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影像作品聲音中佔比最大的是什麼
在營業樂作品中可以用一個比價贊助,脾氣很大,最大的原因就是他的一些比重。
音樂在電影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除了配合劇情起到烘托氣氛貫穿情節的作用,還要體現電影的主題,一部類型電影就要有專門的主題音樂作為支撐。
配樂的方式有很多,有以樂器、聲樂、樂團或電子音樂等方式製作。
電影如果沒有音樂,就好比一個說話沒有音調的面癱患者,只能讓人感到無趣。
王愛君文集《電影配樂》中講到:電影配樂,在電影的製作中,配樂是配音的一部分;配樂只處理電影里的音樂。在電影里的音樂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為歌舞音樂,一為附帶音樂。歌舞音樂大都出現在歌舞片中,歌舞片大都改編自音樂劇,片中歌舞音樂與片中情節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歌舞音樂在歌舞片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至於附帶音樂,則在一般劇情片或記錄片中配合映像播映出。在無聲電影時代,電影只透過映像及簡單的文字,就把電影的情節完整的傳達出來,而無需音樂的介入。因此,附帶音樂在電影中並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作用通常是製造氣氛,強調或提高情緒與場景的接連,此種附帶音樂,吾人通稱為配樂。自有聲電影問世後,一般電影的製作都加入大量的配樂,一方面滿足觀眾聽覺上的享受,另一方面則使觀眾由於音樂的引導而更易於欣賞影片。配樂雖非電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卻是影片中重要的一部分。配樂有兩種極端而相對的觀念:一種是盡力溶入電影的結構中,如配音般地令人不易察覺;第二種是盡量突出,令人強烈地感受到,這兩種觀念只要能夠與整部電影的結構做巧妙的配合,都必能夠產生很大的力量,配樂的真義就在這個配字上。至於配樂的方式大抵有二:一為主題曲式的配樂,這種配樂很突出,而自成一體,除了主題音樂動聽外,對電影中劇情的發展,往往沒有實質的幫助。另一為樂劇式的配樂,仿華格納樂劇,用主導動機,為影片中人物或某一意念之特性,而創作的基本音形,隨著劇情的發展與轉變而發展轉變,這種配樂方式,對劇情的發展與轉變有很強大的啟示力。
為電影而創作的音樂,是電影綜合藝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演奏通過錄音技術與對白、音響效果合成一條聲帶,隨電影放映而被觀眾所感知。電影音樂是20世紀新出現的音樂體裁,有音樂的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在當代人的文化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電影音樂的主要特徵視聽統一的綜合性電影基本上是一種視覺藝術,但聽覺要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輔助部分。電影音樂與對白、旁白、音響效果等其他聲音因素結合後,如與畫面配合得當,能使觀眾在接受視覺形象時,補充和深化對影片的藝術感受。電影音樂如脫離畫面單獨存在,則失去其視聽統一的綜合功能。但特別完整的片斷,仍可作為獨立的音樂作品予以演奏和欣賞。
性質與特點
電影成為綜合藝術之後,音樂雖然仍保持著本身所具有的藝術表現的特殊性。如擅長抒情、不擅長敘事、需要聽覺來感受、需要時間的過程展現形象、通過演奏和演唱的再創作才能欣賞,但是,在表現的方式上卻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①音樂構思須根據電影的題材內容、風格樣式、人物性格及導演的藝術總體構思,使音樂的聽覺形像與畫面的視覺形像相融合,體現綜合性的美學原則。除神話片、童話片、科學幻想片以及現代的實驗性的電影以外,電影中的人物造型、表情、動作、語言、環境氣氛等,大都是接近現實生活的自然形態。因而,電影音樂也不象一般供音樂會上演出的純器樂曲和舞台演出的歌劇音樂、舞劇音樂那麼誇張和程式化。
