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兒時看露天電影的圖片

兒時看露天電影的圖片

發布時間:2023-02-06 10:02:21

① 你還記得兒時看過的那些露天電影嗎

難忘那時看露天電影

文/遠方的遊子

鄉村的夜晚是寂靜的,勞作了一天的人們都早早地洗腳上床睡覺了。夜幕像一塊巨大的黑布,把村莊,田野都籠罩的黑乎乎的,淡淡的星光之下,可見一條條如蛇一樣彎曲的白色小路在山野里蜿蜒著,這時候,如果從小路上走過來三五個舉著手電筒,有的手裡牽著蹦蹦跳跳的大一點的孩子,有的肩上扛著小一點的孩子,興高采烈地,急匆匆地趕路的人,那一定是去看一場露天電影。

在上世紀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電視機在農村還沒有普及的年代,農村的文化生活是相對貧乏的,能夠看上一場露天電影,對大人小孩來說都是一件高興的事兒。只要聽說哪裡有電影放,小孩子會興奮地連飯都顧不上吃,早早地就搬條板凳往電影場里去霸位置,大人們也早早放下農活,吃過飯,,帶上小一點的娃,拿上手電筒,從各個鄉間小路像趕集一樣向著電影場涌去。

那時候看的電影多是《地道戰》《地雷戰》《鐵道游擊隊》《小兵張嘎》等這些革命戰爭片,雖然翻來覆去放的都是這些老電影,但是大家依然喜歡看,樂此不疲。看電影《鐵道游擊隊》的時候,我們十分敬佩機智,勇敢的游擊隊叔叔們,他們在鐵道上抗擊日寇的身影在我們的眼裡是那麼帥,那麼神氣,那麼偉大,那一首歌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在我們同學之間爭相傳唱著,看《小兵張嘎》的時候,我們都很佩服張嘎子小小年紀都那麼大膽,敢和日本鬼子作斗爭,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都在心裡暗暗下決心,等長大了,也和張嘎子一樣去參加革命隊伍,打列強,保家衛國。

一場場的露天電影,讓兒時的我們接受到了革命傳統教育,愛國思想教育,一場場的露天電影,讓兒時的我們知道了和平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對那些為了新中國的成立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英雄崇拜不已。

我特別著迷於看露天電影,但是那時的露天電影是公社放映隊輪流到各個大隊放映的,我家就住在大隊部後面一里路遠的地方。如果哪一天有露天電影放,晚上放學回來路過大隊部的時候,總能看見大隊部後面的小山包上,用竹竿高高地掛起了四四方方的白色銀幕,在微風中晃來晃去,心中就十分歡喜,慌慌地小跑著回到家,把拴在山坡上吃草的羊兒,牛兒早早地牽回家,把院子里亂跑的雞兒,鵝兒早早地趕進圈,把掛在院子里繩上的衣服收進屋裡,然後跑到廚屋把稀飯煮上,單等著母親放工回來早早吃過晚飯好去看電影。

夏天的晚上天黑的比較晚,趁著天還沒有全黑,隨便扒拉了兩口稀飯,便背上長條凳,帶上兩個妹妹,急慌慌地往大隊部趕,從屋後的竹林出來,穿過一片墳堆,經過天塘埂這一段路平時是少人走的,比較孤僻,為了看電影,我們都忘記了害怕。看電影的時候,我們的神情是專注的,整個情緒都被電影精彩劇 情感 染著,看到革命勝利會歡呼,看到英雄犧牲會流淚,看到壞人會切齒痛恨,有小夥伴還會激動地向銀幕扔石頭,嚷嚷著:打死壞人。等待換片的時候是急煞人的,又不敢去廁所小便,生怕錯過了下面的故事情節。電影散場了,還沉浸在電影情節里,茫然地跟著散場的人流往外走,走到夜色籠罩下的天塘埂上,看到四周空寂一片,耳畔只有咕哇咕哇的蛙聲,和前面一堆黑森森的墳堆,突然就感到了害怕,腳步再也邁不動了,好在這時有爺爺打著手電筒尋過來,接我們回家。

那時我們家住在生產隊的尾部,與前面的大莊子隔著兩里多路,消息比較閉塞,除了本大隊放電影外,別的地方放電影都不知道。即便是知道了,又因為是女娃兒,為了安全,母親是萬萬不給我們去的。那時家裡的兩個哥哥像兩匹小野馬,整天地往前面的莊子竄,只要看見他們晚上回來像個急猴子似的,三口兩口就扒完一碗飯,然後撂下飯碗就往外跑,那一準是哪裡有電影放了,我們三姐妹也趕緊放下碗,追在他們屁股後面也要跟著去,他們就哄著我們房前屋後地轉,三轉兩轉就跑得沒影子了,只剩下我們氣急敗壞地大哭一場。

有一次,我逮著二哥死活不放,看見他撂下碗,我也急忙撂下碗連飯都沒吃完跟著他,看見他去茅廁我就在茅廁門口等,最後他被我纏的沒辦法,只好帶上我去看電影了。那一次是在隔鄰的方集大隊放電影,天剛下過雨,路上還有些泥濘,我穿著母親幫我買的,唯一的一雙,下雨天穿的膠鞋,到了電影場,地面還很濕,不能坐,剛開始我一直站著看,後來站累了,就脫下一隻膠鞋放在地上坐著看,我的腳都彎得麻痹了也不知道,電影散場時,二哥一把拉起我就走,走了好長一段路,我才感覺到腳底板涼涼的,低頭一看,原來是掉了一隻鞋,再回頭去找時已經找不到了,不知被誰撿走了。回到家裡,母親很生氣地罵我:你個死妮子,丟了鞋看你以後下雨穿什麼,光著腳走好了!

為了看一場露天電影而丟了母親辛苦賺錢為我買的唯一的一雙膠鞋,我好像也並不傷心,我清楚地記得那次看的電影是《英雄兒女》,我也奇跡般地學會了唱那首歌《我的祖國》。每當我唱起: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向兩岸時,心中總是油然升起一股強烈的自豪感!

現如今農村都富裕了,電視機幾乎家家都有,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連手機上都可以下載視頻了,看一場電影是多麼容易的事情,再也不用走幾里路,再也不用頂風冒雨去看一場露天電影了。露天電影不但沒人放了,即便是有人放也應該是很少有人再去看了吧。但是兒時看過的那些露天電影,卻一直溫暖著我的記憶,那些革命電影給我們幼小心靈帶來的感動和教育潛移默化地融入了我們的血液里,影響了我們的一生。

② 70年代的記憶:你童年的記憶里有它們嗎70後80後看完後淚奔了

童年是小草的芽兒,充滿了生機。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比快樂的童年,童年的時光快樂無比,童年的天真無邪。童年是一首歌,童年是一帆船,童年是一本書。

還記得小學的教師嗎,在這樣的教室里,有歡笑,有我,有你,有淚。還有朗朗的讀書聲。如今回眸,童年已經消失不見了。只能在照片中尋找。

兒時的記憶中,小零食是我們的最愛,可惜很多童年記憶中的小零食已經消失不見,你最愛的是哪一個呢?口哨糖,你還記得嗎?

還有這個橘子瓣糖,我現在看到還流口水,那個時候覺得吃這個糖老甜了,味道特別的正。現在很少見了,買過一回味道也不是以前那味了。

這個豬油糖,你們小時候吃過嗎,還有記憶不

當然,到了夏季這個奶油冰棍是我們的最愛,看到圖片真的,都流口水了,那時手兩毛一根。

當然方便麵就是90年代的,那時候能吃上這么一袋是很奢侈的事,在那個年代特別是在我們農村很少見的。據說是5毛錢一包

七八十年代最時興的的西瓜泡泡糖,那個年代一毛錢能買5顆,裝在一個大的塑料瓶子里。各種顏色,非常的好看,但是也很好吃。

攪糖稀,1毛錢一團,用冰棒棍攪上 糖稀,黏黏的拉絲,好吃好玩。

麥乳精在那個年代算得上補品了,一般送禮會送麥乳精。喝著口感挺好,甜甜的

相信很多70後、80後,還記得童年的那個小賣部,總是偷偷地拿家裡的零花錢,來買糖吃,進了小賣部就左看右看不願走,心想如果我家要是能開小賣部該多好!這是我們兒時的心願。不知道你的願望實現了嗎?

