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國際微電影節的第二屆
2012年4月20日,第二屆中國國際微電影節在中國傳媒大學禮堂內舉行開幕式暨新聞發布會,文化部和教育部有關領導、知名新銳導演、演藝新人等均出席本屆微電影節開幕式及相關系列活動。
第二屆中國國際微電影節由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中國高校文化創意產業聯盟、橫店影視城主辦,騰訊視頻協辦;並聯合聯通沃商店、紐約電影學院、56網、激動網、第一視頻、CNTV電影台、迅雷看看、PPTV、樂視網、風行網路等主流視頻媒體平台以及國內外百所高校,共同打造微電影行業頂級權威平台。
中國國際微電影節立足於中國首都北京,旨在為全球華人電影愛好者搭建一個前期創意創作、中期投資拍攝、後期展示傳播的產業鏈式交互平台。
本屆微電影節的籌備工作歷時7個月之久,經過中國國際微電影節組委會全體同仁的不懈努力,本屆微電影節內容精彩紛呈,亮點眾多。除了由中國傳媒大學主辦的第九屆「中國大學生一分鍾影像大賽」成為本屆微電影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外,本屆微電影節還涵蓋了上屆獲獎作品、本屆參賽入圍作品的高校巡映、中國大學生微電影劇本暨校園人氣男女主角選拔大賽、中國微電影光影藝術系列講座以及中國微電影投融資會暨產業高峰論壇等活動內容。
第二屆中國國際微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羽翼」獎,主旨在於用審慎的、獨特的視角定義微電影這一新的藝術形式,嚴格杜絕將微電影作為傳統電影的陪襯,杜絕微電影成為廣告片的升級版,同時從思想性、傳播性、娛樂性等方面建立微電影新標准。同時,本屆微電影節還設立多項競賽單元,旨在面向全社會挖掘和培養有責任感、有使命感的電影新人、新作,集中展現有價值、有力量的高水平作品。所有獲獎團隊可優先獲得「載旭計劃」天使投資微電影拍攝,並參與到中國高校文化創意產業聯盟的創業扶持計劃工程。
2012第二屆中國國際微電影節「金羽翼」獎——最自由地表達!中國國際微電影節組委會,攜手各界專業人士打造頂級權威平台,讓更多懷有光影夢想的年輕人實現夢想。
B. 中國所有的電視節、電影節名錄
上海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93年,每年6月上旬舉行,中國惟一的一個A類國際電影節,最高獎名稱為「金爵獎」,下設8個獎項,都由來自各國的國際評委評審產生。
中國長春電影節
中國長春電影節創辦於1992年,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批准舉辦的具有國際性的國家級電影節。每兩年舉辦一次。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吉林省人民政府、長春市人民政府主辦;長春市人民政府、廣播電影電視部電影事業管理局、吉林省文化廳、中國電影發行放映輸出輸入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和長春電影製片廠聯合承辦 。本屆電影節的宗旨是:友誼、交流、發展。電影節組委會將聘請電影界各方面專家組成評委會。本屆電影節設下列獎項:1、最佳華語故事片獎(包括合拍故事片);2、最佳外語故事片獎;3、優秀華語故事片獎;4、優秀外語故事片獎;5、最佳編劇獎;6、最佳導演獎;7、最佳男主角獎;8、最佳女主角獎;9、最佳男配角獎;10、最佳女配角獎;對獲獎者,電影節組委會分別頒發金鹿杯、銀鹿杯,證書和獎金。
中國珠海電影節
中國珠海電影節創辦於1994年,原名「中國珠海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節」由珠海市人民政府主辦。從1996年的第二屆起改為現名,電影節本著加強內地和台灣、香港、澳門地區電影界的交流與合作,而且將跨出兩岸四地的范圍,逐步接納評選海內外由華人擔任主創人員的影片,朝著「國際華語電影節」的目標發展。
中國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是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北京電視台影視部、中國電影報社、北京市電影公司、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影基金會、北京市學生聯合會等多家單位聯合主辦的一項大型文化活動。
