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世界大戰
英文名:War Of The Worlds
原著:威爾斯 H.G. Wells
編劇:喬什·佛萊德曼 Josh Friedman
大衛·考普 David Koepp
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Steven Spielberg
主演:湯姆·克魯斯 Tom Cruise
美蘭達·奧圖 Miranda Otto
達柯塔·芬寧 Dakota Fanning
蒂姆·羅賓姆斯 Tim Robbins
賈斯丁·捷溫 Justin Chatwin
類型:科幻/劇情
分級:PG-13
片長:120 分鍾
院線:3400家
出品:派拉蒙 Paramount Pictures
上映日期:2005年6月27日(美國)
官方網站:http://www.waroftheworlds.com/
◇ 故事:外星人全面入侵地球
雷·費瑞爾(湯姆·克魯斯飾)是一個碼頭工人,年紀輕輕、喜歡飈車、有些傲慢、還是位游手好閑的糟糕父親,他的工作就是在碼頭操縱起重機為輪船裝卸集裝箱。為了他生了一兒一女的妻子瑪麗,實在受不了雷無所事事、不負責任的生活態度,終於和他分道揚鑣。
雷對於妻子的離去只知道怨天尤人,依然老是忽略自己的兒女。不過,這個周末,由於有事,前妻不得不把孩子送來讓雷照顧。不同以往的是,天空突然陰雲密布,幾道閃電屢次擊中街道,似乎有什麼怪事即將發生。費瑞爾覺察到閃電有點不同尋常,但他不知道,一場毀天滅地的災難即將來臨。突然,一輛墜入地下的外星戰車從馬路中一躍而起,小鎮頓時亂作一團。
危難關頭,平日缺少責任感的雷,突然顯現出一個父親的本能,他不顧自己的安危,帶著孩子拚命逃難,逃亡的路上,雷竭盡全力保護自己的一對兒女。在整個世界陷入外星怪物軍隊大舉襲擊地球的恐慌時,他們躲到了山坡上的一家農舍,一位神秘人把他們帶到老房子的地下室里,但出人意料的是,原來外星人並不是他們所面臨的惟一威脅……
◇ 賣點:新千年的宏篇巨著
1898年,H·G·威爾斯創作的第一部描寫外星生物進攻地球的科幻小說問世;1938年,後來憑借《公民凱恩》被譽為天才的奧森·威爾斯在電台改編小說錄製成節目,宛如真實的廣播讓全城騷動,上百萬人害怕得顫抖、哭泣,逃出家門;即使是有過這次教訓,1953年,這部小說被拍成電影的時候,很多觀眾分不清現實和虛幻,被這種末世感覺沉重打擊,不可自拔。
小說是在英國的殖民主義擴張的時候寫成的,威爾斯的電台節目是在美國被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錄制的,1953年的電影版本是在冷戰時期拍攝的,正像以前的《世界大戰》版本,斯皮爾伯格這部電影也是911的陰影衍生物。不過,雖然影片或有隱喻,然而作為暑期檔的強勢大片,就免不了為了叫好叫座極盡嚇人之能事,聽說老斯的目的是「把觀眾從座位上嚇得滾下來」。
外星人襲擊地球、全人類面臨災難,這種類型的科幻片早被好萊塢拍到不能再拍,可《世界大戰》里至少保證不會出現以下俗套:沒有顯著的地標性建築被毀滅,沒有針對紐約市的不必要的攻擊行動,沒有畫蛇添足的記者們假裝知道發生了什麼,不會讓政治家、科學家或者其他顯要的人物擔當影片主人公,沒有軍方要人拿著小棍子指指點點的鏡頭。《世界大戰》就是關於一個平凡家庭面對「最兇殘」的外星人,恐慌到極點的故事。
◇ 點評:非一般外星人入侵
自從1975年初出茅廬的斯皮爾伯格用《大白鯊》驚嚇了全球觀眾後,作為史上最偉大的科幻導演之一的他就時不時以嚇唬人為樂趣,事實證明,這些電影都不斷地創造票房奇跡。這一次,從小就迷戀外星人題材的他,難得地把主意打到了外星人進攻上。雖然在內心深處,老斯還是像《E.T》、《第三類接觸》時代一樣,認為任何生命形式如果肯穿越時空來到地球,目的不是征服而是探索,不過既然觀眾喜歡看人類和外星人打仗、受折磨,尋求點刺激,這位史上最賺錢的導演當然也不會讓大家失望。
號稱老斯「最黑暗科幻片」的《世界大戰》打著平凡人物的「親情牌」,動用數千人的軍隊,以一架波音747客機和一艘千噸巨輪為代價,展現人類面對成千上萬「吸血三腳怪」襲擊的瘋狂大逃亡。動用了《辛德勒名單》的攝影師,《E.T》的視覺特效師,充斥著數字技術的《世界大戰》中演員卻依然是重心。繼《少數報告》之後第二次跟斯皮爾伯格合作的阿湯哥自然不必說,飾演他一雙兒女的兩個童星都曾參演過老斯監制的熱播驚悚電視劇《劫持》,其中的小女孩正是好萊塢目前最紅的童星達寇塔·范寧,這張《捉迷藏》中把羅伯特·德尼羅嚇瘋的臉,讓無數大牌嘖嘖稱奇,天才的演技大約昭示著明日之星的冉冉升起!!
