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有哪些頒獎機構,然後,韓國和日本的電影在世界上如何
電影的頒獎機構好多哦,像是中國很多有錢的話也是能辦頒獎的,但是媒體關注度最高不還是金馬、金像、亞太(非中國辦)、金雞百花、上海國際電影節、長春國際電影節,覺得差不多的也就前幾個,金馬比較重藝術有人文關懷,亞太做的也蠻不錯,算是各有側重。頒獎肯定是側重本國的,但是中國的所謂國際電影節既不是給自己人也沒有自己的取向,你看看得獎人就知道了,國際上的肯定就是常見到的奧斯卡、金球、戛納、柏林、威尼斯、還有聖丹斯這樣的非主流的主流。
韓國比較出名的春史電影節、青龍電影節、百想藝術大賞(電視電影綜藝都包括在內)、釜山國際電影節,各自歷史你可以自己網路,日本的像是東京國際電影節。
單單以電影工業而論,韓國在這三國中絕對是第一的,國產電影當然厲害,咱們這么大的家隨便捧捧場票房也很高,但是怎麼說呢,韓國的電影還是可以坐下來看完的,在國際上也算有一定的聲譽,太爛太另類的肯定哪國都有;國產電影大部分只能快進,水平參差不齊,而在國際上得獎的電影它不一定好看,很多都比較沉重,在國內知名度低,有迎合之嫌,到底咋樣大家有目共睹;日本電影出不了門(動漫電影不算上的話),除了驚悚之類(近來也沒佳作),很多都是電視播的好然後再出個電影,日本人估計看得挺high吧,往國際上一放,不忍直視,但是日本是有些個國際知名的導演演員的;如果不考慮太多其他因素,中日韓三國電影的影響力估計能勉強和連寶萊塢相比並論?呵呵,歐美肯定是強勢,不過日韓的舞台劇做的真的很棒,尤其是日本,在國際上非常出名,舞台劇演員也比較受尊重
『貳』 金雞百花獎不被影評人認可,真是因為黃曉明和楊穎夫妻么
2016年,李易峰(老泡兒)和楊穎(尋龍韻)分別獲得男配角和女演員獎李逸楓擊敗的是段逸紅(在上海電影節上獲得金爵獎)、張毅(因配角獲得金雞獎)和夏雨(溫尼斯的精彩表演),楊穎的獎項是在提名階段逐一排除真正有競爭力的對手,以很少的上場時間和純粹的提名贏得多個客串角色。
多年來,除了中國的合作夥伴,黃曉明也拍過許多著名的壞電影他是范冰冰、楊冪等最著名的「不良電影專業人士」之一,他的獲獎以及金雞獎、百花獎也受到質疑。曾經風靡一時的電影百花獎是華語世界最古老的電影獎(1962年5月舉行)上世紀80年代,它毫無爭議地成為中國電影的頭號獎項真正積極踴躍的全民投票,對影片的影響,就連今天兩岸三地的所有獎項都無法比擬。
『叄』 電影《蘭心大劇院》的豆瓣評分是多少
豆瓣評分7.9,這部電影的年代感非常強烈,彷彿把自己帶到了七十多年前的那個年代。
還有一個重要的元素就是鏡子。電影中,我們會看到各色鏡像的不同展示,鏡子、車窗、旋轉的玻璃門、偷窺用的望遠鏡、房間里於堇靠著思考的窗子、地面上堆積著的雨,甚至執行的任務都叫two-way mirror 。隨後觀看電影的同學們可以格外留意一下。
『肆』 獲國際大獎的中國電影有哪些
1、《霸王別姬》是湯臣電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藝片,該片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執導,李碧華、蘆葦編劇;張國榮、鞏俐、張豐毅領銜主演。
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199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以及中國香港上映,此後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公映,並且打破中國內地文藝片在美國的票房紀錄。1993年該片榮獲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成為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
2、《大紅燈籠高高掛》是由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張藝謀執導,鞏俐、何賽飛、曹翠芬、金淑媛等主演。
該片改編自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影片圍繞封建禮教展開話題,講述了民國年間一個大戶人家的幾房姨太太爭風吃醋,並引發一系列悲劇的故事。1992年3月13日,該片在北美上映,以260萬美元的票房創下當時華語電影在北美的最高票房紀錄。1991年,該片獲得第4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1992年,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3、《一個都不能少》是1999年上映的一部劇情片,根據施祥生小說《天上有個太陽》改編,由導演張藝謀拍攝。該片使用一班非專業演員製作一出像紀錄片的電影,故事主題是關於農村、貧窮及文盲的問題,在該片中張藝謀保留了演員本身的名字。本片獲得十項國際電影獎項,包括金雞獎、聖保羅國際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
4、1987年,在加拿大第11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上,《大閱兵》獲評委獎。