她創建於1993年,是當今中國每年始於春季的第一個電影節。其權威性受到電影界人士普遍認同,被譽為中國電影界具有國際水準的大獎。歷屆有多部獲獎影片後來在國內政府獎、金雞獎、百花獎和東京、柏林、西班牙等國際電影節獲得各種獎項。 "大學生電影節"以"青春激情、學術品位、文化意識"為宗旨,以"大學生辦、大學生看、大學生評"為特色,在教育、文化和影視三界有著廣泛深遠的影響。電影前輩凌子風、著名導演謝鐵驪、謝晉等曾為大學生電影節題詞,希望大學生電影節能推動中國電影的發展。
"大學生電影節"還是中國青年導演初試藝聲的舞台,霍建起、張揚、金琛、施潤玖等新生代導演曾在這里首次獲獎,最佳處女作獎和藝術創新特別獎的設立傳達出大學生們對影壇新鮮力量的期待和鼓勵。
"大學生電影節"於每年的4月20日--5月4日之間召開。電影節組委會秘書處辦公室設在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目前,第九屆電影節已在積極進行。她以北京為中心,輻射全國,參賽影片幾乎囊括最新優秀國產影片,學生評委來自全國各大高校,參與人數居國內電影節之最。 本屆電影節設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觀賞效果、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藝術創新特別獎等獎項,在大學生投票推選的基礎上,由大學生和青年評論家組成的評委會評定。電影節主會場設在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此外還將在北京20餘所著名大學放映參賽影片,觀影人次達20餘萬人次。
中國台北電影節
由台北市政府主辦、台北市文化局承辦,台灣電影文化協會、台灣藝術大學執辦。始於1998年,每年一屆。 是台灣地區重要的電影盛會,從第四屆開始把主題定位於「城市、市民、學生」,並由以國際城市為主題的「城市影展」、以「台北電影獎」「台北主題獎」為況賽單元的「市民影展」、以及以國內外學生作品為主的「國際學生電影金獅獎」三部分級成。
中國電影金雞獎
該獎始創於1981年中國農歷雞年。它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主辦的,由電影藝術家、電影評論家參與評選的專業性電影獎。獎杯以金雞啼曉象徵百家爭鳴,同時亦包含著激勵電影工作者聞雞舞、奮發前進的意義。該獎每年評選一次。
大眾電影百花獎
該獎始創於1962年,1964年停辦。1980年恢復舉辦。它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所屬《大眾電影》雜志社主辦的,經由廣大觀眾投票產生的群眾性電影獎。它以百花盛開象徵影壇繁榮,鼓舞電影工作者為廣大群眾創作出更好的影片。該獎每年評選一次。
中國電影華表獎
中國電影華表獎是中國電影的最高榮譽獎,其獎杯採用的是北京天安門城樓前的華表造型,每年由廣播電影電視部對前一年度完成的各片種影片進行評選。華表獎的前身是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始評於1957年。中斷了22年後,從1979年繼續進行評獎活動,一年一屆。1985年文化部電影局整建制劃歸廣播電影電視部後,更名為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除1986年與1987年,1989年與1990年合並評獎外,仍為一年一屆,1994年開始啟用現名。
中國電影童牛獎
中國電影童牛獎系全國電影四大獎之一,是專為獎勵優秀兒童少年影片、表彰取得優秀成績的兒童少年電影工作者而設立的。1985年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受國家廣電部、教育部、文化部、全國婦聯、共青團中央委託創辦了中國電影童牛獎。其宗旨是團結少年兒童電影工作者,在黨的文藝方針和教育方針的指導下,不斷提高我國兒童少年電影的創作水平,為廣大小觀眾拍攝出更多更好的兒童少年電影,讓健康優秀的精神食糧伴隨孩子們成長。
中國香港電影金像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於1982年由《電影雙周刊》創辦。這是從《電影雙周刊》每年邀請影評人評選十大電影的擴大和延續。目的是通過評選與頒獎形式,對表現優異的電影工作者加以表揚,同時亦檢討過去一年電影的成績,亦希望藉此促進香港電影的貿素,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1982年與香港電台合作舉辦第一屆的頒獎禮,當時只有十大華語及外語片獎及五個獎項。其後與星島報業合辦第二屆與第三屆,以後就由《電影雙周刊》獨力舉辦。
