納德身上究竟有什麼魔力讓我產生了『他是最適合我的人』這樣的念頭。他從不談他自己,從不談他的電影,他是南北戰爭迷,喜歡騎馬,對葡萄酒有著很深的研究。總之,他的一切我都喜歡。」[www.365zn.com,點擊進入]
與南希約會兩年後,里根終於向她求婚。三個月後,也就是1952年3月4日,他們在聖費南多谷小布朗教堂里喜結連理。然而,結婚後的頭幾年裡,他們的日子過得並不順利。里根在演藝上沒有多少長進,因為好萊塢已經不再喜歡他那種類型的演員,這標志著里根在好萊塢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他遇到的都是一些糟糕的劇本,雖然他一點都不喜歡,但還是接演了幾部。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帕蒂出生後,南希不再工作。她雖然喜歡表演,但她親眼看到很多忙裡又忙外的女影星的婚姻以失敗告終,她寧願犧牲事業,也要保住家庭,因為在她眼裡,里根就是她的整個生命,她不想讓他們的婚姻冒任何風險。[www.365zn.com,點擊進入]
一生只願和你在一起[www.365zn.com,點擊進入]
從1954年秋天開始一直到1962年春天,里根主持通用電器劇場,他們在一起的時候總是充滿了歡樂和幸福。有時候,里根一個人在美國各地跑,每當孤獨襲來時,他就提筆給南希寫信。[www.365zn.com,點擊進入]
親愛的:[www.365zn.com,點擊進入]
如果我們是在家裡的話,我們會生起爐子,一起翻一翻連環畫,不接電話,也不希望任何人來打擾我們。就像我坐在這里,在六樓的一個假火爐旁,向外望去是灰色的潮濕的天空,聽一聽收音機里播放的音樂,不希望一個人呆坐著。[www.365zn.com,點擊進入]
雖然如此,我從一個地方轉到另一個地方,身邊是無盡的孤獨,但呆多久都無關緊要,因為只要我多寫幾個「想你」,我就會感覺孤獨裡面有一種奇妙的溫暖,就像望向一個明亮溫暖的房間似的。這個時候多冷多黑都沒有關系,你知道那個房間就在那裡。[www.365zn.com,點擊進入]
當里根隨通用電器劇場在全國各地巡演的時候,他參觀了許多工廠,遇到了很多經理,知道人們的腦子里在想什麼。逐漸地,他越來越多地談到了政治,並形成了自己的觀點。這給他以後競選加州州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里根於1962年離開通用電器劇場,幾年來第一次與南希以及兩個孩子10歲的帕蒂和4歲的倫過起了全職的家庭生活。在接下來的三年裡,他參加了《貨物列車》等電視系列劇的演出。1963年5月,里根在紐約與他的早期自傳《我的餘生在何處》的作者合作時寫下了下面這封情書。[www.365zn.com,點擊進入]
親愛的:[www.365zn.com,點擊進入]
你知否當你熟睡時,你蜷曲的拳頭就放在頦下,很多個黎明破曉的清晨,我就躺在你身邊,看你我怕弄醒你,但又不禁輕輕地撫摸你。[www.365zn.com,點擊進入]
談起這封情書,南希仍情緒激動:「幾年後,很多人都說,是我把羅納德推上政治舞台的。實際上,這樣說是不對的,說這種話的人對羅納德根本就不了解,因為他的性格就是爭強好勝,從來不需要別人去『推』他。1966年他准備競選州長,我支持他的這個決定,但當競選活動展開後,我對自己在政治圈裡的生活有些把握不準,畢竟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嶄新的陌生世界。所以,從一開始,我就對鼓動羅納德競選的人說:『你們知道,我不會演講。』他們卻反問我:『難道你連鞠躬都不會嗎?』我說,我會,既然如此,我就豁出去了。」[www.365zn.com,點擊進入]
談起他們的家庭生活,南希表示,他們的房子不是很大,但有一個很美的後院,長著很多山茶花,有一個游泳池。夏天來臨後,她們開始舉行各種聚會,在游泳池上架上木板,請來樂隊和其他演藝界人士。盛夏時節,他們就舉行游泳晚會,像傑克·本尼和萊德·謝爾頓等明星常來表演。很快,鄰居家的孩子們圍過來,趴在籬笆上看演出,南希總是請他們進到家裡來,坐到草坪上和來賓們一起欣賞。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在家裡,南希和里根很少出現不同意見,但在一些大事上也會發生分歧。正像下面這封寫於60年代中期的信中反映的那樣,里根在與南希爭吵後總是大半個夜晚無法入睡。[www.365zn.com,點擊進入]
親愛的里根夫人:[www.365zn.com,點擊進入]
你之所以是里根夫人,是因為里根全身心地愛著你。每一次里根先生看到傍晚的星星,或吹熄生日蠟燭時,或抓起一根肥肥的叉骨時,我就想起同樣的希望—真的祈禱,希望幸福永存。有時候里根先生也會情緒失控、摔門,但那都是因為他不會大喊大叫,或跺腳叫罵,他真的不是那種人。但里根先生總是和里根夫人同喜同悲,他簡直無法想像沒有她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他愛她。[www.365zn.com,點擊進入]
