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新武俠電影」
【轉貼】 江湖夜雨十年燈:談「新武俠」電影
魏君子
記得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末期胡金銓、張徹等人拍武俠片時,就有人稱他們的作品為「新派武俠電影」了。到了九十年代初期,以徐克、程小東為首的一批導演拍出的《黃飛鴻》、《新龍門客棧》、《東方不敗》等片,同樣被定義為「新武俠電影」,並且帶動了當時華語電影界爭拍武俠片的熱潮。進入二十一世紀,李安以一部《卧虎藏龍》獲得奧斯卡四項大獎,使中國的武俠電影真正走向世界。不過,未等我們這些武俠迷的振奮心情消退,如今張藝謀雄心勃勃製作的《英雄》又隆重上演了,聽他講「要力求跳出傳統武俠片格局」的意思,似乎是也想打造出個不同以往的「新」武俠電影。而此時已經有些英雄遲暮、但仍不失為一代武俠片宗師地位的徐老怪,同樣也來了句:傳統武俠電影現在已走到盡頭,要想真正振興我國這門獨特的類型電影,就要找出「新武俠」的概念——既如此,我們在討論張藝謀的《英雄》到底算不算「新武俠」之前,不妨先回顧一下以前拍攝的那些經典武俠電影,倒底靠什麼令我等盪氣回腸、沉醉不已呢?是武打場面的視覺沖擊,還是江湖俠士的萬丈豪氣?是人物形象,還是風格意義呢?
其實誰都明白,「新武俠電影」這個概念是隨著時間流逝而變化,並且與時俱進的。胡金銓以及後來徐克的武俠片之所以都被稱之為「新」,自然是相對於過去的武俠電影而言的。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武俠片,除了胡鵬、關德興的《黃飛鴻》系列稍見特色外,基本沒有進步,還停留在二、三十年代《火燒紅蓮寺》製作粗糙、手法呆板的劍仙片水準呢。因此胡金銓的《大醉俠》、張鑫炎的《雲海玉弓緣》、張徹的《獨臂刀》一出,其吸收國粹文化、借鑒西方牛仔日本武士電影拍攝技巧的精心製作,立時引起轟動,由此產生了第一代「新派武俠片」。只是到得七十年代,王羽、李小龍、成龍將時代背景由古代拉近到近代甚至現代,由此古裝武俠片遂分化出功夫格鬥片一支,而其本身的發展卻變得緩慢起來。八十年代傅奇、張鑫炎去內地拍的《少林寺》、《少林小子》等影片,雖然聞名中外,並掀起內地「少林」等門派功夫電影的一番熱潮,但手法境界卻並未超出舊時架構,只能說是延續,算不得創新。至於七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初期,香港新浪潮電影運動中有一些導演(比如徐克的《蝶變》、譚家明的《名劍》等)企圖突破之前武俠片的模式,借武俠片這一類型闡述個人藝術旨趣,確實也頗有新意,只可惜在當時未成主流,稍縱即逝。然而其後不久,徐克藉助從好萊塢學習的高科技打造的《新蜀山劍俠傳》盡管在當時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卻為將來第二代「新武俠電影」的閃亮登場埋下了伏筆,同時亦奠定了技術基礎。
