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國家大劇院歌劇電影展映基地

國家大劇院歌劇電影展映基地

發布時間:2022-07-14 00:01:04

1. 國家大劇院歌劇院

弗拉明戈大師風采——拉斐爾·阿馬爾戈巔峰巨作
演出劇場:歌劇院演出時間:2013.01.01
弗拉明戈大師風采——拉斐爾·阿馬爾戈巔峰巨作
演出劇場:歌劇院演出時間:2013.01.01

優秀導演戲劇作品展·郭小男: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江南好人》演出劇場:戲劇場演出時間:2013.01.04-2013.01.06
更多演出信息,請您關注官網信息,http:.//www.chncpa.org,感謝您對官網的支持!

2. 國家大劇院歌劇院的歌劇院設施

大劇院內有三個劇場, 中間為歌劇院、東側為音樂廳、西側為戲劇場,三個劇場既完全獨立又可通過空中走廊相互連通。在歌劇院的屋頂平台設有大休息廳,在音樂廳的屋頂平台設有圖書和音像資料廳,在戲劇場屋頂平台設有新聞發布廳。
內部歌劇院主要演出歌劇、芭蕾、舞劇,有觀眾席2416席;音樂廳主要演出交響樂、民族樂、演唱會,有觀眾席2017席;戲劇場主要演出話劇、京劇、地方戲曲、民族歌舞,有觀眾席1040席。各劇院都設有化妝間、指揮休息間、練琴房、演員候場區、換裝間、服裝整燙間、道具間、演員休息廳。
舞台技術用房設有音響控制室、燈光控制室、調光器設備間、音響設備室、攝像機房等。 大劇院共有五個排練廳,位於三個劇場之間,可以共用也可以分別使用。一個大排練廳主要用於合成排練;兩個中排練廳一個主要用於舞蹈排練,一個用於樂隊排練;兩個小排練廳主要用於分部排練。
大劇院設有集中音像製作中心,有大錄音棚一間、同期錄音演播室一間,以及電視轉播機房和音像後期製作室。大劇院設有一間大繪景間,設置布景吊掛和繪景設備,還設有布景、道具整修間和布景倉庫,以及為集裝箱運輸用的升降平台2台。

3. 國家大劇院歌劇院的介紹

國家大劇院歌劇院是國家大劇院內比較宏偉的建築,以金色為主色調。主要上演歌劇、舞劇、芭蕾舞、及大型文藝演出。國家大劇院歌劇院觀眾廳設有池座一層和樓座三層,共有觀眾席2398個(含站席)。國家大劇院歌劇院有具備推、拉、升、降、轉功能的先進舞台,可傾斜的芭蕾舞台板,可容納三管樂隊的升降樂池。這些世界領先水平的舞台機械設備為藝術家的現場表現提供了豐富可能。

4. 國家大劇院的功能及定位

您好,您可以參考:國家大劇院的演出涵蓋歌劇、芭蕾、交響樂、民樂、室內樂、獨唱、獨奏、話劇、戲曲、大型歌舞表演等多種表演藝術形式,演出劇目總體上體現了藝術水準高、劇目種類豐富、偏重高雅藝術的特點。大劇院藝術委員會及三位藝術總監對劇目質量嚴格把關,充分體現大劇院崇尚高雅藝術、堅持主流文化的基本立場和藝術追求。國內外各參演院團基本上代表了迄今為止各表演藝術領域的最高水準。在劇目生產上,大劇院不斷推出自己的原創劇目和曲目,展現了較強的藝術創作實力和敏銳的品牌意識。
自建院之初,國家大劇院就十分重視所承載的藝術普及教育功能,為藝術愛好者和廣大公眾提供多樣藝術服務和產品。每周末舉行的「周末音樂會」、「經典藝術講堂」、「大師面對面」、「公開排練」、「走進唱片里的世界」等系列活動均已成為大劇院藝術普及教育的品牌項目,深受廣大觀眾好評。
作為國家級標志性文化設施,國家大劇院的建設與運行體現了正在迅速崛起和復興的中國在精神文化領域的追求,而「人民性、藝術性、國際性」的辦院宗旨和「國家表演藝術最高殿堂、藝術普及教育的引領者、中外藝術交流最大平台、文化創意產業重要基地、國際知名劇院的重要成員」的願景追求是實現這一需求的現實途徑。

5. 中國國家大劇院的歌劇廳簡介

1.歌劇院 (1)概述: 歌劇院是國家大劇院內最宏偉的建築,以華麗輝煌的金色為主色調。主要上演歌劇、舞劇、芭蕾舞及大型文藝演出。 歌劇院觀眾廳設有池座一層和樓座三層,共有觀眾席2398個(含站席)。 歌劇院有具備推、拉、升、降、轉功能的先進舞台,可傾斜的芭蕾舞台板,可容納三管樂隊的升降樂池。這些世界領先水平的舞台機械設備為藝術家的現場表現提供了豐富可能。 (2)舞台 歌劇院舞台採用「品」字形舞台形式,包括主舞台、左右側台和後舞台。 舞台具備推、拉、升、降、轉五大功能,可迅速地切換布景。主舞台有六個升降台,既可整體升降又可分別單獨升降。左右側台各有六台可橫向移動的車台,通過與主舞台升降台互換位置,可以遷換場景,也可以參與演出。

