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電影幕後故事大揭秘

電影幕後故事大揭秘

發布時間:2021-08-12 01:19:50

1. 007電影的拍攝的幕後故事,越詳細越好!

從1962年10月5日第一部007影片上映至今,007已經走過了40個年頭。今年適逢007電影上映40周年,電影片商米高梅公司也盛大推出第二十集《誰與爭鋒》,對於忠實的觀眾,我們即將第20次迎來007這位享樂主義的英雄。跟著這位英雄一起喊:「邦德,詹姆斯·邦德」!

姓名:James Bond
譯名:詹姆斯·邦德/占士邦/詹姆斯龐德
編號:007
身高:183厘米
體重:76公斤
眼睛:藍色
頭發:黑色
身體特徵:右臉頰、左肩和右手背有疤痕,皮膚較黑
特長:射擊、飛刀、滑雪、搏擊的好手
語言:能操流利法語,德語,而且對其他語言也很有天份

歷屆007扮演者:

肖恩·康納利
第1任007
1930年8月25日出生於蘇格蘭愛丁堡。
出演邦德次數:7次(其中的《巡弋飛彈》非米高梅/聯美出品,未列入007系列正式名單)
主演邦德片:《諾博士》、《來自俄羅斯的愛情》、《金手指》、《霹靂彈》、《雷霆谷》、《金剛鑽》
獲獎紀錄:1986年以《鐵面無私》一片獲第六十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
第一任邦德的扮演者肖恩·康納利是蘇格蘭人,曾做過許多低下階層的工作,當時是一位新晉演員。康納利絕對是一個十分出色的演員,之前雖然演出次數不多,但演技卻十分好,而且有一種粗獷的味道,人們看到他走路便會情不自禁地想到一隻行走中的獵豹。他扮演的邦德智慧而且十分硬朗,這點與羅傑·摩爾大不相同。告別007系列片之後,康納利在影壇的發展十分成功,進入中年以後魅力反而大增,接連出演票房巨片,如《鐵面無私》、《聖戰奇兵》、《獵殺紅色十月號》、《石破天驚》、《偷天陷阱》等等,並多次被媒體評為最性感男人,堪稱奇跡

喬治·拉贊貝
第2任007喬治·拉贊貝
1939年9月5日出生於澳大利亞的Goulburn
出演邦德次數:1次
主演邦德片:第6集《女王密使》,可憐的拉贊貝運氣太差,只演了一部就被趕下台
出演邦德前本是澳洲男模特,因為與當時的邦德女郎Diana Rigg認識,在搏鬥戲試鏡中擊敗了其他對手,成為第二任邦德。因為從前沒有演戲經驗,可能觀眾不願見到邦德結婚後變鰥夫,也可能是樣子不夠帥,所以《女王密使》一片的票房慘不忍睹,全球票房只有6500萬美元,是歷史上票房第二低的邦德影片,比前一部《雷霆谷》的1億1200萬美元少了近一半。拉贊貝在片中的表現雖然也算中規中舉,但缺乏突出的個人風格與魅力,之後他主動辭演007,以演出電視劇為主

羅傑·摩爾
第3任007羅傑·摩爾
1927年10月14日出生於英國倫敦。
出演邦德次數:7次
主演邦德片:《生死關頭》、《金槍人》、《海底城》、《太空城》、《最高機密》、《八爪女》、《雷霆殺機》
倫敦出生的他本是英國戲劇演員,出生於1927年10月14日(比肖恩·康納利還要年長),曾當過警察。論外形,羅傑·摩爾其實是最不像邦德的邦德(很失望嗎?),因為邦德頭發應該是黑色的,而羅傑·摩爾卻一頭金發。羅傑·摩爾演繹的007沒有肖恩·康納利那麼嚴肅和生硬,而且羅傑·摩爾時代的邦德片也有比較多的搞笑對白,有人覺得這樣會把邦德弄得不體面,但他主演的大部份邦德片都很賣座,證明他這種演法很受觀眾歡迎。羅傑·摩爾的《太空城》(Moonraker)在皮爾斯·布魯斯南加盟007影片前曾是票房收入最高的007電影。不過《太空城》也被人形容為卡通式電影,玩特技玩得太過份。羅傑·摩爾拍了最多的聯美出品的007電影。1985年演完《雷霆殺機》一片後,58歲的羅傑·摩爾正式告別007,之後出任聯合國大使,幫助貧困兒童。

