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的電影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1-07-29 22:07:38

Ⅰ 紅軍的三大主力會師標志這什麼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密切協同,於11月取得了十年土地革命戰爭最後一戰--山城堡戰役的勝利,使陝甘革命根據地更加鞏固,同時對逼迫蔣介石停止內戰,共同抗日起了重要促進作用。

中共中央、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聯合發出《為慶祝一、二、四方面軍大會合通電》,向三個方面軍的領導人及全體指戰員致以熱烈的慰問和祝賀。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中國工農紅軍勝利完成了從1934年秋開始的戰略大轉移的歷史任務,宣告了國民黨反動派圍追堵截聚殲紅軍陰謀的破產,證明了任何雪山草地般的自然險阻都無法阻擋紅軍北上抗日的步伐,並為後人留下了取之不盡的思想財富長征精神。



(1)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的電影擴展閱讀:

紅一、四方面軍合編為左右兩路軍,右路軍由毛澤東率領,左路軍由張國燾率領。但張國燾對中央的決定陽奉陰違,企圖危害和分裂中央。

為避免紅軍分裂,右路軍先行北上,通過荒無人煙的大草地,於9月突破川甘邊界的天險臘子口,10月19號抵達陝北根據地的吳起鎮,不久和陝北的紅十五軍團會師。

吳起鎮的會師,標志著行程二萬五千里、縱橫11個省的中央紅軍的長征以共產黨人的勝利、敵人的失敗而結束。

1936年7月2號,紅四方面軍在甘孜和來自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紅二、六軍團會合。紅二、六軍團加上紅三十二軍合編為紅二方面軍,由賀龍任總指揮,任弼時為政委。』

Ⅱ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的意義是什麼

1,標志著歷時兩年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結束,
2,保持了大批中華民族的精華
3,推動了全國抗日救國運動的發展,
4,.是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從而結束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長征。

從1934年 8月到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突破數十萬國民黨軍的層層封鎖和圍追堵截,行程 25000里,實現了北上抗日的戰略轉移。這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偉大創舉,也是中國革命由挫折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 從此,開始了由國內革命戰爭向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的轉變,中國革命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 長征,它將成為人類歷史上堅定無畏的豐碑,它永遠是銘記著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精神的地球上的紅飄帶。

Ⅲ 紅軍長征後發生的大事所拍的電視劇是啥呢

紅軍長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產黨領導的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分別從各蘇區向陝甘蘇區的戰略撤退和轉移。其中紅一方面軍行程為二萬五千里,因此長征又常被稱作二萬五千里長征。國民黨稱此為「流竄」。1934年10月10日晚6點12分,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率紅軍主力五個軍團及中央、軍委機關和部隊共八萬六千人,分別自瑞金地區出發,被迫實行戰略轉移,從而開始進行紅軍打敗國民黨的轉折點。轉移時經過:瑞金出發——挺進湘西——沖破四道封鎖線——改向貴州——渡過烏江——奪取遵義——四渡赤水河(意義:打亂敵人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敵人包圍圈)——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翻雪山——過草地——到達陝北吳起鎮——甘肅會寧(長征勝利的標志:紅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會師)。1936年10月,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合,長征結束。長征勝利表明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是一股不可戰勝的力量,長征是一部艱難的歷史斗爭。

Ⅳ 紅軍長征結束時會師的三大主力紅軍是什麼

紅軍長征結束時會師的三大主力紅軍是: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1936年夏,中共中央接連致電張國燾,要紅四方面軍在同紅二方面軍會師以後,迅速北上甘南,同紅一方面軍一起創建西北抗日根據地,促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實現。

1936年10月22日,在靜寧以北的將台堡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終於實現了三大主力紅軍大會師。至此,歷時兩年的紅軍長征全部結束。

(4)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的電影擴展閱讀:

中國工農紅軍的偉大長征,轉戰14個省,沖破國民黨軍數十萬兵力的圍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險阻,忍受飢寒傷病的折磨,戰勝黨內分裂的危機,終於完成了戰略轉移的艱巨任務。紅軍長征的勝利,成為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三大主力紅軍在西北會師,為開展抗日戰爭的新局面創造了重要條件。

長征中紅軍所表現出來的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革命必勝的信念、艱苦奮斗的精神和一往無前、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構成了偉大的長征精神。

