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電影大它門

電影大它門

發布時間:2021-07-25 04:56:41

『壹』 為什麼張藝謀和陳凱歌都參演大宅門

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劇本寫得好

大宅門這個劇本郭寶昌導演從他16歲的時候就開始寫了,足足40年的風雨才最終定稿,可見其中的艱辛。作為第四代導演領軍人之一的郭寶昌曾說:「《大宅門》是我的生命,是我生命的全部,這個作品不完成,我死不瞑目!」這部劇確實最後讓大家覺得是耗費了很多心血拍出的作品,裡面的誠意大家都看到了。

二、人脈關系

個人認為這個才是最重要的一點。1983年,在廣西電影製片廠任藝術總監的郭寶昌,大力扶植新人,在他的支持下,張藝謀、陳凱歌等導演推出了《一個和八個》、《黃土地》等作品,奠定了中國第五代導演的基礎。1997年,郭寶昌拍攝了由斯琴高娃、邱心志、蔣雯麗等主演的愛情歷史劇《日落紫禁城》。由此可見,大宅門的郭導早就和這些大宅門的主演們有著不錯的關系。

從以上兩個原因就不難理解他們為什麼會參演了, 回答簡單了一些,太多字怕你越看越亂,要看詳細信息的話可以度娘一下大宅門和郭導的網路資料。

『貳』 電視劇《大宅門》是在哪兒拍攝的

是在北京拍攝的

近日在中央電視台播放的40集電視連續劇《大宅門》不僅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性格鮮明的人物刻畫和京味濃郁的宅門文化等特色受到廣大電視觀眾的好評,更是因其在國內首次採用高清晰度攝像機拍攝製作而引起了廣播電視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

《大宅門》在製作上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它採用了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設備Sony 高清晰度攝錄一體機HDW-F900來拍攝電視劇的全過程。作為世界首創的幀/ 場掃描,可切換的高清攝錄一體機, HDW-F900不僅可以記錄逐行掃描 23.976 /24 / 25 / 29.97 /30P格式,而且還能記錄隔行掃描的 50/59.94/60i 格式,完全符合ITU推薦的高清晰度電視製作和國際節目交換的標准。由於採用了數字信號傳輸技術,比普通模擬信號傳輸具有較強的抗干擾性能,HDW-F900拍攝的圖像質量可與傳統的35毫米和16毫米24格膠片電影相媲美。這些顯著的特點使《大宅門》的攝制人員在進行電視劇拍攝的同時還注意了電影場景的拍攝,准備將現有素材剪輯成2~3個小時的高清電影版本。因此,《大宅門》不僅是一部高清晰度電視劇,它也將是一部高清數字系統製作的電視電影。

一. 前期設備選型和高清攝像機的靈活使用

前期拍攝設備選擇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節目製作的質量。拍攝電視連續劇《大宅門》是著名導演郭寶昌畢生的願望,為拍好這部劇,從編寫劇本到選擇道具,全體劇組人員對每一個細節的准備都一絲不苟,特別是在前期設備的選型上進行了多次的測試和比較,最終決定購買兩台Sony HDW-F900來進行前期拍攝。《大宅門》的製片人譚湘江告訴記者,使用高清數字系統拍攝這么長的電視連續劇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有益的嘗試。比如在考慮拍攝時是採用1080/60i還是1080/50i的格式時,他們不僅僅參考了我們國家已經出台的數字演播室標准,還親自對兩種格式分別製作的下變換信號圖像作了對比,通過相同條件下的人眼主觀觀察,1080/60i制轉到PAL標清錄像帶播出的信號比起1080/50i下變換的標清錄像帶信號細膩程度和清晰度都遜色。通過對幾種不同品牌設備的比較,他們感到Sony HDW-F900高清晰度攝錄一體機有許多優點。它不僅能支持多種逐行或隔行掃描的電視信號格式, 而且符合傳統電視攝像使用習慣,行動方便,機器的可靠性高。同時該攝像系統也是國際同行所認可的設備,在《星球大戰》系列片拍攝中,著名導演喬治·盧卡斯就是使用Sony HDW-F900來進行拍攝的。

