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里特效指的是什麼
電影特效Special Effect是指人工製造出幻象,推進劇情,引起觀眾的想像力,都屬電影特效的部份,聽覺方面稱為音響特效,視覺方面稱為視象特效。
視象特效有特殊化妝、藍幕、玻璃畫、汽車、鋼索雜技、煙火爆炸等,有許多其他屬於後期製作部份的特放如電腦繪制動畫。
隨電腦的功能越趨強大,電影與動畫軟體越普及,有許多半專業以至業餘人士都能用個人電腦製作土出高盾素的特效。
『貳』 電影特技和特效的區別是什麼謝謝!!!
一、定義:
1.電影特技:
電影特技指的是利用特殊的拍攝製作技巧完成特殊效果的電影畫面。
2.電影特效:
在影視中,人工製造出來的假象和幻覺,被稱為影視特效
二、作用:
1.電影特技:
完成巨大的、困難的甚至危險的攝制任務。提高電影鏡頭的藝術質量,加強藝術效果。創造全新的電影鏡頭。節約拍攝時間,降低影片成本。
2.電影特效:
影視作品的內容及片中生物/場景有的完全是虛構的,在現實中不存在,但是需要在影視中呈現出來,所以需要這方面的專業人士為創造和解決。現實在可以存在,但是不可能做出某種特定效果,同樣也需要特效來解決。
(2)電影四大特效擴展閱讀
電影特技是在各種不同題材的影片攝制過程中,遇到一些成本很高、難度大、費時過多、危險性大的攝制任務或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的被攝對象和現象,要求攝制一些難於用一般攝制技術方法完成的電影畫面時所需要用的拍攝特技。
《變形金剛》、《2012》、《阿凡達》、《盜夢空間》等好萊塢大片在中國市場大賣,這些影片將特效特技在電影中的運用發揮到了極致。中國本土電影這幾年在特效特技方面也取得了長足進步。
『叄』 電影哪些特效讓你很震撼
最讓我感覺震撼的必須是《自殺小隊》,巔峰時刻---城中對戰怪獸。今年最失望的超級英雄大片,特效方面也是不太令人滿意。
『肆』 電影特效--特效--後期特效--影視後期這四者有什麼區別
特效包含了 電影特效,後期特效,影視後期。 其中影視後期中包括後期特效,電影特效,而後期特效中包含了電影特效。 大致上應該是這么個順序, 特效是涵蓋面最廣的,電影,音樂,舞台場景,布景,這些都屬於特效的范圍。 而影視後期,是指的做電視,電影,廣告片,宣傳片,紀錄片等等的後期製作,其中包含了特效的製作還有剪輯。還有配音,音效的製作。 而後期特效,顧名思義,也就是說所有的製作目標的後期特效製作,其中,包括廣告片,宣傳片,電視,電影的配音啦,配樂啦,剪輯拉,特效啦,這些都是屬於後期特效的范圍。 而電影特效,是指的專門為電影的標准做特效的一種手段。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都說,這個片子有電影級的特效。 意思就是說,這個片子的後期特效水平可以跟電影有一拼。 其實說白了,區別就在於涵蓋面,本質上的區別其實並不大,大的也只是涵蓋面還有質量水平的差別而已。
『伍』 到目前電影特效水平最高的是哪部電影
《變形金剛》前是《貝奧武甫》
貝奧武甫》技術是一切之源1997年,羅傑·艾弗瑞和尼爾·蓋曼(著名編劇,《星塵》的原作者)聚在一起為《貝奧武甫》撰寫新的電影劇本。艾弗瑞是昆汀·塔倫蒂諾的好朋友,這個傢伙曾經參與後者最好的幾部電影(包括《落水狗》和《低俗小說》)的編劇工作,還有托尼·斯科特的《真實羅曼史》。艾弗瑞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幾乎獨自完整翻譯了原著的3000行詩句,得出的電影劇本十分接近原作,而且也盡量縮小了影像與原詩的差距。而事實上,原詩中就充斥若血腥、傷痕與裸體,把它化成一部電影里的噱頭實在是綽綽有餘。雖然劇本基本完成了,但是令人驚奇的是,一直到2004年也沒有任何一個人想承擔起這個劇本的拍攝權。終於在2005年,羅伯特·贊米基斯開始勸說製片人史蒂芬·賓買下這個劇本,如果可以的話,他願意立即著手拍攝。我們都知道,盡管羅伯特·贊米基斯是通過《回到未來》和《阿甘正傳》等經典影片揚名好萊塢,但事實上他從最開始就是電腦動畫的先驅。