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電影新南征北戰

電影新南征北戰

發布時間:2024-03-28 07:46:54

❶ 電影南征北戰表達的意思

與《地雷戰》(唐英奇、徐達、吳健海,1962)、《地道戰》(任旭東,1965)並列,電影《南征北戰》(成蔭、湯曉丹,1952)作為著名的「老三戰」之首,最早籌劃於1951年春天,是由沈西蒙一出名叫《戰線》的四幕話劇所引起的。當時,各電影廠由於全國性的文藝整風運動全部停工,唯獨上影所承接的這部以毛澤東軍事思想為主題的改編之作,以其直接受「電影指導委員會」、中央電影局領導而為次年「八一」建軍節獻禮的特殊身份,成為當年「一支獨放」的准拍片。

其以1947年冬華東戰場上一次大殲滅戰為背景,詳細描述了部分官兵、百姓對一路勝仗、一路北撤戰斗策略由忿然不解到茅塞頓開的認識過程,從而通過具體入微的實際例子,從戰勢變化結合思想轉變的兩相對比入手,著力表現並證明了在大踏步前進、大踏步後退中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毛澤東運動戰思想。

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對《武訓傳》(孫瑜,1950)、《清宮秘史》(朱石麟,1948)等片大規模批判之際的藝術生產活力,更在蘇聯戰爭片的影響下,憑借其對重大題材、宏大場面的全景式展現和真槍實彈、氣勢磅礴的紀實風格,開創了中國史詩化戰爭電影之先河。

而在創作人員的構成上,影片則溝通南北、新老搭配,不單集合了成功執導過《鋼鐵戰士》(1950)的北影導演成蔭和上影導演湯曉丹兩套班底;包括飾演高營長的馮喆、飾演女村長的張瑞芳等在內的原國統區老演員,也在同飾演師長的陳戈、飾師政委的湯化達和飾演戰士的仲星火等解放區文藝幹部的合作中,實現了從才子佳人、老爺太太到工農兵形象的全面轉型。

而出於對人民解放軍「運動戰」和「人民戰爭」戰略思想的准確把握,電影廠還特別組織了軍事顧問團加以把關。與此同時,總參謀長粟裕一方面通過對當年華東戰場軍政態勢及戰斗情形的親自講解為影片情節的真實性提供了保證,另一方面也從節省開支的角度對部分景地進行了調整,如建議將劇本中我方炸彌河橋改成炸彌河大壩,並以殘破的青州火車站實景為重點等等,從而在藝術層面確立了樸素的新現實主義視像風格。

不僅如此,陳毅更是從劇本討論入手直接參與創作,其對編劇沈默君所提出的「你們應該設計一個解放軍團長,在大踏步後退的時候,搞不通思想,喪失了勝利信心,臨陣脫逃,叛變投敵,最後在我軍大踏步前進的時候,又被我軍俘虜,受到軍法審判」的建議,雖然未獲全部通過,但這種「搞通運動戰思想,不是聽一次報告就通了的,是要經過斗爭實踐才認識到的」基本設置還是確立了貫穿全片的主要題旨和情節架構,並最終堅持了不偏不倚、實事求是的創作理念。

由此,不單扮演老區群眾的須到山東農村與鄉親們同吃同住,扮演解放軍的要進連隊和戰士們摸爬滾打,便是扮演國軍將領的也要深入俘虜營同國民黨軍官零距離接觸。從而在長達一個月的全方位「下生活」中,有效打破了角色塑造上的概念化模式:不單馮喆飾演的高營長卸下了軍人角色冷厲、粗放的常規臉譜,將溫厚有禮和多少帶有書卷氣的個性色彩與剛毅果敢的大將風范兩相調和;就連敵方李軍長(陽華飾)對張軍長(項堃飾)「請你看在黨國的份上,趕快伸出手來拉兄弟一把」的苦苦哀求也充滿了人性的感動。