里根先生[www.365zn.com,點擊進入]
里根連任兩屆加州州長(1966-1974)即將屆滿時,他的助手們開始考慮請他參加1976年總統競選,但南希不相信他會競選成功。1980年,里根終於擊敗了吉米·卡特,如願以償地入主白宮。他仍然保持著給妻子寫信的習慣。[www.365zn.com,點擊進入]
親愛的第一夫人:[www.365zn.com,點擊進入]
作為美國總統,說一說你的盡職盡責,使一個男人成為29年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這是我的榮譽與權利。[www.365zn.com,點擊進入]
從1951年開始,南希·戴維斯看到這個孤獨的連他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孤獨的男人時,她就決定要把他從空虛的生活中拯救出來。現在他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里,從這里他可以看到(如果他往下看的話)她的窗子,只要知道她在那裡,就感覺到周身溫暖。[www.365zn.com,點擊進入]
以上是那個得益於她的英雄主義行為的男人的聲明。[www.365zn.com,點擊進入]
下面是他的簽字。羅納德·里根—美國總統,他—我的意思是「我」—愛你並崇拜你。[www.365zn.com,點擊進入]
1981年3月4日[www.365zn.com,點擊進入]
「幾個女人全是你」[www.365zn.com,點擊進入]
關於里根遇刺,南希回憶說,1981年3月30日這天,一開始她感覺和其他日子沒有什麼不同,中午時分,她去參加在華盛頓一家藝術館舉行的宴會。她突然產生一個必須立即趕回白宮的念頭,在此之前,她從沒有過這樣的感覺。所以南希找了借口,離開宴會,回到白宮。秘密警官喬治·奧普弗對她說:「發生了槍擊案,不過總統傷得不重。」醫院里吵得很,南希直接奔向急診室,看到里根躺在那裡,戴著氧氣面罩。里根看到了她,便把面罩掀起來說:「親愛的,我忘記躲避了。」子彈從他的心臟旁1英寸的地方穿過。那一夜,南希就睡在里根的床邊,這使她感覺與他貼得更近了。[www.365zn.com,點擊進入]
這起謀殺案讓里根夫婦意識到生命是多麼寶貴。這在里根1981年聖誕節寫給南希的信中表露無遺。[www.365zn.com,點擊進入]
親愛的里根夫人:[www.365zn.com,點擊進入]
當然,正是我的「第一夫人」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所要做的只是洗洗臉或沖個澡而已。在我的生命中還有另一個女人,她做了一些我總是看不到但卻聽得到的事情,有時候只能從照片中看她做這些事情。她在去醫院參觀時,把一個孤兒抱在懷里,她臉上的神情只有聖母瑪麗婭可以相比。孤兒臉上的表情則是崇敬,我之所以知道孩子臉上的表情是崇敬,是因為我也崇敬她。我還愛另一個女人,她喜歡修築愛巢,如果她在一家賓館連續住上三天,她就會把客房布置成一個充滿蜜意的家。她總是把傢具搬來搬去,你看著新擺好的傢具,會納悶它在原來的地方為什麼就不好看呢?我對那個和我一起到牧場去的女孩同樣愛得發狂。如果我們拾柴火,她很快就會揀來一大堆死樹枝。最後,我還愛那個敏感的女士,我愛她那喜歡流淚的眼眸。另一方面,她又愛笑,她的笑聲像銀鈴一樣動聽。幸運的是,在我生命中出現的這些女人就是你!我太幸運了,如果沒有你,我的生活就沒有了任何色彩。我愛你的全部,媽咪,第一夫人,敏感的你,頑皮的你。用我所有的愛祝你聖誕節快樂。[www.365zn.com,點擊進入]
1994年8月,里根總統被診斷出患了老年痴呆症,11月5日,他寫了最後一封信,這一次是寫給全體美國人民的。信中透露了他的病情,希望引起醫學界的討論。1994年後,他就從公眾的視野里消失了。現在,在里根狹小的世界裡,南希仍是核心。她說:「描述我現在的生活真是太難了,生活里有可怕的孤獨,如果不是親身經歷,沒有人能真的體會我的心情。她繼續說:「我們曾度過一段不平凡的生活,但病情逆轉之後便變得令人難以招架,有太多的回憶無法和他共享,這實在很難讓人接受。當事情降臨的時候,你只能獨力去面對它,每天情況都有所不同,你起床,一步接著一步走,然後繼續前進去愛,只要去愛就好。」
7. 電影里有個叫卡里根的
惡靈騎士2裡面的卡里根
8. 里根在當總統前,演過哪些電影