提摩西·達頓
第4任007提摩西·達頓
1944年3月21日出生於英國威爾士Colwyn Bay。
出演邦德次數:2次
主演邦德片:《黎明生機》、《殺人執照》
提摩西·達頓是莎劇演員,威爾斯人,生於1944年3月21日,在接演007角色之前已經有豐富的表演經驗,在拍片前必熟讀劇本或小說。他的詹姆斯·邦德帶有一些滄桑感,嘗試表現出邦德人性的一面,演戲十分有深度,而票房成績也算理想。《殺人執照》一片為邦德添加了敢作敢為的英雄性格,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因為在《殺人執照》後出現版權爭執問題,所以在1990至1994年間沒有邦德電影上映。但提摩西·達頓在1994年辭去了邦德的職務,因他不希望因演007而從此被觀眾「定形」。

2 永恆的007--永恆的詹姆斯邦德(007系列資料大全)

皮爾斯·布魯斯南
第5任007皮爾斯·布魯斯南
1953年5月16日生於愛爾蘭
出演邦德次數:4次
主演邦德片:《黃金眼》、《明日帝國》、《縱橫天下》、《擇日再死》
布魯斯南是愛爾蘭人,1953年5月16日出生。已經去世的妻子曾飾演過《最高機密》(For Your Eyes Only)中的利素女伯爵。因在80年代有電視台合約在身,所以邦德的角色最終落到職位被提摩西·達頓手上。布魯斯南出演007後頗受觀眾歡迎,第一部作品《黃金眼》比上一部《殺人執照》的票房高出一倍(也有通貨膨脹的因素)。而根據網上調查,他演的詹姆斯·邦德在網上調查中顯示是最受網民歡迎的,他被形容為「剛強與溫柔並濟」型的詹姆斯·邦德。布魯斯南在《縱橫天下》中已經顯出些許老態,他本人曾表示拍完第4部邦德片《擇日再死》後就不再演007,但最後還是在近期與米高梅簽下出演第5部007電影的合約。

他充滿魅力而且機智勇敢,他殺起人來鐵面無情……他就是007,詹姆斯-邦德(JamesBond)。第一部007電影於1962年10月5日公映後,007電影系列風靡全球,到今天歷經40年長盛不衰。

自1952年創作第一本《007》小說開始,伊安-弗蘭明總共出版了15本《007》小說。當
初他為自己筆下的主角起名時,認為需要一個簡單的、毫不浪漫還要極具陽剛味的名字。結果他將這位特務命名為詹姆斯-邦德。從此,在每一集007電影中,一定會出現這句經典台詞:「我叫邦德,詹姆斯-邦德!」弗蘭明把一位充滿魅力和冒險精神的英國間諜007介紹給了世界。不過把007帶上銀幕的還是第一部007影片《鐵金剛勇破神秘島》。從第一部《鐵金剛勇破神秘島》到即將播映的《誰與爭鋒》,007系列電影已有20多部。

007系列電影並非全部出自伊安手筆。

只有其中前13集是來自原著小說,其後都是電影公司購買「007」三字電影版權,繼而另創故事拍攝。人們在電影中既見識到詹姆斯-邦德愛慕女色的一面,也看到了他追殺國際兇犯時機智勇敢的一面。同時007使用的那些稀奇古怪的武器,也讓人們大開眼界。