《大宅門》的前期拍攝手段和傳統攝像系統有很大區別,實際拍攝的全部過程只用了一台HDW-F900,攝像師是一位相當有電影拍攝經驗的攝影師。在畫面的構圖和取景方面要符合電影寬視角16∶9的視覺習慣,因為有了尋像器實時監看,這樣比電影膠片的記錄更容易實現藝術構圖的原創。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輔助設備的運用,比如遮光斗、濾色片、調光環、雲台的使用全都是符合電影畫質來配套使用的。

高清攝像機本身可以提供許多圖像處理功能。不需要額外的信號處理,高清攝像機就可得到非常自然和光滑的膚色。。如果用光適當,高清可以創作出明暗適當,完全類似於膠片的圖像。所以在拍攝的過程就體會到了高畫質、大視角、高信息量帶來的視覺沖擊力,尤其一些氣勢恢宏的大場景,給人以直逼經典電影藝術的感覺。比如在監視器中頭發的發絲有時都能數清,在燈光的照射下,畫面中也可以看到空氣中灰塵的飛舞。

二. 後期的快速製作和技巧的運用

40集每集47分鍾的《大宅門》全部後期製作只用了50天,這在電視劇後期製作上也是一個突破,更不用說現在是HDTV的後期包裝,所需特技設備和編控設備還屬初步嘗試。而且在中央電視台准備播出前一次性通過了技術審核,技審專員一致承認畫面清晰度高,這么大量的信息,竟沒有一絲一點的磁跡損傷。該劇的技術統籌鮑洪亮告訴記者,他們在後期包裝中採用了離線編輯的方式,前期拍攝的場記非常認真,200多盒(每盒43分鍾長度)素材,全都在電腦中作了詳細規劃和安排。首先進行離線編輯,採集素材用20∶1壓縮,使用了高達8×73G硬碟容量把素材全都輸入多媒體工作站中。兩台工作站分別編輯民清兩代的戲,全部前期素材都在硬碟中進行剪輯,最後從工作站分別輸出EDL表單。然後進行聯機編輯,把EDL表單拷入Sony BVE2000數字切換台中,控制1對1的編輯系統,把所有直切的鏡頭剪完,再用Sony BVE-700編輯切換控制器控制的2對1編輯系統進行簡單特技包裝,這樣一版完成高清母帶的製作。高清節目下變換到兩版標清錄像帶(D-Betacam錄像帶)上,其中一版進行同期錄音,另外一版進行片頭、片花、節目預告等的後期製作。

為使這么大量的素材和復雜的場景在工作站上方便修改,聲音的混錄是在兩套音頻工作站上同時使用完成的。其一用於初修,主要是音樂的後期製作,另一用於精修,主要用於動效、台詞等細微處的巧妙處理。該劇音樂的處理也採用了電影的風格,採用符合背景時代氣息的音樂,輕重緩急隨著情節變化,使得主題更加突出,故事情節更富有感染力。

三. 製作經驗總結和新的挑戰

《大宅門》完成後,無論是藝術上還是技術上都在業內產生了強大的反響。用高清拍攝電視節目不僅在圖像視覺上給人賞心悅目之感,也為電視節目的創作和長遠的經濟收益開辟了新的途徑。與採用傳統的標准清晰度設備拍攝相比,雖然在硬體設備和化妝等費用上採用高清設備投資較多,但最終得到的是圖像質量接近35毫米膠片的高清用帶,其資料保留和再利用所創造的價值要遠遠高於標清版的節目用帶。此外,節目製成後用 "高清母帶"來壓縮DVD、VCD 光碟或 VHS 錄像帶發行非常經濟方便,如果將來高清電視正式播出更可用原帶在電視頻道播放,不僅保留最完美的質量,還增加了播出發行收入。