後舞台下方距地面15米處,儲存有一個芭蕾舞台台板,主舞台升降台下降後,芭蕾舞台可移動到主舞台檯面上,用於芭蕾舞演出。這塊國內面積最大的無縫隙專用芭蕾舞台板,同時也是國內唯一的可傾斜式芭蕾舞台板,可傾斜至5.7度。檯面使用俄勒岡木製成,並用三層結構來增加彈性,能最大限度地保護芭蕾舞演員的足尖。 舞台上方柵頂高度為32米,吊桿、燈光橋、燈光渡橋通過鋼絲繩懸掛在空中。61道電動吊桿,78台軌道單點吊機,24台自由單點吊機,分別用於懸掛幕布和景片。燈光橋、燈光渡橋、燈光吊架將1588盞用於演出的燈具點綴在歌劇院舞台的上方,燈光反應快,可以在幾秒鍾內變換造型。 (3)樂池 歌劇院樂池面積120平方米,可容納90人的三管編制樂隊,也可升至觀眾席水平位置變成觀眾席。 在樂池中,特別為指揮設計了專用升降台,指揮可以以這種特別的方式出場、謝幕。 (4)牆面 歌劇院在牆面上安裝了弧形的金屬網,聲音可以透過去,而金屬網後面的牆是多邊形,這樣就形成了視覺的弧形和聽覺空間的多邊形,做到了建築聲學和劇場美學的完美結合,使得混響時間達到1.6秒的極佳效果。

6. 中國國家大劇院的主要景點

殼體外圍環繞著水色盪漾的人工湖,總面積達3.55萬平方米。湖水如同一面清澈見底的鏡子,波光與倒影交相輝映,共同托起中央巨大而晶瑩的建築。
人工湖水域的設計理念來自京城水系,為北京城中心地區增添了一處靈動水景。人工湖水池採用水循環系統去除濁物,冬季不結冰,夏季不長藻。
寧靜清澈的水面和靜謐宏大的橢球殼體下,籠罩著充滿無限生機與活力的五彩斑斕的藝術世界。
國家大劇院人工湖防水工程閉水試驗全部完成。據了解,國家大劇院建成後,人工湖蓄水將達到14000立方米。屆時,長安街核心地段南側將增添秀麗水景。 人工湖四周是總面積達3.9萬平方米的綠化帶,綠蔭隔斷了長安街上的喧囂,形成了一片身處市中心的大型文化休閑廣場。
設計遵循了將自然園林引入城市的思路,整體與大劇院的主體建築保持協調一致,體現了隱與顯、密與疏之間的適度結合,融入了復層、群落等景觀設計理念。
文化廣場可供市民自由進入、徜徉其間,為周圍居民開辟了繁華中的一片寧靜。
國家大劇院內有四個劇場,中間為歌劇院、東側為音樂廳、西側為戲劇場,南門西側是小劇場,四個劇場既完全獨立又可通過空中走廊相互連通。另外其內部還有許多與劇院相配套的設施。 歌劇院是國家大劇院內最宏偉的建築,以華麗輝煌的金色為主色調。主要上演歌劇、舞劇、芭蕾舞及大型文藝演出。
歌劇院觀眾廳設有池座一層和樓座三層,共有觀眾席2398個(含站席)。
歌劇院有具備推、拉、升、降、轉功能的先進舞台,可傾斜的芭蕾舞台板,可容納三管樂隊的升降樂池。這些世界領先水平的舞台機械設備為藝術家的現場表現提供了豐富可能。
舞台
歌劇院舞台採用「品」字形舞台形式,包括主舞台、左右側台和後舞台。
舞台具備推、拉、升、降、轉五大功能,可迅速地切換布景。主舞台有六個升降台,既可整體升降又可分別單獨升降。左右側台各有六台可橫向移動的車台,通過與主舞台升降台互換位置,可切換場景,也可以參與演出。
後舞台下方距地面15米處,儲存有一個芭蕾舞台台板,主舞台升降台下降後,芭蕾舞台可移動到主舞台檯面上,用於芭蕾舞演出。這塊國內面積最大的無縫隙專用芭蕾舞台板,同時也是國內唯一的可傾斜式芭蕾舞台板,可傾斜至5.7度。檯面使用俄勒岡木製成,並用三層結構來增加彈性,能最大限度地保護芭蕾舞演員的足尖。
舞台上方柵頂高度為32米,吊桿、燈光橋、燈光渡橋通過鋼絲繩懸掛在空中。61道電動吊桿,78台軌道單點吊機,24台自由單點吊機,分別用於懸掛幕布和景片。燈光橋、燈光渡橋、燈光吊架將1588盞用於演出的燈具點綴在歌劇院舞台的上方,燈光反應快,可以在幾秒鍾內變換造型。在國家大劇院殼體結構上,安裝有506盞「蘑菇燈」。與長安街上其他建築物在夜晚燈火通明的景象不同,國家大劇院殼體上面的「蘑菇燈」散發的是點點光芒,如同夜空中閃爍的繁星。
樂池
歌劇院樂池面積120平方米,可容納90人的三管編制樂隊,也可升至觀眾席水平位置變成觀眾席。
在樂池中,特別為指揮設計了專用升降台,指揮可以以這種特別的方式出場、謝幕。
牆面
歌劇院在牆面上安裝了弧形的金屬網,聲音可以透過去,而金屬網後面的牆是多邊形,這樣就形成了視覺的弧形和聽覺空間的多邊形,做到了建築聲學和劇場美學的完美結合,使得混響時間達到1.6秒的極佳效果。歌劇院設有6個單人化妝套間,6個單、雙人化妝間,18個中化妝間,2個樂隊指揮休息套間,6個樂隊用大化妝間,8間練習琴房。 音樂廳潔白肅穆,色調風格寧靜、清新而高雅,以演出大型交響樂、民族樂為主,兼顧其它形式的音樂演出。
音樂廳觀眾席圍繞在舞台四周,設有池座一層和樓座二層,共有觀眾席2019個(含站席)。
音樂廳內擁有國內最大的管風琴。
音樂廳內一切建築和裝飾設計都為聲學效果服務,實現了建築美學和聲學美學的完美結合。
演奏台與觀眾席
音樂廳根據音樂會演出的特點,採用改良的鞋盒式設計,即坐席以圍坐式環繞在舞台四周,使舞台處於劇場的中心區域,以便聲音能更好地擴散和傳播。
音樂廳演奏台設在池座一側,演奏台寬24米、深15米,能滿足120人的四管樂隊演出使用。
演奏台由固定檯面和三塊演奏升降台構成。通過控制演奏升降台高度的變化,可以形成階梯式的演奏檯面,將不同樂器的演奏清晰地展現在觀眾面前。演奏台前部的鋼琴升降台可將三角鋼琴緩緩升起,浮現在觀眾的視野之中。
為滿足大型合唱演出需要,演奏台後方觀眾席二層的座椅可供180人合唱隊使用。
管風琴
安放於音樂廳的管風琴造型典雅,音色飽滿,是目前國內體積最大、栓數最多、音管最多、音色最豐富的一架,擁有94個音栓,發聲管達6500根之多。
該管風琴出自德國管風琴製造世家——約翰尼斯·克萊斯,與著名的德國科隆大教堂管風琴系出同門,能滿足各種不同流派作品演出的需要。
管風琴的存在為音樂廳更添高貴典雅之氣,因此被形象地稱為音樂廳的「鎮廳之寶」。