所以說,這樣的一部黑白電影在那個特殊年代裡所提亮的色彩是無以比擬的。其所奠定的戰爭片雛形,一方面為新中國初期的電影創作確立了基本的發展方向,另一方面也以其豐富的藝術經驗為當代主旋律影片與商業運作的聯姻供給著養料。《集結號》(2006)導演馮小剛就曾明確表示,早在籌拍階段就和美術在對《南征北戰》中一些大場面戰爭戲的反復觀片之下,獲得了很大啟發。

74版:紅色浪漫之破冰

和1952年的創作背景類似,20世紀70年代的翻拍計劃也不是平地里的突發其想,而是背負著重大的歷史與文化使命,以故事片的恢復生產對革命舞台「樣板戲」一統江山的局面所展開的一場破冰運動。這次翻拍主要是在1973年後,由長影的《青松嶺》(劉國權、姜樹森,1974)、《戰洪圖》(蘇里,1974)、《平原游擊隊》(武兆堤、常甄華,1974),上影的《渡江偵察記》(湯曉丹、湯化達,1974)、《年青的一代》(凌之浩、張惠鈞,1976),八一廠的《萬水千山》(嚴寄洲,1976),連同「北影」的《南征北戰》(成蔭、王炎、湯曉丹,1974)一共7部重拍片,真正打開局面的。

相對於前作,技術上的進步顯然以彩色膠片及其表現下的服化道、場面場景等美術層面最為直接搶眼;但就故事情節的再度創作而言,則是本著「不走樣」的翻拍原則而少有變動,有些地方甚至連對白都隻字未動,置景、機位也常常與先前保持一致;因此,反倒是一些細節性的元素,在「文革」時期這一特殊社會環境下,充分引起了創作者的注意,以致在具體編排上採取了更加謹慎的態度。例如在行軍方向上,52版是共軍向右行進、國軍俘虜向左行進;而74版則有意將其修改為共軍向左、國軍向右,以求最大程度上保證影片在對相關政治概念的隱性解讀中萬無一失。

與此同時,由於地理環境和文化氣候的不同,新作在藝術風格上也表現出了一定的差異。以北影廠和文工團宣傳隊為中心的演員構成,不單在影片台詞上化先前的南腔北調為清一色的普通話,同時也因其有板有眼、統一而標準的戲劇式表演風格,在整體基調上對革命浪漫主義呈現出明顯傾斜。由此,無論是一以貫之的革命進行曲以充滿節奏感的聲畫對位所譜寫的激昂鬥志,還是運用平行蒙太奇對國共雙方內在氣勢與外在戰勢的雙重交叉對比,都儼然可見著墨處的鋪排與用力。

盡管如此,這種對政治內涵的高度敏感,從某種角度講,也是令人物編排與情節建構得以和諧順暢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憑借對軍政平等、官兵平等和軍民平等一系列的細節展示,為熱情歌頌毛澤東軍事思想和人民戰爭、人民軍隊的偉大勝利打下了堅實的情感基礎;另一方面,也以敵我為判定界限,通過概念化、公式化的角色描寫和瞭然於目的政治宣傳,有效回應了黨在文藝政策上的「三突出」創作原則和當時民眾在樸素的階級觀念下愛憎分明的觀影心理。

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著國家建設,原外景地「鳳凰山」、「摩天嶺」一帶連同彌河沿岸由於修築水壩早已不再是原來的荒蕪,村莊里也紛紛蓋起了新瓦房。破敗的將軍廟火車站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裝扮一新的人民群眾,無論男女老幼,個個漂亮了起來。彷彿劇中年代也跟著現實生活的腳步攜帶了時代的氣息,有了不一樣的精神面貌。當然,故事延展的前因後果沒有變,戰無不勝的主題思想沒有變,在電影創作極度貧乏的社會徵候下廣大觀眾的熱烈反響也沒有變。而不論後人對其藝術成就上的是非功過如何評說,以《南征北戰》為代表的這樣一批重拍片都以其獨特的美學傾向和史學意義,成為被塵封的10年中劃開黯淡與喑啞的一道鋒芒。

