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盧米埃爾!冒險開始》2016年百度雲資源,蒂耶里·福茂主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hRUCSV0q2D9y1WFIiAwn7A
㈡ 世界四大電影節的戛納國際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康城(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法國的戛納電影節因舉辦地擁有大海、美女和陽光(Sea,Sex,Sun)三大特色而被稱為3S電影節。當前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戛納電影節是一個不關心政治的真空地帶,是一個濃縮的好像人們能直接聯系,講同一種語言的微觀世界。」
尚·高克(Jean Cocteau)
1939年,法國教育及藝術部部長讓·扎伊(Jean Zay)提議在法國創建一個國際電影節。戛納因其「陽光及美麗的景色」而當選會址。
第一屆戛納國際電影節
第一屆嘎納國際電影節,由路易·盧密耶(Louis Lumière)擔任主席,但是被二戰延誤。1945年,法國國家文藝協會(AFAA)再度被要求在外交部和教育部的支持下組織電影節;自1946起,剛創造的法國國家電影中心也聯合支持。
1946年9月20日,戛納國際電影節作為戰後的第一個重要的國際文化盛事,在戛納的舊賭場里舉行。當時,戛納國際電影節是一個設有董事會的非營利組織;並在1972年變成慈善機構。除了1948年和1950年 —— 因為缺乏資金戛納電影節被取消以外—— 每年都舉行為期兩周的戛納電影節;1951年以前是在9月舉行,後來變成 5月。1968年,戛納電影節因政治騷亂被迫中斷。
最開始的時候,戛納電影節主要是一個旅遊和社交事件,更像是電影論壇而非 賽事。 幾乎所有參展的電影都可獲得獎項。歷經多年後,隨著參加者的急劇增加和新的經濟後盾,戛納電影節改變了原來的定位,逐漸演變為電影工業中最為媒體關注的年度盛事。時至今日,每年約有一千六百個媒體的四千多個記者參加戛納電影節。 1959年「電影市場」的創建更增添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影響力;其不但提供了一個商業平台,而且為電影工業的買家和賣家之間的會晤及討論提供了便利 。在其不斷發展的45年間,戛納電影場已成為全球電影行業的主要市場。同樣,在2000年創建的圍繞電影宮的國際村(Village International)也使越來越多的國家能促進自己的文化及電影,並為他們的製片人和電影工業提供支持。
與正式提名並行的是1962年創建的「國際影評周」和1969年創建的「導演雙周」。這兩項活動都設有各自的競賽單元。1978年,時任電影節總代表吉爾·雅各布(Gilles Jacob)創立了「金攝影機獎」(Caméra d'or),以獎勵三個競賽中的最佳影片。
戛納國際電影節初期,是由各國選送自己的電影來參賽。1972年,總代表莫里斯·貝西(Maurice Bessy),電影節主席法伍爾·勒·布埃(Favre le Bret)和董事會毅然決定戛納電影節自此將是參賽影片提名的唯一決策者,自行在全球范圍內提名參賽影片。這個決定標志著一個轉折點,很快被其他的電影節效仿。 1998年,吉爾·雅各布(Gilles Jacob)創立了「電影基石」(Cinéfondation)提名全球電影學校的短片和中片,旨在發現和提攜新的電影人才。自此,各國家和地區的兩千多部電影被送到電影節競選提名。