天花板
音樂廳的天花板被打造成一件抽象的現代藝術作品,形狀不規則的白色浮雕像一片起伏的沙丘,又似海浪沖刷的海灘。
天花板上看似凌亂的溝槽實際上經過了特別的聲學設計,使聲音能夠被擴散反射,更加均勻、柔和。精美的天花板其實是特製的聲擴散裝飾板。
天花板使用纖維石膏成型板製成,材質厚重,能夠有效地防止低頻吸收,增強廳內的低頻混響時間,使低音效果(如管風琴、大管、大提琴等)更加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
為達到聲效的完美,在頂棚的下面還懸掛了一面龜背形狀的集中式反聲板,俗稱「龜背反聲板」,它的作用是將聲音向四面八方散射。
牆面
音樂廳舞台四周的牆面採用了聲學擴散牆,牆面有如站立起來的鋼琴琴鍵,凸凹起伏、不規則排列。其凹凸的尺寸和形狀經由數論精確計算得出,能擴散反射來自演奏台的聲音,保障演出者良好的自我聽聞和相互聽聞,有利於樂隊更好地發揮表演水平。
音樂廳的側牆則採用與天花板類似的聲擴散裝飾板,牆壁表面輕微凹凸的效果同樣經過特殊設計。通過這些凹凸不平的紋理,能將聲音均勻地擴散反射至音樂廳空間內的每個角落。
在這些量身設計的綜合作用下,音樂廳的混響時間可以達到2.2秒的優質音效。 戲劇場是國家大劇院最具民族特色的劇場,以中國紅為主色調,真絲牆面烘托出傳統熱烈的氣氛。主要上演話劇、京劇、地方戲曲等演出。
戲劇場觀眾廳設有池座一層和樓座三層,共有1035個席位(含站席)。
戲劇場舞台擁有先進的舞台機械設備,可以把獨特的創作變成表演的現實。其獨特的伸出式台唇設計,非常符合中國傳統戲劇表演的特點。
舞台
戲劇場舞台具有「伸出式」和「鏡框式」兩種樣式,可配合劇目需要選擇使用。「伸出式」舞台樣式時,觀眾廳前部的台板升起成為舞台的一部分,形成伸出式台唇,台下的觀眾可以更近距離地觀看台上的表演,非常符合中國傳統戲劇表演的特點。而當台板不升起時,這部分區域可作為樂池使用,這時舞台看上去就像一個鏡框,因此被稱為「鏡框式」舞台樣式。
戲劇場舞台區域分為主舞台和左右輔台。主舞台安裝的「鼓筒式」轉台,由13個升降塊和2個升降台組成,既可整體升降又可分別單獨升降,還可以製造邊升降邊旋轉的舞台效果,整套舞台機械在世界上處於先進地位。
牆面
戲劇場觀眾廳牆面採用與音樂廳舞台牆面類似的聲擴散牆面,看上去象凸凹起伏的、不規則排列的豎條。大量不規則排列的凹凸槽整體上形成聲音的擴散反射,可保證室內聲場的均勻性,使聲音更美妙動聽。
牆面使用特製的絲綢布加以包裹,形成了以紅色為主,與黃色、紫色等相間排列的牆面圖案。燈光照在牆面上,烘托出親切、熱烈而傳統的氣氛,營造出頗具中國特色的劇場氛圍的同時,也能起到很好的吸音效果。 小劇場是國家大劇院最具多樣性可能的多功能劇場,整體色調清新、風格典雅,可以適應室內樂、小型獨奏獨唱、小劇場話劇、小劇場歌劇、現代舞等多種藝術門類的演出。
小劇場觀眾席共設有19排,556個席位(含活動座椅)。小劇場於2009年9月落成,2009年10月正式啟用。它的落成啟用不僅進一步擴充了國家大劇院表演藝術功能,也使得北京現有小劇場群落的演出功能更加豐富。
舞台及觀眾席
小劇場採用盡端式舞台。舞台由兩塊升降平台組成,可根據需要整體升降或分別單獨升降。
舞台背後的隔音牆和落地鋼化玻璃牆,可以向左右兩端折疊收縮。待兩面牆完全打開後,面積超過500平方米的室外下沉廣場猶如後花園般呈現眼前,既可作為演出的背景,也可直接作為舞台納入演出,給藝術創作者提供了更大的想像和發揮空間。
觀眾座位共計556席,可根據劇目進行靈活調整,其中電動伸縮看台14排計411席,活動座椅5排計145席。
天花板及牆面
小劇場的白色浮雕天花板與音樂廳類似,聲擴散牆面與戲劇場牆面相似,加上有保溫及隔音效果的隔斷牆,種種量身設計可使聲音均勻、柔和地擴散反射。

