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誰有第1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視頻
都是很模糊的,20屆以前你想想什麼年代,除非在香港能看到,大陸沒資源。
⑵ 香港電影獎項有哪些最高獎是那哪個
一,金紫荊獎
金紫荊獎由香港影評人協會主辦。1996年舉辦第1屆,以後每年年初舉行。各個獎項由影評人協會會員討論投票決定。獎項數量較少,沒有技術獎項。每年還同時評選當年10大華語片和外語片。
二,金像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於1982年由《電影雙周刊》創辦。這是從《電影雙周刊》每年邀請影評人評選十大電影的擴大和延續。目的是通過評選與頒獎形式,對表現優異的電影工作者加以表揚,同時亦檢討過去一年電影的成績,亦希望藉此促進香港電影的貿素,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1982年與香港電台合作舉辦第一屆的頒獎禮,當時只有十大華語及外語片獎及五個獎項。其後與星島報業合辦第二屆與第三屆,以後就由《電影雙周刊》獨力舉辦。
三,評論學會獎
由香港電影評論學會主辦,始於1995年。每年1-2月舉行評選,評選范圍為上一年度在香港公開上映的華語電影。
四,雙周刊獎
由香港《電影雙周刊》雜志創辦於1981年,由影評人投票選出,分為「十大華語片」及「十大外語片」。評選范圍是當年在香港地區放映的影片。1996年以後該評獎納入「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最高獎就是金像獎
⑶ 香港從什麼時間開始有的電影節
香港國際電影節於1977年開始舉辦,每年一次,為期2周。1977~1979在6月舉行,1980年起改在4月舉行。從1978年起得到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聯合會的承認和支持,規模不斷擴大。1977~2001年分別由香港市政局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而2001~2004年則改為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由第29屆開始,香港國際電影節正式由獨立慈善團體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舉辦。該電影節的宗旨主要是把香港建成世界電影中心之一,通過該項活動密切香港電影工作者和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關系,互相交流思想,切磋技藝,以了解和跟進世界電影的發展。該電影節參加上映的影片不舉行比賽,影片的部數和出品時間不受限制。
⑷ 香港國際電影節的歷屆資料
年份 主題 開幕電影 閉幕電影 榮譽大使/形象大使第25屆(2000)劉國昌《無人駕駛》陳果《榴槤飄香》
陳以文《想死趁現在》 第25屆(2001)楊凡《游園驚夢》
讓-雅克·貝納克斯《死亡轉賬》 楊德昌《一一》第26屆(2002)陳果《香港有個好萊塢》
湯姆·提克威《疾走天使》 蔡明亮《你那邊幾點?》第27屆(2003)杜琪峰《PTU》
山田洋次《黃昏的清兵衛》 路學長《卡拉是條狗》
斯派克·瓊斯《改編劇本》 第28屆(2004)李少紅《戀愛中的寶貝》
許鞍華《玉觀音》 蔡明亮《不散》
阿倫·雷乃《嚴禁嘴對嘴》 黎明第29屆(2005)顧長衛《孔雀》
山田洋次《隱劍鬼爪》 賈樟柯《世界》
阿蘭·柯諾《無語慰晴天》 第30屆(2006)向動作指導致敬杜琪峰《黑社會以和為貴》
彭浩翔《伊莎貝拉》 尼爾-阿姆菲爾德《糖果》
《雪花膏狂奔》 劉德華第31屆(2007)朴贊郁《再造人之戀》
游乃海《跟蹤》 第32屆(2008)山田洋次《母親》
張作驥《蝴蝶》 馬丁斯科塞斯《電光滾石》
舒琪、關文軒《咖啡,或茶》 鄭秀文第33屆(2009)爾冬升《新宿事件》
許鞍華《天水圍的夜與霧》 賈樟柯《二十四城記》莫文蔚第34屆(2010)岸西《月滿軒尼詩》
羅卓瑤《如夢》 雲翔《安非他命》
麥曦茵《前度》 第35屆(2011)Let's Meet Here杜琪峰《單身男女》
《香港四重奏II》 無楊千嬅第36屆(2012)火鳳凰彭浩翔《春嬌與志明》王全安《白鹿原》楊千嬅第37屆(2013)激活無限想像邱禮濤《葉問終極一戰》賈法·帕納希《閉幕》楊千嬅第38屆(2014)世界匯聚香港彭浩翔《香港仔》