5、《紅高粱》是由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文藝片,由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滕汝駿等主演,於1987年在中國上映。影片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以抗戰時期的山東高密為背景,講述了男女主人公歷經曲折後一起經營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軍侵略戰爭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計均因參與抵抗運動而被日本軍虐殺的故事。1988年,該片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此獎的亞洲電影。
『伍』 上海電影節哪天開幕啊'''在什麼地方'''是不是開幕那天明星最多'''票在哪裡買啊
2014年第17屆上海 國際電影節
舉辦時間:2014年6月14日-6月22日
舉辦地點:上海各大影城
售票時間:6月7日,即正式開始前一周的周六上午
展映影院:35家展映影院 (其中展映影廳中可以有原生4k放映設備的廳有:上海影城一廳、永華一廳、和平、大光明一廳、曹楊、17.5)
關於購票(依據往年經驗):
1、每次售票都是開幕前一周的周六
2、每次售票都無外乎指定展映影院現場購買,或者格瓦拉、豆瓣等網購
購票方式:
1、直接去以上指定展映影院現場購買,即6月7日上午去任意一家,理論上都可以購買別家的票,但有些影院會推脫說連不上網等理由,執行得比較好的是上海影城、大光明等,排隊黨可以直接去影院購買,有經驗的可以去較為冷門的影院去聯網購買
2、網路購票:格瓦拉、天下票倉、一票通(有條件的可以直接去住家附近的電影院購買,只能網購的,建議大家翻閱一下2013、2012、2011、2010、2009五屆的豆瓣電影節同城帖里對網購網站的投訴帖,就可以比較出格瓦拉和一票通的優劣了。天下票倉是今年新加盟的,預計採用與格瓦拉相同的出票、取票方式。 )
『陸』 亞洲有哪些分量重的電影節
東京國際電影節,韓國釜山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
『柒』 那位好人能提供世界上比較著名的電影節 以及所設置的獎項名稱
世界十大電影節:
嘎納電影節
柏林電影節
美國聖丹斯電影節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上海國際電影節
夏威夷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日本東京電影節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洛加諾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設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它始辦於1932年,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影片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節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1946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國際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電影節的大致內容如下:第一,評獎活動。威尼斯電影節設立的獎項很多,有"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義大利電影評論家獎、國際電影評論家獎、國際天主教組織獎、國際電影新聞協會獎、記錄片獎,等等。評獎之前要組成有權威性的評審委員會,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中國電影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獎。
聖丹斯國際電影節
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獨立製片電影節。聖丹斯電影節是專為沒有名氣的電影人和影片設立的電影節。由羅伯特·雷德福於1984年一手創辦,經過這些年的積累,這個美國本土的小電影節已成為獨立製片業的重要精神支柱,許多好萊塢的新銳導演都視其為執導主流商業大片的跳板。而好萊塢大製片公司要找新秀,「聖丹斯電影節」又是不容錯過的人力資源庫。一年一度的聖丹斯電影節每年1月18日-28日在美國猶他州的帕克城舉行,為期11天。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始於1985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T.I.F.F)是當今世界9大A級電影節之一。由東京國際映像文化振興會和東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辦。電影節定於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舉行。 旨在發掘新人和獎勵青年導演,要求正式參賽片導演的作品不能超過三部。因而入圍導演多為新生代影人。已是一個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夏納、威尼斯等著名電影節齊名的、亞洲最大的電影節。從1992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次。