贊米基斯先是說服了羅傑·艾弗瑞放棄劇本的主導權,因為他有更大的野心存在,因為他想用電腦動畫的形式來活靈活現地表現整個故事,他對記者誇張地形容:「CG技術製造出的毛骨悚然可以讓全世界的孩子都害怕聖誕老人。」但是這實際上是一個著名的笑話,因為對於之前的技術而言,最難處理的是關於人眼的變化,「所謂的毛骨悚然很容易,因為在動畫里人的眼睛都呆板而缺乏感情的表達方式,這被稱為『死目&晴綜合症』。人們的眼晴即使被認為心靈的窗戶也沒有用,就連看到聖誕老人這樣可愛的演員也覺得看到了絕望和魔鬼。」贊米基斯對技術的熱情是無與倫比的,在《極地特快》和《怪獸屋》的製作中,他一直沒有迴避動畫技術的這種缺陷,一直執著地探索,甚至在一些鏡頭上有效地利用「死眼」效應,而在動作上,比如跳躍、反彈,以及一些我們難以想像的任何動作。在長達一年的攻關後,贊米基斯決心借用來自維塔公司的OE(;技術來破解「死眼」,這種方式基本上動態模擬技術的細化和復雜化,需要在演員的眼睛周圍是放置了三個感測器,精密地捕捉了演員每一次細小的眨眼和眼肌運動。影片拍攝時,安吉莉娜·朱麗的臉上貼了超過200個釘頭狀的感測器,一顰一笑都會被儀器捕捉下來。
『陸』 電影有哪些特技
一、 特殊效果
按照電影的類型和風格可使用不同的特殊效果技法,大體分類如下。
1 特殊化妝(Special Make-up)
從簡單的老人化妝到狼人,「拯救大兵瑞恩」,「星艦騎兵」等影片中的傷員和彌留之際的士兵都是用特殊化妝手法來表現的。傳統的特殊化妝耗費很多時間和金錢,因為特殊化妝用的材料價格高昂,而且熟練的化妝師也很少。
可參考的網路站點有最近拍攝完成的電影「從黃昏到黎明」里扮演Sex Machine的 Tom Savini的主頁和叫Joeblasco的教育機構站點。
2 電子動畫學 (Animatronics)
Animatronics是Animation和Electronics的合成詞,是利用電氣、電子控制等手段製作電影需要的動物、怪物、機器人等的技術。一句話就是製作機器人演員的技術。
「星球大戰」中的R2D2,「侏羅紀公園」中的恐龍,「勇敢者的游戲」中的獅子和蜘蛛,都是用Animatronics製作的演員。在Animatronics領域中,最有權威的人士當數費爾·提貝,他在電影「侏羅紀公園」和「星艦騎兵」中擔任過電子動畫效果監督。
目前Animatronics在Motion Capture(運動捕捉)領域里也在躍躍欲試。要用電腦圖形非常自然地表現人體不可能表現出來的形態,靠Key-Frame Animation(關鍵幀動畫)是不容易得到自然移動的效果的。結果就要靠機器人演員來做需要的動作,然後在電腦里利用機器人演員的數據製作出很自然的動作。如果想想Stan Winston製作的 Mouse Hunter就容易理解了。
3 計算機圖形 (Computer Graphics)
從1977年製作的電影「星球大戰」開始,Computer Graphics在電影中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如今電腦特技技術有了相當的發展。盧卡斯原以為因電腦特技技術的落後,他所策劃的9部「星球大戰」系列電影不可能在有生之年完成了。但是如今電腦和CG技術取得了飛躍性的發展,電腦特技能表現的領域也越來越廣闊,「星球大戰」系列電影也可以全部完成了。
電影中的巨大水柱和恐龍等都是利用CG進行再創造的形象。如今通過這種影像,人們可以感受到Computer Graphics技術離我們如此之近,在這些創作中,製作「螞蟻」的PDI公司和製作「玩具總動員」、「昆蟲總動員」等影片的Pixar公司都是不斷開發利用新技術、開拓CG應用領域的先鋒。
4 影像合成 (Compositing)
這是影視劇特殊效果製作中占最大比例的部分。影視劇中的2D效果基本使用Dissowe或Wipe.Pan以及Matte Painting等合成影像。這對形象的自然表現非常重要。
過去用傳統的光學方式進行影像合成,合成的影像越多,畫面質量越差。為了克服畫面質量下降,ILM用了Vista Vision攝像機。而如今因數字技術的應用,影像合成質量和特殊效果等都使電影的表現力得到很大的提高。「阿甘正傳」中跟總統握手的場面是展示數字合成技術無限應用潛力的最好的例子。