如果讓我們這批生於七十年代(或者可再擴大到八十年代初期)的青年影迷評出自己心目中的經典武俠電影,相信入選的大多數作品會是拍攝於九十年代至今的一批「新武俠電影」。究其原因,固然有我們迄今十多年觀影時代的難忘記憶作祟,更大程度上還是自1990年開始,徐克以《笑傲江湖》及其續集《東方不敗》書寫了武俠電影新篇章的序言,之後香港的王家衛、於仁泰、劉鎮偉、王晶,台灣的朱延平和賴聲川,內地的何平分別以自身對「武俠」的獨特理解,運用全新的電影語言,風格或中正大氣、或另類顛覆、或後現代搞笑、或粗礪強悍,敘事手法、場面調度、特技畫面、人物形象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呈現出多元化格局,更加貼近時代精神和符合現代人的思維與審美習慣。與以往武俠電影相較,單單一個「新」字恐怕是難以概括的。
前文已經提到,是《笑傲江湖》拉開了九十年代至今華語新武俠電影的序幕。這部由徐克電影工作室製作的電影本來由當年武俠片大師級人物胡金銓擔任總導演,但後來他因與徐克等人在創作理念上出現重大分歧,而中途退出劇組,餘下部分由徐克、程小東、李惠民補拍完成。對於這部集四位導演之功的《笑傲江湖》,記得有人這樣評價:「既有胡金銓古樸的浪漫風格,造型具有中國古代木刻白描人物畫的意趣;又有徐克式的天馬行空、迅速流暢的武打設計和角度多變的鏡頭和剪接;可謂寫實與想像並行,視覺上有一種瀟灑的美感。」不過,依在下個人看法,這話恭維成分居多,而且避重就輕,畫面、武打、剪接對於武俠片來說固然重要,故事、結構卻是任何影片成功的關鍵(在筆者看來,張藝謀的《英雄》也犯了同樣的毛病)!再看《笑傲江湖》,整部影片哪裡都好,就是故事講得差了點,出現與原著無關的東廠太監情節是胡金銓拿手的好戲;而令狐沖到處和人扯閑篇以及片中人物嘴中所說皆含針貶時弊借古喻今的寓意則是徐克擅長的噱頭,兩者的融合顯然並不成功,但是影片的整體風格、場面調度、武打編排、鏡頭表現、畫面意境和優美的音樂都足以讓人不去理會故事架構的缺撼,因此《笑傲江湖》在票房上還是取得了成功,並且成為新舊武俠電影的分界嶺,更直接影響了以後的武俠電影創作。
至於1992年拍攝的《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雖然沒了第一集很明顯的胡氏古樸凝重風格,但卻顯得更加浪漫肆意,動作場面天馬行空,畫面剪接快速有力,故事情節比之前集也顯得集中緊湊,影片以東方不敗的成王敗寇經歷和與令狐沖的情感糾葛駕構全篇,借退出江湖與雄霸天下的主題糾葛借古喻今,極富張力,令觀眾為之傾倒。而林青霞成功反串的一代梟雄東方不敗的形象以及揮手之處飛沙走石血肉橫飛的動作場面,更成為濫殤,使得其後的主流武俠電影只能望洋興嘆,勉強算個跟風之作罷了。
《東方不敗》上映的同年,徐克又重拍了胡金銓的經典名作《龍門客棧》,影片在消解了胡金銓老版《龍門客棧》凝重、嚴肅、陽剛風格,代之以凌厲、肅殺氣氛的同時,又以風騷老闆娘金鑲玉(張曼玉飾)嘻笑怒罵、調風弄月營造了以前武俠片中少有的曖昧意味,武打場面則精彩紛呈、緊湊瀟灑,介於《黃飛鴻》與《東方不敗》之間,別有一番風景。
盡管徐克對武俠電影的貢獻極大,如借古諷今的政治立意,武林風雲的寫意刻畫,人物形象的生動塑造尤其令後來的同類電影難以企及。但要論其被人模仿借鑒最多的,卻是充滿想像力的動作場面和舊瓶裝新酒的翻拍。程小東、袁和平甚至元彬、馬玉成等知名動作指導在與徐克共同打造多部武俠片經典之後,又在其他影片中重復了這些武打場面,當然使人感覺似曾相識。而翻拍舊片、舊題材則成了整個九十年代港台武俠片群體的重要特徵,《新火燒紅蓮寺》、《新流星蝴蝶劍》、《新少林五祖》皆是舊片經典的借屍還魂之作。