那個年代我們沒有玩具,沒有手機、電腦、網路,但是爬樹也是很有意思的事。花鳥蟲魚皆是玩具,也玩得很開心。

還記得童年,父母在稻穀場打場,你在袋子上玩耍的情景,這一幕彷彿就在昨天。你的記憶還深刻嗎?滿滿的回憶!

抓周,也就是小孩子一周歲的時候,放一下比較有代表的意義的物件,比如筆,錢,書,算盤,然後讓小孩子抓,測一下長大以後能做什麼。

在農村羊糞蛋也是我們農村小孩子的玩具,我們這稱之為 「點羊糞缽」。不知道你們玩過沒

七八十年代,我們會玩得搖搖木馬,那時候能做上這個就是很不錯的玩具了呢

還有就是童年看露天電影,以前農村看的電影都是露天放映的,片子也很少,每次聽說要放電影了,早早地就去排隊佔位子,否則好的位子就沒了。

那個年代的跳大繩,不分男女,大家都可以一起玩,快樂總是那麼讓人難以忘記

我還記得這種折疊剪刀以前我們都會掛在鑰匙鏈上,現在幾乎看不到了。

小時候穿的褲子都會用這樣的松緊帶,現在早已經消失不見了,

滾鐵環也是我們70後80後都玩過的 游戲 ,就這樣的 游戲 我們都能玩得很開心,陪伴著我們整個童年

70後80後都會用狗尾巴草來編小兔子,我們的童年可以從大自然中挖掘很多好玩的東西,你現在還會編嗎?

這個玩具就是用我們農村栽種的紅薯的葉子的梗做的「項鏈」,漂亮吧。滿滿的回憶。真的是絕了。

兒時的塑料小喇叭玩具,就這樣的小玩具都能玩得很開心,拿著到處吹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它是美好的。它如一條小河,在我們的心中流淌著,永遠不會乾涸,我們也永遠不會忘記。

③ 六七十年代,在農村看露天電影是什麼場面

在農村看露天電影是非常壯觀的場面,因為來看電影的人有很多,在這個時候非常容易出現人擠人的情況。而且在這個時候大家也會非常的開心,同時也會讓大家覺得這是一種非常好的體驗。即使被蚊蟲叮咬,大家也不會選擇回家。是看電影的非常多,所以很多人站在最後面,根本不知道電影里演的是什麼。

所以很多年輕人體會不到他們的那種快樂,因為大部分年輕人會跟自己的朋友一起去電影院看電影。這個時候大家也體會不到,看露天電影的那種心情。而且現在的年輕人有很多的娛樂活動,還有一些朋友可能會跟朋友一起去游樂園玩耍。然而在他們那個年代,唯一的娛樂活動可能就是看露天電影了。甚至還有一些人坐在了別人家的牆頭上去看電影,看到了這樣的場景之後,也讓很多人覺得如今的生活非常的不容易。

④ 還記得您看過的露天電影嗎

小時候看過的露天電影中,至今想起來印象還比較深刻的也有一長串呢!《少林寺》、《小街》、《牧馬人》、《戴手銬的旅客》、《朝陽溝》、《姊妹易嫁》……

小時候看過的露天電影,粗略地劃分一下大概有這么幾種:兒童片、生活故事片、才子佳人故事片、戰爭片、武打片、反特片、文藝片。

才子佳人類電影有《姊妹易嫁》、《女駙馬》等,故事情節、人物對白、演唱等比較通俗易懂,這類電影母親輩的喜歡看,女孩子也比較喜歡看。那時我就挺喜歡看的。這類電影看多了也就看出些門道來,比如,大都是大團圓結局,故事情節生動曲折,有一些傳奇色彩,還有一點點古典的浪漫。這些才子佳人類電影也有不少算是戲曲電影,豫劇、黃梅戲、越劇,在我的印象中是最多的。

像《牧馬人》、《小街》、《人到中年》等電影,應該是當時拍得比較優秀、比較文藝的老電影,只是當時年紀小,理解力差,也就看得稀里糊塗的,沒有領會電影所要表達的深刻意蘊。但是,聽著電影里的插曲、配樂,似乎也感受到了生命的蒼涼之美。印象最深的是看《小街》,那是白天上了一天的課,晚上走了幾華里的路到鄰村看的,不像那些情節生動有趣的電影,《小街》看得有些恍恍惚惚,懵懵懂懂,也看得昏昏欲睡。

⑤ 六七十年代的電影放映員是個「肥差」,你知道為什麼嗎

主要還是因為當時的電影放映員十分稀缺,而且想要成為電影放映員也沒有那麼容易。

⑥ @70後、80後、90後:這個夏天,我們一起回到小時候

生命的本質,

就是一本回憶錄。

關鍵是,

誰陪你一起寫,

而你又寫下什麼。

這個夏天,我們一起回到小時候!回憶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本期老照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我們的童年,

兒時的夏天。

●●●

有人說,人不再年輕的標志,就是愛回憶往事。

如今,奔五的70後、奔四的80後和奔三的90後,都朝著「不再年輕」的路上,躲避不及又堅定不移地向前走去。

夢想和現實的反復煎烤中,存款和貸款的巨大落差中,堅持和放棄的間歇發作中,在擁擠孤獨的街和對酒當歌的夜,我們都漸漸成了「愛回憶往事」的人。

這也沒有什麼丟人。

因為,生命的本質,就是一本回憶錄。關鍵是,誰陪你一起寫,而你又寫下什麼。

就像,站在這個熱浪滾滾、焦慮陣陣的夏天,我們想起的那些涼風習習、快樂無比的童年。

我們都有鑽在草叢里,不怕蚊子咬的小時候

01

小時候的夏天,是一群猴孩子。

清晨,叫我們骨碌一下從床上爬起來的,不是公雞的打鳴聲,不是牛鈴的叮當聲,也不是媽媽做早飯的乒乓聲,而是村頭巷口的狗剩、鋼蛋、大丫和翠花,站在窗戶下喊的那句「起來出去玩吧」的呼喚聲。

記憶的長河裡,我們忘記了當年有沒有寫完暑假作業,卻永遠記得撒開腳丫子玩到瘋的小細節。

在飽經滄桑也綠傘擎天的大槐樹下,我們玩彈珠、跳方格、摔紙麵包、玩跳皮筋……

▲跳方格

▲玩彈珠

▲跳皮筋

在這些簡單重復的 游戲 里,我們輸也輸得認命,贏也贏得磊落。

以至於,多年後走出大山走出愚昧,紮根城市混進職場,我們因為不願在背後搞小動作,在輸贏這個問題上還到處碰壁。

在粗糙堅硬也碩大冰涼的碾盤上,我們也玩撲克牌,玩骨牌,用泥巴捏缺胳膊少腿的小人,偷媽媽的洗衣粉,裝在塑料瓶里吹泡泡……

▲玩撲克

▲吹泡泡

沒有早教,骨牌紙牌上的圖形和數字,就是最早的蒙氏數學;沒有特長班,我們用泥巴、草葉和樹枝拼湊的圖案,就藏著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夢幻。

