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三大戰役電影評價

三大戰役電影評價

發布時間:2021-07-21 18:06:11

『壹』 三大戰役電影觀後感200字

青春,是一朵嬌艷的花,永不凋謝;青春,是熾熱的驕陽,永掛天邊;青春,是一首壯烈的贊歌,永遠迴旋於心房。《青春之歌》通過青年知識分子林道靜的成長和進步來反映了一場歷史大風暴,展現了從「九·一八」到「一二·九」這個歷史時期,北京的一批大學生為了反對封建統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而進行頑強的不屈不撓的斗爭,真實生動地揭示了青年一代知識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我們作為熱血青年,更加應該把握青春,學會成長。人,總是要一天天長大的,任何人都迴避不了這個事實。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成長起來的,它需要我們的勇氣。現在的青年學生,不少人害怕長大,不想長大。只是一味地玩世不恭,遇到什麼事情都找父母,求朋友,而自己就根本什麼都不去想怕辛苦,怕麻煩,怕失敗,怕承擔,怕勞累,怕責任……他們習慣了讓別人安排好一切,走被別人設計的人生,迷迷糊糊,並自以為順理成章、盲目地一路走下去。林道靜雖然有著悲慘的命運,但他卻一直與命運作斗爭,無論是多大的困難,都沒有將林道靜擊倒。面對後母對她的刻薄;官僚特務一次次的苦苦相逼;余敬唐的欺詐;愛人余永澤的懦弱、自私、迂腐和專制,他並沒有委曲求全,為保生命過安逸、舒適的生活。我真的很佩服她的勇氣,她的剛毅和那一顆勇於面對生活中不幸的心。成長,確實需要勇氣,需要承擔,這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經歷之一,是不可逃避的,就讓我們勇敢地站起來吧!雖然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迷失,迷惘,但是從中會得到教訓、教育,林道靜正是這樣,一點一點成長起來的。所以,我們要在我們青春時期多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用知識武裝頭腦。增長知識的同時多累積生活閱歷。學著去面對,學著在逆境中生存,學著在困境中磨練心志,逐漸成熟。幸福的生活得來不易。那是我們一代代的革命先烈用鮮血換取來的,他們用鮮血譜寫新的歷史,他們用鮮血澆灌大地,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依然勇於扛上歷史的重任,把自己的生命與祖國母親的關懷下茁壯地成長起來的精神。林道靜那充滿坎坷、充滿荊棘的,但又豐富多彩的人生隨著她一步步成長,一步步成熟,這也是黨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寫照。我們青年一代要勇於成長,善於成長,牢記革命精神!

『貳』 觀電影《三大戰役》有感

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重要是描寫感受,具體範文如下:




在星期六的晚上,我在家中看了一部電影:《三大戰役》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在「9.18」事變後,我國清朝腐敗無能,被日本帝國侵略了我國的東北三省,在戰爭中,中華人民死傷無數,他們盡自己所能哪怕犧牲掉自己的性命也要保衛祖國,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誓死將敵人趕出全中國。

在幾年的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終於將敵人趕出了中國。革命烈士們為成立新中國,為中華人民未來的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這幾場戰役中,有傑出的將士們沖鋒陷陣,拚死突圍敵人的包圍圈。

戰士們冒著生命拚死包圍敵人,敵人被圍成一團,之後便被四周夾擊起來。敵人被打的哭爹喊娘,狼狽不堪,最終舉手投降。您還聽說過「狼牙山五壯士」嗎。

在日本軍隊圍剿狼牙山的時候,有五位英雄誓死阻擊敵人,那幾位英雄占據了有利地形,隨著敵人的不斷進攻,他們又沒有什麼增援力量,就靠著他們已有的武器儲備和險峻的地形消滅了許多日本士兵。

但敵人仍在源源不斷的進攻,英雄們在沒有子彈的時候,奮力拚搏。之後他們有用山上的石塊砸向敵人,但由於眾寡懸殊,他們只有等待敵人到近處的時候,採用肉搏的方式殺死敵人,在敵人冒出頭的時候,他們用尖銳的石頭往敵人頭上砸、扔。

在一段時間的拼搏後,狼牙山五壯士全都犧牲了。他們是革命的一面鏡子,鼓勵著我們為國家的繁榮而獻出自己的力量。

看了《三大戰役》這部電影後,我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得到了極大的啟示:落後就要挨打。我們的戰士們在抗日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難,但我們的戰士們總能化險為夷。

我們要學習戰士們不怕苦、不怕累的崇高品質,我們學習時遇到了困難,必須學會在逆境中不能悲觀消沉,而要努力看到積極的因素,從而改變自己被動的局面。

『叄』 《三大戰役》電影影評 大一歷史作業

三大戰役是我國解放以後軍事題材電影之最,氣勢磅礴,場面宏大,人員、部隊、器材、武器等等,動員之多,資金消耗之大,都是天文數字。今後恐怕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我估計不會重拍。

