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年5.16號從阿姆斯特丹到上海浦東機場飛機取消了嗎
我查了一下,目前沒有從阿姆斯特丹到上海的機票在賣,有的機票售罄,部分航班取消了。
伴隨中國電影票房的井噴,各類電影節也逐漸多如牛毛。但與如今中國電影的每況愈下類似,連被譽為「我國奧斯卡」的金雞百花電影節也越發江河日下。
中國電影節不僅魚龍混雜且有日薄西山之態
以金雞獎為例,從第一屆起就有盛產「雙黃蛋」的傳統,有一屆「最佳故事片」居然還產生過「三黃蛋」,這種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評選機制實在舉世罕見。
這點,中國第一個國際A類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也承其衣缽。讓人不免遐想:難道這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電影道路的一部分?
圖片說明:「烈日灼心」三位男主同時加冕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影帝桂冠
而並稱中國四大電影節之一的長春國際電影節更是愧對以電影之名。
口號居然是:電影搭台,經貿唱戲。追求「電影文化大普及,經貿活動大豐收」,既然如此,為何不改名「長春國際貿易節」,在經貿往來的同時順帶欣賞一下兩年來的優秀電影!
那麼,在如此匪夷所思、模稜兩可的背景下,一個電影節究竟該如何運作才能脫穎而出,繼而進入良性循環,最後真正呈現一個電影節的風貌和品格。已走過11年的獨立電影節――first青年影展也許能給出最好答案。
清晰的定位與日益完善的評價體系使first青年影展獨樹一幟
first青年影展起先只是一個中國傳媒大學校內的短片競賽,發展至今,已能夠吸引中國乃至世界電影的半壁江山前來搖旗吶喊,這與它自成立之初的清晰定位緊密相連。
十年前,影展的創始人宋文發現,為什麼「最佳影片」不能是參賽影片中的最好影片,於是他與同伴想把評價體系拉回至電影本身,立志將創辦的電影節發展成為新電影人的挖掘機。
這一不懈追尋也體現在first青年影展的參評規則里,參賽作品必須是電影人的前三部電影,而在中國,著力關注電影人處女作的電影節,僅此一家。
而在遴選評委階段,first青年影展也為人稱道。
評委需要深具藝術家的眼光和胸懷,在親子觀影前提下,經過無缺席集體討論後才可擬定所有獲獎名單
圖片說明:2014年first青年電影展評審團主席謝飛(導演)
但與諸多精良文藝片一樣,同樣像一部細水長流電影的first青年影展一路走來也步履維艱。
在時間長河淌進第八年後,該影展才與那年由它推出的現象級電影《心迷宮》一起,一戰成名。
但是,在後續討論中,有評委對first青年影展的首席執行官李子為說:《心迷宮》這個片子可惜了,世界首映應該給威尼斯,那樣可以走得更遠。
這話令李子為百感交集。
此後,「為雪前恥」,first青年影展開始定期安排團隊去鹿特丹電影節、金馬電影節學習對方的創投體系、志願者體系與視覺體系。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後,它逐漸建立起自己的系統架構。
2015年成立的「並馳實驗室」,聯合電影公司在保障創作者藝術表達的基礎上,為青年導演提供中低成本製作的全線資源支持,推動實驗作品順利進入主流院線。
而去年,擔任影展大使的陳坤,在與參展紀錄片導演馬莉的聊天中,萌生了與first合作成立「山下紀錄片實驗室」的想法。
陳坤每年出資50萬,助力青年導演拍攝紀錄片。講述青少年犯罪現狀的「少年」由此獲得30萬拍攝資金;記錄一位已過耳順之年卻還要照顧年過半百智障兒子的「羅長姐」也收獲了15萬製作經費。該片在隨後舉辦的「西湖紀錄片節」上又斬獲大獎。導演把一半獎金放回「山下紀錄片實驗室」,由此形成了一個流水不腐的紀錄片基金。
而first影展數量龐大的志願者團隊也日益成為一張華麗名片。
在今年的影展發布會上,幾百人的座位上都放著寫有各自名字的瓶裝礦泉水。
眾多志願者在有限條件下,甘願承受高負荷運轉,憑借自己的熱情洋溢與青春逼人讓first青年影展活力四射。
時至今日,first青年影展已碩果累累。
剛剛拿下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和最佳藝術貢獻獎的《暴雪將至》就是在該影展的創投會中,牽線世紀百年影業有限公司,由此進入實際運作環節;
導演馬凱花費7萬元拍攝的恐怖片《中邪》已被騰訊高價收購;
張大磊的《八月》在奪得金馬最佳影片後,又得以在內地院線公映。
今年的影展訓練營更是邀請到世界電影大師貝拉塔爾擔任講師??