Sony HDW-F900高清晰度攝像機提供了高清晰度豐富的層次和特別的景深。如果用光適當,懂得運用機內的各種數字圖像處理器,要刻意令高清看來像用膠片拍的畫面也一點不難。尤其高清在高光及陰影部位的寬容度比較大,遠非電影拍攝所能比。現在觀眾看到的只是普通清晰度的圖像,受制於今天的電視屏幕和投射放映機的生產技術,高清圖像還不能完全呈現出來,只有把高清畫面轉換成35mm拷貝,在電影院大銀幕上放映,才能完全重現1920×1080像素、逐行掃描數字錄像的優點。所以,中視股份公司已經和電影研究所協商,選擇適合在電影院播放的片段,經過部分觀眾進行適應、反饋之後,導演將用現有素材縮編高清電影版的《大宅門》,並且要考慮到是否符合歐美觀眾的口味,力爭使該片的發行再次創新高。 高清制式現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效果或有參差,但幕後技術人員的經驗及數字轉膠片的水平是關鍵所在。並且待各種所需器材配套完成,工作人員全面掌握其應用及特性時,"高清"的潛力將會得到更大發揮。據悉,中視股份公司正在使用Sony HDW-F900拍攝《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系列專題,第二部高清電視劇《天下糧倉》也正在積極籌備之中,為我國的高清電視節目作進一步充實和發展。

作為世界領先的系統集成商,Sony公司正在努力推動高清電視製作在全球的發展。從節目的前期拍攝到後期製作,Sony公司不僅能提供全套完整的高清設備,還能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大宅門》高清晰度電視劇的拍攝製作正是對Sony高清攝制設備性能的一次檢驗。根據當前數字化發展的形勢以及我國廣電總局的"十五規劃",高清電視和高清數字影院都要在未來逐步實現。Sony公司將積極配合國內高清電視節目的製作,進行高清電視節目源的儲備。嘗試高清節目的開發和生產將給整個電視技術發展帶來較大的動力,到"數字影院"普及化後,相信整個電影、電視拍攝及發行技術會再有革命性的變化。

『叄』 關於電視劇大宅門

1965年郭寶昌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之後因為寫作《大宅門》被打成反革命,1972年分配到廣西電影製片廠,1984年調入深圳影業公司。。在任廣西電影製片廠藝術總監期間,大力支持張藝謀、田壯壯等年輕的電影人進行有益的嘗試,所以張藝謀等人客串是必然的。

郭寶昌自述:
我拍《大宅門》從1996年開始動手。從編劇到導演等全部加起來是20萬元,就這些,我完全沒有必要炒作,當初是田壯壯的一句話:我們大家也幫不上《大宅門》什麼忙,說過來客串個角色吧,就這樣。他們能來是看得起我,因為他們完全可以不來,當初幫助過他們的肯定不止我一人,我幫助過他們也肯定不止是他們中的一人,他們能來我很高興。至於張藝謀說的,沒有郭寶昌就沒有中國第五代導演,我認為不對,主要還是因為他們本身所具備的素質和才能,當年我不認識他們的時候,我就知道他們肯定能有今天。當時看完他們的畢業作品,我就驚嘆:中國要出大師了!但那時沒人把這話當回事,可我堅持這點。我們之間的情誼,還是在廣西廠時,他們是一群單身漢,常到我家來蹭飯,1984年以後,我們多少年也見不到一面,那之後我們有過三四次聚會,也都是我出面張羅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郭寶昌也許是為《大宅門》而生的,他的一生和《大宅門》有著說不盡、扯不開血脈相連的千絲萬縷的淵源,從十幾歲時他就開始了《大宅門》的創作,到60歲時,《大宅門》終於拍成了,回首40年走過的路,郭寶昌說了一句話:滿眼都是淚。

『肆』 大宅門在哪裡拍的

是在北京拍攝的

近日在中央電視台播放的40集電視連續劇《大宅門》不僅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性格鮮明的人物刻畫和京味濃郁的宅門文化等特色受到廣大電視觀眾的好評,更是因其在國內首次採用高清晰度攝像機拍攝製作而引起了廣播電視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