里根在當總統(1981年)前的電影: 《死亡真面目2 Faces of Death 2》 (1981) 《心靈與智慧 Hearts and Minds》 (1974) 《戒煙奇談 Cold Turkey》 (1971) 《Head》 (1968) 《財色驚魂 Killers, The》 (1964) 《海軍悍婦/海軍中的悍婦 Hellcats of the Navy》 (1957) 《Cattle Queen of Montana》 (1955) 《Winning Team, The》 (1952) 《She's Working Her Way Through College》 (1952) 《香港盜寶案 Hong Kong》 (1952) 《Death Valley Days》 (1952) 《I've Got a Secret》 (1952) 《君子紅顏 Bedtime for Bonzo》 (1951) 《Storm Warning》 (1951) 《Schlitz Playhouse of Stars》 (1951) 《浮生夢痕 Hasty Heart, The》 (1949) 《It's a Great Feeling》 (1949) 《邂逅的愛情 Voice of the Turtle, The》 (1947) 《從軍樂 This Is the Army》 (1943) 《血路 Desperate Journey》 (1942) 《Kings Row》 (1942) 《責任之外 Beyond the Line of Duty》 (1942) 《喋血金沙 Angel from Texas, An》 (1940) 《聖非小路 Santa Fe Trail》 (1940) 《Knute Rockne All American》 (1940) 《黑暗的勝利 Dark Victory》 (1939) 《橫沖直撞 Going Places》 (1938) 《Brother Rat》 (1938) 《Boy Meets Girl》 (1938) 《化身大盜 Amazing Dr. Clitterhouse, The》 (1938) 《好萊塢旅館 Hollywood Hotel》 (1937)
9. 美國總統里根拍了哪些電影
生前的、死後的、記錄片的、被引用的,都在下面了。
羅納德·里根 Ronald Reagan電影作品列表:(一共 187 個電影作品)
作為導演羅納德·里根 Ronald Reagan的電影作品(數量:1)"The American Experience" Guerrilla: The Taking of Patty Hearst ------- (2004)
作為演員羅納德·里根 Ronald Reagan的電影作品(數量:185)乒乓特種兵/乒乓特派員/憤怒的乒乓球 Balls of Fury ------- (2007)
Larry King Live: The Greatest Interviews ------- (2007)
The Trap: What Happened to Our Dream of Freedom ------- (2007)
Manufacturing Dissent ------- (2007)
Hammer & Tickle ------- (2006)
Dans la peau de Jacques Chirac ------- (2006)
Mis popote, Le ------- (2006)
Best Ever Spitting Image ------- (2006)
Never Sleep Again: The Making of '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 ------- (2006)
Chirac ------- (2006)
The Curse of Superman ------- (2006)
The Delegate ------- (2006)
James Dean: Forever Young ------- (2005)
Dan Aykroyd Unplugged on UFOs ------- (2005)
Dynasty: The Making of a Guilty Pleasure ------- (2005)
USA the Movie ------- (2005)
Wanderlust ------- (2005)
The Presidents ------- (2005)
Marató 2005, La ------- (2005)
Disneyland: The First 50 Magical Years ------- (2005)
Sandmann - Historien om en sosialistisk supermann ------- (2005)
11th Annual Screen Actors Guild Awards ------- (2005)
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 The 77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 (2005)
Michael Jackson's Boys ------- (2005)
The Power of Nightmares: The Rise of the Politics of Fear ------- (2004)
Strip Search ------- (2004)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Guerrilla: The Taking of Patty Hearst ------- (2004)