5 模型 (Miniature)
把不可能實際拍攝到的布景、建築物、城市景觀、宇宙飛船等做成微縮模型的叫做Miniature。Miniature是電影史上使用歷史很長的傳統特殊效果。這種特殊效果將來也會在影視劇中繼續使用。
理論上可以用CG來代替Miniature,但是,現在CG比模型攝影質量和真實感都差,比例和細節部分都不夠理想。因此電影製作中還是把Miniature作為首選。只有用Miniature無法拍攝到的場面才用CG製作。因此CG的利用還是有限的。舉個例子, 影片Lost in Space沒有用Miniature 攝影,而把大部分場面用CG來表現。因此影片的真實感和深度感都很差,看電影的感覺就像玩電子游戲時的感覺一樣。
因此,目前業內人士不贊成使用CG模特。簡單舉個例子,電影中所有有關紐約市的Miniature都是由Hunter Gratzner來製作的。而如果用CG來表現紐約市的話,如何管理那麼多的數據量,對CG工作者們來說還是難題。
6 爆破效果 (Pyrotechnic)
爆破效果是利用化工技術表現出的效果,在特殊效果領域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一般用爆破Miniature或用CG合成渲染影像,跟其它部分連起來使用。
因火葯的製作方法不同,火焰的形態和顏色也不同。炸葯的安裝位置和用量決定爆炸時場面的形態。因此這是相當依賴經驗和理論的專業領域。在互聯網中查找跟Pyrotechnic有關的站點就很容易找到詳細說明爆破效果理論的主頁。
拍攝真正的爆破場面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利用裝有Real Motion, Pyromania, Fire Effect等爆破場面的CD-ROM或 Max的After Burn, Light Wave的Hyper Boxell等也是一種辦法。Hyper Boxell或 After Burn是應用Volume Metric和Shaer的插件。因此使用得當,就能得到非常逼真的效果。特別是After Burn, 在電影「Armageddon(絕世天劫,華納,1998)」中用過,很有名氣。但是After Burn 的渲染時間比Hyper Boxell慢得多,質量方面因很久沒有做過比較,不能斷定,可能不相上下。
二、 特殊攝影
特殊攝影屬於專業攝影技法,據說是某位電影製作者在偶然的失誤中發現的。
特殊攝影方法可分為四大類。
1.攝像機的操作方式;
2.在攝像機上安裝光學裝置,如攝像機的濾鏡;
3.在後期製作(Post Proction)期間,在顯像或光學處理過程中利用特殊處理辦法;
4.拍攝Miniature時用的Go-Motion, 休諾蓋爾,Motion Control等技法。
在製作Block Burster時,如果特殊效果場面很多,除了一般的攝影監督以外還要選一位特殊影像攝影監督,專門負責特殊攝影。因為特殊攝影本身需要攝影高手,攝影技術也跟一般的劇情攝影完全不同。ILM著名的丹尼斯·繆倫原先也是特殊效果攝影的監督。
以「獨立日」等影片頗有名氣的Roland Amorich社團,也聘用了叫Anna Foster的特殊攝影監督。Anna Foster雖然是女性,但她忠實地履行許多男性都感到不好做的特殊攝影監督的職責,而且其實力也被業內人士們所認可,因此很有名氣。
1 高速攝影
要通過操作攝像機攝得Slow Motion Scene或者拍攝Miniature時,為了調整比例,可以採用高速攝影。
這種技法常見於吳宇森執導的電影,如「喋血雙雄」中周潤發雙手拿著手槍以慢動作打槍戰的鏡頭等。這個電影用操作攝像機的手段,每秒 24幀以上的速度拍攝,然後放映機以正常的每秒24幀的速度放映。這樣,被攝體的移動相對於幀數變得慢一些。
一般每秒50/28 幀的速度拍攝,而得到Slow Motion。Miniature的爆炸場面和戲劇性動作場面主要使用高速攝影。