《大宅門》在製作上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它採用了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設備Sony 高清晰度攝錄一體機HDW-F900來拍攝電視劇的全過程。作為世界首創的幀/ 場掃描,可切換的高清攝錄一體機, HDW-F900不僅可以記錄逐行掃描 23.976 /24 / 25 / 29.97 /30P格式,而且還能記錄隔行掃描的 50/59.94/60i 格式,完全符合ITU推薦的高清晰度電視製作和國際節目交換的標准。由於採用了數字信號傳輸技術,比普通模擬信號傳輸具有較強的抗干擾性能,HDW-F900拍攝的圖像質量可與傳統的35毫米和16毫米24格膠片電影相媲美。這些顯著的特點使《大宅門》的攝制人員在進行電視劇拍攝的同時還注意了電影場景的拍攝,准備將現有素材剪輯成2~3個小時的高清電影版本。因此,《大宅門》不僅是一部高清晰度電視劇,它也將是一部高清數字系統製作的電視電影。

一. 前期設備選型和高清攝像機的靈活使用

前期拍攝設備選擇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節目製作的質量。拍攝電視連續劇《大宅門》是著名導演郭寶昌畢生的願望,為拍好這部劇,從編寫劇本到選擇道具,全體劇組人員對每一個細節的准備都一絲不苟,特別是在前期設備的選型上進行了多次的測試和比較,最終決定購買兩台Sony HDW-F900來進行前期拍攝。《大宅門》的製片人譚湘江告訴記者,使用高清數字系統拍攝這么長的電視連續劇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有益的嘗試。比如在考慮拍攝時是採用1080/60i還是1080/50i的格式時,他們不僅僅參考了我們國家已經出台的數字演播室標准,還親自對兩種格式分別製作的下變換信號圖像作了對比,通過相同條件下的人眼主觀觀察,1080/60i制轉到PAL標清錄像帶播出的信號比起1080/50i下變換的標清錄像帶信號細膩程度和清晰度都遜色。通過對幾種不同品牌設備的比較,他們感到Sony HDW-F900高清晰度攝錄一體機有許多優點。它不僅能支持多種逐行或隔行掃描的電視信號格式, 而且符合傳統電視攝像使用習慣,行動方便,機器的可靠性高。同時該攝像系統也是國際同行所認可的設備,在《星球大戰》系列片拍攝中,著名導演喬治·盧卡斯就是使用Sony HDW-F900來進行拍攝的。

《大宅門》的前期拍攝手段和傳統攝像系統有很大區別,實際拍攝的全部過程只用了一台HDW-F900,攝像師是一位相當有電影拍攝經驗的攝影師。在畫面的構圖和取景方面要符合電影寬視角16∶9的視覺習慣,因為有了尋像器實時監看,這樣比電影膠片的記錄更容易實現藝術構圖的原創。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輔助設備的運用,比如遮光斗、濾色片、調光環、雲台的使用全都是符合電影畫質來配套使用的。

高清攝像機本身可以提供許多圖像處理功能。不需要額外的信號處理,高清攝像機就可得到非常自然和光滑的膚色。。如果用光適當,高清可以創作出明暗適當,完全類似於膠片的圖像。所以在拍攝的過程就體會到了高畫質、大視角、高信息量帶來的視覺沖擊力,尤其一些氣勢恢宏的大場景,給人以直逼經典電影藝術的感覺。比如在監視器中頭發的發絲有時都能數清,在燈光的照射下,畫面中也可以看到空氣中灰塵的飛舞。

二. 後期的快速製作和技巧的運用

40集每集47分鍾的《大宅門》全部後期製作只用了50天,這在電視劇後期製作上也是一個突破,更不用說現在是HDTV的後期包裝,所需特技設備和編控設備還屬初步嘗試。而且在中央電視台准備播出前一次性通過了技術審核,技審專員一致承認畫面清晰度高,這么大量的信息,竟沒有一絲一點的磁跡損傷。該劇的技術統籌鮑洪亮告訴記者,他們在後期包裝中採用了離線編輯的方式,前期拍攝的場記非常認真,200多盒(每盒43分鍾長度)素材,全都在電腦中作了詳細規劃和安排。首先進行離線編輯,採集素材用20∶1壓縮,使用了高達8×73G硬碟容量把素材全都輸入多媒體工作站中。兩台工作站分別編輯民清兩代的戲,全部前期素材都在硬碟中進行剪輯,最後從工作站分別輸出EDL表單。然後進行聯機編輯,把EDL表單拷入Sony BVE2000數字切換台中,控制1對1的編輯系統,把所有直切的鏡頭剪完,再用Sony BVE-700編輯切換控制器控制的2對1編輯系統進行簡單特技包裝,這樣一版完成高清母帶的製作。高清節目下變換到兩版標清錄像帶(D-Betacam錄像帶)上,其中一版進行同期錄音,另外一版進行片頭、片花、節目預告等的後期製作。