追隨電影基石的構想,2000年的秋天在巴黎開辦的戛納電影節官邸也是為年輕的電影人提供在國外發展自己的拍攝計劃的機會並鼓勵其在國際的推廣。
2000年,自1978年起一直擔任戛納電影節的總代表的吉爾·雅各布(Gilles Jacob),繼皮爾·福娃(Pierre Viot)之後被董事會選為主席 。皮爾·福娃(Pierre Viot)從1985年到2000年擔任主席,2000年成為電影基石會長。從2001年起,吉爾·雅各布(Gilles Jacob)由戛納電影節總經理維若妮卡·蓋拉(Véronique Cayla)及藝術總監特艾里·福茂(Thierry Frémaux)協助工作。
他們加強了戛納電影節作為年度國際電影講壇的地位。所有的電影風格、學派和類型都各得其所。無論是通過電影放映還是通過眾多豐富電影節的文化、藝術活動:討論會、表彰會、大使講堂、音樂會、展覽等,其永恆的目標是為了電影藝術的成長服務。 戛納電影節不僅是電影產業從業人員聚會的理想場所,而且也非常注意那些促進電影發展的藝術家的才能。歷經數年,戛納電影節以其在電影的藝術水準和商業影響之間取得的平衡著稱於世。不但為展示的影片保證了一個獨特的國際化的平台,而且在維護「為廣泛的受眾提供電影產品」的理念同時,也揭示和反映世界電影的發展和趨勢。
㈢ 一小段法文新聞翻譯
這次,眾所周知,讓-呂克將不會去戛納。 由於今天11點15分要介紹他的電影「社會主義」,電影工作人員通過一封寄給特艾里·福茂的手寫信解釋,這封信被解放報獨家發表「由於希臘式問題,我不能到戛納感謝您。我將和藝術節一起直到我去世,但是我一步也不能多走了。友好地。讓-呂克戈達爾。」
可以理解..
這些重大的缺席使今年的海濱大道失去了光彩。
註解:officiel有眾所周知的意思。
etre son oblige有感謝某人的意思。
Thierry Frémaux:特艾里·福茂,戛納電影節藝術指導。
Liberation:是法國一種報紙,名為解放報。還有很多,如世界報,自由
報等等。
Jean-Luc Godard:讓-呂克戈達爾,1930年出生。法國著名導演。如今已
是杖朝之年。所以說「他走不動了」。
Amicalement:意味友好地,被用在信的結尾。相當於中國寫完信要加一
個此致敬禮之類的敬語。
Croisette :海濱大道。長約2公里,沿海岸伸展,一邊是藍色的地中
海,一邊是許多知名豪華酒店。戛納電影節的會場影節宮就在海濱大道的
一端。很美麗的地方,但是他的缺席使海濱大道失去光彩,對他極高的贊
譽
㈣ 哪位大神有盧米埃爾!冒險開始2016年上映的由蒂耶里·福茂主演的百度雲資源
《盧米埃爾!冒險開始Lumière!L'aventurecommence(2016)》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
鏈接:
導演:蒂耶里·福茂
編劇:蒂耶里·福茂
主演:蒂耶里·福茂、奧古斯特·盧米埃爾、路易斯·盧米埃爾、馬丁·斯科塞斯
類型: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法國
語言:法語
上映日期:2016-09-11(多倫多電影節)、2017-01-25(法國)
片長:90分鍾
又名:Lumière!LeCinématographe1895-1905、盧米埃爾兄弟電影放映集1895-1905年
鑒於盧米埃爾兄弟發明的攝影機拍攝的早期短片多年來一直沒有很好的修復版本,盧米埃爾學會於2013年起與法國電影資料館、法國閃電集團、義大利博洛尼亞修復實驗室等多家機構聯合對盧米埃爾攝影機拍攝150部左右的影片進行4k解析度的掃描修復。
由於每部影片都很短,因此盧米埃爾學會的負責人、也是戛納電影節的節目總監福茂將其中114部影片按照不同的主題進行分類,組合在一起後湊成一個總長95分鍾左右的合集,取名