Inside the U.S. Secret Service ------- (2004)
"Retrosexual: The 80's" ------- (2004)
With God on Our Side: George W. Bush and the Rise of the Religious Right in America ------- (2004)
Celsius 41.11: The Temperature at Which the Brain... Begins to Die ------- (2004)
Rated 'R': Republicans in Hollywood ------- (2004)
Neverland: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Symbionese Liberation Army ------- (2004)
"And You Don't Stop: 30 Years of Hip-Hop" ------- (2004)
Outfoxed: Rupert Murdoch's War on Journalism ------- (2004)
Saddam Hussein: le procès que vous ne verrez pas ------- (2004)
Fahrenhype 9/11 ------- (2004)
Altered Statesmen: Ronald Reagan ------- (2003)
圖派克:復生 Tupac: Resurrection ------- (2003)
Outlaw Comic: The Censoring of Bill Hicks ------- (2003)
100 Years of the World Series ------- (2003)
The Agronomist ------- (2003)
Hell's Highway: The True Story of Highway Safety Films ------- (2003)
"Blueprint: New York City" ------- (2003)
Sex at 24 Frames Per Second ------- (2003)
'Weird Al' Yankovic: The Ultimate Video Collection ------- (2003)
A Decade Under the Influence ------- (2003)
CIA: Guerres secrètes ------- (2003)
101 Most Shocking Moments in Entertainment ------- (2003)
Playboy: Inside the Playboy Mansion ------- (2002)
Guts & Glory ------- (2002)
Pink Floyd The Wall Rex ------- (2002)
Afghanistan: Land in Crisis ------- (2002)
The Cockettes ------- (2002)
"Caught on Film" ------- (2002)
戰爭生活 Naqoyqatsi ------- (2002)
Fast Forward ------- (2002)
We Get to Win This Time ------- (2002)
地下氣象 The Weather Underground ------- (2002)
"Blood of the Vikings" ------- (2001)
Walt: The Man Behind the Myth ------- (2001)
Air Force One ------- (2001)
Challenger: Go for Launch ------- (2000)
"The American President" ------- (2000)
美國狂魔/美國驚魂記/美色殺人狂/美國精神病人/美國狂人 American Psycho ------- (2000)
Jackie Bouvier Kennedy Onassis ------- (2000)
ABC 2000: The Millennium ------- (1999)
Grass ------- (1999)
Cher: Live in Concert ------- (1999)
Killer Sun ------- (1999)
"Biography of the Millennium: 100 People - 1000 Years" ------- (1999)
Secrets of the CIA ------- (1998)
Dynasty: The Nehru-Gandhi Story ------- (1998)