為使這么大量的素材和復雜的場景在工作站上方便修改,聲音的混錄是在兩套音頻工作站上同時使用完成的。其一用於初修,主要是音樂的後期製作,另一用於精修,主要用於動效、台詞等細微處的巧妙處理。該劇音樂的處理也採用了電影的風格,採用符合背景時代氣息的音樂,輕重緩急隨著情節變化,使得主題更加突出,故事情節更富有感染力。

三. 製作經驗總結和新的挑戰

《大宅門》完成後,無論是藝術上還是技術上都在業內產生了強大的反響。用高清拍攝電視節目不僅在圖像視覺上給人賞心悅目之感,也為電視節目的創作和長遠的經濟收益開辟了新的途徑。與採用傳統的標准清晰度設備拍攝相比,雖然在硬體設備和化妝等費用上採用高清設備投資較多,但最終得到的是圖像質量接近35毫米膠片的高清用帶,其資料保留和再利用所創造的價值要遠遠高於標清版的節目用帶。此外,節目製成後用 "高清母帶"來壓縮DVD、VCD 光碟或 VHS 錄像帶發行非常經濟方便,如果將來高清電視正式播出更可用原帶在電視頻道播放,不僅保留最完美的質量,還增加了播出發行收入。

Sony HDW-F900高清晰度攝像機提供了高清晰度豐富的層次和特別的景深。如果用光適當,懂得運用機內的各種數字圖像處理器,要刻意令高清看來像用膠片拍的畫面也一點不難。尤其高清在高光及陰影部位的寬容度比較大,遠非電影拍攝所能比。現在觀眾看到的只是普通清晰度的圖像,受制於今天的電視屏幕和投射放映機的生產技術,高清圖像還不能完全呈現出來,只有把高清畫面轉換成35mm拷貝,在電影院大銀幕上放映,才能完全重現1920×1080像素、逐行掃描數字錄像的優點。所以,中視股份公司已經和電影研究所協商,選擇適合在電影院播放的片段,經過部分觀眾進行適應、反饋之後,導演將用現有素材縮編高清電影版的《大宅門》,並且要考慮到是否符合歐美觀眾的口味,力爭使該片的發行再次創新高。 高清制式現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效果或有參差,但幕後技術人員的經驗及數字轉膠片的水平是關鍵所在。並且待各種所需器材配套完成,工作人員全面掌握其應用及特性時,"高清"的潛力將會得到更大發揮。據悉,中視股份公司正在使用Sony HDW-F900拍攝《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系列專題,第二部高清電視劇《天下糧倉》也正在積極籌備之中,為我國的高清電視節目作進一步充實和發展。

作為世界領先的系統集成商,Sony公司正在努力推動高清電視製作在全球的發展。從節目的前期拍攝到後期製作,Sony公司不僅能提供全套完整的高清設備,還能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大宅門》高清晰度電視劇的拍攝製作正是對Sony高清攝制設備性能的一次檢驗。根據當前數字化發展的形勢以及我國廣電總局的"十五規劃",高清電視和高清數字影院都要在未來逐步實現。Sony公司將積極配合國內高清電視節目的製作,進行高清電視節目源的儲備。嘗試高清節目的開發和生產將給整個電視技術發展帶來較大的動力,到"數字影院"普及化後,相信整個電影、電視拍攝及發行技術會再有革命性的變化。