2 低速攝影
這也是通過操作攝像機得到特殊效果的拍攝方式。跟高速攝影相反,用這種方式可以得到Fast Motion效果。
每秒 24 幀以下的速度拍攝後,以正常速度放映就會得到影像相對於攝影幀速度變快的效果。要在短時間內給人們展示花開的過程或日出的過程時就用低速攝影。
3 縮影(Miniature)攝影
目前,Miniature攝影中普遍使用Motion Control攝像機,有時也用一般的攝像機,而過去用的是休諾蓋爾攝像機。
休諾蓋爾攝像機利用潛望鏡的原理把配有小透鏡和反射鏡的長管跟TV攝像機和一般攝像機連在一起拍攝物體。附在休諾蓋爾透鏡上的反射鏡像潛望鏡一樣把影像反射到附在攝像機透鏡上的反射鏡,攝像機就把反射到反射鏡上的影像拍攝下來。 這樣可以得到原始的Motion Control拍攝效果。這種拍攝方法一般在物體快速進入直接用攝像機無法拍到的狹窄空間時用得比較多。
休諾蓋爾攝像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星球大戰」 第一集中X wing 沖向帝國軍的Das Star表面的鏡頭。
4 Goal Motion攝影
Goal Motion攝影跟Clay Animation一樣,是Staff Motion Animation技法中應用的Miniature攝影方式。這種技法是利用人們照相時用的單鏡頭Reflex Camera,邊移動照相機,邊一張一張地拍攝Miniature的技法。這是ILM為了「星球大戰」的拍攝開發的技法。Goal Motion攝影的代表鏡頭是影片「印第安那·瓊斯」里的坑道鏡頭。這跟原始的Motion Control技法非常相似。
5 Staff Motion 攝影
這里要說的Staff Motion攝影不是像Clay Animation那種Staff Motion攝影技法。Clay Animation那種 Staff Motion是一邊一點一點移動被攝體,一邊一張一張地拍攝畫面的方式拍攝動畫的。
而這里要說的是休瑪廣告里出現過的360°靜止場面攝影技法。當然,像「聖誕節的惡夢」這樣的Staff Motion Animation攝影也叫作Staff Motion 攝影。但休瑪廣告中出現的Staff Motion攝影是以被攝體為中心,把Still Camera即人們照相時常用的單鏡頭Reflex Camera按一定的間隔排成一圈或一排,在同一瞬間里進行拍攝的。這樣Still Camera就能製作出從多個角度拍攝的靜止畫面。在編輯這些畫面時把它們粘在一起,做成相聯接的影像。
這是一位英國的特殊效果攝影監督1996年新開發的。它要求非常精確的攝影技法。目前全世界只有兩三個人能使用這種技法。 因此,休瑪CF製作費用的35%付給了負責Staff Motion攝影的英國人。在Block Burster中可以看到這種技法的是最近拍攝的Lost in Space等影片
『柒』 國外有名的電影特效團隊能告訴我幾個不
1 工業光魔 Instrial Light & Magic 創始人;喬治·盧卡斯 創立時間:1975年 核心技術:CGI動畫技術、模型拍攝、全數字高清晰攝像技術 簡要介紹:憑《星球大戰》開創了特效新時代,一舉成為電影特技的「領頭羊」。迄今為止,工業光魔已經為超過200部的影片製作特效,正在上映的《加勒比海盜3》和即將上映的《變形金剛》是其今年最重要的作品,明年的重點將是《侏羅紀公園4》和《印第安納·瓊斯4》等。 成就:15次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獎。
2 威塔數碼公司 Weta Digital 創始人;彼得·傑克遜、理查德·泰勒 創立時間:1993年 核心技術:Massive程序,該程序允許大量獨立角色按事先設定的規則獨立運動。 簡要介紹:這家紐西蘭視覺特效公司隨著《指環王》系列的成功而聲名遠揚,雖然它從1994年就已經涉足視覺特效領域,但其作品均無甚知名度,直至2001年《指環王:護戒使者》的橫空出世才為人所知,近年已經成為好萊塢最富盛名的視覺特效公司。明年的重點將是《納尼亞傳奇2》,而詹姆斯·卡梅隆久休復出的科幻之作《天神下凡》(Avatar)的特效亦將由威塔負責。 成就:4次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獎。