7. 中國國家大劇院的藝術展覽

在國家大劇院北水下長廊東西兩側各有一個面積達1200平方米的展廳。
在這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中國京劇藝術大展、歌劇藝術主題展、古希臘戲劇展悉數登場,解密中外藝術瑰寶的獨特魅力;
在這里,李嵐清篆刻藝術展、國粹油畫藝術精品展、開國領袖表演藝術題材外交禮品特展、全國書籍設計藝術展、藝術陶瓷名品展輪番上演,讓藝術向更廣的維度延伸;
在這里,歌劇詠嘆調與羌笛古樂在同一時間回響,普契尼樂譜手稿與現代京劇動畫在同一空間相交。 現代藝術館是國家大劇院內面積最大的展館,位於歌劇院屋頂平台南側。
自2008年8月,這里先後展出「中國壽山石篆刻藝術展」、「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藝術成就展」、「國家大劇院開幕周年展」、「精彩在這里綻放——國家大劇院藝術成果展」等。
如今,介紹和回顧國家大劇院經營歷程的常設展覽,通過詳實的數據、圖片和實物向您展現國家大劇院的成長印跡。 歌劇院環廊展歌劇院主體建築北側的環廊空間,圍其而建的金屬網似天然的屏障,阻斷了公共大廳的喧囂,形成了大劇院一個天然的展覽平台。
一層環廊曲徑通幽,環廊東西兩頭的大銅門連通公共大廳,這里,各類演出劇目的文字圖片展讓人應接不暇,將觀者帶入一個又一個舞台夢境。
二層歌劇院環廊常年帶來「歌劇盛宴——世界著名歌劇節巡禮」,介紹世界各國的歌劇藝術節。 位於音樂廳四層的藝術資料中心外環廊以「走進唱片里的世界」為主題,常年為觀眾呈現精彩紛呈的文字圖片展,講述唱片背後的音樂故事。
已成功舉辦了卡拉揚誕辰100周年圖片展、世界著名芭蕾舞團展、帕瓦羅蒂逝世一周年展、皇家小提琴名琴展、國際知名唱片公司品牌展、世界歌劇精選、門德爾松生平展、「郎朗十年」回顧展等展覽。

8. 國家大劇院歌劇院觀看歌劇和舞蹈,最好的位置在哪裡

國家大劇院的歌劇院一共分為三層(池座、一層、三層),但是在一層和三層中間有一個夾層叫做VIP層。
欣賞歌劇想要得到最好的音效和視覺效果還是VIP層最好,但是也正像你說的,一層前5排也是很好的座位,票價是和VIP同價的。一層就算是最前面一排也是比舞台稍微高出一部分的,所以說不是和舞台水平的。您的座位是20 22 ,也就是在一層的稍微偏中間一點的位置。位置還是不錯的,是全場2214個座位中票價較高的位置,不存在任何效果問題。欣賞歌劇、舞劇都將是個很好的位置!

9. 國家大劇院歌劇院的歌劇院地址

北京市西城區西長安街2號人民大會堂西側。
場館交通
天安門西站:1路、5路(南長街站亦可)、10路(石碑胡同站亦可)、22路(石碑胡同站亦可)、37路、52路、728路、802路、205路(夜) 北京供電局站:特2路(前門西站下車亦可)、9路(前門西站下車亦可)、646路、209路(夜);前門西站: 特2路(北京供電局站下車亦可)、特4路、特7路、9路(北京供電局站下車亦可)、44路、67路、301路、337路、673路、808路、901路、212路(夜)

10. 求國家大劇院的詳細介紹

中國國家大劇院中國國家大劇院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西,人民大會堂西側,西長安街以南,由國家大劇院主體建築及南北兩側的水下長廊、地下停車場、人工湖、綠地組成,總佔地面積11.89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6.5萬平方米,其中主體建築10.5萬中國國家大劇院標志平方米,地下附屬設施6萬平方米。總投資額26.88億人民幣(大劇院最新公布的造價數字是31億元人民幣)。