就像007系列之一的《鐵金剛大戰金手指》的音樂一樣,007影片中充滿神秘感的音樂,以及變化多樣的場景和漂亮的女演員,造就了007影片的成功。

甚至連一些007常用語言也成為流行的日常用語,比如007的自我介紹:「我叫邦德,詹姆斯-邦德」(MynameisBond,JamesBond)。他喜歡喝馬天尼(martini),他老是說:「搖勻,不要攪拌。」(shaken,notstirred)。

根據非正式統計,看過007電影的觀眾總數起碼有20億人次,亦即地球上每3人就有1個曾經看過007電影!現任「邦德」皮爾斯-布魯斯南這樣總結「007」電影長盛不衰的原因:「是美艷的邦德女郎,是新奇的道具、是性、是羅曼蒂克、是幻想、是最終的英雄,賦予了這部電影長久的生命力。」英國文化評論家康拉德則對人們崇拜007現象做如下解釋:「如果你嚮往成為一名重要的人物,你可以把自己想像成007。」

1、《諾博士》
2、《來自俄羅斯的愛情》
3、《金手指》
4、《霹靂彈》
5、《雷霆谷》
6、《女王密使》
7、《金剛鑽》
8、《生死關頭》
9、《金槍人》
10、《海底城》
11、《太空城》
12、《最高機密》
13、《八爪女》
14、《雷霆殺機》
15、《黎明生機》
16、《殺人執照》
17、《黃金眼》
18、《明日帝國》
19、《黑日危機》
20、《擇日再死
21. 皇家賭場

2. 最黑暗侵襲的影片幕後

國際兵團聯袂英國恐怖事件
英國人內爾·馬歇爾非常熱衷於拍攝一部極為恐怖的電影,而且是那種讓人們心神不安的類型。記得馬歇爾上一部電影《狗戰士》盡管蠻橫,但還是以頑皮為主。主要講述了一幫男人遇到一個共同敵人時團結合作的故事。而本片《黑暗侵襲》則顯得更加自然,緊張和恐懼的氛圍更加濃重。而故事的主人公從一夥男人換成了一幫女孩兒,並乾起了洞穴探險的勾當。像《狗戰士》里的男孩一樣,她們也面對一個共同的敵人……但結果卻有著很大的不同,女孩們最終土崩瓦解。
馬歇爾花了兩年的時間讓這次恐怖事件成形,盡管《狗戰士》成績不錯,尤其是DVD的銷量,但英國電影界對這部電影並不看好。還好塞拉多電影公司以私人投資的身份介入,在全球發行《誰想做百萬富翁》之後,獲得了充足的資金,有能力幫助內爾·馬歇爾掀起一次銀幕恐怖潮。有了足夠的資金做保證之後,馬歇爾立刻著手尋找恐怖事件的「受害人」,令人筋疲力盡的試鏡程序終於如期的結束了。並最終網羅了來自六個不同地區的女受害者:蘇格蘭的肖娜·麥克唐納,愛爾蘭的諾拉-簡·摩爾,英格蘭的阿歷克斯·瑞德,澳大利亞的娜塔麗·傑克遜·門多薩,荷蘭的薩斯奇亞·穆德爾,以及瑞典的米亞娜·伯寧。雖然這支國際兵團有著各自完全不同的表演經驗,但對這次「恐怖事件」卻都表現出樂此不疲,並經歷了長達兩個月的地獄之旅。導演馬歇爾說:「這些女孩絕對耀眼,我一開始就警告她們,『你將受到心理上的驚嚇。你會浸泡在水裡,渾身發抖。你將渾身是傷口和淤青。』然而她們誰都沒有抱怨,她們是一隊軍人,奉獻了最好的表演。」
在拍攝現場,化妝師保羅·凱悅向眾人展示了這次事故的罪魁禍首。「這是真正的恐怖秀,它們像憤怒的吸血鬼。我們有10個爬行者--男人、女人作小孩。他們是一種奴化的人類,從來沒有離開過洞穴的洞穴人,已經適應了在黑暗中狩獵。我們思考得很完善,因此我們的怪物有擴大的鼻孔和尖尖的耳朵,他們依靠聲音和氣味狩獵。」從這些爬行者瘋癲的、狂怒的動作來判斷,他們確實是野蠻的麻煩。「我們讓他們吃人類的肝臟,大口吞下眼球,扭斷脖子,撕碎屍體,撕開咽喉,抓下肉塊……如果審查機構想剪掉些什麼,他們將花費大量的功夫急診為什麼某一個場景是不合適的。」保羅還介紹說:「有一個場景會讓人難以承受,我們做了一個麋鹿的屍體,往裡面裝滿真正的蛆蟲。我害怕蛆蟲,不得不讓其他人幫忙……」