不過,在產生了一大批模仿徐克武俠片風格的爛片(如《刀劍笑》、《新冷血十三鷹》等)之餘,劉鎮偉、王晶、朱延平等人又嘗試用後現代的搞笑方式對舊式武俠片進行了瘋狂的顛覆,而這主要體現在對英雄俠客的形象塑造上。盡管徐克影片中的俠客們也是個個伶牙俐齒,滑稽幽默,但還不失為英雄本色,而在《東成西就》、《武俠七公主》、《九尾狐與飛天貓》等片中,俠客劍士再也沒有往日武俠片中英雄正氣的高大形象,相反卻不是猥瑣無能,就是膽小怕事。行俠仗義早成了無關重要的末節,倒是一些現代人的世俗觀念成了他們的行事箴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到這里卻成了游戲江湖、快樂無比。其實,這類搞笑武俠片的目的主旨只是迎合當代大眾欣賞口味而已,至於什麼後現代的顛覆解構倒更象是商業追求中的無心插柳了。
在很多人眼中,武俠電影作為類型片的一種,自然應以娛樂性和大眾化的商業標准為衡量准繩。由此而言,經典如徐克的《東方不敗》、《新龍門客棧》等片對動作技術的純形式追求亦超過影片內容本身,出來的效果自然好看,娛樂性十足,而營造出的意境又能讓普通觀眾感受到幾許藝術味道,這才是主流電影,商業與藝術結合的最佳典範!相比之下,香港王家衛固執營造的既超脫又迷失個人情感沙漠的《東邪西毒》;台灣賴聲川夾雜著微妙禪意與社會批判、並且內容晦澀難懂的《飛俠阿達》;內地何平拍攝的西部色彩濃重、粗糙有力的《雙旗鎮刀客》倒更象是充斥著強烈個人風格的藝術電影。他們完全跳脫傳統武俠片的模式,營造出全新的江湖意境,人物形象或是醉生夢死、執著寂寞的沙漠過客,或是大智若愚、洞若觀火的俗世大隱,或是單純平凡卻又臻至人刀合一境界的少年刀客,總之務必體現作者的獨特創作意識。可以說,這幾部影片即便在這股「新武俠電影」風潮中仍可稱得上另類、新奇之作,其可嘉的探索精價值在電影史亦可留有一席之地。但此類個性十足的武俠片卻註定會因其重藝術化處理,缺乏娛樂噱頭的特質,落得個叫好不叫座,難以令普通大眾理解甚至望而卻步的結局。
記得有人曾認為是1994年王家衛那部遭遇票房慘敗的《東邪西毒》終結了九十年代港台「新武俠電影」熱潮。但筆者卻覺得並非如此,無論是拍攝時間,還是上映時間,黃泰來的《刀劍笑》都比《東邪西毒》要晚些,而正是因為《刀劍笑》這類跟風抄襲的爛作橫行,敗壞了觀眾的胃口,才將風頭正勁的「新武俠電影」逼向絕路。使得1994年之後數年,港台大銀幕上很少再見到武俠電影的蹤跡,倒是文雋、劉偉強製作的由漫畫衍生出來的變種劍仙片《風雲雄霸天下》和《華英雄》等紅火一時,但也只是曇花一現而已。
2001年,《卧虎藏龍》獲得票房與奧斯卡取了得雙重成功,同時亦令已經少人問津的華語武俠電影重新煥發生機。客觀地說,《卧虎藏龍》如舞蹈般優美的武打場面和中國山水的如詩意境乃是師法自當年胡金銓的經典武俠名片,就拍攝武俠類型電影的規則而言,並未有實質性突破。唯一讓人新奇的卻是該片的女性角度造就了溫婉曖昧的情感氛圍,使得俞秀蓮和玉嬌龍兩位堅忍女性的形象遠比李慕白、羅小虎鮮明得多——恐怕這也是《卧虎藏龍》能被西方觀眾接受的重要原因吧。
至於最近正熱映的國產商業大片《英雄》,盡管其宣揚的「胸懷天下」英雄觀比以往武俠電影里草莽豪客只為個人恩怨便動輒打殺的境界要高出很多,但因其演繹得不是很到位,導致許多觀眾並不認同,恐怕這是張藝謀沒有料到的。還有李連傑、梁朝偉等眾多明星詮釋的英雄形象符號化嚴重,性格情感變化發展不夠明顯,亦是遺憾。不過,《英雄》效仿《羅生門》的三段回憶式敘事結構與以五種顏色畫面營造的情節意境在武俠電影中卻算得上創意之舉,值得鼓掌。