《盧米埃爾!冒險開始》。這個合集在2015年5月的戛納電影節做了120周年特別放映,法國總理也到場捧場。放映採用了類似弁士講解的方式,觀眾在觀看影片的同時,還收聽到了福茂的同步講評。
㈤ 戛納電影節在哪裡舉辦
2019年戛納電影節在法國戛納舉行。
戛納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坎城國際電影節。
創立於1946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也稱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戛納國際電影節在每年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
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自開辦以來,戛納國際電影節始終堅持其創立初衷即推動電影節發展,振興世界電影行業,為世界電影人提供國際舞台。
除了對電影節初衷的堅持,電影節也准備好接收新的概念想法。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電影節在保有其核心價值的基礎上,也一直在進步發展,他們致力於發現電影行業新人並且為電影節創造一個交流與創造的平台。
戛納電影節一直在影迷心中地位頗高,至今為止,華語片只有《霸王別姬》拿到過最高獎金棕櫚。而演員類獎項,華語演員有梁朝偉,張曼玉以及葛優。
典禮紅毯上的焦點所在,莫過於是開幕片《喪屍未逝》(The Dead Don』t Die)劇組。
包括導演吉姆·賈木許、演員比爾·莫瑞、亞當·德賴弗、蒂爾達·斯文頓、科洛·塞維尼、賽琳娜·戈麥茲等主創悉數亮相,電影節的藝術總監蒂耶里·福茂則按慣例站在盧米埃爾廳的台階上,迎接遠道而來的影人。
之後簡短的開幕式上,大半時間都用於向今年3月過世的法國著名導演阿涅斯·瓦爾達致敬,今年戛納電影節的海報也取材自她拍攝長片處女作《短角情事》的工作照。
此外,便是由墨西哥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領銜的主競賽單元評委的集體亮相。如往年一樣,今年的戛納電影節也在深沉的懷念與熱烈的期許中拉開序幕。
然而,擺在歐洲最負盛名的電影節面前的諸多新問題,卻並不比往年少。
㈥ 跪求盧米埃爾!冒險開始2016年上映的由蒂耶里·福茂主演的百度雲資源
鏈接:https://pan..com/s/1XsiVz-es19pM2QqQmUjklw
提取碼:7t5a
《盧米埃爾!冒險開始Lumière!L'aventurecommence(2016)》
導演:蒂耶里·福茂
編劇:蒂耶里·福茂
主演:蒂耶里·福茂、奧古斯特·盧米埃爾、路易斯·盧米埃爾、馬丁·斯科塞斯
類型: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法國
語言:法語
上映日期:2016-09-11(多倫多電影節)、2017-01-25(法國)
片長:90分鍾
又名:Lumière!LeCinématographe1895-1905、盧米埃爾兄弟電影放映集1895-1905年
鑒於盧米埃爾兄弟發明的攝影機拍攝的早期短片多年來一直沒有很好的修復版本,盧米埃爾學會於2013年起與法國電影資料館、法國閃電集團、義大利博洛尼亞修復實驗室等多家機構聯合對盧米埃爾攝影機拍攝150部左右的影片進行4k解析度的掃描修復。