陳果《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林超賢《魔警》古天樂第39屆(2015)張艾嘉《念念》翁子光《踏血尋梅》古天樂第40屆(2016) 楊慶《火鍋英雄》
許學文、黃偉傑、歐文傑《樹大招風》 黑澤清《毛骨悚然》古天樂
⑸ 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歷屆之最
1、提名最多的影片 影片 時間 提名次數 未提名獎項 卧虎藏龍 2001年第20屆 16項提名 最佳新演員 無間道 2003年第22屆 16項提名 最佳女主角 功夫 2005年第24屆 16項提名 最佳女配角 十月圍城2010年第29屆16項提名最佳女主角2、獲獎最多的影片 影片 時間 獎項 一代宗師2014年第33屆12項甜蜜蜜 1997年第16屆 9項 寒戰2013年第32屆9項卧虎藏龍2001年第20屆8項投名狀2008年第27屆8項十月圍城 2010年第29屆 8項 新不了情1994年第13屆7項少林足球 2002年第21屆 7項 英雄 2003年第22屆 7項 踏血尋梅2016年第35屆7項似水流年1985年第4屆6項胭脂扣1989年第8屆6項女人,四十1996年第15屆6項宋家皇朝1998年第17屆6項無間道 2003年第22屆 6項 功夫 2005年第24屆 6項 3、最大的贏家
《女人四十》和《桃姐》(這里所說的「最大贏家」,不是指獲獎最多,而是能夠獲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這五個最重要獎項),值得一提的是,這兩部大贏家作品均出自許鞍華導演之手。 類別獲獎者基本情況最年輕的男主角 梁家輝 1984年第3屆憑《垂簾聽政》獲得最佳男主角獎,時年26歲,此後還於1993年第12屆《92黑玫瑰對黑玫瑰》、2006年第25屆《黑社會龍城歲月》、2013年第32屆《寒戰》四度獲得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另外還於2004年第23屆《大丈夫》獲獎最佳男配角獎,他是繼梁朝偉(5主2配共7獎)之後獲得金像獎最多的男演員。 最年輕的女主角 林碧琪 1983第2屆憑《靚妹仔》獲得最佳女主角獎,時年17歲,同屆還憑該電影獲得最佳新人獎提名。 最老的男主角 喬宏 1996年第15屆憑《女人四十》獲得最佳男主角獎,時年70歲。 最老的女主角 羅蘭 2000年第19屆憑《爆裂刑警》獲得最佳女主角獎,時年66歲。 最老的新人及提名 徐家傑 2013年第32屆憑《寒戰》獲得最佳新人獎,時年66歲。 蕭炳林 2001年第20屆憑《花樣年華》獲得最佳新人獎提名,時年已年過六旬。 金像獎跨界獲獎內地電影人(演員/導演) 趙薇 2015年第34屆憑《親愛的》獲得最佳女主角,2014年第33屆憑自己導演《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拿下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獎 最年輕新人提名 馬修 2007年第26屆憑《寶貝計劃》獲得最佳新人獎提名,時年還未滿一歲。 初次接演電影並獲三項提名李宇春 2010年第29屆初演電影憑《十月圍城》獲得最佳女配角、最佳新人、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十月圍城》主題曲《粉末》),不過最終均未獲獎。蟬聯兩屆男主角的演員 周潤發 先後於1987年第6屆《英雄本色》、1988年第7屆《龍虎風雲》兩度蟬聯最佳男主角獎,後還於1990年第9屆《阿郎的故事》再度獲得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蟬聯兩屆女主角的演員 袁詠儀 先後於1994年第13屆《新不了情》、1995年第14屆《金枝玉葉》兩度蟬聯最佳女主角獎,此前還於1993年第12屆憑《亞飛與亞基》獲得最佳新人獎,是金像獎史上唯一的一個三連冠。 張曼玉 先後於1997年第16屆《甜蜜蜜》、1998年第17屆《宋家皇朝》兩度蟬聯最佳女主角獎。 提名最多次最佳男主角 劉青雲 先後於第13、16、17、18、19、23、26、27、29、31、32、33、34屆共16次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其中憑《我要成名》、《竊聽風雲3》成功摘得兩次影帝稱號。獲得最多次男主角的演員 梁朝偉 先後於1995年第14屆《重慶森林》、1998年第17屆《春光乍泄》、2001年第20屆《花樣年華》、2003年第22屆《無間道》、2005年第24屆《2046》五度獲得最佳男主角獎,此外還於1988年第7屆《人民英雄》、1990年第9屆《殺手蝴蝶夢》兩度獲得最佳男配角獎,是金像獎史上獲獎最多的演員。 獲得最多次女主角的演員 張曼玉 先後於1990年第9屆《不脫襪的人》、1993年第12屆《阮玲玉》、1997年第16屆《甜蜜蜜》、1998年第17屆《宋家皇朝》、2001年第20屆《花樣年華》五度獲得最佳女主角獎,是金像獎史上獲獎最多的女演員。 男女主角夫妻檔 梁朝偉