『伍』 有沒什麼電影或電視劇是講商業和社會的啊,比如大宅門。謝謝

喬家大院》三大硬傷 文:麥子

自從《大宅門》以後,「家族宅門戲」忽然成為觀眾的新寵。北有山西票號,南有安徽商甲,此起彼伏。單就這個春節,就先後有《紅衣坊》(寧波裁縫)、《血色殘陽》(江南富家窩里斗)《徽娘宛心》(徽州漆號)、《喬家大院》(山西儒商)在各地電視台輪番上映。雖說劇情、演員、歷史細節多有漏洞和欠缺,但收視率卻不俗。

山西儒商的傳奇人生

咸豐初年,山西祁縣喬家堡喬家大東家喬致廣生意失敗,病重去世,股東、商家紛紛上門討要股銀和貨款。危難之際,喬致庸忍痛拋棄了青梅竹馬的表妹江雪瑛,迎娶了對他一見鍾情的山西富商之女陸玉函,憑借著岳父借給他的銀子,喬致庸暫時穩定了局面。並且在眾人疑惑的眼光下,喬致庸兵行險招,頂著莫大的壓力有條不紊地醞釀著自己的商業計劃……而同時,江雪瑛為了父親嫁給了富商何家,並在丈夫去世後掌管家產,和喬致庸成為商場上的對手……

三部晉商戲之PK細節

演員篇:
《白銀谷》的演員演技最好,杜雨露演那種老奸巨猾的不動聲色的角色,最拿手,侯勇也把三爺的懦弱和堅強之間的矛盾演得比較到位,寧靜雖然有點像花瓶,但是人物性格非常適合她,本色演出也算是不功不過。
《龍票》中,黃曉明非常的帥,甚至他的耍酷影響了角色,許多觀眾就是因為帥氣的黃曉明而看完了全片。
《喬家大院》播出大半,陳建斌的演技是貶大於褒,演員還自稱狂得有道理,無語。不過蔣勤勤倒是通過此片徹底擺脫了花瓶的定位。
劇情篇:
《白銀谷》的故事焦點集中在家族內部奪權上,因此顯得不夠大氣,也不能充分反映時代背景下晉商的故事。
《龍票》的劇本是最好的,可惜導演似乎把它拍成了一部青春偶像劇。
《喬家大院》雖然在歷史上真的是儒商喬致庸的故事,但是看起來電視劇完全是另起爐灶,很多故事情節都是編劇編寫的,只有結局是真實的,喬致庸的確獲得了非常地位,並且建造了喬家大院。不知道是編劇的金融知識缺乏還是歷史讀得不夠,很多情節有點弱智。

■找茬
《喬家大院》三大硬傷

造型偏老
網友說:「喬致庸一出場就是一個中年人的樣子,哪像20出頭的呀!特別是演員臉上的皺紋和風霜!如果是劇情的需要,角色年齡跨度大,那應該前面化妝好一點或者換個人演,否則我醯醚≡?0歲左右的演員給人的感覺好一點。」
點評:光看長相,很多觀眾都認為陳建斌應該是四十多歲的人了。其實他只有35歲,和李亞鵬是中戲的同班同學,不過他說自己從小就有抬頭紋,人送外號「小老頭」,而他欣賞的演員如姜文、葛優、李寶田,也都是這個長相。

表演誇張
網友說:「陳建斌很想把喬致庸的狂傲不羈、才華滿腹表現出來,但有點過了,才子沒演好演瘋子了。陳建斌的表情變化大,動作幅度也大,說話拿腔拿調特別較勁,讓人感覺一口氣順不下來,特別的別扭。最不好的是,陳建斌這樣表演影響全劇的整體感覺,你感覺這個戲不是渾然一體的講故事,而成了一個人的舞台。」
「人物沒智慧,找錢靠媳婦,出招靠孫先生。他和孫兩人,還假裝默契,觀眾還沒共鳴呢,人家就互通了,覺得挺精明,其實不打動人,玩兒鬧似的。」
點評:喬致庸和《大宅門》中的白景琦,兩個角色都略顯瘋癲,但觀眾為什麼沒覺得白七爺別扭呢?撇開演技不說,《大宅門》的白景琦是從小演起的,他的與眾不同是有很多故事做鋪墊的,而喬致庸的成長經歷在《喬家大院》里是空白。此外,北京人看《大宅門》覺得白景琦怪是怪,但確實是老北京的勁,而喬致庸是山西商人,山西人的做派顯然不是陳建斌的表演重點。