而對當代中國而言,所謂「紅色經典」則不僅是主旋律影片下國家意志的代言;更多的時候,其所負載的是市場經濟建設當中,國民面對生產生活的壓力與動力、速度與激情,而對革命年代之昂揚、純粹自然生發的懷舊與憧憬。作為一種收視心理,在被納入進大眾消費視野的同時,亦以文化反思的身份成為了某種橋梁。其所勾連的不僅是與「新時期」相對應的歷史記憶,更是蘊藏於特定創作範式與美學風格之下整一的社會理想與道德風尚,從而在視聽藝術與現實生活的碰撞中,實現對基本價值取向的積極重構。

❷ 電影《南征北戰》講的是解放戰爭哪場戰役

淮海戰役

❸ 南征北戰電影

《南征北戰》上映於1952年,與《地道戰》、《地雷戰》合稱「老三戰」

後兩部主要展現的是游擊戰,而排在第一位的《南征北戰》主要表現運動戰的戰術思想,影片磅礴的氣勢和宏大的場面,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眾多人物形象和恢宏的戰爭場面,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電影從籌備到拍攝只用了一年多時間,堪稱電影之經典。1951年春,國家電影指導委員會、國家電影局以及上海電影製片廠,決定拍攝一部戰爭片,為次年「八一」建軍節獻禮,成蔭和湯曉丹被點名擔任該片導演。

兩位導演接到任務後就開始著手准備劇本,當時有一部描寫華東戰場萊蕪戰役前後故事的,名為《戰線》的話劇很受歡迎,於是成蔭和湯曉丹決定在話劇《戰線》的基礎上加以改編,這就有了我們後來看到的《南征北戰》。

《南征北戰》作為新中國當之無愧的第一部「史詩」級戰爭故事片,除了場景真實,場面宏大外,演員陣容在當時堪稱豪華,馮喆、仲星火、湯化達、張瑞芳、陳戈都是那個年代明星級別的人物。

馮喆,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演員,能文能武,大家熟悉的《鐵道游擊隊》也是他主演,1995年被文化部列為126名中華影星之一,2005年被評為中國電影百位優秀演員。

張瑞芳,話劇界有名的「四大名旦」之一,被文化部譽為二十二大明星之一,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有突出貢獻100電影工作者。

雖然演員們都是大腕級別,但他們表現出的敬業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尤其是當代一些流量明星。馮喆,在當時可是一線小生,為了更好地呈現扮演的角色,他去了一個准備渡海作戰的連隊體驗部隊生活,每天跟著部隊戰士一起訓練,最終塑造了一個睿智多謀、堅毅果敢的高營長。

張瑞芳,扮演的是村長趙玉敏,既要給戰士們縫衣納鞋,磨面送糧,又要帶領群眾上山下水打游擊,為了貼近角色,她專門去了山東沂蒙老解放區,聽當地老百姓講解放戰爭時期納鞋送糧,支援前線的故事,不僅如此,她還穿上老布衫,與當地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與民兵幹部一起學習射擊,這才有了影片中生動真實、淳樸憨厚的女村長。

70年後重溫《南征北戰》,不但不會有滄桑感,還會被影片撲面而來的樸素真實感和富有風格的電影語言深深震撼,無愧於新中國影史上第一部史詩級戰爭、軍事故事片的美譽!

❹ 南征北戰電影簡介

《南征北戰》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52年的新中國第一部軍事影片。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南征北戰電影劇情簡介
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在山東地區與敵人經過多次激戰,徹底粉碎了蔣介石軍隊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1947年冬, *** 反動派集結優勢裝備和優勢兵力對華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中國人民 *** 華東部隊在粟裕將軍的指揮下,於蘇中七戰七捷。為了更有力的殲滅敵人,出於長遠的戰略考慮,實施了大踏步的後退。 對這一舉動,起初有些戰士一時想不通。某師一團一營高營長率領的部隊,轉移到山東沂蒙山區的桃村待命,當地百姓對人民軍隊的後撤也十分有意見。為了平撫安定戰士和老鄉們的情緒,高營長和村長趙玉敏分別將上級的作戰意圖進行傳達和解釋說明。