The Second Civil War ------- (1997)
Hollywood Commandos ------- (1997)
Off the Menu: The Last Days of Chasen's ------- (1997)
狙擊殺手/狙擊職業殺手/血嶺狙擊/豺狼末日 The Jackal ------- (1997)
Sports on the Silver Screen ------- (1997)
'Weird Al' Yankovic: The Videos ------- (1996)
革命小子 Children of the Revolution ------- (1996)
All Power to the People ------- (1996)
Spin ------- (1995)
The Many Faces of Death, Part 6 ------- (1995)
Larry King Live: 10th Anniversary Volume One ------- (1995)
Inside the White House ------- (1995)
尼克松 Nixon ------- (1995)
The History of Rock 'N' Roll, Vol. 6 ------- (1995)
The Word Universe: A Journey to West Africa ------- (1995)
阿甘正傳/福雷斯特·岡普 Forrest Gump ------- (1994)
Witch Hunt ------- (1994)
The Last Party ------- (1993)
One on One: Classic Television Interviews ------- (1993)
Murderers, Mobsters & Madmen Vol. 2: Assassination in the 20th Century ------- (1993)
Bob Hope: The First 90 Years ------- (1993)
Stalking the President: A History of American Assassins ------- (1992)
The Panama Deception ------- (1992)
那一年我們有約 Peter's Friends ------- (1992)
Presidents of a World Power ------- (1992)
Post No Bills ------- (1992)
Hollywood Remembers: Myrna Loy - So Nice to Come Home to ------- (1991)
Aids-Trilogie: Positiv - Die Antwort schwuler Männer in New York auf AIDS, Die ------- (1990)
Superstar: The Life and Times of Andy Warhol ------- (1990)
Only the News That Fits ------- (1989)
Stand-Up Reagan ------- (1989)
共同的線索 Common Threads: Stories from the Quilt ------- (1989)
The Disney-MGM Studios Theme Park Grand Opening ------- (1989)
Roger & Me ------- (1989)
Michael Jackson: The Legend Continues ------- (1988)
The Kennedy Center Honors: A Celebration of the Performing Arts ------- (1988)
America's Tribute to Bob Hope ------- (1988)
The World Is Watching ------- (1988)
We Can Keep You Forever ------- (1988)
錦綉年華 Promised Land ------- (1987)
烽火怪傑 Walker ------- (1987)
The Kennedy Center Honors: A Celebration of the Performing Arts ------- (1987)
Hollywood Uncensored ------- (1987)
Ground Zero ------- (1987)
James Stewart: A Wonderful Life ------- (1987)
Liberty Weekend ------- (1986)