[編輯本段]建設歷程
籌劃建設國家大劇院的歷史可追溯到49年前。 1958年——黨中央覺定為迎接建國十周年慶典在首都北京建一批大型公共建築即建國十大建築 後因文革原因國家大劇院工程一直未能上馬 1990年——文化部組建國家大劇院籌備處進行前期工作 1993年——提出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三種建設方案的論證 第一種 120000㎡ 三個大劇院一個小劇場 第二種 97000㎡ 兩個大劇院一個小劇場 第三種 105000㎡ 三個大劇院 最終建議方案總建築面積100000㎡ 三個大劇院一個小劇場 1996年——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上提出有計劃地建設國家的劇院 1997年 9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決定建設國家的劇院 1997年12月——有國內5家設計單位提出了7個設計方案 1998年 4月——國務院批准國家大劇院工程立項建設,同時開始其建設方案的估計競賽 邀請17家,自報名19家,共提出44個方案 第一輪:5個入圍 第二輪:(1998年11月)評選結果五個入圍,其中三個中外聯合進行方案修改 最終提出三個方案 最終 :決定採用巴黎機場設計公司方案,清華大學配合修改 在調整方案時,考慮國家大劇院與天安門廣場和人民大會堂的關系,連續兩次將用地范圍擴展,一直擴到人民大會堂南側路。這樣大劇院比第一次方案南移70m,對改善周圍環境起到了關鍵作用。 中國國家大劇院英文:National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地址:中國北京市西城區西長安街2號 郵編:100031
[編輯本段]中國國家大劇院簡介
體建築由外部圍護鋼結構殼體和內部2091個坐席的歌劇院(含站席2398)、1859個坐席的音樂廳(含站席2017)、957個坐席的戲劇院(含站席1040)、公共大廳及配套用房組成。外部圍護鋼結構殼體呈半橢球形,平面投影東西方向長軸長度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軸長度為143.64米,建築物高度為46.285米,基礎埋深的最深部分達到-32.5米。橢球形屋面主要採用鈦金屬板飾面,中部為漸開式玻璃幕牆。橢球殼體外環繞人工湖,湖面面積達35500平方米,各種通道和入口都設在水面下。 國家大劇院高46.68米,比人民大會堂略低3.32米。但其實際高度要比人民大會堂高很多,因為國家大劇院60%的建築在地下,其地下的高度有10層樓那麼高。國家大劇院工程於2001年12月13日開工,於2007年9月建成。國家大劇院由法國建築師保羅·安德魯主持設計,設計方為法國巴黎機場公司。國家大劇院建築屋面呈半橢圓形,由具有柔和的色調和光澤的鈦金屬覆蓋,前後兩側有兩個類似三角形的玻璃幕牆切面,整個建築漂浮於人造水面之上,行人需從一條80米長的水下通道進入演出大廳。大劇院造型新穎、前衛,構思獨特,是傳統與現代、浪漫與現實的結合。國家大劇院龐大的橢圓外形在長安街上顯得像個「天外來客」,與周遭環境的沖突讓它顯得十分搶眼。這座「城市中的劇院、劇院中的城市」計劃以一顆獻給新世紀的超越想像的「湖中明珠」的奇異姿態出現。 早在20世紀50年代政府對長安街[1]的規劃就設想了國家大劇院的建設,周恩來首次提出建設國家大劇院批示,地址「在天安門以西為好」。最後因財政原因沒有實施。
[編輯本段]概貌
國家大劇院主體建築由外部圍護結構和內部歌劇院、音樂廳、劇場和公共大廳及配套用房組成。在地面層坐落著三幢建築:歌劇院、音樂廳和劇場,它們由道路區分開,彼此以懸空走道相連,恍若在水面上的地面建築是一個巨型殼體,覆蓋、庇護、包圍和照亮著所有的大廳和通道。建築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構成了大劇院的外部景觀。 國家大劇院主體建築外環繞人工湖,人工湖四周為大片綠地組成的文化休閑廣場。人工湖面積達35500平方米,人工湖水深為40厘米,3.5萬平方米整個水池分為22格,分格設計既便於檢修,又能夠節約用水,還有利於安全。每一格相對獨立,但外觀上保持了整體一致性。為了保證水池裡的水「冬天不結冰,夏天不長藻」採用了一套稱作「中央液態冷熱源環境系統控制」的水循環系統。 國家大劇院結構由三個功能區組成。北入口、地下車庫;功能區包括歌劇院、戲劇院、音樂廳等;南入口、餐廳、機房等服務區。大劇院南部入口與北部入口「水下走廊」一起延伸至地下6m之處,觀眾通過水下長廊進入大劇院。北側主入口為80米長的水下長廊。南側入口和其它通道也均設在水下。觀眾進入大劇院時會發現他們的頭頂之上是一片淺淺的水面。在入口處設有售票廳,水下長廊的兩邊設有藝術展示、藝術品商店等服務場所。國家大劇院北入口與北京地鐵1號線天安門西站相連,國家大劇院南門比鄰地鐵二號線和平門站,並有能容納1000輛機動車和1500輛自行車的地下停車場。