這時,情況突然有了新的變化,反動派軍隊以為我軍是在敗退,便集中了三十萬人馬,從三面向我軍合圍,企圖與我軍展開決戰。我軍在桃村前面的大沙河阻擊敵人,戰斗持續了六晝夜,然後向鳳凰山轉移,圍殲鳳凰山已經被我軍包圍的敵軍李軍長所屬的七個師。高營長奉命在摩天嶺阻擊前來增授的遲旅敵軍張軍長的部隊。 鳳凰山戰斗結束後,高營長又奉命擔任包殲援敵的前鋒,敵軍退守大沙河南岸負隅頑抗,高營長便抄小路偷渡大沙河,切斷敵軍退路,後敵人又想炸掉大沙河上游的水壩,用洪水阻止我軍過河。趙玉敏帶領游擊隊剪斷水壩上的炸葯導火線,保全了水壩,也保住了下遊人民的生命財產,使敵人的狠毒陰謀未能得逞。我軍渡過大沙河,殲滅了頑敵,敵方張軍長及其參謀長均束手就擒。
南征北戰電影幕後花絮
影片

在人物塑造、語言的提煉上作了有益的探索,並嘗試用對比蒙太奇的手法,力求對 *** 指戰員和敵軍將領在決戰中的心理活動加以表現和對照。

影片拍攝時曾和人民 *** 組成一個有四、五千人的攝制組,前後歷時一年。它在把握戰爭場面的氣勢、戰役的規模和表現戰略決策及軍事思想等方面,都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導演把一個龐大繁雜的戰爭題材表現得明快流暢。顯示了處理大題材、大場面的藝術才能,同時也為今後駕馭重大題材積累了經驗。

穿幫台詞

電影描述的歷史事件發生於1947年初,電影里稱呼蔣介石為「總統」,事實上肢辯蔣介石到了第二年1948年5月20日才就任總統,當時蔣介石的正確稱呼應該是國民 *** 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委員長」,或者國民 *** 「蔣主席」。

經典台詞

「我們已經到達摩天嶺,請你們向我們靠攏!」

「有人竟不顧大局,有意儲存自己實力!這種常識在軍事上也許是沒有的!」

「請你們堅持最後5分鍾!請你們堅持最後5分鍾!」

「張軍長,看在黨國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

「不是我們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
南征北戰電影幕後製作
拍攝散記

第一部軍事故事片

《南征北戰》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拍攝的第一部軍事故事片,這部影片以其恢巨集的氣勢,眾多的人物群像在新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廣大電影觀眾非常喜愛這部片子,親切地把它和《地道戰》、《地雷戰》一起稱為「老三戰」,《南征北戰》則排在第一位歷旦缺。

1951年春,由江青負責的「電影指導委員會」、中央電影局及上海電影製片廠決定拍攝一部反映 *** 軍事思想的戰爭片,作為次年八一建軍節的獻禮影片。時任中國人民 *** 總參謀長的粟裕也參與了該片的指導。成蔭由於在此之前成功拍攝了《鋼鐵戰士》而被點名擔任該片導演。當時正值全國文藝整風運動,各電影廠原先准備的片子全部停拍。上影廠要拍攝的這部戰爭片也因此成為當年唯一的准拍片,這使廠領導和導演在感到無上光榮的同時,也承受著很大的壓力。

成蔭領命後很快組建了一支創作班子,沈西蒙、沉默君、顧寶璋三位部隊作家負責電影文學劇本的創作。為保證影片的真實性,電影廠還專門組成了以軍事學院戰役戰術教授會教員組組長王曉為團長的軍事顧問團。根據上級指示:《南征北戰》要「以華東戰場上一次大殲滅戰為背景,著力表現 *** 運動戰思想在大踏步前進,大踏步後退中殲滅敵人有生力量。」這一命題也由此奠定了《南征北戰》准史詩片的地位。

如何既能從巨集觀角度,全景鳥瞰式地把握與展現重大事件的全域性,使影片場面巨集偉壯觀,又能使劇中人物在觀眾中「立」起來,這對《南征北戰》劇組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尋常的考驗。為了寫好適合拍攝的劇本,沈西蒙率創作組深入當年參戰部隊進行采訪,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資料,經反復打磨,終於寫出了劇本第一稿。導演成蔭對劇本很是滿意,本以為上級審查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不曾想,劇本交到電影局,江青稿子後很不滿意,認為劇本里高營長和區長的愛情描寫,損壞了人物形象,必須要刪去。盡管劇中愛情描寫的分量並不多,但它卻涉及全劇結構,真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成蔭和沈西蒙改來改去,卻總是難以圓滿,一時間急得團團轉。