太陽越來越大,天氣越來越熱後,我們就下河玩。

河水清澈,魚蝦豐滿,如果拿個網,摸住了魚逮住了蟹,就可以帶回家讓媽媽改善晚餐。

▲摸魚

▲逮蝌蚪

落後的年代,狹隘的視野,猴孩子們根本不知道啥是花樣游泳,卻拿自己黑黝黝瘦巴巴的身體,變著花樣地摔向河水中,誰動作漂亮誰就是英雄。

▲花樣玩水

現在想想,也挺後怕的。

那時候,我們一天到晚在河裡玩水,也沒有聽說誰被河水吞噬。到底是老家的河水太淺,還是河裡有神庇護,直到現在這仍是個謎。

最舒適的時光,是夕陽西下,彩霞像一幅絢爛流動的畫,掛在村西頭的天空。

▲黃昏

牛羊肚子圓圓地從河坡上回來,雞鴨伸長脖子往圈裡鑽,炊煙裊裊升起,大樹下牆根旁的飯場里,坐滿了端著搪瓷大碗的父老鄉親。

▲飯場

媽媽扯著嗓子喚著我們的小名,有時也會生氣地把我們從小夥伴家拽出來,狠狠打上一巴掌。

但屢教不改的我們,狼吞虎咽地扒拉幾口沒有油水的飯菜後,就好了傷疤忘了疼地集結到空場地,在遼闊浩瀚的月色星空下,玩藏貓貓,玩丟手絹。

▲丟手絹

玩累後,一頭躺在院門前的竹床上,聽著大人們瞎編亂造也津津有味的鬼故事,沉沉進入夢鄉。

02

小時候的夏天,是一根老冰棍。

「賣冰棍嘍!」

▲賣冰棍的來啦

不管是田間地頭,還是街頭巷尾,只要響起這句話,小孩子們就會從四面八方聚過來,眼巴巴地瞅著賣冰棍的人。

碰到家裡收成好,或者父母心情好,就能端著茶缸子多買幾根。一根冰棍,大概是5分錢或1毛錢。從賣冰棍的人手裡接過來,放進茶缸子里,「咣當咣當」地端著往家跑。

跑得再快,冰棍也會化。家中孩子一人拿個碗吸溜一根,吃完後,再把碗里的冰水,一小口一小口地嘬凈。

▲吃著冰棍照張相

比冰棍更高級的,是汽水。

上街趕集時,盯著副食店門口的汽水,饞的直流口水,實在看不下去的爸媽,才施捨皺巴巴的一塊錢,讓我們買一瓶。

▲汽水曾是人間美味

一小口一小口地喝著冰涼甘甜的汽水,我們暗暗在心底改了志向:

如果當不了教師和解放軍,當個賣汽水的售貨員,也非常不錯,天天守著這么多汽水,想喝哪一瓶就開哪一瓶……

▲賣汽水曾是誰的夢想

當然,最省錢最好吃的「解暑好物」,就是自家瓜園子里產的大西瓜和小香瓜。

把瓜從園子里摘回來,用網兜套住放到村口的石井裡,或直接用壓井裡的水冰。冰到里外透涼後,咔嚓一切,甘甜可口,唇齒生香。

▲記憶中的冰瓜

進城多年後,再也難吃到小時候那麼甘甜的西瓜。不知道是現在的瓜不甜了,還是吃膩了的我們,味覺早已退化。

女人勤快的人家,每到夏季,都會給孩子熬綠豆茶或酸梅湯。

綠豆茶里放上冰糖,熬到一顆顆綠豆都開了花;酸梅湯放上甘草、陳皮、冰糖和桂花,那真叫一個開胃啊。

▲搪瓷缸子里的酸梅湯

後來,不再年輕的我們,到那些名字大相徑庭、門店大同小異的古鎮老街旅行時,在累得走不動時,總要點份綠豆茶或酸梅湯,其實不過是想在重訪童年中,補充點走下去的能量。

03

小時候的夏天,是一部電視劇。

▲曾對電視多痴迷,如今只想玩手機

《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每個暑期都要重溫一遍,怎麼看都不嫌煩。

▲俺老孫來也

講述善與惡、俠和義《神鵰俠侶》《笑傲江湖》《天龍八部》《雪山飛狐》,也是會背台詞了,還想再看一遍。

▲翁美玲曾是誰的夢中情人?

那時候,電視是個稀罕物。所以,有電視的人家門前,一到晚上,那傢伙,用「人山人海,鑼鼓喧天,里三層外三層」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那個年代,電視機前的人們

不管看啥電視,不管誰出場,孩子最愛問的一個問題是:

「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

多年後,長大的我們,見識了太多江湖之外的人性和凶險,參透了太多武俠之外的是非和曲直,終於不得不接受這樣的現實:

好與壞之間,存在的大量不好也不壞的人性,才是生命的底色。黑與白之間,綿延的大量不白也不黑的地帶,才是生活的實相。

但,那些湊在黑白電視機前,學會的一首首主題歌,卻奠基了我們明明五音不全卻喜歡哼唱的迷之自信,也為後來KTV的崛起打牢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看露天電影,也是小時候夏天的亮色。

▲露天電影真好看

條件好的人家,孩子考上了大學,老人過了大壽,或者母牛生了牛娃,都會請人來放場電影。

扳著指頭數數,電影總共不過那幾個:《葫蘆娃》《黑貓警長》《小兵張嘎》《上甘嶺》《鐵道游擊隊》《太行山上》……

有時候,為了看場電影,要和村上的一群人一起,走五里路,爬三道坡,趟一條河。

多年後,看露天電影時,歷經的那一個個或蛙蟲鳴唱、或暴雨突降的夜晚,在記憶里不停閃爍,我們終將明白:

是一晝一夜的遇見,累積成我們無法重返的童年;是一片一幀的畫面,疊加成我們不可替代的 情感 。

▲當年,看電影的你

還有,如今為人父母的我們,控制不住自己的壞脾氣,對不願寫作業只想看漫畫書的孩子發脾氣時,能否想到小時候,不想寫暑假作業的自己,在陣陣蟬鳴的斑駁樹影下,抱著掉了皮散了頁的連環畫,看得忘記了吃午飯;或聽著聲音刺刺拉拉的收音機,等著單田芳的評書,等著小喇叭的開播……

▲那個年代的連環畫,還有看連環畫的你

我們都曾是孩子,我們終將為父母。人世間最大的悲哀,莫過於當了父母之後,我們就忘記了自己也曾是孩子。

曾是孩子的我們,還特別愛在瘋玩到很晚的夏夜,拿著席片睡到露天場地里,或平房房頂。

那時候,夏風是自然的空調,星河是夜空的驕傲,貧困又單純的我們,揮霍著溢滿童年的快樂和歡笑。

▲架子車上的快樂

04

小時候的夏天,是一串牛鈴聲。

窮人家的孩子,暑假的時候,不會只想著玩。對貧困的認命,對父母的愧疚,會讓我們主動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計。

放牛放羊,割草看瓜,是小時候夏天不變的勞作。

▲腳上的軍旅鞋,很眼熟吧

▲當年的放牛娃,如今在哪兒啊

把牛羊趕到河裡吃草,我們就能跳進河裡洗澡,牛羊吃飽了,我們也玩美了,就在清脆牛鈴聲中,踩著夕陽跑回家。

躲在狹小悶熱的瓜棚里看瓜,我們就能約小夥伴一起玩,渴了摘個瓜,用小拳頭捶開,把頭埋進鮮紅的瓜瓤里,大口大口地啃起來。

那時候沒人覺得苦,甚至忙得不亦樂乎。

窮人家的孩子長大後,為什麼更能忍,更耐操,更容易滿足,更能接受命運?

那不過因為,自小起,他們就不曾被善待過。

05

童年的夏天,是一手紅指甲。

再粗糲的生活,也掩蓋不住人們對美的渴望。

小時候的涼鞋,是塑料鞋,鞋上還會有一個刷上金粉、明亮亮的鐵質裝飾扣;

▲我們都穿過的塑料涼鞋

小時候的裙子,是的確良,裙子上也會綉上山河歲月和花果芬芳;

▲麻花辮,的確良,那個年代很漂亮

小時候的交通工具,是二八自行車,爸爸騎著車子,媽媽抱著弟弟坐在後面,大樑上還坐著姐姐和妹妹,一家人駛在林蔭道里的歡聲笑語,被夏風吹得老遠,幸福感絕不亞於今天那些一臉焦慮的人們,穿著名牌開著寶馬車……

▲二八車和寶馬坐的人一樣多

小時候的紅指甲,是每家每戶院門前栽的那一株株開得擁擠又嬌艷的鳳仙花。

▲鳳仙花,開得艷

太陽落山,吃罷晚飯,媽媽就會用白礬或食鹽,和摘來的指甲花一起,放到石臼里搗碎,然後在燈光下,用麻葉和繩子,給我們染指甲。

▲不包指尖,都不好意思說過夏天

一覺醒來,我們的手指甲和腳趾甲,都變得鮮紅鮮紅的,一起被染紅的,還有半截手指和腳趾……

▲我們都曾有過紅艷艷的一雙手

如今,村口又開滿鳳仙花,誰還回家染指甲?