The Kennedy Center Honors: A Celebration of the Performing Arts ------- (1986)
Bob Hope's High-Flying Birthday ------- (1986)
X: The Unheard Music ------- (1986)
薩爾瓦多 Salvador ------- (1986)
Super Bowl XIX ------- (1985)
The Kennedy Center Honors: A Celebration of the Performing Arts ------- (1985)
Walt Disney World EPCOT Center: A Souvenir Program ------- (1984)
Didi - Der Doppelgänger ------- (1984)
The Kennedy Center Honors: A Celebration of the Performing Arts ------- (1983)
James Bond: The First 21 Years ------- (1983)
The Kennedy Center Honors: A Celebration of the Performing Arts ------- (1982)
The Atomic Cafe ------- (1982)
The Killing of America ------- (1982)
Faces of Death II ------- (1981)
Margret Dünser, auf der Suche nach den Besonderen ------- (1981)
The Kennedy Center Honors: A Celebration of the Performing Arts ------- (1981)
Peanuts to the Presidency ------- (1978)
The Dean Martin Celebrity Roast: Frank Sinatra ------- (1977)
It's Showtime ------- (1976)
Hollywood on Trial ------- (1976)
The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Salute to James Cagney ------- (1974)
心靈與智慧 Hearts and Minds ------- (1974)
戒煙奇談 Cold Turkey ------- (1971)
Head ------- (1968)
財色驚魂 The Killers ------- (1964)
The Young Doctors ------- (1961)
海軍悍婦/海軍中的悍婦 Hellcats of the Navy ------- (1957)
Tennessee's Partner ------- (1955)
Dateline: Disneyland ------- (1955)
Screen Snapshots: Memories in Uniform ------- (1954)
Prisoner of War ------- (1954)
Cattle Queen of Montana ------- (1954)
Tropic Zone ------- (1953)
Law and Order ------- (1953)
香港盜寶案 Hong Kong ------- (1952)
The Winning Team ------- (1952)
She's Working Her Way Through College ------- (1952)
Screen Snapshots: Hollywood Night Life ------- (1952)
Storm Warning ------- (1951)
君子紅顏 Bedtime for Bonzo ------- (1951)
Screen Snapshots: Hollywood Awards ------- (1951)
The Last Outpost ------- (1951)
The Big Truth ------- (1951)
Louisa ------- (1950)
John Loves Mary ------- (1949)
The Girl from Jones Beach ------- (1949)
浮生夢痕/友誼長存 The Hasty Heart ------- (1949)
It's a Great Feeling ------- (1949)
Night Unto Night ------- (1949)
That Hagen Girl ------- (1947)
邂逅的愛情 The Voice of the Turtle ------- (1947)
Stallion Road ------- (1947)