導演越拍越差
網友說:「本來是沖著胡玫導演而去的,她的《雍正王朝》、《康熙》|《漢武》都非常大氣,但是這部大戲在一些劇情的發展上有欠邏輯性,很多細節的處理不夠縝密,把期貨交易的概念搬到近代去,卻又漏洞很多,對山西風土人情的展示也乏善可陳。」
點評:胡玫導演在迴音觀眾的質疑時候,表示在戲中加入了很多商業知識,和金融、銀行概念,但只能算寓教於樂。至於說沒有突出地域民俗文化,她表示,《喬家大院》只是電視劇,而不是山西文化的專題片。

■鏈接
喬家大院的真實面貌
鼎盛時期富可敵國曾幫慈禧渡過難關
劇情回放:電視劇中的喬家富甲一方。
考證:1900年左右,喬家一度有2000萬兩現銀,總資產接近3000萬兩白銀。而在同期,由於遭遇戰亂,清政府的年收入僅有700萬兩白銀。慈禧西行避難時,喬家一下子借給清政府30萬兩白銀,救清政府於水火之中。

經營理念誠信為本廣聚財源匯通天下
劇情回放:喬家在商海中的打拚反映出晉商的誠信作風。
考證:以前,一般的票號不和小商戶做生意。喬致庸雖然不是最早經營票號的晉商,但他深知商業信用度的重要性,所以即使是小生意也做。慢慢地,「匯通天下」得以建立。

喬致庸愛情故事屬於虛構
劇情回放:喬致庸一生糾纏在江雪瑛、陸玉菡愛恨情仇間。
考證:朱秀海說:「喬致庸一生先後娶過6個妻子,但不是多妻制,因為喬家家規不允許納妾。」朱秀海表示,增加感情戲是喬家後人建議的,要在電視劇中豐富先人的感情生活。

『陸』 大宅門第一部的導演是誰

郭寶昌,1940年8月出生於北京市,中國內地導演、作家,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除導演之外,郭寶昌還向多方藝術領域發展,他創作的長篇小說《特區移民》影響廣泛。郭寶昌在中國電影史上還曾產生過一個積極的作用,當年第五代的主要人物張藝謀、張軍釗、何群等分入廣西廠後,郭寶昌曾在業務上給他們無微不至地幫助和指導,如今這些人成為中國電影的棟梁,活躍在中國電影界,但他們仍念念不忘郭寶昌。

『柒』 影片《大宅門》中白景琦的四位妻妾,他最喜歡的是哪位

喜歡黃春,溫和漂亮,善良體貼……

『捌』 神劇《大宅門》,創作歷時38年,陳寶國曾為這部戲賣了房子,後來呢

「由來一聲笑,情開兩扇門,亂世風雲亂世魂……」有多少人還記得這首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大宅門》主題曲?想當年,每當這十足的京韻響起,隨著屏幕上兩扇厚重的大門緩緩打開,一部氣勢恢宏的家族畫卷徐徐舒展,讓我們瞬間欣賞到百年之前那盪氣回腸的名門風雲。

《大宅門》,是2001年4月在中央電視台一套首播的40集電視連續劇,一經播出,即以17.74點的收視率奪得當年收視冠軍,之後在全國十幾個電視台相繼播出。即便是在20年後的今天,電視節目中仍然能看到《大宅門》的身影,可見劇目之經典,久而不衰。

《大宅門》全劇圍繞中醫葯百年老字型大小「百草廳」的興衰成敗展開,全面展現了醫葯世家白府三代人的恩怨情仇,塑造了白景琦、白文氏、楊九紅等一個個經典的正、反面人物,故事一波三折,情節動人心弦,十分引人入勝。人們在欣賞驚嘆它的成功的同時,可能不會想到,這部短短40集的電視劇,其中所經歷的曲折卻達40年之久。