3 數字領域 Digital Domain 創始人:詹姆斯·卡梅隆 創立時間:1990年 核心技術:數碼合成軟體Numk,可製作動態或靜態圖像效果,在《泰坦尼克號》中,應用該技術將模型船和背景的無光畫重新組合,製作出在海上航行的壯美景觀。 簡要介紹:現在,數字領域公司約有500名公司職員,不過公司創始人詹姆斯·卡梅隆,著名的特效專家斯坦·溫斯頓等都已經離開了該公司。數字領域從1994年進軍電影界,參與製作的第一部影片就是詹姆斯·卡梅隆的《真實的謊言》,迄今為目已經參與製作了60多部電影,如《阿波羅13號》等。明年的重點作品將是大衛·芬奇執導、布拉德·皮特和凱特·布蘭切特主演的《本傑明·巴頓奇事》。 成就:2次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獎。
4 索尼影像工作室 Sony Pictures Imageworks 創始者:索尼公司 創立時間:1992年 核心技術:「表演捕捉」技術系統,有業界人士認為從拍攝的技術層面來看,它可以媲美當年電影從無聲變有聲或者從黑白到彩色的技術性突破,其作用將對電影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簡要介紹:索尼麾下的特效製作公司,從1993年涉足電影視覺特效的製作,迄今為止已經為將近100部電影提供特效製作,其中包括《蜘蛛俠》、《隱形人》、《精靈鼠小弟》和《星河戰隊》等影迷耳熟能詳的影片。 成就:1次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獎
5 Cinesite 創始人:伊斯曼·柯達 創立時間:1992年 核心技術:數字化色彩處理技術,可根據工作人員需要對膠片的色彩進行細致的調節,以達到預期的視覺效果。 簡要介紹:隸屬於柯達集團旗下的這家視覺特效公司,從1997年起為電影提供視覺特效製作,迄今為止共參與製作了80多部電影製作,包括《碟中諜》系列、《X戰警》系列和《哈利·波特》系列等,而充滿古典和魔法氣息的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就是Cinesite的傑作。 成就:沒有獲得過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獎。
『捌』 電影的四大功能有哪些
一:環境監測功能
二:社會協調功能
三:文化傳遞功能
四:娛樂功能
『玖』 特效電影有哪些
影視特效大致可分為視覺特效(視效)和聲音特效(音效)。
1 三維特效。絕大多數有立體透視變化的角色和場景都由三維特效創造。三維特效幾乎是整個特效裡面技術最難,但也最能解決問題的一環。比如說影片中各種逼真的怪物、2012中淹沒全城的洪水、摩天大樓轟然倒塌等。一般製作流程為:模型-材質燈光-綁定-動畫-渲染。
具體實施的軟體:國內以MAYA平台為主,MAX、realflow、huodini、C4D、XSI、LIGHTWAVE等數十種軟體為輔。
2 合成特效。合成特效最常見的體現為古裝片中的大俠施展輕功在天空飛來飛去。具體實施方法:演員打鬥和天空分開拍攝,其中演員打鬥部分由演員吊著鋼絲在藍幕或綠幕背景中拍攝,然後在電腦中利用後期軟體將藍幕和鋼絲去掉,光留下演員部分再貼到實拍天空前面。這樣看起來演員就像在天空中打鬥。當然,具體合成比這個復雜得多,很多後期軟體也能做出三維特效的部分效果,但只作為輔助,不太可能替代三維軟體。
常用軟體:nuke/fusion為主流,也有部分公司用AE/COMBUSION/SHAKE/flame/smoke等平台。
3 數字繪景和概念設計。數字繪景和概念設計可以理解為繪畫。
數字繪景:比如說某影片中出現遠古城市的全景,涉及到數千幢古民居或宮殿花草樹木小橋流水等等,如果要求三維軟體做出來,成本將非常大,通常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但有了數字繪影師,他一個人就可以把這些全部畫成一張圖。