Ⅳ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時各方面軍各自剩下多少人

紅一方面軍長征時有8.6萬人,1935年到延安的1,3軍團約8千人。

紅2,6軍團長征時有1.7萬人1936年到延安的紅二方面軍約1萬餘人。

紅四方面軍長征時有8萬人,1936年到陝北約3萬人。

紅二方面軍長征中減員較少,主要是採取了走一段路休整一段,並在途中建立根據地進行補充的方式。中央紅軍長征在毛澤東領導下到達陝北後獲得大發展,更是顯示出正確路線的威力。

歷史背景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蘇區紅軍第五次反「圍剿」作戰,由於中共中央領導人博古和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又名華夫,原名奧托·布勞恩,德國共產黨黨員),先是實行冒險主義的進攻戰略,後又實行保守主義的防禦戰略,致使紅軍屢戰失利,蘇區日漸縮小。

1934年4月,中央紅軍(1月,由紅一方面軍改稱)在江西省廣昌與國民黨軍進行決戰,損失嚴重,形勢危殆。7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紅軍第7軍團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向閩浙皖贛邊挺進,建立新的蘇區。

命令紅軍第6軍團從湘贛蘇區突圍西征,到湘中發展游擊戰爭。中革軍委派出兩個軍團分別北上、西征,意在調動國民黨「圍剿」軍,以減輕中央蘇區的壓力,但未能達到目的。

10月初,國民黨軍向中央蘇區的中心區域進攻,迅速佔領了興國、寧都、石城一線。紅軍的機動迴旋餘地更加縮小,在蘇區內打破國民黨軍的「圍剿」已無可能,於是被迫退出蘇區,進行長征。

Ⅵ 紅軍三大主力長征會師後

紅軍完成人類歷史紀錄上第一次的偉大長征。紅軍面對著強大而兇殘的敵人,險峻艱苦的環境,用了一年多時間,走了兩萬五千里路,主要靠著革命精神來完成了長征。長征精神,包含的內容很多,但主要有兩點:就是強渡大渡河,強攻臘子口,英勇作戰,前仆後繼,不怕犧牲的精神;就是爬雪山,過草地,吃苦耐勞,在艱苦環境中,意志堅定,有革命理想高於天的精神。紅軍的革命本色在長征途中最顯明、最集中、最深刻地表現了出來,成了我黨我軍最寶貴的財富。

Ⅶ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的時間、地點及歷史意義。

1,標志著歷時兩年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結束,
2,保持了大批中華民族的精華
3,推動了全國抗日救國運動的發展,
4,.是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從而結束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長征。

這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偉大創舉,也是中國革命由挫折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 從此,開始了由國內革命戰爭向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的轉變,中國革命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 長征,它將成為人類歷史上堅定無畏的豐碑,它永遠是銘記著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精神的地球上的紅飄帶。

Ⅷ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指哪三大主力

紅一、二、四方面軍。

1936年7月,紅二、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在同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的錯誤不斷斗爭的同時,強烈要求北上與黨中央會合,張國燾在分裂活動不得人心的情況下,被迫取消其非法另立的"中央",並同意北上。紅二、四方面軍遂開始共同北上。

兩部在過草地後,先後發起了岷(州)洮(州)戰役和成(縣)徽(縣)兩(當)康(縣)戰役,控制了甘南廣大地區,形成了與黨中央和紅一方面軍會師的有利態勢。

意義: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密切協同,於11月取得了十年土地革命戰爭最後一戰--山城堡戰役的勝利,使陝甘革命根據地更加鞏固,同時對逼迫蔣介石停止內戰,共同抗日起了重要促進作用。

中共中央、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聯合發出《為慶祝一、二、四方面軍大會合通電》,向三個方面軍的領導人及全體指戰員致以熱烈的慰問和祝賀。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中國工農紅軍勝利完成了從1934年秋開始的戰略大轉移的歷史任務,宣告了國民黨反動派圍追堵截聚殲紅軍陰謀的破產,證明了任何雪山草地般的自然險阻都無法阻擋紅軍北上抗日的步伐,並為後人留下了取之不盡的思想財富--長征精神。

Ⅸ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分別由誰領導人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

第一方面軍 1930年8月,紅一、三軍團在瀏陽永和市會師,成立了第一方面軍。由於該軍團負責中央蘇區的軍事安全,也稱中央紅軍。兵力最高達24個軍共7萬餘人。總司令朱德,總政治委員毛澤東。1932年6月改稱紅一方面軍。