06

小時候的夏天,是小夥伴們的呼喚。

長大後,我們在這座城市的這頭,小夥伴在那座城市的那頭,好多年也難再碰頭。

小時候的夏天,是老冰棍里的甘甜。

長大後,我們不再為1毛錢作難,一毛錢也買不到一根冰棍,但再多的錢都買不來記憶的甜。

小時候的夏天,是黑白片里的懷念。

長大後,我們打開手機都能隨時隨地看電視,卻很難再找到看了一遍還想再看一遍的電視劇。

小時候的夏天,是傻笑容里的大汗。

長大後,我們每天都提醒自己把微笑帶在臉上,卻很難把它放進心裡,所以背過人群後,我們才總是偷偷哭泣。

小時候的夏天,是鳳仙花里的企盼。

長大後,我們早已不喜歡染又紅又土的指甲,而給我們染指甲的媽媽,也已老得趕不上我們下次回家的步伐。

小時候的夏天,是午夜夢回,千回百轉。

是故土和鄉愁,是父母和老屋,是河水和田地,是往事和理解,是終將老去的我們,在夢中緊緊地擁抱著,再也回不去的自己。

來源 | 閑時花開

⑦ 六七十年代,在農村看露天電影是一種怎樣的場面

六七十年代在農村看露天電影是一種非常熱鬧的場面,因為大家會將這樣的活動當做是逢年過節一樣來慶祝。在當時的農村想要看一場電影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說平時工作哪怕再累大家也都會非常的興奮,因為他們會期盼著看電影。很多人做完了農活以後雖然特別的辛苦,但是他們卻依舊笑得特別的開心,因為他們都在等待著電影的播放,並且當時的小孩子也特別喜歡在這樣的氛圍下看電影。

其實當時的小孩子不一定能夠看得懂電影裡面正在播放的內容,但是他們還是會看得非常的開心,因為這是一種集體的氛圍感。每當電影日來臨的時候他們就會提前到到達看電影的地方,並且早早的開始等待,雖然說小孩子們平時也會鬧鬧騰騰的,但是在這個時候他們都會非常用心的看電影。

⑧ 回想起小時候看露天電影,是什麼感覺印象最深的是哪部

「看電影了,看電影了」童年的回憶,歷歷在目。

顧不上吃飯,拿好板凳,佔好地方等著放映,天漸漸黑了下來,大人孩子們逐漸在增多,周圍的小夥伴們在跑著跳著,大人們在談論著家長里短。

⑨ 回想起小時候看露天電影,是什麼感覺印象最深的是哪部

露天電影,童年的快樂!

上世紀,八十年代,農村文化 娛樂 生活十分單調,村民們每天忙碌在田間地頭,那時候,如果晚上可以看一場露天電影,是村民盼望已久解乏最好的樂趣。放學剛回家,一聽說今晚有電影,心早已插上了翅膀。我屁顛屁顛地粘著媽媽快做飯,不然搶不到好位置了。好不容易端上飯,我不知品味,狼吞虎咽,如圈中小豬吃食,弄得滿臉都是飯粒。媽媽還沒有來得及收拾,我抱起小板凳沖出門外,大聲疾呼:「看電影去了,看電影去了……」接著其他小夥伴一唱一和,「我不去,我不去,小狗喜歡看電影。」嘴上這么說,沒命地抱著板凳疾馳,嘴裡還伴奏:「駕、駕、駕……」真有點小馬奔騰的場面。離很遠就看到有人爬樹掛電影屏幕。放電影的地方有講究,第一需要在寬敞的地方放置放映機,以方便鄉親們觀看。其次,最好前方有兩棵相距合適的大樹,可以掛屏幕。那個時候可沒有廣場這個概念,更別提廣場舞。我們村中央有個大池塘,雖然塘底坑坑窪窪,能裝人。只要電影好看,咱不計較。電影放映員一臉嚴肅,默不作聲地在電影箱子上倒片子。我們這些孩子們緊緊圍繞在他的周圍,都想伸手摸摸,如果能搖搖就更好了。片子倒好以後就開始放電影了,星空之下,放映機投射的光束播放著另一個世界的故事,至今回憶起來那種美好,都似乎只存在於夢中。在我的記憶中,看過的這些電影印象深刻:80年代,在我童年的時候最喜歡看的電影是戰斗片,那時還是黑白影片《地道戰》《鐵道游擊隊》《狼牙山五壯士》《大刀記》《雞毛信》《上甘嶺》《地雷戰》等,
其中記憶深刻,刻骨銘心的影片是小時候看過的《雞毛信》劇情內容記憶猶新,歷歷在目。作品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華北抗日根據地龍門村,有趙姓父子倆,父親老趙是民兵中隊長,十二歲的兒子海娃是兒童團團長。一天,父親得到鬼子要進山搶糧的消息,便讓海娃送一封有關攻打敵人炮樓的雞毛信給八路軍。海娃以放羊作掩護,攜信上路。 不料途中遭遇鬼子,海娃急中生智,將信藏在了頭羊的大尾巴下面。鬼子們搶了海娃的羊,還逼迫他帶路去龍門村。 晚上,海娃乘敵人熟睡時,取信逃跑。途中,信一度失而復得,但海娃卻再次被敵人抓住。機智勇敢的海娃故意把敵人引入歧途,至此,敵人才知中計,拔槍打傷海娃的手。 千鈞一發的時刻,八路軍趕來搭救,全殲了敵兵。海娃完成送信任務後暈倒了,八路軍根據雞毛信里提供的情報,炸毀了敵人的炮樓,並活捉了貓眼司令。看完電影回到家已經十點多了,
媽媽催促著:「快去睡覺,明天還上學呢?」我連忙鑽進被窩,卻怎麼也睡不著,明天又會在哪兒放電影呢,露天電影對於我們這輩人來說,是一種不可磨滅的影像,是一種難以忘懷的往事,露天電影帶給我快樂和慰藉,是那個時代的精神嚮往。
露天電影是我童年時代最美好的記憶,更是一種難以忘懷的鄉愁……

「看電影啰!」「今晚在哪個寨子放電影呀?」「今晚的放的是什麼電影」……孩童時期呼朋喚友去看電影的話語聲,至今彷彿還在耳畔響起!

露天電影,是七八十年代小孩大人男人女人最受歡迎的一種 娛樂 方式,哪個寨子有電影都會去看,走路涉水也不讓落下一場;哪個寨子有電影,那寨里就像過年一樣熱鬧,儼然成了歡樂的海洋;電影在本寨子放的話,還要早早的搬個長板凳曬谷場去號位,占據最好佳觀影位置,還熱情主動幫電影師傅拉影幕和搬一些必要物件,心裡想著能快點放影好一睹為快;要是電影是在別的寨子放影,放學回家看到父母做晚飯菜慢了,就草草吃點上頓剩的冷飯菜填飽小肚子,抓緊時間早早的趕去看電影,生怕錯過精彩的片段而留下不完整的遺憾!