柏林國際電影節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
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期兩周。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戛納電影節
戛納電影節成立於1939年夏天,而其間因二次世界大戰及1968年「五月革命」的財務因素等,曾斷斷續續進行數年,1969年後的影展活動服日漸穩定,且增設了「導演雙周」,到1971年後,市場交易就愈來愈熱門了…。
在短短雙周之內,影展的活動分為了六個項目:「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份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然而,主席常會影響到大獎評審的客觀性,所以,最近幾年常遭人詬病。另外,在非競賽的部份,主要則是提拔新人,以及讓傑出的非商業影片有機會公開映演,且「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幾乎已發掘了不少有潛力或已成功的導演。
有關獎項部份,則分為「金棕櫚獎」、「評委會特別獎」,第一個獎屬於大獎,算是最佳影片,象徵了導演的最高榮譽,第二個獎常選一到三部優良作品頒發,另外則有一些名目不少的個人獎,如:「最佳導演獎」、「最佳演技獎」、「國際青年批評家獎」等不一。競賽部份通常從世界各地挑出二十四部影片,且作為開幕或閉幕的影片,不參與競賽
『捌』 豆瓣評分在8分以上的電影其實有很多,但觀影體驗卻讓人覺得很差,其中都有哪些作品
1.少年時代
請告訴我我不是一個人。我真的真的很不喜歡理查德·林克萊特同志,他拍的愛在三部曲我就有些呵呵,到了《少年時代》達到頂峰。他超級能叨叨,但這種叨叨不是伍迪艾倫那種小知識分子狡黠幽默的叨叨,好似硬裝文藝,硬扯著你灌輸人生哲理的叨叨。除了一個12年噱頭的流水賬,我真看不出有啥過人之處,結合冗長的篇幅,缺乏的顏值,大家在電影院睡著也是情理之中。不好意思,我對同樣青少年成長的《荒野生存》可以感同身受,但這片。。。。。還是算了。
『玖』 是是枝裕和導演的電影影片里在豆瓣評分高的,這部影片入圍了戛納電影節最佳影片,獲得了金棕
柏林電影節斬獲金棕櫚,我還金雞百花電影節斬獲奧斯卡呢。
『拾』 垃圾射手網,還好意思說任何字幕都可以找到
2014年11月23日,射手網無預警宣布正式關閉。 CFP 圖
字幕組基本都是自願自發的網路小組,幾乎沒有人以此為職業
薰衣草法語字幕組成立於2009年,成員以學生為主,有法語專業出身也有業余自學法語的,來自國內的、海外的都有。翻譯作品以電影預告片、歌曲和動畫片為主,還有少量長電影的字幕。代表作有動畫片《巴巴爸爸》,電影《倫巴》、《埃及艷後的任務》等。澎湃記者從該組元老級核心成員處了解到,「薰衣草」的活躍期有兩三年,後因主要成員紛紛畢業工作,無法繼續投入巨大的精力,於2011年逐漸淡出,不再出產字幕作品。
「薰衣草」當年的製作組有二三十人,另有一兩百人的愛好者群。愛好者出於對法語和影視的強烈興趣而在網上聚到一起,先在論壇活動,加入豆瓣小組和QQ群,「比較積極的、水平符合要求的成員就會參與具體的工作,加入製作組。」
製作組通常由聽譯組(把台詞或歌詞聽寫成法語)、法譯漢組和後期組(如製作時間軸等)三部分構成,8人的配置。每一部作品都由專人安排時間進度,負責統籌工作。比如一條兩三分鍾的電影預告片,整個製作大概要花一周左右。「因為我們都是業余做這個事情。並且沒有字幕源,其中最難的就是聽譯部分。聽譯可能會有錯,所以需要一遍兩遍反復聽了修改,這個很花時間。之前做過一部多集動畫片,也是每周出一集的速度。」自己做過這類事情就深有體會了,「像人人網也有法語影視的組,他們經常出品電視劇,40多分鍾甚至一小時一條,都是很不容易,是非常花功夫的。」
「薰衣草」的字幕作品製作完之後,會在內部群里供成員下載分享,也會放上youku等網站傳播分享。至於傳播率,「相對來說,網上做中法雙語翻譯字幕的是很少的,我們自己其實並沒有做什麼主動的推廣,但像 法語法國 、滬江網等微博微信網站都會轉載我們。我們最早的一批人就是在滬江網的法語版面認識的。」
作品的選擇都是組員溝通後自主決定的,整個過程也都是志願協作,無報酬、非商業用途。「據我所知,字幕組都是沒什麼商業用途的,基本都是自發自願的公益行為。不同的只是有些組的經驗更足,技術上更成熟。不太可能有人是完全以此為職業的。」
組里成員還是以網上交流為主,線下活動較少。在一周年的時候有過線下的自費聚會活動。上海電影節曾向「薰衣草」發出邀請,想請他們翻譯一些法語電影,組員們也想嘗試下「落地」的可能性,「研究能否以更合法化的方式和機會做這類翻譯的事情」,但可惜的是最後因為種種原因還是沒有做成。
對於射手網的倒掉,這位核心成員表示,「在成立字幕組之前,我們也做了很多法律方面的研究。如果要把這些問題都想清楚的話,根本就沒有必要去做了。字幕組的存在能為國內觀眾提供更多接觸國外影視劇的途徑,光靠正版引進的話,目前的接觸面非常有限。所以這一波的關站、下線,還是覺得蠻心寒的。而這幾年字幕組一直都是蠻興旺地在發展,所以這次發生這樣的事我沒怎麼預料到。像英語字幕組破爛熊,日語字幕組日菁、豬豬等都是堅持了挺久的有知名度的字幕組。沒有了人人之類字幕大站,今後字幕組在國內可能要轉地下了吧,或者轉移到伺服器在國外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