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美國八大電影製片公司藝人

美國八大電影製片公司藝人

發布時間:2021-07-16 15:43:25

1. 好萊塢八大影業公司的哥倫比亞

電影製片和發行公司。1920年,原來在環球影片公司工作的H.科恩、J.科恩兩兄弟和J.布蘭特在好萊塢成立了一家攝制喜劇短片的小公司,名叫CBC電影銷售公司。1924年改名為哥倫比亞影片公司,並於30年代發展成為美國電影業的8家大公司之一,這主要是由於H.科恩的精明強乾和公司導演F.卡普拉的創作才能起了作用。卡普拉在公司工作10年,拍攝了不少頗受歡迎的喜劇,其中包括《一夜風流》(1934)、《弟斯先生進城》(1936)、《史密斯先生上華盛頓》(1939)等。50年代,哥倫比亞公司開始採用對獨立製片人和導演資助的辦法拍攝影片。公司先後資助一些頗有名氣的導演人拍片,如:S.施皮格爾、D.里恩、O.普雷明格、E.卡善、R.羅森和F.齊納曼,拍出了不少質量高、影響大的影片,如《生於昨天》(1950)、《永垂不朽》(1953)、《在江邊》(1954)、《桂河大橋》(1957)、《阿拉伯的勞倫斯》(1962)、《猜猜誰來吃晚餐》(1967)等。50-60年代的美國電影危機年代,哥倫比亞公司通過它的子公司銀幕珍品公司向電視台出售公司以前的舊片並為電視台攝制電視片,成為好萊塢最早與電視結合的大公司之一。1968年公司改組,改名為哥倫比亞影片工業公司,下屬兩個主要分支機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和銀幕珍品公司,繼續從事對獨立製片的投資、電視片攝制和新興的錄像帶工業。80年代該公司附屬於美國可口可樂公司。

2. 美國八大電影公司老闆都是猶太人

美國人上市公司一般不能說是誰的,主要看公司影響力和話語權跟經營者

3. 用英語寫出美國的八大電影製片公司

獨立電影來源於英文「independentfilm」,又被稱為獨立製片電影,它是與好萊塢主流電影相對應的一個概念。眾所周知,電影發展成一個成熟的產業基本上是在好萊塢完成的,在大製片廠制度、明星制、類型片模式等逐漸成型以後,好萊塢的電影工業也基本上成熟了;好萊塢成為世界電影工業的中心,其在美國本土的地位更是說一不二,已然成為電影工業的代名詞。但是電影的特性決不僅僅只能用商業來衡量,從電影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其作為藝術形式和思想表達工具的一種,就不斷的被人們探索著、實踐著。當然,從整個電影發展史的角度來看,好萊塢電影工業對電影在全世界的推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矯枉難免過正,電影工業的過度發達,必然會損害到電影藝術的發展,因此,有一批藝術家們開始不考慮商業利益,僅以個人意志為標竿,自籌資金開始了電影創作,這種創作就被冠以了「獨立電影」的名頭。「獨立電影」的概念來源於上個世紀中期的Hollywood。當時的Hollywood由所謂「八大電影公司」所壟斷,一部電影拍攝的運作遵循步驟嚴謹的「製片人制度」。這種「製片人制度」的目標完全瞄準市場,期望獲得最大的利潤,因此,盡管這種制度為電影事業帶來的大量資金,但也限制了電影創作者的發揮空間。於是,一批電影人擺脫「八大電影公司」的控制,自籌資金,甚至自己編寫劇本,自己擔任導演,拍出了許多與商業電影截然不同的思想性強的電影,被人們稱為「獨立電影」。 從技術角度上講,「獨立電影」是指某部電影在資金投入和製作上不隸屬於任何電影集團、公司(或製片廠),主要依靠製片人或導演本身通過各種渠道融取資金,甚至包括個人出資等形式來製作影片。在國外它是對一部影片經濟投入程度的標識(不過獨立也可以有大製作),在國內它僅僅意味著一種簡便的拍片手段。獨立電影在題材、拍攝手法、表達方式上由於受到出資方的影響比較小,所以可以涉及到一些主流影片較少涉及的范圍,也更能表現出電影製作者的個人特點。不過同時也是由於資金的原因,往往獨立製片的場地、道具、演員、服裝等等各方面都會受到影響。

4. 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是

華納兄弟,迪士尼,派拉蒙,環球,索尼哥倫比亞,20世紀福克斯,獅門娛樂,頂峰娛樂。應該是這八個。米高梅前幾年就破產了

5. 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的創始人是誰

米高梅電影公司:馬爾科斯·洛夫
派拉蒙影業公司:阿道夫·楚科爾和傑西·拉斯基
哥倫比亞影業公司:H.科恩、J.科恩兩兄弟和J.布蘭特,公司導演F.卡普拉亦功不可沒
華納兄弟影業公司:哈里·華納、阿爾伯特·華納、山姆·華納和傑克·華納四兄弟
環球電影公司:卡爾·萊默爾
聯美電影公司:1919年由C.卓別林、D.范朋克、M.壁克馥、D.W.格里菲斯出資創建
20世紀福克斯:戴立歐柴納克
華特迪斯尼:華特·迪士尼與兄長洛伊·迪士尼