從兒童時期到少年時代看了不少電影。在兒童時期,我記得最先看的第一部電影是《渡江偵察記》,然後就相繼看了《地道戰》《平原游擊隊》《地雷戰》《解放石家莊》《南征北戰》《沙家浜》等等,兒童時期所看的電影大部是戰爭類型的。

到了少年時代,多數是看香港的武功武打影片,比《少林寺》《自古英雄出少年》《萬水千山總是情》等等,但印象最深的就是《金光大道》這部電影,記得當時在鄉中學放影,從家裡步行到中學要20多分鍾,看完電影返回家途中遇到大雷電暴雨還伴有大風,當時還因太瘦小還被風吹下路邊的小水溝,幸好沒傷到自己,爬起繼續跑,等到家後整個人也就成了落湯雞。即使這樣,也覺得好快樂的,也許是因為享受到「影後之雨」這個小插曲,才令我記憶深刻,使我至今難以忘懷!

露天電影確實是一個美好的回憶。

「看電影了,看電影了」童年的回憶,歷歷在目。顧不上吃飯,拿好板凳,佔好地方等著放映,天漸漸黑了下來,大人孩子們逐漸在增多,周圍的小夥伴們在跑著跳著,大人們在談論著家長里短。時間到了,放映開始,說話和嬉鬧聲瞬間靜了下來,特別有時新電影片,兩個村莊在同一晚上放映,也就需要跑片,偶爾會晚一點時間,那個等待真是急死人啊!換片時,又急忙跑到放映機跟前觀看,跑到幕布後邊嬉鬧,那時的場景真是人員眾多,議論紛紛,一晚上兩部電影,真是過癮的很。

時間的推移,一日並一日地向前航行著,從電視機的普及,到寬頻網路的入戶,到現在的智能手機,人們足不出戶就能看到電影,露天電影已經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離人們的生活漸行漸遠了。現在的時代在城鎮和鄉村早已不時興放映露天電影了。

但今晚的電影註定沒有幾個人看,而如今也能難找回當初那種氛圍,回憶是種很奇怪的東西,以前電影里的人物,畫面,已深深印在腦海里,在時間的長河裡也是揮之不去。即使在影院里看,我們也再難找回以前看露天電影時的那種輕松,單純,自由,快樂的感覺了。

一陣夜風吹過,拉回思緒,夜以涼,眼看著幕布越離越遠,心情起伏,但對兒時看電影那種懷念格外清晰。時光荏苒,歲月如梭, 社會 在不斷的進步, 科技 技術力量在不斷的革新,但自己內心深處對兒時露天電影的情懷越發深刻!

說起露天電影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有印象,這種獨特的電影播放形式從五十年代開始直到21世紀初逐漸消失,應該說露天電影是幾代農村人共有的記憶,曾經帶給了人們很多美好的回憶,直到現在回想起來還帶有鄉愁般的懷念

在那個 娛樂 項目匱乏的年代,露天電影是農村非常重要的 娛樂 活動,是日常生活里難得的消遣方式。

放露天電影,對環境要求一點也不高,只要有一片寬敞的空地就行,看露天電影是全村人最重要的 娛樂 活動

傍晚的時候,一家幾口,成群結隊,每人手裡拿著椅子,夾著小板凳,成群結隊從四面八方趕來看電影。大家都想早點趕到,可以坐在前排離幕布近的位置,生怕去得晚了占不到好位置。那種迫不及待絕對不是現在玩手機、電腦的人所能想像和體會的

夏天天長,看露天電影必須得等天色完全暗下來,於是,在等待的這段時間里,放映場的空地上又成了人們嬉戲打鬧的地方。孩子們在四圍亂竄,大人們互相問候,聊著家長里短,露天電影場地充滿著歡樂喜慶的氣氛。

終於,放映機射出一束強烈的光,一會兒,銀幕上出現了光芒四射的五角星,電影開始了。全場頓時安靜下來,伴著放映機輕微的沙沙聲,電影中響亮的人物對白透過空曠的村野飄向遠方。

在那個單調的年代,露天電影上放的片子來來回回就那幾部,即使看過多遍人們依然樂此不疲,絲毫沒有覺得這些反反復復播放的片子覺得單調。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 娛樂 方式也更加多樣化,歌舞廳、酒吧、KTV等地更是成了都市人活躍的新場所。人們對電影的熱情不再有從前看露天電影那種快樂的感覺,也和露天電影一起消失得無影無蹤,似乎再也難找回。有時候做夢都想回到兒時重溫一下那時的美好時光。

「看電影咯」,隨著一聲吆喝聲,家家戶戶拿著小板凳結伴而行,到達指定的位置,觀看一場露天電影。(不知道你們的露天電影在哪裡放映,我小時候的記憶就是學校的操場)

電影播放前,絕對是人聲鼎沸,「哭鬧的嬰孩」「瓜子西瓜要嗎?」「因設備新奇觀摩的孩童」......但是一旦電影播放,那些奇奇怪怪走動的身影和莫名其妙嗦嗦的聲音都消失了,大家一同沉浸在了電影的情節中,要不是不約而同的大笑和同仇敵愾的憤恨,都快忘卻了置身人海的環境。

那時的一部電影仿若一桌大餐硬菜,人們懷著「敬畏」之心來欣賞一部電影。那時電影行業的從業者也以「文化倡導者」「精神糧食播種者」的形象約束要求自己,打造了一系列高本質的電影題材,例如《地道戰》、《地雷戰》、《少林寺》、《自古英雄出少年》、《萬水千山總是情》等等,給幕布前的觀眾留下了茶餘飯後傲人的談資。

播放電影《地道戰》時,給我兒時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人民用智慧,用地道戰來曲線應對敵人的瘋狂,就連劇中的小朋友都那樣的睿智勇敢。敵人的丑態和無知以及種種拙劣的伎倆都被人民用智慧化解。那時常幻想自己是其中一員,在腦海中與敵人英勇作戰。(我估計自己超強的幻想能力就是那個時候被鍛煉出來的)

如今的電影市場,內容題材豐富,上到宇宙星辰與外星人叫板,下到探秘深海魚怪,左去穿越古代統一天下,右去未來留下燦爛色彩。雖然題材豐富了,但是對電影的『』敬畏感」也慢慢淡去,也造成了良莠不齊的影視市場畸形發展。

現在也有一些老人偶爾坐在街邊,看著商鋪為吸引流量,在LED上播放的電影,沒了兒時的快樂,沒了年代的題材,盯著索然無味的題材。偶爾路過的年輕人還會不時露出鄙夷的目光。

其實他們不知道,這些人哪是在看電影,他們是在「憶童年」。

要說看露天電影70後、80後的朋友一定印象最深刻吧?因為那是那個年代人的美好記憶。現在回想起來讓我感慨萬千,因為那種刻骨銘心的往事再也回不去了!

「全體村民注意了,今晚村部放電影:地雷戰、地道戰,吃過晚飯抓緊時間過來觀看」。村部的大喇叭里反復傳來老村長那熟悉的聲音。孩子們聽到今晚村部要放電影都高興的跳了起來,飯都顧不上吃了約上一起玩的小夥伴一起向村部跑去,都想提前去佔好位置和看下放映員是如何布置放影設備。

那時候村裡放露天電影的場地,都選在村小學的操場上,一塊潔白的熒幕布用繩子綁在兩棵樹上,兩個超大號的喇叭也固定在樹上這就完成了。最後一步是放映員開啟放影機,一道刺眼的白光直射到白色的熒幕上,神奇的是這道光很快就放大、放大再放大直到鋪滿整個熒幕布。此時有幾個調皮的小夥伴站直身子擋住投射的白光,銀幕上馬上就出現了他們手舞足蹈的影子!搞得大家嬉笑連連…

這時候天已經開始變暗了,操場上也已經坐了不少來看電影的鄉親們,且路上還有不少鄉親還在陸陸續續趕來。此時操場上已經人頭攢動,人聲鼎沸了,孩子的叫喊聲哭聲、大人們的交談聲說笑聲、大喇叭播放的音樂聲、場外小商販們的叫賣聲…匯集成露天電影放映前的交響樂!