So You Want to Be in Pictures ------- (1947)
從軍樂 This Is the Army ------- (1943)
血路 Desperate Journey ------- (1942)
責任之外 Beyond the Line of Duty ------- (1942)
Kings Row ------- (1942)
聖菲小徑 Santa Fe Trail ------- (1940)
Knute Rockne All American ------- (1940)
喋血金沙 An Angel from Texas ------- (1940)
黑暗的勝利 Dark Victory ------- (1939)
化身大盜 The Amazing Dr. Clitterhouse ------- (1938)
Boy Meets Girl ------- (1938)
橫沖直撞 Going Places ------- (1938)
Brother Rat ------- (1938)
好萊塢旅館 Hollywood Hotel ------- (1937)
10. 里根是個電影演員嗎,
1911年2月6日,里根在美國伊利諾伊州坦皮科城出生,從此開始了他多姿多彩的一生。
里根早年的夢想是做一名演員,他最終成了一位相當優秀的明星。
可他的人生並沒有停步,上個世紀60年代,他開始涉足政界,競選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終於一舉成功。
他開始向總統寶座邁進,1980年,他終於成了美國第40任總統,就在擔任總統後不久,他遭遇了槍擊案,正是在病床上,他奠立了一代總統的風范。
美國總統布希說:「里根去世是美國生活中悲傷的時刻!」里根的確值得世人紀念。尤里卡學院演員之夢
1928年秋天,17歲的里根來到在伊利諾伊州的尤里卡學院。大學一年級那年,學校感恩節放假,女友瑪格麗特的父母帶著他們去看一個巡迴演出團演出的《旅途終點》。這是一個悲劇,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歷史背景的,劇中主要描寫了斯坦厄普上尉,一個因受過感情挫傷而厭世的軍官以及他的感情生活。那天晚上,這出劇像磁石一般地緊緊吸引了里根,他為一個演員能使觀眾相信他是另外一個人的魔力而感到驚奇。
上帝彷彿為他安排好了一切,尤里卡學院聘用了一位有演劇天才的英語教授,她叫埃倫·瑪麗·約翰遜,她接手負責課余舞台藝術活動後,增加了學生演出的劇目的數量。里根開始嘗試每一個劇目的演出,其中一個劇目就是約翰遜小姐導演的《旅途終點》。當里根爭得扮演斯坦厄普上尉的角色後,他高興極了。
有一年,尤里卡學院被邀請參加在西北大學舉行的頗有影響的獨幕劇比賽。為了參加比賽,約翰遜小姐選擇了獨幕劇《阿里亞·達卡波》。這個劇目是以古希臘為背景的,具有反戰主題,里根在劇中扮演了一個在全劇結束前被扼死的牧羊人。對演員來說,演死戲總是一件樂事,里根也的確演得很成功。比賽結束後,他成為獲得個人表演獎的三個人之一。比賽的發起人西北大學民族語言系主任還把他叫到辦公室,問里根是否考慮過要以演劇為職業。里根回答說:「沒有考慮過」。主任對他說:「你應該對此有所考慮。」此事令正在選擇今後發展方向的里根激動不已。從那時起,他對演戲的迷戀與日俱增。
初登熒屏《愛在空中飄盪》
好萊塢距離里根實在太遙遠,在大學畢業後,里根成了一家廣播公司的體育播音員。
然而,里根始終沒有忘記他的演員之夢,1937年,他來到洛杉機,事情有了轉機。他經人介紹認識華納兄弟公司的角色選配導演馬克思·阿諾。里根的聲音打動了他,阿諾同意給里根試一次鏡頭。
試鏡時間很短,卻很成功。幾天後,里根便收到了一份電報,上面寫著:「華納兄弟公司願與你簽訂為期7年的合同……」里根的夢想實現了。
里根第一次拍片是飾演一個電台播音員,這對里根來說簡直就是照套生活原型。這部片子最初起名為《內幕》,以後改名為《愛在空中飄盪》。這是一部典型的乙類片,攝制倉促,平淡無味,但里根對它的印象卻很深刻,他後來回憶那段情景時說:
「當我步入華納兄弟公司的第8攝影棚時,感到非常緊張。
『孩子,別擔心。』一個要和我一起上場的老演員說,『放心好了,一切都會順利的。』
他們給我臉上化了裝,導演尼克·格林德說:『攝影機———開始!』
突然之間,我的緊張不翼而飛。當一聽到導演的口令,我就把攝影機、燈光及攝制人員都忘掉了,專心致志地表演。
幾分鍾後,導演說:『停。』他對我的初次表現感到滿意。接著,他開始拍攝下一個鏡頭。那個鏡頭是:我坐在一張人們在拍攝現場常能看到的帆布椅子上,自言自語地說:『你要知道,我在這兒可能成功。』」
4個月以後,《愛在空中飄盪》公演了。對影片的評論大部分是友善的。《好萊塢新聞報》說:「《愛在空中飄盪》給我們介紹了一個生來就是演主角的男演員———羅納德·里根。」
遭遇南希一見鍾情
1949年,里根和南希初次相遇。當時,還沒有什麼名氣的南希·戴維斯發現自己的名字上了同情共產主義者的名單,於是,她向好萊塢很有影響的導演及她的密友梅文·里洛伊抱怨此事。里洛伊建議南希去找擔任電影演員協會主席羅納德·里根反映情況(後來證實,名單上的那個人和南希重名)。當時,里根剛剛與影星簡·維曼離婚。