3. 關於電影的幕後你知道什麼不為人知的事情

演員邊看電視邊大笑的鏡頭,一方面是電視有點好笑,另一方面是導演為了要演員笑得燦爛,撓演員腳心,並不是電視真的很好笑。

4. 《哈利·波特》電影拍攝時有什麼幕後故事嗎

《哈利·波特》電影拍攝背後的故事,哈利用了配音?

步入青春期嘛,難免的要長青春痘什麼的,雖然痘痘可以用PS和化妝技術處理好,可哈利的扮演者蛋妮在拍攝《哈利·波特與密室》的時候恰巧處於變聲期,這就比較麻煩了。

因為變聲期的男孩子聲音實在不像12歲的孩子,所以製片人和導演就各種想辦法,很幸運的是,居然讓他們找到了一個和丹尼爾聲音非常相似的男孩!

有興趣的哈迷可以把《哈利·波特與密室》再翻出來仔細看看,哈利的聲音其實是一位名叫喬·索伯特的男孩單獨配出來的!而不是丹尼爾的原音!

5. 電影超體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6. 哈利波特電影里演員們有趣的幕後故事

拍哈利波特時因為要把蛋妞的眼睛弄成綠的,就給他帶了綠的隱形眼鏡,可是蛋妞對隱形眼鏡過敏,所以第一季魔法石最後哈利波特與海格告別時蛋妞眼睛裡有淚水,因為一整集哈利都是忍的

7. 電影《東邪西毒》有哪些幕後故事

《東邪西毒》本身所講的是痴男怨女的故事。王家衛其實是借用沙漠,借用古代劍客作為概念,來演繹了當代痴男怨女的心態,所以這部片子其實很像他同時期的另一部電影——《重慶森林》。


由於一個當代的故事常常會喚起觀眾對於生活合理性、故事合理性、人物行為邏輯合理性等各種合理性的糾纏,所以雖然《重慶森林》講的是當代生活直觀的狀態,但深入性絕對不如《東邪西毒》。


本片借寓言性、指涉性來探討情感糾葛,雖然樣貌不如《重慶森林》當代,卻在深入性上遠遠超出了《重慶森林》。


王家衛為何又剪了一部終極版?
94版剪輯的主控權在譚家明的手上,墨鏡王總覺得自己的片子被強奸了,因此親力親為做了一部終極版。

閱讀全文

與電影幕後故事大揭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逆轉命運大結局 瀏覽:845
法國電影真事改編在線觀看 瀏覽:835
法國k8電影 瀏覽:642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大電影完整版 瀏覽:962
中國想哭的愛情電影 瀏覽:201
一部韓國電影講的小孩之間 瀏覽:636
動畫英文電影配音片段 瀏覽:729
主角穿越各種西方恐怖電影 瀏覽:287
電影狂放不羈1995演員表 瀏覽:707
電影解說背景音樂經典 瀏覽:261
你是不是參演過電影英文翻譯 瀏覽:771
台灣電影最多的app 瀏覽:380
張敏電影絲襪圖片 瀏覽:190
咋回事電影網周星馳 瀏覽:797
成龍電影醉拳腿 瀏覽:548
melancholy電影剪輯歐美愛情 瀏覽:357
別戀電影女主角 瀏覽:651
碧血劍電影女主角是誰 瀏覽:257
琪琪電影院yy 瀏覽:677
悲傷逆流成河電影的演員列表 瀏覽: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