概念設計:概念設計通常用於前期製作參考。比如說影片中要出現一個怪物,但怪物長什麼樣子?導演用語言說來出,概念設計師根據導演要求以圖片的形式畫出來,確定形象後,再交給三維特效做出栩栩如生的各種怪物。
『拾』 全世界知名的電影特效製作團隊有哪些
1.工業光魔
Instrial Light & Magic
創始人;喬治·盧卡斯
創立時間:1975年
核心技術:CGI動畫技術、模型拍攝、全數字高清晰攝像技術
簡要介紹:憑《星球大戰》開創了特效新時代,一舉成為電影特技的「領頭羊」。迄今為止,工業光魔已經為超過200部的影片製作特效,正在上映的《加勒比海盜3》和即將上映的《變形金剛》是其今年最重要的作品,明年的重點將是《侏羅紀公園4》和《印第安納·瓊斯4》等。
成就:15次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獎。
2. 威塔數碼公司
Weta Digital
創始人;彼得·傑克遜、理查德·泰勒
創立時間:1993年
核心技術:Massive程序,該程序允許大量獨立角色按事先設定的規則獨立運動。
簡要介紹:這家紐西蘭視覺特效公司隨著《指環王》系列的成功而聲名遠揚,雖然它從1994年就已經涉足視覺特效領域,但其作品均無甚知名度,直至2001年《指環王:護戒使者》的橫空出世才為人所知,近年已經成為好萊塢最富盛名的視覺特效公司。明年的重點將是《納尼亞傳奇2》,而詹姆斯·卡梅隆久休復出的科幻之作《天神下凡》(Avatar)的特效亦將由威塔負責。
成就:4次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獎。
3 .數字領域
Digital Domain
創始人:詹姆斯·卡梅隆
創立時間:1990年
核心技術:數碼合成軟體Numk,可製作動態或靜態圖像效果,在《泰坦尼克號》中,應用該技術將模型船和背景的無光畫重新組合,製作出在海上航行的壯美景觀。
簡要介紹:現在,數字領域公司約有500名公司職員,不過公司創始人詹姆斯·卡梅隆,著名的特效專家斯坦·溫斯頓等都已經離開了該公司。數字領域從1994年進軍電影界,參與製作的第一部影片就是詹姆斯·卡梅隆的《真實的謊言》,迄今為目已經參與製作了60多部電影,如《阿波羅13號》等。明年的重點作品將是大衛·芬奇執導、布拉德·皮特和凱特·布蘭切特主演的《本傑明·巴頓奇事》。
成就:2次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獎。
4 .索尼影像工作室
Sony Pictures Imageworks
創始者:索尼公司
創立時間:1992年
核心技術:「表演捕捉」技術系統,有業界人士認為從拍攝的技術層面來看,它可以媲美當年電影從無聲變有聲或者從黑白到彩色的技術性突破,其作用將對電影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簡要介紹:索尼麾下的特效製作公司,從1993年涉足電影視覺特效的製作,迄今為止已經為將近100部電影提供特效製作,其中包括《蜘蛛俠》、《隱形人》、《精靈鼠小弟》和《星河戰隊》等影迷耳熟能詳的影片。
成就:1次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獎
5. Cinesite
創始人:伊斯曼·柯達
創立時間:1992年
核心技術:數字化色彩處理技術,可根據工作人員需要對膠片的色彩進行細致的調節,以達到預期的視覺效果。
簡要介紹:隸屬於柯達集團旗下的這家視覺特效公司,從1997年起為電影提供視覺特效製作,迄今為止共參與製作了80多部電影製作,包括《碟中諜》系列、《X戰警》系列和《哈利·波特》系列等,而充滿古典和魔法氣息的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就是Cinesite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