劉嘉玲 梁朝偉先後於1995年第14屆《重慶森林》、1998年第17屆《春光乍泄》、2001年第20屆《花樣年華》、2003年第22屆《無間道》、2005年第24屆《2046》五度獲得最佳男主角獎;劉嘉玲於2011年第30屆《狄仁傑之通天帝國》首度封後,此前她已五度提名。 最年輕的最佳男配角 吳景滔 2007年第26屆憑《父子》獲得最佳男配角獎,同時榮獲最佳新人。 第一位大陸女主角 斯琴高娃 1985年第4屆憑《似水流年》獲得最佳女主角獎,這是大陸女演員首席問鼎金像獎,在她之前內地僅有劉曉慶、潘虹入圍過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兩次獲女主角的大陸演員 斯琴高娃 先後於1985年第4屆《似水流年》、2008年第27屆《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兩度獲得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並且是兩次提名兩次獲獎。 章子怡 先後於2005年第24屆《2046》、2014年第33屆《一代宗師》兩度獲得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第一位獲歌曲獎的大陸歌手 張靚穎 2009年第28屆憑電影《畫皮》主題曲《畫心》獲得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 第一位獲提名的大陸演員(女、男) 劉曉慶
達式常 劉曉慶於1984年第3屆憑《垂簾聽政》獲得最佳女主角提名,達式常於1988年第7屆憑《書劍恩仇錄》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 最大倒熱灶的女主角 鄭裕玲 1991年第10屆憑《表姐,你好嘢!》獲得最佳女主角獎,這一屆最大大熱門為劉嘉玲,她本人都未預料本屆能獲獎,從而並未出席本次頒獎典禮。 最遺憾落選「女主角」 劉嘉玲 1991年第10屆最大大熱門為劉嘉玲,但結果鄭裕玲憑《表姐,你好》獲得最佳女主角獎,這一屆她本人都未預料本屆能獲獎,從而並未出席本次頒獎典禮。不過劉嘉玲於2011年第30屆終於憑《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獲得影後。 連續三年獲獎的演員 袁詠儀 先後於1994年第13屆《新不了情》、1995年第14屆《金枝玉葉》兩度蟬聯最佳女主角獎,此前還於1993年第12屆憑《亞飛與亞基》獲得最佳新人獎,是金像獎史上唯一的一個三連冠。 最霸氣的男主角候選人 向華強 向華強為中國星電影公司老闆,經典角色「龍五」,1993年第12屆憑《藍江傳之反飛組風雲》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 最令人可惜的「男主角」 成龍 成龍分別於第4,5,9,12,13,15,16,18,24屆提名10次均未獲獎,其中第5屆2個提名。 最令人可惜的「女主角」鄭秀文鄭秀文分別於20,21,25,32,33屆提名7次,其中21屆三部電影同時入圍最佳女主角,算上1993年第一次提名最佳新演員,鄭秀文在金像8次提名演員類獎項均未獲獎。最納悶提名 徐克 1988年第7屆憑《最後勝利》獲得最佳男配角提名。 最具爭議性的新人 鄭裕玲 1984年第3屆憑《花城》獲得最佳新人獎,當時引起巨大爭議,因為當時她已是劇集主持紅人。 第一位獲得提名的外國人 喜多郎 來自於日本的喜多郎於1985年憑《似水流年》提名電影配樂獎,這是最早提名金像獎的外國人。 拒絕金像獎第一人 許冠英 1986年第5屆憑《僵屍先生》獲得最佳男配角提名,因為覺得是主角,拒絕男配提名。 第一位獲獎的外國人 杜可風 來自澳大利亞的杜可風於1987年第6屆憑《老娘夠騷》獲得最佳攝影獎,後還於1991年第10屆《阿飛正傳》、1995年第14屆《東邪西毒》、1996年第15屆《墮落天使》、2003年第22屆《英雄》、2005年第24屆《2046》(黎耀輝、關本良)獲得過最佳攝影獎。 