三大戰役對於青年人的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課。

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淮海、平津三個戰略性戰役。 遼沈戰役是第一個戰役。遼沈戰役從9月12日發起,東北野戰軍先後分路奔襲北寧路。到10月1日,切斷了北寧路,一部分主力進抵錦州城下。10月10日,由華北國民黨軍組成的「東進兵團」自錦西向通往錦州的要隘塔山發起猛攻。東北野戰軍預先設置在塔山的兩個縱隊頑強阻擊,鏖戰6晝夜,打垮國民黨軍的數十次沖擊,成功地阻止了它的東進。其「西進兵團」出動後,也遭到解放軍3個縱隊的阻擊,進至彰武、新立屯一帶後,未敢繼續南進。10月9日起,東北野戰軍發起對錦州的攻擊。

經過激戰,於15日攻克該城,全殲守敵10萬餘人。隨後,被長期圍困在長春的國民黨第六十軍於10月17日起義,新編第七軍也放下武器投誠。21日,長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東北野戰軍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區全殲廖耀湘兵團10萬人。11月2日,直下沈陽、營口。遼沈戰役至此勝利結束。東北全境宣告解放。在遼沈戰役中,人民解放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精銳部隊47.2萬餘人。

淮海戰役是第二個戰役,是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進行的。淮海戰役於11月6日發起,到22日為戰役第一階段。在這個階段中,華東野戰軍在碾庄圩地區殲滅黃百韜兵團10萬人。中原野戰軍也完成對徐州的戰略包圍。11月23日到12月15日,為淮海戰役第二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中原野戰軍及華東野戰軍一部,在宿縣西南的雙堆集地區包圍並殲滅黃維兵團11萬人。華東野戰軍主力在杜聿明指揮的徐州國民黨軍3個兵團25萬人向西突圍時,將這股敵人合圍於永城東北的陳官莊地區,並殲滅其中的孫元良兵團約4萬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為淮海戰役第三階段。

1949年1月,華東野戰軍發起對杜聿明部的總攻,全殲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10個軍約20萬人,淮海戰役中,人民解放軍經過66天緊張艱苦的戰斗,以傷亡11萬餘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55.5萬人,使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基本上獲得解放。 平津戰役是最後一個戰役。平津戰役在11月29日發起。從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軍按照中共中央軍委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原則,首先攻克西線的新保安、張家口,在東線,1949年1月15日,全殲天津國民黨守軍13萬餘人,解放天津。經過解放軍和中共北平地下黨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勝利結束。平津戰役歷時64天,人民解放軍以3.9萬人的傷亡為代價,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52萬餘人,使華北地區除太原、大同、新鄉等少數據點及綏遠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獲得解放。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

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鞏三大戰役環環相扣,緊密關聯,波瀾壯闊,高潮迭起,在4個多月的時間里,我人民解放軍連續殲敵154萬餘人,使蔣介石賴以發動反革命內戰的精銳部隊基本上歸於消滅。中共中央、毛主席在西柏坡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跡。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黨中央、毛澤東在西柏坡指揮了一場國共驚心動魄的生死大決戰,就在這由遼沈、淮海、平靜三大戰役一環緊扣一環組成的戰略大決戰中,僅4個月19天的時間,共殲敵154萬餘人,徹底打垮了國民黨的軍隊。中共中央、毛澤東在西柏坡十個多月,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觀。

『肆』 大學生觀看電影《三大戰役》觀後感1500字以上

本人高二生,以下是我的解答。(包括復制黏貼,雖然反對洗腦)
看完精彩的電影後,我的心情是久久不能平復,戰場上的廝殺,將軍們的博弈,在一張小小的地圖上!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真的是來之不易,這一切要感謝老一輩解放軍,是他們,為我們而拼搏,是他們,為人民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共產黨解救了中國人民!
古語有雲: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中共先進的階級性是取得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中國共產黨代表了中國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其革命目的是推翻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封建殘余勢力在中國的反動統治,為人民謀福利,為中國謀前途,由於其革命目的的進步性能夠得到中國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加快革命勝利的步伐。②中國共產黨以先進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理論指導,同時又能根據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做出有利於中國革命進行的調整,最終憑借先進理論與注重實踐的結合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③中國共產黨建立了廣泛的人民民主戰線,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孤立了不得民心的國民黨反動政權,將其迅速埋葬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取得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認真讀書,將來做祖國的棟梁,投入社會的建設!

