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影視行業在未來是否有發展前景
中國電影產業的重要時刻與階段性特點分析
2018年11月20日,2018第十六屆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在北京召開,北京電影學院黨委書記侯光明在「中經之夜,歲月流金」晚宴現場,結合時代背景,回溯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電影的發展,盤點了中國電影產業的重要時刻與階段性特點。
一部電影雖然有不同的評說,但電影依然是一個時代的一面鏡子。他用改革春風期、艱難探索期、多元生長期和綜合升級期,分別概括了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電影發展的4個階段,並用各階段代表性電影插曲名進行總結。
2018年1-10月電影票房收入突破525億
中國電影產業在國民經濟新的發展形勢下實現了穩健增長。以電影票房收入衡量,我國電影市場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電影票房市場近年來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觀影人次從2007年的0.71億,增長2016年的13.72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34.47%。國內電影票房從2012年的170.7億元增長到2017年559.1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26.78%。2018年1-10月全國電影票房累計達525.3億元。按照今年電影票房趨勢來看,2018年全國電影票房超越2017年的559.1億元基本是毫無壓力。
2018年1-10月中國電影票房收入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電影行業發展歷程分析
1、1978年到1992年的改革春風期間,隨著政策的松綁,思想的解放,中國電影逐漸「破冰」,「解禁」電影的重映掀起觀影熱潮。1979年,中國觀影人次在293億,人均觀影28次。之後,在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導演的推動下,家庭倫理片、反思電影等影片都在國內甚至世界舞台大受歡迎,嶄露頭角。
2、而在1993年至2001年的艱難探索期,侯光明解釋道,電視普及和進口大片為中國電影帶來沖擊,電影經濟出現巨大滑坡,促進電影經濟恢復的「9550」工程也應運而生。在「9550」工程的推動下,一批精良、深刻、廣為流傳的電影作品也隨之而生。電影作品同時反映了不斷開放過程中人民群眾思想的進一步開放,國人精神在對外融合過程中的適與不適。
3、在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政策措施鼓勵下,2002年到2011年,民營企業也進入拍電影的行列,拍電影的門檻逐漸減低,中國電影行業更多元也更創新,與國際交流也越發深入。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階段,「大片」、「小片」百花齊放,共同撬動了觀眾需求,中國電影也完成了全面市場化,但出現了泛娛樂化、資本化、票房之上的現象,為進一步發展蒙上陰影。
4、十八大以後,電影回歸質量被提出,文化產業被確定為支柱型產業,2012年至今,觀眾審美不斷提升,但影片品質與其的矛盾仍然存在。中國電影人也持續發力,愛國主義作品叫好又叫座,文藝片、紀錄片也取得佳績,努力用優質作品滿足日益升級的觀眾需求。
未來中國電影必將突破千億元規模
對於中國電影的未來,2017年已擁有559億元票房,比1995年翻了60倍以上,網路電影市場也日漸繁榮,未來中國電影必將突破千億元規模,從而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雖然我們的電影市場仍存在一些不規范、不系統的問題,但中國電影的整體發展勢頭良好,未來電影的發展將以打造文化自信為根本宗旨,為中國乃至世界觀眾提供更多優秀的電影作品。
『貳』 新媒體時代電影產業發展呈現出哪些新趨勢
新媒體(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國哥倫比亞廣播電視網(CBS)技術研究所所長戈爾德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的。
新媒體時代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清華大學的熊澄宇教授認為:「新媒體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
媒介特徵
(1)海量信息承載特徵
(2)碎片化信息傳播特徵
(3)虛擬化信息傳播環境特徵
( 4 ) 及時性信息傳播特徵
中國現狀
互聯網和移動增值作為新媒體最重要的兩個領域,在2007年得到了快速發展。2007年互聯網市場規模超過400億元,並保持超過40%的年均增長速度,各細分市場如網路游戲、B2B、網路教育、搜索引擎是目前盈利的主流,佔59%的市場比例。
2007年移動增值市場規模達到733億元,同比增長23%。2006年移動互聯網規模不到70億元,2007年達到111億元,同比增長超過70%,市場格局也發生變化,騰訊、三訊門戶和空中網佔領先地位。