中國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香港電影金紫荊獎(Golden Bauhina Awards)由香港影評人協會(HKFCA)主辦,始於1996年,每年舉辦一次,本協會共有會員四十多人,其中包括電影教育、電影研究、電影工作者等方面的專業人士及學者。目的是推動香港電影文化的發展,鼓勵創作更多優秀電影,總結一年香港影壇的成績。
中國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由香港電影評論學會主辦,始於1995年。每年1-2月舉行評選,評選范圍為上一年度在香港公開上映的華語電影。
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
"金馬獎"是台灣為促進華語片製作事業,對優良華語片以及優秀電影工作者所提供的一項競賽獎勵。該獎創辦於1962年,由台灣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贊助,每年舉辦一屆(其中1968、1974年停辦),主要評選對象為台灣電影,後擴展了香港電影,九十年代後將大陸電影也納入評選范圍。現在是一個世界華語電影年度評選的獎項,至1999年一共舉辦了36屆,獎勵了許多優良華語影片及優秀的電影工作者,成為華語影片製作事業最崇高的榮譽指標,也直接或間接地帶動了整體電影事業的發展,對華人電影事業,有很大的幫助和鼓勵。
中國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是國內惟一將內地和港台電影作品同時納入視野的電影評選活動,由南方都市報發起,創辦於2001年,旨在通過兩岸三地電影人的交流,電影的多方面對比,創造一個更開放、活潑、新銳的電影評論環境,全面推動中國電影的創造。
電視:
上海國際電視節
金鷹節
中國大學生電視節
C. 中國國際微電影節的獲獎名單
金羽翼獎:《人有三急》
銀羽翼獎:《飛行須知》《烈日炎炎》
銅羽翼獎:《石頭》《給常小莎的錄像》《馬小川的失蹤》
50強:《30日天使》《明天還不來》《等待船開》《電話》《回家的路》《THE EARTH CAN』T》《U盤諜影》《彩雲追月》《自由協會》《其實,我還有一個哥哥》《病》《季女》《打工日記》《奮斗》《胡依》《破》《昨天晚上》《人的境遇》《春天的心願》《生日》《驚蟄》《夢里的青春》《我的傻爸爸》《買夢拍人》《magic your life》《幸福不苦》《小夫妻》《給常小莎的錄影帶》《烈日炎炎》《人有三急》《愛的蒙太奇》《童年往事》《來信》《飛行須知》《馬小川的失蹤》《困境18:13struggle》《巴別塔》《once more》《夏至》《一夜夢醒》《你是我心內的一首歌》《該死的胖子》《就算天空再深》《石頭》《Making friends》《動機》《送禮》《俠之大者》《娑婆》《花隨雨落》
D. 中國有哪些微電影節
好像有個北京國際微電影節
E. 中國國際微電影節的第一屆
主競賽單元「金羽翼」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獎:《三克的夢想》 金羽翼獎
評委會大獎:《bye 舊時光》 銀羽翼獎
最佳傳播獎:《千年之約》 銅羽翼獎
最佳導演獎:《誰是殺手》《靜物》
最佳女主角:《大村姑》
最佳男主角:《心願》
50強:《來自恐龍的消息》《謎》《早餐》《變形記》《最後的號碼》《地窖》《變身母女》《可以在一起》《馬可菠蘿》《大村姑》《23:11》《賣自行車的小女孩》《母親》《遺失的美好》《你……》《億萬彩票》《千年之約》《芳鄰幾許》《四年一夢》《年輕有罪》《靈魂中轉站》《希望樹》《八八爸爸》《心願》《陽光 蘋果和水》《下一站,遇見》《還有多少天》《江湖》《第六個》《每當盛夏時》《感謝媽媽 用愛跨越距離》《活菩薩》《Bye,舊時光》《雷鋒日記》《Double Hunting》《殺人與電影-愛你最美》《拇指王國》《靜物》《巴斯的草原》《香水有毒》《加班》《小手機》《爛漫胡同九十九號》《舞之伊甸園》《家在情在,我的重陽節》《醉後人生》《一夜成名》《草莓奧運會》《警服》《誰是殺手》
橫店之翼「微金牛」獲獎名單
最佳劇本獎:韓兮(曉軍) 《海景房》
優秀劇本獎(20個):胡 坤 《警戒線》、何開成 《發燒之王》、蘇 亮 《開拍開拍》、李玉峰 《那些先生》、吳偉娟 《五千塊的奔跑》、庄佳龍 《陳低潮的床體驗》、王德意 《劫案》、朱鵬飛 《驚情異變》、韓 兮 《眠》、宋健君 《身度》、傅治鋼 《文憑》、沈乙水 《硬幣》、陳瀟含 《最後的百合》、敬迎濤 《帶著撲克上路》、何國偉 《我做這么多還不是為了你》、李聰 《選擇》、林炳寶 《父親的抉擇》、江 攀 《迷惑》、朱昕辰 《情書》、李玉峰 《左輪手槍》
F. 大學生微電影大賽有哪些