讓我印象最深的電影名字叫:《地道戰》,「地道戰,嘿!地道戰,埋伏下神兵千千萬…」伴隨著這強有力的曲子讓我們好像回到了那戰火紛飛的時代,聽著這首歌讓我們這些孩子都感覺特別振奮!電影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為了粉碎敵人的掃盪,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新地利用地道戰的斗爭方式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這部電影有兩個地方讓我記憶深刻:

1.一群喪盡天良的鬼子在冀中平原上頻繁進行大規模的掃盪,狼煙四起。面對鬼子瘋狂的「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下冀中人民沒有絲毫畏懼,他們利用智慧、勇氣與力量團結一心利用地道一次又一次地擊退日寇。

2.條條地道,場場戰斗,時而緊張萬分,時而讓人拍手稱快。印象最深刻的是戰士們用牆上的小眼左打一槍,右放一炮。讓鬼子摸不著頭腦,在村子裡東奔西跑,抱頭鼠竄。神秘的地道埋伏著神出鬼沒的游記隊戰士,他們雖然沒有先進的武器,但有最聰明的土辦法—地道戰,有最強大的後備軍—老百姓。他們之所以贏得勝利,靠的是正義的力量,靠的是智慧的頭腦,靠的是人民堅定的支持!

李連傑主演的《少林寺》是1982年上映的,我看《少林寺》那會兒,應該是90年前後,這樣算下來,這個影片從上映到我看的時候應該差不多有10年了,當時應該是夏天的時候,鎮上的 體育 場集中露天放映,鄰居一大幫孩子每天晚上去 體育 場玩,我大概跟著看了3、4場,加上後來CCTV-6和別的頻道看過的,不下10遍。

這是中國影史上的一個神話!據統計,這部影片以0.1-0.3元/張的票價,取得1.4億的票房,觀影達5億人次。很多人會質疑這個數據,覺得太假了。老實說,我也覺得假,因為觀影人次5億這絕對少報了。

《少林寺》這部影片的放映,對當時的群眾來說,絕對稱得上是一個萬人空巷的事情。那時的電影院很少,一部分人去影院看,更多的人是單位在大禮堂集中放映或者乾脆像我小時候那樣集中露天放映,蹭票看的觀眾們不計其數,更別提有的人豈止是一遍兩遍地看,根本是十遍八遍地看!

那會的中國,可能大半的人都看過這部電影,這放在今天完全是一件無法想像的事情!

想起我們小時候,我認為印象最深的電影是《三打白骨精》電影,記得是半夜裡爬起來去看的,因為一部電影機器一個晚上要演幾個村,所以睡醒一覺去看,那時感到無比的幸福,小時候看到打日本鬼子的嚇得心裡砰砰跳,真是迷迷糊糊的童年,每當上學走在鄉間的小路上,聽著知聊聲聲叫著夏天,回憶起來多麼遐逸的感覺,可童年只能在記憶里!

村裡露天電影

提到電影,很多人可能會想到安靜的坐在電影院觀看,或者是利用電腦、電視機以及其他設備觀看

這些習以為常的生活,讓很多人覺得除非有什麼新電影,引起觀眾或讀者的注意,否則對於看電影這樣的文化消費或者 娛樂 消遣,已經不足為奇。

但是,我在這里所要講的是鄉村露天電影。這種電影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那可是個新鮮事。首先,需要找一塊空曠的地面,搭起架子或者借著牆體,布置一塊帆布做銀幕;

其次,各家出力,七拼八湊幾排板凳,就是最簡單的露天電影院。然後,附近幾個村裡的男女老幼坐在一起,像廟會一樣熱鬧,他們一邊看著電影,一邊聊著家常、嗑瓜子、喝茶。小孩子已經早早到了,坐在最前排,滿滿的擠在一處。

回想這樣的場景,即使在現如今的農村也變得不易見到。 前不久,在這個春光明媚,蛙聲此起彼伏的季節,我回到老家。到了傍晚的時分,就能隱約聽到外面小孩子的歡叫聲,估計他們比較興奮,說是今晚在村前面又要放電影了!小孩子們也都是圖個熱鬧,也算是找到個好機會,聚一聚似的。現如今看電影也不是什麼奢侈的事情,但是,能夠大家有機會聚在一起,這件事足以讓他們變得歡欣鼓舞! 記得我自己小的時候,也看過這樣用帆布做銀幕的電影,頭一次看見便覺得挺新鮮。至於電影的內容早就忘得一干二凈。那時候,我還是一名小學生,懵懵懂懂的,什麼也都感到好奇。老師說,學校要准備放電影給大家看,於是歡天喜地的去搬桌子和凳子。由於半天功夫不用上課,片刻的偷歡,這內心的快活也是不言而喻的,正如古人說的,「偷得浮生半日閑」。

那時候,鄉村小學的設備還是很簡陋的,看一場電影,

還需要找來布幔將教室的窗戶遮起來,防止陽光進入,從而影響電影的播放效果。於是,我們在高年級的同學指揮下,各自坐在布置好的教室里,等著觀看電影。當時,我們可認真了,不僅要求每個人回家准備2元錢,作為上交學校的電影費,而且還需要我們寫一篇觀後感。這讓我們簡直是如臨大敵。一上午的時光,我們都非常認真的坐在那裡,試圖記住電影里的每一個細節,然後認認真真地寫作文……

現在回想起來,時間過得真快,現在的我們早已都不是當年的小學生,進入學校多多少少都有些陌生感以及似曾相識的親切感!而昔日看電影的熱情,現在也不知從哪裡能找得到!? 在老家的那一場露天電影,本來我是不打算去村前看的,現如今家家都有網路,一般什麼電影都能看到,大晚上走到村前看電影,不免覺得沒有什麼意思。但是,看到村裡老人小孩的那股興奮勁,我也就湊過去,看個熱鬧了。

一開始,的確很熱鬧!村裡的男女老幼都來了,像是點卯一樣,大家聚在一起。尤其是小孩子最認真,帶著小板凳像我們小時候一樣,不是安安穩穩坐在一起,而偏偏是擠在一起,擠出個一身汗,出點力才高興。大人們自然閑聊的多,具體也不是十分關心電影的內容,聊聊一會兒,許多人也就各自散了。最後只剩下,一些精力旺盛的小孩,還有一些悠閑的老人安安穩穩地坐在那裡。這倒讓我有些擔心,擔心這場電影,還沒有結束,人都各自回家休息了,那麼放電影的人豈不是很尷尬!?

現在回過頭試想那些看電影的老人和小孩,也像今天的鄉村一樣,不復有昔日的熱鬧、繁盛,並隨著這個時代的步伐在走遠、凋零!回首看到那電影的銀幕漸漸破爛,對於看電影的心境也不復當年!

小時候,奶奶住的對面有個空場,那是我們老街的露天電影院。在那個精神文明匱乏的年代,電影對於我們小孩子而言簡直是一場盛宴,我們對它的期盼不亞於對過年的期盼,曾經帶給了我們太多的美好回憶。如果得知要放電影了,我們一天的心都是激動不安的。當夕陽的余輝還掛在後山,我們晚飯也顧不上吃幾口,就端一個小板凳一路小跑來到現場,有蹲著的,坐著的,站著的,還有像猴子一般在場院跑來跑去的,沒有片刻老實。為了佔一個絕佳的看電影角度,調皮的男孩子各顯十八般武藝,有的爬上了樹,有的甚至爬上了房頂。《地道戰》《上甘嶺》《智取華山》《歸心似箭》《渡江偵察記》等等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電影一開場,屏幕上五角星閃閃發光,盡管當時「八一電影製片廠」幾個字我還不認識,但我知道這片是打仗的電影,特興奮。而引以自豪的是,街上所有的長輩都喜歡我的是,在閑暇時,他們會捉弄我,讓我把看過的電影用自己稚嫩的語言演繹出來,講給他們聽,每當這個時候,我就很認真地,站得筆直,一五一十地、繪聲繪色地講,然後他們笑成一團,不過很好地鍛煉了我的表達能力。

說起來有點不可思議,我人生第一首會唱的歌竟不是兒歌,不是童謠,而是露天電影《歸心似箭》的插曲《雁南飛》(當然只是哼哼旋律而已)那時約五六歲吧,從此旋律伴隨一生,是我當時最喜歡的影片。那個年代的人們純情,歌曲也純情,一首首旋律流暢,感情優美,曲調婉轉,特別抒情,很好地表達整個 社會 的人們被喚醒的美感意識的純情朦朧期。每每唱起,男女主角依依不捨的場景,天空秋雁南飛的畫面躍然腦海,歌曲與電影的渾然整體,相互映襯,相得益彰。那時早期歌曲與現今豐富多彩、五花八門的流行歌曲的創作手法和詞曲的相比,其含蓄抒情,語境幽美的詩詞,旋律悠揚,千轉百回的音韻,是不能相提並論的。在此,代表那個年代所有看過露天電影的小夥伴,向這些經典致敬!