根據安德魯的設計大劇院從長安街後退了70米,空出70米全部變成綠地。 國家大劇院內有四個劇場,中間為歌劇院、東側為音樂廳、西側為戲劇場,南門西側是小劇場,四個劇場既完全獨立又可通過空中走廊相互連通。公共大廳的地板鋪著20多種顏色不一、花紋各異的名貴石材,公共大廳天花板由名貴木材拼貼成一片片「桅帆」,木質的紅色深淺不一,明暗相間。來自法國的著名畫家阿蘭·博尼用超過20種不同的紅色點染大劇院的各個部分。整個大劇院的牆面絲綢鋪設面積達到4000平方米。 歌劇院主要演出歌劇、芭蕾、舞劇,有觀眾席2416席;音樂廳主要演出交響樂、民族樂、演唱會,有觀眾席2017席;戲劇場主要演出話劇、京劇、地方戲曲、民族歌舞,有觀眾席1040席;小劇場觀眾座位556席,上演室內樂、小型獨奏獨唱、小劇場話劇、現代舞等。 各劇院都設有化妝間、指揮休息間、練琴房、演員候場區、換裝間、服裝整燙間、道具間、演員休息廳。舞台技術用房設有音響控制室、燈光控制室、調光器設備間、音響設備室、攝像機房等。在歌劇院的屋頂平台設有大休息廳,在音樂廳的屋頂平台設有圖書和音像資料廳,在戲劇場屋頂平台設有新聞發布廳。 大劇院共有五個排練廳,位於四個劇場之間,可以共用也可以分別使用。一個大排練廳主要用於合成排練;兩個中排練廳一個主要用於舞蹈排練,一個用於樂隊排練;兩個小排練廳主要用於分部排練。 大劇院設有集中音像製作中心,有大錄音棚一間、同期錄音演播室一間,以及電視轉播機房和音像後期製作室。大劇院設有一間大繪景間,設置布景吊掛和繪景設備,還設有布景、道具整修間和布景倉庫,以及為集裝箱運輸用的升降平台2台。
[編輯本段]燈光
在國家大劇院殼體結構上,安裝有506盞「蘑菇燈」。與長安街上其他建築物在夜晚燈火通明的景象不同,國家大劇院殼體上面的「蘑菇燈」散發的是點點光芒,如同夜空中閃爍的繁星。
[編輯本段]歌劇院
歌劇院是國家大劇院內最宏偉的建築,以華麗輝煌的金色為主色調。歌劇院主要上演歌劇、舞劇等、芭蕾舞及大型文藝演出,歌劇院的觀眾廳觀眾廳設有池座一層和樓座三層,有觀眾席2091席(不包括樂池)。歌劇院有具備推、拉、升、降、轉功能的先進舞台、可傾斜的芭蕾舞台板、可容納三管樂隊的升降樂池。 歌劇院舞台採用「品」字形舞台形式,由一個主台、兩個側台和一個後台構成,舞台具備推、拉、升、降、轉五大功能,可迅速地切換布景。其中,主舞台有6 個升降台,既可整體升降又可分別單獨升降。舞台的左、右側台各有6台可以橫向移動的車台,通過主舞台升降台互換位置,可以遷換場景。後舞台下方距地面15米處,儲存有一個芭蕾舞台台板,主舞台升降台下降後,芭蕾舞台可移動到主舞台檯面上,用於芭蕾舞演出。檯面用的是俄勒岡木,並用三層結構來增加彈性,保護了芭蕾舞演員的足尖。這也是國內面積最大的無縫隙專用芭蕾舞台板,檯面可傾斜至5.7度。由於穹頂高度的限制舞台和部分觀眾席位於地下。舞台上方柵頂高度為32米。吊桿、燈光橋、燈光渡橋通過鋼絲繩懸掛在空中。61道電動吊桿,78台軌道單點吊機,24台自由單點吊機,燈光橋、燈光渡橋、燈光吊架將1588盞用於演出的燈具點綴在歌劇院舞台的上方,燈光反應快,可以在幾秒鍾內變換造型。舞台頂部還設置了60多道吊桿和幕布,可以製造不同的演出場景。 樂池面積為120平方米,可容納90人的三管編制樂隊,也可升至觀眾席水平位置變成觀眾席。在樂池中,還特別為指揮設計了專用升降台,指揮可以以這種特別的方式出場、謝幕。 歌劇院在牆面上安裝了弧形的金屬網,聲音可以透過去,而金屬網後面的牆是多邊形,這樣就形成了視覺的弧形和聽覺空間的多邊形,做到了建築聲學和劇場美學的完美結合,其混響時間為1.6秒,符合歌劇及舞劇等的演出要求。 歌劇院設有6個單人化妝套間,6個單、雙人化妝間,18個中化妝間,2個樂隊指揮休息套間,6個樂隊用大化妝間,8間練習琴房。
歌劇院舞台尺寸
台口寬度:18.6M; 台口高度:14M 主舞台台寬:32.6M; 主舞台台深:32.6M 台上凈高:32M; 左右側台寬:21.6M; 左右側台深:25.8M 後舞台台寬:24.6M; 後舞台台寬:23.6M
[編輯本段]音樂廳
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位於歌劇院東側,以演出大型交響樂、民族樂為主,兼顧其它形式的音樂演出。 音樂廳的觀眾席圍繞在舞台四周,設有池座一層和樓座二層,共有觀眾席1859個(包括合唱區)。演奏台設在觀眾廳一側,演奏台寬24米、深15米、能容120人的樂隊演奏。演奏台設有3個升降台,在演奏台前部設有鋼琴升降台。四周圍的數碼牆有如站立起來的鋼琴琴鍵,其凹凸的尺寸和形狀是由數論精確計算得出,使聲音均勻、柔和地擴散反射。在演奏台後設有可供 180人合唱隊使用的觀眾席合唱區。 安放於音樂廳的管風琴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管風琴,有94音栓,發聲管達6500根之多。出自德國管風琴製造世家——約翰尼斯-克萊斯,與著名的德國科隆大教堂管風琴系出同門,能滿足各種不同流派作品演出的需要。 音樂廳的天花板,形狀不規則的白色浮雕像一片起伏的沙丘,又似海浪沖刷的海灘,有利於聲音的擴散。為了達到聲效的完美,在頂棚的下面還懸掛了一面龜背形狀的集中式反聲板,它的作用是將聲音向四面八方散射。 音樂廳的頂部、牆壁、地面、舞台、坐席與管風琴的色調搭配和諧優美,處處傳遞著音樂殿堂的非凡氣質,其混響時間為2.2秒,實現了建築美學和聲學美學的完美結合。 音樂廳設有 2 個樂隊指揮休息套間,2個單人化妝套間,4 單人化妝間,6個中化妝間,7個樂隊、合唱隊用大化妝間,10間練習琴房和1間管風琴練習琴房。
