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武漢日夜》是取材真實抗疫事件嗎 《武漢日夜》講述了什麼故事
《武漢日夜》是我國首部電影戰疫紀錄片,裡面的人物故事都取自於真實的素材,這部電影很真實的給我們展現了當時武漢生存生活狀態,《武漢日夜》講述了什麼故事?下面餐飲美食網小編就來說說。
電影《武漢日夜》是取材真實抗疫事件嗎
據悉,電影《武漢日夜》是一部紀錄片,取材自2020年武漢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拍攝的真實場景和人物,展現了患者、醫護、志願者和普通居民等人,在這場天災中的煎熬和堅強。
紀錄片內容來源於從疫情開始,武漢當地三十多名攝影師在抗疫一線持續拍攝數月,多達數千小時的素材之中。
該片預計將在2021年的1月22日上映。
近日電影《武漢日夜》發布徐崢推薦特輯。@徐崢 觀影時潸然淚下,表示「看這個紀錄片正常人都會流眼淚」。
他特別提出,這部影片應該在全世界公映,讓美國人民好好看看。「你可以看到中國人有多麼的不容易,中國人有多麼的堅強,他們是有多麼的尊重生命,他們之間中國式的善良和慈悲心,可以讓很多外國人更了解中國人是什麼樣的,我們是怎麼挺過來的」。真實是最好的力量,這段故事值得被全世界銘記。
《武漢日夜》講述了什麼故事
《武漢日夜》基於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真實背景,展現患者、醫護人員、志願者、下沉幹部、社區居民等人物眾生相, 藉助真實視角探尋普通人的不平凡,平實記錄平凡英雄的偉大之處。影片內容全部為2020年初武漢疫情期間拍攝的真實場景和人物,力求記錄疫情下,抗疫醫護和普通百姓最真實的生存和生活狀況。
該片記錄下的武漢故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暫時關閉離漢通道之後的70多天,第二個節點則是2020年10月份的回訪。
片名《武漢日夜》中的「日夜」,不同以往。「日夜更迭,生生不息,是這兩個字的原意。」導演曹金玲說,「但在特殊的時期里,它意味著24小時的運轉,而『陪我熬』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前兩個字——『陪我』。」在片中的無數片段中,我們都能看到武漢日夜裡,彼此之間的關照與依戀。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1月23日,武漢關閉離漢通道,900萬武漢人與來自全國各地醫療系統及其他行業的一線人員,一起打響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武漢日夜》
影片以醫院重症監護室醫護人員及病患為主線,以深夜運送孕婦的志願者為輔線,展現與疫情抗爭、與死神決斗的動人故事,這些「平凡人」在疫情面前不舍晝夜、不惜生死、守望相助、共克難關。
所有的至暗時刻,心中總會有光。所有的天方夜譚,都抵不過事在人為。所有的微不足道,都蘊含生活的力量。疫情之下,武漢的日夜,不止空曠的街道,還有努力生活的身影,更有「破繭而出」的新生,他們無所畏懼,迎接陽光。在這座英雄的城市,900萬人將繼續迎來一個個清晨和黃昏。他們的面孔,模糊又清晰。他們的名字,普通又獨特。他們的生活,平凡又有份量。
以上就是有關全部內容介紹,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繼續關注。
『貳』 首部抗疫題材電影武漢首映,該片主要講述了什麼
主要重現公安幹警和廣東醫務人員支援武漢所發生的不為人知的一切感人故事,逆行的英雄都是最偉大的。
『叄』 《中國醫生》為何會如此引起觀眾的共鳴
根據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中國醫生》於7月9日上映,這是導演劉偉強繼《中國機長》後執導的第二部主旋律電影,一經上映好評如潮,觀眾直呼「催淚」,評分平台上23萬人打出了9.5的高分。可以說,《中國醫生》用半敘事、半記錄的手法,全景式地再現抗疫全過程,用真實激起了觀眾的共情底色。
《中國醫生》作為一部半紀實醫療片,將故事發生地聚焦於新冠疫情「暴風眼」金銀潭醫院,講述以真實事件為原型的動人醫護故事,通過穿插記錄影像、新聞報道串聯時間線,完成了一個宏大敘事背景下的醫護群像戲。
不同於常規主旋律片著力於愛國熱情和苦難展現,《中國醫生》將宏大敘事還原到一個個具體的、生動的人身上,當生活常態與疫情交織,格外展現出一線抗疫者們的偉大。患有漸凍症的張院長,是個脾氣火爆的湖北漢子,他瘸著腿奔走在醫院為病人治療,看著病情惡化的妻子哭到不能自已。文婷醫生專業、冷靜理智,在混亂的場面中掌控全局,她壓抑對女兒的思念,除夕夜仍堅守在一線;她食不知味,因為沒有及時救助雜貨店老闆,無聲地顫抖與垂淚。我們曾經在新聞報道中,或多或少了解過這些醫生們的英雄事跡,而影片則將他們還原成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越是展現他們作為普通人「接地氣」的一面,越能體現出平凡人的偉大一面。
如果說,《中國醫生》中醫護人員是絕對的主角,支線劇情展現的則是普通人與疫情的對抗。通過醫生與患者間的交流,電影巧妙地將鏡頭聚焦到了金銀潭醫院之外的平民英雄。快遞小哥金仔,因為懷孕的妻子沒有床位,對醫生大聲嚷嚷,這是普通人在醫療資源緊缺時的真實寫照。妻子住院後叮囑他注意防護不要接單,他卻冒著感染的風險挺身而出,給一個個家庭送去希望的口糧。《中國醫生》展現普通人的心路歷程,引起觀眾對平民英雄的共情。
除了對典型人物的刻畫,《中國醫生》在後半場運用了大量紀實影像與新聞資料,將視角推向了全社會的各個角落:全城消毒,工作人員晝夜不分摸排調查;大批醫療隊與物資運往武漢;火神山醫院火速建成……將《新聞聯播》的疫情報道作為推動影片敘事的時間線,既保障了真實性,也喚醒了人們有關疫情的記憶與情感。
誠然,《中國醫生》這部電影不夠完美,存在著結構鬆散、配樂過多等一些問題,但在全世界疫情尚未結束的當下,它用影像還原武漢曾經的日日夜夜,讓中國醫護的職業素養與道德定格於銀幕,讓中國人萬眾一心抗擊疫情的精神定格於銀幕,成功地用真實引發了人們的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