說起來,武俠電影發展到現在已有幾次從形式到內容的創新,而且能受到不同時代、不同年齡、階層觀眾的喜愛,歸根到底應是華人共通的傳統文化和認同的俠義精神起了重大作用。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人們觀念和欣賞水平的提高,武俠電影要想生存下去甚至再度輝煌,惟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呵呵,借用一下沒問題吧?)。因此,張藝謀的《英雄》在創新方面雖然還遠談不上徐克提出的「新武俠」概念,但在某種程度上來看,未嘗不是一種可貴的探索——盡管我們還不好評述它到底成功與否。
希望自《英雄》始,無論成敗,武俠電影能找到一個新的起點。
http://www.joy001.com/bbs/index.php?showtopic=9597
http://www.xinxianet.com.cn/html/pinglun/yingship/1430.html
B. 日本武俠電影
是韓國的無影劍 不是日本的 你所說的情節在最後末尾了
C. 關於日本電影(循環自殺)
這是一部懸念驚怵作品,描述了一樁駭人聽聞的大規模連續自殺事件。影片盡力製造出一種恐怖的效果,同時又帶有推理懸念片的寫實風格,在營造步步深入的緊張感上做得非常成功。
影片以極端的手法將自殺帶給人的恐懼放大,以此揭露出當代社會的許多問題——青少年內心的混亂和空虛、對人生的消極態度、媒體的巨大力量的副作用……
同時,這樣的放大也促使觀眾去思考生與死的問題,思考自己與他人的存在問題。本片是2002年日本電影專業大獎評出的年度十佳作品之一。
拍攝背景
涉及到文化和族群心理了,對大多數民族而言,愛是主流思想,而在日本的思想中,充斥著強烈的戰斗,消滅低等生命的霸道思想。在如此冰冷的思想環境中凝聚的社會群體,相對弱者必然產生恐懼甚至絕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緩解,就會演變成諸多極端的行為。
還有就是如果一種文化極力渲染死亡的藝術(剖腹自殺等)如櫻花墜落,又如死後便為神,生前的種種都不被人計較(像是為靖國神社的罪犯辯解),不過日本人潛意識中或許就有這種文化心理。"
死亡是美的,死亡就是解脫或者脫俗"這種理論就潛移默化成為這個族群DNA,集體無意識嘛。就像中國人潛意識中活著就要出人頭地,要做人上人——所以我們對權利和金錢無限崇拜。
日本民族的性格之一就是不在別人的面前顯露出自己的軟弱,希望能表現自己的堅強,如果他們一旦自己遇到了麻煩事基本上都自己扛著,而不是找人透露或者尋求幫助。全東京的心理咨詢師在人口中的比率甚至比北京還要低。這是民族文化使然。
《循環自殺》最後以活出你自己作為片尾曲,其也是大有目的的。日本的自殺率是發達國家中最高的,本片在給你恐怖的景象同時,也在告戒一些企圖自殺的人,要活出自己。不要輕易舍棄自己。
D. 求一部日本的電影,每天都有人死。
《逝紙》,或者叫《死亡預告》 (2008),改編自漫畫。
http://ke..com/view/1151674.htm
該作品虛構了一部所謂的「國家繁榮維持法」。這個法律為了讓國民對「生命的價值」進行重新認識而作為目的,以這種手段向年輕人為對象的群體進行國家下發的通知,這個通知是被稱為「逝紙」的死亡預告證。以大概千分之一的概率被選出的人,在得到「逝紙」之後24小時後便要死去。這個故事就是描寫那些接收到「死之命令」的人們命運的異色傳奇。