《南征北戰》開拍之時,正值 *** 親自發動批判《武訓傳》,劇組因此也顯得格外小心謹慎,沒有保險的劇本,誰也不敢貿然開機。如此折騰來折騰去,一晃半年時間過去了,上影廠領導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情急之下,他們找到曾拍攝過軍事片《耿海林回家》的導演湯曉丹來「救火」。這樣,就出現了兩個攝制組同拍一部片子的奇特現象。這兩套班子做了分工,成蔭重點拍 *** 方面的戲,湯曉丹重點拍 *** 方面的戲。

《南征北戰》的拍攝也引起了曾指揮過華東戰場的粟裕將軍的關注,他將成蔭和湯曉丹召到北京,親自為他們詳細講解了當年華東戰場上的軍政態勢及戰斗情形。這樣,沈西蒙、沉默君、顧寶璋等很快就在原來劇本基礎上進行了新的的改寫和加工。新劇本得到了林彪、陳毅等軍隊上層領導的認可。林彪還對其中陳戈師長念的一大段台詞進行了修改,陳毅也改過劇本中的幾段對話。

背景介紹

《南征北戰》描寫了敵我雙方一批高階將領,人物多達十幾個,而且戲份也都相當。由於當時全國影片拍攝都停頓下來,這倒反而為南征北戰「遣將調兵」提供了極好的便利。演員陣營很快就排定了,陳戈飾我軍師長,馮喆飾演高營長,劉沛然演我軍連長,張瑞芳飾演女游擊隊長。項堃演敵軍張軍長,白穆演敵參謀長,楊華演敵李軍長,穆巨集演敵軍總司令。《南征北戰》真可謂「大腕雲集」。盡管劇組來了這么多名演員,但電影指導委員會及電影局對演員把起關來還是很嚴格的,就連演員試鏡頭的戲也必須送審。

《南征北戰》拍攝於新中國成立之初,各方面經濟還比較吃緊,粟裕要求劇組節約每一分錢,要愛護部隊和群眾,盡量減少參拍部隊和群眾數量,以免影響生產和部隊正常工作。他還建議將劇本中我方炸彌河橋改成炸彌河大壩,這樣既能保證質量又可減少投資。劇組遂根據粟裕的建議對劇本場景作了修改。為節省開支,劇組大量採用實地拍攝,並將殘破的青州火車站作為重點場景。對於拍攝用具和道具,能自己做的盡量自己做。為了拍攝戰場全景,攝制組還製作了一架左右能搖擺,上下能升降的木製升降機。戰爭場面自然少不了煙火,成蔭為此專門購置器材,組織了一支特技煙火隊,這支菸火隊對於創造藝術氣氛和保證拍攝安全起了很好的作用。

拍攝現場

1952年春節剛過,成蔭和湯曉丹便率攝制組來到了第一個實地拍攝現場——山東青州,參加電影拍攝的步兵、騎兵、裝甲兵、汽車兵、工兵、炮兵紛紛在小城安營紮寨,好不熱鬧。攝制組和軍隊的到來也吸引了許多前來看熱鬧的人。大概是剛解放不久,看到這些和從前沒什麼兩樣的軍隊,大家感到非常親切,都鼓掌歡迎起來。然而,當一隊戴著鋼盔,背著卡賓槍,穿著美式皮靴的「國軍」從大家面前走過時,許多人禁不住失聲驚叫:「怎麼 *** 軍也來了?」一位拄著棍子的老太太,踮著小腳氣呼呼地跑上去,拿起棍子朝一個戴鋼盔的「小鬼」頭上,嘣嘣嘣就是三下,嘴裡還不住地罵著:「怎麼回事?這些兔崽子們怎麼又回來了……」還有人朝這些「國軍」扔起了石頭。軍事組一位參謀見狀忙叫道:「這不是真的,這是拍電影!」大家聽了這才恍然大悟,人群里爆發出陣陣笑聲。