『伍』 三大戰役電影拍的好真實啊,怎麼拍的

《大決戰》系列不可復制的軍事巨片

拍攝地區涉及全國13個省、市、自治區的50多個市、縣、區,北起黑龍江哈爾濱,南至浙江奉化,西至黃河河套,東至渤海之濱。參拍群眾達15萬餘人次。解放軍沈陽、北京、濟南、南京、蘭州五個軍區和海、空軍的一些部隊,陸軍航空兵以及有關院校、武警部隊共20多個軍級單位30多個獨立師團單位,共約13萬幹部戰士參加了拍攝,累計達330餘萬人次。(也就是說那些都是活生生的軍人在跑龍套還原當時的情境)同時,還動用了大量的坦克、火炮、飛機、艦艇等大型軍事裝備。影片中出場的歷史人物達238人,其中主要演員50餘人。

為什麼說這么真實,鄙人認為:

  1. 拍攝的時間距離當年也沒過去多少年,很多老兵那時候也都活著,親身經歷過!

  2. 軍人能吃苦耐勞的精神,從滿身泥土的軍裝能反映打仗的艱辛!不像現在的演員,隨便塗抹點顏色就以為矇混過關,只有臉上塗抹點血一樣的東西,然而衣著卻是干凈整潔的一塌糊塗,讓人作嘔!

  3. 拍攝場景的選擇也至關重要,因為七八十年代的中國還沒有那麼現代化,很多農村依然貧困,很多場地都沒有被現代化的建築所取代,所以能更加真實的反映出這部系列電影的真實!就像現在很多民國以前的電影電視劇,場景搭建的太豪華了,看的都有些反胃口!

  4. 演員的表演很到位!他們是演員,不是明星,沒有刻意去表現自己,而是在表演一位歷史人物,演技很到位!(現在的抗戰片我覺得看著讓人嘔吐,當然這是題外話)


『陸』 《三大戰役》觀後感

解放戰爭三大戰役

遼沈戰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之間進行的。第一階段東北野戰軍主力南下,於10月15日打下錦州,殲敵10餘萬,俘敵東北「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范漢傑。截斷了北寧線,封閉了東北與華北的陸上通道。長春守敵動搖,一部起義,一部投誠,長春順利解放。第二階段從10月20日開始至28日,進行了遼西會戰,東北野戰軍全殲了妄圖重占錦州,奪路南逃的廖耀湘兵團10萬餘人。第三階段從10月29日至11月2日,東北野戰軍解放了沈陽和營口,東北全境得以解放。遼沈戰役共殲敵47萬人,解放了東北全境,連同其他戰場的勝利,人民解放軍上升為300萬人,國民黨軍隊則下降為290萬人。全國軍事形勢出現了一個新的轉折點。從此,人民解放軍不僅在質上佔了優勢,而且在數量上也佔了優勢。遼沈戰役的勝利,使得人民解放軍擁有了一個鞏固的具有一定工業基礎的戰略後方,並擁有了東北野戰軍這支近百萬的戰略預備隊,為以後解放平津與華北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這是中國革命的成功和中國和平的實現已經迫近的標志。」

淮海戰役從1948年11月6日發起,至1949年1月10日結束,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1月6日至22日。華東野戰軍主力在徐州以東碾庄地區,圍殲敵人黃伯韜兵團,擊斃敵兵團司令黃伯韜。敵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官、中共地下黨員何基灃、張克俠率部23000人在賈汪、台兒庄地區起義。從11月23日至12月15日,是淮海戰役的第二階段。主要作戰目標是殲滅由豫南趕來增援而孤軍突擊的黃維兵團。中原野戰軍在華東野戰軍一部的配合下,全殲敵第十二兵團於雙堆集地區,生俘兵團司令黃維。在此期間,國民黨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率領邱清泉、李彌、孫元良三個兵團撤離徐州,被華東野戰軍主力合圍在陳官莊一帶,孫元良兵團被殲滅。第三階段從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人民解放軍發起總攻,全殲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擊斃兵團司令邱清泉,生俘副總司令杜聿明。至此,淮海戰役勝利結束。這次戰役共計殲敵55.5萬人,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的地區。國民黨統治的心臟地帶京、滬一帶完全暴露於人民解放軍的攻擊之下。

平津戰役是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之間進行的。平津戰役第一階段從1948年11月29日至12月21日,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確定的對平、津、張實行圍而不打或割而不圍的作戰方針,人民解放軍完成了對平、津、張的戰略包圍和戰役分割任務,使敵人失去南逃或西竄的可能,造成了解放軍從容殲敵的態勢。第二階段從12月21日至1949年1月15日,人民解放軍按照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作戰方針,先殲滅新保安之敵兩個師,接著殲滅由張家口突圍之敵七個師,並於1月14日總攻天津,全殲守敵13萬人,生俘敵警備司令陳長捷。第三階段從1月16日至31日,在中共北平地下黨組織和民主黨派無黨派愛國人士的有力地促進下,經過談判,傅作義率部25萬餘人接受和平改編,北平和平解放。整個平津戰役共殲滅和改編敵軍達52萬人,華北基本上獲得解放,並使華北、東北這兩大解放區完全連成一片。