E. 那部電影是一個日本武士鬼死了復仇的
鎧:武士僵屍 鎧 サムライゾンビ (2008)
導演: 坂口拓
編劇: 北村龍平
主演: 植田浩望 / 夏目ナナ / やべきょうすけ / 中島愛理 / いしだ壱成
類型: 動作 / 恐怖
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語言: 日語
上映日期: 2009-02-14(日本)
片長: 91 分鍾 / 110 分鍾(director's cut)
又名: Samurai Zombie
F. 找一部日本人死最慘的電影
《2077日本鎖國》
裡面日本滅國了
《日本沉沒》
裡面日本列島大半沉沒,人也死了一大半了
美劇《血戰太平洋》
從頭到尾都是在殺小日本,小日本死傷無數
《203高地》
日俄戰爭最慘烈一役,小日本屍積如山
G. 求一部電影. 有一幕的內容是..好像是日本的刀皇被幾把劍刺人身體.再從身體裡面劈出來死了.
武俠七公主 「東瀛霸刀」柳生(任達華)向中國武林第一高手「天劍」獨孤無極(劉松仁)挑戰,天劍擎友「鬼醫」(吳孟達)指出只有練成「素女劍陣」才能取勝。比武之日,天劍拚死斗霸刀,雖傷霸刀,但卻被內力震傷神經,以致糊塗地趕走未婚妻獨孤貞(楊紫瓊),與魔姬淫亂。貞以為天劍負心,攜去所有劍譜,不出三年,貞練成劍法,夜間為名妓「夢青絲」,日間則以「殺盡天下負心人」的男裝身份出現,專殺淫徒浪子。 鬼醫弟子吳通(張衛健)為逃避年紀比他大八年的未過門妻子牛...
H. 武俠片是不是死了武俠片死於哪部電影
武俠片是中國獨有的一種電影類型,自從2001年李安的《卧虎藏龍》橫空出世,武俠這個概念在整個世界上流傳開來。武俠片不同於功夫片,它更側重於「俠」,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是一類善德仁勇的人,他們嫉惡如仇,見義勇為,是弱小百姓們的依靠,是人們的英雄,跟好萊塢的超級英雄是一類人。
因為觀眾的要求高了,所以拍攝一部叫好叫座的武俠片實在是困難,所武俠片越來越少。但是這不能說明武俠片就死了,我想要還是會有好的武俠片在將來的某一天會和觀眾見面的。
I. 求一部老武俠電影,裡面講的是那個人的一把刀很厲害,只要刀一拔出來就會有人死掉。那把刀好像是像日本刀
有個用劍也厲害的,主角穿著厚厚的背心
J. 日本電影 死國 劇情梗概
《死國》(1999)
比奈子(夏川結衣 飾)小學時因父親工作關系搬到了東京生活,離開了四國以及四國的好友莎代里(栗山千明 飾)與文也(筒井道隆 飾)。離開之前,比奈子知道了關於莎代里的一個秘密。
15年後比奈子再次回到了家鄉,她見到了文也,莎代里卻因意外逝世了。比奈子總是感到莎代里就在自己的身邊,而且當她與文也越走越近的時候,他們倆親眼看到了莎代里的鬼魂。比奈子感到事情有點蹊蹺,於是要跟文也一起追查。
事實上,莎代里一直嫉妒比奈子能比自己早離開家鄉,而且這時候比奈子與文也相戀了,便更加刺激莎代里的鬼魂了。莎代里的家族充滿了神秘感,比奈子與文也更得知莎代里的母親要以一種環繞四國的方式,想要莎代里復生。
莎代里竟然真的死而復生了,再世為人的她依然念念不忘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