曲折40年難以磨滅的少年夢

郭寶昌兼《大宅門》編劇和導演於一身,他從十幾歲時就與百草廳的原型—同仁堂結下不解之緣,親耳聆聽了當時同仁堂的董事長樂鏡宇講述自己艱辛創業的故事,曲折離奇的情節深深吸引著郭寶昌,以至於他16歲時就開始創作這部以家族題材為主的小說。然而當這件事被他的養母--樂鏡宇的續弦夫人知道後,認為「家醜不可外揚」,將郭寶昌的小說付之一炬。

「平生多磨礪,男兒自橫行,站住了是個人。有情義有擔當,無依無傍我自強!」當我們耳邊再一次回響起這首主題歌,彷彿劇中的人物又鮮活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在這部永恆的經典之後,主創人員的堅持、敬業、百折不回更激勵著我們,在戲劇中回顧中華艱難勇毅的發展歷史,在現今世界中更不屈地挺起民族脊樑!

『玖』 《大宅門》一炮而紅,沒背景而無戲可拍,與無名演員幸福一生,這是哪位呢

能夠說往常文娛圈中的人也是需求機遇來展示本人的實力,可能一部電影或者一部電視劇,就會讓很多的明星或者藝人霎時火爆起來,就算是之前大家都不曉得的配角或者是跑龍套的,也可能一霎時就能名揚四海,所以機遇也是十分重要的。

真的是一個十分優秀的演員,不曉得大家還喜歡誰,能夠留言通知小編哦,我們一同來看一下,我們下期再見。

『拾』 電視劇《大宅門》里有個公公叫李總管,是張藝謀演的嗎

是。張藝謀飾演太監總管李蓮英。

張藝謀,中國電影導演,「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美國波士頓大學、耶魯大學榮譽博士。1978年進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學習。1982年畢業後分配到廣西電影製片廠。1984年在電影《一個和八個》中首次擔任攝影師,獲中國電影優秀攝影師獎。1986年主演第一部電影《老井》奪三座影帝。1987年執導的第一部電影《紅高粱》獲中國首個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從此開始實現他電影創作的三部曲,由攝影師走向演員,最後走向導演生涯。

(10)電影大它門擴展閱讀:

主要作品:

1、1984年在影片《一個和八個》中擔任攝影師,這是一部在中國電影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影片,以其大膽的構圖、獨特的鏡頭設計獲1984年中國電影優秀攝影獎,它被列為「第五代」電影人的第一部作品。

2、1987年導演第一部影片《紅高粱》,作品以濃烈的色彩、豪放的風格,頌揚中華民族激揚昂奮的民族精神,融敘事與抒情、寫實與寫意於一爐,發揮了電影語言的獨特魅力,於1988年獲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

3、1988年與楊鳳良合作導演影片《代號美洲豹》。同年,主演了程小東導演的影片《古今大戰秦俑情》,獲法國巴黎奇情動作電影展大獎。

4、1991年導演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影片的光影、構圖、色彩均十分講究,文化氣息十足,象徵意味濃厚。

5、1992年導演影片《秋菊打官司》,影片一改張藝謀以往的風格,採取了紀實風格,大量採用非職業演員的半紀錄片手法,真實反映了當代中國農村的面貌。

閱讀全文

與電影大它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度莫世電影名字叫什麼 瀏覽:253
電影我的姐姐畫畫圖片 瀏覽:951
高中青春愛情的電影有那些 瀏覽:554
叫麒麟的是什麼電影院 瀏覽:947
有龍年快樂電影網站 瀏覽:629
台灣h版經典電影 瀏覽:537
印度搞笑電影解說大全 瀏覽:224
所有演員零片酬新冠電影 瀏覽:178
香港十大電影公司片頭 瀏覽:27
美國懷孕的電影大全2014 瀏覽:834
古裝武俠電影高清完整版 瀏覽:913
有關四大僵屍始祖的電影 瀏覽:646
榆林有幾家電影院 瀏覽:485
看錢學森電影的觀後感及照片 瀏覽:415
買電影票屬於什麼合同 瀏覽:709
媽媽請再愛我一次電影小演員 瀏覽:122
電影嘉年華真實結局 瀏覽:545
破門電影免費片大結局 瀏覽:494
張藝謀電影作品大全dvd 瀏覽:5
音樂電影瘋狂 瀏覽: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