此外,在發展迅速的新媒體市場中,還有一類戶外電子屏廣告市場,2007年這塊市場規模達到41.8億元,同比增長91%。
2007年,新媒體產業快速發展,廣闊的市場與日漸凸顯的影響力,吸引資本大規模流入,營銷價值加強,國際化競爭加劇,整體產業向縱深挺進。
2008北京奧運會,新媒體首次作為奧運會獨立傳播機構與傳統媒體一起被列入奧運會的傳播體系。互聯網等新媒體平台被正式納入賽事轉播渠道,充分表明新媒體作為一種新傳播渠道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奧運的巨大商機推動新媒體布局和發展,新媒體版權保護受到重視。 [1]
『叄』 網路大電影發展迅速,與傳統電影相比有什麼區別
網路大電影與傳統電影的差別,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播出平台不同。
網路大電影主要的播出平台是各大視頻網站,而傳統電影的播出平台主要是線下的各大影院,當然了,當一些傳統電影播出很久之後,也會陸續的在各個視頻網站播出。
二、盈利方式不同。
網路大電影主要是通過廣告和付費觀看來盈利、回收資本的,而傳統電影,主要是靠票價來盈利,去電影院觀看的人越多,票房越高,票價越高,傳統電影的盈利能力、吸金能力也就越高,當然了,傳統電影也有廣告植入的現象,也會通過廣告來獲得一部分的利潤。
三、成本的投入量不相同。
一般而言,拍攝傳統電影的成本要比較高,主要是人員的費用、服裝、道具等的費用占的比例比較高,特別是請某些大腕的費用較高。而網路大電影一般都是一些「小演員」、或者只請一兩個名角出演。不過現在由於網路大電影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網路大電影的演員等問題也得到了改善。我想隨著網路大電影時代的到來,以後它的成本也會逐漸增加的,質量也會越來越好的。
網路大電影雖然現在越來越火了,看得人也越來越多了,但是它的質量是參差不齊的,盈利能力、推廣能力都是有限的。傳統電影往往會通過發布會等方式來做推廣,在這一點上,我覺得網路大電影還是比較欠缺的,有待提高。不過網路大電影的數據比較公平、透明,這一點是傳統電影沒法比較的,傳統電影虛假票房的事情太多了。對於投資者來說,信息透明是一大優勢。
網路大電影發展迅速,如果傳統電影也是如此就好了 ,如果兩大形式的電影齊頭並進是不是會更好呢?期待我國電影行業發生質的改變。
『肆』 影視投資發展趨勢如何
進入2019年以來,互聯網愈加頻繁的被院線電影的相關消息刷屏,「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新紀元「、「老師好,小成本電影大回收」、「復聯4票房破38億」、「吳京,首個內地票房破百億演員」、「如果可以這樣愛,收視率破1」等消息接連占據微博熱搜......
從2018年開始,《我不是葯神》、《無名之輩》等好影片層出不窮,單日票房記錄、內地前十榜單等數據在不斷的刷新....中國電影市場增長之快有目共睹,且已經逐步實現了佳片票房雙贏的局面。
再觀今年的電影市場,《流浪地球》等電影迅速靠著好口碑逆襲成王,說明「口碑佳片好票房」這一趨勢正在加強。
以上僅個人觀點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伍』 網路電影會發展壯大到拯救國產電影嗎
作者| 黎學鵬、周迪
2017年,廣電總局對網路電影的監管進一步加強。6月1日,總局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網路視聽節目創作播出管理的通知》,要求網路電影等視聽節目要堅決反對不良風氣、抵制傳播不正確價值觀;6月22日,《二龍湖浩哥》系列、《我的室友是狐仙》《打狼之我命由己》、《簋街的鬼》等40多部熱門網路大電影因不符合政策規定而被下架;6月30日,中國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網路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明確規定能拍什麼、不能拍什麼。
2017年,網路電影在發展過程中涌現了很多具有電影質感精品化網路電影。在影片類型上,也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傭兵的戰爭》、《中華兵王》、《特種兵王2之使命抉擇》等戰爭軍事題材,以精良的製作、熱血沸騰的戰爭場面俘獲觀眾心靈;《尋龍契約》、《魔游紀》等奇幻類影片,帶給觀眾超現實的非凡體驗;8月11日,在愛奇藝獨家上線的動漫電影《星游記之風暴法米拉》,又開創了首部網路付費動畫電影的先河,並以精良的製作、重新制定的人設,吸引了眾多新、老粉絲的加入,影片上線僅三天,在愛奇藝電影頻道和動漫頻道的累計播放量就輕松突破2000萬。
在網路電影變革調整的新發展期,投機倒把、妄圖通過網路電影掙快錢而輕視電影內容和品質本身的現象會被漸漸杜絕,精品化作品會不斷增多。對網路電影的認識將回歸正確,對網路電影市場的理解將回歸理性。
藝術創作需要符合一定規律,網路電影的精品化需要團隊的磨合和對內容進行深度開發,而這些都需要時間。這就意味著,我們的創作者和投資者都需要耐得住寂寞,懂得尊重藝術和藝術創作的規律。
進入2017年下半年後,隨著我們對市場變革的適應性不斷增強、對電影製作的專業性不斷提高和各視頻網站對網路電影市場的重新布局,相信網路電影市場在經歷過這一輪變革所帶來的「陣痛期」之後,一定會迎來更健康和可持續的發展局面。
面對新興的網路電影市場,我們確實要更有耐心,正確面對成長過程中所必然要經歷的挫折。調整思路,砥礪前行,再出發!