第二方面軍 1936年5月,紅二、六軍團在戰略轉移途中,奉中央命令,組成第二方面軍,並將紅三十二軍(一方面軍)編入二方面軍。總指揮賀龍,副總指揮蕭克,政治委員任弼時,副政治委員關向應。 共1萬餘人。

第四方面軍 中國工農紅軍第4方面軍 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之一。淵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27年黃麻起義後成立的紅七軍,黃麻起義失敗後餘部以後發展成紅11軍31師。加上在六霍起義和商南起義中誕生的紅32師和紅33師改編成紅1軍。1930中紅15軍北上與紅1軍合並成紅四軍,軍長為曠繼勛,政委曾中生,參謀長徐向前。1931年10月底,紅4方面軍即以紅4軍和新成立的紅25軍開始組建。11月7日,在黃安七里坪正式成立紅4方面軍。四方面軍總指揮為徐向前,政委為陳昌浩,政治部主任為劉少奇。方面軍下轄4軍、25軍。4軍軍長為徐向前(兼),政委為陳昌浩(兼);25軍軍長曠繼勛,政委為王平章。原4軍部改為方面軍總部,兩軍所轄各師歸總部直接指揮。總兵力3萬餘人。紅4方面軍成立後,先後取得了黃安、商(城)潢(川)、蘇家埠、潢(川)光(山)四大戰役的勝利,殲敵六萬餘人。此後,紅4方面軍又擴充為4軍、9軍、25軍共三個軍6個師。同年10月,國民黨30萬大軍對革命根據地實施第4次「圍剿」。因受張國燾連續進攻路線影響,部隊主力過於疲勞,沒得到及時休整補充,在馮壽二、七里坪等戰役中雖殲敵萬餘,但自身損失亦大,主力被迫脫離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12月轉移至四川、陝西邊界地區,建立了川陝革命根據地。1933年打破田頌堯發動的三路圍攻,殲敵二萬四千餘人。隨後部隊擴編成四個軍四萬餘人,王樹聲此時升為副總指揮。四方面軍隨即發動了儀南、宣達、營渠三次進攻戰役,殲敵二萬餘人,並與王維舟領導的川東游擊軍會合,擴編成4、9、30、31、33等5個軍,總兵力達8萬餘人。在33至34年的反六路圍攻中打敗了全四川軍閥二十多萬大軍的瘋狂圍剿 ,取得了殲敵八萬餘人的輝煌戰果。爾後,又取得了廣(元)昭(化)、陝南、強渡嘉陵江等戰役的勝利。1935年3月,紅4方面軍退出川陝革命根據地,接應中央紅軍北上並開始長征。1935年6月,在四川西部懋功地區1、4方面軍勝利會師。8月,1、4方面軍為左、右兩路軍共同北上。9月,領導左路軍的張國燾違抗中共中央北上的決定,強行率領第4方面軍南下,並在卓木碉成立偽中央,分裂黨,分裂紅軍。此後,第4方面軍經半年苦戰,雖取得了攻佔丹巴、寶興、天全、盧山等戰役的勝利,但在百丈關戰役中未能取得勝利,南下宣告失敗。1936年2月向甘孜地區退卻並接應二六軍團北上。6月,與2、6軍團會合。張國燾在黨中央以及朱德、任弼時、賀龍、徐向前、陳昌浩等人的勸說幫助下被迫取消偽中央,同2方面軍北上。10月,l、2、4方面軍會師於甘肅會寧。

閱讀全文

與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視頻小說電影圖片綜合 瀏覽:187
苦兒流浪記1959老電影演員表 瀏覽:378
蛇女是什麼電影 瀏覽:78
電影一切的一切的演員 瀏覽:880
法國小清新愛情電影 瀏覽:615
漂亮的泌尿科醫生電影迅雷中文字幕 瀏覽:222
致命營救完整版電影 瀏覽:424
老師與學生的不論愛情電影 瀏覽:241
神探電影粵語高清下載迅雷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印度保姆電影大全 瀏覽:820
愛情電影網站有哪些 瀏覽:624
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台灣電影是 瀏覽:653
泰國電影講中國 瀏覽:305
日本恐怖醫院大電影 瀏覽:231
老笠電影表達什麼 瀏覽:605
女妖精電影完整版神馬 瀏覽:539
成龍第一部功夫電影男二號 瀏覽:460
江蘇各市春節期間電影票房 瀏覽:275
嚇死過人的國產盜墓老電影完整版 瀏覽:846
怎麼搜索那種電影網站你懂得 瀏覽: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