由於每部影片都很短,因此盧米埃爾學會的負責人、也是戛納電影節的節目總監福茂將其中114部影片按照不同的主題進行分類,組合在一起後湊成一個總長95分鍾左右的合集,取名
《盧米埃爾!冒險開始》。這個合集在2015年5月的戛納電影節做了120周年特別放映,法國總理也到場捧場。放映採用了類似弁士講解的方式,觀眾在觀看影片的同時,還收聽到了福茂的同步講評。
㈦ 第5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基本簡介
金棕櫚大獎最終由「英倫知性導演」肯·洛奇先生的《風吹稻浪》問鼎。這位年屆古稀的老將,在過去幾十年裡,曾與戛納電影節有過數度糾葛,每次均是功敗垂成。雖有兩度評審團獎及一次最佳編劇獎的犒慰,但有口皆碑的電影前輩洛奇先生,與金棕櫚的羈絆卻始終未能了結。今朝笑到最後,老人家終償夙願。
《風吹稻浪》以20世紀20年代英國政府與愛爾蘭之間的沖突為背景,通過三位青年的不同際遇,再現了當地人值此特殊歷史階段的真實經歷。哥哥為「祖國的大一統」,不惜放棄醫生這份極有前途的職業;而弟弟卻全身心投入獨立的革命浪潮,與英國侵略者對抗到底;戰爭的最終代價是親情破滅,除去永恆的創傷,人類一無所獲。
肯·洛奇雖是土生土長的英國人,卻以完全中立的姿態,平靜講述了這樣一出悲劇。雖有被好事娛記質疑「涉嫌叛國」的插曲,但影片一絲不苟的態度和嚴肅寫實的風格,還是讓懇切的攝制初衷與厚重的人文關懷不言自明。
繼去年法國導演邁克爾·漢尼克折桂最佳導演獎後,今年,法蘭西本土勢力再接再厲、更進一步——同樣涉及戰爭內容的電影《弗朗德勒》榮膺評委會大獎。與正面描繪戰爭對人性摧殘的《風吹稻浪》南轅北轍,《弗朗德勒》通過一場絕戀,以戰爭後方為主要著眼點,通過等待離人還鄉的女性無助的心路歷程,闡釋戰爭的殘酷。當歷盡戰火洗禮而完全判若兩人的丈夫再次回到她身邊時,這對情侶才意識到彼此的改變已無法挽回。同樣的悲劇,同樣的反戰,兩項大獎的得主殊途同歸。
在亞洲電影青黃不接的斷檔境地里,受命於危難之際的王家衛,以純熟的太極技法,完成了對歐洲電影人的致敬。英國影評界在票選「20世紀十位最偉大導演」時,曾將王家衛排在黑澤明、阿爾弗萊德·希區柯克等大師之前,墨鏡老王則以「還英國巨匠一個公道」的身體力行,回饋了大不列顛。
至於東道主法國,血脈里沉澱著「來而不往非禮也」祖訓的王老師,自然不會怠慢。盡管《弗朗德勒》的脫穎而出不乏過譽之嫌,但評委會大獎這個名目仍顯得十分靠譜——既對得起高傲的法國人民,又讓挑剔的媒體無法過分指責。福茂先生肯定在偷著樂:邀請老王做客,真乃明智之舉。
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雙贏、乃至多贏,是一項各大電影節或電影獎的不可能的任務。不過,王家衛在這方面算是做得巧奪天工。既然成全了一位大師(肯·洛奇),那麼,另一位該如何安撫呢?
「伊比利亞電影之神」佩德羅·阿莫多瓦執導的《回歸》,獲得最佳編劇和影後兩項大獎。眾所周知,自編自導是阿莫多瓦的招牌動作,當年在奧斯卡上,老瓦斬獲的便是一尊最佳原創劇本的小金人(《對她說》),於是,此番的最佳編劇獎,堪稱順理成章。
但創造了高達3.6的綜合評分(4分滿)的《回歸》,若僅以劇本獎對付,未免草菅人命。所以,影後殊榮便呼之欲出。本來,阿莫多瓦就是女權電影的資深「黨代表」,而《回歸》則迎來了卡門·莫拉、佩內洛普·克魯茲等六位「阿莫多瓦御用女優」的集體回歸,如此千載難逢的良機,與其艱難取捨,不如一蹴而就。何況,歐洲人在並列獲獎方面早就頗有心得——《八美千嬌》在柏林電影節和歐洲電影獎上,實現過「八女同台」的領獎盛況;《時時刻刻》的三代好萊塢演技女星也曾攜手封後柏林。因此,《回歸》的六位女演員重演上述光景,便不足為奇了。