㈡ 描述諾曼底登陸的電影誰知道
中文片名:《最漫長的一天》
其他片名:《諾曼底登陸》《碧血長天》《最長的一天》
英文名:(The Longest Day)
國家:美國 時間:1962年 片長:120分鍾
導演:肯·亞納金(Ken Annakin)安德魯·馬頓(Andrew Marton)
主演:埃迪·艾伯特 保羅·安卡 亨利·方達
獲獎記錄:第35屆奧斯卡(1963)最佳攝影、
最佳攝影、最佳特效、最佳原著音樂
第20屆金球獎最佳攝影獎(黑白)(1963)
戰爭類型:著重戰爭倫理的影片
劇情:
美國電影史上製作規模龐大的一部戰爭片,從盟軍和德軍雙方的角度同時描述諾曼底登陸此一歷史戰役的來龍去脈,以及雙方在此期間的重要布局和反應,手法平實,場面逼真,恍如在觀眾眼前重現整個事件。並且粗中有細,無論決策的將軍或登陸的士兵都寫得栩栩如生,成績相當難得。演員陣容亦屬空前,網羅了多位在六十年代走紅的一線巨星參與盛舉。流行歌手保羅·安卡也演出了一個動人的角色,並為本片寫了一首雄壯的主題曲。
影片以1944年諾曼底登陸為背景,是一部反映二戰題材的戰爭片。在眾多二戰的電影中,該片從戰略行動上來描繪整個諾曼底登陸戰,是一部手筆宏大的戰爭影片。而影片從盟軍和德軍雙方面的角度同時描述諾曼底登陸戰,兼之情節敘述平實,就像一部紀錄片一樣交代了戰役的雙方情況和資料。
蘇菲瑪索的《暗處的女人》
《暗處的女人》,又譯《超女特工》,《幕後女英雄》,我覺得至少得加個副標題或者註解:1944,保衛諾曼底登陸計劃,暗殺蓋世太保海因德克。
對於歷史不是很精通,但是諾曼底登陸真的很神奇,怎麼成功的?怎麼做到的?為什麼德軍粗心大意到像全體吃迷葯?這背後的故事,誰來講一講?
諾曼底登陸計劃代號「鳳凰」,在這部電影里為保護它只活下來一個人,德軍也不是沒人知道,海因德克就因為洞悉內情而被不惜一切代價暗殺。為了全世界的人,他必須死。
路易絲在一次戰役中失去丈夫,加入丘吉爾特別小組的第一個任務是救出德軍醫院中的英國地質學家。任務完成。第二個任務是刺殺海因德克。任務完成。戰爭結束後獲得功勛章。可是她失去了弟弟、腹中的小孩、並肩作戰的戰友。她很漂亮,因為戰爭她冷若冰霜。表面看她彷彿沒有什麼感情,可是戰友的死她失聲痛哭,她點著頭原諒出賣她的卡萊,她知道蘇西連個蒼蠅都殺不了更別說殺舊情人海因德克。從她的冷漠中我看出她善解人意,她重感情。
她沒想到自己肚子里竟然會有遺腹子,她殘存著希望卻又不抱希望。蘇西把自己和海因德克的孩子送給別人撫養,路易絲說「現實永遠更殘酷」,她是指自己的孩子:它胎死腹中。她被捕了,那些人一拳一拳打她的肚子。你不是女人你就不會知道肚子會有多疼。何況肚子里還有寶寶。她後來一直都沒有孩子。影片結尾她一個人在教堂點上蠟燭再一個人離去,暗色的背景,讓我感到,雖然勝利了開始了新生活,她的心中卻始終會有一份孤獨,為她的孩子,為她的戰友。
蘇西沒有做過什麼,讓她加入就是為了用她做餌。她逃婚,逃了海因德克的婚。男人們在戰場上打仗,另外的事就派女人去,戰爭年代,顧不得感情和內心的恐懼和痛苦。
本來對海因德克的痴情抱著一絲希望。他殺人,他虐待戰俘,他嚴刑拷打,因為所有的太保都一樣做,不希奇。這是戰爭,這是希特勒的教育,但是,只要他心中還有愛情,他就不是純粹的機器、魔鬼。但他殺了她!他在得知她是特工之後,僅僅懷念了片刻,就乾脆利索地「砰!」「砰!」,兩槍,抬出去。
這是戰爭,這是事實,這不是連續劇,這不是言情小說,看慣連續劇和言情的人們醒醒看歷史吧!看看歷史,再看看我們面前的世界,它是殘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死!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C5%B5%C2%FC%B5%D7%B5%C7%C2%BD%B5%C4%B5%E7%D3%B0&fr=ala0
㈢ 10多年前看過一部電影,有個鏡頭是幾個日本兵排在一起集體剖腹,誰知道這電影的名字在哪裡下謝謝!
樓上的
是 紫日
片名:紫日
英文名:Purple Sunset
導演:馮小寧
編劇:馮小寧
主演:富大龍 前田知惠 安娜·捷尼拉洛娃 王學偉
出品人:楊玉冰 周溥雄
製片主任:馮小寧 張曉寧
類型:戰爭片/劇情片
片長:120分鍾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的時候。蘇聯紅軍偶然從日軍屠殺中救下一名中國老百姓--楊玉福。在將楊和傷員一起往後方轉移的途中,軍車誤入日軍軍營,發生了一場激戰。楊和一位名叫娜佳的蘇聯女軍醫僥幸逃進了林區。中途他們遇見了在混戰中與大隊失散的日本少女秋葉子。他們讓秋葉子帶路,可是深受日本軍國主義思想毒害的秋葉子卻一心要將他們置於死地,帶著他們走進了險境……
娜佳痛恨秋葉子的行為,讓楊殺了她,忠厚老實的楊玉福雖然懷著殺母之仇卻也不忍心殺害眼前這個年少無知的女孩,於是,為了能從茫茫林區活著走出去,三個人一起踏上了求生之路。在看不見戰火硝煙的美麗林區里,三人一路上經歷了山林大火、沼澤、猛獸等一系列磨難,患難之中漸漸產生了友情……
張學友 有個鬼片 也有 集體剖腹的說~~是猛鬼差館 1987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