②音樂常常與對話、自然音響效果相結合。在無聲電影時期,有時音樂是唯一的聲音,從頭至尾貫串全片。由於錄音技術的進步,進入有聲電影時期,除音樂之外,還可以錄制語言和自然音響效果,解脫了在無聲電影時期音樂超負荷的現象。導演和作曲家從電影的真正需要出發,只有在表現抒情性、戲劇性氣氛的時候才恰當地、有效地使用音樂。這樣,既符合音樂的藝術規律,又提高了電影綜合藝術的美學功能。這使音樂真正地發展成為電影綜合藝術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對電影音樂形成分段陳述的結構,也有促進作用。
現實性與功能性
電影音樂,按照在電影中出現的方式,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現實性的音樂,也叫做客觀的音樂,這類音樂在畫面上有聲音的來源;另一類是功能性的音樂,也叫做主觀的音樂,這類音樂在畫面上沒有聲音的來源。
現實性音樂包括在電影生活場景中出現的各種音樂(或歌曲)。例如在音樂會上表演的音樂(或歌曲)、歌劇音樂、舞劇音樂、節日歌舞、街頭小唱、街頭音樂以及通過收音機或錄音機播放的音樂。還包括特別引人注目的劇中主要人物的獨唱與對唱、獨奏與合奏等等。這類音樂(或歌曲)都是由劇作家、導演事先在文學劇本和分鏡頭劇本中安排的。
功能性音樂一般是由作曲家專為電影創作的,著重表現畫面中所沒有或不能表現的劇中主要人物的動作,特別是心理活動。
在電影中,雖然從音樂出現的方式上分為兩種類型,但在實際的運用上常常相互轉化,有時從現實性的音樂轉化為功能性的音樂,也有時從功能性的音樂轉化為現實性的音樂。
電影音樂藝術的處理手法豐富多樣,變化無窮。其美學功能是:
①通過音樂主題的貫串發展、矛盾沖突、高潮布局,達到對劇中主要人物的歌頌或批判,幫助明確電影的意義。
②用音樂加強人物的動作性、心理活動,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鮮明動人。
③暗示劇情的進展或延伸。這樣的音樂,有時先於畫面的視覺形象出現,例如在困難的時刻預示勝利和希望,在順利的時刻預示艱苦挫折;有時後於畫面視覺形像出現,延展戲劇情緒。
④引起一定時間(古代的或現代的)、空間(人類世界的或外空間)、環境(人間或仙境)的聯想。
⑤加強影片的總的藝術結構。電影音樂雖然是分段陳述的,但是通過分段陳述的結構,能反映出影片總的藝術結構。
⑥增加立體感。人類習慣於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感受客觀事物。結合音樂的聽覺形像,音樂旋律的起伏,和聲、對位的織體,色彩豐富的配器等等,能更有效地表現聽覺形像的立體感。音畫結合可形成「四維時空」的運動著的立體感。
至於你說的比例,要看是什麼類型的影片,如果是歌舞片,基本上整部電影都是唱下來的。如果是普通的類型片則要根據劇情的起伏來定,音樂要加的恰到好處。比如像《加勒比海盜》,在你不經意的時候音樂已經響起,而你卻完全沒有注意到自己已經融入到那電影氛圍中,一直到電影結束,恐怕也只記得那電影主題曲《He's a Pirate》。所以你要問音樂在一部電影中佔得比例,這個真的不好說。
我覺得如果誰一定要給電影配樂規定一個比例,那麼就太不專業了,也太不人性了。
❸ 影片播放結尾音樂時屏幕上寫的是什麼
電影有很龐大的製作團隊呀,其實主要的就是演員表和職員表,其中職員表所佔的比重較大,因為有一些聲音的採集和影片的剪輯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要知道一部電影除了演員,導演,編劇之外,前期的拍攝,後期的製作與宣傳也是很重要的。所以這些幕後工作者們的名字自然要出現在電影的片尾嘛,雖然我們不一定能夠注意到他們,但這也是對他們的工作的一種肯定。當然,現在的電影漸漸趨向3D化,一些特效上的處理更是需要很多的人才,你一定也知道現在一個特效的製作有可能需要幾十人甚至是上百人完成。最後,一部電影的拍攝少不了投資商的銀子,所以肯定要特別鳴謝嘍,其他的就是因電影而異啦,像是根據文本改編的當然要鳴謝作者,像是一些景區的借用也要對人家表示感謝等等啦,總之拍一部電影其實遠遠要比拍電視劇來的麻煩的多,所以一部電視劇有時候就用幾個月的時間,而一部電影有的時候要醞釀多半年。
我也不是對電影了解的太深刻,只是可發燒友而已,一些專業上的術語也不好都解釋出來,但是還是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啦~
❹ 什麼是音軌,為啥一部電影會有多個音軌
簡單說就是聲音了,以前的電影都只有一個音軌的,現在由於要求質量高了,就會分開,要不然文件太大了,一個藍關的電影,聲音文件都要1GB多,比如說:人物對話,一個正常的音軌,突然來個爆炸,這個爆破聲需要立體,3D,環繞,需要2個音軌才可以在電影里達到這樣的效果,然後還要背景配音,又需要一個音軌,等很多的,這樣其實也方便修改,跟換,和提高效果。
❺ 電腦特效在電影中近幾年所佔的比例!急!