再來看影帝部門。我事前預測的五位候選中,法國演員占據三席:布諾瓦·邁奇梅爾(《查理的意見》)、努里·比格·錫蘭(《氣候》)、薩米·布阿吉亞(《光榮歲月》)。之所以有如是結論,原因在於金棕櫚獎、評委會大獎、最佳導演獎上,東道主的機會不大(當時沒料到爭議作品《弗朗德勒》「勇奪」評委會大獎),自然要在表演獎上多分些羹。果然,影帝最終由《光榮歲月》的薩米·布阿吉亞等五位男星集體勝出,與《回歸》的六大女優相映成趣,再次證明了歐洲演員的表演水平,以及亞洲導演的操作功力——王家衛將「見者有份」原則發揮得登峰造極,令人感服。
還差誰沒照顧到呢?眾所周知,好萊塢。
墨西哥出品、好萊塢招安的青年才俊——亞歷桑德羅·岡薩萊斯·伊納里圖執導的群戲《通天塔》贏得最佳導演獎。這位出身中美洲的後起之秀,自成名作《愛情是狗娘》起,便擅長以平行故事錯綜交織的形式,通過出場人物間細枝末節的連帶關系,完成支流匯總,令人恍然大悟,進而升華主題、鐫刻人性。
這次的《通天塔》,搭檔上屆戛納最佳編劇獎得主吉列莫·阿里加(《艾斯卡達的三次葬禮》),奉獻了布拉德·皮特、凱特·布蘭切特、役所廣司、蓋爾·加西亞·伯納爾四大實力派飆戲的盛宴。無論精妙絕倫的劇本,抑或火花四散的演技,都值得相應獎項的肯定。參考上述分配結果,最好的辦法便是表彰導演伊納里圖。此君完美調度了故事、演員這兩把利刃,使之有力整合,刺向一點,入木三分。
評審團獎的歸屬亦具匠心。《紅色之路》雖是英國電影,但女導演安德里亞·阿諾德卻是奧斯卡獎得主(去年,憑設計精巧的小品《美國異教徒》榮膺奧斯卡最佳真人短片獎);《紅色之路》的驚悚題材並不符合戛納的一貫審美,但必須指出,該片是女導演阿諾德講述女性故事的長片處女作。由是,評審團獎選擇《紅色之路》,實際上在歐洲與好萊塢之間、突破與保守之間、男權與女權之間、成就大師與發現新人之間,找到了平衡點。怎麼能讓人不為王家衛喝彩呢!
綜上所述,故事在「多贏」的局面中圓滿謝幕。王家衛主席以優雅、唯美的方式,溫柔、輕巧的手腕,通過獲獎作品的反戰屬性與頒獎方式的多贏策略這兩個方面,構建了「和諧電影節」。換言之,第59屆戛納電影節本身就是一部電影——一部為數不多的王家衛執導的皆大歡喜的作品。
㈧ 求盧米埃爾!冒險開始/盧米埃爾兄弟電影放映集2016年由 蒂耶里·福茂主演的在線免費播放資源
《盧米埃爾!冒險開始/盧米埃爾兄弟電影放映集》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AxgeF3_rpkosuaVrWUzGxQ
導演:蒂耶里·福茂
編劇:蒂耶里·福茂
主演:蒂耶里·福茂、奧古斯特·盧米埃爾、路易斯·盧米埃爾、馬丁·斯科塞斯
類型: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法國
語言:法語
上映日期:2016-09-11(多倫多電影節)、2017-01-25(法國)
片長:90分鍾
又名:Lumière!LeCinématographe1895-1905、盧米埃爾兄弟電影放映集1895-1905年
鑒於盧米埃爾兄弟發明的攝影機拍攝的早期短片多年來一直沒有很好的修復版本,盧米埃爾學會於2013年起與法國電影資料館、法國閃電集團、義大利博洛尼亞修復實驗室等多家機構聯合對盧米埃爾攝影機拍攝150部左右的影片進行4k解析度的掃描修復。
由於每部影片都很短,因此盧米埃爾學會的負責人、也是戛納電影節的節目總監福茂將其中114部影片按照不同的主題進行分類,組合在一起後湊成一個總長95分鍾左右的合集,取名《盧米埃爾!冒險開始》。這個合集在2015年5月的戛納電影節做了120周年特別放映,法國總理也到場捧場。放映採用了類似弁士講解的方式,觀眾在觀看影片的同時,還收聽到了福茂的同步講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