目前主要以中國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為時間最長,至2011年已舉辦了18屆,在國內具有廣泛知名度和影響力。近年來,各大城市為豐富在校大學生文化生活,紛紛舉辦電影節,已經舉辦的有:廣州大學生電影節、上海大學生電影節、杭州大學生電影節、天津大學生電影節、南京大學生電影節、成都大學生電影節、重慶大學生電影節、太原大學生電影節、武漢大學生電影節等。
(1)北京電影節
中國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誕生於1993年,由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發起,經國家廣電總局、教育部和北京市委批准,成為由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北京師范大學主辦的一項大型文化活動。是每年國內的第一個電影盛會,因此被譽為中國電影的「第一聲春雷」。
中國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一般在每年的4月20日到5月中旬舉行。1993年開始,累計有一百萬之多的中國大學生以不同的方式參與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舉辦期間,國內眾多媒體對大學生電影節給予了大量的報道和關注。
中國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被譽為中國電影界具有國際水準的大獎。歷屆有多部獲獎影片後來在國內政府獎、金雞獎、百花獎和東京、柏林、西班牙等國際電影節獲得各種獎項。電影前輩凌子風、著名導演謝鐵驪、謝晉等曾為大學生電影節題詞。
中國北京大學生電影節,還舉辦專題影展、專題討論和專題講座等眾多學術活動,集中學界、業界各路英豪,共同探討最新熱門影視話題。"大學生電影節"還對大學生自己拍攝的錄像作品進行評獎。"大學生錄像作品大賽"是國內唯一面向大學生的影視文化賽事。
(2)杭州電影節
中國杭州大學生電影節,以「時尚的年代,張揚的個性,前衛的影像,無際的網路」,構築了最前沿的創作新勢力、審美新情趣。將新電影帶進校園生活,將校園生活打造成新電影,架起了夢想與現實的橋梁,放飛希望。全民總動員,和電影親密接觸;明星全接觸,心靈震撼激盪;電影之旅,新勢力彰現陽光!
中國杭州大學生電影節,為浙江省內大學校園影響力最大、參與人數最廣的鼎盛活動之一。組委會由浙江省教育廳、共青團浙江省委、浙江省學生聯合會、杭州市文學藝術屆聯合會、杭州文化廣播電視集團、杭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6家單位組成,並由21所高校增加到全省四地23所高校,輻射大學生達到30萬人次,於一個月內在28個學校的校區里放映300場優秀的國產藝術電影,舉辦隆重開閉幕式和新勢力影人面對面活動,精彩紛呈。
中國杭州大學生電影節,系列活動之一的「國產電影校園展映周」,在各高校開展,豐富課餘生活。「金桂獎」和「新勢力獎」,搶佔了大眾的眼光,電影展映、明星雲集,在業界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3)成都電影節
主辦單位:成都大學生電影節組織委員會、「影響社杯」
協辦單位: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民族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西南交通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四川師范大學、 四川音樂學院、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成都大學
首席媒體支持: 影響社、三杯水DV文化網、新勢力影像聯盟
媒體支持:成都DV聯盟、中華DV網、中國DV影視網、中國DV聯盟、DV江湖、逆天原創DV網、大眾DV雜志、成都商報、成都晚報、成都日報、成都網路電視台、
G. 2015年中國都有哪些微電影大賽,微電影節活動
2015年中國大學生微電影創作大賽
中國大學生微電影創作大賽是面向全國高校的大型影像創作比賽與人才培養活動,旨在發現微電影創意人才,積聚社會各界的力量幫助微電影創作群體,為他們提供必要的資金、技術支持,從而扶植一批在微電影領域具有影響力的創作者,在繼續保持他們的創造力、創作獨立性的基礎上,提升他們的整體水平,帶動微電影的快速、健康發展。
二、組織機構
1、主辦單位
共青團中央學校部、亞洲微電影藝術節組委會、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中央新影集團、中國傳媒大學、廣東廣播電視台