【轉載請聯系客服;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陸』 什麼是網路大電影發展趨勢
2014年,愛奇藝給網大做出定義:在網路上發行,時長超過60分鍾,符合電影敘事規律和國家相關政策法規,並以付費點播模式分賬的電影。據前瞻研究院《中國網路視頻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網路大電影市場呈高速發展趨勢,三年時間內數量翻兩番迅速攀升,2016年我國上線網路大電影約2500部,同比增長高達263%,總播放量高達216億。
隨著2017年3月1日發行的《電影產業促進法》全面實施,網路大電影的審核要求及審核流程都將與院線電影一致,只有優質題材、製作精良的網路大電影才允許上線,未來網路大電影優勝劣汰成必然,進一步加快了網路大電影精品化趨勢。
隨著市場發展,網路大電影越來越是頭部內容的天下,加速進入「內容為王」的時代,只要內容優質、用戶認可,小投資也將可以撬動大收益。
『柒』 未來電影的發展趨勢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信息技術在電影生產領域中的應用,我國電影行業受到信息技術的影響逐漸開始呈現出相應的發展趨勢:首先,數字化虛擬演員成為主要發展方向。這一觀點認為在未來電影藝術創作中,演員將真正退出,電影業轉而藉助電腦合成技術完成對演員形象的構建,並進行電影創作。其次,電影院線將呈現出家庭化的發展態勢。在未來社會中,隨著電影技術的發展以及電影生產能力的提升,電影與社會大眾的生活必然會存在更為緊密的聯系,並且受到社會大眾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影響,社區院線和家庭院線會逐漸成為電影院線發展方向,人們在家中既能夠完成對各類型電影的觀看,並且視覺和聽覺效果更好,電影的受眾群體將更為廣泛。最後,尊重觀眾的意願進行電影排片。隨著我國社會建設過程中更為重視人的主體性,在未來電影行業的發展過程中,電影排片理念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從傳統的院線排片轉變為完全按照受眾群體的意願排片,排片設計更加人性化,能夠滿足觀眾的實際觀影需求。
『捌』 網路大電影走向精品化的關鍵是什麼
近年來,網路大電影迅猛發展。網路大電影如何走向精品化,關繫到網路大電影能否可持續發展。
現階段,網路大電影既以網路為安身之地,就不可能不遵循技術、社會與心理三重意義上的網路協議;既以電影為精神旨歸,就不可能不尊重技術、社會與心理三重意義上的知識產權。網路大電影名稱中的「大」,是指這種藝術樣態和微電影、院線電影之間的區別。若讀作「網路+大電影」,是指它比先前的微電影篇幅大、投資大、回報大;若讀作「網路大+電影」,是指它雖然比院線電影投資小、周期短、門檻低,卻依靠網路大平台、大流量、大氣氛,而勇敢地挑戰院線電影。
在中國古典美學中,「大」擁有不同於此的概括——「有容乃大」。所謂「大」,兼有巨大、長大等含義。如果以此來審視、分析,便不難發現網路大電影的優點:在各種形態的網生資源中,它的信息容量頗為可觀(「大得多」),不僅和其他視頻資源相比如此,與文本資源、音頻資源等相比皆然;在各種形態的電影產品中,它的發展速度令人驚嘆(「大得快」),不僅和院線電影相比如此,與微電影相比亦然。前者體現了它在橫向傳播中的優勢,後者體現了它在縱向傳播中的優勢。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有理由對網路大電影寄予更高的期待。在網路大電影未來的發展中,有兩個關系需要理順:一是網路協議與知識產權的關系,二是信息容量與發展速度的關系。
就前者而言,精品化不能滿足於豆瓣評分高、彈幕好評多(這是橫向傳播所要求的評價,也是體現網路協議要旨的評價),而且要引入時間維度,通過適當的作品回顧展評,來判定客觀效益與歷史價值(這是縱向傳播所要求的評價,也是體現知識產權要旨的評價)。就後者而言,精品化不能過分強調向院線電影靠攏,否則便可能因為單純追求擴大信息容量,而犧牲在發展速度上的優勢;同時,也不能過分強調向微電影靠攏,否則便可能因為單純追求短平快,而犧牲在信息容量上的優勢。比較合理的選擇,也許是「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充實」,可視為衡量信息容量的標准,指網路大電影貴在言之有物,而非單純以篇幅論短長;「光輝」可用來品評網路大電影的發展速度,亦即當「恆星」而不是「流星」。因為,人們固然欣賞流星劃破夜空的短暫之美,但更欣賞恆星耐人尋味的長久之美。
網路大電影,是指私人團隊拍攝,自己當導演,時長超過60分鍾以上,拍攝時間(三個月到一年左右),規模投資(幾百萬元到幾千萬元),電影製作水準精良,具備完整電影的結構與容量,並且符合國家相關政策法規,以互聯網為首發平台的電影,符合國家政策,也可以在電影院上映。
代表作品:《不良女警》、《獵靈師之鎮魂石》、《後備空姐》、《校花駕到之人魚校花》、《十全九美之真愛無雙》、《我的極品女神》、《老九門番外之二月花開》、《四平青年之浩哥大戰古惑仔》、《仙班校園》、《血戰銅鑼灣》、《王牌御史之獵妖教室》、《山炮進城2》、《忍者傳說之高校爭霸》、等。
2017年7月18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北京發布《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7)》,網路大電影入選2016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