看熱鬧的人興奮不已,但導演們卻急得直冒火。當時參加拍片的一個團是剛從朝鮮戰場拉回來的,他們負責演「國軍」。可個個哭喪著臉、垂著頭,任憑當官的喊破嗓子也走不整齊。一了解才知道,原來是戰士們都不願演「國軍」,正鬧情緒呢。一位姓王的營長見狀立即將全營一百多位戰士 *** 起來,大聲說:「演國軍這是政治任務,有咱們的份,咱們不幹誰干?就算是讓 *** 又抓了一次壯丁。咱們今天來拍電影揭露控訴他。這不用演,都熟悉,咱不抬舉他,也不糟蹋他,真的什麼樣就怎麼演。導演在這兒,你給我們掌著舵,演得不像,演得不好你撤我的職!演得好了說不定還當電影明星呢!」演「國軍」的 *** 戰士們聽了這位營長的話,頓時來了精神,導演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看過《南征北戰》的人對片中那些民工支前的恢巨集場面一定會記憶猶新。當初在拍這些戲時,導演還真是捏著一把汗呢。因為劇中的這些群眾演員都是從分散的各村邀請來的,他們能准時到達現場么?然而,開拍那天時間還沒到,鄉間小道上便長龍似的涌動著一隊隊人馬,有推著小車的,有抬著擔架的,有挑著鋪蓋的,還有扛著門板的,青年人扶著老人,領著孩子,背著病號……他們身上穿的、手上拿的都是戰爭年代裡的衣物和用具,個個臉上凝重而嚴肅……攝制組被老區人民那動情的「投入」深深地感動了。用不著說戲,攝制組便立即投入了拍攝,幾台機器整天轉個不停,到頭也沒有一個老鄉「開小差」。

青州戲剛收鏡,另一個外景地的地方幹部又急沖沖地趕來找到成蔭說:「俺們那兒好幾年沒見隊伍啦!大夥兒都想啊,您們就快去吧!」地方幹部著急,攝制組又何嘗不著急呢。由於場面大,拍起來也較費力,夏天快到了,許多冬天的戲還沒拍。眼瞅著綠油油的田野、花團錦簇的果樹,導演急得直跳腳。想到山區夏天可能到來得晚一些,成蔭於是連忙召集大隊人馬向大山奔去。可到現場一看,大家都傻了眼:山區的夏天雖不及平原來得早,但此時也是桑樹吐綠,楊樹枝頭上也吊起了一片毛毛蟲似的毛絮,哪裡還有一點冬天的影子呢?可是大部隊都開來了,再換外景地不僅費力費時,拍攝進度也因此要受到很大影響。「這該如何是好?」成蔭和湯曉丹兩位大導演真是急火攻心,一籌莫展。一位姓董的團長見狀對成蔭說:「成導演,你能不能用那傢伙指取景框看看能帶出多少樹,能帶上的就把樹葉全捋了!」成蔭聽了猶豫不決:「這樣行么,這些樹可是老鄉的經濟林,他們靠這生活呢。」話音還沒落,一位拎著水罐的老大爺便過來說:「這些樹都是俺們家的。為了拍電影我們捐出來了,哪棵樹礙事就除哪棵,您們不用犯難!」

看著老大爺那誠懇的目光,成蔭和在場的人們都被深深地感動了。董團長隨後便將各連幹部招來下達捋樹葉的命令:「一個班一棵樹,電影帶著的就捋干凈,帶不著的一個葉也不準動,這是群眾紀律!」董團長一聲令下,戰士們便捋起袖子紛紛摘起了樹葉。