[編輯本段]戲劇場
戲劇場是國家大劇院最具民族特色的劇場,營造出頗具中國特色的劇場氛圍。戲劇場主要供戲曲(包括京劇和各種地方戲曲)、話劇及民族歌舞使用。觀眾廳設有池座一層和樓座三層,共有觀眾席957個(不包括樂池)。 戲劇場擁有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戲劇舞台,舞台採用由鏡框式舞台到伸縮式舞台的可變化形式,設有主舞台、左、右輔台和後舞台。主舞台設置的「鼓筒式」轉台,由13個升降塊、2個升降台組成,既可整體升降又可分別單獨升降,這種形式的鼓筒式轉台在世界上是唯一的,可以達到邊升降邊旋轉的舞台效果。獨特的伸出式台唇設計非常符合中國傳統戲劇表演的特點。 戲劇場設有5個單人化妝套間,8個中化妝間和3個大化妝間,一個樂隊指揮休息套間,3個樂隊用大化妝間,還設有4間練習琴房。
[編輯本段]小劇場
小劇場位於國家大劇院南門西側,共有觀眾座位556席,提供 室內樂、小型獨奏獨唱、小劇場話劇、現代舞等表演。小劇場整體色調風格清新典雅。白色浮雕的天花板、MLS聲擴散牆、有保溫及隔音效果的隔斷牆,種種量身設計可使聲音均勻、柔和地擴散反射,更加突出自然人聲效果。 小劇場採用盡端式舞台,舞台由兩塊升降平台組成,可根據需要整體升降或分別單獨升降。舞台背後的兩面牆——隔音牆及落地鋼化玻璃牆雖看起來雖然普通,卻是「機關巧妙」,這兩面牆都可以向左右兩端折疊收縮,待完全打開後面積超過500平方米室外下沉廣場猶如後花園呈現眼前,別有洞天。國家大劇院舞台室外廣場既可以作為演出的背景,也可直接作為舞台納入演出中,室內室外相結合不僅大大拓寬了舞台,使演出形式更加靈活多樣,也給藝術創作者提供了更大的想像和發揮的空間 小劇場共有觀眾座位556席,其中電動伸縮看台14排計411席,活動座椅5排計145席,可根據劇目進行靈活調整。小劇場燈光、音響設備先進,可完全滿足目前演出定位的需求。並配備化妝間6間、琴房一間。
[編輯本段]配套設施
大劇院內設有齊全的劇院配套設施,共有5個排練廳,位於三個劇場之間,可以共用也可以分別使用。綜合排練廳可供劇目進行綜合排練和觀摩排練;兩個中排練廳一個專供舞蹈和戲曲武生使用,地板有較好的彈性;一個專供樂隊排練用,廳內混響時間可以調節;兩個小排練廳主要用於分部排練。各劇院還都設有化妝間、指揮休息間、練琴房、演員候場區、換裝間、服裝整燙間、道具間、演員休息廳等配套設施。其中,有普通化妝間72間、VIP化妝間18間、練琴房23間、貴賓廳10間、排練廳5間。舞台技術用房設有音響控制室、燈光控制室、調光器設備間、音響設備室、攝像機房等。大劇院設有集中音像製作中心,有大錄音棚一間、同期錄音演播室一間,以及電視轉播機房和音像後期製作室。大劇院設有一間大繪景間,設置布景吊掛和繪景設備,還設有布景、道具整修間和布景倉庫,以及為集裝箱運輸用的升降平台2台。 在國家大劇院內,除了三大專業劇場和一個試驗小劇場以外,還設有水下長廊、展廳、橄欖廳、圖書資料中心、新聞發布廳、天台活動區、紀念品店、咖啡廳等活動區域。
[編輯本段]內部設施
國家大劇院主體建築由外部圍護結構和內部歌劇院、音樂廳、劇場和公共大廳及配套用房組成。在地面層坐落著三幢建築:歌劇院、音樂廳和劇場,它們由道路區分開,彼此以懸空走道相連,恍若在水面上的地面建築是一個巨型殼體,覆蓋、庇護、包圍和照亮著所有的大廳和通道。建築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構成了大劇院的外部景觀。國家大劇院主體建築外環繞人工湖,人工湖四周為大片綠地組成的文化休閑廣場。人工湖面積達35500平方米,人工湖水深為40厘米,3.5萬平方米整個水池分為22格,分格設計既便於檢修,又能夠節約用水,還有利於安全。每一格相對獨立,但外觀上保持了整體一致性。為了保證水池裡的水「冬天不結冰,夏天不長藻」採用了一套稱作「中央液態冷熱源環境系統控制」的水循環系統。國家大劇院結構由三個功能區組成。北入口、地下車庫;功能區包括歌劇院、戲劇院、音樂廳等;南入口、餐廳、機房等服務區。
[編輯本段]觀眾席
觀眾席的每個座椅下都會有空調送氣孔。觀眾在觀看演出時,感受不到氣流的存在,卻能享受到空調帶來的舒適。而且下送風設計調節的是地面以上兩米高度內的空氣溫度,與傳統中央空調調節整個劇場溫度相比,不僅大大節約了能源,還不會產生中央空調的那種噪音。 此外,座椅安有消聲裝置,即使觀眾中途離席折疊收椅,也不會發出聲音。
[編輯本段]國家大劇院之最