三大戰役的勝利,使人民群眾勝利地完成了與敵主力的戰略決戰。三大戰役共進行了142天,殲滅敵人173個師,共計154萬多人。連同在此期間其他地區的作戰,人民解放軍共計殲敵182萬人。這意味著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已被消滅殆盡。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鞏固基礎。

『柒』 三大戰役紀錄片的觀後感一千字

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革命軍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個戰略性戰役。1948年,解放軍攻克擁有10萬重兵、工事堅固的山東省會城市濟南。斃傷國民黨軍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濟南戰役是人民解放軍攻克敵人重點設防的大城市的開始。這一戰役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

『捌』 電影《三大戰役》什麼水平

沒有電影《三大戰役》。

『玖』 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三個系列電影的歷史時間順序是什麼

解放戰爭的歷史時間順序是大轉折、大決戰、大進軍。

大轉折講的是1947年7月為扭轉戰局,劉鄧大軍南渡黃河,挺進大別山的故事;

大決戰講的是1948年10月到1949年2月國共的三大決戰;

大進軍講的是在三大戰役之後,1949年4月第二次國共和談破裂,二野三野百萬大軍渡過長江。

(9)三大戰役電影評價擴展閱讀:

大轉折共兩部分別是《大轉折之鏖戰魯西南》、《大轉折之挺進大別山》。

1946年6月,國民黨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內戰爆發。第二次國共合作宣告破裂。

1947年中國革命處於危機關頭,為粉碎國民黨軍隊對陝北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為了扭轉戰局,劉鄧大軍南渡黃河,挺進大別山,在艱難的作戰環境中,實現了黨中央的戰略意圖,使解放戰爭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轉折,人民解放軍開始轉入戰略進攻階段的故事。

《大決戰》三部,分為 《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三部。

1948年3月,為適應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需要,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共中央機關和解放軍總部離開陝北,來到河北西柏坡村,與劉少奇、朱德率領的中央工作委員會相會合,在這里共同指揮南北兩線五大戰場。開始了決定中國命運和前途的戰略大決戰,同時也是震驚世界三大戰役。

《大進軍》是一部解放戰爭歷史巨片,全景再現解放戰爭,它包括:

1、大進軍《解放大西北》(上、下集)2碟;

2、大進軍《席捲大西南》(上、下集)2碟;

3、大進軍《南線大追殲》(上、下集)2碟;

4、大進軍《大戰寧滬杭》1碟 。

在三大戰役結束後,1949年4月1日,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與南京國民黨政府代表團在北平開始談判,談判破裂以後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和朱德總司令遂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奮勇前進,堅決、徹底、全部、干凈地消滅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

『拾』 全面展現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電影

全面展現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電影是《大決戰》

相關介紹:

《大決戰》是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關於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的系列電影,分為 《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三部,三部電影以宏偉逼真的氣勢再現了解放戰爭中三次決定性的偉大戰役。

《大決戰》三部曲作為中國電影史上最為恢弘的戰爭史詩,在電影、軍事、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套電影全景地展示了那場決定中國命運的偉大決戰。

(10)三大戰役電影評價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1.遼沈戰役:

1948年3月,為適應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需要,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共中央機關和解放軍總部離開陝北,來到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與劉少奇、朱德率領的中央工作委員會相會合,在這里共同指揮南北兩線五大戰場。

2.淮海戰役

在遼沈戰役打響的同時,劉伯承、鄧小平、陳毅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著手策動淮海戰役。

3.平津戰役

1948年秋,國民黨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以防守平津的重要意義說服了蔣介石,將自己所指揮的60萬軍隊留在了華北,並取得了國民黨在華北的黨政軍及經濟大權。

閱讀全文

與三大戰役電影評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鄧大眼盜墓是什麼電影 瀏覽:551
電影院沒取票嗎 瀏覽:534
返老還童電影結局 瀏覽:59
70年代農村電影音樂 瀏覽:369
電影飛虎隊音樂趙季平 瀏覽:691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電影台灣 瀏覽:21
大乳房電影 瀏覽:268
什麼軟體在手機訂電影票 瀏覽:588
范冰冰旗袍視頻電影節 瀏覽:865
粵語經典電影懷舊歌曲 瀏覽:214
日本人的電影愛情片 瀏覽:955
電影珍珠港觀後感 瀏覽:510
周潤發電影大全集 瀏覽:991
雪色撩人電影完整版 瀏覽:373
長城是英文的電影嗎 瀏覽:437
外國現代愛情故事電影 瀏覽:668
張藍心幾次都沒演成龍的電影 瀏覽:595
喜盈門老電影大結局 瀏覽:376
哈利波特英文電影摘要 瀏覽:513
電影一個真實的故事講的是什麼 瀏覽: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