上個世紀的迪斯尼公司曾代表了全球手繪動化的最高水準,並製作了諸如《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灰姑娘》和《幻想曲》等流傳久遠的經典作品。到了2005年初,迪斯尼公司關閉了其位於佛羅里達州奧蘭多的傳統動畫工作室,這一舉動直接導致工作室的絕大部分員工下崗,只有極少數製作人員有可能轉到位於加州的迪斯尼公司總部。電腦特效,給迪斯尼帶來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同樣,對於整個電影工業來講,也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在最近30年裡,電腦數字特效的普遍應用起到了開天闢地的作用。包括在電腦特效起步很晚的中國,張藝謀在拍攝《十面埋伏》時說過:「很多時候都是電腦導演說了算,他來支配我。」這種服從來自對技術應用的陌生,但這並非中國導演才有的問題,即使對很多美國導演來說,特效技術也是個陌生的領域。
由於應用方向的不同,特效可以按產生方式與真實影像的關系分為三類:補充合成型、創造合成型、特殊處理型。我們現在看到的大片基本上是「3合1的結果。
象被影迷津津樂道的《阿甘正傳》中阿甘與肯尼迪總統握手的畫面,就屬於補充合成型。創作者利用摳像技術將一個真實影像與另一個影像合成為一個畫面,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這是數字特效應用最早也是最多的方式,從早期的《星球大傳》、《侏羅紀公園》到後來的《加勒比海盜》。
不過,像新版的《金剛》那樣8米高的大猩猩,摳像技術顯然不靈,需要用到創造合成特效,即創作者先用3D軟體建模、利用動作跟蹤軟體賦予生成物體的動作和運動軌跡,然後與實景拍攝的鏡頭合成。這方面,斯皮爾伯格與彼得.傑克遜顯然最有發言權,前者的《侏羅紀公園》復活了恐龍王國,而後者則開創了魔幻史詩《指環王》的特效新時代。《指環王》中的咕嚕被認為是CG史上最棒的角色。無論是劇組的設計人員還是CG工作組都應當感到慶幸,他們如此完美地將這個變異的哈比人融入到了電影當中;在咕嚕僅僅出現兩分鍾後,觀眾就完全接受咕嚕是劇中一個重要人物角色,並隨著三部曲的發展,咕嚕的形象也在不斷進步。到了《指環王3》,特效鏡頭高達1400多個,堪稱影壇之最。僅過了一年,影迷又看到了危機四伏、陰森恐怖骷髏島的一幕:8米多高的大黑猩猩與自己塊頭相當的三隻史前巨龍精彩的打鬥。精益求精的模型製作充分展現了彼得.傑克遜對新老特效技術完美結合的深厚功力。
最後一種屬於特殊處理型,最典型的要算《黑客帝國》中「尼奧躲避子彈」的神奇場面。鏡頭不斷地轉動,從360度讓我們觀察了這段優美的慢動作。我們欣賞這段鏡頭,認為這理所當然就該是這樣的,但只有沃卓斯基兄弟知道這是怎樣生成的。一開始的時候,他們想出了一個大膽的主意。將小型的發射器綁在攝像機上,這樣攝像機就可以以非常快的速度移動。但實驗證明這個方法是行不通的,有攝像機在半途中突然爆炸。後來特效總監約翰.加塔提出了一個方案,就是在拍攝目標周圍擺滿一圈的攝像機,這能讓攝像機連續地快速捕捉每個鏡頭,然後再對這些鏡頭進行處理。之前的特效幾乎全部仿照電視廣告、音樂錄影帶或其它電影中的方法,而這個特效不同。它不僅顯示了獨特魅力,也成就了《黑客帝國》中最佳的特技時刻。而去年風格獨特的動畫電影《暗黑掃描》則是利用插值軟體,加快了將真實影像渲染成油畫質感的處理速度,盡管勞動量比之前類似影片《半夢半醒的人生》大為減輕,但每位動畫師每周仍要完成大約100幀的工作任務,這100幀只相當於影片中的4秒,完成整部電影耗費了50名動畫師近一年半的時間。