·世界最大穹頂 國家大劇院整個殼體鋼結構重達6475噸,東西向長軸跨度212.2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穹頂。 ·世界最深建築 國家大劇院地下最深處為-32.5米,相當於往地下挖了10層樓的深度,成為北京最深的建築。 ·亞洲最大管風琴 音樂廳內的管風琴共有6500根發音管,是亞洲最大的管風琴,造價達3000萬元。
[編輯本段]乘車線路
公交線路:1路、4路、5路、10路、20路、37路、52路、728路、802路,天安門西站下車即到。 地鐵線路:北京地鐵一號線天安門西站C出口。
[編輯本段]揭秘國家大劇院——冬季池水不結冰
現象
冬季國家大劇院池水不結冰! 隆冬的北京,國家大劇院首次面向公眾拉開了「國際演出季」的序幕…… 一月的北京是一年之中最冷的季節:夜間室外溫度一般都會在零度以下,北京很多處湖面都已經結了厚厚的一層冰,然而奇怪的是大劇院周圍的一潭湖水卻絲毫不見結冰的跡象!
緣由
關於國家大劇院人工湖的設計,早期,保羅·安德魯,這位氣質浪漫、談吐文雅的法國設計師曾經有過一個這樣的想法。他打算冬季湖水結冰以後,把總面積三萬五千平米的巨大環形冰面,變成一個天然溜冰場,供市民玩耍。同時,潔白的環形冰場,和冰面上盡情享受這一份愉悅的人們,也成了隆冬季節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更加彰顯了大劇院的藝術韻味。 然而,浪漫的設想卻與現實發生了無法調和的矛盾。 經過認真研究發現,法國設計師的設計方案與現實發生了兩點沖突。首先,利用這個水池滑冰是一項危險性相對較高的運動,位於北京城心臟地帶的國家大劇院,當然要把安全指數放在首位;其次,更為實際的問題是,開放溜冰場需要相應更換冰鞋、儲存物品等配套設施,這對於國家大劇院的整體風格和周邊環境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壞。所以最終不得不放棄這個方案。 既然湖面結冰後既不美觀又無法利用,那麼就要想辦法保證一潭湖水四季都碧波盪漾,讓「湖水映明珠」的唯美形象深入人心。
原理
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和研究,專家採用出了一套叫做「中央液態冷熱源環境系統」的裝置,來保證一年四季「碧水映明珠」的理想成為現實。這套裝置的基本構造就是從地下水部分和人工湖部分分別抽出一部分水在各自的管道中循環,兩個管道在牆體內都呈螺旋狀交錯在一起,這樣,既能互相傳遞溫度,又不會因為水源直接交換而引起浪費、污染。這個裝置使人工湖內的水溫不致過冷或過熱,冬季不會因過冷而結冰,夏季不會因過熱而長藻,一舉兩得。
國家大劇院參觀游覽
來到大劇院,您將欣賞到大劇院的恢弘的建築風格,感受主題展覽帶給您的濃厚藝術氛圍;同時館藏豐富的資料中心將為您營造獨特的藝術體驗。參觀閑暇,琳琅滿目的藝術精品長廊將使您感受到藝術與品質的完美結合;品位高雅的咖啡廳將給您帶來非凡的味覺體驗。
參觀游覽項目
藝術展覽:國家大劇院內常年舉辦各種豐富多彩的藝術展覽,展覽區域與劇院建築環境融為一體、交相輝映,為您帶來美輪美奐的藝術感受。 主題活動:大劇院定期舉辦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公共空間演出、主題表演等讓您充分感受藝術氛圍。2009年7月3日至8月23日,國家大劇院將舉辦為期45天的「走進藝術殿堂——國家大劇院暑期高雅藝術體驗活動」。 劇院設施和景觀:您不僅能欣賞大劇院優美的「水上明珠」景觀,更能深入獨特的藝術建築空間:歌劇院、戲劇場、音樂廳、水下長廊、展廳、橄欖廳、藝術資料中心、新聞發布廳、花瓣廳、藝術精品長廊等。 餐飲和購物:大劇院內有高雅舒適,充滿藝術和浪漫氛圍的用餐和品茗環境,在劇院恢宏的穹頂下聆聽曼妙的樂音;溫馨的服務將帶給您獨特的藝術感受。大劇院內設有藝術精品長廊,為您提供大劇院定製專供的藝術紀念商品。大劇院專設CD店,銷售頂級的高雅音樂唱片。
[編輯本段]門票
參觀門票成人30元/人 學生及殘疾人半價

閱讀全文

與國家大劇院歌劇電影展映基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壓線粵語電影 瀏覽:728
仙電影什麼仙電影 瀏覽:100
美團電影院取票 瀏覽:530
巨石強森和傑森思坦森電影叫什麼 瀏覽:950
法國戛納電影節中國獲獎 瀏覽:603
一部1998年的著名德國電影 瀏覽:504
催淚電影大全集 瀏覽:534
有什麼變態的電影網站 瀏覽:735
三大電影節獎品 瀏覽:23
古惑仔電影人物介紹及圖片 瀏覽:172
電影妮娜中文字幕 瀏覽:751
國語版冰海陷落2019免費完整電影 瀏覽:639
似曾相識電影音樂 瀏覽:152
簡愛的電影結局是什麼 瀏覽:994
英文版電影ppt 瀏覽:493
老易的故事電影完整版 瀏覽:327
最新電影付費觀看網站 瀏覽:360
吸血鬼戀愛動漫電影大全 瀏覽:283
電影十面埋伏完整版免費觀看 瀏覽: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