如今的中國電影表面上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但大量的 社會 精英,特別是知識階層已經不進電影院了,這和當年經典電影出來之後萬人空巷形成鮮明對比。現在的電影喪失了對中年以上觀眾的吸引力,所以現在去電影院,更多的是尋找逝去的情懷。

⑩ 70後的朋友還記得觀看第一部電影是什麼片名嗎感受如何

雖然我是90後,可是我老爸四叔他們那一輩,也就是叔叔你們70後,在70後眼裡想必周潤發,這個身影不陌生吧,沒錯你已經猜到我要說什麼了

《上海灘》劇中黑色風衣,禮帽的形象想必不陌生吧,那個年代家裡有DVD不對准確的說是VCD,放個電影大家總會扎堆一塊,磕瓜子,喝茶,討論著,這個場面那個場面的,想想想都熱鬧。

《上海灘》是香港無線電視台出品的民國劇,由招振強、譚銳銘等執導,周潤發、趙雅芝、呂良偉等主演。

該劇以民國年間的上海為背景,描述了上海幫會內的人物情仇以及許文強與馮程程之間的愛情故事 。該劇於1980年在香港無線電視首播,1985年被引進中國內地播出 。1990年,香港無線電視舉辦「八十年代十大電視劇集」評選,《上海灘》名列第一位。

再來說一下觀後感吧,當時討論最多的就是許文強和啊娣。

關於許文強到底愛不愛阿娣。我想應該是愛的。結婚是不是報恩。有,但不完全是。他在香港的生活大概是全劇里戀愛腦唯一上線的時候,那對阿娣一系列的撩妹舉動打了觀眾一身血窟窿。其實我覺得這多少是編劇的鍋。也許是因為篇幅所限,上海的筆墨過多地落在各方勢力爾虞我詐上,留給偷得浮生半日閑的談情說愛太少了。但是文程之間偶爾的聊天,又能大概推斷出他倆相處的小片段。其精彩甜蜜的成分絕不比許文強和阿娣少,甚至因為馮程程本身的性格和她開放的思想,估計會更妙趣橫生一些。例如當著前男友面毫不避諱的吻別(心疼陳翰林兩秒鍾)。只是很可惜,沒演。所以,許文強在獨自一人回憶上海時光時,會露出那樣懷念,甜蜜,而遺憾的表情。有些愛情,可遇而不可求,他終究沒有那個幸運。

說到這里是不是腦海里又回憶起來了當時看電影時候的種種回憶。

最近又把這本經典劇作翻出來看。明明已經過去三十年,斑駁的影像,簡陋的布景,和當今時代的作品相比過於落後。可是每一幀膠片,卻一直閃爍在時光的河流里,從不曾褪色。

第一次完整看全劇是十多年前,雖然很是傷心,卻從不曾認真思考過裡面所表現出的人性。如今十多年過去,也許是閱歷變深,再看全劇,滿懷惆悵,久久無法釋懷。

人生七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無論是許文強還是馮程程,他們都在那個時代的漩渦下不斷重復著無可奈何的痛苦。

打銅鑼補鍋,戴手銬的旅客,紅樓夢等等

第一部看的電影是《連體陰》

小學五年級看的,留下的印象可以說是很深刻的了。

和同學看的時候,大夏天的兩個單薄的身影抱在一起瑟瑟發抖。

在小區明媚的陽光里頭,時不時傳來兩個女生驚恐的尖叫,引起一大片人好奇的目光。

現在還記得那電影的情節。

最氣的是,有一次鬼跳出來的時候,同學她妹嫌棄我兩太吵,按下了暫停鍵。

畫面就卡在白衣女鬼血肉模糊的臉上……

嗯,後果是被樓下投訴了。

由於這部恐怖電影,我接下來的兩個月不敢一個人睡,連續一年無法面對鏡子。

又由於這部電影,我哥看《山村老屍》被嚇一驚一乍的時候,我淡定的評論這女鬼的長相一般般。

後來就沒去看過恐怖電影了,不敢作死。

回憶是一件奇妙而美好的事情,不論出身農村還是城市的70後,相信兒時一定看過好多電影、電視劇。

出生農村80的我,回想兒時看電影的場景,現在都是記憶猶新,尤其是看露天電影,全村幾百人一起歡聚公社禮堂大院,那是多麼熱鬧的事情。

那時候,農村一個隊里只有一兩部黑白電視機,有電視的主人當然是全村人羨慕的對象,因為他是村子裡條件最好的人家。每天晚上,大家一起准時來到,小孩們都圍成扇形坐在電視機底下,大人都站在後排,里三層外三層,屋內沒有地方,只好站在門外或者透過窗戶看,每晚演兩集,有時候為了占個好位置,飯都顧不上吃,早早去搶位置,下面就來介紹這些兒時經典影視劇。

電視劇01、大俠霍元甲

這是83年看的第一部電視劇,也是國家引進的第一部香港電視劇。由黃元申和米雪主演,徐小明導演,該劇描述清末著名武術家霍元甲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他縱橫大江南北,以自己高超的武藝戰勝外國高手,為民爭氣,為國雪恥,大大激發了中華兒女的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當《萬里長城永不倒》片頭歌曲響起,一句「昏睡百年」唱醒多少中國人,許多武打場面,都是實打實的真功夫,大家看的是如痴如醉。

電視劇02、射鵰英雄傳

83版《射鵰英雄傳》,播出時同樣是萬人空巷,看完後我們小孩還都編了順口溜:「射鵰英雄傳,楊康是壞蛋,黃蓉最美麗,郭靖大笨蛋」。這部電視劇聚集了TVB所有明星出演,大家都是本色出演,他們朔造了善良勇敢,大奸大惡的江湖人物,塑造俠骨柔情的武俠精神,這些角色都深入人心,裡面30多位龍套人員,現在都是一線大明星。

電視劇03、上海灘

1985年被大陸引進的《上海灘》,開頭一曲「浪奔、浪流,萬里濤濤江水永不休」,頓時讓人熱血澎湃,其中周潤發飾演許文強,趙雅芝飾演馮程程,這一對香港金童玉女成就了這部電視劇,使這部電視劇至今都是無法逾越的經典。

你們的記憶是什麼呢?

70後80後經典的電視劇:我看的第一部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小時候有點幼稚的時候,看《新白娘子傳奇》感受頗多。怪法海多事,怪許仙糊塗,同情媚娘...「千年等一回」那首歌,也算是家喻戶曉。從此白娘子似乎也成了賢妻良母的代名詞,趙雅芝成為了永恆的古典第一美女。原來前世因緣定,莫怪今生總痴情,百年同修初心在,此生終不負卿卿!!!