「帽子戲法」的最佳導演 方育平 方育平先後於1982年第1屆《父子情》、1984年第3屆《半邊人》、1987年第6屆《美國心》三度獲得最佳導演獎,他是三次提名三次獲獎,中獎率高達100%。 表演獎項大滿貫 謝霆鋒 先於1999年第18屆《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獲得最佳新演員獎,後於2010年第29屆《十月圍城》獲得最佳男配角獎,再於2011年第30屆《線人》獲得最佳男主角獎,三次提名三次獲獎,中獎率高達100%,也是唯一一名獲得過金像獎最佳新人獎、最佳配角獎及最佳主角獎的演員。 分量最重男主角 鄭則仕 重達110公斤的鄭則仕先後於1986年第5屆《何必有我》、1997年第16屆《三個受傷的警察》兩度稱帝。 連續提名最佳女主角最多的演員 林嘉欣 第22-25屆,28屆連續4年提名最佳女主角均未獲獎(共提名5次) 連續提名最佳男主角最多的演員 劉德華 第19-23屆連續5年提名最佳男主角兩次獲獎。 同一屆憑三部電影獲得三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演員 鄭秀文 2002年第21屆憑《同居蜜友》《瘦身男女》《鍾無艷》三部電影獲得最佳女主角提名,不過均未獲獎 第一位同時獲得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的演員周星馳2002年第21屆憑《少林足球》提名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並獲獎。 單屆提名最多的演員王菀之2015年第34屆憑《金雞SSS》、《分手100次》、《百變愛人》三部影片角逐最佳新人獎,同時還憑《金雞SSS》角逐最佳女配角獎,此外,由她演唱的《分手100次》主題曲《不再說分手》還入圍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 獲得最佳女配角最多的是金燕玲先後於1987年第6屆《地下情》、1988年第7屆《人民英雄》、2016年第35屆《踏血尋梅》三次獲得最佳女配角獎。 唯一一部包攬所有 演員獎的電影踏血尋梅2016年第35屆包攬了最佳男主角(郭富城)、最佳女主角(春夏)、最佳男配角(白只)、最佳女配角(金燕玲)、最佳新人獎(白只),此外還獲得了最佳編劇跟最佳攝影獎,這是金像獎歷史上首部包攬了所有演員獎的電影。 第一位90後影後春夏2016年第35屆憑《踏血尋梅》獲得最佳女主角獎,這是她參演的第一部電影 ,同時還提名了最佳新演員獎。 同一屆憑借同一部電影獲獎最多演員白只 2016年第35屆憑《踏血尋梅》獲得最佳新人獎和最佳男配角獎 獎項獲獎者獲獎情況獲獎最多的個人張叔平
(19次) 7次最佳美術指導
2016年第35屆《華麗上班族》
2014年第33屆《一代宗師》(與邱偉明)
2005年第24屆《2046》(與邱偉明)
2001 年第20屆《花樣年華》
1995年第14屆《東邪西毒》
1991年第10屆《阿飛正傳》
1989年第8屆《旺角卡門》
7次最佳服裝造型設計
2014年第33屆《一代宗師》
2012 年第31屆《讓子彈飛》
2005年第24屆《2046》
2001 年第20屆 《花樣年華》
1996年第15屆《夜半歌聲》
1995年第14屆《東邪西毒》
1993年第12屆《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與余家安)
3次最佳剪接
2014年第33屆《一代宗師》(與本傑明·柯汀斯、潘雄耀)
2001年第20屆 《花樣年華》
1995年第14屆《重慶森林》(與鄺志良、奚傑偉) 獲獎最多的攝影師黃岳泰
(9次) 2010年第29屆《十月圍城》
2009年第28屆《畫皮》
2008年第27屆《投名狀》
2004年第23屆《戀之風景》
2002年第21屆《幽靈人間》
2000年第19屆《紫雨風暴》
1999年第18屆《不夜城》
1998年第17屆《宋家皇朝》
1983年第2屆《夜驚魂》 獲獎第二多的攝影師杜可風
(7次) 1987年第6屆《老娘夠騷》
1991年第10屆《阿飛正傳》
1995年第14屆《東邪西毒》
1996年第15屆《墮落天使》
2003年第22屆《英雄》
2005年第24屆《2046》(黎耀輝、關本良)
2016年第35屆《踏血尋梅》 獲獎第二多的個人奚仲文
(9次) 4次最佳服裝造型設計
第27屆《投名狀》(與戴美玲、利碧君)
第26屆《滿城盡帶黃金甲》
第25屆《如果·愛》(與吳里璐)