「冬景」問題解決了,戰士們很快投入了緊張的拍攝之中。時間過得飛快,拍著拍著,真正的夏天便來到了。夏天拍冬天戲,其艱苦可想而知。原本不願演「國軍」的戰士此時倒顯得比「 *** 」輕松許多。因為在影片中敵軍服裝是夾衣,或是套著棉襖的單衣,而我軍卻仍舊穿著大棉褲、大棉襖,而且還要頂著驕陽,跑步攻山頭,一場戲下來,大家都是汗流浹背的。直到現在,當年在片中承擔一個小角色的演員仲星火每每想起當時拍攝情景還是感慨不已:「我們每天天一亮就掛幾個水壺,找著道具,穿著棉軍裝,戴著棉帽子,夏天四十多度,山上一棵樹都沒有,一直拍到晚上,又是煙又是火,機槍爆炸,一天就吃這么幾壺水,拍一個鏡頭就把衣服脫下來,裡面已溼透。一天都沒有小便,所有的水都變成汗跑光了。」

環境艱苦

《南征北戰》不僅拍得艱苦,而且險情叢生。因為當時拍片用的炸葯都是真的,而且所埋梯恩梯炸葯重達一公斤,其威力可以炸翻一個水泥碉堡。雷管也都是用紫銅做的,崩了眼睛可不是鬧著玩兒的事。拍攝時為防意外,相關人員都要在埋炸葯的地方畫上保險圈。盡管如此,董團長還是作了最壞的打算,他對大家說:「往死里干!!死一兩個沒關系,真干!」結果拍攝時,戰士們毫發無損,倒是當過多年兵,並且從未負傷的導演成蔭掛了彩,腿上被彈出的雷管並列地崩了兩個小窟窿。雖然受了傷,但成蔭還是輕傷不下火線,越拍越有勁。只是拍攝過程中發生的兩次事故使他和攝制組心痛不已。那是在拍攝過程中當一輛坦克開過時,路邊圍觀人群中有個十四歲小孩突然竄上前去想看個仔細,不幸被坦克履帶卷了進去!另外一次運輸道具的大卡車在途中爆胎,車輛失去重心,翻到溝里,幾個年輕押運員受傷,好在這次沒有人員死亡。《南征北戰》人物演得到位,戰爭場面拍得也很精彩,尤其是敵我雙方搶占摩天嶺、將軍廟爭奪戰這兩場戲,不僅戰爭氣氛營造得真實與濃烈,而且戰爭規模之大,在當時戰爭片中也是空前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場戲在當時技術條件很差的情況下,空間縱深鏡頭運用得相當成功。在拍攝中,導演不僅成功地運用了平行蒙太奇手法生動地體現了雙方從兩側分頭搶占摩天嶺的緊張場面,而且在 *** 搶先一步登上制高點後,採用了一個跟移拍攝的長鏡頭,將鏡頭不斷地移到將沖上來的 *** 軍隊那裡,完整地表現了兩軍短兵相接、爭分奪秒的緊張場面;在表現將軍廟車站爭奪戰的大場面戰斗時,除了採用分切手法外,也大量地運用了移動鏡頭,真實完整地再現了整個戰斗的激烈情景。

此外,在電影音樂方面,《南征北戰》也很有特色,作曲家葛炎在創作中很善於把握畫面背景,使音樂與畫面渾然天成,營造出一種出神入化的意境。其中攻佔鳳凰嶺一段音樂十分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中國人民 *** 與 *** 軍隊激烈戰斗場面,堪稱中國電影音樂作品中音樂與畫面同步的經典段落。

閱讀全文

與電影新南征北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襄陽電影演員 瀏覽:541
白雪公主電影演員 瀏覽:770
導演贛電影 瀏覽:368
球幕影院適合看什麼電影 瀏覽:803
一部讓人想起前任的電影 瀏覽:295
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插曲 瀏覽:460
法國電影三世界劇情 瀏覽:588
河南1942大飢荒電影 瀏覽:421
川崎h2r電影名字 瀏覽:746
鬼父去電影院 瀏覽:347
法老王電影中文反映 瀏覽:985
韓劇電影大全doctors 瀏覽:83
奪冠電影票房實時 瀏覽:617
好想談戀愛電影完整版 瀏覽:378
擁抱我電影中文 瀏覽:513
大虎韓國電影字幕 瀏覽:950
午馬演的電影講愛情 瀏覽:290
古代四大美女王昭君香港電影 瀏覽:493
男女混打電影大全 瀏覽:890
有沒有什麼好電影推薦 瀏覽: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