6. 美國10大電影公司是哪些

美國十大電影公司排名:<1>美國派拉蒙影業公司,總裁石雷東;<2>美國環球影業公司;<3>美國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4>美國華納電影公司;<5>美國米拉麥克斯電影公司,老闆(總裁)哈韋·維恩斯坦;<6>美國迪斯尼電影公司,創始人「美國米老鼠動畫片之父」華特·迪斯尼;<7>美國夢工廠電影公司,創始人美國著名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8>美國新線電影公司;<9>美國雷電華電影公司……其他中小電影製片公司、影視經紀公司則多如牛毛。

7. 美國8大製片電影公司是

華納兄弟電影公司
二十世紀福克斯
迪斯尼公司
米高梅公司
索尼公司
新線公司
米拉麥克斯電影公司
美國派拉蒙電影公司

8. 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分別是

少了米高梅—聯美公司。好萊塢在1990年代之前叫好萊塢7大電影公司,獅門影業1990年代才楸起的。而且頂峰娛樂屬於獅門影業的,聯美屬於米高梅的。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是華納兄弟,索尼,派拉蒙,20世紀福克斯,迪士尼,環球,米高梅和後起之秀獅門影業。

9. 好萊塢八大影業公司的聯美電影

聯美是最早採用美國在60年代盛行的製片和發行方式的大公司。這種經營方式及導演具有的相對獨立性,使聯美公司得以在攝制娛樂片外,還拍攝、發行了一些具有一定影響和一定藝術成就的影片。如C.卓別林的《淘金記》(1925)、《摩登時代》(1936)、《大獨裁者》(1940)、《舞台生涯》(1952)、D.W.格里菲斯的《被摧殘的花朵》(1919)、《走向東方》(1920)以及《疤面人》(1932)、《桃色公寓》(1960)、《西區故事》(1961)等等。聯美公司在紐約成立時只是個小公司,20年代到30年代中,逐步發展成為美國電影業的8大公司之一。
50年代,美國電影業進入蕭條、衰退時期,卓別林和壁克黎先後把他們的股票出售給金融資本家。之後,聯美公司又幾度易手,終於在1981年被米高梅公司的老闆K.克科里安出資買下,並入米高梅公司,改稱米高梅—聯美娛樂公司。

10. 好萊塢製片廠有哪些大導演分別屬於哪些公司各自創作理念是什麼都擁有哪些明星

好萊塢最早的八大影業是指米高梅(MGM)、派拉蒙(Paramount)、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華納(Warner Bros.)、聯美(United Artists)、環球(Universal)、哥倫比亞(Columbia)和雷電華(RKO)八家,這八家電影公司創立組成的美國電影協會(MPAA)為所有在美國上映的影片分級,並為美國電影的利益進行游說。

當時的八大影業全是壟斷企業,特別是前5家公司,不但壟斷了電影製作、發行各個環節還擁有自己的院線,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迫於美國反壟斷法而出售了自己的院線(但目前大電影公司又開始介入影院經營,如索尼已擁有美國最大院線20%的股份)。由於失去院線加上電視普及的沖擊,八大公司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並導致雷電華在50年代破產,但因為迪斯尼(Walt Disney)的崛起,填補了雷電華留下的空位。

之後好萊塢開始進入蕭條期,20世紀70年代,原來的第一大公司米高梅逐漸衰落,而被聯美收購,但聯美的好日子尚未開始,就因為投資了影史上最最虧本的「巨片」《天堂之門》而破產,反而要米高梅來收拾殘局,組成了米高梅/聯美(MGM/UA),八大影業變為七大。與此同時,一些小公司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建立並嶄露頭角,象三星(TriStar)、新線(New Line)、卡洛可(Carolco)、奧利安(Orion)等,但它們始終沒有達到七大的規模,三星和新線直到被大公司收購才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20世紀80年代初,好萊塢開始復甦——大購並開始了。先是依舊衰弱的米高梅被CNN的母公司特納廣播收購,特納已經有了新線和城堡岩(Castle Rock——《申肖克的救贖》、《綠色奇跡》等名片的製作公司)兩家電影廠,並很快發現米高梅的爛攤子很難消化,於是特納在留下米高梅唯一值錢的東西——世上最大的影片庫來充實自己的電視節目後(這就是為什麼許多米高梅/聯美的老片的DVD是由華納發行的原因),就把米高梅轉手給了一家義大利金融財團,唯一讓米高梅感到一絲希望的是特納沒有奪走007的版權。

1985年,即使《星球大戰》三部曲的發行也未能使福克斯擺脫破產的陰影,澳洲人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及時出現並收購了它,媒體大亨默多克確實有起死回生的絕招,在新聞集團的運作下,福克斯不但恢復了昔日的輝煌,還在此基礎上建立了美國第四大電視網FOX。