2、協辦單位
中國高校影視學會、高校電視專業委員會、中國教育電視台高校創意總部、中央新影集團文化創意產業拓展中心、中國黨政理論網、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台
H. 2013年中國都有哪些微電影大賽、微電影節活動啊
南昌城市旅遊微電影創作大賽、2013第二屆國際大學生微電影盛典、西安金丹若微電影藝術節、中國·武漢微電影大賽、第八屆中國花博會微電影大賽、第二十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你好,南京」微電影創作大賽、第三屆襄陽國際大學生電影節、金鞋獎·晉江「運動風尚」 微電影劇本大賽、中國首屆大學生微電影節、2013土豆映像節、海峽兩岸微電影大賽、中國首屆吐魯番微電影節、2013海南移動杯微電影大賽、沈陽國際微電影節、第三屆中國國際微電影節、2013「上戲出品」微電影、山東衛視《天下父母》聯合齊魯網共同發起微電影大賽、天津濱海國際微電影節
I. 國內電影節都有哪些
中國電影節及電影相關獎項
中國長春電影節
中國長春電影節創辦於1992年,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批准舉辦的具有國際性的國家級電影節。每兩年舉辦一次。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吉林省人民政府、長春市人民政府主辦;長春市人民政府、廣播電影電視部電影事業管理局、吉林省文化廳、中國電影發行放映輸出輸入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和長春電影製片廠聯合承辦 。本屆電影節的宗旨是:友誼、交流、發展。
中國珠海電影節
中國珠海電影節創辦於1994年,原名「中國珠海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節」由珠海市人民政府主辦。從1996年的第二屆起改為現名,電影節本著加強內地和台灣、香港、澳門地區電影界的交流與合作,而且將跨出兩岸四地的范圍,逐步接納評選海內外由華人擔任主創人員的影片,朝著「國際華語電影節」的目標發展。
中國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是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北京電視台影視部、中國電影報社、北京市電影公司、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影基金會、北京市學生聯合會等多家單位聯合主辦的一項大型文化活動。
0
J. 北京國際微電影節的簡介
北京國際微電影節積聚了一大批有夢想、有思想、想表達的年輕人,他們夢想用光影改變世界。電影是人類思想精華,多少年後,這些微電影也留在了光年歲月里,發著或耀眼,或微弱的光,形成璀璨的星空。正是因為有了夢想,才有了整個人類存在的意義,正是因為有了人類的存在,才有了整個宇宙存在的意義。
組委會在獎勵年度最佳電影、年度最佳導演、年度最佳編劇、年度最佳男女演員、年度最佳傳播的同時,還將聯合各文化產業基金、知名企業,為微電影從業者,提供項目投融資交流合作,廣告洽談合作等通道。最終推動微電影產業的發展和繁榮。
北京國際微電影節每一年舉辦一屆,已連續舉辦三屆,是當前國內舉辦最早、影響力最大、參與人數最多,最具明星元素的電影節。上半年開幕徵集,年底評審。評出年度最佳影片和導演。
本屆微電影節由原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上海國際電影節辦公室主任江平任總顧問,好萊塢中美電影節主席蘇彥韜、英國倫敦萬像電影節主席賈振丹、美國電影協會駐中國總裁馮偉、中國電影海外推廣中心副總裁安一萌等四大華語電影節主席擔任顧問。張國立、唐國強、葛優、陸毅、徐帆、蔣雯麗、張嘉譯等四十餘位影視明星參與宣傳,陣容空前。
在第三屆北京國際微電影節閉幕式上,由光年時代與北京國際版權交易中心聯合國內上千個微電影從業單位發起中國首個微電影版權聯盟和微電影投融資平台,開啟微電影版權時代和資本時代。
北京國際微電影節是當前舉辦時間最早、參與國家(地區)最多、最具明星元素和商業化的國際化高端品牌活動。「光年獎」也是微電影(數字新媒體、記錄片、廣告定製微電影)領域最具權威、含金量最高的獎項。為了體現本活動的公平和公正及科學性,應廣大參賽者要求,徵求評審專家意見,經相關領導批准,第四屆微電影節 獎針對視頻短片(微電影)、數字視頻長片、品牌定製三個主要方向進行分開評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