要適者生存,但不能隨波逐流
聲名鵲起後,許多企業也慕名而來。有說可以在西寧找塊地,建一座first青年電影大廈,當然需要按照房地產思維經營項目;也有企業願意出錢贊助,但需要冠名以「杯first青年電影展」;2014年,網路大電影風起雲涌時,有人甚至勸說first影展改弦更張。
對所有這類「雙贏」和「共享」,first青年影展皆一口回絕。
在李子為和她的團隊看來,成為青年導演進入電影市場的最佳途徑,讓電影人在這里離電影最近,是一切資本流入的根基。
然而,談及未來,first青年影展的主創也不諱言:長路漫漫,荊棘遍布。
而這同樣也是中國電影節所面臨的通病。雖然品目繁多,但至今卻沒有真正的電影節文化。
許多中國電影人在去過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後無不唏噓感嘆:他們驚異於,在這個以大麻和紅燈區合法化著稱的城市裡,人們卻在晨光熹微中,冒著凜冽的寒風排隊買票,在電影節此後持續十天的放映中,從早到晚,十個放映廳場場爆滿。
而在國內,想讓更多普通觀眾走進電影節影院,仍舊任重而道遠。畢竟,唯獨文化的孕育不能拔苗助長。
而與此同時,這十年間,中國的銀幕數已突破四萬塊,位居世界第一,而電影票房也從60億發展至457億,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票倉。
在這個狂飆突進的時代里,如何使電影節不落入沉痾,不變得目光短淺、唯利是圖,能夠堅守內心最真實的呼喚,在浩瀚的片海中不遺餘力地打撈那一抹最明媚的吉光片羽,為電影正名,還電影人尊嚴,才是一個專業電影節應有的責任和使命。
文/浮光掠影
3. 2020年3月14日俄羅斯航班從阿姆斯特丹飛上海,中間轉機莫斯科,需要入境簽嗎
如果您乘坐的是中轉1次的航班(KL903 / SU208),行李非直達,在SVO機場需要入境莫斯科提取行李,需要辦過境簽。
如果您乘坐的是中轉2次的航班(阿姆斯特丹 - 法蘭克福 - 莫斯科 - 上海),在法蘭克福中轉時需要重新托運行李,但不需要過境簽,飛往莫斯科航段,行李是直掛上海的,因此在SVO機場不用入境莫斯科,就不需要簽證了!
4. 才發現有好多奇幻電影節,誰能告訴我怎麼知道那些電影節的詳細資料和奇幻電影到底是什麼
奇幻電影 我就是把它理解成誇張虛構的,帶有科幻色彩的,幻想類型的影片,象現在大家期待的 龍騎士,就是吧!還有好多呢,我看過的 康斯坦丁 這種類型的,都應該是!
至於電影節,我還真沒怎麼聽說過奇幻電影的電影節,網路一下:
葡萄牙國際奇幻電影節
/法國格拉德梅奇幻電影節
年阿姆斯特丹奇幻電影節
5. 2020年4月17日阿姆斯特丹飛廣州航班正常嗎
目前 南航從阿姆斯特丹飛往廣州的航班 CZ308,每周五一班正常運行。
本周五17日的航班,飛機已停靠在史基浦機場 E24 登機口,將於當地時間 13:35 起飛(北京時間 19:35)。
6. 買了2020年4月13號的東方航空阿姆斯特丹直飛上海浦東機場的票正常起飛嗎
還在停航狀態!
7. 荷蘭每年有哪些節慶活動
在荷蘭,人們總是把節慶的來臨當作慶祝的藉口,或者就乾脆臨時起義,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在這里每個人總是可以找到適合自己品味的活動,高高興興地度過一天。
每年冬季的尾聲、封齋斯之前,嘉年華會為荷蘭的節慶活動拉開了序幕,狂歡的景像,尤其以馬斯垂克和愛因多芬城市最為著名。
當春神降臨,荷蘭的花田有如一件色彩繽紛的大拼布時,庫肯霍夫公署也開啟了她的大門,迎接每年上百萬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3月23日—5月21日)。另外,每10年舉辦一次的Floriade花卉暨植物展更是荷蘭、也是世界花卉業的一大盛事。
夏天各種各樣的活動更是熱鬧非凡!海牙的北海爵士音樂節期間,每天都有8小時以上的現場Live等各種各樣的音樂會。當然,夏天還有許多其他的比賽活動,例如:菲仕蘭省境內的Skutsjesilen帆船比賽,Sail Amsterdam帆船比賽(8月23-27日),以及在Drenthe舉辦的單車比賽。
每年秋天荷蘭各地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花車及水果祭遊行,各個地方的花車遊行都有著特別的意義與故事。其中,以阿姆斯特丹花車遊行盛典最為著名。長達5公里的遊行隊伍早上由阿斯米爾離開,下午抵達阿姆斯特丹的水壩廣場。
每年所有的荷蘭人都希望今年能有個寒冷的冬天。冬天一到他們就會拿出收藏於閣樓儲藏室的溜冰鞋或是雪橇,耐心地等候溜冰馬拉松可以舉行,好讓他們在比賽中大顯身手。以飛快的速度溜完11座城市全程200公里的比賽,對參賽的選手而言,是極大的挑戰,同時結冰夠不夠厚實亦關系著比賽是否能夠舉行。
荷蘭節日一覽
新年 1月1日
主顯節 1月6日
耶穌受難日 4月1日
復活節後的星期一 4月1日
五一節 4月30日-5月1日
耶穌升天節 5月25日
聖神降臨節 6月5日
施洗約翰節 6月23-24日
萬聖節 11月4日
國慶節 12月6日
獨立日 聖誕節 12月24日-26日
8. 如何申請阿姆斯特丹電影節紀錄片拍攝資金
我的嶶 new2036 佳我吧
9. 2020年十一月一日從北京t2航站樓航站樓起飛的kl 0982航班到阿姆斯特丹了嗎
這個航班號碼應該是KL892啊,辛虧你寫了是北京飛往阿姆斯特丹,不然的話,航班號不對,沒有辦法查詢的,因為有時差,這個航班是當天就到阿姆斯特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