南希看過里根演的很多電影,早就想結識這位長得很帥的影星,所以她非常高興地採納了里洛伊的建議。同一天,里根給南希打電話,約她出來。他們走進一家影星們常去的餐館。用完餐後,里根對南希說,索菲·圖克將在西羅劇院演出。南希於是順水推舟:「我從來沒有看過索菲的表演。」里根說:「好吧,我們為什麼不去看首場演出呢?」結果他們一連看了兩場,兩人一見鍾情,初次見面便誰也不願離開誰了。
與南希約會兩年後,里根終於向她求婚。1952年3月4日,他們終於喜結連理。
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帕蒂出生後,南希不再工作。她雖然喜歡表演,但她親眼看到很多忙裡又忙外的女影星的婚姻以失敗告終,她寧願犧牲事業,也要保住家庭,因為在她眼裡,里根就是她的整個生命,她不想讓他們的婚姻冒任何風險。
競選州長出奇制勝
1962年,里根幫助尼克松競選加利福尼亞州長,同時他加入共和黨,成了一名共和黨人。他的演員生涯接近尾聲。1964年,里根拍攝了《殺人犯》。在他的53部戲中,里根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扮演了一個反面人物。此後,他告別了影壇。
1964年,在美國的總統選舉中,共和黨被林登·約翰遜擊敗,內部出現了嚴重的分裂,這種分裂在加利福尼亞尤其嚴重。那年春天,加州一些人希望由里根出面,同民主黨人布朗競選1966年的州長。里根感到很突然,他說:「我是一名演員,不是政治家。」
然而,里根所受的壓力並沒有減退,要求他競選的人不斷來訪,他們說里根是擊敗布朗和團結加州共和黨人的惟一人選,他們說,他們是不會空手回去的。
里根和南希都感到難以安寢了,他責問自己:「如果他們的想法是正確的,共和黨江河日下,而我們卻袖手旁觀,我們睡得著嗎?」
最後,他讓步了,他同意參加競選,這是他人生一個重要的轉折。
競選過程要比決定競選更為艱難。布朗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物,他曾經擊敗過尼克松,這一次他所面對的是一個來自好萊塢的新手。他不斷攻擊里根:「我正和一名演員競選,他從未從政。卻要競選加州的最高權力。」這對里根確實很不利。里根決心避開在這一點上的糾纏。他決定反擊,反擊措施不是演說,他告訴同伴:「今後,對任何人的講話均以問答方式進行。」從那以後,不論有3個人的聽眾,還是有3000人的聽眾,里根總是先說上幾句話,然後就回答問題。
這個方式的確很好,那時加州問題成堆,最突出的一個問題是:公立大學的學生到處鬧事。里根每到一處,人們總是問:「你對校園里發生的事情會如何處理?」
里根回答,如果學生們不願遵守校規,那麼他們便不必呆在學校。聽到這些,聽眾們一片歡呼。而布朗卻在迴避這些實際問題,他一味攻擊里根是「好萊塢的化裝演員」。人們漸漸感到厭煩,於是,布朗失敗了。
這對里根卻是一個轉折點,他從此喜歡上競選,他要向總統寶座進軍。
遇刺之後樹立總統形象
1980年,里根競選成功,成為美國第40屆總統。
第二年3月30日下午,就職剛兩個多月的里根遭遇了一次槍擊事件,他在華盛頓勞聯———產聯建築工會的集會上講演後從希爾頓飯店走出來。人行道邊的防彈汽車已經發動了引擎,里根滿面笑容,向人群頻頻招手。
就在這一剎那,記者群中一個身穿棕褐色雨衣的金發青年,驀地拔出左輪手槍,對著里根連射兩槍。白宮的特工人員和現場警察向槍響的地方撲來,特工人員麥卡錫一個箭步撲在里根與開槍者的中間。「砰!砰!砰!砰!」又是四槍。里根背後的特工人員猛地把里根的頭壓低,又重重地推了里根一把,里根的腦袋在車門框上撞了一下後,倒在車座上,那特工人員也管不了那麼多了,全身一下子壓在里根身上,對司機吼著:「開車!快開車!」汽車一溜煙開走了。
這一切,都發生在幾秒鍾的時間內。里根試圖在座椅邊上坐起來,卻痛得幾乎暈過去。他伸直身體時,不由自主地猛烈咳嗽,他的手掌上全是猩紅的帶泡沫的血。醫生講,子彈距離心臟不到1英寸。
經過近3小時的手術,里根倖存下來,12天後出院。
在復原期間,他坐在白宮的日光浴室,給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寫了長達四頁的一封信,呼籲用他們都擁有的人性來緩和兩個國家的緊張關系。信寫得非常誠懇,情真意切,有點空想色彩。當他把信給幾名高級助手看時,助手們都反對將這樣的信寄出去,他們說,美國總統從未寫過發出這種呼籲的信。最後,他讓國務卿再寫封信,將兩封信都寄出去。
在信中,里根說:「這個世界上的人,盡管種族不同,但仍有許多共性的東西。他們希望擁有決定自己命運的尊嚴,他們希望憑自己的勞動為生,希望在和平的環境養兒育女,不傷害任何人,也不讓自己受傷害,政府是為他們的利益而存在。」
據說,看了這封信後,勃列日涅夫立即意識到,他面對的是一位不同風格的美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