《甜蜜蜜》

「甜蜜蜜,你笑的甜蜜蜜,好象花兒開在春風里,開在春風里……

每當這段再熟悉不過的音樂在耳畔響起時,我的眼前就會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一幕畫面:兩個青年男女共坐一輛自行車下班。男的在前面用力地蹬著車,女的則坐在後座上,一邊不經意地前後晃動著雙腿,一邊小聲哼著這首《甜蜜蜜》……這一幕看似平常,但卻又令人莫名心動——不錯,這正是電影《甜蜜蜜》中的一個小小的片段,而那個男子就是黎小軍,女子則是李翹。

他們的故事是從1986年開始。那一年,來自內地的黎小軍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單純的夢想來到了香港。他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而後在麥當勞快餐廳邂逅的那個叫李翹的女服務員,正是之前在來港列車上與他背對而坐、抵頭而眠卻又素未謀面的同車人;而李翹呢,只怕更不會想到,這個在見面之初令自己一心只想從其身上占點便宜、撈點好處的單純男子會成為自己一生中的最愛,而且這樣一段情緣,竟會牽牽扯扯、兜兜轉轉長達十年之久。或許,這就是人們長說的緣分。

然而如果暫時先拋開這所謂的「緣分」不談,只看他二人的感情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相識還是相愛,也無論是分離還是重逢,這一路走來,雖然二人之間分分合合變故不斷,但也不見得有多麼的跌宕起伏驚心動魄。他和她,只是紅塵俗世里的一對再普通不過的青年男女,只所以會產生感情,說到底亦不過是因為寂寞。

來到香港這個物慾橫流的現代化大都市的人,無論是單純善良如黎小軍,還是精明現實如李翹,對於未來,他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與憧憬,然而在香港的生活並非他們來之前想像中那般容易。

現實的殘酷、競爭的激烈、人情的淡漠、物質的匱乏……所有的一切的一切,都讓他們倍感壓力,且缺乏安全感,甚至有時連明天會怎麼樣都不知道……面對如此復雜的「內憂外患」,人的內心會非常容易感到空虛和寂寞,亦會情不自禁地渴望來自他人的關懷與慰藉。或許正是因為如此,黎小軍與李翹在交往之初時,他才會在明知後者經常占他便宜的情況下,依舊選擇睜隻眼閉隻眼,其目的就是不想失去他這個在香港唯一的一個「朋友」;而李翹亦是如此,雖然她表面上精明堅強,但本質亦不過是一柔弱女子。獨自一人身處異鄉,她甚至比黎小軍更渴望依靠與溫暖,因此兩個孤寂的人在同甘共苦、相濡與沫的過程中越走越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而年宵節那天晚上的生意失敗多少成為了二人復雜 情感 迸發的導火索,他們最終發生了關系。

——這算是愛情嗎?或許此時還不能完全算,但情根已在不知不覺中在兩人心裡悄然深種。不過這二人卻一直不肯、不願去面對自己真實的感情,而只是以 「好朋友」的名義繼續保持交往,且互相依靠。究其原因,是他們不甘心因為這樣一段愛情而放棄了自己最初的理想。

「黎小軍同志,我來香港的目的不是為了你,你來香港的目的也不是為了我。」——李翹的一句話為他們之前種種矛盾的行為作了最好的詮釋。黎小軍的理想是能接遠在家鄉的未婚妻小婷來港團聚、完婚,而李翹亦時刻謹記自己來香港是為了發大財返鄉鄉蓋屋,並且做一個真正的香港人。道不同,不相為謀。因此在他們分別意識到自己已無法再繼續自欺欺人下去,而兩人的目標又無法達成一致的情況下,只能選擇黯然分手。

他們也想就此斬斷情絲,一切從頭來過。於是他們很長一段時間不再聯絡,身邊也終於有了各自名正言順的愛人……種種努力都嘗試過了,可到頭來,心中想著念著的卻始終還是對方。

終於明白了自己心中的真愛,終於不想再繼續欺騙自己的感情,所以在那夜纏綿過後,他們坦然承認了自己的「失敗」,並勇敢正視自己內心真實 情感 ,對未來均做出了堅定的抉擇。

如果不是因為豹哥突然出事,這個故事或許就該在此圓滿地落下帷幕,但好事從來就多磨,於是碼頭意外一別,咫尺轉眼又成天涯。

李翹的選擇倒也罷了,畢竟在當時的情況下,無論是出於 情感 還是道義,她都無法棄豹哥於不顧;而平時里多少顯得有點窩囊的黎小軍卻在那時卻表現出了一個男人少有的堅持與誠信。無論是碼頭的痴痴等待,還是之後與小婷的毅然離婚,其實都是為了兌現曾在李翹面前許下的諾言。

而後在分離的那些日子裡,即使身處陌生的異國他鄉,無論日子過得有多麼的忙碌,想必黎小軍都不曾忘記那個叫作李翹的女子。因為彼此的生命曾經交集,身體里也滲透了對方的熟悉氣息,記憶深處那段在香港艱難打拚的如煙往事里,有他們曾共同擁有過的最純粹熱切的愛情回憶。

而李翹呢,雖然最愛的人不在身旁,但那種中國傳統女性「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隨遇而安的觀念在她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如果不是豹哥突遭意外,客死異鄉,她應該會心甘情願地跟著那個同黎小軍一樣深愛著她的男人相伴終老。然而命運卻再次跟她開了一個玩笑……

多年以後,歷經滄桑的二人兜兜轉轉,終於因為那首鄧麗君的老調情歌《甜蜜蜜》再次邂逅於異鄉的街頭。當那熟悉的旋律在耳邊響起時,當那不經意間轉身,四目悄然相接時,電光石火之間,時間彷彿凝滯,一切亦真亦幻,恍如隔世——

熒幕下,不知有多少觀眾曾為這一幕唏噓不已,感慨萬千,然而電影中的有情人雖然終能再度聚首,可現實中的我們呢——要知道,我不是黎小軍,你也不是李翹,即使彼此曾經刻骨銘心地愛過,但一旦放開了對方的手,不會有一首輕飄飄暖洋洋的《甜蜜蜜》讓我們多年後再度邂逅於街頭。

緣,固然妙不可言,但現實中的愛情卻往往沒那麼浪漫。一部《甜蜜蜜》是一場光影交織的甜蜜美夢,夢中不是身是客的我們可以一晌貪歡,但到了夢醒時分時,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本人77年的,印象里看的第一部電影好像是印度的《大篷車》,又好像是國產的《喜盈門》,這個真的記不清了。

這兩部影片都是我很小的時候看的,當時我就是那種在影院里哭鬧的熊孩子,因為根本看不懂(這是後來我媽跟我說的~)。記得上小學之後,不知什麼原因纏著我媽給我買了《大篷車》的小人書(不知道啥是小人書的小盆友可以自行網路),通過這本書我才大概了解了這部電影到底說的是啥。至於《喜盈門》,說實話到現在我也不知道它的故事內容~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你能滿意。我是英年早肥,不定期更新影視, 娛樂 及 游戲 資訊。有喜歡的朋友,歡迎大家點擊關注!

露天電影院[捂臉]一般看得最多的是學校,每年夏天五六月至少有2場露天電影。在學校的操場上,穿著短袖短褲看電影。正值盛夏,蚊子特別多,看場電影,被蚊子叮了一身都是紅點點。那時候最喜歡看《少林寺》,那時為了看電影,課後都不休息就為了能做完作業好好看電影。

戴手銬的旅客、劉三姐、冰山上的來客……絕對不是少林寺

閱讀全文

與兒時看露天電影的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加坡的一部催淚電影講母愛的 瀏覽:849
封神榜在線觀看免費完整電影2020 瀏覽:843
有個電影描述一部大廈 瀏覽:159
貓和老鼠大電影美國 瀏覽:288
南海嘉洲廣場電影院 瀏覽:51
車頂大活人電影 瀏覽:827
人鬼什麼情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196
搜吧影院電影網址大全 瀏覽:886
肌膚電影講什麼意思 瀏覽:714
類似影視帝國的電影網站 瀏覽:154
電影奇案未終止圖片 瀏覽:655
愛情電影推薦韓國吻戲講解 瀏覽:820
我看過電影作文英文短 瀏覽:209
姜子牙電影裡面的圖片 瀏覽:966
暴龍哥電影粵語完整版 瀏覽:46
愛情公寓電影版全名 瀏覽:106
十大環保電影中國 瀏覽:226
王傑電影至尊無上粵語女兒片段 瀏覽:277
綁架的愛情有關電影 瀏覽:681
正義聯盟主角電影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