到了《加勒比海盜2》時,整部影片就是三合一的標准典範,維塔與工業光魔共同創造了片中近1100個特效鏡頭。數字繪景技術把多米尼加島變成了一座食人島,並且造出了一座土耳其監獄,前者是補充,後者則是創造。片中傑克船長的那座「黑珍珠」號海盜船其實是三個「分身」:真實的海盜船,工業光魔製作的縮小比例模型(補充),以及完全數字化的模型(創造),不僅如此,片中許多鏡頭中的人物角色都是數字化替身,比如荷蘭鬼船上的船員,以及不死的寄生水手。當然,全片最出色的特效技術,均體現在了他們的頭目戴維.瓊斯這個角色的身上。創造這個人物,使用了《金剛》、《木乃伊》等很多大片使用的(三維)運動捕捉儀(當然這套東西造價不菲,在200萬元人民幣以上,光是租賃使用的價格也不是普通人想玩就玩的,目前租賃使用的市價一般是6000元人民幣/工作日,系統操作人員一人50元/天)。
微軟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茨曾在去年的國際電腦展覽會上預言,新一代的電影將是資訊科技和人性文化的結合。由科技創造出來的角色,將完全取代了由人類塑造的角色。那時,電腦特效將完全改變拍電影的方式。
❻ 求算電影音軌的大小,一部35GB的藍光原盤電影,時長1小時55分鍾,有十個音軌,語言不一樣。
電影音軌一般來說 5.1的300到400MB 7.1的1G左右
如果你只聽英語音軌 為什麼不選擇REMUX(1080P)版本下載觀看呢 這種版本畫質清晰(藍光原盤的畫質) 音軌主要都保留英語 其他都會刪減掉 是喜歡高清畫質 又占內存最小的最佳版本
個人建議 除非有強迫症 否者不一定要看藍光原盤 因為裡面有太多的我們不需要的又占內存的東西 花絮都是沒有中字的 音軌也有很多用不到的 除非你發燒級的收藏家 有磁碟列陣 不然的話REMUX(1080P)才是最好的選擇
❼ 怎麼從視頻解析度算出該視頻所佔容量
這個沒有辦法算。
因為一個視頻的容量大小除與解析度有直接關系外,還有其他很多的因素,如音頻的格式等,另外比較影響容量大小的標准有兩個。
一是視頻的壓縮編碼。我們現在看到的視頻都是經過壓縮的,如DVD碟使用了傳統的MPEG2編碼來壓縮,壓縮比很低,容量會很大,一部電影會有15G-25G左右。H.264可以說是目前壓縮最高的編碼之一,容量很較小,可能只有4G-8G左右。
二是視頻壓縮的碼率,無法是上述的MPEG2編碼、H.264編碼還是其他的RMVB、AVI、VC-1等各種編碼,都是可變碼率的,根據不同的視頻變幻碼率,如VCD的碼率通常在1-3M左右,DVD的碼率通常在4-10M左右,而高清影片的碼率大致在10M-40M左右。使用的碼率越高容量越大。目前有些高清組織使用高清的解析度,不過使用極低的碼率來壓制電影,如聖城的高清使用1-3M左右的碼率來壓制,雖然容量可能較小,只有1-4G左右,不過效果就大打折扣了,算不上是真正的高清。
❽ 一部電影大約佔多少空間
和電影壓縮方式有關:
RM/RMVB 單本350M,上、下集合計700M;
DVDRip/HDRip 單CD 700M, 多CD的=700M*CD數;
DVDR/HDTV 4.3G。
❾ 一個電影(視頻)文件,通常音頻部分佔到總大小的多少比例,圖像部分佔多少比例
一般來講音頻佔得比例很小,特別是高清電影,1秒鍾 圖像1920*1080*25=51840000,音頻 44000*2*16=1408000 1408/51840=0.027 當然圖像的壓縮比例會高一些,但是音頻的比例還是很低的
❿ 請問,可以通過聲道調節電影背景音和對白的大小比例嗎
可以,有兩種辦法:
1.下載5.1聲道的電影,利用播放軟體音頻設置中的聲道映射功能,把5.1聲道映射為2聲道,對中置(C)聲道不映射,就可以消除主要的對白聲音。
2.用頻段均衡器,一般的播放軟體都帶,把人聲的頻段音量減小,把音樂的頻段音量增大,也能實現,但是效果沒有第一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