第23屆《千機變》
5次最佳美術指導
第27屆《投名狀》
第25屆《如果·愛》(與黃炳耀)
第16屆《甜蜜蜜》
第11屆 《九一神鵰俠侶》
第7屆《倩女幽魂》 獲獎最多的剪接鄺志良
(8次) 第32屆《寒戰》(與黃海)
第29屆《竊聽風雲》(與陳志偉)
第27屆《門徒》第
26屆《墨攻》
第21屆《特務迷城》
第19屆《紫雨風暴》
第15屆《烈火戰車》
第14屆《重慶森林》(與張叔平、奚傑偉) 獲得最多次最佳電影歌曲的主唱者梅艷芳
(3次/7次提名) 《似水流年》同名主題曲提名、《胭脂扣》同名主題曲——獲獎
(同屆,梅艷芳憑《胭脂扣》獲金像獎影後,在歌壇和影壇雙雙大放異彩,堪稱香港藝壇奇跡)
《何日君再來》主題曲《何日》提名
《雙鐲》主題曲《似是故人來》——獲獎
《現代豪俠傳》主題曲《女人心》——獲獎
《東方三俠》主題曲《莫問一生》提名
《金枝玉葉2》主題曲《有心人》提名(合唱:張國榮) 獲獎最多導演許鞍華(5次) 第2屆《投奔怒海》
第15屆《女人四十》
第28屆《天水圍的日與夜》
第31屆《桃姐》
第34屆《黃金時代》 獲獎第二多導演方育平(3次) 第1屆《父子情》
第3屆《半邊人》
第6屆《美國心》 杜琪峰(3次) 第19屆《槍火》
第23屆《PTU》
第25屆《黑社會》 王家衛(3次) 第10屆《阿飛正傳》
第14屆《重慶森林》
第33屆《一代宗師》 徐克(3次)第11屆《黃飛鴻之一壯志凌雲》
第30屆《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第35屆《智取威虎山》
⑹ 香港的所有的電影節及獎項
香港所有電影節及獎項:
1 香港電影金像獎
2 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3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4 亞洲電影節
5 香港國際電影節
6 亞洲電影大獎
⑺ 香港,台灣,大陸,的電影節都有哪些
最權威的有香港的金像獎,台灣的金馬獎,大陸的金雞百花獎,上海國際電影節,北京國際電影節,除此之外我還知道香港的金紫荊獎。我知道的就這么多了~
⑻ 香港的電影獎除了有金象獎和金紫荊獎外,還有什麼電影獎
Golden Bauhinia Awards中國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Hong Kong Film Awards中國香港電影金像獎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中國香港國際電影節
Hong Kong Film Critics Society Awards中國香港電影評論協會獎
⑼ 香港國際電影節的主要活動
香港國際電影節的傳統就是匯聚不同的文化和電影流派,把電影推至不同年齡、界別和愛好的觀眾,以達致創意交流的目的,也協助香港發展成為亞洲的電影文化中心。香港國際電影節由1977年創辦至今,以堅持推動香港電影文化和選映高質素電影為理念,成為國際間極受重視的電影節。除了致力於推介華語電影及發掘影壇人才外,電影節更是全球電影打入香港、大中華及亞洲市場的最佳踏腳石。電影節精選全新高質影片作隆重首映,並邀請導演、演員出席紅地毯活動及與觀眾答問環節,交流心得。
香港國際電影節以操辦者對電影的痴迷著稱。每年,電影節的節目策劃人都要從世界各地搜羅大量上一年的出色藝術電影,奔忙於戛納、威尼斯和柏林這樣的頂級電影節自是他們少不了的功課,其眼光更廣及俄羅斯、阿根廷等地的影展,大有將各地優秀電影一網打盡的意思。這個「影迷」氣氛濃厚的電影節還貼心地在各放映場地免費派發《影訊》,及時向觀眾通報節目變動情況,更有水準不俗的免費講座。 主題環節 單元名 首映禮 開幕電影、閉幕電影、隆重首映、與觀眾會面等 競賽展映 新秀電影競賽展映、紀錄片競賽展映、國際短片競賽展映、頒獎禮之夜等 大師與作者 大師級、作者風等 華語電影 香港電影面面觀、電影生力軍等 國際電影 影迷嘉年華、世界視野等 紀錄片 親愛的地球、真的假不了、影人影事等 平台 自主新潮、我愛午夜長、前衛眼、修復經典、我看我電影、超人氣動畫等 焦點·致敬 焦點影人、影人經典作品回顧等 附加節目 大專學生作品展、ifva紀錄片系列作品精選等
⑽ 香港電影節是幾月幾號
已經過去了:)復活節之前就有朋友跟我說去看了好便宜阿什麼的。。。
不過香港有各種各樣的電影節,比如法國電影節義大利電影節亞洲電影節什麼的,你可以留意下電影中心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