日本的索尼收購了CBS唱片後也在1989年從可口可樂手裡收購了哥倫比亞和三星,組成了索尼影業(Sony Pictures/Columbia-TriStar),盡管新公司一開始連續多年的虧損讓索尼不堪重負,但索尼並不願放棄。而索尼的同鄉松下在收購環球及其母公司MCA後,發現盈利遙遙無期,也未能給其影音硬體的銷售帶來多大好處,便將MCA售與了加拿大酒業巨頭西格瑪。

迪斯尼通過《小美人魚》也重展雄風,並且為了區別其兒童片的發行,迪斯尼成立了專門發行「大人片」的試金石(Touchstone)和好萊塢影業(Hoolywood Pictures),並將三個發行品牌集合為比威發行公司(Buena Vista——BV)。但進入90年代後,憑借《本能》、《終結者》系列等成功巨片春風得意的卡洛可卻開始遇到了大麻煩,它的規模無法承受連續進行的大投資,《割吼島》的失敗讓它血本無歸、掏空家底,《星門》的上映讓卡洛可徹底破了產,它的影片庫出售給了米高梅。

時代華納在90年代收購了特納廣播,新線和城堡岩也就加入了時代華納。從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至新世紀,七大公司全部都成為了跨國傳媒集團的一部分:迪斯尼收購了美國最大的獨立片商Miramax和ABC電視網;派拉蒙被擁有MTV的維亞康姆(Viacom)收購,並建立了UPN電視網;福克斯重組為福克斯娛樂集團並建立了美國第三大獨立片商福斯探射燈(Fox Searchlight);時代華納與AOL合並;西格瑪收購了寶麗金後,由於發生巨額虧損,又被法國媒體巨頭維旺迪購並,重組為一家新公司維旺迪-環球(Vividen-Universal);米高梅盡管仍未恢復元氣(其市場份額甚至不及Miramax等獨立片商,海外發行權也委託給了福克斯),但也建立了自己的有線電視網,並且既收購了卡洛可影片庫後,又收購了奧利安、寶麗金影業等破產公司的影片庫,重新擁有了世上最大的電影庫。當然,新成立不久的夢工廠(DreamWorks)也開始顯露實力,但無論從其市場份額還是涉及業務的深度廣度來說要成為新的第八大還有距離。因此,現在八大影業已成一種俗語,指的是好萊塢的主流片商,真正稱的上「大」的目前只有7家,也就是美國電影協會(MPAA)目前的7個成員:索尼影業(Sony/Columbia),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迪斯尼(Disney/Buena Vista)、華納(Warner Bros.)、派拉蒙(Paramount)、環球(Universal)、米高梅(MGM/UA)。

關於夢工場的一點意見 (周黎明)

就目前的形勢來說,它已完全有資格當第八大。它唯一的不足是缺乏片庫,還有產品線不夠長,如沒有電視劇產品,唱片業也未發展起來等。

八大現在也只是個泛指了.......... (flyerzeng) 原來的八大片廠是從更早前的五大派生而來,而到了90年代,大型公司的並購和分裂時有發生,很多公司在資本市場的交易中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像MGM這樣的公司,一年投拍和上映的A級製作的大片都非常有限,收益也和後起的諸如新線或夢工場這樣的公司不能相提並論,甚至連遠景旗下的一間公司,如試金石都不如,這樣的公司列在八大里,也多數屬於象徵意義的.......

MGM經過數次的轉讓和並購,它的電影庫也不是完整的,目前的MGM擁有的是U/A,ORION,POLYGRAM及60年代後MGM自行拍攝的影片,基本是這么個范圍,那個CAROLCO的電影庫根本就不在MGM,而在藝匠公司手裡,這個藝匠最近好像和獅門合並了.....而藝匠似乎又是被法國的CANAL+控股的,而環球又和這個CANAL+有些什麼瓜葛........總之,CAROLCO的東西並不在MGM手裡...........而且特納在MGM的時候,已經把很多的早期MGM打包出售過,所以像<雨中曲>,<亂世佳人>這樣的MGM經典,現在是在華納手裡.........

應該沒有各自的創作理念。什麼片賺錢就拍什麼片嘍。演員和導演不屬於製片廠,但是屬於經濟公司。

閱讀全文

與美國八大電影製片公司藝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摩根演員表 瀏覽:167
第29屆青龍電影節宋允兒 瀏覽:613
蜘蛛俠公開身份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966
電影電視劇網站大全瀏覽器 瀏覽:354
大上海電影電梯相遇的插曲 瀏覽:753
一部為兒子報仇的電影 瀏覽:974
滄州華北電影院的票價 瀏覽:895
訓什麼電影 瀏覽:23
電影不穿內衣圖片 瀏覽:670
八十年代國產大尺度電影 瀏覽:487
吳京和吳孟達合作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944
今年第一次去電影院文案 瀏覽:744
巴霍巴利王電影完整版中文 瀏覽:6
張玲電影大全燕無雙 瀏覽:850
12生肖電影成龍版在哪拍的 瀏覽:842
講故事電影大全視頻 瀏覽:322
追捕2017電影演員 瀏覽:540
50度灰電影英文 瀏覽:279
看電影注意什麼 瀏覽:873
小王子電影英文版mp4下載百度雲 瀏覽:493